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案分析

2024-05-05

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案分析(精选3篇)

篇1: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案分析

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案分析

作者:胡小勇 张婵清 张伟春

[摘 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天河部落教育资源建设的总体模式、建设机制以及资源应用实效性。文章分析了部落资源建设总体模式,以及资源建设动力、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方式、资源管理机制以及奖励机制等,并通过对一线教师以及教研人员的深度调查访谈,分析部落资源在教学应用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最后,文章提炼了部落资源建设的优秀经验以及若干建议,以促进天河部落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博客;教学资源;模式;建设机制;天河部落;成效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50-04

一、基于博客的教育资源建设新现象

近年来,博客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期刊网检索显示,教育博客应用研究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关注点也得到了延伸发展(见表1)。“十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体系。然而,优质资源的匮乏和效用低下已经成为资源建设的新瓶颈,这包括资源的结构性缺乏、共享困难、区域整体规划不到位等问题[1][2]。在这种背景下,由于博客所具备的易于操作管理、更新速度快、便于共享等优势,在资源建设方面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建设反思日志、教学设计案例等“生成性资源”方面,具有推动集体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潜能,受到关注。

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资源建设,能够和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相结合,使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3]。目前,国内知名的教育博客群有天河部落、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育博客以及淄博教育博客等。本文分别从这四大博客的定位、特征以及主要栏目进行一个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的四大博客群尽管在栏目设置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其宗旨均离不开区域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资源共建。就区域资源建设而言,天河部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就此,本文选取了基于博客的区域教研和资源建设平台“天河部落”进行调研,定向抽样了天河区11所学校的104位教师、20位教研室人员,并根据调研对象角色设计了教师和教研员两个版本的问卷,结合问卷对天河区近10个课题负责人和教研室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天河部落教育资源建设总体模式分析

学科内容分析与建设是“天河部落”的教研核心。与传统资源库建设相区别,它不是简单地建设各种静态资源(课件、素材等),而是侧重于建设面向学科教学实用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提供教师为达成学科目标而进行深层次加工,创造各种面向学科、实用性的优质资源,实现区域学科资源的共建共享,使资源建设在学科实践、区域教研中发挥价值,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效果[4][5]。

天河部落的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集中在三个层面:技术支持、教育资源建设机制、教育资源内容建设,如图1所示。(1)技术平台支持:部落中所有的资源建设均主要有赖于Blog技术的支持,部落根据用户资源管理和使用需要不断完善博客平台的各项技术功能。(2)资源建设机制:包括建设主体、管理机制以及奖励机制等。目前,建设主体主要包括38支团队,每支团队由天河区3所学校以上、5-7位教师组成,且均以教研室为主导,以课题、项目为推动力;管理机制主要涉及到群组(共340个群组)、实名制注册、集体备课等;奖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奖励(稿费)和精神奖励(承认学术价值:部落名人、学科推荐)等。(3)资源建设内容:按目标可分为学科资源建设、教学实施、教研活动等。其中,学科资源建设可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资源建设。课前资源建设集中于教学设计研究,通过学校集体备课、校际备课以及区域集体备课等方式进行;课中资源建设集中于教学设计实施研究,主要是课例研究和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课后资源建设集中于学生学习研究,包括学习困难生研究和优秀生研究。

三、天河部落教育资源的建设机制分析

(一)部落资源建设的三大动力:教师、领导、项目

天河部落中的资源建设是“自发”而成,还是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呢?对此,笔者深度访谈了一线教师及教研员,发现推动部落资源建设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1)教师的积极参与,这是资源建设的原动力;(2)领导的重视,这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动力;(3)项目、课题的推动,这是资源建设的助推器,加快了优质资源的建设。

自发和以教研室组织的课题项目是推动着其发展的动力。自发主要是教师的热情、积极性,而课题项目主要是通过教研室来组织、引导的。——张惠平(昌乐小学老师)

首先是领导的重视,特别是教研室主任(张伟春)以身作则,高度重视;其次是推进的方法有效,以项目、课题的方式推动;再次是教师集体的积极参与,俗话说“独朵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人能力有限制,集体智慧战胜天。

——郑雪萍(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人员)

(二)教师参与部落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式

调查显示(见图2),超过50%的教师通过网络教研、下载资源、集体备课、发表评论以及上传资源等方式来参与部落资源的建设。其中,参与网络教研和下载资源的教师比例分别占64.4%和63.3%,集体备课和发表评论均占53.3%,上传资源占50%。从上传和下载资源来看,下载比例大于上传比例。这反映出资源的需求量比供给量大,既显示了教师对资源的重视程度较高,同时也反映出加快资源建设步伐的紧迫性。

(三)实名制注册是部落资源建设管理的主要机制

部落资源建设的管理机制集主要包括实名制注册、群组、集体备课等。调查显示(见图3),75.4%的受调查者(教师和教研员)认为实名制注册能“很好”或“较好”地保证了资源的真实有效性;超过六成的受调查者认为群组、集体备课对资源建设具有“很好”或“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被调查者对部落资源的检索方式,以及日志优选机制的满意度偏低。

上述数据表明,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实名制注册”、“群组”和“集体备课”有助于部落的资源建设。访谈中,部落骨干教师张惠平提到:“群组发挥着知识管理的作用,把学科资源管理起来,通过群组的查找,能更快更准的找到所需要资源。”为了更好的研究影响部落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因素分析法,显示“实名制注册”(因素1,见表3)的特征值大于1;从第2个因素开始(见图4),陡线甚为平坦。这说明了实名制注册是部落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的主要因素,确保了部落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部落教学资源的奖励机制:精神与物质并重

目前,天河部落的奖励机制主要分为精神奖励(承认学术价值)和物质奖励(稿费)。精神奖励包括:部落名人、部落之星、学科推荐以及日志推荐等,而物质奖励则主要是通过群组以稿费的形式进行奖励。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教师赞成稿费和承认学术价值的奖励机制,46%的教师也赞成教育行政部门表彰(见图5)。区科研办容梅主任在接受访谈中指出,“精神奖励是一个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机制,而且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有助于广大教师继续保持这种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四、天河部落教育资源建设的应用实效性分析

(一)超过九成教师关注部落中的教学资源

根据天河部落现有的资源栏目分类体系,包括教学资源、计划总结、网络教研、教研活动、教研综述、教育理论、专题研究、工作感悟、探讨争鸣、社会生活、课题研究、探究动态、课题管理和学术论文等。调查表明,教师对这14种类型资源的使用程度各有不同(见图6)。其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是教学资源(91.1%)、其次是教研活动(61.6%)、再次是网络教研(56.6%)等。这反映了天河部落的建设成效与其定位相一致:结合区域教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部落教学资源对实际教学的帮助程度较大

调查显示,天河部落中的教学资源备受一线教师青睐。高达97%的教师认为这些资源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帮助,其中9%的教师认为具有“非常大的帮助”,46%的教师认为具“有较大帮助”,42%的教师认为“有帮助”(见表4)。这表明这些资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积极效果,并且由于其所具有的区域性辐射作用,影响效益不可忽视。

(三)八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反思日志对教学有提升作用

撰写反思日志是天河部落的重大特色,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见图7),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这些反思日志对教学具有“较大作用”或“很大作用”。其中,认为“具有较大作用”的占79%。在访谈中,龙口西小学茹海珊骨干老师认为:“在天河部落中使用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老师们通过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通过反思交流,寻找到心灵的伙伴,学习的伙伴,在教师团队中不断发展自己。”

(四)八成教师对部落的资源建设使用情况表示满意

一线教师认为部落资源对实际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见表5),80%的教师对部落资源使用的满意度较高,其中70%的教师认为“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占10%。结合访谈,教师们认为天河部落中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对他们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影响明显。

五、结论

(一)天河部落教学资源建设的优秀经验[6]

1.合理的建设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部落教育资源的发展

调研显示,合理的建设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部落资源的健康发展。这些机制主要包括:以教研室组织的项目、课题为导向,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教研积极性;部落的实名制注册保证了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群组的使用以及区域集体备课对天河部落的资源建设具有推动作用;部落教学资源的奖励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2.免费性和共享性是部落资源建设成果的最大特征

资源共享性和平台使用免费性是部落资源成果的最大优势,尤其是共享性。其次是“围绕主题组织学习所需要的教案、工具、软件或辅助资源”占51.7%,再次是资源的原创性(45.8%)。这些分析结果符合博客技术的本质特征,也证明了天河部落是博客技术的典型应用,并且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实例。

3.贴近学科、面向应用的定位提升了资源建设的效果

八成以上的教师对部落中的教学资源表示满意,主要原因是这些资源贴近学科、面向应用。例如,课前的教学资源建设,通过集体备课,集中教育智慧,并将这些面向应用的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提升了这些资源对一线教师的实用价值。

4.反思性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是天河部落的重大特色,包括了针对课时、单元和专题的教学反思。八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能有效地促进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技能。通过撰写反思,教师们积累了教育智慧,分享了经验,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发展。

(二)完善天河部落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建议

1.部落的资源检索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部落的资源检索属于站内检索,包括“日志标题”、“博客名称”和关键词检索等。相对而言,检索方式仍欠灵活。超过60%的教师认为“一般”、“不好”或“很不好”。因此,建议部落在资源检索方式上能够进一步优化“标签”、“关键词”等元数据的使用,提高检索实效性。

2.部落的日志优选机制仍需下功夫

仅有四成教师认为部落的日志优选机制“很好”或“较好”,而六成教师认为“一般”、“不好”、“很不好”。日志的优选机制,关系到教师阅读的范围和质量。因此,建议部落在日志优选机制上仍需下功夫。

3.部落的运行速度急需加快,并开展相关的资源应用技能培训

近七成教师认为部落的运行速度太慢,1/4的教师认为他们缺乏部落资源应用的培训。因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共建共享质量,建议及时更新部落的软硬件条件和技术环境,提升运行速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应用技能的培训。

综上,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室依据新课改的学科实用需求,立足学科资源建设和需求现状,有效整合了区域力量,探索和践行了一种区域学科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基于教育博客平台的“天河部落”学科资源建设模式。研究表明,这种模式所创建的生成和动态完善的学科资源,提升了学科资源建设的有效性,促进了资源价值的实用性转化,并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资源建设协同发展,探索出了区域学科资源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傅骞,代永兴等.教育资源区域共建策略及支持平台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1).[2]欧建锋,何克抗.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6(4).[3]张仙,黎加厚.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3).[4]张伟春,容梅等.区域教研信息化:天河部落的思考与行动[J].教育技术资讯,2007,(1).[5]容梅,胡小勇等.数字时代区域学科资源建设新模式:“天河部落”的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7,(4).[6]张伟春.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广州天河区的思路与行动[DB/OL].http://);张婵清,学士,汕头市澄海区澄海中学,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张伟春,硕士,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教研信息化。

Case Study On Blog-ba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u Xiaoyong1Zhang Chanqing2Zhang Weichun3

(1.Colleg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2.Chenhai Middle School,Guangdong Shantou, Shantou Guangdong 515800;

3.Tianhe Institute of Instruction & Research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0)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blog-ba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Tianhe district, which includes constructive modle,constructive stratety and effectiveness,ect.The paper also summary these good experiences and strategies of learni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Tianhe-Blog, in order to promot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bstract】 Blog;Learning resources;Modle;Constructive stratety;Tianhe-blog;Effectiveness

本文责编:陶 侃

篇2: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案分析

关键词:博客,高校,基层团组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一种全新的媒介——博客, 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博客是一种满足‘四零’条件 (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而实现的‘零入壁垒’的网上出版方式。[1]”目前各大网站都提供基本的搭建平台, 只要稍懂网络和计算机知识的人就可以利用它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我, 文字、声音、照片、视频等都可以成为它的素材。博客以其自主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网民们的青睐, 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群体的高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关注博客, 经常点击著名博客, 在感兴趣的博客上回帖分享感悟, 甚至自己写博文。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多次指出,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深刻改变着青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动员方式, 各级团组织和团属传媒都要加快步伐, 深入研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逐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 主动运用新媒体的有效开展引导青年的工作。[2]”因此通过博客开展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思想引导和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信息, 大有可为。

一、博客的特点为搭建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平台提供了基本前提

首先, 博客的自主性充分满足了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对象——青年学生想全方位展现自我的渴望。时代的开放和包容让广大青年的主体意识日益增长, 追求个性成为青年人的时尚宣言, 而博客为他们提供了方便、高效、传播面广的展示平台。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自己的网络空间, 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等放置其中, 以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高校共青团可以因势利导, 为广大青年提供有组织的博客平台, 将代表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博客内容广泛宣传, 引导青年形成关注符合时代发展、健康成长的主流意识。其次, 博客的共享性可以通过相互链接的方式将团员和团支部、团支部和团支部、团支部和分团委联系起来, 一方面形成资源丰富的正面宣传信息网, 为青年们提供文明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让他们将自我融入到集体共同展示, 形成对组织的归属感, 实现高校共青团凝聚青年的功能。最后, 博客的交互性让关注博客的人可以通过留言方式发表观点或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 这些内容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基层团组织了解学生关注的内容, 把握思想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人和组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拉近师生之间交流的距离, 改变大学师生关系疏远的现状。

二、基于博客平台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广西师范学院是团中央基层团建试点高校, 广西师范学院物电学院分团委结合专业优势, 组建了物电学院分团委博客, 并组织全院22个团支部建立了团支部博客, 形成分团委博客与团支部博客互相链接、融为一体的局面, 开展基于博客平台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1. 基层团组织博客建设的基本思路。

(1) 通过院分团委博客和各团支部博客的互联互通, 达到三个目标:第一, 将分团委与团支部的工作及紧密联系有形化, 强化团组织的纵向联系, 形成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意识;第二, 为团支部提供一个网上空间, 解决因无固定教室而带来的支部活动空间不固定的问题, 让学生无论是否在校, 都能有本支部的空间归属, 加强团支部的凝聚力, 形成共青团组织网上网下两线工作的格局;第三, 为大学生们提供精神家园, 解决学分制带来的同学关系疏远和班级概念淡化的问题, 增强团员意识。 (2) 通过院分团委博客和各团支部博客的互联互通, 从内容上把握三个原则:第一, 内容健康, 反映大学生的思想、生活、情感;第二, 共享专业学习和就业资源, 互相鼓励, 促进团员青年努力奋进;第三, 鼓励各支部团员, 分享成长经验, 互帮互助。

2. 团组织博客建设的具体内容探索。

分团委博客分为四个版块即团务公开、团情特色、院内文化和下载专区, 这四大版块又各自细分栏目。“团务公开”将分团委的工作事务全部上网, 做到信息公开;“团情特色”专门展示分团委或各团支部开展的特色活动, 以供各团支部借鉴, 鼓励创新活动;“院内文化”是介绍校园内的文艺体育等文化活动;“下载专区”则将分团委的通知或表格等内容挂网, 以便全院团员共享, 实现团内无纸化办公。团支部博客分为规定版块和个性化定制两部分, 规定版块是支部管理、共享平台和交流空间。“支部管理”主要是介绍支部情况, 公布支部具体管理细则, 通知团员具体事务, 同时也将团支部的先进典型进行展示。“共享平台”供各支部结合自身专业共享学习资源、就业资源、成长经验。“交流空间”可以将团支部要组织的活动开展讨论, 集思广益,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实现在线交流。个性化定制侧重于精神家园的建设, 让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 开设栏目, 在这方面许多团支部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第一, 团支部实行个性化标识。第二, 构建支部荣誉榜, 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共同展示, 让大家在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记住那些为支部付出过汗水和劳动的先进个人。第三, 组建笑脸大集会, 将支部成员笑容展示出来。第四, 在留言版块基础上, 增设联系方式。

三、基于博客平台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1. 团组织博客的建设实现了团工作的有形化, 提高了基层团干的竞争意识。

大学教室的不固定使各团支部没有固定的活动空间, 学分制的实行让学生之间的时间安排不再统一, 时空的不一致给共青团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挑战。基层团组织博客的建设给分团委和各支部提供了相对固定的网上空间, 随时供团员青年查阅信息, 将团的工作有形化;同时各支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度都相对量化, 分团委随时通过博客建设情况了解支部工作动态, 提供了督促工作的依据。基层团干之间也可以通过博客了解、借鉴其他支部的经验, 看到差距,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博客建设之后, 团干们普遍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关注和重视, 同时也能借鉴其他支部经验, 激发灵感, 努力做好支部工作。

2. 团组织博客的建设对基层团干的工作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 团组织博客要具有吸引力, 这就要求基层团干必须深入了解青年所思所想, 将博客的内容与团员生活密切相联, 根据不同时期关注点的不同, 进行内容的适时调整。比如开学初各支部之间进行的篮球赛受到普遍关注, 就将每场赛事的情况报道及时上传到博客上分享;四六级考试准备阶段, 分享介绍英语学习方法及考试心理调整方法的文章, 鼓励大家努力备考。之后, 将受到普遍好评的主题团日活动作为精品活动放置在博客的重要位置以示表彰推介, 对各团支部起到鼓励作用。第二, 在博客上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好团员青年,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不仅需要基层团干具有耐心和很好的交流引导能力, 还需要具备传统的网下观察和组织能力, 才能实现网上网下两线结合。以前团支部活动大多由团干决定, 活动内容不一定让团员们感兴趣;进行博客建设后, 团干们将活动提议作为话题放到博客上进行讨论, 团员们积极发表意见, 团干们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 再与少数不同意见者沟通, 力争达成一致, 然后再组织实施活动。第三, 博客个性化定制版块的设置, 需要基层团干充分发挥想象力, 了解团员们感兴趣的方式或话题, 才能吸引团员的眼球。例如有的团干在运动会即将开始之前, 将本班要参加运动会同学及项目名单挂到网上, 设置了祝福版块, 鼓励大家关注、支持本班运动员, 起到了很好的动员和发动作用。

3. 团支部博客反映团员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 在个人和集体存在矛盾时, 他们更愿意选择个人与集体并重的方式。

在团支部博客建设中, 各班都自行设计了个性化标识, 反映了他们追求独一无二的个性需要, 突显了他们作为集体的主体意识。另外, 无论是荣誉展示还是笑脸集会, 他们行为背后都深切地体现出集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 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 希望能在保留传统上注重集体的利益的同时, 要求同等尊重个体的意识。

网络时代正日益改变着青年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给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只有掌握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工具, 才能打开与青年们沟通的窗口, 只有努力探索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才能更贴近青年, 将博客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平台, 正是探索以青年的方式来

参考文献

[1]底洁.博客新媒体价值探析[D]保定:河北大学, 2006:13.

篇3:基于博客平台支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案分析

关键词 班级档案  博客  模块设计  建设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前沿阵地和工作重心。班级档案是自班级组建至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班集体各项活动开展及班级成员学习、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是学校档案的重要信息来源。班级档案着眼于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及学生个人成长发展,丰富了学校档案内涵,使档案的表现形式更加鲜活具体,是建设特色学校档案的切入点。

目前,班级档案建设工作并未得到重视,多数学校缺乏将班级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归档的理念,班级相关材料仅体现在新生名册、课程表、成绩单、贫困生数据库等有限表现形式,信息量单薄且分散存管于不同职能部门。此外,无适宜的构建平台、学生档案意识欠缺也是阻碍班级档案建设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一些珍贵的班级史料因存管不善而遗失或随着学生毕业而离散。所以,如何规范档案管理机制或引入迎合学生需求的班级建档模式,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从班级博客角度展开探讨,在博客平台上进行班级档案构建。

一、以博客作为班级档案创建平台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学习交流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腾讯QQ群、BBS论坛是班级群体最重要的网络沟通工具。毋庸置疑,这些交流平台具有强大的即时交流和一定的文件发布、共享功能,但是在文档处理、数据归类和信息群际共享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不适于作为班级档案的建设平台。比如,QQ群和BBS论坛不支持WORD、EXCELL排版格式,影响文章的发布及可读性;难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登陆空间,对信息共享利用造成障碍;空间栏目基本固定,影响个性化平台的构建;聊天页面按日期排序,无法实现信息的过滤和分类;留言及回复随意性强,有用信息常常很快被无关内容刷屏。

1.博客技术特点

博客(Blog)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于自由表达的网络载体,起始被定义为个人写作或流水记录的工具,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其作为交流讨论工具的功能日益凸显。博客分为个人博客和群组型博客。群组型博客面向的是具有相同目的或意愿的群组,博客使用者通过发表博文表达个人认知观点,上传、转载或链接精心筛选组织的材料到博客空间,其他成员及游客可以与其进行即时评论互动。班级博客的本质也是一类群组型博客,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进行思想交流、资源共享而互助共进的公共交流平台。班级博客通过对平台数据自动归类,按照文章发布时间、栏目类别及文章主题分类等方式进行整理,保证资源方便快捷地提供共享和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可度,为班级活动、党团建设、学习交流等档案素材分类存档提供可能。班级博客还可提供私有空间,使用者通过在某个栏目下申请设置个人文件夹,将个人材料、图片等上传到博客空间并对文档进行阅览权限设置,为个人数字化成长档案提供了存储空间。

2.基于档案建设目的的班级博客模块设计

以班级档案建设为目标的班级博客模块设计,首先应满足一般群体博客的基本记录、交流及共享功能,同时应参照档案立卷编目常规方法,对博客栏目进行特殊设置。基本栏目可有:“规章制度”(与学生相关各级管理制度整合汇编)、“班组建构”(班委、宿舍长、课代表岗位人员配置及职责要求)、“学生概况”(学生姓名、性别、学号、生源地、宿舍、联系方式等基础个人信息)、“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每位学生自建子档案,内容包括课程修读情况、奖惩信息、社会实践证明及任何有价值的个人档案素材)、“主题班会”(涉及班会时间、地点、主持人、班会内容及开展效果)、“班级活动”(按活动项目分别立卷,内容涵盖活动立项、策划、实施、总结全过程文档及图片材料)、“党团建设”(内容包括历次评优评先、推优育苗、党员发展时间、对象名单及基本概况)、“学习交流”(学科教学或学习信息交流)、“通知公告”(登载临时信息)、“心情日志”(群组成员分享心路历程)、“交流空间”(自由论坛)、“休闲娱乐”(美文、歌曲、视频上传或浏览专区),可根据需要对栏目设置进行调整。通过迎合学生心理的特色设计,吸引学生关注并习惯使用班级博客,从与同学、老师的即时交流和评价互动中获得进步,促进班级发展及班级档案材料的积淀。

3.班级档案博客的管理模式

班级博客是班级成员共同维护管理的社区。作为以班级建档为目的的博客,应在某些栏目中设置明确的管理权限。比如“规章制度”、“学生概况”栏目应由班主任负责,对不宜全面公开的内容设置浏览权限;“班组建构”、“主题班会”、“党团建设”可委托班委进行管理维护;科任教师可通过学习交流专区发布学科知识,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也可共享有价值的资料和大家进行深度交流探讨。通过给予平台成员不同的管理权限,使各个栏目都能充分发挥功能,同时在对信息进行连续完整记录的基础上,确保档案材料的采编质量和来源可靠性。

二、班级博客对班级档案建设的意义

1.班级博客是班级发展历程的记录载体

合理的栏目设置可充分发挥班级博客对班级事务的多维度、多层面流水记录功能,班级从组建到解散期间发生的事件、班级成员的生活感悟、学习体验、情感交流都有了承载的平台。其中的每一则博文,每一帧图片,甚至每一条留言回复都是班级真实存在的反映,从无到有,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打造出班集体和班级成员的成长档案。这样的建档模式,可真正体现档案连续性、历史性和真实性内涵,使档案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特征。

2.学生成长历程的电子档案袋

学生档案袋实体存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无专门存管场所或馆舍不足,未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或人员缺编,无专项资金投入或资金投入无法满足需求等诸多现实困境,建档工作缺乏严格的制度监管,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参加课外活动记录等信息材料未放入学生档案或材料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在校表现。此外,档案的封闭管理模式为档案工作蒙上了神秘色彩,学生接触不到自己的档案,认为档案材料的累积和归档与己无关,因而缺乏主动搜集个人档案材料的意识。基于博客平台的“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构建,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实施主体的模拟建档过程。通过对课程修读情况、奖惩信息、社会实践证明、技能证书及任何有价值的个人档案素材的持续的积累、增补和更新,一则可以充实学生实体档案,有效避免毕业生档案材料信息不足或档案材料缺乏个性,二则可引导学生重视档案,了解档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从而注意规范自身言行,杜绝违纪失信行为,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为积累一份优秀档案而努力。另外,基于博客平台的建档过程,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档案材料构建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其他同学的非保密个人档案信息,在对比中发现差距,查找不足,从而激发朋辈间良性竞争意识,促进优良学风的酝酿形成。

3.动态的数字化建档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班级博客为班级建设提供了记录承载平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记录行为贯穿班级存在始终。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个性发展、成长体验等多个维度记录学生个人及所在班集体的成长轨迹。在班级建设中建档,以建档方式完善班级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生动再现班级建设过程,从而真正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在过程中持续积累档案素材、由事件亲历者主动建档、以互动评价体系做支撑的基于博客的数字化构建理念颠覆了由第三方执行的传统阶段式的实体档案袋建档模式,可有效避免实体档案管理造成的馆舍压力、有价值档案材料的遗失、档案不易存管及专职人员增配的问题,方便档案的备份、存储、转递及查询利用,使档案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4.丰富了班级档案内涵,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博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师生交流渠道,班主任可以发表日志表达个人思想、观点见解及管理理念,这种以平等真诚的方式更易博得学生认同,从而获得足量的信息回馈,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班主任还可通过浏览学生博文、上传材料及其对他人的评价回复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通过对班级活动进行点评,在学生日志中留言或参与学生的自由讨论,逐渐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并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班级博客的班级常规事物管理媒介及无障碍交流评价平台的功能,还可吸引学生、教师共同关心关注班级事务,有效促进班务公开化;可向学生家长公布班级博客网址,邀请学生家长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促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在学习交流专区引入教学模块,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丰富授课模式,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设施配置受限而引起的个别化辅导不够、课堂讨论参与度不高、知识呈现方式单调等系列问题,使教学容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得到延伸,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班级成员间形成主动学习、共同学习的氛围也大有裨益。

此外,博客特有的倒序排布特点可使最新发布的消息在所属栏目置顶显示,从而方便了信息的传播散布,扩大受众范围。诸如活动方案征集、班级事务通报公示、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都可通过班级博客平台进行发布,群组成员仍可随时发表个人评价或对评价做出回复,但所有的评价或回复只能附属于正文之后,无碍于主体信息的置顶地位。在这点上,班级博客也优于以即时交流为特色的QQ群、BBS论坛等交流媒介。并且,这些临时性的通知公告也属于建档范畴,同其他栏目的材料共同展现了班级建设发展历程。

将博客理念引入班级档案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尝试。通过班级博客,不仅可以实现班级档案材料的收集组建,将承载班级师生成长记忆的珍贵史料永久保存,而且突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出网络平台的思想教育及交流学习功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晓.班级博客平台的创建与应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 刘陶,胡卫星,任爽.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班级博客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

[3] 张强.互助型部落—班级管理的新途径[J].教育与管理,2013(12).

[4] 周婉君.博客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2(1).

[作者:尤卫玲(1979-),女,河北行唐人,广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王琦(1978-),男,山东曹县人,广西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

上一篇:学生会考核策划方案下一篇:文具盒里的争吵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