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4-04-30

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5篇)

篇1: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市教委、区政府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及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沪府办规〔2018〕5号),结合本区实际,现就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幼儿园为目标,规范幼儿园招生行为,依法实施本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幼儿的教育服务体系。

1.公开透明原则。街镇、幼儿园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区教育局、街镇和幼儿园网站公告、社区张贴告示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招生工作政策、信息登记时间、网址、现场审验时间、地点及携带所需审核的各种证件。

2.班额总控原则。街镇、幼儿园严格执行《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在嘉定区就读幼儿园实施积分管理的暂行规定》(嘉教〔2018〕5号,以下简称随迁子女积分规定),依据“嘉定区幼儿园入园信息登记平台”(以下简称“入园登记平台”)获取信息,制订本街镇实施细则,统筹安排幼儿入园。小班新生入园编班时,公办和民办二级幼儿园班额应控制在28人以内,民办三级幼儿园班额应控制在33人以内,严禁幼儿园在计划数外自行招生。3.公平公正原则。应用“入园登记平台”(网址:http://yeybm.jdjy.sh.cn)。按照区教育局和街镇确定的招生范围和 招生计划数接收适龄幼儿入园,公办幼儿园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幼儿随班就读。

4.积分导向的原则。各街镇根据随迁子女积分规定的精神,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开展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就读幼儿园积分管理工作。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

凡年满3周岁(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之间出生),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可独立参加集体活动的适龄幼儿。

1.人户一致的本区户籍适龄幼儿

本区户籍的适龄幼儿,户口簿户主为幼儿本人或其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且持有与户口簿地址相应的住宅类房产证或农村自有宅基地证(以下简称房地产证),产权人仅为幼儿本人或直系亲属,相关证件须在2018年4月23日之前办理完成,经街镇审验通过后,可归口优先入园。

2.本区集体户籍的适龄幼儿

登记在本区的集体户籍适龄幼儿,证件须在4月23日之前办理完成,经街镇审验通过后,由户籍所属街镇视实际资源统筹入园。

3.配住本区廉租房的本市户籍适龄幼儿

租赁人仅为幼儿父母或幼儿本人,廉租房相关材料证明、户口簿等须在4月23日之前办理完成,经街镇审验通过后,由廉租房所属街镇视实际资源统筹入园。4.人户分离的本市户籍适龄幼儿

本市户籍的适龄幼儿,确有困难不能在户籍地入园,选择在本区申请跨区居住地入园的,须持有招生区域内房地产证,产权人仅为幼儿父母或幼儿本人,相关证件须在4月 23日之前办理完成,经街镇审验通过后,由房地产证所属街镇视实际资源统筹入园。本区同一街镇内不接受“人户分离”申请。

5.来沪人员随迁子女适龄幼儿

申请在本区就读幼儿园的来沪人员随迁子女适龄幼儿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在“入园登记平台”登记信息,同时须根据随迁子女积分规定要求,按父母一方在本区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等指标项目完成积分。各街镇通过幼儿监护人网上自主评分与管理部门线下审核验证相结合的方式,采集相关数据,根据区域实际资源情况,按积分依证、依次统筹入园。未达相应街镇积分分数线的适龄幼儿,可自愿选择就读民办幼儿园。

6.特殊幼儿

本区户籍特殊幼儿凭儿童医学机构出具的医学鉴定证明,确能坚持独立参加集体活动,可安排至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中、重度残障幼儿可持相关证明材料至嘉定区成佳学校报名,咨询电话:59530983*8007。

三、登记途径及方式 4月1日-4月27日,凡符合招生对象和相关条件,有意愿在嘉定区申请就读幼儿园的适龄幼儿家长,须登录“入园登记平台”,阅读招生简章与登记须知后完成信息登记。非本市户籍幼儿家长(含港澳台及外籍幼儿)还须同步完成《嘉定区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就读幼儿园积分表》。每名幼儿就读意愿须在户籍地与居住地之间二选一。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嘉定区中福会新城幼儿园三所示范性幼儿园面向全区招生,详见幼儿园招生简章,每名幼儿限报其中1所。4月27日为本区幼儿园入园信息登记截止日,之后家长可通过“入园登记平台”查询招生相关信息。

本区户籍幼儿确因家庭困难,无法在4月27日之前完成网上信息登记的,可在5月14日-5月18日至嘉定区教育局登记点进行现场审验及信息登记,信息补登记的幼儿由各街镇统筹分配。

四、材料审核及验证 1.示范性幼儿园现场审验

凡申请就读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嘉定区中福会新城幼儿园,且通过网上初审的对象,于4月29日带适龄幼儿至现场验证,同时须携带打印的《嘉定区幼儿园入园信息登记表》及相应的材料原件和复印件进行现场核对,逾期视自动放弃。幼儿监护人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对提供虚假信息的,将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分配入园。

2.公办幼儿园现场审验 凡申请就读本区普通公办幼儿园,且通过网上初审的对象,家长须按照网上提示的审验地点,于5月12日带适龄幼儿至现场验证,同时须携带打印的《嘉定区幼儿园入园信息登记表》及相应材料原件和复印件进行现场核对,逾期视自动放弃。幼儿监护人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对提供虚假信息的,将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分配入园。

3.民办幼儿园现场审验及报名

5月19日为全区民办幼儿园(含民办三级幼儿园)现场审验材料及报名,民办幼儿园招生简章经区教育局核准备案后,可通过“入园登记平台查询”,家长自主选择,并携带打印的《嘉定区幼儿园入园信息登记表》及相应的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现场报名。民办幼儿园应优先录取完成网上信息登记的适龄幼儿。

五、政策宣传和时间节点

3月16日,各街镇教委、幼儿园应通过网站公布、社区张贴告示等形式,面向社会宣传相关招生工作政策、网上登记流程、登记时间以及现场审验地点和所需携带的相关证明材料。

5月9日,完成示范性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家长可登陆“入园登记平台”查询示范幼儿园录取情况。

5月12日之前,街镇完成网上初审,确定积分分数线、审验对象、审验地点与时间,家长可登陆“入园登记平台”查询跟踪信息。

6月15日,完成公办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家长可登陆“入园登记平台”查询公办幼儿园录取情况。

6月30日之前,全区幼儿园录取通知书发放完毕。

六、工作要求 1.公开招生信息

区教育局、各街镇和幼儿园应通过本单位网站和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招生入园工作信息,做好招生宣传、政策咨询等工作,确保招生入园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区教育局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本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实施意见、随迁子女积分规定、入园报名流程,招生入园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信访接待部门地址。

各街镇教委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本街镇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实施方案和统筹细则,招生入园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信访接待部门地址。

幼儿园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幼儿园招生简章,须注明园所等级、招生地段、收费标准,招生入园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信访接待部门地址。

2.落实问责制度

幼儿园在招生过程中,凡违规招生或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幼儿随班就读的,根据相关法规对直接负责的园长和相关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公布联系方式

嘉定区教育局网址: 咨询电话: 39902052 监督电话:39902066

联系地址:嘉定区嘉行公路601号

街镇教委咨询电话:安亭镇教委 59577375;59571697

嘉定新城(马陆镇)教委 59156945

南翔镇教委 59121044

江桥镇教委 59144430;59144838

徐行镇教委 59558584

外冈镇教委 39106673

华亭镇教委 59950623

嘉定镇街道教委 59534853

新成路街道教委 69993071;69993072

真新街道教委 69193402

嘉定工业区教委 59163565;39966627

菊园新区教委 80109393

篇2: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有关政策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选拔模式

1.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二、招生计划

2.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根据教育部汇总公布的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在国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内,按教育部有关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和统一的信息标准,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编制本校的浙江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来源计划中相关说明须与招生章程保持一致。

3.除按有关规定允许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外,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均须经教育部汇总分送,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部分送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

三、报名

4.报名工作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浙教试院〔2017〕75号)执行。

四、考试

5.2018年浙江省统一高考招生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考试科目为3门必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除文

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犯罪记录被公检法部门依法封存的考生不提供相关材料。

14.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中,如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六、考生电子档案

15.考生电子档案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考生电子档案主要包括考生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高考成绩信息、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

16.各市、县(市、区)考试招生机构和有关学校应对采集的考生有关信息进行校验、确认,并负责进行汇总、整理,确保考生相关信息的完整、准确、安全,确保考生电子档案与考生纸介质材料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考生电子档案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七、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17.考生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以下简称“体检”),如实填写本人的既往病史。

18.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考试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精神,制定《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实施细则》。

具体要求按《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物价局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浙教考〔2018〕7号)执行。

19.各县(市、区)应成立招生体检组,设立招生体检站,具体负责体检工作的组织实施。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主检医师须按有关规定及要求对考生体检作出规范准确的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省、市建立中心体检组,负责对疑难问题的处理和复查;省教育考试院会同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一家省级医院作为招生体检的终检医院,负责对有异议的体检结论做出最终裁定。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作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20.高校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补充规定必须合理、合法,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并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八、招生章程

21.高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招生章程。

22.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经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核定后方能向社会公布。公布后,不得擅自更改。各高校在招生宣传(广告)中应当准确描述本校的办学类型、层次,使用与办学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相一致的学校名称,不得使用简称,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高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

我省地方属高校招生章程须经本校主要领导审核,并报省教育考试院会同省教育厅有关处室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核定后方能向社会

31.普通类平行录取。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

(1)志愿设置。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

(2)录取流程。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投档录取;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再组织投档录取。以此类推。第三段志愿填报和录取后,如仍有院校专业(类)未完成计划的,实行征求志愿。

(3)投档办法。以考生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根据考生高考总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直接投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学校的具体专业(类)。投档比例为1:1。高校按规定在投档前增加计划的,投档人数计算以增加后计划为准。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依据位次、志愿顺序投档,全部相同者一并投档。

32.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录取办法分别按相关规定执行。分段录取时,如第一段投档录取后已完成全部计划,则第二段志愿填报工作不再进行。

33.志愿填报。实行网上填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为唯一填报志愿的网站,网址为:www.zjzs.net。网上填报志愿后不进行现场确认。

(1)考生须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时间内参加相应段(批)志愿填报。未按时完成志愿填报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该段(批)报考资格。

(2)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准确了解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单科成绩、体检等各项具体要求,确保本人填报符合条件。有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须至少有1门符合要求方可填报志愿。

凡填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专业、中外合作专业志愿的考生,应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3)普通类提前录取和第一段、艺术类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段、体育

类第一段同时填报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6日至6月27日。普通类第二段、艺术类第二批第二段和体育类第二段同时填报志愿,普通类第三段单独填报,具体填报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公布。

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合格考生以及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合格考生,在6月26日至6月27日与普通类第一段等志愿填报同时进行;已填报志愿但又放弃录取的考生,只能参加普通类第二段及之后录取。

(4)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一律不得改动。考生务必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信息。因考生本人原因致使密码信息外泄以及填报志愿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各级考试招生机构和中学要加强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工作。

志愿填报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34.录取工作于7月上旬开始,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高校采取远程异地录取方式开展录取工作。录取期间,各高校和省教育考试院要保证相互通讯联络的畅通。

35.录取实行“院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省教育考试院以考生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根据我省规定的投档办法向高校投放考生电子档案,并监督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的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的行为。高校应按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并负责对已投档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高校不得超计划录取。

36.专业平行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考生每次填报的志愿均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到其中一个志愿,其余志愿即失效。若投档后被退档,其他志愿也不能再投档。

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后续志愿填报和录取。退档考生和档案未投出的考生可参加后续的志愿填报和录取。

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政部门负责。

经县(市、区)、市和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或认定测试通过的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分别在考生所在中学(或单位)、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考试招生机构网站公示,并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集中公示。公示具体要求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审核及公示工作的通知》(浙教试院〔2010〕32号)规定执行。审查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考生,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将加分值加入考生总分或在相关院校录取时加入总分。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享受相关项目加分。

同时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加分,不得累加。

47.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民族班生源不足时,经学校申请,最低可降至普通类第三段线,专科预科班可在第三段线下降不超过60分,专科民族班可在第三段线下降不超过40分。

48.高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招生等)报省教育考试院,并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增补或调整相应计划。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后形成录取考生数据库,并据此打印相应录取考生名册,加盖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录取专用章,作为考生被有关高校正式录取的依据,予以备案,并在每段录取结束后一周之内将录取考生名册寄给有关高校。

49.高校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考生录取通知书,经校长签发并加盖高校公章后,负责将考生录取通知书,连同有关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50.单独招生的高校须按有关要求,于6月30日前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录取数据和书面报告。

51.已确认保送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他

高校不再录取。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在6月25日前完成录取工作,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报考上述高校的考生,须在5月27日登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网上确认参加测试资格。其中,获得多所院校测试资格的考生,同时还须自主确定优先录取顺序,高考成绩揭晓后,同时被多所院校拟录取的,按此顺序确定正式录取院校。

未纳入统招的香港、台湾高校的招生工作,须在7月7日前完成。凡被录取的上述考生,后续其他高校不再录取。

52.考生可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www.zjzs.net)查询录取信息。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省教育考试院或高校指定的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核实和确认。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到。

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高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含考生号)在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以后20日之内报送省教育考试院。

53.新生入学后,高校要认真进行相关信息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的,由高校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54.考生纸质档案由考生所在中学(单位)负责组建。考生档案一式两份,一份由考生所在中学(单位)留存,一份按规定交由考生自行带至高校。考生须凭高校录取通知书到本人毕业中学(单位)提取本人档案,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314

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

对违规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处理。

61.考生或者其法定监护人认为所报考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行为违反本规定或其他相关规定的,可向所报考高等学校提出异议、申诉或者举报。高等学校应当进行调查、处理,属于对政策执行存在异议的,应当及时书面或者口头答复申请人;属于对违规违纪行为举报的,应当组织纪检监察机构或者专门的招生监督机构进行调查,并按照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作出书面答复。

考生或者其监护人对高校作出的政策解释不服的,可以向省教育考试院申请复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举报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省教育考试院或者省教育厅申请复查。对复查结论不服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省教育考试院或者省教育厅的上级机关提出复核。

62.篡改其他考生报名和志愿信息的考生及其他人员, 由公安部门给予相应处罚,并将违规事实客观记入其《考生电子档案》,作为考生诚信记录的重要内容。

十二、附则

63.部分高等院校单独招生、自主选拔录取、“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军事院校(国防生)、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飞行学员、公安警察院校、公安现役院校、司法警察院校、基层医卫人才、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单独考试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和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具体招生办法,分别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篇3: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本文从公开的网站上收集了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对高中招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2013年中考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部分地区文件名略有不同, 若省一级文件缺失, 则以省会城市替代) 。剔除政策文本中有关考试的内容, 对高中招生部分进行编码分析。从招生对象、招生录取批次与特殊学生录取、录取计分方式三个方面, 考量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回应, 并分析招考分离的趋势下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备注:括号内为各省市的简称。其中, 一半的西部省份都没有公开省级层面的中考政策。这对于本文从省域层面分析政策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一、招生对象的限制性与倾斜性:对机会均等的 回应

中考是一项地方性考试, 各省市规定招生对象为具有当地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受此规定限制的主要是两类群体:往届生和非当地户籍的毕业生。在城镇化过程中, 非当地户籍毕业生限定的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所以, 很多地区在招生对象上对于往届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出了特别规定。

1.以考试资格规定抵制应试教育:对往届生的限制

往届生是单次选拔考试下催生的特定学生群体, 他们复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一年一次的中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复读过程完全是应试教育。为了抵制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招生对往届生进行了限制, 主要通过限制报考学校和分数调控两种手段。

限制报考学校是一种较为严苛的限制方式, 仅有4个省市做出了相关规定, 主要是限制重点高中的报考。分数调控政策是对往届生相对宽松的限制。如北京市规定, 往届考生按每科减1分后进行录取。

在单次考试的背景下, 考分与预期不符的学生除了复读之外, 还有其他的政策路径可以选择进入如愿高中, 如择校生政策。在招考分离, 并且一年多次考试的背景下, 此项政策规定将成为历史。

2.给予更多的平等机会: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政策开放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城镇化背景下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产生的特殊群体。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近1500万[4],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如不解决其在流入地的教育问题, 他们只能在原籍接受教育, 产生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为了随迁子女的健康发展, 体现教育公平, 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的呼声不断出现。2013年, 42%的省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中考作出了规定, 这些地区对随迁子女的招生限制分为三类。

首先是省际限定。开放异地中考的地区除北京、安徽未做明确说明外, 都规定考生须具有本省学籍。与中考直接联系的上层制度是高考, 目前高考仍然是按省进行的, 所以异地中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意义不大。

其次是在当地居住的年限。政策中主要强调居住方面的证件或证明齐全。如海南省规定, 考生父母亲至少有一方为在海南省常住人员, 须提供本省公安部门出具的其法定监护人的居住证件。在当地居住年限的规定限制了流动的不确定性, 减轻了教育管理的压力。

第三类是对可报考学校的限制。有省市规定只可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如北京;有省市限定报考的高中只能为第一批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 如四川成都;更为开放的地区把报考学校与居住年限结合, 居住时间越长报考学校范围越宽泛, 如黑龙江哈尔滨。对报考学校的限制是防止不确定的、流动性强的教育人口冲击本地教育人口的受教育机会。

城乡二元格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我国城乡之间教育机会分配的基础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采用机会均等的分配政策无疑是传递了本来的不公平。所谓的公平并不是消除一切不平等, 而只是消除那些使某些人受损的不平等[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应当是其基本受教育权利。但这种自由权利受到一定制约。每个人都拥有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 且相容于他人所拥有的相似的自由体系。[6]享受权利应当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利为前提。在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条件下, 大量具有流动性的人口涌入或离开给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教育造成更多的不可预见性, 引发教育资源的缺乏或闲置。所以, 即使半数以上省份限制异地中考并不能说是不合理的, 却不能说是公平的。有学者指出户籍制度的“门槛”是异地中考的主要障碍[7]。但如果不放开户籍限制而单独放开异地中考, 以教育变革带动社会变革, 也是一条可行之策。短期内, 开放和限制异地中考仍然会是两条发展路径。

二、招生录取批次与特殊学生录取:对程序公平 的回应

高中招生中最敏感、最受关注的环节就是录取, 也是最容易产生寻租和腐败现象的环节, 但其过程越来越趋于公开和透明。由于我国高中学校是分级分等的, 为了保证考生在录取过程中的公平, 各地政策划分了不同类别学校的录取顺序。这些顺序映射出诸多教育问题。

1.精英选拔式的固定录取批次

各地高中招生录取总体分为五个批次, 顺序为: (1) 提前批, 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部分高中 (尤其是优质高中) 的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二是免试直升与破格录取;三是特长生。 (2) 省级重点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 (3) 市级重点高中统招生、择校生。 (4) 一般普通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 (5) 民办高中、高职、中职 (师) 招生。个别地区对师范学校的招生批次安排在第一、第二批或第三批。

从上述录取顺序我们不难看出, 高中招生依然按照选拔式的理念进行, 录取顺序决定了精英教育的体系。普通高中在中等教育中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位。普通高中首先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 并且不同层次的学校拥有不同层次的生源。这种规定无疑对家长和社会的精英教育理念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考生和家长把上重点高中作为最高目标。

精英选拔式的录取方式也禁锢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招生录取顺序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无法实质性提高, 职业学校招收到的学生只能是所谓的“差生”, 即使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受招生录取制度的制约, 职业教育不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与多年前把中等师范学校录取放在第一批不同, 现今的绝大部分省市都把中师列在录取的最后。这种录取顺序是近年来教师素质下滑不容置疑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看, 步骤固定的录取方式给考生划定了不同的等级, 给学校划定了固定的生源。学生没有选择权, 学校没有自主权, 学校和教育很难富有更多的活力。实现教育均衡, 招生录取的顺序是改革的重点。打破固定的录取顺序, 逐步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是促进教育活力, 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2.促进初中校均衡的分配生

精英选拔式的录取方式不仅损害了普通高中之外其他类型学校的发展, 并且导致下一层级学校的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划片招生, 保证生源相对均衡, 但家长们为了子女能上一个等级高的高中, 择校热依然不减。同时, 学校之间特别是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 导致很多薄弱学校的优秀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为此,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教基〔2008〕6号) 提出“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这类名额分配的学生一般被称为“分配生”。2013年, 74%的省市对分配生进行了规定。

就分配生的入围资格看, 一般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没有不合格, 且至少两门以上优秀。入围门槛不算太高。此外, 部分地区也有一些其他的限制, 如天津要求学生有当地的正式户籍, 学生在学籍所在校就读, 且初中不择校。就分配生的录取资格看, 部分地区对分配生的中考成绩设有最低分数线, 如河北石家庄的分配生录取线为该所高中统招线下降50分。

分配生占招生人数的比例问题是分配生政策的核心, 比例越高其促进初中校均衡发展的力度越大。很多县级市把已经把指标100%分配到初中校, 如山东招远和河北衡水。本次政策文本中涉及省市比例从80%到15%不等, 见表2。

总体来看, 分配生占总体招生人数比例在东部地区比较高, 西部省份相对较低。在保证高中精英教育的背景下, 分配生的比例应不断提高以促进初中校的均衡发展。但分配生名额如何分配到初中校是能否促进初中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杠杆。各地一般按照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规模的相应比例分配, 对于那些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显得不够公平。陕西、新疆明确指出对薄弱初中要予以照顾。有些地区出台导向性政策, 强调指标倾斜性分配给高中录取率高的学校或者课程改革先进校, 如山东济南。这种倾斜式的分配方式在今后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政策趋势。

3.狭隘定义的特长生

特长生的录取排在统招生录取之前, 具有更大的政策便利, 也体现了对于真正具有先天禀赋学生的重视, 体现了教育公平。但实际上, 在政策执行中“特长生”被窄化为“竞赛获奖生”。多个地区规定:特长生通常意义上是指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辩论、表演、实验、文学创作、工艺制作、电脑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③。

多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特长生进入高中、考入大学后选择的是非特长的专业, 以体育生为例, 55.8% 的人选择文史类专业, 21.7%的人选择理工类, 其他专业为22.5%, [8]特长生好像已经不是为该方向做人才储备, 而仅仅是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捷径。家长们热衷于让孩子参加特长生招考的重要原因是其成绩要求往往比其他学生更为宽松。如海南体育特长生升学考试成绩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为该校统招生最低 录取分数线的30%, 艺术特长生为50%。可见, 特长生“没文化”的现象与政策规定不无相关。为了使特长生的录取更加合理, 各地对特长生招生名额进行了限制, 比例在3%-10%不等。这一比例与人群中一般5%为天才学生 (Gifted Students) [9]的比例一致, 是比较合理的。

总的来看, 给予考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空间是打破僵化和窄化的特长生制度的发展之路。

4.“高价”的择校生

在统招生中有一类特殊学生, 称为“择校生”。高中不是义务教育, 择校体现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但是各地文件中所提到的“择校生”实际上是俗称的“高价生”, “分数不够钱来凑”。择校生给高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并且给一些在考试中发挥失常的学生更多的升学机会。但公立学校招收“择校生”总有“乱收费”之嫌。因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择校生的招收必须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 并且比例不得超过招生计划的20%。”

“限人数”是最容易规定的, 将近三分之一省市限定择校生数在招生人数的10%~20%以内。其次是“限分数”, 如甘肃兰州要求择校生的录取分数不得低于统招生分数线20分。最难规定的就是“限钱数”。31个省、市中仅南京市限定择校费, 规定每生择校费最高不超过3万元, 并不再收取高中三年的学费。

“择校”是教育更加自由和民主的一种表现, 在将来, 择校现象也不会消亡, 但公立学校内部以何种形式择校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特殊学生的加分政策:隐含的不公平

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 除了对所有考生以平等的评分规则之外, 对于一些有特殊禀赋或者弱势群体或者特定人群在政策上需要给予倾斜。各地在招生政策中规定了可以加分的群体。

为了保证加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各地将加分对象限定为应届毕业生, 且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选择加分最高的一项, 加分不可累加。各省市的加分幅度各有高低。加分力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河南省, 符合条件的考生最高可按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的10%降分录取。在百分制计分的情况下, 对考生而言这是非常可观和有吸引力的分数。

有三类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各省市都可获得加分: (1) 少数民族学生; (2) 归侨、华侨、台胞子女; (3) 符合规定的军人及人民警察子女, 如因公牺牲、荣立军功。除此以外, 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分对象, 见表3。

综合来看, 中考加分可分为两类: (1) 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性加分。这类加分一般是针对处于与主流文化相对不利地位的少数民族学生, 在东北三省对小语种考生也有加分; (2) 对特殊才能群体的鼓励性加分。这类加分有些是考生自身的优异表现,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另一类考生是父母有优异表现, 如高层次人才子女, 农村独生子女。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对从事环卫工作10年以上职工的子女可享受加分, 这是唯一照顾艰苦岗位员工子女的规定。除了考生本身的禀赋之外, 考生父母有了优异的表现, 考生也可以得到分数评价上的倾斜和鼓励, 可以看出, 在我国, 考试升学是备受重视的社会制度, 并且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杠杆。如父母是否为军人、是否为华侨归侨此类规定突出了考生的社会禀赋, 而教育制度的安排能够使得人们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以及社会利益的差异只有在源于人们的选择和努力而非其禀赋 (包括自然禀赋和社会禀赋) 的条件下才是公平的, [10]可见这类规定对于多数考生的教育机会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四、普通高中招生公平的未来指向

1.指向教育活力

从招生政策的梳理中可以看出, 政策的规定是细致入微的, 考生听命于区域的统一分配, 学校被简单地排队, 学生被简单地排队, 两者进行了简单的匹配, 学校没有自主招生的余地。对于学校而言, 生源是受制于制度规定的, 是相对固化的, 学校失去了办学的活力。对于教育机会而言, 学生需要更多的选择权, 教育需要更多的活力, 所以未来普通高中的招生需要更少的僵化制度规定, 更多的灵活操作空间, 给予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2.指向教育均衡

探讨教育活力的问题, 不得不面对的是现存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现有的制度传递各级教育的不均衡, 强化了各类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给初中校是一种打破初中校不均衡的手段, 但仍然在高中层面上强化了优质高中的优质生源, 高中之间的均衡发展难以实现。固定的录取批次强化了普通高中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 职业高中学生源被硬性剥夺。未来的普通高中招生首先要解决高中阶段学校的均衡问题, 还要解决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均衡问题,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初中学校的均衡问题迎刃而解。

3.指向个性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发展是学生的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也是根据学生个体化特征的个性发展。让每个人成为自由的独立个体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中考招生中也从未忽视过这个问题, 并且给特殊禀赋的学生留出了特长生和加分两条通路, 但是更多的学生被整齐划一的录取形式所规定, 特长被淹没。通过给予高中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给予考生更多的考试形式和机会, 是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490.html

[2]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4.html

[3]区域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zs/t20110613_402731597.htm

[4]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2list4.jsp?infoId=1335255129920252&firstId=1335248530248144

[5]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103.

[6]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 (修订版)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60.

[7]吴霓.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 2011, (11) :9.

[8]王玲, 余清风.陕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8) :89.

[9]张英伯, 李建华.英才教育之忧——英才教育的国际比较与数学课程[J].数学教育, 2008, (6) :2.

篇4: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招生制度设计,依法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入学原则。2014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凡年满6周岁儿童,应当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学生,入学年龄可放宽到7周岁。

(二)就近免试原则。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二)对口入学原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对口”入学办法,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据户籍在对口学校就读。

(四)规范公平原则。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乱收费。建立和完善招生公示制度、咨询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实行“阳光招生”。

三、招生办法

(一)本市户籍学生入学

凡户籍在我市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到对口小学、初巾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1.适龄儿童与其法定监护人的同一户口簿,

2.房屋产权有效证件。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申请入学时,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向居住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就读学校报名登记:

1.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

2.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住(租)房证明、合法工作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有关材料。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三)残疾儿童入学

公办学校需接收招生范围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学生随班就读。患有严重牛理缺陷,但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学生,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其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依法实施缓、免学,学校力所能及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四)民办学校招生入学

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按照核定备案的办学规模,合理安排当年的招生计划。民办学校(不含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未达到“五独立”条件的民办学校)招生方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支持其适度提前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可采取电脑派位、面谈等方式招收新生。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控制办学规模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城市开发区配套学校建设,防止盲目撤校并点,保证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逐步消除“大班额”,严格控制“超大班额”,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二)合理划定招生片区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招生片区。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审慎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人口密集、学位紧张、入学矛盾突出的城区初中,可采取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农村地区学校可跨镇(乡)、行政村划定招生范围,以方便学生入学。

(三)规范招生程序和时间

1.发布招生信息。2014年5月底前,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布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发布入学登记通告。

2.报名并审核材料。2014年6月20日起,公办小学开始报名审核,公办初中待本区县(自治县)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报名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发放《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四)妥善解决招生中的特殊问题

1.为确保招生稳定,少数实行推优、保送、特长入学的初中,今年可沿用过去推优、保送、特长入学办法招生,但必须提前做好2015年免试划片入学的招生方案、政策宣传和其他准备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停止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没有推优、保送、特长入学方式的区县(自治县)和学校,不得再增设该方式。

2.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无自购房,自出生日起户籍一直挂靠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招生服务区常住的,视为符合“三对口”入学条件。

3.跨区县(自治县)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也可按照相关政策在毕业学校所在地申请就读初中。

4.现役军人、华侨、援藏干部、烈士、港澳台同胞、在渝工作的外籍专家、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相关规定,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

5.城市建设中拆迁户子女、配住廉租房、公租房的本市户籍人员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6.在招生入学中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由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政策妥善解决。公办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应当在本学区范围内就学的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

(五)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完善方案、制定预案,注重舆情搜集,加强招生研判,做好民意预判,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各种突发情况,按照预案妥善处理。要严肃招生纪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决执行“五不准”:即不准提前招生、不准擅自跨范围招生、不准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不准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编班挂钩的考试和测试、不准择校乱收费。对违反规定乱招生、乱收费的学校和个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统计掌握招生情况。各区县(自治县)教育部门、市教委直属学校招生方案电子稿于5月31日前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招生报名完成情况于7月20日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

篇5:2018年嘉定区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招生工作的相关规定,以立足办好每一所幼儿园,健全学前教育招生工作的制度为目标,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为透明的招生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努力做好2010年我区学前教育招生工作。

二、招生原则

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各幼儿园需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向社会公开招生信息。

2、坚持率先满足3—6岁接受全日制正规的学前教育为原则。

全区各幼儿园率先保证3—6岁幼儿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满足入园要求。三岁前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将通过“定点设立托班”、“区早教服务指导中心”、“各街道、镇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及“各幼儿园早教指导站”给予不同形式的服务与指导。

3、坚持学前教育幼儿受教育的充分性原则,严格控制班级数和班额数。

根据学前教育相关法规规定严格控制班级数和学额数,各幼儿园应按要求将班级数、班额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因入园高峰学区内适龄幼儿超额需突破班级数和学额数的由幼儿园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青浦区托幼工作办公室及相对应的镇政府主管部门协调,未经相关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超计划招生。

4、坚持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原则。

民办幼儿园也应按要求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民办幼儿园的招生时间可由各幼儿园自定。民办二级幼儿园的办园规模不能突破申报时的班级数及班学额数。民办三级幼儿园应切实保障在青浦区农民工同住子女的优先入园,可根据园舍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标准。15、补充入园:

4—6岁因搬迁等特殊原因转园或补充入园的,各幼儿园应严格按学额和相关条件予以落实,不能满足的报托幼办或相对应的镇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三、招生对象与条件1、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身体健康(无慢性传染病)、可正常参加集体活动、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适龄儿童,为2010年秋季幼儿园招生对象。

(1)招生区域内常住户口(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为户主的为有效);

(2)儿童本人暂无上海市户口,但父母一方具有招生区域内常住户口;

(3)持有招生区域内产权证(产权人是父母或本人);

(4)持有上海市人事局颁发的引进人才《上海市居住证》(有效期在1年及以上的),并持有招生区域内居住证明。

(备注:各园须依次满足上述条件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在学额未达标的前提下,可适度自主扩大招生范围。自主扩大招生范围的幼儿园须制定自主招生原则,并报区托幼办及相对应的镇社发科同意方可实施。)

2、智力有障碍的幼儿、听力有障碍的幼儿可到青浦实验幼儿园报名登记。

3、港、澳、台及外籍幼儿的入园:

①居住于本区范围内并愿意在本区入园的香港、澳门、台湾和外国户籍的适龄幼儿,本着就近入园和统筹安排的原则,结合本区学前教育实际由区托幼办协调安排入园。②法定监护人已在本区范围内购房的香港、澳门、台湾和外籍适龄幼儿愿意入公办幼儿园的,可参照本区外省市适龄幼儿入园及上海市外籍适龄幼儿入园的相关要求就近入园。

四、招生工作程序

1、各公办幼儿园到所在地区派出所、计生办、卫生院或居委会等了解摸查适龄幼儿数

(按09学年学区),做好招生摸底工作,并将摸底情况上报托幼办备案。

2、在对区域内托幼资源和适龄儿童入园人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统筹协调,由区托幼办确定招生学区(镇幼儿园由镇社发科确定),并在网上公布。

3、各幼儿园的招生公告在区托幼办备案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会公布。公告须注明园所等级、咨询电话、幼儿园地址、招生日期、招生数、收费标准、招生所属区域等。

4、民办幼儿园印制的其它招生简章及宣传资料必须到区托幼办备案,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

5、新生报名登记。在规定的时间内,符合招生条件的幼儿,由家长带领,带好户口簿、房产证、居住证、幼儿出生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原件到指定的幼儿园办理报名手续。各幼儿园须认真核查相关证件,仔细登记幼儿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户籍所在地、父母姓名、联系电话等,确保幼儿的报名材料真实、完整。

五、招生工作时间安排1、5月15日前各幼儿园完成摸底调查工作。

2、5月20日前上报托幼办摸底调查数。

3、6月8日召开幼儿园招生工作会议。

4、6月10日区托幼办向社会公布各公办幼儿园招生学区。

5、全区各幼儿园于6月14日开始向社会公布本幼儿园招生入园有关原则、范围、对象、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及报名的要求和日期等。

6、全区各公办幼儿园的招生时间统一为: 7月3、4日,招生对象为学区内适龄幼儿。

7、上海市示范幼儿园——青浦实验幼儿园于6月14日至6月26上午为幼儿登记日,当登记的幼儿人数低于计划招生数时,幼儿园应如数录取;当登记的幼儿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时,采用公开抽号的录取方式,公开抽号时间定于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下午二时正准时开始。

7、发放录取通知书:实验幼儿园6月28日,其他幼儿园7月20日。

8、自主扩大招生范围的幼儿园在制定自主招生原则并报区托幼办及相对应的镇社发科同意后一律于8月15日之后再招生。

六、中大班幼儿的转园或补充入园

(1)坚持“统筹安排,区内调配”的原则,严禁超学额插班。

(2)为保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让在园幼儿有一个较稳定的受教育环境,幼儿的转园或补充入园与每年的招生工作同步进行,原则上中途不再办理转园手续。

(3)转园或补充入园条件:全区范围内出生于2005.9.1——2006.8.31的中班年龄段幼儿和出生于2004.9.1——2005.8.31的大班年龄段幼儿。入园对象参照小班幼儿招生对象,视具体情况依次满足(报名时间与报名所需材料同前)。

其中已在各镇幼儿园就读,申请转入夏阳街道、盈浦街道幼儿园的,须属本区户籍或持有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且法定监护人持有上述街道房产证。

七、0——3岁婴幼儿的早教

1、本区定点专门招收2-3岁幼儿的机构有:公办——实验幼儿园、佳佳幼儿园、华新幼儿园、凤溪幼儿园、练塘幼儿园;民办——太阳花幼儿园(城中南路473号)、世纪宝贝幼儿园(华青南路177弄108号)、美美幼儿园(诸光路1129弄1号)、悦田幼儿园(沪青平公路1358号218栋)、安乔幼儿园(徐泾蟠龙村281号)、蒙特梭利幼儿园诸光路1258号)。

2、其他0—3岁散居婴幼儿可到“区早教服务指导中心”、“民办婴智贝佳早教中心”(含2-3岁的计时班与半日班)(青湖路789弄37号)、“各街道、镇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及“各幼儿园早教指导站”接受不同形式的早教服务与指导。

八、招生工作的其他要求

1、各幼儿园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招生前的准备工作,设立幼儿园招生咨

询热线电话,耐心接待家长咨询,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确保招生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招生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做好户口簿、房产证、居住证、幼儿出生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有关证件的查验、登记工作,确保招生工作的公正性。

3、幼儿入园前必须按照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

4、各园应当尽可能挖掘现有潜力,解决有特殊困难幼儿的入园问题。

青浦区教育局

上一篇:行政二审答辩状下一篇:坐在窗边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