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

2024-05-04

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共10篇)

篇1: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

教学工作总结

陶明芳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这一学期担任五年级1班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工作,是我从教十多年以来所做的第一次尝试,其间有小心翼翼的探索与实践,有所收获的同时也有遗憾,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探索实践,有所收获

1、进行学习,掌握了劳技课的学科特点

小学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着独特的途径。

劳技课最显著特性就是实践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小制作的兴趣爱好,既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科技兴趣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充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常规教学,培养兴趣和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备课,课堂内外利用直观法、动手操作法等培养了学生兴趣。同时,我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地渗透德育,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格,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和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

在内容选择方面,这学期我设计了编船篮、动物书签、编网袋、编中国结、制作简易书立、做衣叉、简易衣架、有趣的线体造型、旋转飞碟、小漏斗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力图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些手工教学,利用纸条等卷、折、粘贴成动物或其他形状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做、会做,从而让学生心灵手巧,掌握了劳动知识和技能技巧,他们根据材料进行作品的设计构思和制作程序的计划安排,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在从教理念上,我在课堂上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和学习,除了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外我还进行了艺术教育,在他们动手制作时,我往往播放优美动听的民族乐曲和轻音乐,营造了美的情境、美的气氛,启示学生的创造灵感。

二、认识不足,提高能力

由于是第一次担任劳技课教学工作,所以在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好,有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上不够重视,总觉得这是一门不怎么重要的学科,因此在内容选择、教法探索、教学总结、反思提高、实践应用等等方面 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其次,学习上不够,虽然边学边教“教学相长”,但由于主要精力放在数学教学工作上,对本学科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少,教学中不能做到信手拈来和游刃有余,有许多手工制作或者其他小窍门领会不深;

再次,实践也不够,劳动技术重在实践,孩子们大都出身城市家庭,学校也是出于市区繁华地段,出于安全考虑只能在学校劳技教室内上课学习,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这门课的实践机会较少。

总结这一学期的劳技教学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思想上重视这门学科,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指导能力,能意识到学生具有的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劳动技术这门课将在学生的培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

年级:五年级 教师:杨学敏 时间:2012、1

篇2: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

学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从多方面进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1、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一切,人的语言、意识以及人类的支配自然的能力和人类社会的形式,都是从手的劳动和手艺的发展开始的,就是现在,虽然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但机器始终不可能全部代替人的劳动,机器是人造的,始终需要人驾驭,要人去改造。只有通过人类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高的科学技术,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进步,所以,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我作为一个劳动课教师,不仅要上好每一堂劳动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课教学,培养学生对小制作的兴趣爱好,不仅顺乎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科技人也有一定的作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创造性地思维。

2、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小发明,小改革,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长大了,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就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搞大发明,大改革,所以我在劳动课的教学方面,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大胆地改革教学方法,同时也注重学法的指导,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地渗透德育,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激发他们爱祖国,热爱家乡,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如:手工教学,学会利用纸条等卷、折、粘贴成动物或其他形状等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做,而且要会做,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技巧,并且要求他们根据材料进行作品的设计构思和制作程序的计划安排。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你看他按照教师的要求带齐工具,上课认真听,看老师怎样做的、怎样折的,然后自己动手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当老师拿着他的作业表扬他时,他高兴极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经、轻松愉快地学习,手工劳动课除了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外还应该进行艺术教育,进行艺术教育自然要有美的情境,美的气氛,在他们动手制作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民族乐曲和轻音乐,并从中得到某种创造的启示和灵感。

不足之处今后努力方向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课堂上利用历代优秀的作品,民间的工艺品,比较好的美术作业,还有学生中的好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大胆尝试,收到了想不到的效果,今后的工作中,大胆改革,大胆地创新,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

篇3:劳动与技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这就导致学生认为劳动与技术课程可有可无,所以学习内容根本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就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入手,更好地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最好在课程开始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模型。例如,制作简单的书柜、用旧的挂历制成窗帘等等。 当学生看到这些模型时,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 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就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甚至很多学生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然后教师再注重讲解模型的制作过程,对于一些比较麻烦的模型,也可以把模型拆开,使学生集中精力观察,把纸上谈兵转化为真正的实战演习。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更好地掌握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本质,这样再加上家长的帮助,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和能力都会大幅度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劳动与技术课程不难发现,里面有很多介绍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具的内容,尤其是家用电器的讲解较多。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家长很少会让他们接触电器,这就导致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采用练习法,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现以电饭煲的使用为例,教师可以用电饭煲分别由哪些部件构成、电饭煲独特的性能是什么等填空题来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能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即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组,重新安排学生的位置,使他们就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 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课外资料的习惯,虽说劳动与技术课程在考试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小,与升学考试的关系也较小,但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资料,在扩展自身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劳动技能。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学校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具有示范性的劳动场所,包括农场、田野、果园和养殖场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更应该利用自身所特有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基地。例如,在学习“无土栽培”一章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果园进行参观,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其次,由于实践教学和普通的课程教学不同,教师更应该注重示范的熟练性和连贯性,最好边示范边带领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在学习“给校园小树‘穿衣’”时,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石灰、农药和小桶等,同时综合考虑会出现的问题,然后一边配浆、刷浆,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最后,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比, 作为对他们实施多样化评价的内容,能够有效带动全体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有更大的收益。

四、开拓学生的视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不断扩充, 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随着劳动与技术课程时代性的增强,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更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源,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走进科学,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先进材料、工艺和产品,在最大程度上开拓他们的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有许多关于饭菜和养殖的知识,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初步教学,通过提问学生最喜欢哪些饭菜,然后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对这些饭菜的制作过程进行搜索,先让学生观察饭菜制作过程的视频,然后进行文字方面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做菜的辛劳,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回家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逐步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蛋炒饭是由简单的鸡蛋和米饭组成的,那可否再添加火腿呢,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多种技能,认识到不同饭菜的制作过程其实是相通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与技术课程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出合适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会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于新课改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劳动与技术,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06).

篇4: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3-0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变导入,增添趣味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由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课文《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收集到的礼品包装盒,相互展示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展示的礼品包装盒。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礼品包装盒,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课文《钉纽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儿歌《钉纽扣》引出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脱落了怎么办?书包破了怎么办?”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钉纽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活动,自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动、爱玩,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信任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究、创作中获得发展,并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上文提到的《漂亮的礼品包装盒》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主动体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自学内容:①这个手工制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②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比较困难?③是否可以自主设计礼品包装盒上的装饰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和制作说明,运用材料制作礼品包装盒,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礼品包装盒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制作的难点,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够自主解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动手能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文《纸工制作:房子相框》为例,教師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比如,展开想象,大胆尝试,设计与制作自己喜欢的相框。假如学生设计的相框不够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教材里的模型进行制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发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相框,并在制作相框的过程融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且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引导他们制作出简单的相框,当学生制作成功后,也能够获得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5:劳动与技术教学总结

龙潭镇大华学校 章维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劳动与技术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分析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学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机。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钻研技术的习惯。

二、教学体会

1、在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学生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

2、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4、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有它独持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措施方法

1、劳动与技术知识课按时量完成;

2、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

3、定时参观,定时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完成一定数量作品;

4、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

5、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培养。

四、不足之处

篇6:劳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技能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它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的习惯,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集动手、动脑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新学科。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技课的实践活动,是我校近年来的比较关注的。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让劳技课成为一门真正的课

以往的劳动课,往往都是老师说说,学生做做,家长老师都不是很重视。很多老师都会用他来订正作业,完成一些练习。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重新整合过的学科,因为它所具有的意义,所以我们按照要求,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各年级每周安排1节课,安排了一些肯动脑、动手,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这门学科的老师。保证课时与质量,二.激发学生兴趣,有动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要想使这门集知识,实践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学得好,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安排成活动的儿童状态,达到学生要活动的状态,老师就必须多动脑筋。安排教师时,我们着重把喜欢动手,动脑,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老师安排教劳技课,并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具备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三.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

充分利用下发的劳动与技术教材。在教学中,根据这几册教材的内容,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整合,找到他们之间相通的地方,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了一些迁移,整合,便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把劳技课内容进行整合。

在三年级下的教材中,有这么一个内容,就是学习礼品包装。这个单元中有两课,首先是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纸盒,并进行一定的装饰。在纸盒造型里,学生学习根据老师的指导,发挥想象,把很多纸盒进行粘贴,排列,创造,做成各种器物。学生兴趣很浓,老师就把四年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把《我用纸做多面体》做纸盒的方法教给了孩子,当然,四年级的教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进行整合的时候,要注意适当,适量,只作为一个提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学习

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整合,促进各门学科的学习。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有让学生认钟表的内容。学钟表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学着制作钟面,通过模仿,制作,学生对于钟面的时针,分针,就会认识得很清楚,除此以外,还会知道钟面有12格等等。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体验到动手的乐趣。

四.在实践中让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1.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是比较弱的。他们渴望成功,但是,由于缺乏动手的机会,所以,成功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愿意学习。在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时,要遵循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层次的平台,让他们逐层提高,收获快乐。

2.实践中体现团队精神

在劳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独自完成实践,那一定费时费力而且不一定能实践好,所以小组合作就是实践最好的基本形式。在实践中建立一定的竞争机制,鼓励小组间互相竞争,同时也提倡小组内的同学学会团结协作,学会根据各人特长进行分工。这样学生既学会了交往,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

新的劳动技术课作为一门以发展学生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课程,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一般的通用知识储备与技能,更要求教师要有宽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通用的技术实践能力,并不断地学习补充与实践,只要劳技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践,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激发,素养一定会提高!

篇7:劳动与技术评价方案及总结

一、评价原则

1、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2、鼓励、肯定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3、嘉奖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表现突出,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学生。

4、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

1.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是否一直感兴趣

2.收集资料、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3.在活动开展中,当遇到困难时,怎样克服,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你的活动

4.组员是否主动参与小组中的任何一次活动 5.组员在活动中能否与大家一同出谋划策

6.组员是否愿意接受其他组员意见并且作出修改

10、是否愿意帮助活动有困难的学生

11、活动后能否说出自己的收获与

12、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分工

13、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14、学生是否有独创性的表现

15、孩子是否和家长讨论过他的活动选题

16、孩子对他所参与的活动是否非常感兴趣

17、孩子为从事这项活动在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的程度

18、孩子参与这项活动开始起,你发现他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有:

1、自我评价

(25%)

2、学生相互

(25%)

3、教师评价

(40%)

4、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

(10%)

四、评价说明

1、评价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85分以上为优秀,60-84分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五、评价总结

(一)主要优点:本次评价注重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中,我们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多数学生劳动态度积极,劳动习惯比较好。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设计,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多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表现的比较积极,其应用能力一般。多数学生能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并且比较愉快。多数能够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愿意实践,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比较满意。小学学生善于直观、形象思维,乐于动手,喜欢制作。本次评价优秀率约30%,合格率约98%,不合格率约2%

(二)但反思本学期的教学情况,仍有不足之处,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合作意识差,动手能力较差,少数学生学习的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思考和探索。

(三)努力方向

1、今后评价学生尽量做到精细化,针对每个学生能评价的更有深度和力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获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2、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知识层次制定不同的要求,提倡同伴间互相合作,共同进步。注重因材施教,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上课时加强技能训练。针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不仅进行方法指导而且还进行心里辅导,并建议孩子在操作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今后课堂上还要给这类学生多创造实践机会,成功的机会。

篇8:论劳动与技术领域的组织教学

在多次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观课活动中, 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在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兴趣的环节, 精心设计了很多图片影像资料, 时间安排过长;抑或在实践操作, 合作探究环节, 由于对制作的难点, 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指导不够到位, 使得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耽误了过多的时间, 因而在活动总结, 交流评价阶段便只能草草收场, 削弱了评价交流对课程实施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导向激励作用。

为了克服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更好地实现劳动与技术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组织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优化课堂结构, 保证评价交流时间

为了保证评价交流的时间, 必须优化课堂结构, 合理安排时间。在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环节切入要快, 不能拖沓, 只要能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的关注就行了。在实践操作环节, 学生因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实践操作活动需要教师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特别是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常言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认识和掌握工具是开展劳动技术学习活动的基础, 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实践操作之前, 有了教师细致的指导, 师生精细的构思, 能够降低学生制作的难度, 缩短制作的时间, 从而保证交流评价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指导, 培养参与评价的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或完成作品情况做出适当的评价, 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不多, 他们对于如何进行评价, 评价什么有点手足无措, 评价环节与合作操作环节相比得很冷场。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价, 比如可以从参与程度, 情绪反应, 合作程度, 经验体会, 质疑解难等方面对自己或对他人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简易的评价方案, 帮助学生确定评价的内容, 培养积极参与评价的意识。

三、面向全体实施, 增强评价交流的实效

篇9:劳动与技术课堂生活实践教学探究

关键词:实践;探究;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课程在新课改中成为国家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课程项目,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在实践中获取课程的意义与真谛。劳动与技术这一课程在新课改中成为非常必要的一门科目,是国家指定的,扩展学生学习科目到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帮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亲身实践中开拓创新精神,感悟劳动与技术的融合,提升学生自主操作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的课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宝贵而又丰富的经验。新课标改革中的这一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枯燥课堂的新颖平台,激发了学生面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相较于其他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可能更喜欢更加容易接受这种自己也投入到其中成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强硬进行灌输式的讲课其实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所收获到的效果好。教学实践往往能够点燃学生面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使他们全部都置身于课堂中去享受劳动的乐趣。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探究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实践操作,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何为探究性学习呢?其实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者是社会生活领域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表达和交流,合作与协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本文就是从社会生活中的众多行为活动中挑选出的一个活动来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完成实践的过程,充分感受劳动与技术的相互配合以及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一些收获。

本次劳动与技术课程安排的实践活动是蛋挞的制作,课前已经向学生说明由于时间等问题的限制,我们利用两个课时的实践只能进行蛋挞液的配比制作。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掌握蛋挞液的配置技术,并且每组完成15-16个蛋挞所需蛋挞液的制作,在最后每组还要完成一盘蛋挞的烤制。教师首先展示蛋挞图片,并提问蛋挞制作的几部分,揭示课堂实践制作的主题。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蛋挞制作的两个部分,明确制作主题。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探究新知部分,教师要学生明确安排意图和职责。根据市场售卖情况,定出每组准备15-16个蛋挞皮。给出学生处理每组多余蛋挞的合理建议,引导学生尊师重道。下一个步骤是播放蛋挞液制作视频,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准备特色蛋挞所需的辅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从视频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制作西点所需的工具比较专业,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學生根据视频,记录做蛋挞液所需要的工具。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通过层层深入,一步一步阶梯式上升,有的放矢总结蛋挞液的制作流程。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学无定法,方法和流程都是根据自身情况优化的。学生填写流程表,进行分工讨论,填写分工表。学生通过直观获得的感受,经过思维内化后,经过笔头落实到纸上,对于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铺垫完前面的工作,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步骤了。

第一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鲜牛奶量取100mL,倒入不锈钢盆里;

第二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淡奶油量取200mL,倒入不锈钢盆里;

第三步,用量勺、筷子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糖粉量取50克,倒入不锈钢盆里。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用白砂糖,必须打匀;

第四步,用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取3个蛋黄,倒入不锈钢盆里。有条件可先打匀;

第五步,用到准备好的工具:筷子和不锈钢盆,将前几步准备好的蛋液原料全部打匀,要求是糖粉要全部融化掉,蛋黄要不结块;

第六步,将打匀的蛋液放置到量杯中,再用量杯将蛋液灌注到蛋皮里,要求是留边一厘米;

第七步,将事先准备好的油纸平整铺在烤盘上,将蛋挞的半成品有序排列在烤盘上;

第八步,带好手套,将蛋挞的半成品小心搬动,送去烤箱,不要打翻,也要小心不要烫伤;

第九步,同样的带好手套,将蛋挞的成品搬出烤箱,过程中还是一样要小心,不要烫到手,脱掉手套,再戴好一次性手套,将蛋挞的成品装入包装盒。

以上就是学生实践蛋挞制作的全过程。在进行完上述基本蛋挞制作过程后,还要完成后续的一些收尾工作。也是劳动与技术学科中实践部分的一个拓展延伸,每组的个性化蛋挞点缀以及精美包装,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就是最后的课堂整理,填写记录表,将桌椅归位,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责任意识。其实在进行所有蛋挞制作过程之前,学生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分工表,具体内容如下:分为工具材料和项目两类,在工具材料的分类下,有蛋挞皮、纯牛奶、淡奶油、糖粉、蛋黄、辅料、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包装盒、还有剪刀。第二栏分别标明它们的数量。而在项目那一分类栏下面,分别有:量勺、量杯、筷子、不锈钢盆、烤盘、抹布、操作台、用餐区、桌椅、还有垃圾,而在它们之后,要标清针对这些项目器具的卫生要求,量勺要冲洗干净,保持干燥,量杯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倒置,筷子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不锈钢盆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倒置,烤盘要保持干燥,油纸干净整洁,抹布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摊平晾干,操作台要台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用餐区要台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桌椅要求要桌子放整齐,椅子归位,垃圾的要求是将一次性桌布和垃圾袋带出教室,扔到垃圾桶中。这些细节性的要求,都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后的小举动来培养出好的劳动习惯,也透过这些小细节从另一个视角明白做任何事都要细心,并且要有责任感。

在本次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结束之后,学生也都表示受益良多,与其他学科的上课模式相比,对于本次课堂实践的收获与反思是非比寻常的,学生也更倾向于这种能够自己动手实践的课堂模式。在本次课程结束之后,通过总结学生课后提交的课堂反思与收获,我也总结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中,人类已经步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各门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内部更加细化,也让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交叉融合,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知识总量的激增,学科门类的分化增长,促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但是同时现代经济、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合理运用跨学科知识,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注重精神和态度的重要一环。劳动与技术就是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一门科目,学生在新兴课堂上的实践对于他们独立思维和独立处事的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在蛋挞制作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前期引导,视频的启发,有了对于行动的初步想法,与同学在一起分工明确地规划蛋挞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协作完成,从而让他们明白彼此协作的重要性。制作结束之后,收拾整理好工作台,从点滴小事就塑造学生注重细节的品格,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最后收尾时的蛋挞点缀环节中的创新能力都在实践中有所提升,劳动与技术在学生实践中有所融合。总之,教学实践探究实现了它的教育价值,也实现了它作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的作用,从实际应用中实施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社会和学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刘萍.教育研究与评论[J].技术教育,2010(3).

篇10:劳动与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潍坊临朐柳山初中张文伟

2013年10月22日,山东省劳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三期在滨州学院正式开班,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这次培训历时十多天,倾听了许多专家领导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劳技这门课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学习,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技能,还认识了许多的老师、同学,还重温了学生时代的生活,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在学习期间得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在这次培训中,滨州学院的领导、老师非常重视。我们刚到的第一天,我们的班主任于老师、常老师就在报到地点等着我们,院长张教授出席了晚上的欢迎仪式,并同我们共进晚餐。在这培训期间,于老师、常老师与我们吃住在一起,时刻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对我们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掌握,并安排了一些娱乐活动,使我们在感受到学习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之后的乐趣。再次对他们表示感谢。

二、获得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包括四个指定 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做、考察、时间、探究、创作、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课程注重的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种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在认知的基础上,倡导时间、探究、开放的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更注重学习方式的选择、体现实践学习的特点。劳动与技术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以前,我对可门课的认识就是简单地劳动,和技术没有什么关系,通过讲解才知道原来的错误。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作为教师要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地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劳动与技术的实施空间,真正给学生一个素质教育的天空。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为:认识劳动世界,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与 技能;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所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劳动与技术课程是每个人生存的必修课。

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道祥教授为我们山东省劳动与技术教育第三期学员作了报告《劳动技术课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张教授讲课风趣幽默,教室里时时响起掌声,张教授从六个方面阐述了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地位、现状及反思等,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汶川大地震轰然倒塌的校舍留给我们血的记忆,而在地震中安县的桑枣中学却在大地震中安然无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反思。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在讲安全,但还是出现各种大大小小安全事故,安全问题无小事,安全教育大于天!

于教授讲学的内容让我们真正感悟到情绪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影响。拥有乐观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情趣,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十分有益,反之,消极的心态,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视频《鹰扬万里》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控制情绪,修心炼气,终会成为生活的主宰者。突出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常博士在讲座中,关于教学阐述了教学要有师生、生生的互动;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教学是情感之上的认识活动,它不同于其他活动。还告诉我们以生为本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选题一定要选现实生活中对学生有用的题材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常老师“生本教学”的理论,对我们大有益处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本要义,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对以学生为本的劳动与技术课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强了,对我们的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许博士在报告中讲了对于学生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从单纯评价学生成绩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从整体划一到多样化、个性化;在评价主体上从单一评价主体到多元评价主体,尤其强调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结果上从直观评价到渗透式、建议式评价;从追求客观公正到重视反馈、认同、激励;在评价方法上由单一纸笔到评价方法多样化;在评价情境上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整合于教学之中。实施学生评价的基本过程为一是确定恰当的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合理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选取恰当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

三、参与实践,获得技能。

剪纸培训,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本次培训中,孙老师从材料、用具、剪纸的形式一一讲解,课件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细致。又进行了剪纸基本形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孙老师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剪纸是我们的祖先几百年留下来的艺术,我们都应该要知道、要了解、要传承不应该将其沉于大海,将其发扬光大。各个老师都来到了这个课堂,带着那样简单而又那么容易被满足的愿望和理想,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艰难的行走

着。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它、发扬光大它。

四、基地观摩、实践理论并重

在科技园中,感受到了农业文明是我们的先人智慧的结晶,里面有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越是深入了解,越会对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产生敬佩,由此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我们每一位尊重和热爱祖国的都应该去了解去探讨农业文明,因为有我们民族的根在里面。科技园以现代科技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给传统农业带去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为引导。

在实践基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中小学室内活动基地、阳光餐厅、学生拓展训练场等。据基地的老师介绍,从周一到周五,实践基地每天都要接待来自邹平县各学校各年级的学生,邹平县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每年都要抽出一周时间,到学生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该学校课程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初中项目主要有计算机组装、中国结、厨艺、电路组装、陶塑艺术、无土栽培、扎染艺术、急救训练、模拟驾驶、航模运动等;小学项目主要有面塑艺术、机器人组装,快乐午餐、十字绣、蛋糕制作、剪纸艺术、自救自护等。教室内展示着学生的手工作品,从一幅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心灵手巧。

上一篇:水利局-“亮身份、明立场、见行动”访谈材料下一篇:工作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