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2024-04-10

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精选9篇)

篇1: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是监测我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

本现状

1、我市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方法:一,统计人员一般是由乡镇和市级机关部门专兼职人员搞投资统计工作,一般按照所属本单位辖区的企业或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统计项目建设,目前全市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这一级共有专兼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人员35个左右;

二,投资统计人员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登记,向投资单位布置基层报表,投资单位一般暂时确定兼职人员,负责向统计局定期报送报表。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方法:投资项目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单位的不固定,投资单位不固定,导致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加之有的项目的指标无法准确掌握和统计,如规划用地面积和建房施工面积,投资单位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还未学会业务,项目就完工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的方式,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虽然量大面宽,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培训方法。

二、现行广汉市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报表难。基层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收集报表难,而收集投资报表更难。一是收集报表难的共性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等因素,特别对于一些市级单位相当困难。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三是一些投资主体由于受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影响,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各个单位的投资进度。

(二)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却越来越重,而我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报表人员仅1名,还要协助搞其他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时间在月底30日前上报,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市局规定的上报时间,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本级报表进行录入和审核,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查询时间很局限,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

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单位催报,只要有时未进行催报有的单位就借故事情多没时间报表,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这是主要渠道),一次不成多次催报,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搞的本月累计数据还没有上月累计数大。其三是单位内部推卸工作,不想承担投资统计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通过党政网催报报表,但有的单位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就不给统计局报项目。

(三)投资指标太细,资料来源太少。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投资表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四)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源头数据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有的一个乡镇统计员要面临统计局所有的报表,还有大型普查和其他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最终的统计数字而不重视统计工作,上报报表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三是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多出来的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积极地按时上报报表,工作十分被动。四是人员变动十分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刚熟悉报表又被换走了,新来的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工作的断层。

(五)投资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不适应现有统计工作。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针对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很少。年报培训的时间也

篇2: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摘 要】中小企业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对经济建设有着重大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善。本文结合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改进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当前的中小企业发展来看:它对企业的依存度相对较大,并且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获利能力薄弱,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也为经营提供了灵活性与多边性。要求中小企业做好固定资产投资,从各方面保障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效性。

1.对中小企业发展构成影响的因素

1.1宏观政策

从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来看:其状态并不理想,一则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对旺盛,另一方面,信贷发展并不全面,根本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与建设需要。从整体来看,当前的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结构失衡,融资渠道有待拓展。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盈余保留是企业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低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年限不长、规模小,所以内源融资在资金中占了很大比例;外源比例相对较小,真正能得到银行贷款审批的是经营年限较长(不低于10年)、信誉度较好的企业。

其次,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相对缺乏。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事实上中小企业很难获取银行贷款。从有关资料反馈的信息来看:银行贷款申请的成功率会跟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升高,大企业的成功率将近90%,中小企业一般在75%左右,企业经营时间越短,其成功率就越小。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理论薄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中小企业在其管理、技术与人员素养上相对较低,在缺少专业协作与调查预测能力的情况下,只得盲目竞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向银行提供水分较大的报告,使其很难掌握财务运营情况,无形中也增加了贷款风险。从外部原因来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成本高、风险抵御能力有限,也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显性成本。受自身弱点影响,中小企业如果仅仅依赖内部资源,很难克服瓶颈,此时更需要外部支持。因为中小企业缺乏实力与外部支撑,这让中小企业很难真正满足融资要求,此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自身能力,以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为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空间。

1.2投资环境

从固定资产的宏观环境来看,主要体现为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外部环境,同时也决定了项目投资的生存与发展,较好的项目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经济趋势,只有满足地方习俗与与文化传统,才能克服项目投资中的生存困境与风险。

宏观环境是和项目投资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因素,具体包含地理、资源、市场、技术、政策与其他各项因素。因此,在项目投资中,必须整合资源规划和预测过程,确立技术,通过考察水电、交通、气候、地理环境等各种资本运营需要,以解决资产投资中的各种问题。针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局面,科学的资金分配就成了保障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所以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根本上保障固定资产投资。

1.3管理缺陷

财务管理作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重要渠道,它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重大影响。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金缺乏、家族管理、财务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甚至还存在岗位混乱与无证上岗等情况。对此,在中小企业布局中,必须结合企业管理要求,从根本上梳理各项工作,优化各项工作。

2.改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

2.1优化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方向

在现实工作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起良好的战略观念与意识,通过科学规划企业步骤与前景,更好的指导固定资产,并且处理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战略发展的关系。在投资方向上,结合固定资产概要与发展概况拟定规划。围绕企业技术与经营理念,做好国家大力扶持的固定资产产业。在规模上,尽量在风险控制与效益追寻上寻求平衡,这样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规模与发展需求。另外,还需要做好资产分配,从根本上避免资金困局。

2.2优化融资渠道,拓展资产投资

资金困难作为每个中小企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多数企业必须解决的领域。因此,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思路,通过优化风险意识,将筹资数量与渠道真正应用到固定资产投资中,然后再整合现实情况,保障投资资金与需要。针对筹资成本太高或者困难的局面,必须慎重考虑,从源头上避免盲目筹资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优化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机构与体系

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必须做好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通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与渠道,在明确岗位权限与职责的同时,保障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另外,还需要从项目决策着手,从根本上保障相关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避免无效投资的影响。

2.4拓展融资渠道,控制好财务风险

融资渠道狭窄作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所以极大的影响着企业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大力发展融资渠道,在保障资金多元化的同时,科学规划还款时间,以此避免债务集中对其构成的威胁。在投资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成本、效益法做好项目评估。另外,还需要做好项目选择,以此避免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2.5活用租赁市场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定下,租赁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租赁作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发展途径之一,不仅能快速解决资金不足带来的影响,还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租赁这一形式,然后再整合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租赁融资、经营等方式满足投资与资产建设需要。

2.6优化企业固定资产分析评价与指标

评价指标作为现代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标准,有非贴现与贴现两种情况,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中,必须结合中小企业现实特性,确定财务会计中的现金流量观,明确某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在方案选择中,结合项目投资周期,分析资金成本与时间价值,从权责出发,让投资决策满足发展要求。

3.结束语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不可忽略的部分,由于风险大,所以经常出现失误投资。对此,必须结合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问题,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分析,以优化投资决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商贸,2013,36:48-49

篇3: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情况来看,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比较低下, 资金规模比较小, 抗风险能力较差, 投资决策以及方向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 这些都对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作为中小企业投资决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 对于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资金量大, 投资收回的周期较长, 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大, 一旦投资之后很难做出改变, 这些特点都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 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分析、评估和审核, 企业管理层主观决策的成分很大, 这种情况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进一步扩大, 一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危机, 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害, 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在这种背景下, 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

2.1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以及数量不合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 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往往会具有很大的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以及数量不合理的情况。首先,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比较低, 重大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经过事先充分的评估和分析, 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强;其次,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 往往过分强调短期的收益, 忽视了对于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以及风险的控制, 企业往往忽略自身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盲目投资的行为。在两方面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数量经常偏离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 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2.2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运行和管理水平低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一般比较大,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比较小, 能够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更是比较缺乏,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只有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与此同时, 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一般比较长, 资金收回的时间比较慢, 因此, 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 必须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 既要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充裕, 又要避免因为无法偿还到期借款而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偿债风险。目前,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运行以及管理方面水平比较低, 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最佳的资产负债率和资金流动比率, 使得企业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失灵的状况, 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3 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制度保障,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 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 很少由企业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由企业家或者管理层来进行管理和决策, 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程序混乱, 各个管理环节往往相互脱节, 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另外, 大多数企业没有制定一套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企业的部门和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时候, 往往无章可循, 无据可依, 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比较混乱。

3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改进对策

3.1 对固定资产投资环境进行充分评估

中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 一定要对于投资环境进行充分的评估, 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首先,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处的宏观环境主要是指投资项目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能够成功的外部基础。中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 一定要对宏观环境, 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 例如国家的相关政策方向、货币政策、税收优惠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 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投资决策。例如, 国家在很多行业开展“营改增”试点, 一些行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充分享受国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所制定的优惠政策, 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其次,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处的微观环境是指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因素, 例如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资源、技术以及其他因素。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 一定要对微观环境进行充分的考量, 对市场环境做充分的调研, 评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

3.2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科学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数量

中小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视, 树立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和意识, 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实际, 科学规划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数量。

首先, 企业要以自身的战略经营目标为指引来确定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 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偏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中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 一定要紧紧抓住企业技术改造这一核心要素, 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要与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紧密结合。

其次, 中小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时候, 一定要平衡好快速发展、追求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要对于企业的长远利益进行考量,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

3.3 拓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渠道, 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筹资渠道比较狭小, 缺乏充裕的资金来源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等活动。因此, 企业一定要大力拓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渠道, 使得资金的来源多元化, 合理地安排资金还款时间, 避免因为债务集中到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还款压力。另外, 企业要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筹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进行投资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成本——效益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 对于筹资成本过高的项目一定要进行谨慎的选择, 以免在日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3.4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机构和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机构和管理制度, 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首先, 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一定要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 例如工程项目部门、投资管理部门、预算控制部门等, 并引入专门的固定资产投资人才, 为投资决策以及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另外, 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水平,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制度, 保障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规范化、程序化, 避免因为投资决策过于主观随意而造成的投资失误或者盲目投资。

3.5 充分利用租赁市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租赁市场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租赁是中小企业获得固定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又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租赁这一固定资产投资形式, 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 通过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多种租赁手段来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雅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 2012 (04) .

[2]张彩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09) .

篇4: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有企业资产运用效率与促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现状,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的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现状 改进建议 研究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有效性管理与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现状与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性研究。

一、针对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的研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以下三点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内部的产出与投入效率;二是有助于有效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现有产权的归属问题,尽量避免国有企业因为管理存在问题而导致大量经济损失的出现;三是有助于将企业内部现有的资产盘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有效保障国有资产流动的健康与稳定,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研究

(一)现状之一——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善实物账与固定资产的卡片,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缺少专业人员的管理,主要以财务管理部门账面上的资产数额为主。集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转移资产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财务调拨手续,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没有办理固定资产处置手续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采取随意处置的态度。这些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且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

(二)现状之二——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很多国有企业在统计与盘查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这种问题极易导致资产重置与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二是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还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很多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在运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比如说账务处理不规范从以至于贪污腐败与权责不清问题的出现。

(三)现状之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奖优惩劣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奖优惩劣制度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任何奖励措施。而对于工作态度懒散、工作效率低的财务管理人员则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种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现状之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低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的培训与教育,使得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逐渐下降,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努力学习的觉悟,对于当前不断发展进步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不进行学习消化吸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停留在固定的水平。

三、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现状的改进建议的研究

(一)建议之一——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制度

要巷建立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对国有企业内的资产管理现状与资产结构进行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有效盘活企业存量的资产,以防固定资产的积压;二是要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于盘亏或者盘盈的资产要进行有效性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相關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处置,以确保资产账证相符与账实相符;三是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者领导离职的时候,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安排相关人员办理资产监交与移交手续,严防资产的损失。

(二)建议之二——采取措施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

要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专职岗位,并安排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担任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有效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范围;二是要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奖优惩劣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员工要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效率低的员工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以达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归宿感;三是要采取措施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维修、增减变动以及处置等一系列实物管理与价值核算的操作规程与责任归属。

(三)建议之三——采取措施制定严格的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核销制度

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核销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即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与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将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资料转交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严防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二是要采取措施做好固定资产报废核销工作,即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核销工作的过程中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核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核销的审批表,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要对正在进行资产报废核销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适当地提出审核意见,而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这些审核建议,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核销处置提出财务管理处理意见,最后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批准。

(四)建议之四——采取措施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最新理论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中,并定期举行固定资产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竞赛,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地参与,对于其中取得好成绩的员工要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的奖励;二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选派企业业务素质高的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的进修,以达到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目标,同时要邀请固定资产管理的专家与技术人员在国有企业内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的讲座或者演讲,并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其中,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在企业内部加大对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大意义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结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产的损失,提高企业资产的投入产出率与利用率。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屈艳清.浅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建议.当代经济.2011(16).

[2]魏志成.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弊端和对策.现代商业.2010(08).

[3]吴跃龙.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6).

[4]孟雪严.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21).

[5]杨哲旗.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6]吴琳.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调研与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01).

篇5: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对维持校园的正常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需要高校加以重视的一项工作。现在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违规现象,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违规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引言

高校的固定资产,在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国内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国家财政拨款逐年添置而成。使得高校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往往很少提及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成本核算等问题。加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管理手段落后,也导致了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存在违规现象,因此,目前有必要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探究。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分类归口管理的方式,即高校的固定资产被划分给多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建筑物归后勤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图书杂志由图书馆进行管理、教学仪器由设备处负责管理。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学校没有一个权力集中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1]。通过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探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缺乏一种相应的财产管理制度。这就会导致这样的一个结果:学校的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缺乏保证,因为没有一个集中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也就为固定资产数据失真的问题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固定资产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对固定资产瞒报漏报的现象成为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违规行为。

(二)固定资产的界定范围不合理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价值在人民币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和价值在人民币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对于一些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物品也作为固定资产。这样的规定虽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做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界定过程中,却产生了对固定资产界定不明确的现象:一些单价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物品被列入了固定资产的范畴,还有一些应该列入固定资产范围的物品可能也没有算入固定资产之中[2]。例如高校为了维持各办公室,机房的计算机正常运转,会购进的计算机硬件配件。因为这些配件在组装以后可以组装成一台完整的电脑,因而这些配件也应该成为高校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界定不明确,这一批配件就有可能未被划入固定资产范围之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账外资产的形成。

(三)固定资产的处理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

在目前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高校需要对以下几种固定资产进行处置,一是高校存在的闲置的房屋土地资产,二是设备更新一会替换下来的原有设备;三是房屋拆迁、人员调动引起的财产变动,四是丢失或损毁的固定资产。一些学校在固定资产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混乱的局面。学校管理人员在工作调动以后没有办理固定资产交接,不按照规定手续办理固定资产报废,对丢失损毁固定资产的问题不采取追究措施,这就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局面之中。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

一些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会计分工主次不明,财务审批工作存在疏漏。会计分工不明,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导致推诿责任的现象产生。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校的账务管理存在不规范的局面,也会导致学校对固定资产的价值难以估算,甚至会出现账面固定资产价值高于学校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局面。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学校应该对资产管理责任制加以完善,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工作加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可以作为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也可以与领导的绩效相挂钩。

针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源头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高校应该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市场走势调整采购价格,已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3]。高校的领导要从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入手,对采购过程进行审计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腐败,维护高校利益的目的。

为了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学校应该采取一种固定资产配置验收职责分离的措施,固定资产配置人员只负责固定资产的配置与更新,验收人员专门负责对添置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这样可以建立一种权责分明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于已经购进的固定资产,学校要设置专职维护人员进行检修,这样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方式来降低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

(二)改革高校资产核算制度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例如,对于房屋等建筑物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对于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可以采用工作量法计算折旧。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学校就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推算出高校固定资产的真正实际价值,进而有利于让学校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作出正确决策。对于一些高校的在建项目,则可以采用一种设置预算定额的方法,提高核算工作的完整性。

三、结论

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强化监督机制,通过监督价值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规现象。

参考文献:

篇6: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在国家经济过热的1993年,温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较低,为8.7%;在国家实施经济软着陆的末期,温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到历史的顶峰,为12.4%。这反映出温州市的投资在浙江省的地位与国家经济形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历年来温州市与浙江省投资增长速度对照分析

十多年来温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均在13%以上的较高速度快速增长,与1991年相比,温州市的投资总额增长了21.4倍,年均增长29.6%;同期浙江省投资总额增长了19.6倍,年均增长28.7%。国家宏观调控,引导经济软着陆后,温州的投资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3%以上,而同期全省-19的增长速度仅为个位数,最低为2.1%,这反映出温州经济在国家大环境趋紧的形势下呈现出较强的“抗击打”能力,体现了一种相比更为均衡的增长态势。

篇7: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一、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涵义

中职学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其中, 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如学校的课桌、椅及学生用床等。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种类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

二、中职学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资产购置缺乏有效规划, 使用效益低

近年来, 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 普遍存在着大量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配置不均、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低等“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此外, 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越来越趋向市场化, 招生规模及专业布局存在较大的波动, 不少学校未进行有效的分析, 盲目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资, 从而造成一定资产的闲置, 使用效益低下。

(二) 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 职责不清

大多中职学校未建立资产统一管理部门, 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一般是核算工作由财务部负责, 教学设备由电教部门或设备部门管理, 实训资产由实训部门管理, 各类图书由图书馆管理, 行政设备及各类房产由后勤部门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导致的结果是, 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职责不清, 资源无法共享, 资产重复购置、闲置等等。或虽有少数中职学校已设立资产管理科, 但由于一般为总务处下属机构, 造成虽有管理职责, 但无足够的职权, 从而起不到真正管理监督的作用, 形同虚设。

(三) 日常管理不规范, 账实不符, 家底不清

1. 入账不及时

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 一般是投入使用验收合格, 财务付款后入账;基建获得的固定资产, 即便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但尚未完成竣工决算和移交等手续, 也不能作为学校固定资产入账。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验收不及时、报账或款项支付滞后、竣工决算和移交手续繁琐复杂, 通常无法及时入账。另外,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也通常因为未及时提供相关凭证等原因未能及时入账。

2. 调拨不及时

如人员岗位变动, 电脑等设备随人员变动;因教学需要, 调拨实训设备、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办理资产调拨手续, 但实际上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通常未能动态管理固定资产, 及时做好资产调拨手续, 导致账目不清, 账实不符。

3. 报废核销不及时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责任难以划分、资产报废流程较长等原因, 对很多因技术淘汰、年久损坏无法修复、丢失等原因造成的需进行报废的资产未进行及时处理。以某中职学校为例, 在2012年的资产清查工作中, 存在待报废固定资产178笔, 金额达117万元。

4. 未定期盘点

很多学校虽有定期盘点的规定或制度, 但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品种繁多且分布在不同校区、教学或行政管理部门, 给资产盘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相关领导未意识到盘点工作的重要性, 造成大多中职学校根本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或者是即便进行了盘点也敷衍了事, 导致普遍存在家底不清的现象。

(四)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 有不少中职学校还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记账的管理方式, 工作效率低、易出错;即便有部分中职学校已启用了信息化管理, 但通常侧重于数据的登记与统计, 对于业务流程管理不重视。另外, 软件的使用通常只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其他部门无法获取信息, 在多头管理的情况下, 更无法做到有重点地关注重要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动态变化, 使得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要求不高, 通常是将一些素质不高、不具备专业知识、未通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分配到资产管理岗位, 由于管理人员本身知识面的限制, 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情况不能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五) 管理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力

在制度建设方面, 虽不少中职学校已有了资产管理制度, 但通常是直接套用国家或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相关制度, 而不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所以较大程度上缺乏实操性。在制度执行方面, 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也通常是有章不循, 违章不究, 执行不力, 致使一些制度形同虚设, 失去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三、加强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 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资产购置机制

在学校制订年度预算时, 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 特别是实训、电教、总务等部门, 应全面摸清“家底”,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 建立固定资产的采购和配置标准, 编制年度购置计划, 提交预算小组、学校领导论证、决策后确定年度计划, 最大程度避免重复购置, 资金投向不科学。其次, 购置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 根据采购项目、金额采取集中采购或公开招标等方式。实际操作中, 应严格执行购置计划, 杜绝预算外的购置。

(二)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建立资产管理专职部门

资产管理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 要真正管理好学校固定资产, 首先要得到在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视及认可, 其次, 要得到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 广大师生的配合。学校领导应纠正“重教学、重招生、轻资产管理”“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思想, 要合理配置固定资产, 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通过良好的资产管理而取得一定效益。学校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增强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 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 明确其职责, 赋予独立资产管理权力, 最好直接由校领导管理, 对学校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即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由技能实训中心、电教中心或设备处、图书馆、总务处等处室归口管理;设立资产处室管理员负责本处室的资产管理, 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掌握资产新增、调拨、报废等;将资产落实到责任人, 如资产使用者、电教实验室管理员。

(三) 加强资产规范化管理, 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1. 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契机, 完善资产的核算管理

首先, 加强资产的入账管理。对于按学校预算购置的固定资产, 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与配合, 做到及时报账、及时登记, 确保账实相符;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新制度已明确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对于基建投资, 新制度规定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 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其次, 根据财务规则、制度确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及时计提折旧, 真实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 资产价值的变动和使用情况, 从而使得资产的实际价值得到正确的核算。

2. 实行建卡、台账管理, 建立盘点清查制度

对每一独立的固定资产都建立资产卡片并开设明细账, 详细记录资产的入账资料、修理、转移、调出、报废等情况, 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处室”台账管理制度, 即要求在设备使用处室配置资产管理员, 对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及报废等工作实行监督, 及时建卡贴签, 入账、建立处室固定资产台账, 经常性的进行账卡、账实核对。同时, 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 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如实行处室台账管理, 各管理处室定期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明细总账进行账账核对, 处室资产管理员定期与资产使用人或责任人进行账卡、卡实核对, 保证账账、账卡、卡实相符, 完善资产档案管理。

3. 加强日常管理及维修维护, 强化报废损毁处置制度

按照“谁用、谁管、谁负责维护保养”的原则, 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单一使用者的, 使用者为保管人;使用者为某一部门的, 由该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保管;使用者为多个部门的, 由资产管理负责人指定专人保管, 保管人应定期检查与维护, 明确其对所保管资产的权力和责任。其次, 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定期检修固定资产的制度,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故障, 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维护维修, 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

学校应组建固定资产处置小组, 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处置把关。对于使用年限长、通过维修维护已确实无法继续使用、破旧的固定资产, 处置小组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国有资产的处置需经主管部门审核,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予以及时处置。另外, 对于中职学校现存在的大量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责任难以划分等原因造成无法及时报废的资产, 资产处置小组应尽快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及时处理, 从而真实反映学校资产状况。

4. 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奖惩制度

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评估制度, 组建固定资产评估体系, 对固定资产购建、管理、使用效益等进行评估, 将绩效评估与管理者的薪酬结合。对于在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中效率好, 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失职、不负责任、违规操作使学校财产受到损坏或丢失的个人, 管理效果差的, 查明事实后, 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对资产利用率过低的资产使用部门, 减少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由于观察和评价的角度不同, 评估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的一定要经过多方研究和论证。

(四) 加强资产信息化管理, 多渠道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首先, 借鉴国内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引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严格控制原始数据录入、信息变动, 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完整性、及时性、唯一性。其次, 借助信息网络优势, 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 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实时了解全校或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现状, 以达到资源信息的共享, 推动固定资产的合理流动, 减少重复购置、大量闲置、使用率低下的情况的发生, 也可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参考。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起着积极的监督作用。

对选派在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岗位上的, 一定要选派坚持原则、精通业务、责任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人员, 这是管理好固定资产的关键。对于一时确实无法调配合适人选的, 应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 在工作中也要进行多渠道的培训学习, 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

摘要:文章对中职学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做了归纳, 剖析了其根源, 并提出了改善固定资产管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固定资产,问题,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2012.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13.

[3]张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05) .

篇8: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关键字】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当前的中小企业发展来看:它对企业的依存度相对较大,并且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获利能力薄弱,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也为经营提供了灵活性与多边性。要求中小企业做好固定资产投资,从各方面保障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效性。

1.对中小企业发展构成影响的因素

1.1宏观政策

从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来看:其状态并不理想,一则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对旺盛,另一方面,信贷发展并不全面,根本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与建设需要。从整体来看,当前的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结构失衡,融资渠道有待拓展。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盈余保留是企业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低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年限不长、规模小,所以内源融资在资金中占了很大比例;外源比例相对较小,真正能得到银行贷款审批的是经营年限较长(不低于10年)、信誉度较好的企业。

其次,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相对缺乏。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事实上中小企业很难获取银行贷款。从有关资料反馈的信息来看:银行贷款申请的成功率会跟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升高,大企业的成功率将近90%,中小企业一般在75%左右,企业经营时间越短,其成功率就越小。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理论薄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中小企业在其管理、技术与人员素养上相对较低,在缺少专业协作与调查预测能力的情况下,只得盲目竞争。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向银行提供水分较大的报告,使其很难掌握财务运营情况,无形中也增加了贷款风险。从外部原因来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成本高、风险抵御能力有限,也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显性成本。受自身弱点影响,中小企业如果仅仅依赖内部资源,很难克服瓶颈,此时更需要外部支持。因为中小企业缺乏实力与外部支撑,这让中小企业很难真正满足融资要求,此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自身能力,以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为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空间。

1.2投资环境

从固定资产的宏观环境来看,主要体现为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外部环境,同时也决定了项目投资的生存与发展,较好的项目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经济趋势,只有满足地方习俗与与文化传统,才能克服项目投资中的生存困境与风险。

宏观环境是和项目投资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因素,具体包含地理、资源、市场、技术、政策与其他各项因素。因此,在项目投资中,必须整合资源规划和预测过程,确立技术,通过考察水电、交通、气候、地理环境等各种资本运营需要,以解决资产投资中的各种问题。针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局面,科学的资金分配就成了保障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所以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根本上保障固定资产投资。

1.3管理缺陷

财务管理作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重要渠道,它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重大影响。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金缺乏、家族管理、财务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甚至还存在岗位混乱与无证上岗等情况。对此,在中小企业布局中,必须结合企业管理要求,从根本上梳理各项工作,优化各项工作。

2.改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

2.1优化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方向

在现实工作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起良好的战略观念与意识,通过科学规划企业步骤与前景,更好的指导固定资产,并且处理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战略发展的关系。在投资方向上,结合固定资产概要与发展概况拟定规划。围绕企业技术与经营理念,做好国家大力扶持的固定资产产业。在规模上,尽量在风险控制与效益追寻上寻求平衡,这样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规模与发展需求。另外,还需要做好资产分配,从根本上避免资金困局。

2.2优化融资渠道,拓展资产投资

资金困难作为每个中小企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多数企业必须解决的领域。因此,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思路,通过优化风险意识,将筹资数量与渠道真正应用到固定资产投资中,然后再整合现实情况,保障投资资金与需要。针对筹资成本太高或者困难的局面,必须慎重考虑,从源头上避免盲目筹资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优化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机构与体系

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必须做好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通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与渠道,在明确岗位权限与职责的同时,保障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另外,还需要从项目决策着手,从根本上保障相关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避免无效投资的影响。

2.4拓展融资渠道,控制好财务风险

融资渠道狭窄作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所以极大的影响着企业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大力发展融资渠道,在保障资金多元化的同时,科学规划还款时间,以此避免债务集中对其构成的威胁。在投资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成本、效益法做好项目评估。另外,还需要做好项目选择,以此避免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2.5活用租赁市场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定下,租赁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租赁作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发展途径之一,不仅能快速解决资金不足带来的影响,还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租赁这一形式,然后再整合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租赁融资、经营等方式满足投资与资产建设需要。

2.6优化企业固定资产分析评价与指标

评价指标作为现代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标准,有非贴现与贴现两种情况,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中,必须结合中小企业现实特性,确定财务会计中的现金流量观,明确某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在方案选择中,结合项目投资周期,分析资金成本与时间价值,从权责出发,让投资决策满足发展要求。

3.结束语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不可忽略的部分,由于风险大,所以经常出现失误投资。对此,必须结合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问题,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分析,以优化投资决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商贸,2013,36:48-49

[2]陈灏.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乐祥海.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

[4]杨民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9: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整体工作运行现状分析

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整体工作运行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视程度、审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三个方面。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

政府部门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视程度影响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地位以及审计职能的发挥。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选择非常重视和重视所占比例接近90%,对我国社会保障保资金审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良好的政治环境能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中所体现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到以满足人民利益发展需要的“科学发展观”,再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思想,我国中央政府都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具体到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1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切实管好用好,确保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这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社会保险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侵占挪用的资金要限期归还,损失的资金要采取措施补足,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而作为最高审计机关的国家审计署更是树立“民本审计观”,将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

虽然表1统计结果中回答一般(占9.22%)与说不清(占2.63%)的比例较低,但同样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根据宪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上一级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主要进行业务上的指导,而具体审计项目则是由地方审计机关来实施完成。一方面,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但另一方面却在人、财、物等方面依赖于地方政府。倘若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不够重视,不予支持,甚至干预,势必会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在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受阻,被审计单位与相关部门不配合,甚至抵制;对审计结果、审计意见不予采纳,不及时执行整改。

表2和表3是审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执行情况的统计结果。

与其他审计相比,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地方税务、银行、邮政等部门。审计部门与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体现为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为协作互助的关系。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部门与这些政府部门的协调情况如表2统计结果所示,非常好与好所占比例接近85%,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和谐的审计关系。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不仅仅只是通过审计来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从而达到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目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如何,将最终决定审计的功效。表3统计结果显示61.8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执行情况较好,说明被审计单位能够积极执行审计意见。同时,认为执行情况一般的所占比例也接近四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涉及到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故有些地方政府对审计部门所查出的问题刻意隐瞒,甚至包庇被审计单位,使得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流于形式。其次,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特别是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由于其历史原因,负担过重,加之企业效益较差,从而造成社会保险费一再拖欠,未能及时补缴。课题组通过实际调查还发现,一些私营企业则是为了降低成本支出而故意拖欠或拒缴社会保险费。

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具体工作现状分析

如表4所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由于社会保障法规体系不健全造成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缺乏依据(占24.36%)、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高质量的审计要求存在差距(占19.22%)、审计方法、审计手段落后(占16.67%)、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力度受限(占16.67%)。

根据上表4中的统计数据,针对调查所发现的四个主要问题依次进行分析:

(一)社会保障法规体系不健全是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真正意义上专门用于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审计机关要依法审计,法规不健全、法规滞后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审计作用的发挥。目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开展均是依据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条例。这些政策条例属于行政立法,立法层次较低,并且又政出多门,涉及劳动保障、财政、民政、人民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这种交叉重叠式的管理使政策条例的不稳定性增大,不仅仅影响到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更造成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缺乏审计依据与执法基础。

(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高质量的审计要求存在差距。

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较多,我们仅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知识结构三个角度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作出一个基本评价。表5揭示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35~55岁年龄层的被调查对象是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中坚力量。年龄层在45岁以下的被调查对象所占比例接近60%,这部分审计人员主要从事一线具体工作;45~55岁年龄层的审计人员经验则更为丰富,并且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其所占比例为42.11%;而55岁以上年龄层的审计人员则主要进行领导工作,负责对具体项目的审计重点、目标以及方法等进行整体定位。根据上述分析,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这个影响因素并不会降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质量。

学历结构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高学历的审计人员能够显著地提高审计质量,这一方面体现在审计事前、事中对审计目标、行为、责任等进行规范与控制,更重要的是在审计事后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挖掘问题来源,并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规范社保资金管理,堵塞社保制度中的漏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图1揭示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所有被调查对象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以本科学历为主体(占76%),大专学历次之(占23%),研究生层次的人才相对偏少,仅占1%。数据表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缺乏高学历人才,特别是研究生层次的人才较少,这与社会保障资金高质量的审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需要。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仅要精通会计、审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管理、统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国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为主,比重达65.55%。

(三)审计方法、手段的落后制约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收集审计证据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由于社保资金在运行上存在资金量大、运行环节多,在管理上存在重复性、时效性强等特点,决定了社保资金的运行和管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决定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手段必须适应这一工作环境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在审计署的要求下,计算机审计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社会保障资金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水平还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查账来收集审计证据。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单位来说,却也存在许多困难。在计算机审计方式下,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主要有“七个流程”,即:审前调查一采集数据一数据转换清理验证一生成审计中间表一把握总体一构建分析模型一延伸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问题主要集中在采集数据与数据转换清理验证两个流程。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不仅仅关注资金在收入、支出、分配过程中所反映的财务数据,还更加关注非财务信息,即能够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包括劳动保障、财政、民政、银行、税务等,数据量较大,因此数据采集十分困难。此外,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数据管理,有的仍使用传统手工记账,有的采用Excel进行简单管理,有的信息化程度较高,采用专业信息管理系统,从而造成数据库的多样性,审计人员就必须对数据进行跨库对接与转换,这必定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同时,面对庞大、烦琐多达上千万条的业务数据记录,怎样运用计算机进行筛选与清理以获得审计证据,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力度受限阻碍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审计、财政、监察、地方税务、人民银行以及邮政部门联合组成社保资金监督体系。但这些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合作,各监督形式在具体执行中的范围、内容和时间上多有交叉之处,多头监督和重复监督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其次,表现为审计力量薄弱。目前,审计署只有25个派出审计局,18个驻地方特派办事处,这其中设有1个审计署社会保障局,而大部分地市级和县市级审计单位仍未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审计机构。即使已设立,也由于专业审计人员不足,加之审计任务繁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以长沙市审计局为例,其下设有社会保障审计处,人员配置仅有6人,但每年均要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保资金实施审计,仅2007年的审计项目就多达7个。再次,根据审计署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职能已不仅局限于确认资金征缴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以及收入的真实性,还包括通过审计以评价资金的保值增值情况,揭示违规运营、效益低下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但目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还未能成为社保体系的重要环节,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运营部门出现的问题,难以介入和实施监督。

除了上述四个主要问题外,我们仍需关注社会保障预算尚未单独建立(占11.54%)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点内容不突出(占11.54%)两个问题。

审计工作平台是指一种可以对资金进行制度性检查的体系。社会保障预算的主要特点是反映社会保障资金在收入、支出以及投资运营中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能够揭示资金的收支规模与投资运营情况。基于此,社会保障预算为审计监督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但目前尚未单独建立,故造成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缺少工作平台。

而造成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点不突出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审计内容复杂、环节较多,审计对象众多,涉及机构与部门较多。例如,根据长沙市政府颁布的《长沙市关于加强基金管理的暂行规定》与《长沙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基金被细分为“30”个i,分别由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监察、地方税务、邮政以及人民银行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有9个,纳入财政非税专户管理的有4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有11个,实行其他管理的有6个。这一方面有利于基金的动态长效管理,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三、改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建议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及现状分析,提出改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建议:

1.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审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影响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地位以及审计职能的发挥。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认真贯彻中央对于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提供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并且,地方政府应在审计终结阶段“有所作为”,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执行审计意见。

2.在立法方面,尽快出台一部真正意义上专门用于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解决审计工作中“无据可依,有据难依”的现状。并单独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打造审计工作平台。此外,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当前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而不是坐以待毙。因此,应积极归纳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提炼与升华,并将其推广。

3.建立劳动保障、地方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平台。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一定的传输接收方式将各部门的数据与审计部门相连接,做到数据的无缝衔接与共享。不仅能够解决数据采集与转换的难题,还能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全程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审计。其次,各部门在审计实施阶段,应相互配合,并积极支持,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4.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达到高质量的审计要求。加强培训,使审计人员具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所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结构,既有精深的审计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针对具体审计项目,根据审计人员的特点,取长补短,合理配置。将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审计人员置于一线具体工作中,而具有丰富经验的年长审计人员则主要负责对审计重点、目标以及方法等进行定位,并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此外,在成本效益原则下,适当引进高学历人才,以提高深层剖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期中表彰暨少先队员入队大会主持词下一篇:北港小学学雷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