国学思想

2024-04-10

国学思想(共6篇)

篇1:国学思想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与胡适的国学思想

作者:陈卫星来源:拙风文化网

摘要:胡适是一位在哲学、文学和史学等多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其发表于1923年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阐明了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传统文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多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这些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有极强针对性的论断,为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奠定了理论根基,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路。在今天重新回顾《〈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仍可以获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许多启示。

关键词:《〈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胡适;整理国故;疑古

胡适是颇有建树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哲学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白话文学史》两部重要著作虽并未全部完成,但在哲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建立了学术范式,奠定了现代学科的根基。同时,胡适还是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人,“五四”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声名显赫的自由主义斗士和文化名流。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理论倡导的同时,他还创作和出版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在新文化运动全过程中,胡适努力输入新思想,引导舆论,开启民智。其《文学改良刍议》、《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难能可贵的是,胡适的一生,坚决保持一位知识分子的独立批判精神,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争自由的宣言》,到《人权与约法》,再到主办《独立评论》,都曾在思想界掀起巨大波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间曾因言论激烈受到国民政府的警告,但他不改本色。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原载《国学季刊》第一期,该刊1923年1月在北京创刊,主要刊载国内外学者的国学研究成果。这虽为一篇发刊词,但胡适在文中涉及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传统文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多个基本问题。这些观点,与正统思想相左之处甚多,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应,并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广泛而

热烈的争论,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些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有极强针对性的论断,为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奠定了理论根基,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路。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批判了“国粹保存主义”,公开表明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现在许多国粹党,有几个不是这样糊涂懵懂的?这种人如何配谈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所以,他认为,“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再次强调:“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这个名词,最为妥当;因为他是一个中立的名词,不含褒贬的意义。‘国故’包含‘国粹’;但又包含‘国渣’。我们若不了解‘国渣’,如何懂得‘国粹’?”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胡适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胡适自己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他投入巨大精力进行国学研究,写下多篇扎实深入的学术文章,创办国学刊物,推动古史讨论,拟出“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向青年学人推荐„„在“整理国故”口号的感召下,从二十年代起,“整理国故”在学术界和思想界颇成风潮。国学教育和研究机构竞相设立,青年后学踊跃投考;以国学为主题的刊物大量涌现,一些报刊则开辟国学专栏,大量国学著作出版面世;国学社团大量出现,参与人数也由少到多。自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文科研究所国学门之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南大学等相继组建国学研究所或国学院,还有不少的大学成立了国学系和国学专修科,还有的地方开办了专门的国学专修馆或国学专修学校。从名教授到普通学生,无不以研究、谈论国故为时髦,“整理国故”运动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胡适坚持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这种态度是中性的,不带有褒贬意义,但在另一方面,胡适因自己的西方文化教育背景,看到了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不足。他认为:“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整理国故”的目的是,“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象,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

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这是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这才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胡适《整理国故与“打鬼”》)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胡适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这种思想作为“反传统主义”的代表,给了五四学人和激进的青年们打倒旧文化的最好理由,也成了五四文化运动的精神旗帜。这当然可以说明,胡适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影响。但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的是,胡适的所谓“反传统”思想,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客观观察的基础上,而且,所指也是通过“整理”来“改造”,而非全面打倒。其实,胡适明确意识到,“如果对新文化的接受不是有组织的吸收形式,而是采取突然替换的形式,因而引起旧文化的消亡,这确实是全人类的一个重大损失。因此,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胡适《先秦名学史》)胡适还专门撰文《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来阐述他的这一观点,并重点申述他的本意并非“全盘西化”。从历史事件上来讲,胡适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从学理上来说,这并非胡适的初衷。

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还总结了清代三百年学术的成就,认为这三百年的成绩表现在“整理古书”、“发现古书”、“发现古物”等三个方面。事实上,胡适对于清儒的朴学方法是相当推崇的,他说:“浅学的人只觉得汉学家斤斤的争辩一字两字的校勘,以为‘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其实汉学家的工夫,无论如何琐碎,却有一点不琐碎的元素,就是那点科学的精神。”他将清儒的方法概括为“(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也就是说,胡适对清儒的推崇,是因为其符合“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与其说是推崇清儒,不如说是对“科学方法”的推崇。他还多次表示,自己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种种考证的目的是“要读者学得一点科学精神,一点科学态度,一点科学方法”。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虽然胡适认为源自清儒,但也是胡适的发掘和总结。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整理国故”运动在短期内就取得了许多丰硕而重要的成果。胡适本人的古典小说考证、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水经注》的研究,都可看作这种研究方法的注脚。

这一方法,虽然在具体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因先入为主的成见,使“大胆假设”或

许在一开始就将研究者带入歧途,这一点也常为学人所诟病。但是,应该看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将科学精神引入传统学科,为传统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鲜空气,使传统学术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为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的推进和学术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山之功,实不可没。曹聚仁于1925年曾将国学研究分作三类: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是“赛先生的国学”,无锡国学专修馆为“冬烘先生之国学”,上海国学专修馆为“神怪先生之国学”。在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先生的国学”研究方法仍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此外,胡适也指出清代学术的不足:“研究的范围太狭窄”、“太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缺乏参考比较的材料”。基于这种判断,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具体步骤。一是“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突破传统朴学仅把义理之辨的儒学经典作为研究对像的狭窄范围,拓宽视野,丰富研究对象;二是“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具体提出“索引式整理”、“结账式整理”和“专史式的整理”三种具体操作方法;三是“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即借鉴域外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按步骤来说,则整理国故有四个具体步骤:第一步是“条理系统的整理”;第二步是“寻出每种学术思想怎样发生,发生之后有什么影响效果”;第三步是“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把古人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第四步是“综合前三步的研究,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新思潮的意义》)。

其实,1921年7月胡适在东南大学(南京)及南京高师暑期学校作了题为《研究国故的方法》的演讲,也对其学术方法扼要地进行过概括,概言之,即要有“历史的观念”、“疑古的态度”、“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的“疑古态度”,直接影响和导致了中国近代史学声势浩大的疑古思潮。1917年,胡适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古代哲学史,截断众流,“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在北大引起震动。因为从科学的态度来看,这些上古史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地方都是不可证实的,因此值得怀疑,不能全信。1923年,胡适在其所编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其学生顾颉刚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提出对中国古史的怀疑,认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黄帝、尧、舜、禹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靠不住。接着便有钱玄同表示赞成的答书,而柳诒徵、张荫麟、胡堇人则提出疑问和反对,彼此驳难答辩,还有王国维、梁启超、傅斯年、钱穆、冯友兰等人参与发表意见,展开关于古史的大讨论,历时九个月。胡适最后发表《古史讨论的读后感》,支持顾颉刚,提倡怀疑精神。这场学术讨论,引起了对中国上古史持久不衰的争论和研究,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大深化。经胡适的总结和提倡,疑古精神在当时中国的史学界和思想界占了主导地位,对古史、古书的怀疑和考辨,竟形成了一种风气。钱玄同甚至从1925年8月起,不再姓钱,而改以“疑古玄同”为名了,可见当时风气之一斑。从1926年第一册《古史辨》出版,到1941年第七册出版之后,古史辨动动才暂告一段落,在“疑古”为主导思想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中,涌现出了大量至今仍大放异彩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这种疑古精神,是五四时代思想解放的一种表现,对于打破人们对古书、古史的迷信与盲从,勇于拨正束缚思想的传统观念与偏见,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当我们回顾疑古思潮的批判精神,惊讶于古史辨运动中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感叹疑古精神对中国学术发展深远的内在影响时,不能不追溯至胡适近乎偏执的“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的“疑古态度”。

以胡适为主要代表的学者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引入科学精神,开创了传统学术研究的新天地。正是研究路径和方法上的根本性变化,使中国学术研究走上了新的道路,出现了新的面貌。回顾中国近百年的学术研究史,这样的巨变,影响已经持续近百年,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之深远,可能是前贤们也未曾料到的。

参考文献:

[1]洪治纲编:《胡适经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耿云志著:《胡适年谱》香港:中华书局,1986年。

[3]耿云志、闻黎明编:《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

[4](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篇2:国学思想

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林业局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国学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国学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其实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总书记许多讲话都会引经据典、不落痕迹,不仅给人深刻启迪,也以厚重的国学根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国领导人的文化修养。国家领导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指引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来说,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怀有一颗敬畏心与亲近感,自觉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史记》等这些内容应有基本的了解,在国学的文化氛围里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行为,就像一句古诗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更成为党员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精神宝库。领导干部学国学,应该用知古鉴今的学习立场、多元开放的文化心灵,汲取传统经典中奔流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用之于当代社会。国学中“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品德;“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处事原则等等,都是现代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继承和发扬的。作为各级干部,学习国学具有时代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全面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学国学,有利于优化工作作风

学习国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升自身素养,加强道德修养,促进勤政廉政。提倡干部学习国学,能够修身养性,优化工作作风,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资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能够在主观上、道德观上树立防贪拒腐的“防火墙”,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学国学,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

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历史渊源。毛泽东曾经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它对当前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之道。在阅读国学经典的同时一定要思考,要感悟,尤其重视联系实际问题,把国学经典的内涵与工作、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基层,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真正了解到群众的需要,通过亲自实践来印证、修正和完善理论思想,使国学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效果,不断提高实际能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水平。

(三)学国学,有利于推动国学花开满树

篇3:浅析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

关键词:古代文学思想,国学,联系

古代文学思想在学科上又称为文学思想史, 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已经成为过去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观念。可以说, 其实古代文学思想研究的就是一种历史。既然是历史就与现代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的距离, 这种距离包括语言、思想观念、文化制度等等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别, 就没有办法消除研究上存在的距离感, 那么古文学研究就很难进行。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无疑它自然包括了医学、戏剧、星相、数术等等, 这些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国学如果按学科, 可以分为分为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宗教学、考据学、版本学、伦理学等, 以儒家哲学为其主流;如果按思想分, 又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儒家学说贯穿中国思想史并起到主导作用, 其它占从属地位;如果按《四库全书》分, 国学又被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其中以经、子部为重, 更倾向于经部。

一、国学是研究古代文学思想的基础

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的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将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结合起来, 全面地了解古人对文学的看法;二是将文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全面展示出来, 而不做泛泛的逻辑归类;三是要揭示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具体原因。这些特点都需要对当时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对于文学创作来说, 历史背景很重要, 离开了对历史背景的把握, 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最多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不了解历史, 对文学的研究就举步维艰了。

对于专业的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对学者的史学要求就更高。比如元末的词风过于华丽, 词风浮躁, 缺乏力度。这也是与那时历史特点紧密联系的, 并不只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如果不了解那时的历史特点, 对元末的词风就无法理解。元代是一个蒙古人统治为主的朝代, 原来占据政治中心的汉人被排挤, 而蒙古人崇尚武力, 轻视文学。那些被排挤的汉族官员无法进入朝廷发挥政治抱负, 只能躲避隐逸。在风雨飘摇血雨腥风的时代, 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 只能借助诗词, 聊以打发时光, 可是逃避现实不关心政治的态度, 就使这些词句失去了立足的精神支柱, 而变成好空有辞藻的空壳子。可以说, 文人们政治责任感的丧失和隐居自适的态度才是造成元末词风浮夸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度的把我, 才能解读那学文人的心理状态, 报以同情或者理解。所以说, 要想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史, 国学的修养是必备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之就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一般来说,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总会出现某些地域文学繁荣, 某些地域文学萧条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诗经》和楚辞这两种风格的文学诗歌形式。在我国秦汉、魏晋时期, 中原地区文学发达。六朝时期文学中心南移, 成为以金陵为中心, 北方文学相对落后。唐代, 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发达, 文学繁荣。但到了五代时, 却又出现了南唐和西蜀文学圣地。北宋的文学以汴都、洛阳为中心。南宋以后, 文学创作中心又向南移, 杭州成了当时的文化中心。元代杂剧前期是北方兴盛, 后期则南方成就突出。明清时, 作家则集中在江浙一带。这些都和当时的历史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辅助国学研究

上面我们谈到, 史学修养对于文学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真相无法复原, 我们的研究都只能根据后人的记载来探讨。这就又出现一个问题, 历史文献都是被人记载的, 不一定具有客观真实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假设:一是有意识的做了错误记录, 例如永乐年间所修撰的“洪武实录”, 把洪武的年号记载为35年, 众所周知的是洪武朝只有31年, 那么这多出的4年从何而来呢, 其实是修撰者故意把建文朝的4年给取消了。连皇帝的年号都敢作假, 那么还有多少记录可以当真呢?这样的历史记载, 不仅不会为后世研究提供帮助, 而且会把后世研究者引入歧途。二是无意遗漏。所谓的无意遗漏是指, 尽管作者在修撰历史时是本着追求实录的精神, 但是由于古代交通和通信的落后, 很多东西都是根据人的记忆和口耳相传得来的, 这样经过记忆和传说加工的历史, 已经很难再维持它的真面目。三是言不由衷, 即作者因为某种原因, 只做了部分表达, 或者含糊的表达, 没有把话完全真实的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 在历史的研究中, 认真辨别每条试料的真实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历史记载不完全可信的情况下, 如果有了充足的文学知识记载, 便可以根据诗作里面的内容推知出历史事件的真假, 这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国学的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知, 文学思想史和国学是相互交叉的学科。要想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就必须对国学有着丰富的知识掌握, 而在国学的研究中, 如果掌握了文学知识就能够更加清楚的判断历史事实, 两者是不可独立开来的两门学科。作为文学思想的研究人员, 国学素养是基本, 作为国学研究者, 文学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左东岭.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 (03)

篇4:用国学思想塑造人生境界

首先要以儒家思想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强调以建立社会和谐为主的人世哲学,秉承以人为本,提倡实现自我,仁爱与德治,在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之际,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复兴之路,儒学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肯定,这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影响,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便是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现代诠释与发展。人都有其需求,在管理学领域的探讨中,马斯洛理论也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关注到了这些,才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以人为本,人们才能积极作为。

而中国人“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比较严重,穷则思变,贫就要去发展,不均就要去调剂,去科学平衡,要全面协调,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贫富差距,对政府和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避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马太效应,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礼禁于未然之前,法惩于已然之后。儒家在不平等中寄寓公平,坚持用礼义教化形成人们有道德有尊严的人格,以“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去把握为人处事之度,以仁爱和德冶思想,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在处理矛盾时善于允执用中,致中和,追求稳定和谐,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人与社会和谐了,社会才能发展,人们才能心情舒畅,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其次要以道家的修为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讲求天人和谐,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提倡超越自我,心灵飞扬,讲求自我、平常、和谐与循环。

无论生活中还是管理上,人们越来越崇尚一种返璞归真的取向。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破坏自然的做法。

由于人们相当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破坏了植被,沙尘暴才时常漫天袭来,泥石流、滑坡及洪水等灾害才寻机泛滥。要实现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就要致力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防止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只顾生产而忽视环境,只顾享受而忽视保护。

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不是让我们被动地服从自然,相反,还要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切实做到开发资源重节制、自然环境重保护、生产排污重治理,人文环境重创造。同时,我们还应该吸取道家理论的精华,在思想观念上尽量做到顺应自然——顺应天地为道,顺应社会为德。但这并不是强调让人们完全处于“无为”和“自由”状态,而是要以之为指导,掌握进退自如的生存智慧,领悟刚柔相济的处世策略,学会顺逆从容的自然选择,感受祸福相倚的因果效应,创造静躁合一的人生状态,从而才会有一份不被外界所累的超脱,享受自然的恬淡与宁静,真正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三要以禅宗的教义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主要是解决心态平和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吸收佛家禅宗的教义。中国禅宗以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为初祖,传至六祖后广为流传。禅宗的修行是将日常生活与人心的净化紧密结合,认为“平常心是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提倡既要有承担的勇气,又要有放下的胸怀,真正做到“面对提起,转身放下”。

禅并不是放弃生活上的情趣,确切的说,它超越了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而强调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宁静。当今时代的人们,往往会感觉到,虽然拥有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物质生活,却也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自我,这是现代人类的悲剧。禅悟一旦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到处充满着生命力,正可以扭转人们生活中的萎靡。

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都要以禅定之境界努力做到不奢求,不浮躁,不好高骛远,有一颗“活在当下”的平常心,立足当下干好事业,坚守本分安排好生活。要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诸恶不做,众善奉行,真正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才能做到心态平和,随遇而安,善待生命,享有而不占有。

天雨无私,不润朽木,实现自身和谐最重要的体现是有良好的心态,而良好的心态源于对工作的满足,对生活的憧憬,对事业的热爱,对逆境的淡定。所以要有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其实中国禅宗已经把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了,要实现自身和谐,行动上就要常尊儒家之道,积极作为,实现自我;思想上就要秉承道家修行,顺其自然,超越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被得失所烦恼、不被名利所牵累,也才有望达到宁静、安详、自在的禅悟境界,领悟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感觉。寺院传佛法,修行在人间。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坚持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方法正确、勤奋努力,就会成就一番事业,进而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身和谐的至高境界。

篇5:《礼记》之孝道思想国学教案

点评:谈到“孝”的前提是要“敬”,要“依礼”,其实还有“顺”。孔子经常谈到“纯孝”,荀子在《子道》中谈“孝”的条件,也有参考价值。(肇庆学院文学院 徐天云副教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礼记》里的孝道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理解并掌握《礼记》的孝道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孝顺父母、长辈和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礼记》里的孝道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礼记》里的孝道思想,培养孝顺父母、长辈和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参考资料】《礼记》、新《二十四孝》、新闻及网络上的孝与不孝的故事、视频。【课前准备】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

2、阅读《礼记》里《为政》《学而》《里仁》《纪孝》等篇章。

3、你听过哪些不孝的故事?听过哪些孝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同学们听完后,老师问同学们听完后有什么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要对父母好,有的说要孝顺父母,有的说要常回家看看。从而引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新规定(投影):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二、为什么要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规,你怎么看?(同学们自由发言)很多同学都说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很多人没尽孝道。

三、说一说你听到的、看到的不孝的故事。(自由发言)师:是啊,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礼文化的基础,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想到的事,现代人竟然很多都做不到。看来现在学习孔子的孝道思想很有必要。

四、《礼记》的孝道思想

孔子重视孝悌伦理,他认为“孝,礼之始也”(《坊记》),孝是孔子儒学的基石,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他认为父母之孝尤为重要,而这孝有以下特点:

1、要做到“孝”,先学会 “敬”。(投影相关句子,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再出示译文,最后齐读句子)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内则》

(译:父母有过错,要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地劝说。)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父母有事,主动服其劳。”《为政》

(译: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译: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小结:敬是孝的基础,孔子之孝主要要求敬父母,要敬父母,首先得要心中有爱意。

2、要做到“孝”,不能违背礼。(投影相关句子,让学生和同桌讨论它的意思,再出示译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纪孝·行章》

译:日常在家里的时候,要尽恭敬的孝心,早晚要问候请安,一日三餐,还有以外的饮食,都要敬意,不可有些怠慢。养亲的时候,须要和乐的心情,时常现出和颜悦色,言笑承欢,使父母没有感到不安。父母患病须要尽那忧虑的心。求医诊治,以祈早日痊愈,如果还没见效的话,必要继续就医,不可放任才好。万一不幸父母死亡的时候,当然尽着哀悼的心,悲痛哭泣,遵礼治丧,适合自己的力量。至于死后的祭祀,要尽人子女思慕父母的心,庄严肃静,回想父母生前容貌,宛然如在其上。以上五件,如果都能做到,方才可以叫做能够奉祀双亲啊。

你如何看待这则消息:局长为母风光大葬“轰动”甲子镇。(投影新闻相关内容)(同学们小组内讨论,派代表说自己的看法)

在甲子镇元帝庙前的空地上,一个20多米高的祭台搭起了,随着台上主持人的一声号令,30多人的仪仗队锣鼓喧天、铜铖齐鸣,随着“子孙昌盛、龙凤呈祥”举牌人,16名男子抬着棺木紧跟其后,亲友团分为两个方阵,穿白衣的方阵走在前面,穿麻衣的走在后面。紧跟其后的是一队身穿米黄色服装、吹着唢呐敲打锣鼓的“葬礼队”。参加丧礼的人将近3000人,整个送葬队长达近千米,从甲子镇元帝庙出发,通过甲子镇大街,拐过甲子镇光明路西,最后把棺木停在甲子镇车站旁的一个庙里。从抬起棺木出发到放下棺木,整个送葬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把甲子镇两条大街堵了个水泄不通,一路鞭炮响个不停,大街两旁的店铺在这一个多小时内根本无法做生意。

小结:我们要尽孝,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按照丧礼和祭礼的规定来行孝。但不是说丧亲之礼要非常隆重,这反而会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我们最主要做的是在父母生前好好孝顺他们,切勿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3、要做到“孝”,也要学会“悌”(投影相关句子,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再出示译文,最后请一位同学读句子)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译:在家里面孝顺父母,出门对待友人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友爱,说话谨慎,信守承诺,对众人有爱心,亲近有德行的人。这样去做了以后,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一些知识。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看新闻谈感想:她像女儿般照顾瘫痪老人。(投影,同学们自由发言)这个人叫欧阳婉露,家住君逸世家小区,每逢周末总是专程来到龙井社区湖滨花园,照顾朱叔的老伴莫阿婆。莫阿婆全身瘫痪,欧阳婉露为她按摩,陪她聊天,逗她开心。十年来,除了欧阳婉露“坐月子”那四周外,她每周末都会来照顾莫阿婆。

小结:“悌”本义虽指“兄弟之间”,但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对孔子孝道思想解读深透的孟子也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种孝道推广到其他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社会。

五、当今社会,其实也存在着很多感动人的孝的故事。把你知道的孝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同学们自由发言)

六、老师的分享:

1、打工阿姨义务照顾两阿婆

“我做的事情真的没有什么,人都是会老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

两年前,83岁的空巢老人陈润辉与黄凤英相识,此后黄凤英便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照顾老人。陈润辉住院时,黄凤英天天来给老人送饭,陪老人说话。同时,另一位李婆婆也被黄凤英照顾得无微不至,黄凤英说:“我的妈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就是要一代代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2、视频:《十大孝子事迹:王凯王锐-孝行天下》(共4分钟11秒)

七、新《二十四孝》,你能做到几条?现在没做到的以后能否做到?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八、总结

《礼记》所倡导的孝道思想全面而丰富,它既能稳定家庭内部关系,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青少年一代,在理解了孝道思想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实际行动去爱我们的父母及他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自己的家庭,维护自己社会。我们要用行动为他人树立榜样,要把“孝”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出光大。

【参考资料】

1、局长为母风光大葬“轰动”甲子镇(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赵南坚 实习生/张伟雄 侯玉晓)昨日中午,一场“风光大葬”在陆丰甲子镇上演两个多小时。主角是陆丰市公路局局长谢某的母亲,有些群众说谢某想发死人财。

【大葬】甲子镇沿街商铺失色

在甲子镇元帝庙前的空地上,记者看到,一个20多米高的祭台搭起了,随着台上主持人的一声号令,30多人的仪仗队锣鼓喧天、铜铖齐鸣,随着“子孙昌盛、龙凤呈祥”举牌人,16名男子抬着棺木紧跟其后,亲友团分为两个方阵,穿白衣的方阵走在前面,穿麻衣的走在后面。紧跟其后的是一队身穿米黄色服装、吹着唢呐敲打锣鼓的“葬礼队”。参加丧礼的人将近3000人,整个送葬队长达近千米,从甲子镇元帝庙出发,通过甲子镇大街,拐过甲子镇光明路西,最后把棺木停在甲子镇车站旁的一个庙里。从抬起棺木出发到放下棺木,整个送葬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把甲子镇两条大街堵了个水泄不通,一路鞭炮响个不停,大街两旁的店铺在这一个多小时内根本无法做生意。

【知情人】礼金私下送到局长母亲家

送葬队伍到达预定地点后,参加丧礼的人纷纷涌到甲子镇粮管所、新南小学赴丧宴。记者略略估算了一下,这两个地方摆放的酒席超过300席。

宴间,记者假称是与谢局长有业务来往的外地陶瓷厂负责人。粮管所门前的一位接待员热心地引领记者穿过曲折的小巷,来到甲子元帝祖庙旁边的一座楼房门口并对记者说:“这就是谢局长的母亲家,谢局长现在还在办丧事,我先找他的家人接待你。”不久一位自称是谢局长亲人、披麻戴孝的妇女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并神色谨慎地把靠墙的一道暗门的锁打开。该名妇女从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本空白的账本,要记者签名,要求记者交付礼金,登记入册。

记者假称之前已把5000元的礼金直接送给谢局长。该妇女听后客气地送记者出门。记者问了周边一些参加丧礼的人,他们说:礼金是不公开送的,全都是私下送到谢局长母亲家里的。

【局长】否认其母要土葬传言

记者询问了街道上的群众如何看待这场“风光大葬”。许多商铺老板都抱怨谢家葬礼太铺张,把道路都堵得死死的。“今天的生意无法做了!”一位茶庄的老板抱怨说。

“你看走在最前头的就是谢局长,另外几个是他的兄弟,都做生意,但不如谢局长威风!”

“我也去参加葬礼,而且交了礼金。谢局长有权势,不能得罪,而且以后有事还得找他关照啊!”一位参加葬礼的居民向记者倾诉。

还有一位姓陈的居民向记者透露:“听说他们还要在明天凌晨两三点把谢母的尸体偷偷拉到附近山上土葬。土葬是当地风俗,现在一般老百姓土葬是很困难的,但是像谢局长这样的人,肯定有办法搞定。”

丧礼过后,记者与陆丰市公路局局长谢某通了电话。谢某承认他参加了整个丧礼过程,同时强调“当地丧礼风俗都是这样的”,但他坚决否认要将母亲土葬。

2、她像女儿般照顾瘫痪老人(宝安日报)每逢周末,朱叔总会早早出门买青瓜,然后在家等待一个人的到来,他知道来的人最爱吃。

这个人叫欧阳婉露,家住君逸世家小区,每逢周末总是专程来到龙井社区湖滨花园,照顾朱叔的老伴莫阿婆。莫阿婆全身瘫痪,欧阳婉露为她按摩,陪她聊天,逗她开心。十年来,除了欧阳婉露“坐月子”那四周外,她每周末都会来照顾莫阿婆。

朱叔一家人都叫欧阳婉露“宝宝”,这是欧阳婉露在娘家的乳名,在朱叔和老伴眼里,“宝宝”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而对于欧阳婉露来说,朱叔一家也成了她的第二个娘家。

临产前一天还在照顾老人 “宝宝来啦!”前天上午,欧阳婉露和往常一样来到莫阿婆家,还没等进门,朱叔就笑呵呵地迎了出来,莫阿婆坐在院子里的轮椅上看着“宝宝”一个劲点头、比划,脸上带着笑意。欧阳婉露走到莫阿婆身边,开始为她按摩,莫阿婆比划着想说什么。

今年62岁的莫阿婆,1999年时查出脑瘤,手术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从此全身瘫痪,且无法进食、呼吸、正常说话,医生在她的肚子上接了根管子用于进食,在脖子底部开口通了根管子用来呼吸、排痰。莫阿婆上厕所、擦身、外出等都需要有人帮助,请来的保姆常嫌麻烦,干不了多久。2002年,照顾莫阿婆的保姆回了老家,朱叔向宝安区义工联求助。这一年,欧阳婉露刚加入义工联,照顾莫阿婆成了她第一份“一对一”的任务,这次任务让她与莫阿婆一家结缘至今。

第一次见到莫阿婆时,欧阳婉露有些吃惊,心里想打“退堂鼓”,经过一周的心理斗争,她决定坚持下去。

10年来,每个周末,欧阳婉露都坚持抽出一天时间来看莫阿婆,按摩、剪指甲、聊天,推着轮椅上的莫阿婆外出散步,海滨广场、新安公园都留下了她们亲密的身影。甚至在欧阳婉露怀孕临产的前一天,她还挺着大肚子推着莫阿婆在公园晒太阳。

十年来坚持每周陪老人一天

“不要每周都来,一个月来一次就好。”朱叔总是劝欧阳婉露,怕她太辛苦。“不行,那样我会睡不着。”欧阳婉露边说边摸摸莫阿婆的脸,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每周来看看她,帮她按一按,逗逗她,我才放心。”莫阿婆听得懂,笑着点头。

莫阿婆说话时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别人都听不懂,但欧阳婉露却能明白她想说什么。“一要看她的嘴形,二要看她的表情和动作,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欧阳婉露说,一开始她也不明白莫阿婆想说什么,每次她结合她的肢体语言猜测,相处久了,两人越来越默契,甚至可以一起聊天。外出时,欧阳婉露既是莫阿婆的“手脚”,也是她的“嘴巴”。两个人在一起时,欧阳婉露还是莫阿婆的“心灵鸡汤”。

“刚做完手术那两年,她一看别人吃饭就大哭。”朱叔说,老伴生病前特别开朗,热爱生活,到处旅游,日子过得挺开心。生病后,不能进食,看到别人吃东西时就会伤心得大哭,一家人吃饭她都要躲到阳台去。整整两年,莫阿婆一直想不开,心情差,经常哭。

欧阳婉露到来后,每次都要推莫阿婆出去散心,反复开导。欧阳婉露很耐心、很努力地听莫阿婆说的每一句话,莫阿婆也开始把自己的一些小心事悄悄告诉欧阳婉露。倾诉和倾听成了她俩的默契,莫阿婆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她现在不缺吃穿,需要的就是一个心理寄托。”每次欧阳婉露来之前,莫阿婆都让人把轮椅推到大门口等着。为了这个“心理寄托”,欧阳婉露10年来没拥有过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周末。

一家三口常“回家看看” “一开始是宝宝一个人来,后来变成和老公两个人来,现在是带着孩子三个人来。”朱叔说,这些年来,他们看着欧阳婉露恋爱、结婚、生子,而欧阳婉露的关心从未间断。

2005年,当时还是欧阳婉露男朋友的赵先先也一起来照顾莫阿婆,陪着聊天,做些杂事,在朱叔眼里,赵先生就像自己的亲女婿;2008年,欧阳婉露的儿子“仔仔”出生后刚满月,欧阳婉露便抱着“外孙”来给两老看,从那以后,欧阳婉露一家经常带着水果来莫阿婆家,仔仔见莫阿婆比见外婆的次数还多。

也许是在妈妈肚子里就经常来看莫阿婆的缘故,仔仔自小就跟莫阿婆很亲,1岁时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莫阿婆捶腿,现在4岁的仔仔已经能像模像样地给莫阿婆按摩了,“要让他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欧阳婉露说,一家三口这样过周末也很充实,每次来莫阿婆家都有“回家看看”的感觉。

除了周末,每逢“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欧阳婉露都会给莫阿婆买衣服、礼物,“有一次母亲节,她突然发烧入院,我到医院看到她浑身通红,心里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欧阳婉露说,那种心疼的感觉就像对自己的妈妈一样。

莫阿婆、朱叔以及他们的子女也早把欧阳婉露一家当成自己家庭的一分子。欧阳婉露“坐月子”时,朱叔专门找人从老家买来土鸡,送到欧阳婉露家里给她补身子。每到传统佳节,朱叔就会提前打电话叫欧阳婉露一家人回来过节。

每次欧阳婉露推莫阿婆出门散步如果有人问起,老人家都会自豪地指着欧阳婉露说:“这是我女儿!”莫阿婆的指甲长了,也专门等着女儿“宝宝”来剪。

欧阳婉露档案:

2005年被评为深圳市五星级义工;2006年被评为文明市民道德模范;2009年被评为深圳市爱心大使;2010年被评为最具爱心家庭;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五星级义工。

◎记者手记平凡的爱最真

采访欧阳婉露费了一点周折,因为她几次拒绝采访。她问我:“你说我做了什么?真的没什么,我们现在就像一家人,照顾自己的家人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说,你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这个社会最需要正能量。

欧阳婉露说,其实,一开始是作为义工来帮助别人,可是现在,她和莫阿婆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欧阳婉露是一个非常干练的漂亮女人,我问她,什么时候逛街?什么时间陪老公儿子度假?她说,逛街就在平时下班后解决,至于老公、儿子,她反复说:“我真的要谢谢我先生对我的支持!”

感到特别累的时候,欧阳婉露就练瑜伽、弹古筝释放压力。因为,牺牲掉自己所有的完整周末,坚持10年去做一件事情,哪怕只是去按按肩、聊聊天,也非常不容易。

离开莫阿婆家之前,欧阳婉露专门把桌上半杯未喝的茶端起来叮嘱我,“把茶喝完不要剩,这是朱叔的心意。”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爱就在每一个微乎其微的体贴与细节里,平凡的爱最真。■本报记者 蒋平通讯员 蒋雷/文 记者 柳影洲 实习生 蔡维泽/图(宝安日报)

3、打工阿姨义务照顾两阿婆(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做的事情真的没有什么,人都是会老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

两年前,83岁的空巢老人陈润辉与黄凤英相识,此后黄凤英便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照顾老人。陈润辉住院时,黄凤英天天来给老人送饭,陪老人说话。同时,另一位李婆婆也被黄凤英照顾得无微不至,黄凤英说:“我的妈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就是要一代代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本报讯(记者林静 实习生陈令玮)83岁的陈润辉在广州生活30多年,三个儿女都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工作,老伴两年多前去世后,她便成了一位空巢老人。然而,身体每况愈下经常要住院的她并不孤单。两年前,素不相识的黄凤英在晨练中与老人相识,二人一见如故,此后黄凤英便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照顾老人,“妈,我们来看望您了。”黄凤英这句真诚的话,已经成为空巢老人陈润辉生活中的最大慰藉。

老人住院时

她天天料理老人生活

“妈,你好点了么?我们来看望您了。”昨天,黄凤英和丈夫蔡正义一如往常来到民航医院看望陈润辉。刚一进病房,他们就来到了老人的床边,蔡正义将病床摇高了些好让老人坐起来,而黄凤英则轻轻地坐到病床边上,亲切地将脸颊贴到老人的脸上,一面替老人揉搓着背,一面替她理着头发,阿英的贴心让这位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老人脸上充满快乐的神情。

几年前,黄凤英和陈润辉还素不相识。两年多前的一日清晨,当陈润辉在五号停机坪附近晨练打太极的时候,与从海南来广州打工的黄凤英一见如故。

83岁高龄的陈润辉自老伴去世后,身体每况愈下,由于不适应北京的气候,她不愿意和子女生活,独自留在了广州,现在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当时,黄凤英得知陈润辉的情况后,主动挑起照顾老人的担子。

每次陈润辉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时,黄凤英天天来看望她,为她排解寂寞。因为黄凤英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要帮弟弟看店,为了让老人吃上热粥,她常常是一大早刚从店里出来就赶回家煮粥,煮好后趁热送到医院,有时送到医院时天还没有亮。医院的医生护士们还以为这是陈润辉的女儿,不由得赞叹说:“你女儿真孝顺啊!”

老人病危时

她比亲女儿还着急

陈润辉病危前不久一直住在民航医院,直到有一天突然急性肺脓肿发作,被紧急送往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

昨天,黄凤英向记者回忆起事发那天的情景。“那天早晨我刚去民航医院给她送饭,中午再来的时候就找不到她了,医生告诉我“快去中山一院看看吧,再不去可能就看不到老人家了。”我特别着急,就叫上我丈夫打车到了那里,在医院里转来转去都找不到老人家。后来,我们再打电话回民航医院后才找到。”

找到老人后,黄凤英和丈夫在重症监护病房外面看到了正在抢救的陈润辉,那时,陈润辉已经不省人事,满身插着管子,病危通知书都下发了几次。“我当时好着急,生怕她会出事。”

陈润辉老人的儿女们也是这次才第一回见到了黄凤英其人。老人的女儿说:“那时候阿英天天给我打电话问我妈怎么样,我让她不要来,因为在重症监护病房,连我们都进不去。”1月11号,捡回一条命的陈润辉病情好转回到民航医院,一得知消息,黄凤英当晚就赶过来看望老人了,还为老人及儿女做了几个菜。黄凤英笑着说:“我就把她当成我妈,那几天我很着急啊。”

这几天,黄凤英一天恨不得要到医院来几趟,给老人送饭,陪老人说话,对陈润辉关怀得无微不至。陈润辉的女儿李女士说:“阿英对我母亲比我们都牵挂,有她在我们也放心不少。阿英什么也不图,我妈也没有什么可图的,她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州好人。其实人性的闪光点就是在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身上。”

为后代做榜样

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黄凤英不仅照顾着陈润辉,据陈润辉女儿透露,她还另外照顾着一位李婆婆。李婆婆虽然儿女都在广州,却也是一人居住。“李婆婆有高血压、高血糖,腿脚也不好,她无聊的时候就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陪陪她。身体不舒服也会告诉我,我会帮助她打理日常生活。”

“我做的事情真的没有什么,人都是会老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黄凤英从小在海南长大,因为家境贫困,姐姐结婚有了孩子,弟弟妹妹又都还在上学,未上完高中的她便辍学开始做生意照顾家庭,挣钱供弟弟上大学。

提起自己的父母,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的父亲走得早,是母亲一个人把六个孩子拉扯大的。不仅如此,她的母亲还一直照顾着婆婆,因为母亲把婆婆照顾得很好,老人一直活到99岁。

“我的妈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就是要一代一代把这种精神传下去,我也要为我的子女树立好榜样。”对于自己的母亲,黄凤英也是一直照顾她到80多岁离世,她经常对周围的人说,父亲母亲去世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要善待他们。

4、《十大孝子事迹:王凯王锐-孝行天下》(土豆视频)

http:///programs/view/OkxI1QBGspY/?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

5、新《二十四孝》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篇6:国学思想

一、听故事,回答问题——老子

五千言 孔子 儒家 老子 道家 满头白发 李树 ……

1、有为和无为?

2、牙齿和舌头的故事说明什么?

3、为什么叫道德经?

4、老子在历史中又被称为?

二、背诵老子名言12句——

1、无为而无不为。

(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

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解】: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纯任自然。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

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解】: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认识自己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总能很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能实现他远大的志向。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以柔克刚)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0、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学思想】相关文章:

国学思想和质量哲学05-09

体育管理中渗透国学思想的价值分析与解读11-14

谈国学04-07

我与国学04-17

弘毅国学04-24

国学作文05-09

国学辣妹05-13

国学试题部分04-07

国学论文题目05-01

国学经范文05-15

上一篇:属狗本命年祝福语下一篇:4导游人员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