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2024-04-25

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通用14篇)

篇1: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以良心为话题的作文:良心的解脱

一个人要学会怎样听见和理解良心的呼唤,以便按良心而行动。

——【美】弗洛姆

暖暖的阳光,给这个山乡小镇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店铺里商品各色各样,叫卖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刘晶闷闷不乐地走着,对热闹的街市毫无兴趣,离他爸爸开的铺子越近,他心中的压力越重,压得他似乎透不过气来了。

刘晶的父母离婚后,他爸爸辞去科长职务,在街上开了间烟酒商店,刘晶跟他爸爸父子俩相依为命。

刘晶学习很努力,成绩极好,他觉得欠他爸的太多,认为只有拼命读书才能对得起父亲,他爸爸的生意一帆风顺,家里的钱越来越多,盖起了小楼房,买起了摩托车,家用电器什么都有,他考进了省重点中学——县一中,他爸爸笑了,笑得好开心。

他曾发誓不让他爸烦心,然而今天,今天却……实在不敢想下去。双手捂住脸,泪水从指缝中流出来,似乎只有泪水才能将心中的积怨得以解脱,他在心中默默地乞求:“爸爸,别那样干了。”

近了,可以看见自家的店铺了,他心里愈发酸了,想返身离开,可有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他继续向前挪步,店门口的人进进出出,都在争先恐后地购买那些“名酒”,他的心颤抖了。仿佛有条皮鞭在无情地鞭挞自己,不敢再看一眼胸前的团徽,怕玷污了它,可又明显地觉得已经辱没了“团员”的光荣称号,为此,他一直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他甚至恨自己当初不该入团。假如没有入团,自己在良心上倒还可以宽恕一点。老天啊,你为什么这样捉弄人呢?他盯住太阳,让耀眼的阳光刺激自己,离开这里,越快越好,哪怕是逃开,但挪开第一步,已经无力再迈第二步。泪,又涌了出来,一般的酒,无法满足腰包里有了几个钱的小镇人,谁都希望过年时能买上几瓶好酒,别人难买到的.名酒,然而,他爸爸却能几十箱上百箱地买回来。他曾为此自豪过,认为他爸行,然而昨天的事又浮现在他眼前——

昨天,他忘了拿文具盒,返回家去取,在家门口,他听到这段话:“老刘,不要太抠了,你购过的这些酒,每瓶不过块把钱,把这些名牌商标贴上去,价儿就翻了几番……”

听到这里,他呆了。几乎不相信,爸爸竟是个那样的人。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晚上,他把那些商标摔得满地都是,倒在床上大哭。他爸哄他,劝他,乞求他,都无济于事,最后,他爸竟跪在他的床前,求他原谅。他心软了,抱住了爸爸违心地点了点头。

今天,他在学校里寡言少语,闷闷不乐,课也听不进,心里很乱。虽然,他知道爸爸那样做是为自己,但他绝不希望爸爸做那样昧良心的事,为了对得起“团员”的称号,为了良心上的解脱,为了爸爸从那罪恶的“钱眼”中拔出来,他决心要……然而,他又害怕。“刘晶,勇敢些。”他不停在心里为自己打气。

更多的人拥进了店里。他心里好不安宁,入团时的宣誓,“……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浑身似乎有了一股无穷的力量,他迈开脚步,抹掉眼泪,挤进了一店铺。

“大家不要买了,这些都是冒牌酒!” 声音不大,都很有力,似晴空霹雳,店里霎时出奇的安静。

“谁在胡说八道,冒牌酒?嘿,你着这商标,你看……”他爸探出头来争辨,一看他,目瞪口呆,“叭叭”甩给他两个耳光。从他懂事起,一直到他上中学,他爸从未这样打过他。但,他却没有流泪,只是注视着他爸,一字一句地说:“爸,别那样干了,这是在骗人家的钱,我不要这不义之财,我要的是高尚的爸爸!”

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店铺。脸上还隐隐作痛,但心里却十分轻松……

篇2: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良心,一个人在乱世中想坚守你该是有多难?在爱因斯坦发表这份文书之后,他被视为疯子,开会时他身旁的两把椅子永远是空的。他受着煎熬站在桌子的另一侧,这煎熬,他是为良心受了。

你同利益的战争,为何总失败的惨烈?让坚持你的人越来越少,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益?

在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里,我更是难以寻到你的影子。广东佛山,一个两岁大的小女孩被车子撞倒,碾压。司机竟只是踩了一下刹车,后便扬长而去。小女孩浑身是血的当街躺着,几分钟之间,先后十八个人路过,有人甚至回头张望,但没有一个人上前救她。事后有人采访过那司机,他毫无羞愧的说:“怕赔钱。”

我似乎有些明白,人们都喜欢易得的东西,而你,良心,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才能守住的。人们都是“聪明”的动物,谁也不愿被政府迫害,谁也不愿被人敲诈,惹祸上身,谁都愿取那唾手而得的利益。

只是,当多少家因毒奶粉失去欢声笑语的时候,当小悦悦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时候,我多希望看见你的身影,如果人们能看轻一点自己的利益,把你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成功该有多好!

篇3:以创新为高考作文增色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意标新,结构翻新,材料选新,语言求新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赋分最高的一道大题, 是对学生中学阶段语文综合能力的终结性检测, 谁也不敢对它掉以轻心。众所周知, 考场作文与平日作文、竞赛作文不同, 它的阅卷速度非常快。考生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产品”, 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推销产品, 即把你的“产品”推销给阅卷老师, 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 使你的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露出锋芒来, 脱颖而出。在这种情况下, 不讲究点应试技巧是绝对不行的。那么, 如何包装打造你的“产品”呢?我觉得创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之一。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项目, 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有开拓, 突破陈旧, 超越传统;二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独辟蹊径。只要考生在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项目中蕴涵了“创新”的因素, 就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鼓励。

一、立意标新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 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应尽力回避大多数人可能欲定的主旨, 而取之以众人少做或不做的那种要义。这就既要考虑别人的一般立意, 又要明确自己的独特意向。高考作文, 同一个题目, 数以万计甚至几十万几百万考生来做, 立意相同相近的肯定不少, 而如果立出新意, 与众不同, 想别人所未想, 写别人不曾写, 就会产生独树一帜的效果。

1. 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改造, 使陈旧的东西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如老树开新花, 枯藤发新芽, 陈酒飘浓香一样。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消极的思维定势, 作创新立意。我曾列举作文题《18岁, 我是……》 (……处填入一个喻体) ,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他们都意识到:假如把立意确定为“18岁是花季”未免俗了、滥了。其实可以联想到“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我是一艘即将起航的船”……推陈出新, 就是将过去人们常用的主题拿来, 为学生点燃思想的火炬, 使学生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 不落窠臼, 其立意才能给人以崭新的感觉。

2. 反弹琵琶。

这种立意, 就是在作文中, 违反常情常理, 进行逆向思维, 是相对于正向与顺向而言的。它的关键是一个“反”字, 即观点、认识、态度等各个方面, 都与通常理念相对或相反, 使人深思, 发人深省。这种创新, 在高考作文之中, 主要适用于议论文。其显著意义, 就是增加议论领域, 扩展新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对问题的透彻了解和深入研究, 是一种深受广大考生青睐的好方法。比如人们常说“良药苦口”, 你可以说“良药未必苦口”, 要不苦, 就得讲究方法。又如“见风使舵”一般用于贬义, 你可以先从自然视角谈起, 使舵必须看风, 否则轻则改变舵向, 重则触礁沉没,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见风使舵”是按规律办事。再如就“瞎子点灯”写议论文, 如果按照“瞎子点灯白费烛”的固有思维立论, 难有味道可言。但若突破陈见, 以《照亮别人》为题目, 指出“让我们学一学点灯的盲人, 既帮助了别人, 又避免了自己受他人误撞……”, 意境就大不一样了。这类立意别出心裁, 不同凡响, 给人以清风扑面的全新感觉。

二、结构翻新

结构, 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形式, 可因文体而异, 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写读后感, 提笔便自然而然地按“引———议———联———结”的四个板块来写;一看到静赏式写景抒情散文文题, 便马上想到“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的结构套路;一遇到要求写消息的文题, 第一反应是“标题———导语———主体”的格式……这是就通常情况而言的, 在具体协作运用时, 要求我们敢于创新, 善于变化, 突破定势, 跳出套路, 使结构灵活巧妙, 清新活泼。要做到结构变化灵活, 可行的途径很多, 较为明显有效的是如下两种:

1. 结构形式的散文化。

这是就全篇而言的。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广大考生的常用构式是三段法、三步曲, 即开头、中间和结尾。这种结构虽然可行, 但有不可回避的弱点:板块性强, 沉闷呆板, 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阅读这样的作品, 总会有一种压抑之感。如果高考作文写成这样的构式, 在结构上就算是失败了。结构形式的散文化, 就是突破几段型、几步曲的一般定规, 行文如流水, 构篇千变万化, 表现形式摇曳多姿。例如, 1999年高考作文中, 有位浙江考生, 在自己的应试文《楼兰新娘的记忆》里, 就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表达了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而在结构上的创新举动则更为明显, 外在形式上, 它由五个部分组成:题记、引子、正文、后记、画外音, 它们自成一体, 又有紧密的联系, 既不是三段型, 也不是三步曲, 更避免了板块性毛病。这样的构式, 无疑是吹进高考作文中的一股清新鲜活的空气, 产生的创新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 承转圆合的自然化。

文章的字词句段等语言单位, 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相加, 而是讲究联系和关照。联系和关照的内容, 就是承转圆合, 包括过渡、照应、衔接、转换、领起、承递等。而最显眼的位置, 是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它们的创新, 最容易把握, 也最容易被发现, 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对于这些部位的创新, 最简易的做法, 就是段落变化和段首词句的自然化, 不刻意为之, 不勉强硬捏, 该起段则起段, 该用何词就用何词, 行文如风行水上, 自然流畅, 毫不受阻, 从而实现创新的目的。例如, 1999年山西省有一篇高考作文, 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就采用了这种构式。文章以记叙为主, 又近于小小说, 总共800来字, 竟分为18个段落, 段首所用的文字依次为:女士们、第一位顾客、我要上学、苦娃想、回头一看、站在山岗上、突然、哦、梦醒来、第二位顾客、我要扼住、一位工人、白天、午间、夜晚、几年后、睁开眼、第三位顾客等。这18个段落的开头语言各不相同, 不仅简明扼要, 而且自然和谐、配合默契、上下关照, 极为清新。本文获得满分, 可以肯定地说, 与这一结构上的创新有极大的关系。

当然, 运用这种创新方法要注意一点, 就是结构形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要有助于内容的顺畅表达, 有利于主题的深刻揭示。

三、材料选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最好能占有新的素材, 而且越多越好。对于临写时刻来说, 怎样避开无米下锅的困境, 笔者以为绝不能轻视自己记忆仓库中积淀的材料, 习作者往日的生活经历确实是作文题材的重要来源。十几岁的青少年, 已经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阅历也不至于很浅了。个人的经历有差异, 观察的能力有强弱, 材料的储存有多寡, 需要在平时努力改变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教师要诱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留意观察生活, 注意透过生活中的表层现象抓住其本质, 发现其中蕴含的美。还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 多了解国际国内的社会生活情况, 汲取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只有让学生不断丰富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 多多占有新的材料, 才能为作文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选材要力求新颖、独特, 不能鹦鹉学舌, 人云亦云。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 我举了199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的财富》为例, 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如何选材。接下来介绍一篇考场优秀作文《贫寒———我的财富》, 与学生分析, 明确:这篇作文在材料选取上高人一筹, 它充分发挥了作者自身的创造力, 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然后我又出示半命题作文《家庭给我的……》和《我终于学会了……》, 师生一起就选材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前一题若拟填“爱”、“温暖”, 写得情真意切, 当然也可以;但是还可以填入“重荷”之类的词, 写“家庭给了我一个重荷, 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卸掉它”, 这样选材更为可贵, 因为它展示出强烈而健康的个性。还有的说:后一题若拟填“炒菜”、“游泳”、“骑车”等, 毫无新意;如果补上“说不”, 则会令人耳目一新……

四、语言求新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 建议用个人的心灵去进行语言的再创造。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 常常被批评为“学生腔”。“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思考、阅读贫乏以及没有经过科学的语言训练造成的。为帮助学生改掉“学生腔”, 达到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我督促学生努力做到“三多”。

1. 多贮存。

多读名篇佳作;尽可能多地掌握富于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格言;多背诵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句, 精短而有味的小品短章;多收集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2. 多品味。

在看书、读报、观看影视作品、收听广播和听人讲话时, 注意语言运用的佳例, 试着用语言日记的形式, 写下对这些佳例的品尝, 并在同学之间交流。

3. 多练笔。

比如布置撰写“一句话隽语”, 每天一条, 要求认真构思、反复锤炼, 力求表达得简洁、精辟、有诗意, 能给人以启迪。我还提倡学生在平时作文时大胆使用一些虽不成熟但个性鲜明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词语等, 着力把文章写得绚丽生辉。事实上, 现在班内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一定的个性色彩。请品味他们习作中的一些精妙语言:“‘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宋朝的春雨一直下到现在, 江南的景色也一如宋朝般雅致。……就在这样一个清明, 我又欣赏了一次江南风景, 自认为逃不出这样的江南情怀———她让我感到平静, 感到真实。” (顾海樱《江南清明》) “朋友, 努力去珍惜这份爱, 毫不吝啬地付出这份爱吧, 让你和你的亲人都在浓浓亲情中更加勇敢的面对人生, 携手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赵春雅《亲情》) “生活是一本大书, 虽然结尾都是死亡, 中间却版本各异。人的一生中无一时刻不在品味这本书的滋味, 也每时每刻从这本书中得到收获。” (凌壁君《生活告诉我》) ……真可谓语新意妙, 尽展青年学子的峥嵘头角。

篇4: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良心为话题的作文

余秋雨先生说:“我们的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口舌太贪,眼光太杂。”人心被名利所累,变得愈加复杂。为了我们一生所追逐的功名利禄,我们学会了不择手段;为了“轻装上阵”,我们自作聪明地抛却了准则与法度、道德与良知,以为离成就越来越近,实则离人性越来越远。良心如明珠蒙尘,被视作无用之物封藏箱底或干脆弃若敝履,于是失德之事不断发生,无良之行不胜枚举。且不论女子跳桥轻生旁边行人的漠视;也不论船老大为索“救助费”而致溺水者身亡的自私;且不论彭宇救扶老太反被诬判赔数万的荒诞;也不论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的残忍;只说广佛五金城发生的惨案,幼童小悦悦遭数车碾压却无人施救的冷漠,“十八途人”良心的泯灭。这桩桩件件,让我们怎么有信心划破现世的沉重黑幕,让良心道德重建朗朗乾坤?

然而我们一直向往一片澄澈的天空,我们仍旧呼吁人们良心发现而挽救自己的灵魂脱离恶之苦海。值得庆幸的是,这世上仍有善者,尚未放弃自己的良心。我们并非强求那些富豪一掷千金投身慈善事业,我们只盼有更多人以平凡的方式找寻到自己的良心,行一次善,积一次德,莫要失去人性、失去准则。良心本就是人人皆有的品行,所以何须伟大?哪怕仅仅是薪柴之助,也要比默然冷视好得多。还说小悦悦惨案,最终救起小悦悦的拾荒老人陈贤妹,其人性要比那些漠视者光辉得多。她也只是一位平凡的拾荒老人,在良心指引下做了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但她的良善却值得我们大加称赞。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些许希望,这世上平凡的良心仍然存在,并未泯灭殆尽。我们仍可期待更多平凡的良心被发现,来挽救这道德倾覆的社会。

篇6:高中以良心为话题的作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让世人对三鹿集团感到心寒。他们就是打着让消费者放心的旗号欺骗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他们昧着良心制造毒奶粉,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行为深深的危害着千千万万婴幼儿的健康,也伤透了千千万万父母的心,老百姓当初是多么信任三鹿品牌,可三鹿却违背了他们刚开始的诺言:“用良心制奶粉”,欺骗了上万父母的心。就是因为他们埋没自己的良心,在1月22日,社会关注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分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无极县人民法院等4个基层法院一审宣判,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张玉军、耿金平被死刑,其他18名被告人各获刑罚。

可想而知,良心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有了良心,他才会过得快乐,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内化的认知,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良心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

鼎铭房产董事长张志远凭良心做事,靠服务制胜。他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市场,教会员工的第一个不是谈管理,而是谈良心,凭良心做事情。他说,人家一家老小拿了一大笔钱来买房子,这笔钱可能是人家这一辈子的积蓄,你怎么样凭良心帮人家买好房子,剩下的再谈具体的服务细节问题,这个做好了,其实一切都做好了。是呀,现在的社会,我们就是要秉承这种心态去做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张董的那种心态,估计就会少了很多三鹿奶粉这样的事件发生了。

像张董这样的人是可敬的,可却变得少了。所以为了改善我们现今的社会,我们应该将这样讲良心的风气弘扬,将类似三鹿的事件扼杀在摇篮里。不能让那种为了利益而失去良心的人存在。只有这样,社会的风气才会改善,每个人才不会那么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死活。

篇7:以良心为话题的经典作文

我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父母的恩情 ,以及大地赐予我的生命的感激,我来到了田野上。

来到田间,到处都迷漫着穗,成熟的味道,香飘飘的,让人沁人心脾和心情舒畅,望着远处稻穗金灿灿的之中,渗插着一点青色,共同构建 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山水画卷,在风微微吹过的点辍下,透露出一份沉重的果实。吹出一份收获的重量,道出人的心声,因为:微风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禾穗高傲出举向天,而充 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土地,向着他的母亲。

农民是伟大的,他们是大地的母亲,是大地的保姆,是大自然忠实的守护者,是大自然的农民,他们挽救了那些破坏大自然的错误的严的人,他们替 那些不是人类的人向可爱的大地,大自然做出最真诚的道歉,以行动维护了人类的尊严。

时光机把时间轮转到了今天下午1:30分,我正坐车赶回学校,在坐途中,一幅画面让我惊呆了,一个孕 妇抱着一个7、8个月大的孩子坐车,千里还拎着两大包东西,由于我在坐么一辆车时,人非常的我,并且我坐在车的头头,所以就没有看见,但是,老天有眼,让我在转辆的时候看见了,我走在最后一 个,她走在最后第二个,在那一刻,我看见了,我沉默了,在那位车的邹师傅用沉默的行动应诉说下,我被震慑了,一青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自己还挺着个大肚子,竟然没有一位乘客帮助她拎一下 ,或是抱一下小孩,却只有那位车的70米岁的邹师傅,没有在座的那一位学生或是青年人,没有我。在那一刻,我坚定的走向前,眼睛都潮 湿了,迎了上去,坚定的拿过他手中的东西,帮他拿到车上放好。

到了车上,车快要再次启动了,我格外的愤怒起来了,车上坐了十几位青年人,其中还有学生,但是竟没有一位让座的,在我 眼睛不停转动的余光中,我看见了,我的初中同学,我向车的后方挪动了几步,对着她说:“可以过给这位孕妇坐吗?她不加思考,坚定的起了身站了起来,就这样,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的行驶 向目的地。

是那位邹师傅用老人的良知唤醒了我,是我的同学,让我的良心,得到了慰藉,让我得以保护了它——我的良心,做人的良心。

篇8: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通过研究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称作学习者语言)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的特点、长处及不足,这是非常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所以此类研究是很有价值。笔者于2011年6月获得了一次接触到第一手中介语文本资料的机会——即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河北省高考英语作文阅卷工作,共评阅了五千多份高考英语作文。河北省当年实行电脑阅卷,即所有高考英语作文都是扫描后随机分发给阅卷老师评阅。此外,河北省当时的高中英语教学在全国应属于中等水平。因此,笔者自己评阅的英语作文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当时全国考生的大体英语水平及特点。本文将从对比的角度对这些高考英语作文进行研究。下面是具体要求:

“假定你是李华,你所喜爱的Global Mirror周报创刊五周年之际征集读者意见。请你依据以下内容给主编写封信,内容要包括:

1.说明你是该报的忠实读者;

2.赞赏该报优点:

1)兼顾国内新闻;

2)介绍名人成功故事;

3.提出建议:

刊登指导英语学习的文章。

注意:

1.字数100左右,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Editor-in-Chief,

Congratulations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Global Mirr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cere yours,

Lihua”

从上述题干我们可以看到信件开头及结尾已经写好,只让考生撰写信件正文内容。该作文题要求明确、详细,且已提供内容概要;考生只要将主要内容写出,适当添加连接词并分段写作即可。

二、优秀类作文的特点

笔者将优秀类作文的特点从词汇、句子、篇章、语法及书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该类作文表现为单词拼写正确,甚至出现了一些“高级”词汇。如:essential,disadvantage,convenience等等;第二,在句子方面表现为:句子长短适中,句式多变。例如:“If we have a good environment,we can see the white clouds in the sky or listen to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forest or have a walk in the fresh air.”此外,一些恰当的谚语也为该类作文增色不少,例如:“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No pains,no gains.”;“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等。第三,篇章方面:一些副词使得文章很有条理,例如:first(ly),second(ly),furthermore等;另外,一些句子也很好地体现了书信体的特点,如“That’s all,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第四,该类作文全篇几乎没有任何语法错误或是只有很微小的语法瑕疵。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When we brush our teeth,we should turn off the tap.”;以及前面第二点里提到的“If we have…”这个句子。第五,优秀类作文几乎都是书写工整至少是书写认真,字迹清楚的。分析一下也有其原因¬¬——因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但表明了写作者学习认真、写作态度端正,同时也极大地便于评阅老师进行阅读,所以书写工整的作文肯定会获得加分的。

三、较差类作文的特点

笔者将较差类作文的也从词汇、句法、篇章、语法、及书写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该类作文在词汇方面的表现为拼写错误较多。有些考生甚至将一些很简单的单词都拼写错了了!比如:“…we must get a good environment and good bady(body).”;“…by bus,or by bidy(bike)”;此外,这类作文还把一些单词写别了,如:“On the country(contrary)…;“Don’t waste water source(resources).”;还有,这类作文里几乎都是很简单的单词,很难看到复杂一点的“高级”词汇。另外,在该类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短语比如:“…is harmful of(to)the people’s health.”;第二,从句子层面来讲,该类作文的句式比较单一且几乎都是简单句。这些作文的句子结构几乎都是主语+动词+宾语或者是主语+动词+补语。可想而知,这样的作文给评阅老师的感觉只能是单调、乏味,不能引起评阅老师的好感,所以自然不会给高分了。第三,篇章方面:较差类作文中几乎没有体现逻辑、顺序类的副词。此外,文中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该文是书信体的文体特点,没有表现礼貌、寒暄类的句子。第四,这类作文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语法错误较多,而且很多都是非常低级的语法错误。例如:情态动词使用错误:“We should do not eat…”;主语用宾格的错误:“me should protecting(protect)….”;物主形容词使用成宾格的错误:“I like us world.”;发音以元音开头的名词前使用不定冠词“a”的错误:“In the end,I want to give you a advice.”;另外,其中一些句子问题很严重,很难读懂。如:“I want to the sky away blue.”“I think we should is very good.”。还有,此类作文当中经常出现典型的中式英语,表明该类考生没有很好地克服母语——汉语对其英语思维的影响。比如:动词go后面缺少不定式:“we should by bikes go work”;句子缺少表语中心词:“Don’t forget,environ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动词turn后面缺少宾语:“When we don’t use computer we should turn off.”;

第五,书写比较潦草是此类作文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有的作文甚至达到了“难以辨认的程度”。书写较差的作文肯定给评阅老师造成写作不仔细,学习不认真,英语水平差的感觉。因此,书写较差的话肯定会被扣分的。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优秀类高考英语作文的特点是:词汇拼写、使用正确;句子长短适中,句式多变;语法正确;作文的语篇意识较好,有一些连接副词,能表现出一定的文体特点;书写认真,字迹清楚。较差类高考英语作文的特点是:有较多的单词拼写及使用错误;句子结构简单,句式单一;作文的语篇意识较差,作文几乎没有考虑到语体特点;语法错误较多,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典型的中式英语;书写比较潦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单词拼写及语法错误较多。因此,应特别加强高中阶段的英语基础教学,可以从词汇、句子、篇章、语法、书写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

摘要:本研究以2011年河北省高考英语作文为第一手资料来研究当前国内的英语中介语现状。为了有助于提高国内英语教、学效果,本研究将其中的优秀类与较差类高考英语作文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经过分析发现这两类作文在词汇、句法、语法、语篇、书写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学给出了一下具体的建议。因此,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及高中生提高高考英语成绩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介语,高考,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付韶光.高考英语作文高分特性[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2]黄金玲.2 0 0 8年高考英语作文阅卷有感[J].长春:考试周刊,2009.

[3]孟冬.从高考英语作文谈语法教学的重要性[J].太原:教学与管理,2005.

[4]唐小辉.高考英语作文的困境及其对策[J].济南:科技信息,2009.

[5]王敏.谈高考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北京:考试(高考英语版),2009.

篇9:抢救,一个天理良心的话题

在我国,死亡诊断书中以“窒息”作为死因的,并不少见。“窒息”,是医学专有名词。大多数人对于这个词在生命领域应该承载的意义是含混不清的。但是,凭着阅历或直觉,有些人对于这样一种临床症状,经常被用来作为死亡原因的解释,一直持有疑义。

终于,记者有机会采访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院长、呼吸科主任医师段蕴铀。在此,我们权且委屈一下这位军人院长。本文中,有关他作为医院管理者以及学科专家的诸多创新和精辟之处,暂且只能放一下。因为,无意间,他讲到了一个关于“窒息”的话题,一个关于“抢救”的真实感受。

可以说,“窒息”、“呼吸衰竭”、“几分钟时间”……这样的惊心动魄伴随着段蕴铀的整个医疗生涯。

“举证倒置”,一个崭新的名词。它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可能引发什么样的偏差?医生的职业操守是用法律能解决的吗?

医生的天理良心该是怎样的分量?

“窒息,应该是可以抢救过来的。严格的说,

窒息不能作为死亡的原因。”

段蕴铀,1976年进入第四军医大学。跨出校门便从事呼吸专业。从西京医院到海军总医院,他一干27年。尤其是军旅的绝对服从和严肃刻板,使“坚守临床一线”与“全心全意”完全是纪律化的。因此,从助教到住院医;从住院医到住院总;从住院总到主治医、主任医……一路,是沉甸甸的病案铺过来的。以量取胜是忠实辛苦的人一条共同的法则。

可能因为重复的太多,惊险也变得习以为常。“病人突然窒息,整个人都紫了,血的pH只有6.8,必须非常果断,插管,呼吸机……”;“病人大咳血,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呼吸衰竭,家属跪在地上……”一幕幕抢救危重呼吸病人的场景,一下子被集中起来。

“往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及时,过来了;否则,就走了”。显然,这是一个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非常精良的专业。因此,美国已经把呼吸科的名称改成“肺和危重症科”。拥有大量危重病人和临床的抢救风险是这个科的基本特点。

“五一”前夕,段蕴铀在全院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喉罩”技术演示。所有的医生、护士全部到场,气氛相当热烈。为什么要赶在节日前,下如此力气推广“喉罩”的使用方法?“保证长假期间不能出现任何的窒息病人”。段蕴铀有着难得的果敢:“窒息,应该能抢救过来。”否则,他不会搞“全民防范”。

段蕴铀对“窒息”做了如是分析。所谓窒息,就是呼吸道堵塞。

在医院里,真正的呼吸道堵塞可以有很多原因:病人麻醉以后,舌根松了,舌头掉下去,使呼吸道受阻;昏迷病人,因为分泌物多,可能堵塞呼吸道;危重病人,胃存留物返流,可以误吸入呼吸道;或者因为呼吸道病变,引起咳嗽、浓痰、出血等,都可以造成窒息。老百姓通常把窒息称为“卡脖子”,或者“噎住了”。

另有一些情况如脑干病变,因为中枢神经突然障碍,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这种情况严格地说,不应该叫“窒息”,应该是脑疝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

“但是,以上无论哪种原因,在医院里应该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将病人抢救过来。”看得出段蕴铀的底气十足。这种底气应该是良知经过回肠荡气之后的一股神力。于是,他的结论:“所谓窒息,就算完事,这种放弃是不对的。”

在段蕴铀看来,即使抢救做到了极限,哪怕家属已经理解。但是,一个回天无术的医生,一个把自己视为医生的医生,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他的心难道能安静下来么?

反正他做不到。段蕴铀年轻时曾碰到过一位哮喘病人。经过抢救,呼吸、心跳重新恢复。但是,病人奇怪地出现抽搐。这种特殊的反应,是他有限的临床经历中不曾见过的。“当时我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办法都用上了。”无济于事。

懂得自咎的人,注定一辈子跟自己玩命地过不去。之后,段蕴铀一直在想,怎么就没救过来呢?就这么一直问下去。终于有一天,让他问着了——你当时能不能把他麻醉一下呢?或者用一点肌肉松弛剂?“哎呀,后来我一直懊恼,怎么不早知道这种方法呢?”

懊悔,因为职业不同,轻重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段蕴铀从一条生命的“懊悔”中得到的是一个职业真理——“任何医生,即使是医术很高明的人,你也别觉得了不起”。“医道无边”,段蕴铀的感慨不能说其中没有血的代价。

今天,幸得他做了院长,于是“多请教、多发挥众人的智慧”成为医院的一条戒律。现在,海军总院碰到抢救病人,可谓全院出动,相关科室统统听命到场。这一着真灵,许多病人就此而“起死回生”。

“一丝希望,如果你放弃了,就变成绝望;如果你努

力了,就可能变成100%的成功。”

那么为什么,段蕴铀总是能够在绝望中赢得希望?他究竟凭的是什么?

“总结一句话:道德、良心。”其实很简单,“你心里是否想着病人。”段蕴铀说。

最近,海军总院收治了一位病人,从急诊开始,抢救时间已经持续一个多星期,所有并发症都出来了。此时,如果医生良心的天平稍稍往自己这边偏一点,就会想,这么重,没办法了。于是,任何一项抢救措施的松动,便可结束病人的生命。但是,他们没这么想,也没这么做。

段蕴铀曾在基层碰到一位咯血病人,连续两天,每天咯血量近千毫升。什么样的体质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病人奄奄一息。正抢救时,偏偏又停电。真是天有不测,连家属都认命了。段蕴铀不认,他打着电筒,点着蜡烛,抢救始终没有中断。病人在这样的人手上,侥幸捡回一条命……

事实上,“促使你绝不放弃的就是‘一丝希望’,对这‘一丝希望’,你都要用100%的可能去争取。”这就是段蕴铀的抢救信条。

可是,“一丝希望”相伴的必然是“最大风险”。

有一次,段蕴铀正在外面开会。电话催促得很急,一个特重的胃出血病人,无论如何需要他回来看一下。对于他,病情就是军令。从会场一个弯没打,他直奔了病房。经过诊断,病人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就只有手术。因为眼见血哗哗地流光了,存活期限最多也就两个小时。但是,手术同样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医院所有的专科医生都到位了。千钧一发之际,院长的作用是:你要把握事态;你要处变不惊;你要发号施令;你要直面残局。

段蕴铀到底是军人——“你们准备手术,一切风险我来承担”。命令下达之后,他用凝重的目光环视了在场的每一位,“发挥大家的智慧,方案要设计得尽量周到。”

病人最终抢救过来了。

仔细想一下,在生死的当口,往往可能只有一丝希望。按照段蕴铀的逻辑:你不试一下,那一丝希望就变成零希望;但是,经过努力,一丝希望可能变成100%的成功。或许就是这样“0”和“100%”的逻辑关系,一直牵着段蕴铀在急救医学临床沥血尽责。

要知道“一丝希望”和“100%成功”之间,是非常玄乎的,这其中所有的风险必须是由医生一个人扛着。而这也正是引起社会不理解的要害之地。

就此,段蕴铀说到“举证倒置”。他担心,如此,不要把医生果敢承担风险的勇气打掉了。而且,本身作出这样的孤注一掷的选择,就隐含着有两种可能: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试想一下,在“一丝希望”和“100%成功”之间,难道不是一种神力的超越?

“尽管我一直处在生死前沿,几十年抢救过那么多病人,

但是,我非常感谢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有些病人

走了,家属同样跪下感谢我。

医生这个职业,最让人景仰的地方,就是把病人从危难之中抢救过来。你能救过来,就一定要救过来。尽自己所能,一切做到了,即便人走了,没有遗憾,家属也不会责难。

“医院里冤魂不能太多”。段蕴铀说此话完全是出于告诫和防范。因为,“天理良心只有医生知道”。确确实实地说,如果医生没有尽到责任,病人死了,你能掩众人耳目,却难消自己心里的恐惧。那种难受,那种折磨和谴责,恐怕会累及你一生不得安宁。

眼下,对于医疗事故的鉴定,采取“举证倒置”的做法。对此,段蕴铀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什么近年来社会上对医生总是微词不断?难道医院就真是无懈可击?如果100%没问题,患者和家属怎么会怨气冲天?

就拿服务态度来说,“冷漠,甚至说非常冷漠,一点不过分”。段蕴铀描述了一家医院里司空见惯的场景——

“大夫,病人不太好”。“知道啦”。但仍然该干什么干什么;

“大夫,病人出现反常了”。“就是这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哎呀,病人不行了,您赶紧吧”。磨磨蹭蹭一阵,终于到了,一看,“坏了”……

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很多医院并不少见。如果真因为医护人员的冷漠,而让病人一命呜呼,能怪家属有怨气吗?

段蕴铀说到自己的从医经历,“20多年,几乎没有碰到过家属质疑。我很感谢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不能排除,经他抢救治疗的病人也有去世的。“但是,人走了,家属还跪下感谢我”。人的情感就是这样相通的。最让段蕴铀感动的是,有的病人已经弥留之际,还叮嘱亲人,“我就是不行了,你们也要代表我谢谢他。”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在尽我最大的努力”。在这一点上,段蕴铀非常坦然,问心无愧。说得透一点,医生每时每刻都在做积德的事。医生的“德”就是多为病人着想,多为病人解除痛苦。抢救病人,抢救生命这就是最大的“德”。反之,就没有“德”,就是“缺德”。

“德”,是很实在的东西,它需要德行高尚的人具备全方位的素质。

曾经一位气管炎的病人,有幸碰上段蕴铀。他在为病人做痰液检查时,发现细胞有些变异。责任心使他不会轻易放过万分之一的可能。接着,他进一步给病人做了气管镜检查,果然发现一个病灶。当时,这个病灶小到什么程度?用气管镜及其袖珍的钳子,就那么一钳子,就把这个祸根夹掉了。后经化验证明,是原位癌。

这就是“德”。因为医生有“德”,一个潜在的“不治之症”被遏止在萌芽状态。同样,一条原本可能被病魔吞噬的生命,却健健康康地活了10来年。有人说,真不简单,连原位癌都能诊断出来。段蕴铀说,其实很简单,“尽心尽责”。果真如此了,病人怎么能不感激呢?

篇10:以良心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一天,结束了一下午的课,我慢吞吞的在教室里收拾东西,看着太阳一点点的消失在地平线下,心中有些烦躁。连太阳都已经下山“休息”了,我还要走半小时才能吃饭!我想起在补习班外的小卖部,里面的零食琳琅满目,十分诱人。我现在早就饥肠辘辘,肚中咕咕作响,可是身上只带了吃饭的钱,而我也不想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过去,于是心中十分失落。

当我准备走出教室时,我踩到一个硬硬的东西,跌了个踉跄。捡起来一看,是一个黑色的钱包。虽说这是皮革做的,但是外皮脱落许多,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变得黯淡,这是假皮革。我正好奇,为什么有人把一个旧钱包扔在这?我打算打开钱包,开包的手却停在半空中。

不,这是别人的隐私,我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我又想起小卖部里的零食与自己的饥饿,但手却再也深不进钱包里了。看着钱包上的磨痕与破损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它的主人经历的沧桑。

可能他(她)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每天在草地上辛苦地干活,靠着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还要抽出一笔钱支付儿女的教育;可能他(她)是一个普通职员,每天奔波在上司与客户之间赔着笑脸,与客户谈生意,自己省吃俭用,却依然在孩子的学习上操心。如果我就为了自己那点口腹之欲,而去拿走别人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这与偷窃无异。

我的良心在我的意识深处对我发出强有力的指责,对我的行为感到鄙夷,让我感到羞愧。我下定决心,要把它还给主人。但我也只能打开它看看有没有主人的信息。我鼓起勇气打开钱包,发现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还有个破洞在下面。我长舒口气,原来是别人扔了的破钱包,也同时为自己没有捡到他人真正的钱包而庆幸。

篇11:以良心为话题的高中生作文

然而,中国人对“良心”的理解和运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句“有良心”和“丧良心”,就把世间的好人坏人,好事坏事清晰地区别了开来。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处阶层各有差异;对“良心”内涵的把握各不相同。但是,“良心”在人们的心里却是有着同等分量的。

达官贵族讲“良心”,奉行的是“食得皇家俸禄,理应捐躯社稷。”商贾富豪讲“良心”,奉行的是“百姓是衣食父母,必以诚信于天下。”草莽枭雄讲“良心”,奉行的是“一日为友,情同手足,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地痞杀手讲“良心”,奉行的是“拿人钱财,为人消灾。为朋友两肋插刀。”平民百姓讲“良心”,奉行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即当涌泉相报。”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良心”就是“道德”,有良心就是讲道德,丧良心就是没道德。有些文人墨客也将其概括为:“仁义礼志信”和“忠孝节义”。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良心”的总结,从理论到实践已有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而且,古人们也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良善立世”的真人实事。

时至今日,“良心”似乎被挂在了“嘴”上,“道德”好象被挡在了金钱的后面。在有些人的眼睛里,似乎搞市场经济就可以不讲“良心”了,甚至还叫嚷什么“讲良心?良心值几个钱!”进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出现了:有权的说假话;有钱的办假事;经商的卖假货;唱歌的搞假唱;讨饭的装假相;看来只有善良的人们上当受骗是真的了!难怪温总理在指责“三鹿奶粉”时,气愤地说:这样的事情,就是丧良心!

篇12:以良心为话题的高中生作文

何时,良知已摔倒?救人反成被告早已不是新鲜事,社会信任危机比经济危机更来势汹汹,强国变着法儿抢夺弱国从未停止……一切的一切,不禁让人关上心房,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但这样的世界是不正常的,扶起摔倒的良知,已经刻不容缓。

福州老人突发高血压倒地,周围数十人,只有一名女子试图去找老人身上有无带药,但被“好心人”制止,此后数小时再无人上前,直至老人气绝身亡。这种事哪能不叫人捶胸顿足?假若某天倒在地上的是我们,当我们渴求被救助时,映入眼帘却是一张张冷漠的脸,他们的心或许比他们的脸更冷。我们怎能不心寒?扶起摔倒的良知,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良知,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找回他,唤醒他,我们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平息,“瘦肉精”接着上演,有色馒头,毒豆芽,达芬奇家具,中国红十字会又纷纷来袭。怕自己的孩子患脑结石,多少父母情愿买外国奶粉;想着盘子里的肉可能是“健美猪”,又有多少人选择吃素,想着自己高价买来的外国家具竟是冒名顶替,想着自己捐给身处困境的人的钱不知用在何处,人们恐怕承受不起这种想象。当商家与企业追逐利益的同时,不知他们是否想过,自己也可能在遭受不良企业的侵害。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但思想道德丧失殆尽的人,早晚有一天,他们只得在物质的岛上孤独生存。扶起摔倒的良知,让社会真正成为人类的家园,人与人之间真正成为家人,没有伤害,没有欺骗,这正是当代青年人应该做的大事。

小悦悦时间刺痛了人们的神经,让我们开始深思,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只顾追求财富,在被欺骗后,不再相信社会,以为这样就可以免受伤害。当陈贤妹阿婆伸出手的那一刻,她证明:只有人与人用心交往,互相协助,我们才能真正地免受伤害。小悦悦走了,她留给了我们伤痛,留给了我们深思。扶起摔倒的良知,找回我们的爱与责任。

篇13: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关键词:新闻互动话题,传播特性,议程设置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出现, 可以说是起步于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2002年, 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 让观众直接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交流, 直抒胸臆。[1]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新闻互动话题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全面的借鉴和采用, 与此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互动的参与形式也从热线电话, 拓展到了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多种交互沟通渠道。通过这样一张密密织就的媒体与受众互动的网络, 新闻的传播空间变得开放起来, 观众被赋予说话的权利, 电视媒介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灌输转变成双向的交流。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作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者, 在2004年开始于节目中运用新闻互动这一环节, 来提高节目的受关注度, 使得观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一、新闻互动话题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当前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兴起, 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传播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传媒关系中, 受众是一个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 强调传播过程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 [2]但不容忽视的是, 任何个体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寻求团体认同感,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论坛、QQ、微博等网络人际社区, 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感, 正是聚集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显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与网络媒介竞争过程中, 是可以通过对公众热点议题的设置, 通过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来突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从而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把独白变为众语, 既吸引了受众, 增加了关注度, 又引导了舆论, 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因而, 从现代传播的特性角度出发,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调查话题, 可以起到增加节目感染力、提高收视率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以下简称福建新闻频道) 为例, 选取了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2012年2月7日-3月9日一个月的新闻调查话题为样本 (如下表所示) , 以大致分析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功用。

(一) 互动话题设置的关注点多元化

通过对一个月的《现场》互动话题类型分析来看, 其中政策法规类的调查话题比重最大, 达26.7%, 其次分别是文化教育类23.3%、节日情感类20%、经济消费类16.7%、其它13.3%。由此可见, 《现场》的互动话题关注点是多元化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话题的选取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 是当天或近期社会大众的讨论焦点, 容易引起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

(二) 互动话题设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现场》的节目编辑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会有意识地对当天的焦点话题做出重点详细的报道, 并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提前预告, 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刺激互动欲望, 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通过对焦点话题的重点关注和开辟各种参与的渠道, 由此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 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效地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媒体是可以在节目中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 (主要以微博为主) 、手机短信平台、热线电话为一体, 实现传播者与观众的跨空间交流, 通过反馈的同时性, 汇集、展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和冲动,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 互动话题设置的舆论引导功效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 由主持人正式公布当日的调查话题, 并平衡选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的留言和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观点, 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若当天话题重大, 观众参与踊跃, 则将这一互动延续至晚上21:00的《新闻2100》, 并邀请新闻观察员对话题进行评论, 从而形成“全媒体”式的互动格式。可以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形式, 新闻节目集合了大量的原创评论, 当编辑、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到组织引导受众展开讨论,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受众, 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从而凸显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作用。

二、新闻互动话题设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新闻互动话题, 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引导舆论, 因此如何设置好话题成为关键所在。

(一) 迎合还是引导观众

新闻互动话题实际是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 而对新闻进行的二次售卖, [3]而观众作为售卖的对象, 该迎合还是引导呢?这是许多电视制作人的迷思。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M·E·唐纳德·肖两人在1972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4]而“设置议程”的主体主要有媒体、公众和政府三大类, 在以往的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通常是议程的主体, 而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 公众和媒体成为了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换言之, 当公众对一个信息或者话题表露出极大的关注度之后, 经过媒体的报道和重点推介, 再回到公众视野, 可以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这就要求, 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电视制作人应该要善于把握“迎合”与“引导”之间的平衡点, “迎合”观众想要关注讨论的新闻热点, “引导”观众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才能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 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曾就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的法规作为话题进行调查, 当天的观众及网民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仅短信互动平台上就收到各类意见上千条, 是平常的数倍, 由此可见涉及公众利益特别是公民自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最受公众关注, 互动参与热情最高, 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和自主解读者, 从而实现了媒体和公众两个议题的重合。

(二) 该“俗”还是该“雅”

在文化传播领域, “雅”、“俗”之争, 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新闻互动话题拟订时, 制作者也常常会考虑是否该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成语之类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否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加入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普及, “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 “雅文化”与“俗文化”正出现一种合流的趋势, 有人将之称为“大众文化”。中外学者将“大众文化”的特性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 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其二, 大众文化的生产动机是获取商业利润;其三, 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是受众, 消费目的则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5]电视作品属于文学范畴,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 就应该兼容并蓄, 融合“雅”与“俗”的特性, 做到“雅”的“俗”化, “俗”的“雅”化。在实践中,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的互动话题通常会从大众接受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设置议题, 比如, “春节烟花爆竹该‘禁’还是‘放’?”、“您是否支持公交车内禁食?”、“探头拍违法车只罚款不扣分, 您有何看法?”等话题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自然容易得到观众的热烈反映。在题目的设置过程, 也要考虑文字和口语表达时的美感和通俗感, 比如, “如何看待捐献骨髓者‘临阵脱逃’?”、“撞上豪车‘伤不起’, 您有什么想说的?”, 适当地使用成语和流行语言, 能够增加新闻互动话题的底蕴,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积极参与节目的互动。从收视分析资料来看, 好的新闻互动话题不仅会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对收视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在新闻互动话题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雅”与“俗”的把握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虽说大俗就是大雅, 但故作高雅易成“媚俗”, 过分追求通俗易成“恶俗”。例如某中央媒体曾就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人质死亡人数作为竞猜互动话题, 就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要防止新闻互动话题恶俗化、泛滥化, 帮助受众树立健康、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三) 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力度

连续报道, 是新闻媒体常常用到的一种报道方式, 是采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连续报道以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为深刻的社会反响。而新闻互动话题可以是由当天的热点新闻引出, 也可以由最近一段时期的热点事件来设置, 因此, 新闻互动话题也可以连续多天对一个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递进式的讨论, 从而积蓄社会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吸引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多层面关注, 以此增加媒体议题设置功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仍以针对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法规的话题调查为例, 当时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2100新晚报》节目相继推出了“您是否支持福州禁摩限电?”、“禁摩限电措施如何执行到位?”等话题, 连续多日的递进式调查, 引起了观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另外, 国内的媒体同行曾有过一次更为成功的设置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典型案例。2006年陕西都市频道对疯狂渣土车进行八次连续报道, 调查互动话题也就这一问题层层递进设置, 成为当地民众一段时期的议论主题, 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促成西安出台治理整顿渣土车的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以新闻互动话题实现互动是当代电视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必须充分认识到电视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上的重要性, 科学把握受众在新闻进行、传播、接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大众媒介对社会议题、社会潮流乃至社会制度与形态的结构、解构等宏观传播效果, 只有能够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中心议题的媒介, 并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中体现其特有的见识和价值, 才能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涛.互动, 让电视新闻更好看[J].青年记者, 2006 (20) .

[2]刘景东, 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3]崔均鹏.短信互动与受众心理[EB/OL]. (2011-08-29) [2002-06-02].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7116&borderID=5.

[4]张慧子.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2 (5) .

[5]李春青.大众文化的雅与俗[N].人民日报, 2011-05-13.

篇14:以良心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上一篇:老铁,伴我成长下一篇:入规企业备案红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