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筑立面图

2024-05-04

3建筑立面图(精选8篇)

篇1:3建筑立面图

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的图纸称为建筑立面图。建筑立面图为建筑外垂直面正投影可视部分。建筑各方向的立面应绘全,但差异小、不难推定的立面可省略。内部院落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表示,如剖面图未能表示完全的,需单独绘出。建筑立面图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两端轴线编号。

2.女儿墙、檐口、柱、变形缝、室外楼梯和消防梯、阳台、栏杆、台阶、坡道、花台、雨篷、线条、烟囱、勒脚、门窗、洞口、门头、雨水管、其它装饰构件和粉刷分格线示意等。外墙留洞应注尺寸与标高(宽×高×深及关系尺寸)。

3.在平面图上表示不出的窗编号,应在立面图上标注。平、剖面图未能表示出来的屋顶、檐口、女儿墙、窗台等标高或高度,应在立面图上分别注明。

4.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详图索引,用料名称或符号。

篇2:3建筑立面图

立面图应符合《深度规定》4.3.5条对立面图的规定,

1每一立面应绘注两端的轴线编号,立面转折复杂时可用展开立面表示,并应绘制转角处

的轴线编号。

2建筑立面图应表达立面投影方向可见的建筑外轮廓、和建筑构造的位置,如女儿墙顶、

檐口、柱勒脚、室外楼梯和垂直爬梯、门窗、阳台)雨蓬、空调机搁板、台阶、坡道、花台、

雨水管,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线脚等,

如遇前后立面重叠时,前部的外轮廓线宜加粗,以示立面层次。

3立面尺寸应标注建筑总高、楼层数和标高,以及平、剖面图未表示的屋顶、檐口、女儿

墙、窗台及装饰构件、线脚等的标高或高度。特别是平屋面檐口上皮或女儿墙顶面的高度、坡屋面檐口及屋脊的高度须标注清楚。

4外装修用料、颜色应直接标注在立面图上。

篇3:3建筑立面图

一、连线———厘清情感线索

这类课文大多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来叙事, 并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的。教学这类课文, 我们可以通过厘清情感线索, 明白所叙之事, 把握情感基调。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进行:一是读文明事。初读课文, 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是读事寻线。仔细阅读这件事, 想一想这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找出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 连词成线, 理出情感线索。三是对比定情。为什么文中主要人物的情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这个人?从人物语言、动作等多个角度思考, 准确定位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是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 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 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 心里很难过, 也很愧疚。于是, 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 让母亲入睡, 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然后仔细阅读这件事, 思考“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学生找出“我”从难过到愧疚的情感变化后, 让学生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最后描写抱母亲的语句, 生成“感激”这个词语, 将这三个词语串联在一起形成文本的情感线索。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感悟:一是在动作对比中感悟。从“我”起先的随意一抱与后来的好好一抱的动作对比中明白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二是在语言对比中感悟。从护士动情地说“了不起”和母亲却若无其事地说“都这样”的语言对比中感受母亲的无私与伟大;三是在画面的对比中感悟。从母亲身体轻与负担重、年轻力壮与风烛残年的画面对比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与坚强。学生通过整合多个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后就很容易发现, 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母子亲情, 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母亲对子女的爱、子女对母亲的感恩这条情感线索展开的。

二、构图———分清情感块面

这类课文一般会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 讲述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所要抒发的情感一般也是这些人物言行举止所折射出的某种美好的情感。教学这类课文就必须弄清文中的人物关系, 分清情感块面, 厘清文本人物之间情感变化的联系, 在学生心中构建出立体化的情感联系图。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据情分块。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叙述的, 可以分为几个块面, 叙述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二是析块理情。课文所写的这些人物情感各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每一个情感块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是从儿子、母亲和护士三个角度来叙述母子亲情的, 课文主要分为“我”、护士和母亲三个情感块面, 事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母亲, 所以叙述的落脚点是在母亲, “我”和护士的情感变化都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形象。其次, 要让学生在心中构建出“我”、护士和母亲三个人物情感联系图, 寻找到三者情感变化的交叉点。这篇课文三个情感块面之间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我”抱母亲后由“难过”“愧疚”之情引发回忆, 产生了“感激”之情;护士看到我抱母亲后从责怪到动情, 最后到不忍;母亲被抱后从平静到动情。教学中可抓住一个块面带出其他块面, 从一个人的情感变化中发现其他两人的情感变化。如果以护士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来进行教学, 可以这样处理:责怪板块。角色对话, 从护士的责怪中体会母亲的平淡和我心里的难过;动情板块。品味“我”的回忆, 从护士的动情中感悟“我”的愧疚和母亲的平淡;不忍板块。品读我再次抱母亲的动作, 从护士的不忍中体悟“我”的感恩和母亲的激动。

三、凸点———品出情感亮点

这类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情感, 情感的变化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 而是以立体交叉的弧线形式呈现的, 在这些弧线中都有一个最高点。教学时我们必须紧扣这个最高点, 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交融, 使情感达到高潮。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寻找动情点。这类课文有很多令人动情的点, 这些点可能是一个景, 也可能是一件物, 还可能是人的某一个动作或表情。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寻找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读出感人的画面, 通过想象, 将静止的文字变成灵动的画面;二是明确最高点。在所有让自己感动的画面中, 仔细想一想, 哪一幅画面最打动你;三是品味关键点。为什么这幅画面最打动你?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感受到的, 从这些词句中你又读出了哪些画面?使学生在一个个立体画面中升华自身的情感, 让文本之情扎根自己的心底。例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打动人的地方有很多, 沿着母亲的言行来寻找, 可以发现四个动情点:面对儿子对自己的不了解, 只是平静地说;面对生活的重担, 总是心甘情愿地挑;面对护士的夸奖, 只是笑了笑;面对儿子的孝行, 流下了动情的泪水。这四个动情点就是四幅感人的画面, 概括地说, 就是平静说话、勇挑重担、笑对夸奖、动情流泪这四幅画面。其中最打动人的是动情流泪画面。读这个画面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儿子抱母亲的动作中读出子女感恩的画面, 从护士不忍离去这个行为中读出护士动情的画面, 从母亲流下泪水中读出母亲幸福的画面, 在学生从“我”、护士、母亲自己三个角度立体化呈现母亲形象的同时, 引导学生跳出文本, 走进生活, 寻找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从文本中动情画面生成生活中动情画面, 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母亲, 了解自己的母亲, 热爱自己的母亲。用子女的孝顺和母亲的伟大来构成世间最美的画面, 让课堂流淌出浓浓的亲情。

篇4:构画情感立面图

一、 连线——厘清情感线索

这类课文大多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来叙事,并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的。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厘清情感线索,明白所叙之事,把握情感基调。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进行:一是读文明事。初读课文,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是读事寻线。仔细阅读这件事,想一想这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连词成线,理出情感线索。三是对比定情。为什么文中主要人物的情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这个人?从人物语言、动作等多个角度思考,准确定位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是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然后仔细阅读这件事,思考“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找出“我”从难过到愧疚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最后描写抱母亲的语句,生成“感激”这个词语,将这三个词语串联在一起形成文本的情感线索。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感悟:一是在动作对比中感悟。从“我”起先的随意一抱与后来的好好一抱的动作对比中明白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二是在语言对比中感悟。从护士动情地说“了不起”和母亲却若无其事地说“都这样”的语言对比中感受母亲的无私与伟大;三是在画面的对比中感悟。从母亲身体轻与负担重、年轻力壮与风烛残年的画面对比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与坚强。学生通过整合多个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后就很容易发现,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母子亲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母亲对子女的爱、子女对母亲的感恩这条情感线索展开的。

二、 构图——分清情感块面

这类课文一般会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讲述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所要抒发的情感一般也是这些人物言行举止所折射出的某种美好的情感。教学这类课文就必须弄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分清情感块面,厘清文本人物之间情感变化的联系,在学生心中构建出立体化的情感联系图。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据情分块。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叙述的,可以分为几个块面,叙述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二是析块理情。课文所写的这些人物情感各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个情感块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是从儿子、母亲和护士三个角度来叙述母子亲情的,课文主要分为“我”、护士和母亲三个情感块面,事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母亲,所以叙述的落脚点是在母亲,“我”和护士的情感变化都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形象。其次,要让学生在心中构建出“我”、护士和母亲三个人物情感联系图,寻找到三者情感变化的交叉点。这篇课文三个情感块面之间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我”抱母亲后由“难过”“愧疚”之情引发回忆,产生了“感激”之情;护士看到我抱母亲后从责怪到动情,最后到不忍;母亲被抱后从平静到动情。教学中可抓住一个块面带出其他块面,从一个人的情感变化中发现其他两人的情感变化。如果以护士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可以这样处理:责怪板块。角色对话,从护士的责怪中体会母亲的平淡和我心里的难过;动情板块。品味“我”的回忆,从护士的动情中感悟“我”的愧疚和母亲的平淡;不忍板块。品读我再次抱母亲的动作,从护士的不忍中体悟“我”的感恩和母亲的激动。

三、 凸点——品出情感亮点

这类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情感,情感的变化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而是以立体交叉的弧线形式呈现的,在这些弧线中都有一个最高点。教学时我们必须紧扣这个最高点,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交融,使情感达到高潮。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寻找动情点。这类课文有很多令人动情的点,这些点可能是一个景,也可能是一件物,还可能是人的某一个动作或表情。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寻找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出感人的画面,通过想象,将静止的文字变成灵动的画面;二是明确最高点。在所有让自己感动的画面中,仔细想一想,哪一幅画面最打动你;三是品味关键点。为什么这幅画面最打动你?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感受到的,从这些词句中你又读出了哪些画面?使学生在一个个立体画面中升华自身的情感,让文本之情扎根自己的心底。例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打动人的地方有很多,沿着母亲的言行来寻找,可以发现四个动情点:面对儿子对自己的不了解,只是平静地说;面对生活的重担,总是心甘情愿地挑;面对护士的夸奖,只是笑了笑;面对儿子的孝行,流下了动情的泪水。这四个动情点就是四幅感人的画面,概括地说,就是平静说话、勇挑重担、笑对夸奖、动情流泪这四幅画面。其中最打动人的是动情流泪画面。读这个画面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儿子抱母亲的动作中读出子女感恩的画面,从护士不忍离去这个行为中读出护士动情的画面,从母亲流下泪水中读出母亲幸福的画面,在学生从“我”、护士、母亲自己三个角度立体化呈现母亲形象的同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从文本中动情画面生成生活中动情画面,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母亲,了解自己的母亲,热爱自己的母亲。用子女的孝顺和母亲的伟大来构成世间最美的画面,让课堂流淌出浓浓的亲情。

总之,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只要注意连出情感线,定好情调;构画情感图,分清块面;抓住最亮点,出入文本,就能准确把握文本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

篇5:建筑立面建筑设计有哪些要求?

1.建筑单位设计中,考虑住宅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时代感和艺术美感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单位建筑的个性,用简洁的造型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态的活泼、轻盈并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风格。

2.住宅的立面造型:通过阳台玻璃栏板、阳台立柱、石材和涂料的结合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引导人民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文化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小区的精神实质,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

篇6:建筑外立面设计总结

通过对《建筑外立面设计》这门网络培训课的学习,我对建筑设计渐渐从陌生,到有一些认识,再到真正开始入门。通过老师的讲解,在不断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对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有了切身的认识和感受。以下是对这次学习的个人总结:

建筑外立面设计让我首先明白外立面的概念,建筑外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是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一般情况下建筑外立面包括除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护部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特定几何形体造型的建筑屋顶与墙体表现出来很强的连续性并难以区分,或为了特定建筑观察角度的需要将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来处理时,也可以将屋顶作为建筑外立面的组成部分。当我们到一个新的城市,站在城市中心广场或者街道上环顾四周时,城市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建筑的外立面。建筑外立面以其色彩、质感、信息等内容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城市建筑外观的整体形象是体现城市风貌最为直观的方式,因此,建筑立面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历史,现代主义建筑立面特征反映了当代建筑表现工业化时代的精神,建筑外观应成为新技术的反映,而不去掩饰;建筑造型自由且不对称,立面的形式取决于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立面造型摒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成为几何形体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便是它的外部特征。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为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后现代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活跃于70、80年代。后现代主义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借鉴历史,同时对装饰感兴趣,认为只有从历史样式中去寻求灵感,抱有怀古情调,结合当地环境,才能是建筑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把建筑只看作是面的组合,是片断构件的编织,而不是追求某种抽象性体。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归结为;历史主义到新折衷主义;从直接复古到变形装饰;新乡土派;文脉主义;隐喻主义。

老师讲解过程中提到绿色建筑等生态建筑,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它是新世纪最具有前途、最具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即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求现实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它寻求人、建筑(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通过对这一环节学习,让我认识到以后还是要看一些理论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建筑理论知识,毕竟理论是实践的支持,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加强自己的空间感,培养美感。选材要注意,尽量选好分割、坚固、好黏贴又便宜的材料。做事情要认真,尽最大努力做好,不能得过且过,培养自己一个建筑师该具有的追求完美的精神。

通过空间组合学习让我对各种空间的组合形式有了大概的认识,特别是空间的穿插和叠加。学会用加法来制造整体的均衡,制造内部多样的空间变化。做减法我做的主要是面的抽取,学会了如何利用开窗或拆掉整个面来体现空间、塑造空间。对空间的感觉有很大提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空间的组合需要思路加创造力。通过这一环节学习,我明白了设计的想法不能脱离现实,首先要符合要求,又要在自己能达到的范围内,否则就会浪费时间和材料。还是要扩展视野,形成建筑美感,才能提高创造力。

篇7: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城市形象的展示以及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提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城市建筑的外观,特别是建筑立面的装饰作为城市形象最为直观的体现,它的设计因此就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原则,然后探讨了现代建筑

立面设计的构成形式及装饰方法。

关键字: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设计原则影响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因素主要分为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物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文因素包括历史文脉、人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审美因素。正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包含在内,所以

我们首先介绍现代建筑立面设计的设计原则。

一、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原则

1.时代性原则

装饰的时代性原则,不是片面的、单向的。它包含两个层次: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歌德曾说过:“无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时代能提供给艺术作品丰富的营养。因为,“每一个形式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因为这个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作品。也因为这个缘故,今日正在酝酿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它的作品,正如过去的环境产生过去的作品。”反之,建筑(立面)装饰本身处理的再完美,脱离了时代性也是没有价值的。其次,经典和传统是时代性之根,建筑(立面)装饰离不开经典和传统的作用。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的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的传承。因为,经典和传统积淀了很多真 正反映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技术条件、文化价值、气候条件等有价值的原则和经验,其中对当代有现实意义的基因就会显现出来,并长久的发挥作用。

2.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一个民族或地域的建筑特色,来源于本国本地建设资源的最佳利用。这里所说的建设资源,是广义的的和人文的资源。

”自然

资源,如地形、光线、风和气候等;人文资源,如种族、身份、历史、风俗,以及构造方法等。建筑立面装饰应该在尊重地方自然资源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认同和归属。

3大众性原则

建筑立面装饰的大众化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建筑立面装饰不应是设计师个性化的体现和实验性的产物,而是综合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设计。第二,建筑立面装饰应该注意到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创造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认同的装饰,做到“雅俗共赏”。一方面,由于建筑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设计师更应该从大众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使设计与大众联系起来。一个民族的艺术要跟随时代得到充分发展,大众对艺术的关注与重视也是非常关键的。另一方面,设计应该积极引导大众的审美,努力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艺术在给人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的形式的同时,还执行着更高的使命,即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它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艺术对人的教育毫无强制的成份,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人们乐于接受。

4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求建筑立面中的装饰应有准确的定位。由于建筑立面装饰可以用作表达财富和经济地位的象征,很容易导致不顾建筑装饰的艺术性而将各种豪华材料堆砌起来,成为实现城市“形象工程”的手段。从经济性原则出发的建筑立面装饰,既不是盲目的追求豪华气派,也不是不顾场合的降低标准,而是本着节约和控制的原则,根据建筑的性质、周围的环境、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等理性的确定建筑装饰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选择恰当的装饰标准。建筑立面装饰的标准差别很大,应该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装饰等级以及使用者的经济实力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建筑立面装饰标准。第二,选择恰当的材料及构造工艺。建筑立面装饰应该根据设计对象的性质等因素合理的选择材料和构造工艺做法,使装饰材料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潜能,创造令人满意的环境。第三,确立合理的使用周期,正确处理远期和近期、一次性投资和日常维护的关系。

二、现代建筑立面装饰构成的形式:

1.点、线、面

点式造型生动活泼,点在建筑立面上能产生一定的跳跃感,在整体中具有对比效果,起着活跃气氛的作用。点在建筑立面上的分布可以是自由式的,也可以是秩序式的.有时候设计师为了丰富人的视觉感受,在秩序性中追求自由感,。事实上,在建筑立面的实际中,点一般是结合建筑的细小部件设计的,比如阳台、窗台、通风口等。对这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构件进行装饰设计,与大面积的墙面形成对比或从视觉上融入其中,都是很好的处理方式。线是一种细长的形,在建筑立面中,与面相比它具有明显的精致感和轻巧感。线的曲直性、方向性等多种特性,使线在建筑立面装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论是高迪居埃尔公园、米拉列斯庄园、米拉公寓还是美国世贸中心或者是上海的经贸大厦,线在建立面装饰中合理的运用都会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面式是由较大块面组成的图式,块式在建筑立面装饰中的应用可以起到使立面产生整体的效果。在具体的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中,面的运用常与体面的转折、单元划分、功能区分结合起来。

2.几何形状组合几何形状以及与点线面的在建筑立面装饰中的结合运用,可以增强装饰感。例如西萨·佩里设计的纽约现代美术馆,主体塔楼外墙平整光滑,玻璃与铝合金墙板被处理成一个平面,玻璃与铝板横向相间划分,对称中又有微妙的变化。线与面的构成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这种手法在现代高层建筑立面装饰中极为普遍。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芝加哥汉考克大厦等都是点线面几何构成手法的代表。同样是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手法表李伯斯金在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中的开窗则体现了另一种构成风格闪电式的条窗毫无逻辑的散布在封闭的金属外墙上,隐约可见内部的梁架体系,仿佛是在金属表皮上随意划裂的几道开口。与前面相比,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几何构成,蕴含着动态和蓄势待发的张力。

三、探索现代建筑立面装饰的设计方法

现代建筑立面装饰由于不同流派、不同类型、不同民族和不同欣赏层次,其主张可以是多元的、多变的,形式可以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它都必须按照美学规律去创造,即采用对比、均衡、韵律、和谐等美的原则去综合整体的运用,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从整体意向效果出发,时时处处都将整体造型与装饰的客观关系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各部分的具体设计。按照美学的基本原则,笔者将现代建筑立面装饰的设

计方法做以下的具体分析。

1.形式美的设计方法一位建筑师曾说过:“如果建筑造成的视觉感受有条有理且赏心悦目,人们精神上的健康、偷快和满足,都会因此明显得到增进。”可见,建筑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丰富、调节人的视觉感受,这是不容忽视的。

⑴ 重复与韵律听觉艺术通过韵律来达到谐和。在诗歌中是节奏和韵脚构成韵律,乐曲中则节拍和主音是形成韵律的基本要素,它们组成短句和主题,在乐句、主旋律的重复中,韵律感更强烈了。视觉艺术中的韵律原是用音乐来比喻一种感受的,现在更多地称这为审美通感。韵律感在建筑中通常用相同、相似的构件按各样规律排列而显现出来,它能使建筑在立面上获得统一,从而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建筑符号学家分析“阅读建筑作品之所以与一般构筑物不同,重要一点在于建筑有很多重复的信息反复作用于人的感官,并把它传给接触它的人”。建筑立面装饰中的重复常包括线的重复、方向的重复、大小的重复、形状的重复、质感的重复、色调的重复等。

⑵ 增强对比对比是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对比可以借助互相烘托与陪衬求得变化。建筑立面装饰通过对比产生易识别和观赏的目的。对比可以从多角度产生,例如方与圆的对比、正反方向的对比、直和曲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色彩与质感的对比等等。赫尔辛基的一个建筑立面装饰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建筑立面装饰材料的不同――部分贴砖和部分玻璃墙的结合,使建筑立面装饰呈现出虚与实的对比效果。同样是虚与实的对比,采用绘画的方式则给人以趣味感,建筑立面上绘出了“虚”的窗户,这与它旁边建筑立面实体窗户形成了对比。⑶ 渐进与调和调和是指缩小差异,调和借助构图要素之间的谐调及连续性,以取得和谐所产生的美感。渐进是调和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一物体不同质感、色调、形状的渐进从而在另两个物质之间达到一种调和的效果。在环境中,调和可使杂乱的现象得到整顿和改善。调和的方式有很多,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可利用调和的方式与环境达到统一、和谐。

面笔者对调和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第一,色彩调和。色彩一方面能够点缀空间,给平淡无

奇的环境带来生机,利用色彩可以加强空间的表现力……

2.意境美的设计方法根据当前大众的心理需求(情感归属、审美和舒适),结合影响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其它因素(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笔者将意境美的设计方法分为

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立“意”。笔者归纳主要为两个方面:

①、立自然之“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节节攀升,建筑越建越高开放空间和户外活动场地日益减少,致使人们想往自然,渴望身居市井而能享自然之野趣。于是,在现代建筑立面装饰中水、山石等自然元素的融入为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形成对话提

供了机会。

②、文化之“意”。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个区域和地方都有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成为建筑物立面装饰“意”表达很好的背景题材,建筑立面装饰文化之意的融入,使之成为大众情感归宿的一个载体。其次,是意境美的表达语言。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从某个角度来说,如同写文章,表达语言的丰富有助于取得更好的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德侬 著《中国现代建筑史》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 吴焕加 著 《论西方现代建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年

[3] 陈瑞林 著《20 世纪装饰艺术》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1

[4] 张新荣 著《建筑装饰简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8:多层住宅建筑立面色彩设计论文

置身室外,视觉上的建筑空间环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立面的整体色彩,另一部分是建筑相关的景观色彩。两者对比、调和,共同形成多层住宅的园区景观色彩氛围。以绿化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植被树木在春夏秋三季呈现绿色调,冬季落叶则呈现棕褐色调。在考虑建筑与景观主色调的搭配时,不宜选择互补色范畴内、色彩对比关系强烈的颜色来搭配。以绿化较少、人造小品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设计时要整合景观主色调,然后考虑建筑立面色彩与景观色彩的搭配关系。由于两大块的色彩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设计发挥的余地较大。多层住宅建筑色彩的设计要依托于其园区景观的风格定位,选择色彩相貌,在建筑与景观的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关系中选择色彩相貌,调适色彩明度,确定色彩纯度。

上一篇:法院实习鉴定下一篇:婚姻感悟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