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2024-04-28

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精选14篇)

篇1: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教材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幼儿乘坐公共汽车的机会越来越多,短暂的乘车过程和小小的车厢里都蕴藏着许多规则和文明礼仪。《纲要》中指出“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活动中我注重强调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创设去乘车的情景,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乘车的必要规则和文明礼仪带给人们的愉悦,体验做文明小乘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乘车的文明礼仪,掌握自我保护的乘车方法。

2.能对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并能说出理由。

3.愿意遵守乘车的基本规则,体验文明乘车带给人们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文明小乘客的 PPT 课件

2.用模板摆放的公共汽车、盲人镜、拐杖、毛绒玩具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引起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和爸爸妈妈外出时坐过各种不同种类的`车,坐车的时候都应注意什么?

小结:原来在坐车时有这么多的乘车要求,不乱扔垃圾、排队上车、不抢座、不占座。

2.播放视频,了解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是不文明行为。

提问:在视频中有哪些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幼儿回答问题。

(1)不文明行为有:小皮和小杰乘车不排队、在车上争抢座位、在车上吃东西、在车内爬栏杆。

(2)文明行为有:小呆排队上车、主动扶老人找座位、告诉他们在车内不能吃东西、爬栏杆。

小结:坐车的时候我们讲文明,遵守乘车规则,做个文明的小乘

客。

3.闯关游戏,能对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并能说出理由。

教师提问: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乘坐公交车,在做公交车之前,我们先要玩一个小脚丫闯关游戏,闯关成功了我们才能去做公交车。

4.创设情景,体验文明乘车的规则。

提问:我们现在了解了很多乘车时的安全知识,看看谁能成为文明的小乘客?

请几名幼儿扮演老人、孕妇、盲人体验乘车,感受文明乘车带给

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5.出示场景,引导幼儿交流如何做文明小公民。

出示公园、幼儿园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同时播放音乐,创设温馨氛围。

小结:乘坐公交车时我们要做文明小乘客,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也要讲文明,做文明小公民,每个人如果都能做文明公民,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篇2: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1、经过制作安全标志,粘贴安全标志,引导幼儿明白要保护自我身体的安全。

2、初步懂得避开危险物,不做危险动作。

活动准备:

安全标志一个、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讲讲:

出示安全标志

a.小朋友,这是什么?

b.这是安全标志,有了这个标志,能够提醒大家这个地方要细心

c.这是警告标志,有了这个标志,代表那里有电,要细心!不要碰。

d.上个月,孙艳小朋友在厕所摔了一跤,如果,厕所里贴了这个安全标志,她肯定会细心的走上台阶,就不会摔跤了。

e.此刻我们把这个标志贴在厕所门上,提醒大家细心好不好?(请一幼儿去贴)

f.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大家动动脑筋自我来做一个安全标志。

(二)做做:

1、幼儿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提醒园点在下方。

2、鼓励幼儿制作与教师不一样的安全标志。

3、帮忙个别完成作品。

(三)贴贴:

1、贴到你认为不安全的地方。

2、请幼儿说说自我设计制作的标记,为什么贴在那里?

篇3: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利用多媒体教学, 紧抓幼儿的兴趣点, 活跃活动氛围, 适时地进行生成教育活动。实现多媒体在学习环境中的价值。

运用电教媒体, 动态地展示社会生活, 多层次、多角度表现教学内容, 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社会性的知识经验, 让幼儿了解社会, 走进社会。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在电教媒体教学中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 实现教学最优化。

借助多媒体手段, 吸收社会信息, 优化社会领域活动的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 是一个大家庭。它所涉及的事物是千头万绪的,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具体是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务和现象, 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交往、合作与爱心教育,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等。因此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学不能只停留于课本上的社会知识教学, 还应将不断更新的社会知识补充到幼儿的活动课程中, 让幼儿学到、了解到比课本更为丰富、生动的社会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增加, 幼儿看得多, 感知得多, 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情感。

为了给幼儿揭开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周围还有一些聋哑人, 其中也包括小朋友们, 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爱与被爱的关系。我们开展了社会活动“无声的爱”:先带孩子实地考察聋哑学校感受聋哑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了解聋哑人的不便与困难。教学时先请幼儿跳一个熟悉的舞蹈, 感受跳舞有音乐与没有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回播小朋友参观聋哑学校的录像, 在一个悲伤的音乐背景衬托下观看故事课件, 再让幼儿欣赏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这个曾经让许多人精叹不已的舞蹈, 利用多媒体在知识点上、经验上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启发引导孩子去感悟、去思考、去表演, 让孩子表达自己对残疾人的认知, 懂得生活中要有爱, 关爱身边需要关心的人, 从小做起, 从而激活帮助他人的情感, 形成亲社会亲残疾人的情感, 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借助多媒体手段, 优化社会领域活动的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育方法的新颖多样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它能跨越时间和空间, 把难以理解的或抽象的或微观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或事物进行动态模拟, 通过动态的画面和音响刺激, 将教学信息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 易于幼儿观察、想象、理解。使社会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

情境法:社会教育有一个特点, 就是要淡化教育的痕迹, 关键用大量情境创设来感染幼儿。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 激发起幼儿的学习情绪, 调动幼儿的主动思考与探究的积极性, 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大班主题活动“找春天”。在教学前, 带上录像机、照相机, 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幼儿园内的春天;幼儿和自己父母走出家门, 去公园等实地去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把孩子们所感受体验的春天的景象拍录下来, 带回幼儿园, 在教学时, 播放多媒体,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参与寻找春天的画面时, 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眼中的春天。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讲述的欲望, 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 讲述的欲望异常的强烈。同时, 再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 录像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 配有诗歌录音, 融声、色、图为一体, 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河水欢快地流着, 池塘里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 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 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 农民伯伯在稻田里赶着牛在犁地播种……幼儿仿佛置入大自然的怀抱, 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身临其境的教学信息, 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孩子犹如进入了“社会”。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得以协同发展, 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游戏法:21世纪是一个与人合作的时代,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学习互助, 合作分享是社会领域的主要目标,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 我们应该让幼儿体验与教师、伙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养成与人合作的态度, 为孩子展示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富有趣味性的多媒体课件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重点、突破难点。

如, 小班社会活动“团结的小伙伴”。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的场景, 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把孩子带入美丽的森林与小动物一起快乐游戏的情境中, 然后, 利用电闪雷鸣的情境, 导入怪兽的出现, 营造游戏的情境, 引导幼儿团结起来一起营救小动物, 游戏的课件与幼儿产生了很好的人机互动效果, 课件中逼真的图像、丰富的内容和突出打怪兽的同步音效。创设了一个真实紧张的游戏情境, 不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而且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多种感官, 更直观感受活动内容, 还调动了幼儿积极的情绪, 及时进行情感体验, 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很好地体验与教师、伙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增强了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幼儿的社会性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发展。

借助多媒体手段, 优化社会领域活动的活动过程

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技术已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 各个多媒体的运用能将静止的画连贯性、动态化, 抽象的主题音效化、趣味化, 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 可以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 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多媒体电脑具有涉及面广、跨度大、信息量多等优势, 能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 提高幼儿的认知效率, 极大地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如社会活动“少数民族”中, 为了让幼儿更深入、更仔细地观察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如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活动一开始, 我就请幼儿欣赏各种民族的服饰与穿服饰时的活动场面, 在各民族的音乐声中介绍这个民族的特点, 然后再显示单幅画, 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服饰、生活习性。在观看多媒体电脑的短短几分钟内, 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知识,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勾起了许多美好的联想, 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并激发了强烈的讲述愿望和制作民族服饰的兴趣;最后, 在幼儿的赞叹声中, 终于按捺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小手, 找材料, 画、剪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

孩子喜欢关注周围的生活事务,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落脚点, 培养孩子亲近社会的态度, 也是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

篇4: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注重的是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中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观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而区域活动正具有这种优势。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度大,可以自选活动材料,自定活动方式,自找活动伙伴,自主更换活动内容。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而活动区域的设置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年龄特征,是实现中班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是一种非常适宜中班幼儿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实践概述

区域活动的程序通常包括:材料准备、进区计划、进区活动、交流总结等环节。如何在这些环节中融合数学教育,让区域活动既能保持着区域活动的特点,又能完成一个数学教育内容的目标,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尝试:

(一)区域准备环节中整合数学领域的内容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中班幼儿对区域活动很感兴趣,但有时时间久了会不满足于操作旧的区域材料,因此常出现争抢新添材料的现象。因此,本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精神,我抓住“更换和增添区域材料”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自主地加入到准备、摆设区域材料的活动中来,融合进“生活中的分类统计”数学内容,让准备活动也成为幼儿学习的一个内容,从而使幼儿获得运用数学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经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

(二)进区计划制定中有效融合数学领域内容

在进区计划中包含着数量和数量间关系的内容,我们科学地运用这一环节,加强幼儿对数量的感知。以往的进区计划都是在前一天的离园活动时间完成,对中班幼儿来说往往是无效和盲目的,因为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为计划而计划,第二天计划就有可能改变。有时计划只是各自画符号,也没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注重进区计划的有效性,让它也成为数学活动的一个部分。我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一个进区磁铁卡,上面标有各自的号数;利用黑板白色的一面,先粘贴上各区的缩小区标,在每个区标下都标上相应的各区规定人数,幼儿做计划是在吃完点心后分批做的(将自己的进区磁铁粘贴在喜欢去的区域图标下),不会产生拥挤现象;在粘贴磁性号数时,幼儿就要点数或目测进区的人数与规定人数是否有冲突。进区规定人数由开始用简单的圆点表示,让幼儿一一对应粘贴并比较多少,到后来用数字表示,让幼儿在点数过程中掌握对数量的认知。幼儿在看数字做计划时特别认真点数,生怕做错,可见这一环节的数学融合地很有效。再就是集中观察环节,让幼儿都看着计划板一起来当检查员,重点开展数量的多少、一样多的检查,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灵活性。

(三)活动过程中数学领域内容的有机渗透

活动过程是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的一个关键环节,《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主要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地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在这个环节教师的支持与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区域活动的前半部分要求幼儿先完成本周教师有计划安排的必学内容,然后再让幼儿按自己意愿在本区域选择其他的“自学活动”,教师通过直接与幼儿互动或进行材料的调控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通过观察活动情况,掌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每周一区域活动时都有一个介绍新内容和必学内容的时间,教师会较详细地讲解要求,使幼儿活动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活动的设计既要体现区域本身的特点又要实现数学领域的目标。

(四)交流总结中提升对数学领域内容的认知

交流总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此时,不仅要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还要本着渗透教育目的的动机和面向全体的意图,以“集体”的形式总结。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开展集体交流总结活动,特别注重对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到的数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让幼儿将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记录、作品和语言等形式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实践研究中的几点感受

(一)数学领域与区域活动的融合要强调有效。区域中含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本次主要针对数学学习方面进行了特别的研究,它与区域活动能非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要充分挖掘区域中蕴藏着的数学内容。

篇5: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1、感受主人公胖胖对主角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

2、明白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活动准备】

故事PPT,主角头饰:白雪公主、王子、王后、小矮人,一块地垫,一篮苹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里有谁?

2、师:你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吗?

3、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主角?为什么?

4、师:在故事中,主要的人物叫主角,次要的人物叫配角,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谁是主角?

5、师:有一个幼儿园,今日晚上要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有个小朋友叫胖胖,你们猜他演了什么主角?

6、师:他到底演了什么主角呢?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故事。

二、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主角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2、师:你们明白,胖胖演的是谁吗?

3、师:胖胖到底演的是谁?我们继续往下听。

4、故事讲完后提问:

——胖胖演了一个什么主角?

——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演?

——你觉得胖胖演得好不好?为什么?

5、教师总结:大家都不愿意演的主角,胖胖却愿意,并且演得十分好,告诉我们,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我们认真去做,都会值得别人的肯定。

6、师:如果让你来演,你能演好大石头吗?

7、师:让我们一齐扮大石头试一试。大石头从故事的什么地方开始扮演呢?(故事一开始,就要扮演好大石头不能动了)

8、师:故事结束了,请你谈谈你扮演大石头的感受。

9、教师小结:胖胖能够认真、坚持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

三、联系幼儿生活。

1、师:小朋友在平时活动或游戏中,哪些地方也能够向胖胖学习?

2、师:在游戏中,有的主角没有人扮演,只要你能认真做好,也会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能认真听,也是值得我们表扬的。

四、扮演主角,体验主角的认真与投入。

1、师:我请几个小朋友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谁愿意来表演呢?

2、请五个孩子上来,请他们自我商量自我要演什么主角。

师:给你们10秒,商量一下你要演什么主角?

3、师:教师给大石头准备了一块垫子,大石头能够怎样扮演呢?

4、师:当我们在看表演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当怎样看?(坚持安静,不能讲话。)

5、教师讲述故事的大概资料,演员按照教师说的顺序出场。

6、师:你们觉得大石头演得怎样样?

篇6:中班社会领域清明节教案

1.知道清明的天气。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3.体会音乐与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优美韵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孩子对清明节有初步的概念。

课件准备:故事音频《清明时节雨纷纷》;故事插图《清明时节雨纷纷》3张;古诗音频及伴奏《清明》;古诗插图《清明》。

活动过程:

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清明时节雨纷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清明节。

——清明节是在什么季节呀?常常会是什么天气?

——在清明节,很多人会做什么呢?

小结:清明是我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怀念祖先、感受春天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

交流讨论,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清明节习俗。

——你们家在清明节会做什么呢?

——除了刚才故事里说到的踏青、扫墓,你知道清明还有什么习俗吗?

小结: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有踏青、扫墓、吃清明果、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

播放古诗音频《清明》,引导幼儿欣赏。

——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结:这首诗描写了在清明的微微细雨中,作者看到路上行人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愁苦,心里也有浓浓的忧愁。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再次播放古诗音频《清明》。

2.带领幼儿朗诵故事,提醒幼儿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篇7: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分享到海洋公园游玩的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绘画海洋动物,发展创造力。

3、学习用图画表现自己的见闻。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到海洋公园或海洋馆游玩的照片或纪念品。

2、妈妈手偶和男孩手偶。

3、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入场券、小册子和地图。

4、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利用妈妈手偶和男孩手偶进行对话:

妈妈:星期天,我们一家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那里可以欣赏动物表演,还可以观赏珍贵的动物,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男孩:动物园。

妈妈:答对了一半,那里有很多动物都是住在水里的。

男孩:海洋公园。好哇,星期天我们去海洋公园。

二、出示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入场券、小册子和地图,让幼儿观看,并统计班中有多少名幼儿去过海洋公园或海洋馆。

三、请去过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幼儿介绍带到幼儿园的照片或纪念品,说说当天和谁去的海洋公园,看过什么动物,玩过什么游戏。

四、请幼儿与同伴交换欣赏照片及纪念品。用照片或纪念品将展览区布置成“海洋公园”。

五、请幼儿把在海洋公园见过的动物,或玩过的游戏画下来。

六、老师协助幼儿在图画上加上文字说明,将图画装订成图书,放在展览角让大家欣赏。

【活动评价】

1、能用比较清楚、完整的语言介绍海洋公园的动物和设施。

2、乐于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3、能用图画表达见闻。

【活动建议】

活动前,老师可以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到海洋公园或海洋馆游玩,使幼儿有更直接的感性经验。活动中,老师注意收集幼儿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展开探究。活动后,通过区域活动或过渡环节引导幼儿利用展览区的环境,继续探讨有关海洋生物的话题。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篇8: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关系良好的儿童往往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应鼓励幼儿结交新朋友……”本活动以幼儿进入小学后会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同桌”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幼儿对小学生活所担忧的有关同学、朋友的交往问题。让幼儿通过模拟的“小学课堂”体验平台,建构“认识新朋友———喜欢新朋友———如何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使孩子体会友谊建立的方式和朋友间交往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 对模拟、讨论小学生活感兴趣,体验快乐的同桌之旅。

2. 习得与同桌(同学)交往的多种方式。

3. 能与同桌(同学)友好相处,共同面对小学生活。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对小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好奇和向往小学生活。

(2)教师已与小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情形有过沟通。

2. 物质材料准备

(1)配乐PPT《同桌的你》、小学生发生矛盾的视频。

(2)桌子按小学教室的要求摆放,椅子16把、讲台一个。

(3)座位小卡片一套、塑料卡牌16个、笔袋16个、书包16个、纸杯若干。

四、活动过程

1. 走近小学生活,充分调动幼儿关于小学各方面认识的已有经验。

请幼儿说说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根据与幼儿的谈话内容,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

2. 遇见同桌的你,迅速熟悉新的环境和朋友。

(1)在幼儿谈到座位问题时,引导幼儿观察现场座位的安排。

(2)抽签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能迅速找到位置坐好。

(3)教师介绍“同桌”的概念,幼儿简单认识感受新的座位和同伴。

组织幼儿说说对新的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感受环境变化的“新”和“趣”。

教师出示“同桌”卡片,请幼儿解读“同桌”的含义,教师进行最后的定义。请幼儿和同桌打招呼,简单地互相认识。当幼儿出现好的交往技巧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和总结。

3. 体验同桌之旅,通过游戏、讨论、互助等多种形式习得与同桌交往的基本方法。

(1)师幼进入小学课堂,开始“上课”。

通过建立小学课堂的氛围,使幼儿产生自己是一名“准小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律意识。

(2)同桌体验活动:制作名字牌。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处理意外事件,以情境促使幼儿与同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制作时发生的事件,请幼儿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同桌协作游戏:搭杯子。

幼儿尝试与同桌通过协商与合作完成任务,自然习得同伴间协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合作完成任务,整合与同桌协商的方式,并感受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4)同桌讨论活动:发生矛盾怎么办?

播放小学生发生矛盾的视频,请幼儿谈谈与同桌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处理。整合提升幼儿的经验,再次播放视频,请幼儿即时对小学生进行劝说。

(5)师幼简单讨论今天和同桌一起的收获与感受后,教师宣布下课。

教师对三个体验活动进行简单的小结,进一步提炼幼儿今天获得的与同伴交往的方式。

鼓励幼儿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一起活动。打下课铃时,教师要和幼儿互相行礼,使小学课堂氛围贯穿活动始终。

(6)教师播放小学同桌的校园生活照片集锦,在音乐中自然结束活动。

换个角度感受同桌之间的亲密与快乐,使幼儿产生继续与同桌相处、期盼自己的新同桌等情感。

五、活动延伸

1. 继续开展《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

2. 开展相关区域活动,增加“我的教室”特色活动区,将黑板和条桌投入区域,鼓励幼儿在区域里扮演老师和同桌,继续玩模仿小学课堂上课的游戏。

篇9:幼儿中班社会活动实践

关键词:幼儿中班;活动实践;社会意义

此次活动时间是以花为主线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情景,不仅起到了教育作用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社会意义,这其中的教育目标很明显,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观察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一、活动主题:五颜六色的花

活动切入点:春天到来了,形态各异的花朵也渐渐绽放开来,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教室前的花坛里冒出各种小野花,在风中微微摆动着身姿,每个季节都有花盛开,但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各种植物绿草的衬托下显得异常鲜活,而下课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孩子们围在花坛边好奇地望着五颜六色的花,有的孩子大胆地用手去摸,有的拿起掉落的花放在手心舍不得扔掉,或者在上课的时候夹在书本里,有的女孩将花朵戴在头上,看到他们对花如此感兴趣,所以才有了这个活动,让孩子一起来研究花的

乐趣。

二、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研究,产生创新意识

活动发展角度:提升了幼儿的各项能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在教导给孩子方法,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展现社会

意义。

三、活动准备

1.颜色各异、不同种类的花朵若干。2.关于花朵的图片若干。

3.纸张、剪刀、水彩笔。4.关于花的影像两个。5.音乐《识花》。

四、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花朵,从季节、气温、环境各种情况入手观察花的变化,有条件的话可以不局限在幼儿园内,可以去附近的地点观察,让孩子对不同颜色的花进行区分,可根据大小、种类以及颜色进行分类。

2.拿出各种花朵的图片,让孩子识别现实中的花与图片中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有哪些不同,收集一些落花,欣赏他们的形状、颜色以及特征。

3.回去将收集来的花朵放于桌面,用纸笔将他们画下来,再用水彩笔上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拓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你还见过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花,用语言描述出来,以问题“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以及花为什么会枯萎”来吸引幼儿。

4.观看影像资料,教师解释为什么花有这么多颜色和花盛开枯萎的过程原因。

5.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花可以用来做什么”,让幼儿将自己认为的花的用途说出来并进行实验,让幼儿了解是否可以这样做。

6.鼓励幼儿利用手上收集来的花大胆地制作东西,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例如,笑脸、小船、花圈等,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

7.手把手教幼儿怎么保存干花,在这之后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空白的纸,让他们利用这些花来制作一幅画,结束之后进行评选。

8.进行猜谜语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谜语来猜测是哪一种花,例如一朵花,像圆盘,绿裙子,黄衣裳,喜欢围着太阳转,光明使者就是它。答案:向日葵。

9.进行亲情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保存起来,回家后送给自己的妈妈并将今天的过程说给父母听,最后对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10.最后播放歌曲《识花》,让大家一起学习唱这首歌。

五、活动总结

对幼儿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实践的举办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享受这种乐趣,自己动手探索未知事物,和同学一起学习唱歌,这种经验是难能可贵的,实践的经验也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学习,对社会的意义又了解深了一层。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幼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幼师的心性,就目前来说,活动实践对幼儿社会意义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实践活动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的领域非常多,需要多方面的考虑以及細心的准备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

篇10:中班社会领域活动:妈妈,我爱你

1、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对妈妈的爱,感受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激发幼儿自己编制广告的兴趣和欲望,体验其中的乐趣。

3、能简单创编广告语言和广告动作。

活动准备:

1、娃娃家的场景。

2、录象机。

3、小手印。

4、电视广告片段和一段幼儿视频。

活动过程:

一、 儿歌游戏导入

儿歌:走一走,走一走,宝宝妈妈手拉手,跳一跳,跳一跳,妈妈看我有多高,跑一跑,跑一跑,妈妈追宝宝跑一跑。

二、 欣赏广告,感受妈妈的爱

1、(广告1:海苔)

提问:这是什么的广告?你吃过吗?谁买的?

2、(广告2: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提问:这个广告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学一学广告里的宝宝是怎么说的?

看妈妈为什么笑了?

那你会做什么事让妈妈高兴?(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想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所有的人都来爱自己的妈妈呢?

三、 拍广告,表达对妈妈的爱

1、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温馨的家。

2、讨论:谁来当妈妈、宝宝?要说什么?做什么?怎样来表现爱妈妈?

3、幼儿初次表演,请2组幼儿表演。

4、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回顾:我的孩子为我做什么了?妈妈怎么做的?

5、幼儿再次表演,老师拍摄。

四、 结束活动

1、其实爱妈妈的方法有很多,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康乃馨送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2、用孩子们的小手印制做康乃馨。

3、花儿送给妈妈要队妈妈说什么?

大声的说出“妈妈,我爱您”。

★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参考

★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创意参考方案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创意方案

★ 中班艺术领域教学方案合集

★ 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教案

★ 《最佳倾听者》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 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教研计划

★ 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学方案

★ 语言领域教研活动方案

篇11: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城市规划意识及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大沙池边放有:玩沙工具,小树,花,积木,红绿灯,岗亭,各种房屋,车,瓶子,小动物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黑猫警长”去办案,路不平为由引题。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铺路?并请幼儿示范。

2、教师总结铺路的方法。

3、请幼儿想一想如何规划荒地,并请幼儿观察比较设计图,哪幅更好更合理。

4、请幼儿分工按照设计图来建设十字路,教师当总工程师来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巡回参观,照相。

2、教师小结。

【授课简评】

本节课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了幼儿的环境规划意识,活动准备充分,幼儿积极性很高,课后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结束时应带领.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观察评价。

2、幼儿的合理布局意识还不够,在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幼儿这方面的能力。

篇12: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创意

1、根据调查结果归纳了解鱼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2、学习“污染”、“清澈见底”等相关词汇。

3、懂得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4、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挂图25号。

2、参观附近河流、水池、沟渠,了解水质状况及鱼类在此间的生存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用透明容器装好放在各组。

3、每组两条小鲫鱼;捞鱼的网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两种水质

了解鱼类生存所需的环境。

1、通过看、闻比较两种水的外观有什么不同。(教师将幼儿发现的结果进行记录)

2、将两条小鲫鱼放入两杯水中,比较鱼在两种水中的生存情况。

师:观察一下小鱼在两瓶水中的状态:你们能看见小鱼吗?你觉得小鱼更喜欢哪个家?为什么?

3、每组分别将污水中的鱼捞出放在清水中,比较鱼在水中的情况。

4、结合活动前所了解的附近的河流的水质状况及鱼类在此间的生存状况,相互交流鱼愿意生活的地方的共同特征。

二、结合挂图

了解鱼儿生存的现况和水污染的原因。

观察挂图中小鱼表情的变化,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

师:猜猜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鱼会出现这些情况?

三、思考解决办法,懂得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鱼儿重新快活起来吗?

2、幼儿大胆讲述方法,教师用简单符号记录在白纸上。

篇13: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

一、1+1>2:解读团队精神的基本概念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 是一种共同的价值文化。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 是成功团队的特质, 团队与一般性集团鲜明的差别就在于团队业绩。团队业绩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 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 一句话, 团队精神就是要让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

在一些团队中工作的人们会觉得心情比较舒畅, 干劲也很足, 协作性很强, 能够创造骄人的业绩;在另外的团队中人们觉得勾心斗角的情形较多, 心情压抑, 团队在内忧外患中生产力直线下降, 业绩惨淡。有团队精神的团队, 个人智商可能是100, 但加在一起的团队智商可能会达到150甚至更高;而涣散的团队, 即使个人智商达到120, 但团队组合到一起的智商只有60到70。出现这种情形的关键要素就是团队中的文化成分, 也就是所说的团队精神是否在发挥作用。团队精神的作用就是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 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

二、一般概念的具体化:商务活动中的团队精神

1. 商务活动中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

(1) 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

员工的敬业和企业领导的鼓励使得企业各个部分的竞争力能形成一种合力。人际沟通的低成本和人际合作的高成效是企业内部团队精神的主要体现。员工的努力工作已经超出了谋生的简单动机, 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已经融为一体, 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内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而相互扯皮, 办事拖拉, 明争暗斗的情形很少在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里出现。事实表明, 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都是相对简单的。

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 要提高整体的业务表现, 就要让每个成员充分意识到和谐的团队力量远大于简单的个人相加;同时也应该创造一个让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氛围和空间, 让每个成员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我们可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 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做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 注意安全, 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 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 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 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 尽管大家齐心协力, 排除险情, 完成了任务, 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的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 第二个是大个子队员, 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在中间, 殿后的当然是有实力的攀爬队员。可见, 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为成员的才能互补。

(2) 企业集团内部的团队精神

由诸多行业相关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有明显的利益共同性。其结构关联性和相对的封闭性使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明显低于集团外的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 有团队精神的企业集团更能有效发挥其群体和规模优势。例如:名列世界500强的联华神通集团步步为营, 在以制造为经, 物流为纬的棋盘上, 通过星罗棋布的产业定位和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 使得联华神通迅速发展壮大, 在美国《商业周刊》所公布的“全球资讯产业百强”排名中, 联强以黑马之姿拿下第四名, 超越了微软、诺基亚、甲骨文等知名大厂。在联强内部, 一方面每家公司独立营运, 自主管理, 专注于自己最拿手的领域, 各自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各个关系企业互通资讯, 分享知识, 比如必要时, 各家关系企业可以联合采购合作经营以降低成本, 这样看似不相干的关系企业构建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在商务活动中, 具备团队精神的企业集团, 其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3) 独立的企业之间的团队精神

独立的企业之间虽然有各自多样化的利益追求, 相互之间存在竞争, 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 社会分工的具体化, 企业之间不可避免会形成互相合作的关系。经过不断的相互选择, 长期的合作和深入的了解, 并有了稳固的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虽然各自独立, 但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信任和结合关系。此类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带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业务拓展过程中, 高度的信任和一定限度的妥协与宽容往往能有效地促进业务的增加。尽管在微观上企业的利润也许不能达到最大化, 但拥有良好的合作伙伴, 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是乐观的。

2. 商务活动中团队精神的特殊作用

拳头伤人之所以要比手指伤人或者巴掌伤人疼得多, 因为当拳头紧时, 整只手上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拳心, 它更强大!如果一支军队能够百战不殆, 它最大的特征就应该是人和。在商务活动中一支优秀的经济团体同样如此, 强大的凝聚力, 成为他们成就梦想创造辉煌的制胜法宝。同时, 在商务活动中团队精神可以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能够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重视;鼓励坦诚交流, 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 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

3. 具有团队精神的企业 (集团) 的共同特征

(1) 企业内部 (企业之间) 沟通渠道比较畅通, 经营、生产、技术信息交换频繁, 团队成员认为沟通是商务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不会存在诸如信息封锁、技术壁垒等障碍。

(2) 在商务活动中, 企业参与意识比较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不存在相互压抑、遏制的现象。

(3) 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并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而骄傲, 个人跳槽、企业退出集团的情况较少。

(4) 团队成员间彼此关心, 互相尊重, 具有较浓的人情味。

(5) 团队成员有比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愿意承担商务活动中的任务, 并且能够尽心尽力完成。

(6) 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领导者、团队周围的商务环境、其他成员都愿意为自身和他人的发展付出。

4. 影响商务活动中团队精神的主要因素

(1) 外部因素

企业 (集团) 的外部商业环境直接影响其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在外部压力较小时, 团队成员可能对团队充满信心并乐意为团队作贡献;同时, 成员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和分歧。在团队遭受外部威胁或市场压力明显增大时, 成员可能会暂时放弃前嫌, 一致对外, 如果成员对所在团队失去了信心, 就可能会放弃努力, 各谋出路, 团队就会人心涣散。比如某超市在过去没有竞争对手时经营得还不错, 员工乐意为企业做奉献, 但有一天家乐福在它旁边开了个数万平方米的大型连锁超市。这时员工就会觉得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如果感觉到无法与之抗衡, 他们就会放弃努力, 甚至打算跳槽。

(2) 内部因素

(1) 团队领导的类型。领导是进行商务活动的导向和核心, 领导类型和方式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团队精神。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 团队成员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参与经营决策, 市场信息来源也因此相对丰富。在专制的领导方式下, 成员参与经营决策的机会比较少, 其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甚至会产生较多私下攻击性的言论, 领导孤军奋战, 不利于商务活动的开展。在放任的领导方式下, 成员像一盘散沙, 谈不上集体主义, 所谓“团队精神”也无从谈起。

(2) 团队的目标。如果团队目标和成员目标一致, 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成员就愿意合作完成任务, 团队意识也相应增强。反之若成员目标和团队目标不一致, 比如个人想多挣钱, 而团队想获得荣誉, 并没有把业绩与成员薪酬关联起来, 或者企业集团只顾发掘企业的现有价值, 却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杀鸡取卵”, 这时, 默契就会减少, 团队精神也很难维持。

(3) 团队的激励机制。对成员的激励能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竞争力, 在充满竞争的商务活动中进一步促进企业 (集团) 的战斗力。对集体的激励能使成员意识到自身利益和荣誉和集体的业绩是分不开的。

(4) 团队在以往商务活动中的业绩。如果企业 (集团) 一贯业绩不错, 成员就有理由相信现在和未来都能像过去一样, 成为一支英雄的团队。在这样的企业 (集团) 里有荣誉感, 会激发成员继续做得更好。所以, 成功的企业 (集团) 比不成功的企业更能吸引新成员的加入, 也更能激发老成员的团队精神。

5. 企业团队精神的培养

(1) 注重发掘和利用影响团队精神的可控因素

在影响团队精神的诸多因素中, 外部因素一般是不以团队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不可控的, 而内部因素多半是可以改变的。注重选择并发挥可控因素的积极作用能有效地培养团队精神。采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科学定位企业发展目标, 充分考虑成员自身的发展, 把成员当作目的而不是工具来对待, 采用兼顾个体和集体的激励机制等方法, 都能营造默契、积极、互相信任的良性的团队文化。

(2) 独立企业之间团队精神的培养

很多人以为团队精神需要团队的单纯性, 因而只有在一个企业内部才有团队精神存在的可能。在企业之间, 利益是有分歧的, 甚至是冲突的, 只有竞争与互相利用, 无团队精神可言。其实, 企业是不可能不依靠任何外部力量而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谋求眼前利益的企业将“同行一天天烂下去”视为最大的好消息, 而谋求长远发展利益的企业会尊重商业伙伴的多元性, 会试图与不同的企业建立战略性的同盟。正所谓“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是培养企业之间团队精神的理论基础。

(3) 需要特别指出的两个问题

(1) 注意防止团队精神的极端情形。团队精神要求一切以团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强调的是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团队精神本是无可厚非, 但最怕的就是物极必反。团队精神是让每个人认为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 但并不等同于大锅饭, 并不意味着团队里每个人都可得到同等对待。团队精神是要求团队成员都能很好地发挥自我去做好一件事情, 而不是要求团队成员都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

(2) 注意防止激励机制的消极作用。激励机制能激发团队精神, 但也有负面影响。对个人的激励虽然能在团队内部形成竞争力, 但大家个人归个人,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同样, 对集体的激励也容易导致“大锅饭”, 可能令做出较大贡献的成员失望。所以既要考虑集体的成绩, 也要肯定成员的业绩。

摘要:团队精神的实质是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共同的价值文化。它能极大地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在商务活动中, 企业内部、企业集团内部和独立企业之间存在的团队精神能使其具备更明显的竞争优势, 交易成本也能因此降低。民主的领导方式、成员与团队的共同利益、科学适度的激励机制和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都能有效地培养商务活动中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商务活动,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孙立平著:社会学导论[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2]张敦福著:现代社会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3]C·赖特·米尔斯著:社会学的想像力[M].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年7月

篇14:中班社会活动:排队你我他

中班孩子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本次活动以游戏“钻山洞”情境为切入点,配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让幼儿切身体验无规则、无秩序约束的麻烦,从而让幼儿以直观的感受发现遵守排队规则的重要性,并将排队规则迁移、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让教学活动回归于生活。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体验排队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拱形门3个。

2.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视频、图片。

3.投影设备。

4.摄像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游戏“钻山洞”,激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自由玩“钻山洞”游戏,体验无秩序可能带来的危险。

教师:这里有3个山洞,一会请小朋友玩钻山洞的游戏,每个山洞钻一次,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山洞。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2.幼儿在自由玩“钻山洞”游戏,教师利用摄像机记录幼儿在活动时的拥挤、无序、碰撞等行为。

(多媒体运用:利用摄像机及时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将混乱无秩序的“钻山洞”过程记录下来,摄像机的视频记录为接下来的分析、讨论、总结打下了基础。)

教师:都钻完了吗?我们看看刚才用了多长时间?

(多媒体运用:利用ppt中的动画设计,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得以呈现,便于中班幼儿观察理解,进行比较。)

二、教师播放游戏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总结快速和安全钻过山洞的办法

1.播放幼儿第一次钻山洞视频。

(多媒体运用:播放之前的游戏情况视频,幼儿可以在视频中回忆游戏中的情境,结合切身体验进行讨论,优化游戏的方法和过程,提炼出排队的重要性。)

2.教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地钻过山洞呢?

3.幼儿分组讨论,交流方法。

三、幼儿再玩“钻山洞”游戏,丰富经验

1.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及时表扬幼儿排好队、守秩序的行为。

教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认为的又快又好地钻山洞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玩一次钻山洞的游戏,每个组商量选择哪一种方法,老师来计时,看看到底哪种方法快?

2.幼儿分组决定各自的钻山洞方法。

3.幼儿分组钻山洞,教师计时比较。

幼儿比较得出结论:当很多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情时,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地把事情做好。

(多媒体运用:在ppt中将抽象的时间以时间条的方式呈现,便于幼儿比较,从而总结出排队游戏时速度可以更快的结论。)

四、教师逐一播放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视频、图片,迁移、拓展幼儿的经验

1.教师:大家是怎么做的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哪里?大人们在做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要排队吗?

2.小结:孩子们,我们和爸爸妈妈在商场缴费、车站上车、游乐场玩大型玩具时,都需要大家排好队、有秩序地进行。

五、介绍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教师:这是请排队的标志,大家想一想,幼儿园里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我们把它们贴到需要排队的地方,提醒大家排队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自主体验为主,在体验基础上归纳遵守排队规则的好处。教师则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每次幼儿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回放让幼儿观看,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利于幼儿将规则内化,并贯穿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做到习惯成自然。

上一篇:自我介绍范文初中500字作文下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