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与良心的名言

2024-04-07

仁义与良心的名言(共9篇)

篇1:仁义与良心的名言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颜子推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胡达源

无论哪个法官都不会比一个人的良心更了解自己。 雨 果

每个人的良心就是为他引航的最好向导。 司各特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毛 姆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 德

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

弗洛伊德

良心平静,在雷声中也睡得着。 托马斯富勒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 德

一个人所处的荒谬的也是悲剧性的处境就是:当他最需要良知时,良知却最软弱。 弗罗姆

要努力让你心中的那朵被称为良心的火花永不熄灭。 乔华盛顿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刘 昼

博爱之谓仁。 韩 愈

有人使缺点变得要爱,有人使美德难堪贬值;而良知绝对会告诉你本能是对错的。

谚 语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昧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 马丁路德

仅仅一个人的良心比所有的坚固要塞更安全。 艾匹克蒂塔

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 狄更斯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拉伯雷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 子》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公灵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庄子天地》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刘 安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韩 婴

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即使有公众的支持,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安宁。高尚者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惟仁德才能永远屹立不摇。 荷 马

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 梭

我活在人间只有一次,所以只要能为任何人做好事或能表示仁爱之心,我会即刻去做。我既不会拖延,更不会忽略,因为我知道生命对我只有一次。

格雷利希

对所有人来说,良心就是上帝。 米南德

智人不诈,仁人不党。 《国语晋语六》

比海更宏伟的是天,比天更宏伟的是良心。 雨 果

良心是腼腆的,它喜欢幽静,世人一吵闹就会使它害怕。 卢 梭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去不仁则仁存。 程颢、程颐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 贾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叔本华

在爱心稀少的地方所犯的过错就越多。 罗威尔

良知:一种细微的,平静的声音,它让少数派坦白。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

章太炎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

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巴尔扎克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张映斗

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

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 文于祥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义于人,不能使人义于我。 《鲁连子》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 安

人如果没有良心,哪怕有天大的聪明也活不下去。 高尔基

篇2:仁义与良心的名言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刘 向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夸美纽斯

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晁补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韩非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王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没有良心的知识,会毁灭人的灵魂。——布拉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轲

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艾迪生

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卢 梭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 果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明史》

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托·富勒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 轼

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人时,惟一的限制是良知。——马丹·杜·加尔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章太炎

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兰 多

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雷伊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姚 莹

仁以为己任。——《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谭嗣同

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蒙 田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后汉书》

再没有比自身良心的审判更痛苦的审判了。——田德里亚科夫

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良心和美名。——乔 叟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仁慈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而决不能取代正义。——亨·乔治

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海德格尔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王建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林逋

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海涅

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罗曼·罗兰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姚莹

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三木清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梁章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礼记·大学

良心这玩意儿使人变胆怯。想做小偷,害怕谴责。想谩骂、中伤又怕叱责。……良心是在人内心造反的最怕寂寞的家伙。——莎士比亚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 丘

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罗曼·罗兰

篇3:仁义与良心的名言

一、“仁义礼智信”是德育之源

何谓“德育”,当今学术界对其并无统一的定义,但有两种观点值得一提:一种为“大德育”,一种为“小德育”。“大德育”指的是,德育不应只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内容;而“小德育”观点认为德育仅指道德教育[1]。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大德育”观点还是“小德育”观点,都是要把社会对个体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载体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内容(即个人品质),只不过双方对载体的形式持不同的意见而已,“大德育”观点认为载体应该多样化,“小德育”观点认为载体应该专一化。

溯本求源,德育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常之道”。“五常之道”指的是最基本、最普遍、最稳定的五种道德,即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主要内容,它同其他的传统美德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沉淀的结晶,为中国带来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仁”指讲仁爱,“义”指讲正义,“礼”指讲文明,“智”指讲智慧,“信”指讲诚信;这“五常之道”既符合做人的根本,又是治国安邦的根基,可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是一种具有极大包容性的大道德。虽然,仁义礼智信的产生在古代被赋予了阶级性的特点,但是它无疑也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仁人志士、义不容辞、以礼待人、知人善用、一诺千金这样的词语。

可见,“仁义礼智信”具备很强的传承性。尽管因为时代的不同,“仁义礼智信”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强的时代特点,但是其丰富的道德内涵对于我国创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为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仁义礼智信”对大学生德育现状的重新解读

2005年12月,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提出,要通过核心发展观的建设来提高大学的德育水平。他认为,“仁义礼智信”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它是我国传统道德之纲,它牵动、影响和辐射着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研究“仁义礼智信”,对“仁义礼智信”逐个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其作为建构国家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种参照,对大学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意义[2]。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仁义礼智信”传统思想的重温,结合个人的高校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德育现状作重新解读。

(一)“仁”德内涵及重新解读

“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指好的道德。孔子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提倡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经过不同时代,成为理想的道德范式,成为民族普遍的共识——为民族、为国家的利益,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3]。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岳飞、文天祥、刘胡兰、孔繁森等,以此“仁”字,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事业,为我们后辈子孙树立了好的榜样。

然而,在21世纪的经济大潮中,那些正当年的大学生们,却忘却了这一个历经几千年锤炼的“仁”字,对国家、对社会缺乏奉献感,缺乏责任意识。根据笔者调查,大学生中有89.3%的人患有“三无”综合症。一、无兴趣,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精神颓废,或者呆在宿舍睡觉,或者在网吧打游戏,聊以度日:二、无所谓,对于学习成绩无所谓、对于今后个人的发展无所谓、对于老师的批评无所谓,该情况尤其以来自大城市或是家境较好的学生最为严重,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父母完全有能力为他们的将来买单;三、无意义,这类学生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无意义,认为担任学生干部无意义,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做的表面功夫,认为别人都是在表演,都是在争名逐利[4]。

(二)“义”德内涵及重新解读

“义”,儒家学者认为是应将社会整体利益放在一己私利之上,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反对见利忘义。笔者认为,行其所当行即为义。然而,很多大学生都混淆了“义”的真正含义。在高校中存在两种突出的现象:一种是某些学生“真正”成为亚当·斯密口中的“经济人”,凡事向“钱”看,将道义放两旁。比如,有些受到学校和社会资助的困难学生,在笑脸接过助学金后,早已经将“义不容辞”报效社会的承诺放置一边了。另一种是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义”的内涵,将“道义”理解为“义气”,当自己的朋友有需要时,不管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都脑子一热地去帮助朋友,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麻烦。

(三)“礼”德内涵及重新解读

孔子提出“礼”的思想观念,其重点在于突出礼仪、制度、言行规范,所谓“不知礼,无以立。”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对“礼”非常重视,所以高校教育中安排了不少关于社交礼仪及职场礼仪的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一致推崇,可见其对于礼仪的重视。然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乎?”。大学生们对于“礼”的推崇,究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职场成功,还是源于心中的“仁”呢?答案不得而知。如果一个具备高等学历的人,心中无仁之心,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只专营于自己的蝇头小利,那么即使他是一个温文尔雅,注重礼节的人,又能为社会创造多少的价值呢?

(四)“智”德内涵及重新解读

先秦儒家的思想家们虽然对“仁义礼智信”的侧重点均有不同,但是他们对于“仁”和“智”有密切的关系,是有着一致看法的。其中笔者最为欣赏孔子的说法。在孔子看来,“仁”是核心,“智”是达到“仁”的手段,“仁”需要通过“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等追求“智”的过程来实现[5]。那么当今的大学生是如何体现这个“智”的呢?诚然,许多大学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学生都投入到考证的大潮中,获得多少证书成为他们炫耀自己、寻找好的就业机会的资本,但他们只是在寻求证书为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无人问津证书带给自己的精神力量。然而,且不说此“智”最终是否成“仁”,就说在求“智”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他们也根本未曾收益到任何知识、智慧,更逞论提高学习的能力了。

(五)“信”德内涵及重新解读

朱熹讲:“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信,指的是,说话要真实,言行要一致,信义结合,诚信要正当。古人认为,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道德支撑。笔者相信,这也是当代人在孩提时代听父母讲的“第一堂课”。可是,许多大学生的行为却让我们感到世风日下,诚信不再。每次考试前,学校都会宣传诚信考试,更甚之,学生还会针对诚信考试签订承诺书,然而结果怎样呢?个别学生仍视承诺书为废纸,在考场上作弊,让人愤怒的是,即使被抓住,仍然不以之为耻。

总之,“仁”、“义”、“礼”、“智”、“信”,相辅相成,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冲刷后,在21世纪新形势的今天,依然闪闪发光,并为高校学生德育现状做出了新的解读,为高校德育工作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三、弘扬“仁义礼智信”,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由四个因素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瓶颈在于教育者所提供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不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只有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而在高校中弘扬“仁义礼智信”,可以强化教育者的传统文化内涵,改善德育内容,多样化德育方法,从而有效地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以下是笔者自高校德育一线工作中得出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师德培训

韩愈说得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高校德育模式中的主体,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渠道,比如申请远程协助等,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沿袭着几千年来的传统问询方式——“有问题问老师”,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事实上,我们前面一直在说“仁义礼智信”,那么又有多少高校教师真正地知晓它的涵义呢?又有多少教师看过《四书》、《五经》、《孔子》、《孟子》呢?甚至于一些高校教师,根本就无视于“仁义礼智信”的存在,认为这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已经被时代淘汰了。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加强师德培训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让高校教师认识到“仁义礼智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强化教师对“仁义礼智信”内涵的了解;最后,培训教师身体力行,按“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指导个人的言行。

古语说,言传身教。实际上,“言传”的效果远不及“身教”,所以要通过师德培训,使教师不仅成为通晓“仁义礼智信”的国学家,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按“仁义礼智信”为人处事,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榜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改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里,主要是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试想一下,为什么“两课”的旷课率在高校各项课程中居高不下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两课”的授课内容老套,与时代脱节,受到学生的排斥。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调研听课,听完之后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堪忧,很有加强和改进的必要。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全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实际性特点。比如可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通过讲解古代名家名著,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学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其父曾经为他请了一位历史学教授讲了一个暑假的《孟子》,他说日后受益匪浅。另外可开设古代优秀诗文赏析课,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提升校园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全新解读来提升校园文化的创新求变意识[6]。

(三)知行合一,多样化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有效推行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即便一个教育者学富五车,教学内容丰富,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单调,只会站在讲台上单调地对学生“填鸭教育”,也必将是功败垂成。因此,笔者建议应该改变单一的德育方法,增加其多样性。第一、允许学生或学生团体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沙龙、论坛,以学生喜闻乐道的方式进行“仁义礼智信”文化的传播;第二、学生社团可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当前许多大学生社团都是在表演他们身边的故事,可以鼓励他们把以往中学课本中的宣传传统文化的文章编成话剧,在校园里进行巡演;第三、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可在校园内修建文化长廊等设施。

总而言之,高校德育工作应该扎根于“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之中。在注入新的时代内容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仁义礼智信”,将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摘要:“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仁义礼智信”思想,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渗透性。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大学生德育现状,高校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姜黎红.析德育概念在中国的嬗变——兼论“大德育”现象[J].教育导刊,2008,(7);4-8.

[2]王庆环.大学德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什么[N].光明日报,2005.12.07.

[3]孔祥安.孔子“仁”“礼”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中国地方领导在线.

[4]大学生道德现状和我们的责任[R].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3465098. html.

[5]胡启勇.先秦儒家“智”德思想述略[J].兰州学刊,2006,(12):31-33.

篇4:仁义和良心的经典名人名言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

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莎士比亚

良心是守护个人为自我保存所启发的社会秩序的保护神。 ——毛 姆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 子

对人民来说,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惟一的权力是良心。——雨 果

善良之心,就是最好的法律。 ——麦克莱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任何大人物的章饰,无论是国王的冠冕、摄政的宝剑、大将的权标,或是法官的礼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样更能衬托出他们的庄严高贵。 ——莎士比亚

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 ——蒙田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良心自问正当的.,对流言一笑置之。 ——奥维德

良心是神作为惟一的审判官能进去的神对的宫殿。 ——拉姆奈

两个良心绝对不会一模一样。 ——萧伯纳

约束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的良心。 ——佚 名

良心不是儿戏,谁能使一个人开脱掉自己良心的责备呢?良心是每个凡人的上帝。 ——米南德

良心!你是善与恶的万无一失的评判者。 ——卢梭

良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他人意见的预告。 ——亨利·泰勒

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心灵的良心来生活,但不是按任何理想。使良心屈从于信条,或理念,或传统,甚至是内在冲动,那是我们的堕落。 ——劳伦斯

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 ——拉蒙纳斯

如果你没有良心,先得把心革新。 ——谚语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后汉书》

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 ——苏霍姆林斯基

良知是什么?是未知世界的指针。 ——雨 果

大仁不仁。 ——《庄子》

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 ——苏霍姆林斯基

啊!良心!良心!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高尔基

没有良心的人,等于一无所有。 ——拉伯雷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吴敬梓6

丧失了良知的才智比没有才智更糟。 ——爱·扬格

白日精心干事务,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俾夜间能坦然就寝。——托马斯·曼

在人世间,要幸福只有一条路。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 ——奥格伦·纳休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被分配得最为公平。 ——笛卡儿

良心是人生的根本。——雷 利

在这个世界上,良心应该更大于天才。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 ——弗洛姆

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罗曼·罗兰

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果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郭沫若

良心才是我们惟一不可收买的至宝。 ——菲尔丁

良心是最佳的决疑者。 ——罗曼·罗兰

善的光荣是在他们的良心中,而不在人们的话语里。 ——托尔斯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张廷玉

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睛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卡耐基

惟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潜力,走向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觉知,然后按照这样来行动。 ——佚 名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韩 婴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论语》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

篇5:仁义的名言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林逋 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海涅

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 ——罗曼·罗兰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 ——梁章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礼记·大学 良心这玩意儿使人变胆怯。想做小偷,害怕谴责。想谩骂、中伤又怕叱责。……良心是在人内心造反的最怕寂寞的家伙。 ——莎士比亚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 ——罗曼·罗兰

行大义然后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 子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篇6:良心的名言名句

1、要努力让你心中的那朵被称为良心的火花永不熄灭。—— 乔华盛顿

2、良心才是我们惟一不可收买的至宝。—— 菲尔丁

3、对人民来说,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惟一的权力是良心。—— 雨果

4、白日精心干事务,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俾夜间能坦然就寝。—— 托马斯曼

5、再没有比自身良心的审判更痛苦的审判了。—— 田德里亚科夫

6、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巴尔扎克

7、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 雨果

8、每个人的良心就是为他引航的最好向导。—— 司各特

9、约束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的良心。—— 佚名

10、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11、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 蒙田

12、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 托富勒

13、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马致远

14、善的光荣是在他们的良心中,而不在人们的话语里。—— 托尔斯泰

15、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1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民谚

17、良心是神作为惟一的审判官能进去的神对的宫殿。—— 拉姆奈

18、良心是腼腆的,它喜欢幽静,世人一吵闹就会使它害怕。—— 卢梭

19、被人称为良心的东西十分奇妙有趣。它只能使人变成胆小怕事的懦夫—— 托泰勒

20、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21、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章太炎

22、每个人的良心就是为他引航的最好—— 孙子兵法

23、如果你没有良心,先得把心革新。—— 谚语

24、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 兰多

25、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出自:宋佚名《名贤集》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倖心理不应有。—— 《名贤集》

26、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 弗洛伊德

27、在这个世界上,良心应该更大于天才。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 弗洛姆

28、良心是人生的根本。—— 雷利

29、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 法国

30、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31、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 罗曼罗兰

32、对所有人来说,良心就是上帝。—— 米南德

33、良心是灵魂之声,而情愫是肉体之声—— 卢梭

34、良心是罪人的地狱—— 詹蒙哥马利

35、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 罗曼罗兰

36、没有一点良心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可胜任的—— 斯特恩

37、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 雨果

38、良好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性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因为世界主要是被德性统治。—— 史迈尔

39、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

40、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 苏霍姆林斯基

41、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

42、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 雷伊

43、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 海涅

44、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卢梭

45、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梭

46、良心平静,在雷声中也睡得着。—— 托马斯富勒

47、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即使有公众的支持,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安宁。高尚者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48、万事总须熟权利害,不能但问良心—— 莎士比亚

49、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 美国

篇7:仁义与疯癫——重读《小鲍庄》

“我写了那一个夏天里听来的一个洪水过去以后的故事, 这故事里有许多人, 每一个人又各有一个故事。一个大的故事牵起了许多小的故事;许多小的故事, 又完成着一个大的故事。我想讲一个不是我讲的故事。就是说, 这个故事不是我的眼睛里看到的, 它不是任何人眼睛里看到的, 它仅仅是发生了。发生在哪里, 也许谁都看见了, 也许谁都没看见。”1这是王安忆自己的写作思路。

一、仁义即疯癫

“小鲍庄是个重仁重义的庄子。祖祖辈辈, 不敬富, 不畏势, 就是敬重个仁义。”2

小鲍庄的仁义不是孔夫子的那套仁义。“正名、礼法、有教无类”, 小鲍庄人不懂这一套玄之又玄的高深理论。在他们的世界里, 仁义只是一种善良、淳朴、又带有些野蛮气味的原始乡土精神秩序。“弱有所靠、病有所养、老有所依”, 这是“仁义”最基本的内容。在日升日落中, 小鲍庄的仁义早已渗透到庄里人的生命中, 融入了一代代鲍家人的血液, 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叶中浸泡着, 无声无息, 悄然蒸发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无形的精神认同, 一种道德秩序, 一种美好的追求和封闭的信仰。直到发生了捞渣的故事。

捞渣, 大名鲍仁平, 顺产, 鲍彦山家的老幺。他出生的那天, 鲍五爷死了孙子, 变成了老绝户。这一生一死的巧合仿佛在冥冥中就注定了这一老一小之间肯定会发生些什么。在他还只是满地爬时, 大人们就夸奖他喜乐的小模样, 说:“看上去‘仁义’”。他自然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捞渣打小就和五爷亲, 能走能跑后就成了五爷身边送饭的那个娃。他想让五爷吃好点, 哪怕自己少吃。他陪五爷说话, 给五爷暖被窝。他不斗蛐蛐, 把它放了, 觉得它也是个生灵。他和小朋友“斗老将”, 看小朋友都快被他赢哭了, 就把自己的老将给了对方。结局是:小朋友翻本了, 但他依然喜眉喜眼的。他想读书, 他羡慕学校里孩子的红围脖。但他和二哥之间, 家里只能负担一个。他说:“让二哥念吧。”好在, 最后他还是圆了上学梦, 还总拿奖状回家……洪水来了, 他没跑, 他挽着五爷走。他用自己的小身子托五爷上树, 大水永远的吞没了他。“他本可不死, 是为了救那老人。”他得到了村人简朴的厚葬。这是捞渣故事的前半部分。

文疯子鲍仁文将捞渣的事迹写成了报告文学, 投给了各级刊物, 熟料刚好迎合了“五讲四美”活动。记者来了, 省里的干部来了, 捞渣被省团委评为“少年英雄”, 县委书记登门拜访, 并立刻解决了捞渣家里的生活困难。捞渣去世一年, 县里决定迁坟。庄正中广场, 又高又大的新墓成了庄里的最高建筑, 上面刻着“永垂不朽”。这个碑, 有很多人前来祭拜;这个碑, 让捞渣挚爱的亲人觉得有些陌生。太阳照在那碑上, 白生生的, 耀眼得很。这是捞渣故事的后半部分。

捞渣只是个孩子, 在他身上, 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关于小鲍庄“仁义”的所有美好——善良、友爱、勤劳、喜乐、尊老爱幼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舍己救人, 夭折了。他的舍己救人很有一些“舍身成仁”的意思。他变成了一个朴素村落文化的道德标杆。一个幼小生命的消逝当然值得所有人唏嘘, 一个舍己为人的小英雄当然值得厚葬, 但这样的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样一种自发的道德之美到底应不应该像故事的后半部分那样被转换成一种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去颂扬, 或者被拔升成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去宣传呢?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笔者和作家本人一样, 深感怀疑。

舍身成仁是什么?说白了, 就是劝人去牺牲。鼓励大家去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牺牲小我, 完成大我。在小说中, “小我”就是以捞渣为代表的“仁义”的作为者, “大我”则不仅仅是被救的鲍五爷, 更是故事背后群体和民族对“仁义”二字的迷信。

《小鲍庄》里的仁义, 带有浓郁的中国味儿。这里的中国, 有着绵延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文化背景。这里的中国, 始终唱着一种听起来貌似是集体主义或民族主义的高调。但这调调其实只是皇帝和其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手中把玩的一副镣铐而已, 牢牢地锁住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大多数——那些不自知的人们。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在要求其治下的子民要懂得为别人做些什么, 为集体做些什么, 为国家做些什么, 为皇帝做些什么, 但却恰恰忽略了这些子民最应该在意的人, 那就是他们自己。是的, 或者出于盲目, 或者是屈于淫威, 他们忽略了自己。而这个作为个体的自己, 其实才是历史最真实的存在。

对“仁义”的宣扬, 呼唤的是英雄和圣贤, 而不是普通人。我们只愿追求甚至苛求人性的美好, 却不愿意承认人性亦恶。其实, 对私欲的承认, 何尝又不是一种极大的美德呢?作家狄马说:“道德律令战胜了生命本能。英雄就这样诞生了。”3但殊不知圣贤和英雄与普通人的生活始终是有距离的, 与现代社会之间也有很大的隔膜。千百年来, 对老百姓而言, 该有的和不该有的牺牲已经太多太多。若想跨越传统的藩篱, 实现文明的飞跃, 学圣贤和拜英雄都是迷途, 去重视你自己才是王道。先自爱, 而后爱人。勿在自己享受自由的同时, 干涉他人享受自由的权力。这就够了, 很本分, 很简单, 很贴近土地、很贴近生活。任何怂恿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抛头颅, 洒热血的文化都是恐怖主义, 才不管你是为了什么。这些对牺牲的褒奖, 只是源于爱的缺乏。

当原始的、单纯的善, 被雕琢上权谋的痕迹后, 仁义即疯癫。那对牺牲的鼓吹, 有些嗜血的成分。这里所产生的美, 已经变得浑浊和肮脏。被自己热爱的东西所累, 甚至毁灭, 这不是骄傲, 而且是莫大的悲哀!

二、疯癫即仁义

如果没有强权的介入, 小鲍庄原始的乡村秩序本身难道就没有问题么?它会不会自己腐烂或者变质呢?那就得谈谈“疯癫”了。

疯癫是游离于“正常”秩序之外的一种状态。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称之为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小鲍庄里的疯癫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武疯子——鲍秉德家里的。她年轻时貌美如花, 却接连生了五个死婴, 很不正常。所以, 打开门是村里人的流言蜚语和毒辣目光, 关上门是鲍秉德的唉声叹气和拳打脚踢。自然, 她疯了, 爬树上梁, 打人骂人, 七八年了。后来, 她突然精明了, 给他男人说了些抱歉的话。然后就上吊了。人还是救活了, 但嘴里啃着青桃, 三岁毛娃似的。大水来的时候, 她拼命往水里扎, 她成功了。后来, 包括尸骨在内, 再也没见她。她和别人不一样, 他和小鲍庄格格不入。

第二种、文疯子——鲍仁文有个文学梦, 他想写小说, 想象高尔基和柳青那样。他坚信作家任何人都可以做, 只要勤奋。勤奋出天才!他没日没夜的写。“先著书, 后成家。”这是他的座右铭。他渴望展示, 但自卑却如影随形。他想要有个知音同行互诉衷肠, 却又担心心目中的文人与现实中的文人落差太大。面对村里人善意的讽刺, 他不动声色。他坚信:鹰有时飞得比鸡低, 而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面对文化子的质疑, 他说:“苦倒不怕, 只要有盼头。只要自己觉得有滋味, 别看别人怎么过, 只管自己就行。”是的, 他有理想, 和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他是庄里人, 他也是庄里的局外人。他人在田里, 但心却在纸上。他是个农民, 他又不是农民。他和小鲍庄格格不入。

第三种、闯入者和破坏者——拾来。拾来出生微贱, 是个外庄的私生子, 从小就被欺辱。拾来这个名字本身就流露着些许的酸楚……他雪青头皮, 黑脸膛, 宽肩大膀, 胡子还没硬, 是个货郎。他在小鲍庄搭上了二婶, 一个四十多岁, 拖家带口的寡妇。二婶满足了他对各种女性角色的需要, 他入赘到了二婶家, 虽然他比二婶的儿子大不了多少岁。他和二婶的忘年恋, 招来的是小鲍庄人的群殴。他最终靠的是一纸婚姻法, 才在庄里立了足。但代价是所有村人的冷眼和家庭地位的底下。他曾在委屈中离开过, 但二婶还是把他找回来了。这个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不伦恋”?他败坏的是血统和秩序, 他和小鲍庄格格不入。

武疯子的“疯癫”其实是对小鲍庄生存秩序的捍卫。她一心只想和周围人一样, 正常的生育, 正常的生活。只是, 她想融入这种常规体制而不得。最终变成了一种由生理层面引发的个体悲剧。而文疯子的“疯癫”则是对现有秩序赤裸裸的挑战, 在他心里, 还有另外的一种生活模式值得为其奋斗终生, 他想有所改变, 有所创建。他的疯癫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把持、坚守和超越, 体现着梦想的坚韧。那么拾来呢?他不关心什么村落秩序和传统美德, 他只想要一个家, 从而告别沮丧和漂泊, 获得一种身份上的认同, 一个着落。而他的艰难, 只源于伦理规范的死板。他们都和小鲍庄格格不入, 他们被逼迫到了小鲍庄的边缘。

“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 即不疯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4小鲍庄的疯癫是一种孤立, 一种孤独。

“是谁给疯癫下的定义?凭什么?”这种福柯式的质问, 非常难回答。就肉眼观察, 小鲍庄的疯子们是很无辜的。因为他们都很本分。他们只是或主动, 或被动的在做自己而已。他们从来没有要求别人什么, 也没有干涉别人什么, 没有丝毫的侵略性。不是他们要求改变小鲍庄的正常“秩序”, 而是小鲍庄的“秩序”容不下他们的棱角, 从而强势介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事迹虽然没有捞渣的“舍己为仁”那么感人, 但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精神可能更加贴近“仁义”本身, 更实在, 更人道, 更现代, 更具感染力。这样的“仁义”是不需要大张旗鼓去宣传的。这就又和捞渣的故事扯上了关系。

小鲍庄的仁义秩序, 看上去很美, 但事实上却少了一些宽容, 有点冷冰冰的。这样的秩序, 虽然打着仁义的旗号, 却一点都不近人情。这样的秩序, 讲着仁义的故事, 干的却是把人逼疯的事情。这样的秩序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很残忍的文化心态——在封闭中搞建设, 没有丝毫的活力。没有活力, 自然也没有未来。

世上本非只有一种秩序, 也不存在什么理想国。从这个层面来讲, 小鲍庄里的“疯癫”就成了突破和尝试,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仁义。是的, 疯癫即仁义。

三、在仁义和疯癫背后的“寻根”

总之, 在小鲍庄的故事里, 仁义即疯癫, 疯癫即仁义, 亦正亦邪。而王安忆所寻到的根, 多多少少还是让人失望了。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 同情病弱穷困者, 并宽恕犯错之人。”5与之相比, 我们好像还真的缺了点什么。有善良, 但少了些爱, 有仁义, 但少了些宽容, 有忍耐, 但少了些反抗和创造。又是爱和宽容, 和鲁迅开的药方一模一样。虽然这里讨论的小鲍庄, 只是《小鲍庄》的一部分。

“根”是什么?根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她告诉我们:“看, 你是从这里来的。”但“根”的局限也正在于此, 因为她无法回答:我们该往哪里走?怎么个走法?

传统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她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人人都要热爱自己的母亲没错, 但爱她并不意味着她一定就完美无瑕;爱她, 也不是因为她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所有问题的解答。母亲给我们的是生命和乳汁, 这是人生的底色, 但这一切对你的未来并不具有决定作用。文明的繁衍和人生一样, 都不应该是被注定的。因为每一个母亲其实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跳出她给的襁褓, 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神的孩子也一样。有继承当然值得欣慰, 但更可贵的应该是超越和创造。知道你从哪里来, 只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

人类近代历史已经无情的证明, 单靠我们自己“根”的滋养, 绝对孕育不出现代文明。那些哭喊着把根留住, 驻足不前, 抹着鼻涕撒着娇的丑态和闹剧, 我们已经看得太多, 那是没出息的。在这些笑骂哭闹声中, 哪怕没有洪水, 小鲍庄也终会被历史淹没。

摘要:《小鲍庄》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是大作家王安忆的成名作。小说作为文学史中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描述了一个以仁义为传统的村落, 在新中国所发生新故事, 从而展开作者对民族“根”的追问和反思。仁义本身是一种美德没错, 但在缺乏爱和宽容的传统社会秩序中, 仁义即疯癫, 疯癫即仁义。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无可回避, 必须咬牙直面。

关键词:小鲍庄,寻根,仁义,疯癫

参考文献

[1]、王安忆, 我写《小鲍庄》——复何志云[N]., 光明日报, 1985年8月15日

[2]、王安忆, 小鲍庄[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9:16

[3]、狄马, 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M],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8:96

[4][法]福柯, 疯癫与文明[M], 刘北成杨远婴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3

篇8:描写良心的名言警句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借它来做塘塞(莎士比亚)

☆被人称为良心的东西十分奇妙有趣。它只能使人变成胆小怕事的懦夫(托·泰勒)

☆万事总须熟权利害,不能但问良心(莎士比亚)

☆年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良心,但到了暮年,良心却荡然无存了(威·柯珀)

☆良心会使每个人都成为利己主义者(王尔德)

☆一个人也许才会说一次“凭良心”(欧洲)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人一旦丧失了良心就毫无可取之处了(科森)

☆没有良心的人等于一无所有(拉伯雷)

☆昧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马丁·路德)

☆切莫出卖自己的良心;出卖良心的人只能成为奴隶,镣铐因此也就缠身(吉特曼)

☆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法国)

☆没有一点良心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可作任的.斯特恩)

☆失去良心的人,像泥神一样,空有一副架子了(藏族)

☆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雨果)

☆良心啊,我仁慈的主宰,你可是理智的脉博(柯尔律治)

☆良心强调的是“应该”二字(约·库克)

☆良心是灵魂之声,而情愫是肉体之声(卢梭)

☆良心能抵一千个证人(拉丁语)

☆良心是罪人的地狱(詹·蒙哥马利)

☆良心的法则永远不会休庭(托·富勒)

☆人可以由虚荣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兰多)

☆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蒙田)

☆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美国)

☆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 法律(雨果)

☆天凭日月,人凭良心

☆秤星不准人心准

篇9:良心的名人名言经典语录

2)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轲

4) 良心是神作为惟一的审判官能进去的神对的宫殿。——拉姆奈

5) 白日精心干事务,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俾夜间能坦然就寝。——托马斯·曼

6) 良心是守护个人为自我保存所启发的社会秩序的保护神。——毛姆

7) 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雨果

8) 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扞卫者。——苏霍姆林斯基

9)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卢梭

10) 没有良心的知识,会毁灭人的灵魂。——布拉莱

11) 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罗曼·罗兰

12) 人可以由虚荣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兰多

13) 人一旦丧失了良心就毫无可取之处了。——科森

14) 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夸美纽斯

15)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16)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17) 在人世间,要幸福只有一条路。不是怀着大公无私的良心,便是完全不怀良心。——奥格伦·纳休

18) 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苏霍姆林斯基

19)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上一篇:瘦马铜声阅读答案下一篇:卫生院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