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000字

2024-05-02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000字(共8篇)

篇1:《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000字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000字

神洲牧场:张国梁

作为牧场管理人员,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头脑和远大的理想,牧场的发展规划及人员是一位牧场管理者的核心理念,他的言行举止决定牧场的一切。所以说,《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为我们每位管理人员指明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其中一篇“先人后事”,让我震撼。作为管理者,平时在牧场管理中,由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生产工作中,忽略了员工的思想工作,缺乏与员工的沟通,总是自以为是的责怪这没干好,那没干好,从未与员工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也就是“先人后事”没有做好。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想赢得他人的总重,必须优于他人。作为管理者,首先我们没有发挥带头作用,不懂得如何去沟通,使得员工与我们之间有了代沟。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现在起严格要求自己,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以德服人,使大家齐心协力,圆满地完成2018年的各项工作。

作为管理者,我们还要具备诚信公平的原则。对每一位员工诚信,对每一位员工公平,从而增强团队的互助性和团结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团队建设方面,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整个团队缺乏活力,没有激发每位员工的潜力……学习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慧眼识人,根据员工的性格和技能来安排具体的工作,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其次是牧场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紧跟公司的步伐,落实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例如错峰生产,对于不同的牧场来说,牛群结构决定错峰生产的效果,不能说我们的牛群平均胎次已达3.5,还要错峰,那是不科学的,也会不可取的。随着牛龄的增大,相应的泌乳性能及产犊能力均有所下降,但是盲目的错峰,必将为公司带来亏损。所以,我们要结合牧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牧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同样,生产计划如何实施,就需要管理者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反馈公司高层领导,不能盲目的跟风,也不能盲目的求发展,求效益。稳扎稳打,努力前行,才是我们前进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优秀到卓越,是我们每位管理者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位管理者的终极目标,那么怎样做?如何做?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绝不能有好高骛远、大而浮夸的思想。

此刻,我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把工作干实、干稳,在实际工作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明确自己的优缺点,用事感化他人,用事引领他人,让我的团队快速成长,让大家逐渐优秀,最终顺利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

篇2:《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收录了25位优秀班主任的故事,其中收录了12名女班主任以及13名男班主任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心得。通过阅读发现一些现象:女班主任主要集中在小学,男班主任初中、高中较为常见;女班主任喜欢用细腻的情感去观察、呵护学生们,记录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男班主任则喜欢用较为理性的方式通过量表、研究学生行为等去科学的管理班级;但是无论男女班主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善于创造和坚守。

郑英老师用一个做教育的农人自诩,像匠人一样去关注细节、生命;许丹红老师则用嵌名诗来作为给学生的礼物,用创编诗歌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上进;田冰冰老师则用博客的形式笔耕不辍地记录着孩子们的趣事;于洁老师则像天使一样让孩子们信服不已、赞不绝口;“儿童是由一百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这就是全接纳的郑丹娜老师,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是个孩子,只不过成为大人后却忘了自己作为孩子时的那份童真童趣……;李镇西老师则介绍了自己初当班主任时用青春为孩子们谱写的“情趣”“浪漫”的中学生活,是的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场场缘分更加是一次次割舍不断的相互“依恋”……

读着书中一个个小故事、小幸福、小妙招、其实里面都是一个个大博爱、大情怀、大智慧的结晶。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应该为学生“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是我应该思考的。通过阅读可以借鉴的东西有很多,例如要有建立班级文化、帮助学生们树立共同的班级价值观、组织亲子活动(尤其是父亲方面的亲子教育)、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以及公平对待之心建立男生、女生两套管理班子(小学阶段男孩子的各方面管理能力较之女生比起来有一些薄弱)等等。但是,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去多倾听,跟每一个同学进行谈心了解孩子“客户”所需。有的时候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表现如果简单的进行评价是很片面的,而是需要去挖掘冰山下面的内容。学生们到了5年级之后,青春期一些小陷阱会很容易让学生们掉进去。懵懵懂懂的“爱情”,在他们眼中应该是很大很大的事情。而且一些隐性的校园凌霸可能因为老师的一时疏忽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当然,简单的说教对于以上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倾听每一个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用科学的方法和智慧去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能量化解则是特别重要的。

基于此我想下学期在以往常规工作以外再开展以下等方面的内容:

1、多组织一些活动让男孩子们释放自己日渐活跃的荷尔蒙。

2、通过电影课去让孩子们用浓缩的人生经历去体会并感悟自己的人生。

3、书信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文字去记录下一段段小美好。

4、多给予鼓励、少批评。青春期学生特别的叛逆,与其批评使其逆反不如因势利导。

5、多读名人传记,每周进行一次班级内名人传记类的读书分享。

6、为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展示的小舞台。

7、十万个为什么小本本,记录下孩子们提出的精彩问题。

篇3:新势整合:从优秀到卓越的追求

在公司每年对新员工的培训上, 老总都会通过向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致敬的方式来教育新入职的员工, 正是他第一个喊出“让公众知道更多”的公关理想。每一次, 当听到“101年后, 新势整合成立”出现在“1903年, 世界上最早的公关公司成立”之后时, 热烈的掌声都在员工中爆发, 他们知道, 一家向现代公关之父致敬的公司, 绝对是一家不甘平庸的公司。我们庆幸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能在前人的累积上, 多走一步路。这一步路是向前走, 也是向高走。

在向前走, 向高走的征程中, 真正困扰我们的, 不是如何在扑面而来的机会和现实的利益面前进行选择, 而是如何从理性的角度, 立足中国公关业的未来发展, 做中国公关业的建设性力量。在2008年10月的管理层会议上, 我们提出2009年的GTG计划 (从优秀到卓越) 。

业务拓展方面, 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 与KODAK、KNAUF、Baker&McKenzie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行业研究方面, 集合我们对公关的理解, 成立新势整合舆情研究所, 联合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 共同主办了一份定位为“向学·向史·向人”的非盈利性杂志《PR view》, 希望有助于实现学界与业界、中国与西方、历史与今天三种对话, 带来光明的眼界和全新的视角。

2009年6月, 我们举办了“2009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会”, 为中国危机管理学者与知名企业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还推出了《新势媒体观察》、《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和《2009中国汽车公关传播营销报告》, 致力于提升公司内部业务服务的品质与专业化。

人才培养方面, 针对人员的快速增加, 推出了“新势志远计划”, 为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学习与成长的通道。中层以上业务骨干将分享“新势英才计划”。

公司运营方面, 我们在2009年完成了公司的O A系统与采购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公司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我们认为, 一个卓越的公关公司应该是这样的公司:一个始终能在各种环境中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期目标的公司;一个始终能依靠能力型成长而非机会型成长而取得持续性成功的公司;一个始终能在价值观上引导行业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公司。

我们制定了公司的两个长期目标。一是最具专业水准, 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 尽管我们知道有些单纯的执行项目利润丰厚, 但我们并没有去追求这份利润的最大化, 因为我们知道, 这不是未来引领公关发展方向的业务。二是最具家庭般温暖, 为员工创造幸福感。在公关行业, 公司能否取得能力型成长, 能否取得持续性成功, 关键在于人, 只有人才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新势整合, 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投资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公司将人才视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员工在这里不仅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而且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对公关人来说, 新势整合是一个让他可以梦想拿到国际大奖的地方;对于职场新人来说, 新势整合是一个可以让他怀揣理想而奋斗的地方。公司为员工的付出, 既包括经济上的回报, 也包括社会、心理方面的回报——例如长期职业生涯发展, 大量的培训机会、愉悦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资/福利、亲密的社会团体、尊重和个人尊严等。

从公关诞生之日起, 公关的逻辑角色就一直遭到拷问, 从一开始就有“白”和“黑”之争。因此, 在这条路上走得越久, 走得越远, 我们反而越感到战战兢兢。我们希望我们的业务始终能以史为鉴, 以学为鉴;我们希望通过加强战略咨询的支持力度, 打造新势整合的专家智库, 延伸到客户的战略层面, 为客户提供高于营销的价值, 引领公关向高处发展。

篇4:从优秀到卓越

[关键词] 国际基准;标准;竞争力;工具包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1-0042-05

一、《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产生的背景

美国教育体系中地方分权的传统由来已久。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各州学生的学业表现。与此相反,美国各州各自制定标准,而且许多州的标准过低。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各州的学生在学业成就、能力发展等方面出现极大的差距。绩效水平较高的公立学校以及学业表现好的学生往往都集中在那些制定了较高学术标准的州,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州的标准低于另一个州,那么学生们在跨入学校的大门之后,将可能面临长期的不公平待遇——学业上的差距仅仅是由于不同的标准而产生的!多年来,美国大部分州的教育决策者、学区领导以及公立学校的校长,往往以达到本州规定的学术标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近年来,在国际数学和科学的一系列比较研究中,美国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够理想。2006年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美国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的得分为474分,不仅低于经合组织(OECD)498分的平均分数,在排名上也仅居于第32位。①同样是在经合组织举办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项目(TIMSS)中,美国15岁青少年的得分在30个工业化国家中也只是分别位列第25位和第24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该法在加强各州面向所有学校和学生的绩效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让该法案通过,其倡议者允许各州设定自己的标准并开发评估学生对这些标准掌握程度的考试。但由于该法案规定,如果未能达到标准,就将对那些“失败学校”或学区进行干预并拒绝提供资金,结果促使各州放弃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转而选择学区更有可能达到的标准。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学术标准为各州的决策者提供参考,那么,不仅学生之间由于标准不同而造成的学业成就上的差距会依然存在,而且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会因为仅仅满足于达到“自定标准”而落后于其他国家。从长远看,这甚至会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近年来美国政府及教育界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看做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建立严格的、“世界级”的学术标准的观点逐渐受到了美国教育决策者的重视。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就已经提出了要建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等五门核心课程的“世界级”课程标准。② 2006年,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提升美国劳动者竞争力的报告——《艰难的选择抑或艰难的时代》。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必须建立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学术标准,并对它的所有学生和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因为只有那些拥有高技能劳动者的国家才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中具备竞争力。”③ 2008年7月,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举行的教育政策国家论坛中,全美各州教育协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ECS)公布了《从竞争到领导:国际基准测试蓝图》。在此蓝图的基础上,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于2009年4月2日正式公布了《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Toolkit,IBT,以下简称《工具包》)。该工具包旨在通过向各州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各个学区、校长以及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员提供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全美的公立学校在课程、评估、专业发展、绩效责任等方面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正如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主席罗杰·辛普森所言:“对于各州来讲,按照国际标准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中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做好准备,更要为在21世纪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做好准备。”④

二、《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的核心内容

《工具包》首先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美国学生可以,而且必须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成功;二是美国必须重新处于领导地位。所谓的国际基准,就是要与其他国家表现最优秀、最卓有成效的学校相比较,通过对自身的标准、课程、专业发展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改进美国的公立学校并使之达到国际水准,即“以国际基准为标准”。因此,《工具包》将其使用者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州,二是学区和学校;并包含如下四个核心组成部分。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影响,近些年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者们在制定学业标准时抱着一种“过得去就行”的心态。为改变此种状况,《工具包》对其使用者提出了多项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各地方学区的领导者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本地区的公立学校参与PISA、TIMSS、PIRLS等各项国际评价项目,以那些表现优异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基准,对自身进行持续改进。同时,《工具包》还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帮助各级教育领导者将本州、本地区的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这些信息包括:(1)基准测试流程的建立;(2)测试方法的应用;(3)测试内容的确定;(4)测试结果的评价。

其次,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建议各公立学校将如下七种“生存技能”作为关键能力⑤:(1)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2)合作意识与领导力;(3)灵活性与适应能力;(4)首创意识与企业家精神;(5)有效的语言交流能力;(6)评估与分析信息;(7)求知欲及想象力。

最后,为帮助各州并制定新的标准,《工具包》还对各州的教育领导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及要求。

(1)建议各州为国际基准测试提供资助。在发现本州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之后,制定新的标准,修订现行标准或在州一级对现行标准进行广泛讨论。

(2)对各州来讲,通过国际基准测试确立的新标准不仅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还包括了制定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劳动力开发标准。

(3)在与国际标准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法,为学校或地方学区提供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2.教学质量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重新确定教师标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师,使教师理解并能够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教师核心知识方面的素养。

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保证各州达到国际标准的重要前提。《工具包》从更为严格的课程作业,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等三个方面,向各州、各地方学区提出了如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增加拨款以使更多地方学区的双学分项目能够达到国际标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AP课程、IB课程、国际高级教育证书(AICE)等考试。继续提高英语、数学、阅读三门核心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并增加这三门课程的考试强度与难度。建议各州拨付专项资金,对怎样使现有的英语、数学、阅读课程达到国际标准进行研究。此外,《工具包》还建议各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校采用那些在内容上已经达到国际标准的教材,并通过外部资源对这些教材进行评价和认定。

其次,《工具包》倡导以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TLCs)的形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教师学习共同体关注教师之间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进、基于团队的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作用,并遵循如下核心原则:(1)渐进性;(2)灵活性;(3)可选择性;(4)问责;(5)支持;(6)均衡的评估。

最后,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绩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所顶尖学校的经验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2)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教师;(3)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⑥ 因此,《工具包》要求各州提高教师职业从业资格,严格教师选拔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按照国际标准对现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的制度,将那些表现优秀的、卓有成效的教师和管理者配置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3.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确保教师的知识、技能及针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并使改进后的教师质量及其评价结果与国际标准同步。

专业发展的对象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了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工具包》建议各州对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进行评估、调整、补充,并建立一套与国际标准相契合的面向教师及各级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体系。

第一,各地方学区必须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目的是将上述人员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机构与人员进行比较,从而通过改革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以弥合此种差距。同时,规划还要以本地区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数据作为依据,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为目的。

第二,建立一套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协调机制。任何规划的达成都需要一套运行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为保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实践当中不偏离既定的目标,应采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及时反映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既定的规划之间保持一致。

第三,专业发展的内容必须建立在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侧重于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工具包》则建议应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第四,对各州来讲,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关键领域的知识学习,加强教师在上述领域中的知识素养,以使每个教师在这些核心领域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教师一样。

4.评价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严格的、更为有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结果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前的学生学业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弥合这一差距。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结论,对各州、各地方学区及各学校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必须确保教师能够以国际标准进行教学并促使学生在”核心知识领域”(Key Knowledge Areas)中取得进步。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州进一步改进学术标准的依据。对于所有学生来讲,对其学业成就的评估也会为他们提供大量极富意义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学业表现仍然低于期望值的学生。对于各州来讲,应改革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评价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对原有的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改进原有的教学策略、标准化测试手段并与测试制作者进行合作。

其次,建议各地方学区开展国际评价测试项目,将本学区的学生学业表现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结果。为所有年级的学生重新设计或调整数学、科学和阅读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国际标准。采用教学敏感性评价,测验教学的影响,以便教育者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结果改进教学。

如前文所述,全美各州教育协会开发《工具包》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各州在制定标准时,能够以其他国家最优秀的学校和学生的表现作为基准,以提高全美各州的学业标准。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制定政策,鼓励各个学校参加类似于PISA和TIMSS这样的国际评价项目,并在各州的问责制中加入此项内容。

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构成了《工具包》的完整体系。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教学有赖于国际标准的厘定;评价则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在国际标准和质量教学方面,学生的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了二者的要求;而专业发展内容的调整则应该基于评价的结果。如果各州、各学区或各公立学校的政策制定者需要以国际基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标准,都可以在这四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作为参考。

三、意义与评析

从1983年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到2002年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美国20多年来的教育报告中,始终强调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及制定相应的学术标准。但是,教育行政地方分权的传统使得各州之间的学术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具包》中所确立的原则、核心知识领域以及提供的各类资源,可以帮助各州在制定所要达到的学术标准的原则方面渐趋一致,即上文中所讲的“以国际基准为标准”。

一些州已经意识到了现行的学术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工具包》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对各学校的领导者、教师的绩效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马萨诸塞州议会正在讨论新的学术标准,并要求该标准的制定不仅要与其他各州的现行标准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必须参考那些在教育方面获得成功的国家为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设立的学术标准,并以此重新确立本州的学术标准。同时,通过开展“全州优秀教师合约”计划,对那些达到新的学术标准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对学生的学业期望,并采用积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达到此种期望。

新罕布什尔州则计划开发一套新的、面向全州范围的考试体系。通过该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十年级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辅导而具备了能够进入社区学院的知识能力,那些通过这种考试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同时达到大学二年级程度。

此外,佛罗里达州正在建立一套“世界级教育标准”(World Class Education Standard,WCES)。该标准以近年来在TIMSS和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参考,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核心课程方面制定“世界级”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做好准备。

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各种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美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美国学生是否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工具包》中所包含的四个核心部分: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都与提高美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此外,《工具包》的开发过程及其依托的两大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政府、教育界对于建立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问题已经步入了实质化的操作阶段。如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和教育部长阿恩·邓肯正与各州州长就建立一套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进行讨论。美国联邦教育部也计划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制定共同评估体系和评分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那些用于维持50个不同标准和考试制度的资金、人员、物资得以解放出来。这些大量的州立资源可以转而用于帮助学生达到更为严格的新标准的创新活动,进而形成一种不断改进的机制。

当然,要使美国各州都能够采纳同一个学术标准,绝非仅仅通过《工具包》和拨出多少联邦经费就能实现的。但是,追求更为严格的学术标准以及对未来美国竞争力的关注,将使“来自许多领域的压力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改革运动,这可能会迫使美国政治领袖放弃旧观点,这种观点一直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对公共教育的国家承诺未能成为获得无限机会的‘重要平衡器,建立并采用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改善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前景并保证美国的长期经济竞争力”。⑦

注释

①TIMSS Challenge in Math and Science:http://www.edinformatics.com/timss/timss_intro.htm.

②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 DC. America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 1991.,26-29

③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Tough Choices or Tough Times,(Washington D.C.:The New Commission on the Skills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2007),[EB/OL]http://www.skillscommission.org/pdf/exec_sum/ToughChoices_ EXECSUM.pdf.

④http://www.bizjournals.com/denver/prnewswire/ press_releases/Colorado/2009/04/02/DC93327

⑤Tony Wagner,“Rigor Redefined,”Educational Leadership,[EB/OL] http://www.siprep.org/prodev/documents/RigorRedefined.pdf.

⑥McKinsey & Company,How the Worlds Best-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EB/OL]http://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socialsector/resources/pdf/Worlds_School_Systems_Final.pdf.

⑦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176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篇5:《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1

《从优秀到卓越》是一本能带给人灵感和思想以顿悟的书籍。作者对世界上众多大型公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许多宝贵的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去不断理解与消化吸收,使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从优秀到卓越的七个重要因素。这本难得的好书,能为事业指明一条路,并把一个人从“优秀”引向“卓越”,带上另外一个高峰。

什么是卓越?很多人和公司企业,当做到优秀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很好,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一旦做到卓越的时候往往都是感觉“其实还可以更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希望自己力求做的更好,仅做到优秀是不够的,应该追求卓越的突破性进展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当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时,其必然能发挥出超人的能力。就像杜鲁门所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责、权、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残酷的现实,正如眼下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只所以称之为“危机”,其中既包含有“危险”,也包含有“机遇”。对于一个卓越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不断超越,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看完本书感觉自己距离卓越还很遥远,需要学习和实践的东西还很多。同时通过这本书,我感到,或许再过5年、10年后回过头来再度阅读这本着作,还会发现其他更深层次的内涵。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2

首先我想起就是教育工作者常说的那句话,只要是爱孩子一切都没有问题。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

正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所以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正是因为热爱孩子所以每天不觉得累。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就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为了能够让这些花朵茁壮的成长,我们要根据每朵花不同的特点和性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因为我始终相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但是班级中孩子这么多我又怎么能够全部面面俱到呢,我想就是缺少方法吧!也许这正是我算不上优秀的原因吧!但是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那么想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在工作中还要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意,真正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你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既要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群体普遍可接受性,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程度、方式、方法等方面施予爱心。充满爱心的老师心中想的都是学生,很注意班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每时每刻都在关心自己,感受到爱。

人们都说学无止境,读这本书我的最大感受是教育永无止境,我们老师的成长也没有上限。书中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就像前言中写的:你想让学生的生命与众不同吗?你想让学生都燃起对知识的渴望吗?你想成为卓越教师并教出卓越的学生吗?我一直都坚信,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都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个美好的愿景始终在等待着实现的那一天,我也坚信,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期待着找到自己无限的.潜力,这些潜力始终在。只是我们应该坚持而已!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3

社会科学因为本身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的动态变化,社会科学的结论本身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久经考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颠簸不破的真理并加以运用最终达到成功是很多企业者和社会学者毕生追求的。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经济上取得成功有着浓厚的兴趣,经济与管理类的图书层出不穷。就像流行小说不管是从种类还是销量都远远高于经典文学著作一样,经济管理类的图书也面临同样的境地,如何挑选一本好的经济管理类图书成为能否准确把握相应规律的重要选择。

《从优秀到卓越》是柯林斯先生继《基业长青》之后又一力作。尽管《基业长青》本身受到很多非议,随着时光飞逝一些在当时看起来“无敌”的企业现在风光不再。那么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管理学研究本身的理论失效了还是执行者在执行的层面上因为做错了事情而导致公司的衰退呢?

这个问题显然是争论不出确定的答案,因为社会科学的多变性导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阐述相当多看似合理的理由。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书里所论述的大多数理论在广泛范围内引起了企业家、管理学者的共鸣。这些共鸣显然是对日常经营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的。

了解、掌握并运用这些共鸣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认知商业社会并取得成就。就像张无忌拿到九阳神功之后发现最后一层的心法是错的,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修炼方才成功。再经典的书籍总有不切合当前实际的情况,如何运用以便成功挑战着管理者的能力。

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其中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是决定团队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下面人员的价值取向。如何一直成为一个像书中这样所倡导的领导人,是我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4

就像是从小听妈妈的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长大后却发现恶人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舒坦,横行天下的坏人远多于好人。有的时候道理都是对的,但放到现实中,有些道理明显水土不服,有些道理看着高大上,真正要作取舍的时候,能排序靠后就不错了。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一本书之后,这种熟悉而又痛苦的割裂感就又再度袭来了。比如说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这一节。作者所提的这一方法其实一直以为就是我们教育中提倡的,从而衍生出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表扬学生都是政治正确的,表扬的效果要远优于批评。

其逻辑链条是,表扬学生,学生自信心增长,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或综合发展。只要我们稍为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对于这样的理论就会深信不疑:如果是你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在批评中成长,还是在表扬中成长?但现实的实践情况,如果老师在教育中一味的表扬,是不是一定会有好的实践效果?

美国的科学家们最后作的一项研究,颠覆了我们对于表扬在教育逻辑链条中地位的因有认识。研究显示,在随机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表扬,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表扬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而更像是学生发展的成果,即,由于学业成就高,优秀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更多,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更多的表扬确实对自信心的建立有帮助,但是同时也有可能助长于自负、自大等负面情绪。因此表扬的效果是中性的,而不一定导致积极的效果。如果将这个实验的成果再拿到现实中来进行检验,哪一个更符合老师们的实践经验呢?

我感觉教育理论中的不少内容都遮裹上了一层迷雾。有一些是真理,有一些是伪真理;有一些是只能摆在台面上的,有一些是只能摆在桌底下的;有一些是重要的,有一些是更重要的。

从学理上有什么判断的标准吗?还在思考中。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5

我想每个老师的心中都期待着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本书包含教学相关方法、策略或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本书的设计就像饭后的点心,每天只需花几分钟,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有意无意的改变。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如此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

这本书正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导,它将帮助我们的把想法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影响学生的成长的每一个步骤。

教学永无止境,没有人能真正达到教学的巅峰。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正因为如此,所有优秀的教师都知道如何努力提高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他们坚持提高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

首先,教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走进教室,看到一个严肃、充满怨恨的老师,他们会立刻变得非常警觉,甚至会改变他们想要信任新老师的想法。即使老师后来“改变”了不友好的行为,也很难扭转学生对你的第一印象,这比一开始用积极的言行去面对学生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在第一节课上告诉他们,我很兴奋能成为他们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学习和进步。我也向他们保证,新的一年将是一帆风顺的一年,是充满精彩和胜利成果的一年。

其次,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耐心地一点一点地了解学生。例如,他们的偶像是谁,他们相信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等。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发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卷,通过问卷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一些情况,同时声明老师对他们非常感兴趣。

永远不要放弃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尤其是那些最不可能被你喜欢和认可,最需要老师关心和关注的学生。

最后,我们应该有效地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参与到学校中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因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父母支持你。

老师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让家长了解老师,让家长明白老师同他们一样,也以学生为自豪,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更拉近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初读本书,很多实用性的技巧还需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实践,以后也将对照实际教学来重读此书,争取多多吸收书中的精华!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6

看完《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一章,我首先想到的是恩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是个优秀的学生,老师希望你能不断地进步,追求卓越”。那个时候只是感觉老师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或许是年少不更事,竟没能很好的领会“卓越”的含义,今天再读这本书,却让我对这个词的分量有了新的理解。

其实第一章主要是阐明了这本书的整体框架,逻辑结构,研究方法,提出本书的重点“实现优秀到卓越是可能的,本书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论证如何从优秀到卓越”。不难看出本书的研究结论都是在分析了大量客观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且本书的逻辑结构也是相当严密的,巨轮模型让我们对“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了然与心。卓越的过程就是巨轮旋转起来的过程。笨重巨大的飞轮,刚开始推动它转起来是那么地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歇地推动,让它蓄积大量的动能,当到达那个临界点的时候,巨轮也就飞快的旋转起来,而且势不可挡。

当然推动巨轮的力量也很重要,它要有“第五级经理人”的领导,要遵循“先人后事”,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而且还要坚信信念”……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要有一种信念。

文章开篇就提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其实看到这句话,让我们难免有些困惑,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达到了优秀的层次,不就更接近卓越了吗?会什么反而会阻碍“卓越”的实现呢?但想想现实中的例子,就不难发现,这句话却有道理。在某个行业优秀的企业有很多,他们利润可观,员工福利好。

企业体制成熟,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口碑,并且还能在比较长得时间内保持这种优势,这个时候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安于这种现状,因为他们觉得对他们而言各个方面已经够好,他们只要保持现状,就可以有好日子。一旦有这种想法,这个企业就很难再进步了。其实这也就符合了为什么第一一般只有一个,而第二第三却可以有多个,而且排名越往后数量越多的现状了。而没有做到卓越的企业很多时候是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卓越”,为什么要“卓越”,怎样“卓越”。

“令死神望而却步的,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我想说的是“卓越”也不能仅仅局限为“优秀”的更高一个层次,她应该是无限向上,向前的一个级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保持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去发现和创造美好,让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变得更加美好!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7

利用假期时间读了这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不同于其他书理论性很强的特点,这本书是以一个个案例的形式给我们提供教学上有效的方式方法。

像“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相应的指导。从最开始对看书的厌烦,到最后恨不得马上读完,这本书的阅读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改变。

说到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其中少不了一个字:爱。爱教育,爱学生,不是装装样子,敷衍了事;不是一时兴起,转头就忘;而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专研的爱的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两点让我最有感触。一是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二是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

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常常对自己说。每个人生出来都是不同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寻找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由此来鼓励启发他们。记得我曾经教过一名淘气的男孩,上课经常打闹,不认真听课,让我很头疼。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去管他,可后来我发现他虽然顽皮,但是字写得特别漂亮。我就由此入手,在全班表扬他,拿他的字做范例。慢慢地,他也觉得自己是个榜样,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上课打闹少了,认真听课的时候多了起来。由此可见,只有我们教师不放弃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才会“破蛹重生”。

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这一点我以前总认为这是班主任教师的事情,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一次假期作业的检查,我发现作业的笔迹不像一个小学生书写的,于是我和班主任联系,让班主任教师找到了家长。那位家长非常不好意思,说:我以为假期作业英语老师不会检查,就代替孩子完成了,没想到老师这么认真负责。

老师你放心,这两周时间我一定让孩子补完,我们也会全力配合老师,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正是这件事情,我感受到,我们让家长配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家长知道,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着每一个孩子,老师家长都不松懈,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为结尾: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8

为什么要成为卓越的公司呢,因为这个社会永远是优胜劣汰,赢家通吃,如果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霸者,将来就会被别人吃掉。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公司奉行不晋则退原则的原因吧。

从20xx年的20xx多家到20xx年的300多家,再到20xx年的8家,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从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我们公司无疑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就,而是要突破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

这种观点与《麦肯锡方法》中提到的二八原则不谋而合。如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那么,我们就应该抓好这20%的人,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在做事上,也要善于找准问题所在,将主要精力投在20%的关键点上,做到事半功倍。很多毕业生听到我们公司的时候,都会鄙视的说:“小公司”,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眼中的天丽科技,虽然短小,但是精悍,富有战斗力。公司并不是跟人数成正比的,一个有用的人,胜过千百个做负功的人。

卓越的公司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之所以会觉得某人或某家公司一夜爆红,是因为媒体的报道给了我们这样的错觉。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首先要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然后要坚持刺猬理念(用一个简单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像麦肯锡那样的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刺猬理念就是“助您做得更好”。

篇6:《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000字

我们需要的态度 书中的第一章就是“积极乐观的第一印象” ,书中说到教师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可以影响你的学生的,生硬、严肃的表情会让你的学生产生不敢亲近的认知。我想是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交融的。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是需要这样的特点,幼儿的情绪是最能受到老师带来的波动,我们细小的情绪变化也会感染到孩子,当我们每天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和我们的孩子相处时,我想孩子们会被感染并回以同样的热情。文中有一章也说到“ 微笑着问候学生” ,在幼儿园我们每天都会以亲切的笑容来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这个“ 微笑的问候” 是开启一天快乐时光的起点,让孩子们感知到老师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但是我想不管是微笑还是积极乐观的态度都不是为了让幼儿亲近你而故做的伪饰,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你愿意亲近孩子的信息。因此,我们应当将这种状态永久的保持下去,虽然是很微小的一个态度,保持一天,一周,一段时间是容易的,但若能每天都做到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你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容易的。 当然这个态度既是对孩子的态度也包括了对待自己的态度。看到其中有一章说“ 老师并不轻松” ,我很有同感。也许在外人眼里教师这个职业是令人羡慕的,它有长长的假期,有不错的福利,尤其是幼儿教师,常被人误解为是最轻松的,不就是管好小孩子,带他们玩玩闹闹,既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成绩负担。但是我想这是因为外人不了解我们的职业,而我常常听到的却是幼儿教师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因为我们的职业有着别人不理解的一面,这一面或辛苦或单调或烦恼,当我们被工作的琐碎事烦恼着的时候,我想我们仍需要一个对待自己的态度,是负责的态度,是积极的态度,是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我们一样需要乐观的心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迎接那些未知的挑战,欣然接受赋予我们的任务,淡然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

我们需要的常规 卓越教师是成功的课堂管理者。这是书本当中提到的一句话,我于此非常赞同,同时书中讲到的一些课堂管理的策略和小建议也能极大的引起我的共鸣和启迪。“ 课堂上的头号问题不是纪律,而是缺乏有组织的常规” 我们会发现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我们卓越的教师总能够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任何问题面前有他的原则和处理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 常规” 。在幼儿园面对一群不谙世事,天真懵懂的孩子,常规的建立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基础,开展教育的基石。我觉得幼儿园的常规应该是最具柔然性,最显张力的,我们不应该像小学中学那样明文规定着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在孩子们能够理解,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去实施。比如:可以是师幼共同制定一些规则;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常规。我想这样的常规是被我们的孩子认同接受并能愿意去维护的。就像书中提到的我们可以去寻找制定规则的契机。至于维护和遵守规则,请给我们的孩子一点时间,他们需要慢慢地在遵守与犯规之间去练习和熟悉。 我们需要驻足 书中有一章提到“ 停下来想想为什么” 。孔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该因忙碌而停不下匆忙的脚步,偶尔也应该驻足停留,转身看看,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一天之中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有教学上的事,有与孩子相处之中发生的事,有你在遇到问题时处理的方式等等,有些事细小的我们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比如:今天发生了些什么事?我是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这样做正确吗?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我们的经验是在不断的反思和提炼中越加丰富的。所以,多回顾回顾自己的足迹,多想想为什么,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而去弥补去完善,我想教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我们需要错误 “ 错误是可以被接受甚至是非常受欢迎的。”“ 犯错” 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畏惧错误,而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直面错误,在错误中得到学习。书中有举例到:教师通过假装犯错,让学生去抓老师的错误来帮助他们的学习。我想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因为有时候“ 错误” 的到来往往也伴随着教育的契机。不管是教师犯错还是孩子犯错,我们都可以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真实可见的例子用来帮助我们的孩子明白事理,增长见识,相信这样的教育比口头的讲解教授更有效果。

我们需要倾听“ 学生需要你借他们一双耳朵,在向你倾诉的过程中,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是多么明智的举动,教师确实应该听比说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当孩子想畅所欲言时,请别让你的话语干涉了他们想法。幼儿园的孩子会有很多的话跟你说,他们的话语也许没有逻辑性,只是在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让你不怎么理解,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想我们要做的是适时地询问并耐心听完,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很多奇妙想法。倾听既是你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你愿意接纳孩子的表现,这是你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窗户。所以,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它会告诉你你需要做什么。

篇7: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按照区发改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读了美国人——吉姆•柯林斯编著、俞利军译的《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通过对11个实现跨越的卓越公司和17家(对照和未能保持卓越)公司详尽分析研究,揭示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机制,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理念框架并称这本书“它最终只跟一件事有关: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规律”。感觉到研读“从优秀到卓越”解读了一个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和决定性因素。个性谦虚又表现专业的第5级领导人;看重人才的内在素质而非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当然,由于美国的教育水平与目前中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性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企业的人才选择中,应该适当地选择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但先人后事的原则同样应可为我们使用);在自己擅长(也就是能够做得最出色)的业务上倾注全部的身心与足够的资源而采取将问题简单化的刺猬理念;企业训练有素的文化与领导人的职业道德融合产生的威力;不把技术作为引发变革的工具,而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占据行业鳌头的技术加速器的理念;注重做事方式和动量积蓄推动飞轮运转而不要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突破而陷入厄运之轮。

书中的很多观点,是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成功的大企业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社会制度与发展环境,企业属性甚至人们的认知程度不同等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生搬硬套在自己企业身上,必需与国情和自身企业现状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与调整完善,才能收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原来乡镇企业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的磨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司分化为个人所有,但更多的公司则顺应历史发展与村民群众的要求,通过固化股份,集中经营逐步转向现代企业的模式,当然,并非这个转变就能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公司,它还必需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与改革才能与现代公司相接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公司还是从混沌走向规范过程中十分稚嫩的,还需要其自身的努力甚至挣扎,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呵护与支持,才能成长为参天之树,支撑起农村改制后社区民生的一片天。相反,由于时左时右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现代人价值观念取向的改变,在一些地方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导致解决“三农”问题缺少了强有力的载体,农村党组织的威信受损,基层政权失之稳固,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 “三农”问题是长期政策失衡造成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但这些支持与关注均属“外因”,它必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转化为农民的实惠,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支撑下的基层政权组织,恰好就是一个适当的载体,是外因与内因接合并发挥作用的转换点。

三、卓越公司的文化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具体表现在这些企业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拥有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行为。达到卓越的公司会无需等级制度;无需层层设臵科室;无需过多的行为控制。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状态中,能够达到“卓越”者实为凤毛麟角,我觉得,在现今的经营条件下,优秀的企业要走向“卓越”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出第5级领导人和真正做到先人后事,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满足,比如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人事制度方面的改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七、成长中的企业与跨越式企业同样需要靠自己培养管理人才,而且这种培养比跨越式企业更显重要。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应从管理团队中选择合适者,而选择合适者主要看其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第5级经理人可以培养出来,但必需要有几个先决条件,欲培养第5级经理人的企业领导者本身应是第5级经理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挑选的被培养人具潜质;被培养者具有成为第5级经理人的潜质;适合其成长的培养环境。

八、那些实现了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认为技术不是走向卓越最关键的因素,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公司对于技术的运用大多已处于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它们对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是为了保持在行业中能更长久地保证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技术运用服务于“刺猬理念”。

但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处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成为同行业竞争中保障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因素之一,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技术加速器理念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生存与发展。

个人认为,对本书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套用,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迷茫,但认真研读本书,理解并合理利用和努力实践书中的研究成果,将会使我们的企业有可能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信息科 谢国华

篇8:从优秀到卓越的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大师朱兰博士预言:“20世纪是生产力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进入21世纪,这一预言得到了证实,质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02年,美国质量学会主办的世界质量大会将质量文化作为会议的主题:质量文化一—进入21世纪企业迈向成功的基石;2009年再一次将质量文化列为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质量文化——服务顾客、组织和社会。全球最高级别的国际性质量大会在10年中2次将质量文化列为会议主题,可见全球质量界及企业界对质量文化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1 卓越绩效模式及质量文化的概念

1.1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由世界三大质量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的评奖准则所体现的一套综合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从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7个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近年来,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共收到1 000多个申请,评奖65个,其中“波音”“摩托罗拉”“联邦快递”“通用”“微软”等世界级企业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了出色的经营成果,而其他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未申请评奖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我国于2001年在借鉴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奖评审,向企业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管理理念。

卓越绩效准则的精髓是远见卓识的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敏捷性、注重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视野等1 1项核心价值观。

1.2 企业质量文化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意识、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及习惯。其核心内容即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等。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 质量文化定位

美国吉姆·柯林斯在经典商业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因为优秀所以容易安于现状而故步自封。企业如果将质量文化定位为优秀,则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结果就可以了;如果定位为卓越,在实现企业独特价值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供方、顾客、员工、社会等相关方的利益,并取得系统的平衡,换言之,就是自己实现愿望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有一则关于“微软”的新闻证明其不愧为世界级卓越企业,该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在进行计算时,有一组数字会算错。这时,“微软”的工程师说:“我们会马上着手解决,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也曾断言:“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卓越绩效模式将企业的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放到高屋建瓴的位置,也就是说,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引领企业走向卓越。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将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以最高质量目标为核心价值标准和质量道德观的行为规范来定位企业的质量文化,而不纯粹以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为目的。具备了这一条件,企业就迈开了从优秀通往卓越的第一步。

3 质量文化建设中领导的作用

企业的质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的质量意识,影响着员工的质量行为。质量管理学家费根鲍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关键,领导实施有力的质量管理对形成质量文化十分重要。根据当今的竞争趋势发现,企业需要有一种环境,即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位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因此,公司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简言之,领导在质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卓越绩效准则中定方向、造环境、抓绩效3个作用相同。

领导是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制定者,其核心部分是质量愿景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企业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并平衡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以卓越的品质带来卓越的经营成果。

企业领导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对员工进行适当授权,使员工拥有一定的独立决策权和执行权;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乐于学习和创新的环境,让员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和创新的氛围中持续改进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此外,领导要以身作则,以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魅力树立典范,形成领导的权威,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质量文化建设追求平衡的绩效结果,而不仅是企业利润的结果,讲究的是与各相关方达到共赢的结果,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建设一个值得社会尊敬的企业。

4 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质量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人”,既包括顾客,也包括公司员工。

围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应随时掌握顾客意见,以“顾客声音”为准则持续改进,让顾客享受到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努力让顾客满意,甚至超越顾客期望,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最终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质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带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时要充分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员工满意是员工规范质量行为的源动力,企业应关注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通过学习、培训、授权等为员工创造机会,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自尊和自爱,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在2009年版的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暨卓越绩效准则中,将“以员工为本”作为单独的条款列出,对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这一条款中,美国人提出了“员工契合度”的概念,这一概念比“员工满意度”更上一个台阶。

只有企业的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和谐统一,以高素质的员工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保证高质量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创造高绩效的业绩,以高绩效的业绩实现员工高质量的人生价值,同时实现企业高质量的社会价值,才能达到卓越企业的结果。

5 质量文化建设以过程管理为手段

流程与制度是质量文化的基础,构建卓越的质量文化,离不开健全、规范、落实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在对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进行设计时,必须同时确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通过集中采购、与供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按照整体成本最优化要求进行新产品设计研发,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设计市场拓展与销售。同时,制定严谨、细致的MQC (原材料质量管控)、IPQC (过程质量管控)、OQC (出货质量管控)、CIS(顾客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管理等管理规范,辅以DFMEA(设计失效模式)、PFMEA (过程失效模式)、SPC (统计制程控制系统)等过程分析控制工具,通过精益生产等管理手段改善流程管理,并广泛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小组)、现场改进小组等群众性活动,对产品质量、过程方法、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与创新,不断提高生产与服务过程绩效,强化“追求卓越产品质量”的质量文化。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根本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宏伟的计划、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相反,这一过程酷似将一个沉重的巨型飞轮朝一个方向推动,一圈又一圈,积蓄势能,一直到达突破点,并完成飞跃。”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在不断优化的流程再造行动下,在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企业必将沿着从优秀到卓越的道路稳健迈进。

6 质量文化建设的测量、分析与改进

卓越绩效准则的一大特点是聚焦经营结果,对顾客与市场结果、财务结果、资源结果、过程有效性结果、组织的治理和社会责任6项内容进行测评,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在评价过程中,离不开数据的支撑,离不开与标杆的对比,离不开对未来的预测。

质量文化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也可以从以上6个方面进行测评,在测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收集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而基于事实的数据分析又为实施质量改进提供了依据。

通过与标杆对比,可以找出差距与不足。例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参与度、员工整体质量意识、核心质量价值观与道德观的认知度、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及契合度、管理创新与先进质量方法的融合度、激励保障机制的完善度、社会治理的公众认可度等。

在质量文化实施改进过程,可以参照木桶原理,致力于短板的改善,质量文化的发展才能不断深入。每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公司,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与此同时,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都必须具有与之对抗的素质。不管分析测量结果是好是坏,坚守核心质量价值观的质量文化必将引领企业走向卓越。

7 结语

将质量文化定位为卓越,将质量标准和质量价值观融入弘扬企业文化的内容中,通过领导的以身作则影响全员的质量意识及行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员工满意为目标的质量环境塑造、以人性化流程再造管理,以及与标杆的对比和对未来的预测,找准改进的方向及途径,确保卓越质量文化意识在企业软实力中得到体现,将企业的质量文化水平提升至卓越文化阶段,从而引领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林.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务[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上一篇:外墙涂料施工验收规范下一篇:我熟悉的爷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