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

2024-04-10

第三部门(精选6篇)

篇1:第三部门

成本预算部主管岗位职责

一、接受经理的领导,管理整个成本预算部的职工。

二、具体职责如下:

(一)、主要负责组织进行工程投标、工程预决算编制、工程成本控制分析,通过对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全面管理及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而保证工程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贯彻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逐级建立健全预算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三)、积极主动地完成工程预决算编制及工程成本控制任务,对工程预决算编制、资金使用控制情况,实施全面的管理;

(四)、掌握国家及工程所在地的工程造价政策、文件和定额标准。及时了解掌握工程造价变化情况信息,收集掌握与工程造价、工程预决算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资料,实施工程预算动态管理;

(五)、组织工程投标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所在地的相关工程造价政策文件、定额标准、招标文件内容要求投标设计方案内容组织编制工程投标商务标、汇总投标文件、参加投标;

(六)、按照企业要求及项目内容组织竞价招标选择确定施工队伍;

(七)、与甲方进行谈判、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组织做好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八)、组织做好工程劳动力需求、机械设备需求测算分析工作。汇总上报相关测算报表;

(九)、组织做好工程材料使用、周转材使用、工程劳务用工成本分析,监督检查工程施工材料耗用和工程劳务使用情况,有效地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进行控制;

(十一)、组织收集工程相关资料编制工程决算书,做好工程结算及内部结算工作,做好工程各类合同及预决算归档保密工作;

(十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预算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制订的建筑经济法规、规定、定额、标准和费率。

二、熟悉施工图纸(包括其说明及有关标准图集),参加图纸会审,参与投标项目的预算编制。

三、熟悉单位工程的有关基础材料(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甲、乙双方有关工程的文件)及施工现场情况,了解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四、掌握并熟悉各项定额、取费标准的组成和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国家和本地区、本行业的规定。

五、根据施工图预算的费用组成、取费标准、计算方法及编制程序,编制施工预算。

六、经常深入现场,对设计变更、现场工程施工方法更改材料价差,以及施工图预算中的错算、漏算、重算等问题,能及时做好调整方案。

七、在竣工后,协助有关部门编制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

八、根据现场设计变更和签证及时调整预算。

九、提供编制预算所需表格。

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材料员岗位职责

一、材料库管理职责

(一)、严格执行入库材料验收制度,建立建全帐卡,做到帐、物、卡相符;

(二)、入库物资合理摆设,做到定规格、定型号牌号,对号到位,定期盘点;

(三)、库房要“三清”:材质清、数量清、规格清。“两齐”:阵容整齐、堆放整齐。“四个一至”:帐、物、卡、资金一致;

(四)、仓储管理

1、库房管理主要由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和发料三个阶段组成:(1)、材料验收入库:验收入库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严格,要把好材料质量关、数量关和单据关。即:凭证手续不全不收,规格数量不符不收,质量不合格不收。材料在验收质量和数量后,按实收数及时办理材料入库验收单,及时登账做卡。在验收材料过程中,如发现质量、数量、规格等问题,必须向供方书面提出退货、掉换、赔偿或追究违约责任的处理意见;

(2)、材料保管保养:材料保管和维护保养是仓库管理的经常性业务,基本要求是:保质、保量、保安全;

(3)、库房储存材料应在统一规划、分区分类、合理存放、划线定位、统一分类编号及定位保管的基础上,按照“合理、牢固、定量、整齐、节约和方便”的原则合理堆码。材料堆码力求做到四号定位(即定仓库号、货架号、架层号、货位号)和五五化(即以五为基数进行材料堆码);(4)、材料的维护保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做到:

①、根据材料不同的性能,采取不同的保管条件; ②、做好堆码及防潮防损工作;

③、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

④、经常检查,随时掌握和发现保管材料的变质情况,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⑤、严格控制材料储存期限;

⑥、搞好仓库卫生及库区环境卫生,加强安全及保卫工作; ⑦、仓库和料场的材料必须定期进行盘点,以便准确地掌握实际库存量,了解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发现材料保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材料出库:材料出库是仓库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划清仓库与用料部门经济责任的界线。因此,材料出库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节约。材料出库的程序是:

①、准备根据品种的性质及数量的多少,准备相应的搬运力量; ②、核证:要认真审核发料地点、品种、规格、质量及数量,并 对审核人、领料人的签章及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详细审核无误后,才能发料;

③、备料:按凭证所列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进行备料,除指明批号外都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

④、复核:为防止误差,事后必须复查,然后再下账、改卡; ⑤、点交:不管是内部领料还是外部提料,都要当面一次点交清 楚,以便划清责任;

⑥、最后填写材料出库凭证。

二、材料采购管理职责

(一)、材料员必须熟知各种材料的性能、价格、产地、用途、按照施工材料计划在企业规定时间内及时采购回所需的材料,不得影响工程进度;

(二)、材料员应对所采购的材料质量负责,并对其购进的劣质材料所产生的后果负全部责任;

(三)、六采购材料应遵循优质价廉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贪吃回扣或购进劣质材料。

篇2:第三部门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根据国家下发的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

2、对出院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和医院感染漏报率监测。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暴发时,开展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积极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4、对临床科室、营养膳食科及重点医技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5、对全院各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辐射强度进行监测。

6、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主管院长;并将监测结果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盒改进中心、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并将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各种方式向科室反馈。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常规监测。检测的内容包括

1、全院各病区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

2、营养膳食科的餐具污染微生物及大肠菌群数。

3、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的灭菌效果。

4、供应室的无菌物

5、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水、透析液和反渗水原液的染菌量。

6、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

7、消毒后的胃镜、肠镜。

8、手术室的刷泡手。

9、婴儿室肠道致病菌。种消毒剂每批进货时进行浓度滴定

11、ICU呼吸机管路表面涂抹生物学监测

12、手术室胆管内镜、腹腔镜表面涂抹生物学监测。

上述监测结果定期向院长汇报并同时向相关科室反馈,监测结果不达标应放、核对制度

三、消毒药械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消毒、杀虫、灭鼠药物入库、领取、发放、核对制度。

2、日清月结,定期检查清点,帐淸物实。

3、客房管理人员要坚守岗位,离库时及时关窗、锁门、拉闸断电。

4、每日认真检查各种消毒剂生产日期、有效日期,保证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5、各种消毒剂要摆放在架子上、整齐有序,距离地面≥20cm,离墙≥5cm。

6、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工作。

四、消毒药械领取及发放管理制度

1、消毒剂领取和发放设专人管理

2、全院各科室道医院感染管理科领取所需消毒用品,领条要求由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名,一式三份,分别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采购中心和领取科室留存

3、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药械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去各临床科室下送消毒药械。

4、消毒用品发放人员做好发放登记,并定期汇总。

五、无菌室管理制度

1、进入无菌室需穿白大衣、戴帽子、医用口罩、换鞋或穿鞋套,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2、操作前,用化学消毒剂将台面及室内区域擦拭干净,并用紫外线照射40min,建立紫外线照射登记制度,资料保留3年。

3、做好安全工作

六、实验室管理制度

1、进入实验室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2、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和饮食

3、经常保持清洁,每次操作后用消毒剂擦拭台面

4、接种环、接种针使用前后均应通过火焰灭菌

5、用过的吸管、玻片浸泡于消毒液中,其他实验物品均应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方可放弃或清洁。

6、离开实验室时,做好门窗水电的安全检查

7、显微镜、冰箱、恒温箱等各种仪器的使用均应严格遵守使用规则,如发生故障及时报修。

8、易燃、易腐蚀的药品及试剂应妥善保管。各种菌种由专人保管。

9、实验室产生的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毒(菌)种保存液等实验室废物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按医疗废物焚烧处置。

第二节 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严格进行区域划分

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二)隔离要求

1、污染区隔离要求 局限污染区,就地消毒。

(1)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医院口罩、帽子,换工作鞋

(2)非单一病种的病区,工作人员需按不同病种穿隔离衣进入病室工作,并严格消毒双手。

(3)受病人血液、体液等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无使用价值的焚烧处理,需重复使用的要求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制度

(4)病人的衣物应消毒后带回,或指导家属对其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5)探视者使用一次性坐垫,离开前洗手。(6)病人在住院期间,应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7)病人出院时应淋浴更衣。

2.半污染区隔离要求 保护半污染区少受污染。(1)在半污染区内不得穿隔离衣久留。(2)由病室取出的物品消毒后放回原处。3.清洁区的隔离要求 保护清洁区不受污染。

(1)穿污染白大衣者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

(2)医院内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应执行卫生通过制度。

1)完全通过法:工作人员上班前需更换病区专用衣服,下班时应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后离开病区。

2)不完全通过发:主任查房或会诊,以及职能部门工作检查,可穿清洁白大衣,换工作鞋或穿鞋套,必要时加穿隔离衣。

(3)为防止交叉感染,必须注意个人防护,帽子,棉纱口罩等共用物品消毒,清洗,干燥后用压力蒸汽灭菌。

(4)医疗文件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微波消毒或环氧乙烷消毒,方可带出病区。

(三)消毒原则

1.根据物品适用和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2.注意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时间。

3.注意消毒物品的有效期,压力蒸汽灭菌后要求干燥保存;温度25度以下有效期10至14天,潮湿多雨季节有效期7天;一次性使用应注意外包装上灭菌日期和有效期等。

(四)消毒隔离实施办法

1.压力蒸汽灭菌 各种器械包,手术包,产包,无菌治疗巾等需要灭菌的物品且能耐受高压处理的物品。

2.微波消毒 手写化验单,塑料杯子,塑料餐具等。

3、化学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 病人床头桌、氧气湿化瓶等。

4、焚烧消毒 没有保存价值的医疗废物

5、紫外线照射 治疗室或病室内空气消毒。

6、床单位消毒器消毒 出院病人床单位消毒

二、无菌操作制度

1、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戴好帽子、医用口罩,清洗双手。

2、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不得在操作时做卫生清洁工作。

3、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得触及和跨及和跨越无菌区

5、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原处。进行无菌操作时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更换重新灭菌

6、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最好采用小包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7、进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敞,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8、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

三、治疗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进入治疗室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好帽子、医用口罩,严禁穿隔离衣入内。

2、操作前应用0.2%的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并认真清洗双手。

3、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次,并做好记录。

4、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物品,保持室内整洁。

5、治疗室每周彻底清理卫生一次。

6、每月对治疗室进行一次空气培养,保证卫生质量达标。

7、治疗室内的无菌物品按要求摆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别放置。

8、每周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进行检查,防止过敏,及时补充一次性物品,保障使用。

9、治疗室内盛装消毒消毒液的小桶每天刷洗,消毒液每天更换,每次擦完台面,将小毛巾洗干净后浸泡于消毒液中

10、抽出的药液、开启的经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11、用于注射的皮肤消毒剂瓶封开启后继续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72h,瓶上应标明开启时间。

12、持物钳、镊子采用灭菌干罐存放,每4h更换一次,灭菌物品一经打开包装,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

四、换药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保持室内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非换药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一切换药物品均应保持无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专柜,过期重新

灭菌,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室内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装置。

3、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应戴好帽子、医用口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换药前严格清洗双手。

4、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

5、无菌物品必须严格灭菌,一次性灭菌物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非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送供应室进行超声清洗后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6、各种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特殊感染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入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7、换药时手部有可能被分泌物污染,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洗净双手。

8.换药室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器械柜、储物柜、门窗、门把手等,空气消毒机进行净化或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3次,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用75%酒精擦拭灯管,确保消毒效果。定期采样进行空气培养。

第三节 门(急)诊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门诊治疗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室内物品摆放有序,物体表面无肉眼可见灰尘。

2、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应衣帽整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专柜保存,过期必须重新灭菌,做到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有无菌物品使用登记。

4、为每位患者治疗前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防止病人之前交叉感染。

5、皮肤注射用消毒剂的瓶封开启后,瓶口应标明开启时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72小时。

6、抽出的注射药液或开启的静脉输入液体应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应用。

7、持物镊子罐(干罐)每4小时更换1次。灭菌药品(棉签、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8、严格执行医疗费用管理条例,针头等利器放入利器盒,其余医疗废物装入双层黄色包装袋,并做好交接登记。

9、坚持每日清洁台面、地面2次(湿式擦拭)紫外线消毒1小时,每日2次,并记录。

二、门诊注射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

2、护士服装整洁,做好基本防护(戴帽子、医用口罩、手套)操作前清洁双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掌握常用消毒液配制方法、使用浓度及使用方法。

3、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一次放入无菌专柜保存,过期必须重新消毒。

4、每人次治疗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做到一人一次一消毒,防止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5、皮肤注射用消毒剂的瓶封开启后,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72h,各种溶媒开启后超过24h不得使用。

6、严格指向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针头等利器放入利器盒,其他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包包装袋。

7、每日诊室的桌面、台面、地面使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工作结束后,紫外线

照射消毒1h并记录。每月室空气培养一次并记录

三、门诊取血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戴好帽子、医用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鞋。

3、坚持使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湿式擦拭,每日2次,有污染随时消毒。每日中午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并做好登记。

4、取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垫、一管,每人次抽血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针头等利器放入利器盒,其他医疗废物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四、普通诊室、急诊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上岗着装整齐,执行基本防护措施(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各诊室坚持每日清洁台面、地面2次,湿式擦拭。每日工作结束后使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有污染随时消毒。每日中午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并做好登记。

3、诊室物品专室专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表面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放回原处。

4、每接触一位患者,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门诊病历每日由病案室收回消毒后保存。

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应用双层黄色包装袋封扎集中处理,并与医疗废物暂存处做好交接记录。

7、每日更换床单、枕套等,有污染随时更换。

五、呼吸诊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规范管理空气层流净化设备,回风口每日清洁。

2、接诊患者时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戴医用口罩).3、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桌椅、地面2次。有污染随时消毒。

4、每日清洁诊床,更换床单、枕套等。

5、物品专室专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用75%酒精擦拭后放回原处。

6、每接诊一位患者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双手。

7、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离开后,更换全部防护着装,诊室终末消毒。

六、肠道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各区标志明确。

2、肠道门诊要求

(1)一专用

专用卫生间

(2)一更换 接诊后每日更换床单。

(3)四固定

固定诊室 固定人员 固定时间 固定器械。(4)四消毒

地面、诊桌、病历、诊室每日常规消毒。

(5)五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6)六分开

挂号、候诊、取药、病历、注射、治疗、与普通门诊分开。

3、医务人员做好基本防护,接诊患者加穿隔离衣,戴手套。

4、每接诊一位患者后,更换手套,摘手套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每日诊疗后,使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有污染随时消毒。

6、常用防护用品、消毒剂各器具齐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

7、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用75%乙醇擦拭后放回原处。

8、患者的排泄物,直接弃入厕所经污水处理站严格消毒。

9、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使用双层黄色包装袋严格密封扎包装,集中处理。损伤性医疗废物按规定反放入利器盒集中处理。

10、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并建立消毒登记,资料保留3年。

七、筛查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规范管理空气层流净化身背,回风口每日清洁。

2、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擦拭台面、桌椅等2次。

3、接诊患者执行呼吸道隔离,加强防护。

4、严格执行筛查接诊程序,单间隔离,设有备用诊室、专用通道。

5、室内物品专室专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用75%乙醇擦拭消毒后放回原处。

6、呼吸机使用一次性管道,仪器采用75%乙醇每日擦拭2次。

7、采集的标本放置于专用容器,严格管理及玉树。

8、所有污物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使用双层黄色包装袋密封后集中处理。

9、少量的纸张、病历使用微波或压力蒸汽灭菌后保存,使用传真机报卡,保证环境不受污染。

10、诊疗完毕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1、患者离开诊室,医务人员应更换防护用品,诊室进行终末消毒。

第四节 外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外科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区域间标识明确,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各区域应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肉眼可见灰尘,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面,每周彻底清扫1次。

3、医护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戴帽子、医用口罩、穿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工作服保持清洁、干燥、进行各种操作时要戴帽子、医用口罩,疑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4、医护人员做好呼吸道隔离,有呼吸道感染者一律不得参与手术或护理病人。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操作包为一次性使用,一人一包,确保无过期物品,盛放纱布、棉球的储槽每日压力蒸汽灭菌。

6、病人使用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雾化器等,每24h更换1次;亲笔阀门处、监护仪、血压计、输液泵、微量泵等仪器,用75%乙醇擦拭消毒。

7、HIV感染患者使用过的操作包,用黄色包装袋包装,用标签注明,单独处置,双蒸后备用。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设专人管理,损伤性医疗废物(刀片、缝合针等)直接投入利器盒,其他替了废物投入双层黄色包装袋,注明科室名称、生产日期、类别等,做好登记,资料保留3年,病理切片有转交登记。

9、每月做治疗室、换药室空气培养、医护人员手培养、灭菌后物品思君培养各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

10、保持紫外线灯清洁和照射效果,每日用乙醇擦拭一次,每月用紫外线强度监测卡对紫外线辐射强度进行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11、地面湿式清洁,墩布严格分区使用,并做好标识,使用后用消毒液消毒清洗,悬挂晾干备用。

12、病人调床、手术或出院后必须做好终末消毒。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办公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标志明确。

(1)污染区设有污物存放处、洗刷间、车辆置换处。(2)办公区设有更衣室、办公室、值班室。(3)清洁区设有敷料室、器械室、准备间等。(4)无菌区设有手术间、洗手间和无菌储藏间。

2、医护人员做好呼吸道隔离,有呼吸道感染者一律不得参与手术或护理病人。

3、手术室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

4、感染手术间应用于感染病人,术前通知单上应注明其感染情况呢,须使用一次性敷料,严格消毒隔离管理。参加手术人员须加穿依次性隔离衣、戴双层手套、专用手术鞋,手术器械后置密闭容器直接送供应室专用清洗机清洗消毒,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双层黄色包装袋严密封扎进行焚烧,禁止参观感染手术。

5、层流手术间空气层流装置开启30min后才能使用,手术结束后待保洁完成且所有人员离开手术间后持续运行30min关闭,回风口每日清洁处理一次。

篇3:城市管理中的第三部门

关键词:城市管理,第三部门

一、本文对第三部门概念的界定

广义的非营利部门是指正式的, 具备制度化的组织;宪法上自治的, 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的, 并带有某种程度的志愿性质的实体。广义的志愿部门是指广义的非营利部门中的, 除政党和宗教团体以外的所有组织。

狭义的志愿部门包括广义的志愿部门中的所有组织, 但是除去在传统上不被认为属于志愿部门的组织。本文的概念选择, 即笔者要对所有这三个定义简称或者统称时, 就用“第三部门”予以替代。

二、城市管理中的主体要素分析

笔者认为, 城市管理是指城市管理主体对城市的公共设施、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过程。

在学者林崇健、尤建新等看来, 城市管理模式可以视为城市政府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城市管理的理论图式和思维方式。可见, 他们将城市管理主体视为确定的, 即城市政府。而张超认为, 政府不是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 除了政府之外, 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城市居民都可以被视为城市管理的主体。

笔者比较同意张超的看法, 认为城市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并且在其基础上, 可以将城市管理的主体分为以下四个部门, 即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和第四部门。

所谓“第一部门”, 也就是政府部门, 它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而是通过民主程序进行选举产生, 以提供公共物品, 管理公共事务为职能, 从而实现社会公益。

在发达国家, 由于其市场经济机制健全, 并日益发展完善, 就导致社会中符合市场原则、按照自愿选择、自由交易的行为成为主流, 其主体为企业或其他营利部门, 并以追求参与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第二部门”。

第三部门通常是在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高度发展成熟后, 市场和政府都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这一现象充分表现出来以后才产生的“第三条道路”的取向。

第四部门则存在于不发达、欠民主的情况下, 官府强制机制并不是用于公益, 换言之, 行政权力在传统专制条件下往往成为私人利益、小集团利益的提供者, 即运用强制手段获取私益。

三、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这里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分析。

在国际上, 一类第三部门是成员利益维护组织, 例如各种行业组织, 像工会、行会、商会之类, 以及各种消费者组织等。国际上的另一类第三部门是纯粹公益性志愿者组织, 也称为非成员的志愿公益组织。在国内, 第三部门对城市进行的管理要比国际上范围广、程度深。在笔者看来, 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第三部门在发达国家, 渐渐成为一股坚实的经济力量。除了社会和政治影响之外, 第三部门在区域中逐渐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 在就业和国家支出等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其次, 第三部门以福利服务为主导, 渐渐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卫生保健、文化等。通过对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的总结, 大体可以将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福利服务归纳为五种类型, 即教育主导模式、卫生保健主导模式、社会服务主导模式、文化娱乐主导模式、平衡模式。

最后, 第三部门在增加就业方面, 凌驾于一般经济体系之上。据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数据显示, 第三部门就业增长速度是总就业增长速度的三倍, 而且这种增长的贡献在西欧国家表现特别显著。同时, 这种增长点集中于卫生保健和社会服务领域, 也就是说, 发达国家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侧重点放在了提高国民素质, 改善社会福利上。

通过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以及对发达国家城市管理中第三部门所扮演角色的比较分析, 可以得出对于中国这样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第三部门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将在城市管理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参与城市管理的经验, 中国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共服务问题等方面, 可以更多地让第三部门参与其中, 充分发挥其与公民的紧密联系和灵活性的特征, 并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经济力量, 成为继第一部门, 第二部门之后的城市管理主体。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黄建荣:《公共管理新论》,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3]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篇4:第三部门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第三部门; 监管; 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54-01

第三部门又称之为第三域,NGO,它旨在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它出现在人们有强烈联合意向的时代,如人类早期需要通过互助来维持生存发展的“公共集合体”,如在各种压力、危机以及革命的推动下复现的第三部门。

本文所討论的是现阶段复现的第三部门。美国学者赛拉蒙认为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寄希望于通过联合方式解决危机的公民个人;体制外的从事志愿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政府自身的改革。前两种是自下而上的,第三种是自上而下的。我国属于第三种,这也是我国第三部门不同于其他国家第三部门的主要原因,所以不能完全照搬他国的经验。

一、第三部门概述

(一)采用“第三部门”这一概念的原因。

本文要探讨的某些主体不适合于放在“第三域”或者“NGO”中。虽然“第三部门”、“第三域”、“NGO”这三个概念在有些文章中虽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且从总体上来看,三者所涵盖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叠的现象。而大部分法学文章采取的概念也是“第三部门”,而且“第三域”、“NGO”更多的偏向经济学性质。因此本文也采用“第三部门”这一概念。

(二)本文选取的第三部门的具体主体。

本文选取了我国两个有代表性的第三部门具体主体,以引发思考,得以小见大,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体制的解决路径。

第一个将要讨论的主体是涉及“外嫁女”土地补偿款纠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广州部分农村外嫁女因为在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集体上访各级党政机关。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至此,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开始寻找有利于解决外嫁女权益保护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将要讨论的主体是涉及足球俱乐部以及俱乐部成员的相关利益的足协。以足协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处在既不受民事诉讼管辖,也不受行政诉讼管辖的灰色地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部门的概念和理论源于西方,西方国家第三部门的产生是基于自下而上的运动。而它们能够成功的进行自下而上的运动,与西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德国,其司法救济途径是民事诉讼救济程序。而法国则采取的是行政诉讼途径。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因为遵循判例制度,法院在进行审查时,不囿于对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受案行政行为的范围的考察,而且因为没有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严格区分,因此在解决途径的选择上不受制于成文法条的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可以解决是否把相关案例是否纳入到法院的审查范围之中。

三、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在中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僵化的体制,缺乏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的民众,使得我国不具有自下而上自主产生的第三部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第三部门的产生有了条件。但政府为了避免在第三部门在发展初期会发生不可预期的不利后果,对第三部门采取严格的登记准入制度。这使得我国很有一部分第三部门具有官办性质,与西方的第三部门民办性质不同。

(二)存在的问题。

监管可以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以及事后监管。我国事前监督方式是严格的登记准入制度。而在事中和事后却缺乏相应的监管,对所产生的问题也缺乏法律上的明确的救济方式。

囿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诉讼范围理论等的模糊性,加之成文法国家严格遵循法律的传统,使得法院在审查时没有确定的参照标准,也缺乏有的放矢的自由裁量。这导致具有官办性质却无法律明确授权的第三部门游离在法院管辖之外,这本是不应当有的现象,但在我国却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四、第三部门的法律规制

理论当然较实践而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仍然要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这是在相对稳定的体制下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有学者提出根据公私权力含量的不同可以将第三部门划分为官办性质的、半官半民性质的以及民办性质的。他认为根据不同性质的主体,对其纳入到不同的诉讼模式中。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缺乏易操作性,对法官的审查有严格的要求,也对法官的法律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还有学者提出将第三部门产生的纠纷先进行内部程序救济,在内部救济无法解决纠纷的情况下,再纳入到司法的救济程序内。而在选择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还是行政诉讼程序时,提出了根据其公务的公共性和重要性、纳入诉讼的必要性来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到行政诉讼救济途径之中,同时还提出确定其公共性和重要性的方法。

本文认为解决第三部门的纠纷适用内部程序救济前置制度是确有必要的。这符合第三部门应当具备的权力回归社会的趋势。而在内部程序救济无效或效果甚微时,则须将其纳入到司法审查中。审查的方式是:首先,审查案件是否属于第三部门对其成员进行处罚的案件,处罚的内容是否涉及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人身权等。其次,如果涉及上述公民的最基本权力,则转入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审查,同时根据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理论以及法律保留理论附带审查第三部门的规章制度。如果案件内容不涉及上述内容,则继续走民事诉讼程序,审查的内容则重点放在程序审上。

综上所述,对第三部门的法律规制,要体现让权力回归社会的趋势。因此要严格限制将其纳入到行政诉讼程序中,限制的标准是看案件涉及的内容是否属于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是否涉及法律保留的部分。因为涉及这些内容的部分是属国家权力中坚决不能动摇的部分,要予以最严格的限制。

参考文献:

[1]王名,贾西津《关于中国NGO法律政策的若干问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增1期

[2]谢岳:《“第三域”的兴起与“政府空心化”》,学术研究,政治学,2000年4月

[3]参见袁曙宏、苏西刚:《论社团罚》,法学研究,2003年第五期,第69页。

篇5:第三部门

公共管理与第三部门作为两个理论界的不同定义,吸引了大批学者对其进行探究。并且第三部门涉及到的学术范畴十分广泛,包含各个领域。这两者在发展中既有区别,同样也具备内在联系。本次研究将第三部门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公共管理视域下第三部门的功能、优势以及困境,实现深入探究。

一、公共管理视域中第三部门功能

(一)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部门凭借着自身优势,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第三部门作为独立的组织,属于非经营以及非政府机构,能够填补政府社会投资方面的不足,并针对就业状况提供大量的就业契机。依据国际标准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公民社会》中,调查结果以及涵盖面覆盖了22个国家,其第三部门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非盈利支出已经能够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4.6%,可见其规模庞大。如果将第三部门志愿者的贡献计入其中,非营利组织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将会大幅度提升,占整体就业比例的60%以上。

(二)提供公共服务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标准的提升,公共物品多元化需求逐渐扩张。第三部门能够提供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的基本需求。例如,美国50%以上的医院床位与50%的大学由第三部门举办;日本775%以上的大学由第三部门举办。可见,第三部门发挥出的作用以及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提供传统部门无法提供的服务内容。

(三)维护公民权利

第三部门具备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在社会实践与发展中,第三部门能够约束政府行为,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两者在发展中,本就是相互作用的内容。第三部门拥有大量的资源,其中的研究团队能够提出专业化的民主政治建设意见,为政府的实际决策科学性提供保障。当然,探究第三部门的构成也不难发现,其中自由管理的社会生活逐渐养成了民主自由的理念,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依赖民主价值观念的养成。

二、公共管理视域中第三部门优势

(一)贴近民众

贴近民众,则更有利于第三部门发挥出自身优势。第三部门由民众自愿组织形成的以公益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社会组织,与政府服务职能相比较而言,第三部门则更加民主。第三部门的服务职能与服务理念最大限度上与公众自身理念相协调,在开展中具备一致性的特点,使得公众信任度明显提升。第三部门的构成,通常由具备相同价值观的个人与群体构成,能够将奉献、自愿作为主旋律,减少第三部门的运营成本,与民众及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发挥出更好的管理效果,实效性明显。

(二)行动灵活

行动灵活作为第三部门的重要优势,有别于传统部门的呆板、刻板的管理理念。基于政府部门而言,由于受到多条例以及法律规范方面的限制,在公共管理开展中过于强制,执行效率明显不足。而第三部门则不同,其能够依据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状况,对战略部署进行重新配置,明确具体的行动计划,确保公共管理因素能够发挥出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灵活性的基本目标。现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更加繁琐。为充分应对这一状况,则需要发挥出第三部门行动灵活的优势,对公共管理事物做出快速的响应。

(三)勇于创新

创新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三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时,能够探索新的处理视角,发挥出创新性。但针对第一部门而言,则其开展公共管理,需要依据相关标准规范,中规中矩的进行管理工作,墨守成规。而第三部门则不会受到过多的约束,能够在技术以及形式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成为当前社会体制变革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创新的优势,既能够响应市场经济当前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够为具体优化提供基础保障。

三、公共管理视域中第三部门困境

篇6:第三部门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8]37号 【发布日期】2008-05-20 【生效日期】2008-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政府部门第六批中央在甘单位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甘政发[2008]3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007年11月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7〕33号)精神,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应国务院第四批取消调整的184项行政审批项目,对省级政府部门和中央在甘单位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集中审核和清理。经2008年5月7日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公布省级政府部门第六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6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5项),新增3项,调整7项(其中取消原行政许可项目中部分许可内容1项、变更名称及调整实施机关1项、变更名称5项);中央在甘单位第三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5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8项),新增6项,调整5项(其中取消原行政许可项目中部分许可内容1项、合并3项、变更名称1项)。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各市州、各部门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继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建立新设立审批项目审查论证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完善配套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附件:1.省级政府部门第六批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2.中央在甘单位第三批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

附件1:

省级政府部门第六批取消调整的 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民爆器材供销(买卖)合同审批

省国防科工办

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审批

省人口委

对发票领购资格的审核(国税管理范围除外)

省地税局

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的审批(国税管理范围除外)

省地税局

对发票使用管理的审批(国税管理范围除外)

省地税局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专业生产企业定点审批

省安监局

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专用卡审批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咖啡因和氯胺酮原料药购用证明核发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麻黄素类产品和单方制剂生产计划核准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古建筑内安装电器设备审批

省文物局

在古建筑内设置生产用火审批

省文物局

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调整审核

省民委

农村小型水利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方案审核

省水利厅

纳税人缴纳车船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减免审核

省地税局

企业跨地域改组、分立、合并中整体资产置换的税收待遇确认(国税管理范围除外)

省地税局

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备案

省档案局

新增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限制进出口技术许可

省商务厅

全国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资格核准

省商务厅

制作考古发掘现场专题类、直播类节目审批

省文物局

取消原行政许可项目中部分许可内容的项目(1项)

序号

原项目名称

取消内容

实施机关

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国务院和省政府已公布取消的除外)“锅炉用无缝钢管生产许可、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生产许可、螺旋焊缝钢管生产许可、民用船舶生产许可、重要电子元器件生产许可、电子应用仪器及电源装置生产许可、教学用安全仪器生产许可、油锯生产许可、铁路车辆闸瓦生产许可、弹条扣件生产许可、带电作业工器具生产许可、轧钢辊生产许可、建筑幕墙生产许可、工业搪玻璃设备生产许可”等的审核 省质监局

变更名称及调整实施机关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1项)

序号

原项目名称

变更后项目

名称

原实施机关

调整后实施 机关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购用卡核发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证明核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变更名称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5项)

序号

原项目名称

变更后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审核 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许可 省农牧厅

外国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非林区)及有关水生野生动物考察等活动审核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野外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非林区)审批及有关水生野生动物考察活动审核 省农牧厅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审核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内容包括:①外商投资无船承运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②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③外商投资印刷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④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⑤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省商务厅

演出经纪机构邀请外国表演团体或个人来华在歌舞娱乐场所进行6个月以内的定点营业性演出审批 在歌舞娱乐场所进行的外国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审批 省文化厅

医疗机构设置人类精子库审核 医疗机构设置人类精子库审批 省卫生厅

附件2:

中央在甘单位第三批取消调整的 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国境口岸从业人员健康证核发

甘肃检验检疫局

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

甘肃检验检疫局

进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

甘肃检验检疫局

保险公司向境外分保购汇核准

甘肃外汇局

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交易风险敞口审批

甘肃外汇局

对发票领购资格的审核(地税管理范围除外)

甘肃省国税局

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的审批(地税管理范围除外)

甘肃省国税局

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核准

甘肃省国税局

企业跨地域改组、分立、合并中整体资产置换的税收待遇确认(地税管理范围除外)

甘肃省国税局

外国投资者再投资退税的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外国企业改变纳税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外资企业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外商投资企业分阶段投资或追加投资享受税收优惠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可行性研究费用列入开办费核准 甘肃省国税局

外国企业汇总申报企业所得税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新增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6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外国政府、非营利机构等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给予免税待遇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所得利息符合优惠利率标准免征所得税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名称变更核准

甘肃证监局

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开业)审批

甘肃银监局

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开业)审批

甘肃银监局

农村信用社开办银行卡业务审批

甘肃银监局

取消原行政许可项目中部分许可内容的项目(1项)

序号

原项目名称

取消内容

实施机关

对发票使用管理的审批(地税管理范围除外)“拆本使用发票审批;使用计算机开具发票审批;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审批” 甘肃省国税局

合并项目目录(3项并1项)序号

原项目名称

合并后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国境口岸服务行业卫生许可 口岸卫生许可证核发

甘肃检验检疫局

国境口岸储存场地卫生许可

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

变更名称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1项)

序号

原项目名称

变更后项目名称

实施机关

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核准 期货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住所或者营业场所,设立、终止境内分支机构,变更境内分支机构的营业场所、负责人或者经营范围的批准 甘肃证监局

上一篇:大学“文明班级”申请书下一篇:岳云鹏_孙越《白蛇传》相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