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2024-04-18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通用14篇)

篇1: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当我看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时,我就被它吸引了。或者更加确切地说,该书扉页上的副标题抓住了我的眼球――“ 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 菜鸟” 老师,每天面对着许许多多的教学问题。我非常迫切地渴望能够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将之阅读吸收。

书的设计很有趣,按照180天来计算,每20天有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实践,语言充满美式幽默,列举的事例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普遍的问题。一口气读完全书,细细品味,发现一整本书在被我咀嚼消化之后,只剩下了一个关键字,就是―― 尊重。

曾在一本心理学著作上看到过,我们的社会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因此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便是学会尊重。爱默森也曾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的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也就是学生,尊重学生,也就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精神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高人一等。师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因此彼此之间应当相互尊重。而且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们模仿学习的榜样,要想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懂得尊重的人,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育,真正地学会去尊重教师。读到这里,我不禁神往,若是学生之间都懂得互相尊重,这在班级和教学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那么,如何能实现这一点呢?教师要做到哪些呢?书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些建议:

一、给学生一个承诺。可以告诉学生,你非常愿意对他们做出承诺,承诺非常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尊重。当然,教师自己给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当承诺一出,你会不自觉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意见。可以下发调查问卷,包含如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你对于这个班级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你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在这个班级中,你觉得老师尊重你吗?老师教学的方式吸引你吗?如果没有,你认为老师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改变?问卷的目的是摸底,而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填写问卷的一份子,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权利,也就是给予了他们话语的尊重。

三、“ 传送信封” 。面对的孩子越来越大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我们有时候不能直接严厉地批评学生,有时会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与学生交流的难度其实越来越大。那么,如何人文性地谈话、教育才好呢?书中提供了让孩子传递空信封,实际上是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了他们与自己交谈倾心的机会。

四、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感到惭愧,我很少对学生讲出赞美的语言,尽管有时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觉得他们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很吝惜我的表扬。其实我应该赞美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班里在弘扬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非。

通览全书, 作者对“尊重” 这两个字讲述的可谓是大费周章。然而正是这简单的两个字,如果能够做好,在教学甚至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必定大有益处。读完全书,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做些改变,希望这些小小的改变,能赢得师生双方大大的尊重。

篇2: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书中讲到: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宠儿,让学生在舒适和放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当学生踏进校园时,老师要始终保持微笑,他们会被老师们积极快乐的情绪所感染。当学生忘记课堂规则时,老师要耐心提醒他们,他们会在善意的提醒中建立规则意识。当学生犯错时,老师要告诉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生就不再惧怕犯错。”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是温暖,是激发,是影响,是改变,是让一个人能够相信,是让一个人真正美好。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和核心,给予爱与欣然接受爱,是一个卓越教师必备的能力。有爱,才有教育。

二、小承诺,大尊重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虽然角色不同,但目标一致,彼此应相互尊重。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表率,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要从细小处的承诺做起。例如,尊重学生的课间休息权。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却十分宝贵,不克扣学生的休息时间,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休息权和娱乐权的尊重,又体现了教师们在教学上的相互合作。再如,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当新生一代就热点问题侃侃而谈时,身为教师,融入学生的文化圈子并勇敢地与之同思考、共评析,方能真正尽到为师之道。又如,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李希贵老师说:“什么年龄读什么书。”的确,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规范学生的阅读。特别要尊重的是学生的隐私权。信件是隐私,日记是隐私,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同样也是隐私。总之,尊重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尊重教师。

三、小规章,大方向

课堂管理的重要任务和核心是建立一套课堂管理章程。有效的课堂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能奏出和谐而美妙的歌声。作者认为,规则就是要详细地让学生知道他们究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违反规则要收到既定的惩罚;而常规需要反复的练习和遵守,违反过后不必惩罚,只需要在各方监督下改正。制定好详细的课堂规则和常规后,我们也需要与学生一起研读、分享,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些章程有充分的理解。这就好比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清晰且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再回顾自己的教学,每一节课上课前,我都会对学生说:“今天我们的目标是…”或者把目标分为两三个小点写在课件的第一页。哪怕是早读课,我也在学生的乐桃群里发送“早读安排”,列出任务的时长和要求,让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朝着每一个小目标前进。

篇3: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内容简介:《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 天, 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 每一天都将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每隔20 天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 检验哪些策略能有效执行, 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教师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 就能获得新进步、新收获。

推荐理由:不管你是刚入门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本书都将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极强的教学指南。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涉及到: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与学生相处, 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 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 如何找到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等等。 它将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生涯中给予高效的指导。

篇4:从优秀到卓越

[关键词] 国际基准;标准;竞争力;工具包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1-0042-05

一、《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产生的背景

美国教育体系中地方分权的传统由来已久。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各州学生的学业表现。与此相反,美国各州各自制定标准,而且许多州的标准过低。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各州的学生在学业成就、能力发展等方面出现极大的差距。绩效水平较高的公立学校以及学业表现好的学生往往都集中在那些制定了较高学术标准的州,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州的标准低于另一个州,那么学生们在跨入学校的大门之后,将可能面临长期的不公平待遇——学业上的差距仅仅是由于不同的标准而产生的!多年来,美国大部分州的教育决策者、学区领导以及公立学校的校长,往往以达到本州规定的学术标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近年来,在国际数学和科学的一系列比较研究中,美国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够理想。2006年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美国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的得分为474分,不仅低于经合组织(OECD)498分的平均分数,在排名上也仅居于第32位。①同样是在经合组织举办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项目(TIMSS)中,美国15岁青少年的得分在30个工业化国家中也只是分别位列第25位和第24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该法在加强各州面向所有学校和学生的绩效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了让该法案通过,其倡议者允许各州设定自己的标准并开发评估学生对这些标准掌握程度的考试。但由于该法案规定,如果未能达到标准,就将对那些“失败学校”或学区进行干预并拒绝提供资金,结果促使各州放弃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转而选择学区更有可能达到的标准。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学术标准为各州的决策者提供参考,那么,不仅学生之间由于标准不同而造成的学业成就上的差距会依然存在,而且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会因为仅仅满足于达到“自定标准”而落后于其他国家。从长远看,这甚至会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与反思,近年来美国政府及教育界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看做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建立严格的、“世界级”的学术标准的观点逐渐受到了美国教育决策者的重视。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就已经提出了要建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等五门核心课程的“世界级”课程标准。② 2006年,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提升美国劳动者竞争力的报告——《艰难的选择抑或艰难的时代》。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必须建立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学术标准,并对它的所有学生和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因为只有那些拥有高技能劳动者的国家才能够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中具备竞争力。”③ 2008年7月,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举行的教育政策国家论坛中,全美各州教育协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ECS)公布了《从竞争到领导:国际基准测试蓝图》。在此蓝图的基础上,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于2009年4月2日正式公布了《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Toolkit,IBT,以下简称《工具包》)。该工具包旨在通过向各州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各个学区、校长以及教师在内的所有人员提供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全美的公立学校在课程、评估、专业发展、绩效责任等方面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正如全美各州教育协会主席罗杰·辛普森所言:“对于各州来讲,按照国际标准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中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做好准备,更要为在21世纪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做好准备。”④

二、《国际基准测试工具包》的核心内容

《工具包》首先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美国学生可以,而且必须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成功;二是美国必须重新处于领导地位。所谓的国际基准,就是要与其他国家表现最优秀、最卓有成效的学校相比较,通过对自身的标准、课程、专业发展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改进美国的公立学校并使之达到国际水准,即“以国际基准为标准”。因此,《工具包》将其使用者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州,二是学区和学校;并包含如下四个核心组成部分。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影响,近些年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者们在制定学业标准时抱着一种“过得去就行”的心态。为改变此种状况,《工具包》对其使用者提出了多项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各地方学区的领导者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本地区的公立学校参与PISA、TIMSS、PIRLS等各项国际评价项目,以那些表现优异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基准,对自身进行持续改进。同时,《工具包》还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帮助各级教育领导者将本州、本地区的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这些信息包括:(1)基准测试流程的建立;(2)测试方法的应用;(3)测试内容的确定;(4)测试结果的评价。

其次,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建议各公立学校将如下七种“生存技能”作为关键能力⑤:(1)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2)合作意识与领导力;(3)灵活性与适应能力;(4)首创意识与企业家精神;(5)有效的语言交流能力;(6)评估与分析信息;(7)求知欲及想象力。

最后,为帮助各州并制定新的标准,《工具包》还对各州的教育领导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及要求。

(1)建议各州为国际基准测试提供资助。在发现本州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之后,制定新的标准,修订现行标准或在州一级对现行标准进行广泛讨论。

(2)对各州来讲,通过国际基准测试确立的新标准不仅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还包括了制定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劳动力开发标准。

(3)在与国际标准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法,为学校或地方学区提供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2.教学质量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重新确定教师标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师,使教师理解并能够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教师核心知识方面的素养。

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保证各州达到国际标准的重要前提。《工具包》从更为严格的课程作业,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等三个方面,向各州、各地方学区提出了如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首先,建议各州增加拨款以使更多地方学区的双学分项目能够达到国际标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AP课程、IB课程、国际高级教育证书(AICE)等考试。继续提高英语、数学、阅读三门核心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并增加这三门课程的考试强度与难度。建议各州拨付专项资金,对怎样使现有的英语、数学、阅读课程达到国际标准进行研究。此外,《工具包》还建议各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校采用那些在内容上已经达到国际标准的教材,并通过外部资源对这些教材进行评价和认定。

其次,《工具包》倡导以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TLCs)的形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教师学习共同体关注教师之间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进、基于团队的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作用,并遵循如下核心原则:(1)渐进性;(2)灵活性;(3)可选择性;(4)问责;(5)支持;(6)均衡的评估。

最后,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绩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所顶尖学校的经验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2)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教师;(3)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⑥ 因此,《工具包》要求各州提高教师职业从业资格,严格教师选拔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按照国际标准对现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的制度,将那些表现优秀的、卓有成效的教师和管理者配置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3.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确保教师的知识、技能及针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并使改进后的教师质量及其评价结果与国际标准同步。

专业发展的对象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了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工具包》建议各州对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进行评估、调整、补充,并建立一套与国际标准相契合的面向教师及各级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体系。

第一,各地方学区必须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目的是将上述人员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机构与人员进行比较,从而通过改革现有的专业发展体系以弥合此种差距。同时,规划还要以本地区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数据作为依据,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为目的。

第二,建立一套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协调机制。任何规划的达成都需要一套运行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为保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实践当中不偏离既定的目标,应采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及时反映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既定的规划之间保持一致。

第三,专业发展的内容必须建立在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侧重于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工具包》则建议应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第四,对各州来讲,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关键领域的知识学习,加强教师在上述领域中的知识素养,以使每个教师在这些核心领域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国家最优秀的教师一样。

4.评价

这是指向各州、各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领导者提供有关战略、政策、信息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严格的、更为有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结果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前的学生学业水平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弥合这一差距。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结论,对各州、各地方学区及各学校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必须确保教师能够以国际标准进行教学并促使学生在”核心知识领域”(Key Knowledge Areas)中取得进步。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州进一步改进学术标准的依据。对于所有学生来讲,对其学业成就的评估也会为他们提供大量极富意义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学业表现仍然低于期望值的学生。对于各州来讲,应改革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评价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对原有的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改进原有的教学策略、标准化测试手段并与测试制作者进行合作。

其次,建议各地方学区开展国际评价测试项目,将本学区的学生学业表现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结果。为所有年级的学生重新设计或调整数学、科学和阅读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国际标准。采用教学敏感性评价,测验教学的影响,以便教育者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结果改进教学。

如前文所述,全美各州教育协会开发《工具包》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各州在制定标准时,能够以其他国家最优秀的学校和学生的表现作为基准,以提高全美各州的学业标准。因此,《工具包》建议各州制定政策,鼓励各个学校参加类似于PISA和TIMSS这样的国际评价项目,并在各州的问责制中加入此项内容。

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构成了《工具包》的完整体系。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教学有赖于国际标准的厘定;评价则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在国际标准和质量教学方面,学生的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了二者的要求;而专业发展内容的调整则应该基于评价的结果。如果各州、各学区或各公立学校的政策制定者需要以国际基准来改进学校的绩效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标准,都可以在这四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作为参考。

三、意义与评析

从1983年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到2002年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美国20多年来的教育报告中,始终强调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及制定相应的学术标准。但是,教育行政地方分权的传统使得各州之间的学术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具包》中所确立的原则、核心知识领域以及提供的各类资源,可以帮助各州在制定所要达到的学术标准的原则方面渐趋一致,即上文中所讲的“以国际基准为标准”。

一些州已经意识到了现行的学术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工具包》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对各学校的领导者、教师的绩效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马萨诸塞州议会正在讨论新的学术标准,并要求该标准的制定不仅要与其他各州的现行标准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必须参考那些在教育方面获得成功的国家为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设立的学术标准,并以此重新确立本州的学术标准。同时,通过开展“全州优秀教师合约”计划,对那些达到新的学术标准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对学生的学业期望,并采用积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达到此种期望。

新罕布什尔州则计划开发一套新的、面向全州范围的考试体系。通过该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十年级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辅导而具备了能够进入社区学院的知识能力,那些通过这种考试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同时达到大学二年级程度。

此外,佛罗里达州正在建立一套“世界级教育标准”(World Class Education Standard,WCES)。该标准以近年来在TIMSS和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参考,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核心课程方面制定“世界级”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做好准备。

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各种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美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美国学生是否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工具包》中所包含的四个核心部分:国际标准、教学质量、专业发展、评价,都与提高美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此外,《工具包》的开发过程及其依托的两大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政府、教育界对于建立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问题已经步入了实质化的操作阶段。如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和教育部长阿恩·邓肯正与各州州长就建立一套统一的、非强制性的学术标准进行讨论。美国联邦教育部也计划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制定共同评估体系和评分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那些用于维持50个不同标准和考试制度的资金、人员、物资得以解放出来。这些大量的州立资源可以转而用于帮助学生达到更为严格的新标准的创新活动,进而形成一种不断改进的机制。

当然,要使美国各州都能够采纳同一个学术标准,绝非仅仅通过《工具包》和拨出多少联邦经费就能实现的。但是,追求更为严格的学术标准以及对未来美国竞争力的关注,将使“来自许多领域的压力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改革运动,这可能会迫使美国政治领袖放弃旧观点,这种观点一直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对公共教育的国家承诺未能成为获得无限机会的‘重要平衡器,建立并采用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改善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前景并保证美国的长期经济竞争力”。⑦

注释

①TIMSS Challenge in Math and Science:http://www.edinformatics.com/timss/timss_intro.htm.

②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 DC. America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 1991.,26-29

③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Tough Choices or Tough Times,(Washington D.C.:The New Commission on the Skills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2007),[EB/OL]http://www.skillscommission.org/pdf/exec_sum/ToughChoices_ EXECSUM.pdf.

④http://www.bizjournals.com/denver/prnewswire/ press_releases/Colorado/2009/04/02/DC93327

⑤Tony Wagner,“Rigor Redefined,”Educational Leadership,[EB/OL] http://www.siprep.org/prodev/documents/RigorRedefined.pdf.

⑥McKinsey & Company,How the Worlds Best-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EB/OL]http://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socialsector/resources/pdf/Worlds_School_Systems_Final.pdf.

⑦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176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篇5: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实验小学 潘怡锦

打开《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目录,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将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将180天全细细咀嚼,必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加之,外译书籍不能忽略中外差异,套句俗话“中国国情”,因此,自我坦白,为人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只品味合乎自己的“味儿”。

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生也需要提醒;如何应对学生奇怪的想法;不要让学生知道你在生气;对学生要有较高的期望;微笑着问候学生;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有趣的健忘症:让学生开始崭新的一天;倾听学生的声音;你会鼓励学生犯错吗;告诉学生老师也会犯错;给学生说“跳过”的权利;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停下来,想想为什么;小口咀嚼法;避免出现课堂闲置时间的小活动;经常奖励学生;不可思议的热情感染力;赢得学生的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掌握私下练习技巧;一分钟游戏;假装不知道学生要干什么;学会自我控制。

相信学生一定行;找出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原因”;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把潜在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微笑,微笑,请对学生微笑;“你还好吧”策略;努力为学生欢呼;学会忽视;帮助落单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别让学生难堪;不要轻易被学生激怒;巧妙利用课堂空白时间;亲近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会随机应变;平息学生的消极行为;不要传播流言蜚语;如何让学习内容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家庭作业变得更有创意;奖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抓住调皮学生的软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将学生的进步及时告诉家长;给学生一点小小的款待;请同事来称赞学生;你现在压力有多大;和学生一起变戏法;想知道你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吗;关注学生的好品质;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好品质;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篇6:《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本书包含教学相关方法、策略或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本书的设计就像饭后的点心,每天只需花几分钟,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有意无意的改变。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如此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

这本书正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导,它将帮助我们的把想法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影响学生的成长的每一个步骤。

教学永无止境,没有人能真正达到教学的巅峰。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正因为如此,所有优秀的教师都知道如何努力提高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他们坚持提高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

首先,教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走进教室,看到一个严肃、充满怨恨的老师,他们会立刻变得非常警觉,甚至会改变他们想要信任新老师的想法。即使老师后来“改变”了不友好的行为,也很难扭转学生对你的第一印象,这比一开始用积极的言行去面对学生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在第一节课上告诉他们,我很兴奋能成为他们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学习和进步。我也向他们保证,新的一年将是一帆风顺的一年,是充满精彩和胜利成果的一年。

其次,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耐心地一点一点地了解学生。例如,他们的偶像是谁,他们相信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等。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发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卷,通过问卷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一些情况,同时声明老师对他们非常感兴趣。

永远不要放弃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尤其是那些最不可能被你喜欢和认可,最需要老师关心和关注的学生。

最后,我们应该有效地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参与到学校中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因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父母支持你。

老师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让家长了解老师,让家长明白老师同他们一样,也以学生为自豪,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更拉近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篇7: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是一本覆盖全学年的实用教学指南。内容丰富,篇幅精简。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第一天:积极快乐的第一印象》、《第五天:课堂管理究竟是什么》、《第45天: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事实上,教学是严谨的,又是极其琐碎的,它常常让老师们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大篇幅的文章。而本书的设计,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幽默,每天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在工作之余,完全有时间去阅读。篇幅的短小,使你可以随时翻开此书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在开学后的第30个工作日拥有这本书,你可以从这本书的第30天开始阅读,也可以从头开始阅读。

每隔20天,本书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以检验哪些策略自己能有效执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的原因。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帮助教师获得新进步、新收获。

全书提供的日常小技巧简单、实用,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比如第六天和第七天的《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中提到一种现象,即老师制定了10个或者更多的规则贴在教室墙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制定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来维持这些规则。然而老师制定规则,学生却破常常坏规则。批评也好,惩罚也好,总是屡禁不止:不举手就发言的,上课讲话的,喝水的……

本书的作者却说,这些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老师们混淆了“规则”和“常规”。最常见的规则都是老师单方面提出来的,并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例如:发言之前请举手。大多数老师并不清楚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规则用来规定和调节严重不当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的严重过失。一旦规则被打破,就必须对学生实行严重的惩罚,比如:禁止攻击他人。规则需要附加合理的惩罚措施,并明确告知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这些规则及其相应的惩罚措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制定的规则不宜超过5个。而课堂常规包括日常行为。例如如何走进教室、如何上交试卷、如何要求发言、如何吃午餐……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即使被打破,也只需要让他们继续练习。

阅读《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后,我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反思。以往只要学生做操不认真,或者课堂纪律不好,我就会批评并扣星加以处罚,这样做只对被罚的学生有短暂的效果,治标不治本,原来是我没有分清“规则”和“常规”的区别。课堂常规的破坏,原来只需要我反复地强调,反复地练习。以后每一天的早操结束,课堂上,还是班会课的末尾,我都会进行相关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常规,加以奖励;对于做得不够好的常规,只是强调应该怎么样做,并不再惩罚和批评。第二天,我就欣喜地发现,强调的话语起了作用,学生很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正如书中所说:“忘记常规和规则的学生,其实不是不聪明。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忘记是,你要做的只是耐心地提醒他们,谢天谢地,他们仅仅是忘记,还没有犯错!”

篇8: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我们试着分析这12位优秀教师成长背后的推动力,以期找出推动教师成长的力量来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外因驱动,被动发展

在访谈中,大部分优秀教师都很坦然地提出自己的专业发展,一开始都是在外因推动下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外力帮助自己很好地适应了教材、学生、教学工作,积累了教学实践经验,打下了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扎实基础等。这些外力主要指的是环境支持,即学校给予了多层面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如培训班和教学比赛等。

例如,一位长宁区美术教研员谈到推动自己发展的关键事件:“2003年,学校要求教师每个人制订个人发展的三年规划并参与‘星级教师评比’。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发展规划,我从未想过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设计,给自己定目标,围绕目标进行努力,到最后检测是否达成目标。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规划,并努力实现规划中的内容。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2004年我成为了区学科带头人,2009年参加了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拓展课教学比赛,获得了上海市一等奖。”

又如,一位黄浦区特级教师也叙述道:“我刚入门时由师傅带教,自己的教学成果受到学校的认可后,被学校推送到区级、市级层面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班。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区百花奖教学比赛二等奖,紧接着又获得了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当然,也有教师谈到遇到了关键的人,如导师、学校领导等引领自己发展。这种引领不仅仅在于专业发展上,更像是人生的引领,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尊重和肯定。

例如,一位徐汇区英语教研员就谈到了导师对自己的帮助。他说,因为家庭原因在面试去英国培训的项目中失利了,导师知晓原因后,帮助自己分析原因并争取到了第二次面试的机会。最后,自己如愿启程去英国参加培训。从英国回来再从事教研工作,自己不论是状态还是专业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又如,一位浦东新区德育教研员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四个‘人’,即贵人相助、高人指点、他人监督和个人努力。贵人相助就是指关键时刻有人给你一些机会和平台,我觉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贵人,让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高人指点就是指带教教师在专业上手把手教你,包括怎么来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怎么做课题等。他人监督包括自己学校的同事以及其他学校的教师。现在,我在开了几节公开微课之后受到了更多人的监督,因为这些公开微课的网络点击量超过了5000次,这种监督不仅给了自己一些压力,也让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这四个方面中,我觉得个人努力是前三者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我坚持努力的动力是身边人的关注、帮助和批评指正。”

外因驱动下,教师发展比较被动,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期,外因推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初任教职的新教师,首先的任务就是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从而胜任教学工作。而促进新教师发展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教师,如教学策略知识、教学常规知识、指导课堂作业以及如何有意义呈现新材料等。虽然还有很多缄默知识和实践智慧无法陈述和传授,需要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操作才能获得。但是,新教师在外因推动、被动发展的过程中增进了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自主成长,蜕变式发展

一些教师经过外因与内因的驱动,完善了教学技能,形成了知识体系,有的教师开始承担学校管理职责,有的担任学科带头人,有的向青年教师辐射教学经验。很多学者将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界定为经验型教师。如果经验型教师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他们会渐渐发现,利用现有的经验已经很难实现创新和突破,也很难成为专家型优秀教师。于是,他们中有些人会逐渐进入职业倦怠期。一旦教师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阶段,便能实现专业发展一次有价值的突破。

在访谈中,我发现很多名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困境。如来自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的钻研、家庭因素的变故等。但他们主动改变,寻找各种机会克服困境,寻求发展,从中获得了新的成长。他们的专业发展进入了重大的转折期。从当代学术界来看,人们更倾向于把作为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看做是教师发展成长的根本动力。有学者将这种奋力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段归纳为“破茧”的蜕变过程,即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有一定的轨迹和规律可循,有更理性的探讨和思考,进而主动实现从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的转型,完成从新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蜕变。

例如,一位静安区音乐教师说:“在教学受到肯定后,我于201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随后,我到宝山区一所小学支教三年。利用支教时间,我结合自身的兴趣点开展了课题研究,最后聚焦研究‘音乐学科的课程类型’,该项研究搞得风风火火,因其培训内容与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关,也因其培训形式贴近教师的需求,吸引了远郊区县的不少学校的教师,他们纷纷主动要求参与,最终形成了一支由7所学校教师组成的项目团队,并在市级层面上组织了多次展示,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又如,一位浦东新区科研员谈到,她在接手了市级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培训项目后,开始关注这批城中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及其专业发展,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项目结束后,她仍继续带领这些城中村教师开展课例研究,并参加了“爱飞翔”公益组织等。她的研究团队成果丰硕,并将其汇集成了《被遗忘的烛光——“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一书。现在,她们仍在为城中村教师专业发展不停地注入活力,为城中村教师的未来发展而努力着。

正如一位教师所提到的,成就给你光环,但是认知和知识给你重量,可是现在很多人只看得见光环却掂不出重量。功成名就固然重要,但是成为一名自由自在的心灵教师更重要。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有了成长的愿望和需求,他们不断地接受挑战,充实自己,超越自己,引导自己逐渐走向成熟。此时的他们对教师职业充满期待与信心,开始从内心里真正认同它,并将它当做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三、被动与主动的交融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话题,关于归纳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说”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难以达成共识。因为很难严格界定某一阶段成长只受单一因素影响。对教师而言,内因与外因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教师的成长是在教师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实践活动实现的,是动态、变化着的,是回应各种影响因素、此消彼长且与之循环互动的发展过程。

而访谈内容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访谈中,不少教师提到了某一个关键事件是自己专业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关键事件,大多数是学校提供给教师发展的平台和各种培训机会。我们知道,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场所。有研究表明,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要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素质,不仅要靠教师的经验与反思。重要的是,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目标导引,这样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缩短教师成长周期。

反过来,单单依靠这些关键事件作为外力,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也很难真正对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产生触动。教师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寻找事件背后的原因,整合和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改进从培训和教研中学到的知识及话语,使其更符合本校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在学校现场进行系统的锤炼,只有在锤炼中才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个过程也可称为反思。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认知、观念和行为的重构,进而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只有会反思的教师,才能让这些外在因素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转折点。

篇9:从优秀到卓越

目前,对于领导力的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领导力之源是对外部环境或市场的反应而产生的远见,即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和预见;领导力通过影响或带动他人发挥作用,其价值在于激活团队的能量;领导力作用的结果是创造高绩效,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远景变成现实。

因此,实施领导力工程,首先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领导力核心要素不仅揭示了领导人员所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更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作用,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标。

其次,实施领导力工程,是推动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需要。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总量调控、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素质能力、激发价值创造。其中,领导人员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其整体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是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实施领导力工程,是提高领导人员综合素质、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施领导力工程,提炼、凝聚、弘扬企业精神基因,才能提升领导人员素质能力,打造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实施领导力工程,还是提升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当前,我们对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培养使用的科学性、系统性亟需提升,需要进一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怎样”的问题(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明确标准,把握规律,改进办法。实施领导力工程,研究领导人员素质模型,设计领导人员成长路径,针对性地培养选拔领导人员,是解决“三个怎样”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

实施领导力工程目的在于,打造高素质领导人员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一批职业素养高、市场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实现企业关键人力资源的转型升级;打造符合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四好”领导班子,优化班子配置,健全班子功能,提高整体合力,实现从领导人员个人领导力到团队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的全面提升;打造领导人员开发管理新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系统高效的领导人员选任和管理机制,构建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流水线”,实现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由此可见,我们实施领导力工程,其实是希望发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影响因素,找出“杰出与一般”的差距因素在哪里,从而形成组织自身的、科学的“领导力”系统模型,进而指导领导力的提升,实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作者:中航工业副总经理)

篇10: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 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指南。本书作者安奈特布鲁肖是全美公认最好的,专门针对教师岗前培训的负责人。她可以让听众迅速地将她所讲的实践技巧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她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实用性和人性化,强调情感教学和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在之后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安奈特的这一教学理念。

打开目录看,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一个小节,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隔20天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以检验哪些策略自己能有效执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的原因。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帮助教师获得新进步、新收获。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这本书的设计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本书处处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小心思,这些小心思中都透出了大作用,让人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样,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循循善诱地教会我们如何更智慧更有策略地进行教学。不管对于刚入门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都将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极强的教学指南。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教学建议涉及以下方面: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和学生相处、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

·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找到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 „„

它在180天中的每一天与你分享一些简单高效的日常教学策略,给予你高效的指导。这些方法、策略以及行动建议能帮助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建立积极而密切的关系。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都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期待着找到自己无限的潜力,这些潜力始终在等待着释放的那一天。《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能帮助你成为自己内心深处期待成为的卓越教师,同时也希望你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真正的自我,发掘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我觉得全书的策略还是围绕“爱的教育”展开叙述。卓越的教师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从爱出发的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教师的教育应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运用得恰当;把“爱”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老师要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耐心了解学生的点点滴滴。他们的偶像是谁,他们相信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等等。这本书的第3天“了解每一个学生”告诉我们可以发放一份非常有趣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对每个学生都会有所了解,同时也宣告老师对他们非常感兴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学好的心愿,特别是那些最不容易得到你喜欢和认可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关注。在第32天“给学生说‘跳过’的权利”中写到:如果老师点名提问学生,而学生不知道答案,请给学生一个说“跳过”的权利。我为这个小小的技巧感到惊奇。学生们肯定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感到舒适和放松,而老师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学生特别紧张。我一直希望在课堂上,学生们能觉得很舒服,很有趣,但是,有时候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我也会冷不防地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有时会答不上来,就尴尬地站在那里。虽然他们答不上来时我不会过多责备,但是想想学生的感受,应该和我当年的感受是一样的,那就是:措手不及。这显然与我希望的轻松的课堂气氛背道而驰,那么,此时此刻,给学生一次说“跳过”的权利又有何不可呢?只要不让他们滥用,这真的是个既尊重学生,又能让课堂气氛更轻松的好技巧,也许学生会永远感谢这个不让他在大家面前尴尬无措的老师。

这本书的第157天《安静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吗》说道,安静的课堂并非一定是高效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自然希望课堂纪律良好,教室里安安静静。但是,我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安静的课堂并非都是高效的课堂。如果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下面一片死寂,这真的是最让人沮丧的课堂。这意味着学生们根本没有融入到这节课中来。而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该静则静,该闹则闹,当然,这个“闹”不是吵吵闹闹,而是充满学习热情的和谐之声。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有提问、有质疑、有讨论、有争论、有笑声,有各种情感的抒发。我想,这才是所有老师和学生都乐意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有血有肉的课堂。

其次,我们应该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只有尝试不同的途径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校教育中来,因为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本书的第138天“将学生的进步及时告诉家长”以及第148天“和家长分享你的骄傲”都是老师通过信件的形式发给家长,而我们今天又更加方便微信,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进步,让家长明白老师同他们一样,也以学生为自豪,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更拉近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坚实后盾,如果没有与家长沟通好,家长不配合的话,做的再好也会事倍功半。只有与家长的心在一起,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必须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一定让我不至于顾此失彼,而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出色的教师。

在读此书时,我时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书中一些方法和策略,正是我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同时,还有很多实用性的技巧还需在现实工作中慢慢实践,以后也将对照实际教学来重读此书,争取多多吸收书中的精华!

篇11: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邀请校长参加学生活动》读后的收获

东胜区东青小学赵霞

2013.10.21 读完第38天《邀请校长参加学生活动》这一小节,我就在实行一个“谎言计划”。只要我有了想让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我就会说“赵校长说,咱们一一班的学生最……” 学生站路队时,总是东张西望,磨磨蹭蹭,让我十分头疼。虽然也用过现场奖励的办法,但是还是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于是,我想到了用“善意的谎言”这一招。那天,学生偶然一次站队比较快,我就在下午的午读开始之前对大家说“谎”了:“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卖了这个关子,学生都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听下文。“谁来猜猜,我为什么感到骄傲?”又一个关子,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我压低声音,缓缓的说:“赵校长对赵老师说,一一班的学生站队是一年级四个班里面最快的,大家都得到校长的夸奖了,你们说,我是不是为你们感到骄傲啊?”学生喜欢听好话,一听那么大的校长都夸了,当然很高兴。“我们一一班是最努力、最棒的班级,大家说,能不能让赵校长失望啊?”“不能!”学生的回答响彻云霄,我的心里暗暗偷笑——赵校长可能都不知道我打着他的旗号在忽悠学生吧,呵呵。

有天放学,我和一个老师忙着说工作的事情,没顾上招呼学生站队,等我走出楼门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全部规矩的站的很整齐,在等我呢。我同时看到赵校长正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一定在想,一一班站队真快。可他一定不知道,学生是因为他站在一旁观看,想到了我说的“赵校长说”的那些话,才那么主动的站好队伍的吧。

篇12: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读《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有感

翻阅郝校长推荐的《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时,确切地说该书扉页上的副标题更加吸引我的眼球——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作为一个刚刚正式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迫切渴望切实可行的方法应用于日常实践,书的设计很有趣,按照180天来计算,每20天有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实践,语言充满美式幽默,列举的事例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普遍的问题,读罢全书,我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发现我批画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尊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人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的主体,教育亦然。尊重的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师生的目标一致,彼此应相互尊重。而且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表率,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尊重教师。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我很尊重学生,但是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呢?书中给了我以下的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承诺。可以告诉学生,你非常愿意对他们做出承诺,承诺非常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尊重。当承诺一出,你会不自觉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意见。可以下发调查问卷,包含如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你对于这个班级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你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在这个班级中,你觉得老师尊重你吗?老师教学的方式吸引你吗?如果没有,你认为老师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改变?问卷的目的是摸底,真正的意义在于面对调查结果如何行动,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权利,也就是给予了他们话语的尊重。

三、“传送信封”的绝招。面对的孩子越来越大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如何人文性地谈话、教育才好呢。书中提供了让孩子传递空信封,实际上是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了与自己交谈倾心的机会。

四、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我通常不是一个喜欢赞美学生的人,尽管有时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觉得他们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很吝惜我的表扬。其实我应该赞美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班里在弘扬什么,什么是他们的班主任所倡导的,什么是对,哪个是非。

篇13:从优秀到卓越的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大师朱兰博士预言:“20世纪是生产力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进入21世纪,这一预言得到了证实,质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02年,美国质量学会主办的世界质量大会将质量文化作为会议的主题:质量文化一—进入21世纪企业迈向成功的基石;2009年再一次将质量文化列为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质量文化——服务顾客、组织和社会。全球最高级别的国际性质量大会在10年中2次将质量文化列为会议主题,可见全球质量界及企业界对质量文化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1 卓越绩效模式及质量文化的概念

1.1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由世界三大质量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的评奖准则所体现的一套综合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从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7个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近年来,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共收到1 000多个申请,评奖65个,其中“波音”“摩托罗拉”“联邦快递”“通用”“微软”等世界级企业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了出色的经营成果,而其他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并未申请评奖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我国于2001年在借鉴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奖评审,向企业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管理理念。

卓越绩效准则的精髓是远见卓识的领导、顾客驱动的卓越、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敏捷性、注重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视野等1 1项核心价值观。

1.2 企业质量文化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意识、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及习惯。其核心内容即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等。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 质量文化定位

美国吉姆·柯林斯在经典商业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因为优秀所以容易安于现状而故步自封。企业如果将质量文化定位为优秀,则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结果就可以了;如果定位为卓越,在实现企业独特价值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供方、顾客、员工、社会等相关方的利益,并取得系统的平衡,换言之,就是自己实现愿望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有一则关于“微软”的新闻证明其不愧为世界级卓越企业,该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在进行计算时,有一组数字会算错。这时,“微软”的工程师说:“我们会马上着手解决,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也曾断言:“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卓越绩效模式将企业的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放到高屋建瓴的位置,也就是说,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引领企业走向卓越。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将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以最高质量目标为核心价值标准和质量道德观的行为规范来定位企业的质量文化,而不纯粹以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为目的。具备了这一条件,企业就迈开了从优秀通往卓越的第一步。

3 质量文化建设中领导的作用

企业的质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的质量意识,影响着员工的质量行为。质量管理学家费根鲍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关键,领导实施有力的质量管理对形成质量文化十分重要。根据当今的竞争趋势发现,企业需要有一种环境,即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位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因此,公司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简言之,领导在质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卓越绩效准则中定方向、造环境、抓绩效3个作用相同。

领导是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制定者,其核心部分是质量愿景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企业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并平衡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以卓越的品质带来卓越的经营成果。

企业领导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对员工进行适当授权,使员工拥有一定的独立决策权和执行权;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乐于学习和创新的环境,让员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和创新的氛围中持续改进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此外,领导要以身作则,以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魅力树立典范,形成领导的权威,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质量文化建设追求平衡的绩效结果,而不仅是企业利润的结果,讲究的是与各相关方达到共赢的结果,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建设一个值得社会尊敬的企业。

4 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质量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人”,既包括顾客,也包括公司员工。

围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应随时掌握顾客意见,以“顾客声音”为准则持续改进,让顾客享受到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努力让顾客满意,甚至超越顾客期望,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最终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质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带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时要充分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员工满意是员工规范质量行为的源动力,企业应关注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通过学习、培训、授权等为员工创造机会,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自尊和自爱,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在2009年版的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暨卓越绩效准则中,将“以员工为本”作为单独的条款列出,对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这一条款中,美国人提出了“员工契合度”的概念,这一概念比“员工满意度”更上一个台阶。

只有企业的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和谐统一,以高素质的员工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保证高质量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创造高绩效的业绩,以高绩效的业绩实现员工高质量的人生价值,同时实现企业高质量的社会价值,才能达到卓越企业的结果。

5 质量文化建设以过程管理为手段

流程与制度是质量文化的基础,构建卓越的质量文化,离不开健全、规范、落实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在对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进行设计时,必须同时确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通过集中采购、与供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按照整体成本最优化要求进行新产品设计研发,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设计市场拓展与销售。同时,制定严谨、细致的MQC (原材料质量管控)、IPQC (过程质量管控)、OQC (出货质量管控)、CIS(顾客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管理等管理规范,辅以DFMEA(设计失效模式)、PFMEA (过程失效模式)、SPC (统计制程控制系统)等过程分析控制工具,通过精益生产等管理手段改善流程管理,并广泛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小组)、现场改进小组等群众性活动,对产品质量、过程方法、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与创新,不断提高生产与服务过程绩效,强化“追求卓越产品质量”的质量文化。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根本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宏伟的计划、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相反,这一过程酷似将一个沉重的巨型飞轮朝一个方向推动,一圈又一圈,积蓄势能,一直到达突破点,并完成飞跃。”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在不断优化的流程再造行动下,在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企业必将沿着从优秀到卓越的道路稳健迈进。

6 质量文化建设的测量、分析与改进

卓越绩效准则的一大特点是聚焦经营结果,对顾客与市场结果、财务结果、资源结果、过程有效性结果、组织的治理和社会责任6项内容进行测评,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在评价过程中,离不开数据的支撑,离不开与标杆的对比,离不开对未来的预测。

质量文化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也可以从以上6个方面进行测评,在测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收集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而基于事实的数据分析又为实施质量改进提供了依据。

通过与标杆对比,可以找出差距与不足。例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参与度、员工整体质量意识、核心质量价值观与道德观的认知度、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及契合度、管理创新与先进质量方法的融合度、激励保障机制的完善度、社会治理的公众认可度等。

在质量文化实施改进过程,可以参照木桶原理,致力于短板的改善,质量文化的发展才能不断深入。每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公司,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与此同时,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都必须具有与之对抗的素质。不管分析测量结果是好是坏,坚守核心质量价值观的质量文化必将引领企业走向卓越。

7 结语

将质量文化定位为卓越,将质量标准和质量价值观融入弘扬企业文化的内容中,通过领导的以身作则影响全员的质量意识及行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员工满意为目标的质量环境塑造、以人性化流程再造管理,以及与标杆的对比和对未来的预测,找准改进的方向及途径,确保卓越质量文化意识在企业软实力中得到体现,将企业的质量文化水平提升至卓越文化阶段,从而引领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林.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务[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篇14: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职涯发展曲线——关注未来

昆航员工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果在成长之初缺少对未来的清晰认识和理性规划,企业和员工都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刘君卿先生首先以“进入成人世界→自我发展→成为真正自我→生命重组”的曲线,揭示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唤起学员对未来职业道路发展的思考;又以“土耳其机器人定律”结合案例对比“普通人”与“关键人物”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差异,从而引导学员做企业中不可替代的员工。

企业人才矩阵——反思现在

对比企业人才矩阵中各类员工的特质,你属于“鸵鸟型”、“官僚型”、“极端狂热分子”还是“富有创造力、具有凝聚力、创造价值的关键人物”?当面对一份新的工作,你是想方设法逃避敷衍还是下定决心尽量做好它?随着工龄的增长,你的能力的增长是否与薪酬的增长匹配?......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学员们对于现状的反思。刘君卿先生通过对《做不可替代的人》一书的总结提炼,重点介绍了作为“关键人物”做“分外之事”的重要性及方法,鼓励学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积累“分外之事”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做好事前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达到“共赢”的目的。

疯狂大塞车——寓教于乐

短暂的休息后,刘君卿先生以“疯狂大塞车”游戏让学员思考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体会所有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精诚协作不断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持续一个小时的思考与实践,学员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挑战,即使汗流浃背,依然充满欢声笑语,大家都不愿轻言放弃,努力为最佳纪录而战。游戏结束后,刘君卿先生作总结发言,对学员们的积极配合表示感谢,并与学员们合影留念,公开课圆满结束。

上一篇:关于逆境与顺境成长成才辩论赛下一篇:盐角儿·亳社观梅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