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文物保护点

2022-07-04

第一篇:嘉定区文物保护点

浅议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难点和要点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设施是电能生产、输送、供应的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电力设施安全保护是保障供用电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在各地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通过持续开展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专项行动和宣传教育,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猖獗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电力设施保护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初步建立了以技防、物防、人防和其他有效防范保护措施组成

的内部安全防范网络。但是,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人为损坏电力设施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重大威胁,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公共安全。因此,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应当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是针对存在问题,挖出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一、当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电网发展规模、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不相适应的矛盾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盗窃破坏输电线路电力设施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诸多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盗窃破坏输电线路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仍不断发生。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05年,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事件数量为12554起,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遭受外力破坏2400多台,倒杆(塔)300多基,丢失、受损输电导线4000多公里、电力电缆200多公里,通信线路70多公里,塔材近5万件,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因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跳闸达779次。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呈现职业化、团伙化的犯罪特点,一些犯罪分子掌握一定的电力知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盗窃、销赃网络或犯罪团伙,在盗窃电力设施时不择手段,对输电线路电力设施的损坏严重,抢修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势必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二)保护区内违章建房、作业等危害电力设施行为屡见不鲜

一些单位和个人,置电力设施安全于不顾,肆意在保护区内建房、采石放炮、修路、烧窑,甚至野蛮施工作业。这些年来,各地工程建设项目较多,各类工业园区大规模地开发建设,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施工组织不严密,野蛮施工、吊车碰线、车辆撞杆、挖断电缆等事件接二连三,造成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事故频繁发生。还有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对电力设施的影响,擅自在电力杆塔、拉线基础保护范围内从事开山放炮、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活动,有的在杆塔附近挖土,造成基础埋深不够,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杆塔倾斜,甚至倒杆断线;有的因填土抬高基面,造成导线对地安全距离不够,对过往行人车辆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树线矛盾突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河南省境内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给电力的连续可靠供应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09年11月10日豫南某食品名城因大雪诱发城区大范围长时间停电、2010年9月4日豫西暴风造成15个乡镇不同程度供电中断以及豫东两年飑线风造成的部分地区停电,数次停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输电线路走廊内的违章树木倒伏引起,“树线矛盾”已经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还有一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擅自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焚烧物品、开山放炮、放风筝、钓鱼等现象屡有发生。农民对砍青扫障索赔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业部门对电力设施砍青扫障认识不一,修剪树木时常遭到人为干扰,有些人认为树木受《林业法》保护,要砍就得拿钱来,由此给电力设施保护的正当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迟滞

了安全隐患的排除治理,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四)电力建设环境亟需改善,电力发展的规划工作需要规范

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私拉乱接、违章施工、线下种树,对电力设施保护人员或漫天要价,或无理阻挠,甚至进行围攻、非法扣留,执法部门处理的难度很大。《电力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了阻碍电力建设者应被追究法律责任。但是,近几年来,电力建设受到外部环境制约工程进度、暴力阻工事件越演越烈。部分主要城市向城郊开发,建成大片生活居民区,用电负荷成倍增长,但其规划电源却是附近原有农网用电,或者建成区未预留足够变电站建设用地,致使后期供电能力无法与居民生活用电相适应,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水平低、随意更改、不能

落实等个别现象,直接影响的是电力建设和发展,间接但是更深远的影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法制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在政策法规、行政执法和社会治安状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适应电力设施保护的需要。二是相关部门与电力企业的联动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电力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电力设施保护措施难以到位,危害电力设施行为屡禁不止。三是部分边远地区法制环境不完善,盗窃电力设施的团伙犯罪猖獗。由此可见,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部分地区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部分省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法制机制方面的不足,积极开展立法工作和工作机制探索,不断拓展工作思路,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一)组织开展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的《电力法》等电力法规,主要制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法规的部分内容已明显滞后于市场及电力事业发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已成为一大管理难题。相关执法人员在查处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中,往往因为电力法规的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为此,许多省市相继出台电力地方性法规,以弥补电力法律和行政法规存在的不足,努力确保当地电力工业健康稳步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天津等24个省(市、区)出台了地方性电力保护方面的条例(办法),还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性电力保护综合性法规。总体来讲,与《供用电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相比,各省市地方电力立法特点突出:一是针对性更强。各省(市、区)在电力立法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当地实际。例如,黑龙江省针对本省电力建设过程中问题较多的特点,在《黑龙江省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中将电力建设保护作为法规独立的一个章节,对制定电力发展规划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电力企业和其他单位及个人在电力建设保护中的责任义务,电力线路走廊和通道建设用地和林木采伐经济补偿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三是加强可操作性,各省(市、区)在电力立法过程中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又创新出一些规定以加

强可操作性。例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规定“地方各级电力主管部门应在必要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界上,设立标志牌,并标明保护区的宽度和保护规定”,据此,《江苏省电力保护条例》中提出了“电力设施保护区公告制度”,其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电力建设项目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后,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电力设施保护范围的要求,对依法需要确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进行公告。”这样公告的形式不局限于设立标志牌。同时,其规定,“在公告明示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新种植物或者新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部分,需要砍伐或者拆除的,不予补偿”,这有利于解决电力建设中的经济补偿问题,公平合理地权衡了“土地使用权人”、“承包经营权人”和电力企业的利益,有利于遏制“恶意索赔”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三是强调建立长效工作机

制。各省市已出台的地方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办法等均强调,电力设施保护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关乎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格局,建立长效机制。

(二)实施行政许可审批,规范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行为

南方某经济发达城市自2006年开始将“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审批”列入该市行政审批中心许可办理事项,电力设施保护在事先监督阶段作为行政许可正式纳入政府公共管理体系。该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对可能涉及电力设施安全作业审批的条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及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在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及保护区

内作业,必须经电力主管部门(政府授权)审查确认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审批程序分会同审批程序和直接审批程序。其中,会同审批程序是规划、建设、农业、园林、国土等部门在收到可能影响已建电力设施的行政许可申请时,会同该市电力主管部门审查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审批意见后反馈相关部门。直接审批是当事人在具体施工作业前,须经该市电力主管部门许可。“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审批”纳入行政许可,是将电力设施保护由事后处置延伸到事前许可,由事后的执法为主变为事前的服务为主、事后的执法为辅,力度加大,领域拓展。政府各部门更加明确了各自在电力设施保护中的职责,主动介入管理。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弥补了现有法律法规中部分规定不够明确的不足,明确了主要协调单位就是电力主管部门,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规范了

行政执法程序,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提高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效率和效能。

三、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依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保证输变电线路的安全,清理整顿输电线路的隐患,包括清理线下安全距离内易燃易爆品及违章建筑;二是打击破坏盗窃电力设施,危及电网安全的犯罪行为。

结合电力工业特点和我省当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现状,借鉴兄弟省市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建议在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和建立工作机制两个方面着力做好、做细工作。

(一)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尽早出台我省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条例

尽早出台我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必将有力促进我省电力设施保护联合执法机制的建立,推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有力确保我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平稳有序供应,意义重大,非常必要。一是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电力设施保护的意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综合治理,为电力事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构筑良好的社会基础。二是为行政机关提供更为明确的角色定位和更为清晰的行为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管理职能。三是有利于电力企业依法维护电力设施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四是为电力主管部门协调多种利益冲突、司法机关裁判矛盾纠葛乃至制裁违法犯罪提供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省电力法治状况,提升电力法治水平。

具体法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既要与《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一脉相承,又要与电力行政执法体制相适应,还要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和认知水平。随着电力工业高速发展,应结合实际对电力设施的定义、电力设施保护区的范围、破坏电力设施行为的种类、相应的保护措施等内容予以规定和明确;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现状,明确、细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护电力设施的职责、权限,确保电力设施保护方面行政执法不缺位、不交叉;对森林、城市绿化等法律法规规定中与电力设施保护有所冲突的地方予以协调,确保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规定能够落到实处。

(二)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电力行政执法机制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目前的问题和不足,大多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现有行政机制和电力设施保

护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利用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或者出现了阻碍问题解决的现象,必须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学习借鉴,大胆探索,不断完善电力行政执法机制。一是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格局。要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企业依法保护,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格局。二是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负起责任,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力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公安等部门和电力企业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严厉打击,实施群防群治。各地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关部门对违章施工、违法乱建等损坏电力设施、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行为要及时制

止,依法实施处罚或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废旧金属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查处非法收购电力专用器材和物资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群防群治。四是加强管理,完善预警机制。要依法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严格执行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施工许可制度,对需要爆破、开挖、取土的各类建设项目,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电力生产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预警机制。五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宣传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公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震慑违法犯罪分子,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电力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设施保护意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和电力设施的保养维护。建立健全以技防、物防、人防和其他有效防范保护措施组成的内部安全防范网络,普及和推广应用电力设施安全防范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提高整体防护水平。

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依法打击和防范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危害电力生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可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和施工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加强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方面加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审批”工作,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以高效务实的行政许可执法程序,防范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各种行为。

电力设施安全和电能保护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做好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电力企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开拓创新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必将走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性工作局面。

第二篇:嘉定区 默默地注视

嘉定区范文:

默默地注视

就像晴天讨厌乌云,衬衫讨厌油渍那样,我讨厌学校

我像每一次负气时那样破门而入,一旁妈妈有些好笑地看着我“哈,又被批评了吧!”试探反倒更勾起了我怒火“嘛,我又不故意考砸,老师用得着这么大动肝火么?„„”妈妈

听着我抱怨,这次竟来“教育”我,这倒让我有些担心

果然,在一旁听了很久妈妈开口了,像思考了很久,说道:“我想跟你讲故事”

于,妈妈便坐在我对面,细细说起她故事:

我当学生时候,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中考时却完全失常,与高中失之交臂,被录取到了本地一所农村中学,一所被叫做“光头学校”高中,就大学升学率经常挂零学校可就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终生难忘老师姓姜,说被打成“右派”,然后从大城市发配到穷乡僻壤

老师博学多才,文采照人也许缘故,也许在班级里鹤立鸡群感觉挺美,中考失利、末流学校校徽,并让我难过太久老师似乎也没注意我,但,有一天,却突然家访了让我父母给我转学,平淡但很坚决地说:“给孩子转学吧,我观察了很久,这孩子个可塑之才,不转出去

会耽误孩子一辈子”

很显然,老师家访不会,一辈子随遇而安农民父母,从来与命运抗争过,找门路转学想

也不敢去想

那天以后,老师却经常带着我四处拜访朋友,四处考试面试,老师“右派”校长朋友接

纳了我我就成了高中一名学生

若干年以后我才知道,老师个极其清高人,从不低头求人一起老师纷纷回城了,也去托过关系找过人可我这非亲非故农村孩子,那些不善做或不屑做事,都做了,而且做得那么执

着而我,就那么心安理得地承受着,连一句感谢话都不曾说过

这就老师,你飘飘然时候,你无助时候,都会在你身后,注视你、期盼你,适时地推你、

扶你

妈妈不知何时起身进了厨房,我人很久很久地,就这么楞着妈妈老师离我很久远,可我

好像并不陌生,们就在我身边,正时不时地被我暗地里咬牙切齿地控诉着

我原以为班主任王老师最无视我了,可她偏偏能把我性格描述得分毫不差想起不经意间看见老师望我眼神,或微笑,或沉思,原来在我身后,也有一双殷切期盼眼睛,注视着我优

点我缺点,为我喜为我忧

妈妈端着丰盛晚餐坐回餐桌,看着我释然样子,又笑了。

我感受到了我身后那双眼睛,你呢?

第三篇:关于中国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的几点思考中国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湿地周围边群众的积极拥护,在市委提出中国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的建设规划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片天赋资源、如何进行区划功能定位、如何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拉动城市发展,打造保护和利用湿地的“张掖模式”,笔者浅谈几点思考。

一、珍惜天赋资源,建设生态张掖

建设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张掖市扬长避短,克服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的准确定位。按照市委提出的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的思路,跳出欠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认识怪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治污与发展并行,认知与做事并重。黑河沿岸有数万亩天赋湿地资源和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历史积淀,珍惜和用好这些资源对张掖的发展不可低估。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多种资源,只有使人们相信湿地是有价值的,甚至高于目前的某些用途和湿地中水的价值,人们才会自觉保护湿地。据有关湿地的权威资料介绍,湿地的高价值表现在17个方面,主要包括渔类、农业、旅游、运输、野生动物、泥炭等直接使用价值和补给地下水、稳定小气候、养份循环、生物控制等间接使用价值,依据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每公顷生态系统效益价值最低4000美元计算,甘州城北2。6万亩湿地生态效益每年约有25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生态价值十分显著。同时,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涵养水源、调节稳定流域水资源的功能,能促进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有效地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推测,每公顷湖泊湿地平均可蓄水20多万立方,由此推算,甘州城北湿地可涵养水量达3亿立方左右,相当于4个马尾湖水库的蓄水量。做好疏通水系、科学补水和有序蓄水的文章,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张掖城郊环境,而且为下游调水起到了调蓄作用。

建设生态张掖,实施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要在珍惜天然秉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生态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提升农耕湿地效益为特色,以挖掘文化湿地内涵为底蕴,彰显生态城市个性,建设独具文化魅力、生态文明的西部湿地水韵城市,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二、高起点科学规划,原生态建设理念

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需要抓紧做好城市总体规划调整,高起点规划,做到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结合、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把甘州城北湿地公园定位为中国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的过渡带,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合理开发旅游商贸项目,凸现水韵之都特色。整个城区的规

划调整,澳大利亚科豪建筑设计集团在论证会上提出的构建“城市公园、城市客厅、城市庭院”三大功能组团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在黑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上,可参考宁夏鸣翠湖公园、大庆龙凤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体现朴素自然、简洁直白的风格,少改造,多保留;少建设,多修复;少人工,多自然。尽量保存天然湿地景观特征,维护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和杨柳、红柳、沙枣林等西北高原湿地灌木原生态状况,体现湿地多样性的植被风貌,做好生态湿地文章。引导湿地规划区内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和简朴农舍建设,合理利用农家田园风光造景,形成农耕湿地景观。以人文的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展馆、民族风情园等景观,体现文化湿地内涵。正如大庆高新区设计院提出的:“构筑绿色空间相隔,绿色廊道相连,湖泽水系相通,森林草原环拥,水在城中,城在水边,蓝天、碧水、湿地相互辉映的中国西北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三、保护生态是基础,发展经济是目的

1、城乡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甘州城北湿地牵涉到我区4个乡镇9个村,土地面积61622亩,其中湿地面积2。59万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参照杭州西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运作方式,把有关面积纳入城市总体绿化规划中,能保持原生态耕作方式的地方规划到湿地公园之内,发展特色产业;影响国家级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职权的地方进行拆迁、退耕、搬迁,打造一个全新生态功能区,同时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合理布局,拉动城市发展。城市周边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公园景观或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展现着城市内在的魅力。生态建设又与催生城市新兴产业、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紧紧相连。所有城市的水岸线是城市地价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特色区域。宁夏阅海湿地公园在恢复和保护湿地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利用湿地作城市建设的文章,把这一片湿地纳入城市绿化规划范畴,依托大水面带动新城区发展,使周边土地迅速升值,由2006年的每亩15万升至80多万,一片片崭新的住宅小区依水而立,成为银川新城区最亮眼的风景。城北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开发中,需要把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放到城市化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

一、城市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市化道路,整合周边建筑群体,设计成一个包含高等院校、环保科研、高新技术产业园、休闲观光园、生态养殖区、水韵安居区在内的生态新区,成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与乡融合成一体的城市化区域。初步统计,约有1万亩盐碱地将变成黄金地,亩均增值7万元,修建设高标准公寓住宅后,亩均增值1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由此可拉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3、催生新兴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在工业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发展高科技、无污染的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运用科技创新改造那些高度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的产业,使之转化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型或清洁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培育环保产业、绿色加工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休闲旅游业及物流商贸等新兴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在农业领域,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生态型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使农业经济与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4、塑造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意味着城市的发展不仅追求物质形态的发

展,而且更加追求文化上、精神上的进步。要充分考虑张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注重历史文化遗产在生态城市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不断深化城市文化记忆,拓展城市文化空间,提升城市的文化功能。

四、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保障体系

1、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受益主主体对生态保护实施主体及受损主体支付一定经济补偿,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把政府的中心作用与市场经济规则结合起来,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坚持政府组织实施,倡导社会兴办,鼓励全民参与,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3、建立智力支持机制。组织科技人才集中攻关,尽力解决制约环保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负责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建立法规监督机制。坚持依法治市方针,抓紧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等滞后领域的立法工作,对现有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有关法规进行清理或修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努力使生态城市建设有法可依。坚持以规划定方向,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职能,保障规划的连续性,不因人事的变更而变更。

第四篇:嘉定区推进科技创新扶持办法

日期:2012年03月02日 文字 【大 中 小】【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围绕嘉定“十二五”发展主线,按照“新城建设出好形象、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社会发展市郊领先”三大奋斗目标的要求,支持嘉定区企事业单位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嘉定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扶持办法所涉及的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由区镇两级财政预算分别安排,其中区本级安排总额为每年2000万元人民币(不含区“小巨人计划”扶持项目),并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有关规定逐年递增。

第二章 扶持范围

第三条 支持嘉定区科技研发项目。项目应为符合嘉定区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核心专利技术的推广运用。

第四条 支持嘉定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项目应为符合嘉定区产业发展导向、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或高新技术服务业项目。

第五条 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本办法所称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

第六条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项目应为以本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本区行业龙头或骨干创新型企业为依托,相关机构在战略层面上有效结合,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链。

第七条 支持科技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使用公共服务资源开展科技创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性行业组织等为企业提供政策、科技、投融资、市场咨询等信息服务。

第八条 享受本办法支持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是指在嘉定辖区内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的具有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以及嘉定区有关社会事业机构。

第九条 申请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从事的创新活动符合国家、上海市及嘉定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导向,具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制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近3年的经营活动中无违法、违规记录。

(二)申请单位技术水平高、知识产权清晰、持续创新能力强、管理科学,企业应同时在资产规模、资金能力、产业基础、市场前景、成长性等方面具备较好基础,确保项目顺利执行。

(三)申请产学研专项资助的企业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企业已与合作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界定了各方投入、知识产权以及合作成果的归属、利益分配等各方权利义务;

2、申请企业对项目已有先期投入,有阶段性成果,并有与产学研合作资助资金相配套的跟进资金。

第三章 扶持措施

第十条 嘉定区科技研发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基础性、公益性的科技研发。对农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立项补助的方式予以支持,资金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单个项目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万元。重要领域基础性科研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实施年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第十一条 嘉定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资助、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资助,一般项目支持资金不超过10万元,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项目最高不超过20万元。申报单位需提供所在街镇推荐函,承诺街镇配套经费与区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第十二条 嘉定区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下列领域:

(一)支持企业接受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让,委托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开发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成效显著的,单个项目支持资金最高为20万元。申报单位需提供所在街镇推荐函,承诺街镇配套经费与区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二)支持本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和发展,最高支持不超过30万元。

第十三条 嘉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一)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市级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创建初期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贴;新认定为区级的,在创建初期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申报单位需提供所在街镇推荐函,承诺街镇配套经费与区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二)鼓励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强化品牌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实现与产业互动,开展创业辅导培训、管理咨询、市场拓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值服务,经绩效考评合格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补贴。申报单位需提供所在街镇推荐函,承诺街镇配套经费与区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第十四条 嘉定区知识产权工作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专利成果转化,对于有市场前景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实施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的资助。申报单位需提供所在街镇推荐函,承诺街镇配套经费与区级财政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第十五条 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制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共享使用其他单位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企业共享使用仪器费用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区级财政给予30%的补贴;共享使用仪器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采用累进递减计算方式,对超出5万元部分给予不高于15%的补贴,但同一企业在同一获得区级财政补贴资金总额最高为10万元。

第十六条 鼓励科技型企业申报上级科技创新计划支持,对列入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小巨人工程、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示范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专项支持的项目,按规定予以配套,配套资金由区镇两级财政按照现行财政分成比例予以组合安排。

第十七条 鼓励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区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进行奖励,奖项设置和奖励实施按《嘉定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执行。

第四章 申报与受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涉及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区科委依据本办法,定期向社会发布申报指南,明确具体支持方向、支持重点以及申报途径、受理部门、受理时间、评审流程等。

第二十条 申报单位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统一申报。区科委依据有关规定,受理申请,开展评审工作。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接受资助的企业应在项目建设期内积极推动项目实施,项目完成后,应向主管部门报送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 接受资助的企业必须配合区科委、区财政局及其他有关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于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财政资金或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相关部门有权收回政府支持资金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同一单位同一项目不重复享受区财政资金的扶持,但可以同时获得相关荣誉和资质认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科委、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文件有效期为5年。

第五篇: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

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三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苏民师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嘉定区文明单位标兵,嘉定区办学先进单位,嘉定区“学理论、促教改、创特色”先进集体,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研究》基地学校,少先队被评为“上海市红旗大队”,管乐队被评为嘉定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爵士乐队荣获上海市百花奖,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达500多人次,尤其在2005年中考中我校九年级学生的平均分为401.35分,超市平均15.94分,录取重点学校59人,上重点线比例为35.1%……取得成绩固然可喜,突破壁垒争取新一轮发展的渴望则更为真实和迫切。为此,我们对照“嘉定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指标”,剖析过去三年的办学历程,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谋划全新发展。具体如下:

一、

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科学规范、人文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保障,因此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是我校现在乃至今后都将持续努力的奋斗目标。

1、完善了“九年四段式”分层管理制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九年级分为四个年级段(

一、二年级段;

三、

四、五年级段;

六、七年级段;

八、九年级段),并通过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教师和班主任四个层面落实管理工作。我们把每位行政人员安排到相应的年级组、教研组蹲点,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考评体系,包括《苏民学校教职工考核实施意见》、《苏民学校教职工岗位职责承诺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实施意见》等三十多项,从而加强了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检查、考核的全程管理,达到了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统一到位,促进良性竞争的目的。

2、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

虽然苏民是“穷校”办“大教育”,但我们的校园网却是嘉定区开发最早的。经过多年实践、优化,一个功能强大、易操作,具有良好拓展性的网络系统已建设完成,并逐步凸现其管理功效。“学校工作、校园动态、教学园地、德育纵横、学校特色、教育科研、党建园地、网络学校、苏民论坛”等九大模块构成了网络管理平台,学校日常工作安排、管理制度、公告通知、计划总结、内涵发展、科研信息、各类考评等一目了然。同时,我们利用ftp进行日常办公事务的电子化管理(电子备课,教育资源共享、部门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本学期,我们正在努力开发学生成长手册电子版本,以记录学生在校九年的成长经历。

3、实施人文管理,提升职业幸福感。

我们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思想上教育人、业务上锤炼人、体制上激活人、生活上关心人,努力将教师的成长需求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做法:一是学校班子成员主动走近教师,多渠道、多层次地真诚交流,例如网络交心、短信传情、卡片寄意、喝茶谈心……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做起,努力凝聚人心,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的事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功能,学校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经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深化校务公开,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校领导一年两次述职、教代会民主评议制度,虚心接受教代会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形成了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人文氛围。

4、依法办学勤政廉洁。

首先是规范校产管理:采用包干责任制,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期末验收,做到校产档案完备;切实做好教学设备、器材的护养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辅教功能;安排专人对校产设备进行清点,详细归类记录上网,实施数字化管理。其次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招生与收费管理,认真执行“一费制”,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管好用好学校的教育经费,各项支出均由学校行政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党政班子能自觉遵守及维护财经制度.二、以德立校、美育浸润,强化树魂立根。

三年来,我校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纲要》,从重视校园安全、扎实德育常规、优化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全员、全程、全方育人,强化树魂立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重视校园安全。

学校要求苏民的每一位教师都确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以高度工作责任心确保师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教师齐抓共管,从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入手,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总务部门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和安全,定期对教学楼、体育场地等教育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我们还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消防知识、法制讲座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结合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擂台、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网络安全。2005年,我校与麦当劳联合举办了“校园直通车”交通安全主题活动,

一、二年级的苗苗们在和麦当劳叔叔唱歌、跳舞、小品互动中学习交通知识。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等电教片,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篮球女孩》等。

2、狠抓师德师风。

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牵头、政教主管、团队辅助、年级组协调、班主任负责、任课老师参与的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利用教职工大会,校长、书记大力宣传《苏民学校教职工德育岗位职责》,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政教处为班主任订阅了《少先队研究》、《辅导员》、《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纲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等杂志。书籍供其学习借鉴。结合每周一次德育例会,学校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帮助其明确德育职责。例如,学校组织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观看电教片《走近于漪》和《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专长报告会实况录像》,组织师生观看电影《深山里的保尔》……师生们在感动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师德洗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文明中队”、“行为规范示范员”、“优秀班主任”等评比活动。2004年我校王丽琴老师被评为“嘉定区师德标兵”,金莺老师被评为“嘉定区优秀班主任”;2005年杨伟霞老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辅导员”。

3、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德育。

学校从用好德育课程、抓好德育主渠道,强化行规训练、优化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努力追求德育实效。一是抓好德育中的认知途径,用好“思品与社会”、“青春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课堂教育主渠道,落实学科德育渗透。二是实施纪律约束。坚持行为规范“每周一练”强化巩固,完善“每日抽查、每周评优、每月评优上榜”的检查监督机制,努力做到要求明、反复练、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并与班主任月考核、年中、考核挂钩。三是分层德育。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政教处结合共青团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展伙伴一帮

一、青年教师爱心助学等教育活动。四是结合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例如:去年中秋节适逢“九·一八”纪念日,学校邀请武警驻军部队的战士们来校与队员们一起“叙同窗情,忆历史情”,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佳节。

4、优化团队建设

学校优化团队组织建设,发挥组织保障、活动帮教等功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三年中先后吸收顾秀君、陆志刚、胡梅芳等同志为共产党员。目前,学校党支部已把余珂、李百勉等青年教师确定为发展对象。结合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我校共青团立足学生社团建设,努力营造团的主题文化。每年五月和十月,共青团都会积极开办少年团校,做好推优入团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示范作用,2005年,学校团支部开展了“重温入团誓词、再现团员风采”、“团员民主测评”、“评选明星团员”等主题活动,其中“书适生活”和“历史的天空”荣获嘉定区主题团日评选二等奖。

5、艺术浸润、以美辅德。

2005年3月“苏民少儿艺术院”成立了,从中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以美辅德”的结合点,并尝试实践。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操。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高尚师德来促进学生行规,以美好的教师形象感动、感染学生。三是依托管乐队、爵士乐队、文学社、书画社、戏剧社、舞蹈团、合唱团等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自治管理、团结合作、携手并进。四是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文化。05年9月,确立了德育课题《“苏民少儿艺术院”以美辅德功能拓展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教育局和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06年1月,谢贻范教授、进修学院张伟群副院长、教育局李敏老师、德育科陆咏梅老师、德研室练素芬老师等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课题研究。最近,我校已被推荐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我们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校本艺术拓展型课程的构建,努力形成“年级有项目,生生学技艺”的格局,追求在艺术熏陶中实现德育内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扎实教学、着力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教学质量依旧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努力优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模式,追求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1、规范管理严格监控

学校教导部门狠抓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都分年级组织学生、家长问卷、座谈,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动态。同时,建立了年级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阶段性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了解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行政调控,落实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帮教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我们打破排资论辈,选派能力强、敢创新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并严格实施考评,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学校向各教研组明确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各教研组列出读书学习方案,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每学期出两份优质模拟卷、积累两个优秀案例、上好两堂优质课(研究课)。同时,改革了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例如实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实施对策”,并由教研组定期检测和反馈等。

二是发挥备课组功能。每周一下午开展备课组活动,教师们交流新单元教学思路,反馈前一周的教学效果,并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做好“优秀教案”的整理汇编工作。备课组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优化作业和练习,体现“减负增效”。备课组充分依托校园网络,实现无纸化备课和资源共享,备课组长负责全程管理,做好活动记录、效果反馈。

三是重视毕业班工作。学校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考试频率,关注毕业班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考前疏导减压工作。此外,我们结合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从教师备课、提问、作业、练习、辅导等方面尝试分层递进教育教学的研究,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呈阶梯状逐步提高,具体成效显现为:2005年,我校九年级在期中教学质量监控中,“语、数、英、物、化”五门学科总分排名全区第三;期终区级联考中,九年级语、数、英三门学科平均总分超区6.75分,五门学科总分排名第五。

2、积极探索课改实践

遵循二期课改的精神指示,我校着力开发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学力。

一是尝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自2003年起,我校依托网络平台尝试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学信息库,主要为优秀教案库,优秀课件库、教师论文库,优秀习题库、学生作品库等,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其次,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如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的能力、协作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目前,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例如:数学课上,老师选择适合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如“证明不等式的几种特殊方法”、“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语文课上,老师把课堂搬到了计算机房,让学生和网络文学亲密接触。英语课上,老师用电脑游戏来检测学生的拼读。美术课上,老师利用网络,让学生走近了梵高、毕加索……

二是丰富多彩的教改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比武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善育人行为,例如:邀请了汪卫平副局长来校作“二期课改”专题讲座;邀请蒋鸣和教授来校作“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专题讲座;邀请研训室的教研员来校给教师们上示范课……。在专家引领下,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等活动。2004年,区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我校顾秀君老师荣获中学英语组一等奖,余珂老师荣获中学音乐组二等奖,王丽琴老师荣获中学语文组三等奖,李琰老师荣获信息技术组三等奖,许海霞老师荣获小学自然组二等奖,陆志刚老师荣获小学数学组三等奖。

四、追求人本、提升师资,落实人才强教。

近几年,随着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继离退,以及九年一贯的合并建制,我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现状,我们没有“等、靠、拖、回避”,而是利用现有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学习

实践

提高”的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基本素养,优化教师的工作方法、教学手段,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1、优化机制,实施人才强教,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

学校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整体优化,主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政治学习,例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学校还给班子成员订阅了《上海教育》、《教育科研》、《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并定期选购《细节决定成败》、《现代学校管理变革》、《中国新教育风暴》、《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书籍供其学习参考。学校积极选送干部外出学习锻炼,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管理艺术,提高管理能力,例如:学校党政带头参加在线学习;支持校级领导出国考察、借调镇教委工作等;选派优秀青年挂职轮岗锻炼,目前已有多人走上中层、校级领导岗位。同时,学校班子成员深入群众访谈,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①扬长避短,帮助教职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发展项目》、组室制定《发展计划》。②组建学习型团体,重点放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上。③根据教职员工的个人优长,重新设岗定位,努力让每个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获得成功和发展。④爱护使用,尽全力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力求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才,学校依靠教师出名”的良性循环。

2、系统培养,骨干引领辐射,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严把新教师进口关,强化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刚刚分配到教育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采用师徒带教的方式不断深化巩固其专业道德和行为。对于工作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鼓励其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使其在领导关心、同行帮助、理论学习、专家指导中不断走向成熟、成功。对于已经形成自身教育风格,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则委以重任。对于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学校着力挖掘他们传经带教等方面的作用。

3、校本培训,鼓励学习进修,改善教师的育人行为

学校编撰了《打造数字苏民的基本框架》、《理解教育》、《分层递进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校本培训教材,目的是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促使教师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作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学校,从04年起我们组织4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先后完成了“信息技术应用”、“powerpoint”、“办公自动化”、“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培训。目前,信息技术日渐成为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的文化氛围成为苏民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科研引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坚持教研与教改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教学来带动科研,以科研来促进教育教学。我校有两个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已结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一个市级课题:《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另有区级重点课题八个,校级重点课题若干。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制定《苏民学校教科研管理实施意见》,规范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结题、考核、评奖等。二是发挥科研室龙头作用,带动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科研骨干队伍。三是把握主攻方向,鼓励教师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特别鼓励教师围绕学校重点课题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适时提供关注、帮助、辅导等,以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信心,从而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本学期,我校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和《“苏民少儿艺术院”以美辅德功能拓展的研究与实践》列为主攻课题,准备邀请教育局的德育科、进修学院德研室的专家、领导来校指导实践,引领教师们结合工作实际展开研究。四是创办《苏民学报》、《品味教育细节》、《鹤音》等校报校刊,鼓励教师大胆争鸣,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在教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目前有近八成的在校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

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市、区级各类奖项,例如在嘉定区一至四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中,我校胡健等7位教师先后获奖。在“爱满天下杯”论文评选中杨伟霞老师的《初中少先队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吴金花老师的《刍议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赵耿铭的《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三等奖;在“黄浦杯”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论文大赛中,龚志萍的论文《如何追寻教师幸福感?》获得三等奖……

五、真诚待师、诚信育人,推进公信教育。

我们深深领悟到:学校只有成就了教师,教师才能全力以赴地去成就学生,去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其结果就是成就了一所学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把“公信教育”明确为这样一条循环链:

1、文化立校、真诚待师。

实施“关爱教师”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教职工谋福利:做好教职工住院、大病保险等互助保障工作;组织教职工开展书画大赛、歌舞会友、运动健身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校园生活;推进

“现代教工之家、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的创建,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每天提供温馨早餐和贴心水果,积极开展生日祝福、节日慰问、走访帮困、旅游疗养等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师、服务教育,学校还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青年班主任等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2、涓涓师爱、诚信育人

我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倡导涓涓师爱、诚信育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暂时性(基础差)困难学生,我们重在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动力型(缺乏目标)困难学生,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我们重在增强情感因素的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生),我们要求任课老师为他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教案中体现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在社会实践活动、假日小队、入队入团等活动中做到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三是关心行为偏差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开展了“伙伴互助”、“集体群治”、“纪律约束”、“政教惩戒”等教育活动。

四是关心外来借读学生,在平等教育中体现学校诚信。近年来,随着南翔镇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剧增,我校外省市借读生比例也从三年前的7%快速增长为现在的33%。对于借读生,我们同样关心,平等对待,追求在平等教育中体现学校诚信。例如:组织班主任开展“针线包活动”,从细微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3、家校共建、合力教育。

一是引导家委会正常运转:①结合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委会的工作职责,引导家长合理参与学校管理的“四权”。②实行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制度,加深家校间的理解和信任。③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免费为家长开展电脑培训。④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鼓励家委会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例如:我们邀请家委会参加70周年校庆活动;邀请一年级的家长代表参加儿童团入团仪式和亲子活动等。⑤开设“校长热线”,热情接待家长来电,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

二是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互动:①要求每学期班主任家访率不少于90%,任课老师家访不少于40%,并通过家长问卷、学生座谈来提高家访工作的实效性。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帮助指导家教,逐渐提高家长的素质。③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本校区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邀请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与对学校的监督和评议:每学期学校都要分年级召开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发放评议问卷,及时掌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整改。如今年的“三好生”推选工作,我们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制定推选方案、候选人的推荐与自荐、德育认知测试、体育测试、公示等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公正合理,家长、学生知情明白。

六、牵手协作、取长补短,携手共赢发展。

2005年3月,我校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际牵手行动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与南翔中学、怀少学校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协作研讨、资源共享等牵手活动。

1、与兄弟学校牵手合作

二是南翔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建模式,我校于05年3月成立了“毅然书画工作室”——即少儿书画沙龙。在一些联合教研活动中,两校的美术教师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三是2005年7月,三所学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齐集一堂,共同研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会议由南翔镇教委常务副主任陆守荣同志主持,并有幸邀请到了嘉定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顾惠清同志、南翔镇副镇长张剑铭同志以及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德育科的领导。会上,三校各自介绍了德育工作中新举措和新成绩,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典型案例所凝聚的教育智慧,让教师们深受感悟和感动。

五是怀少学校、南翔中学和苏民学校都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总课题的子课题学校。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中,三校在技术支持方面实现了互助合作,不仅优化了人才资源,更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与洛川学校的牵手展望

去年12月,我校拟定了与普陀区洛川学校的牵手方案,目前正在全力实施:

首先是教育信息化。借鉴洛川学校的网络管理模式,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确定了五大项目:一是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构建苏民学校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二是大力开发教学信息库,积极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拓宽课堂的外延和内涵;三是立足校本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四是配合“苏民少儿艺术院”,构建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五是探索“九年一贯制”分层德育模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以美辅德的研究与实践。

七、资源整合、拓展艺教,凸现苏民特色。

有生命力的教育有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校本实际,我们选择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2005年3月,在嘉定区教育局、南翔镇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立了“苏民少儿艺术院”,并着力构建艺术教育系列拓展型课程。

1、

构建艺术教育拓展型课程

一是“毅然书画工作室”——即少儿书画沙龙。2005年学校成立了“毅然书画工作室”。学校聘请了知名画家担任指导老师:成本毅(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增(政协嘉定联谊会会员)、徐颖(上海协同书画院院长助理)。

二是舞蹈。学校舞蹈队由“肖邦艺校”的专业教师指导培养,队员从一至四年级学生中选拔产生,每周训练二次。

三是合唱。学校在每届四年级中挑选学生组建合唱团,目前共有队员65名,由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四是戏剧。以沪剧学唱为主,由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现有学生12名,每周活动二次。每年戏剧社都会选编节目参加区艺术节的比赛。

五是铜管乐。学校遵循“自愿+推荐”的原则,从三四年级中挑选50名学生进行管乐训练,两年后择优组建管乐班。目前我校从六年级开始,共有三个管乐班,日常训练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苏民铜管乐》。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学校长期聘请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优秀教师来校指导。每周训练分三类:周一由专业辅导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传授乐器的吹奏知识;周二至周五由学校音乐教师负责各班轮次训练,周六进行合奏练习。

六是爵士乐。学校坚持邀请艺术家来校作专业辅导,并成功编撰了校本培训教材《爵士乐》。近两年来,爵士乐队声名鹊起,曾在上海艺海剧场与美国专业乐队同台演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被《文汇报》等媒体誉为全国第一支中学生爵士乐队。

我校学生从

一、二年级开始就可以选修以上这些艺术课程。自五年级起,学生即可进入相应的艺术团队进行专业训练,在此期间,学生还将完成相应的社会艺术考级。上学期我校把少儿中国画纳入

三、四年级课程,确保每周一节训练课时,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的还有键盘训练(纳入

一、二年级课程),电脑绘画(纳入

六、七年级课程),素描(纳入八年级课程)。

2、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和美术有微调大脑的能力,能协助大脑更加专注。定期接触音乐和美术训练后,阅读和数学能力将获得改善。为此,我们确立了课题《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5月13日,我校联合嘉定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研讨会”。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先生、上海市教委老领导凌同光先生、嘉定区教育局党委委员金惠萍女士及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些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我们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研究设想,播放了“艺术作品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实录,并以“数学与艺术整合”为例,介绍了课程拓展的定位、设置、目标、内容、评价等,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3、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

自2003年起,我校着手构建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目前已基本完成管理框架和内容分类。“八面来风”、“名曲欣赏”、“教学研究”、“苏民乐队”、“苏民艺苑”、“艺教课堂”等六个栏目构建了浏览区。网站用新颖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呈现出崭新、独特的文化视野,实现了信息收集、交流互动、加工制作、写作学习、发布展示,形成最终的专题评估。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满足了学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切入的双重需求。

4、“以美辅德”功能拓展

一是器乐训练。双手协调的器乐弹奏,能增强小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iq和eq的协同发展。德育生成基点为:通过铜管乐、爵士乐、合唱、键盘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情绪技巧、学会调节心理,并在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和谐共处、毅力恒心等教育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

二是绘画训练。美术通过线条、色彩、明暗等艺术手段,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视觉和空间形象,帮助其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信力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德育生成基点为:通过儿童画、中国画、书法等课程,让学生领略祖国文化艺术的魅力,自觉弘扬民族精神。

三是礼仪训练。训练目的是通过礼仪、形体和舞蹈等训练,规范学生站、坐、走的姿态,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德育生成基点为:让学生了解语言美、行为美,从小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通过角色练习,社会实践,增强处事和交往能力。

八、反思不足、谋划变革,促进内涵发展。

三年来,我们苏民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漫漫征程上执着前进,经历了众多的失败、困苦、成功和喜悦。作为苏民人,我们拥有团结、坚持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对学校的发展更是满怀着激情、朝气和希望。但是我们也很冷静,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坎坷、许多荆棘。为了新一轮的发展,我们深刻反思、谋划变革:

1、学校的发展“瓶颈”

一是现有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与现代学校制度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打算花两年时间优化制度建设,以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人尽其才,让每一位教师均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成功,有利于评价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办学质量的提高,让教师舒心,家长放心,上级满意,社会好评。

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是构建现代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理念先进、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校本培训和人才引进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这需要两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是我校的操场还是煤渣跑道;教学楼厕所陈旧,走廊灰暗;专用教室、实验室根本不足30个教学班使用;每次公开课,教学楼只能同时使用两台多媒体,否则便会跳闸短路……

我们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这些“瓶颈”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苏民学校也一定能更好的回报社会、服务于民。

2、

新一轮发展方向

确立三个办学理念:

u

为人师表,以德为先,“德”——师德。

u

学校发展,以人为本,“人”——学生、教师。

u

校园文化,以和为根,“和”——和谐。

确定三个奋斗目标:

u

完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u

实现“优质学校”理想,争创“示范校”。

u

发展“苏民少儿艺术院”,争取成为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

明确三个基本任务:

u

用2年时间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u

加强教、科、研、训协同作战能力,加强校本艺术系列课程的建设,深化新课程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稳定,居同类学校中等偏上水平。

u

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推进学校德育教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苏民人会一如既往地破浪前进!

2006-3-9

上一篇:经典简短爱情语录下一篇:家电活动促销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