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育

2024-05-01

劳动与技术教育(精选十篇)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1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 它的主旨除了一般的“操作”层面, 更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 (即合作学习) 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将来的社会生产劳动中, 虽有分工, 但任何一种工作、任何一样产品都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来完成。因此, 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共同完成操作任务, 并能够使学生在操作进程中形成扎实的基本技术能力, 共享“产品”成果。

一、合作形式

1.同质异组

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同质异组, 有异质同组, 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 寻求伙伴。我们认为劳动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学习。一般来说, 文化课的合作以异质同组者为多,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 由教师进行分组, 考虑的是优秀生带学困生或者说优秀生可以乘此时指导、帮助学困生。其实这仅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其有效性值得怀疑。当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时, 往往优秀生是主角, 差生是配角, 甚至是旁观者。分工由组长、汇报由组长、“外出交流”由组长, 甚至在活动中优秀生嫌差生这儿慢、那儿不好, 干脆优秀生取而代之, 而差生不计较 (也无奈) 别人代劳, 放弃即罢。如此合作效果很差, 只会让优秀生更优秀, 差生更差。这与合作学习的初衷是适得其反的。文化课的学习这样, 技能课的学习更是如此。让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文化课好的技能课未必好, 而文化课不理想的技能课未必不好。有些学生对某些技能特别感兴趣, 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 我们在劳动与技术课上学生分组时, 不仅要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爱好, 更要了解学生在技能方面的特长。我们赞同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采用同质异组, 一般情况下4~5人一组。

2.同享成果

自由组合或同质异组的学习小组, 往往是班级内比较要好的伙伴, 也是课外时间经常在一起的“非正式群体”。因此, 他们彼此都比较了解, 尤其是了解对方在某些方面较能干, 有些什么特长等。再说, 劳动与技术课的学习更讲究合作态度、合作意识, 才会有合作效果。即便是几个文化课差生在一起合作进行, 他们也能较好地体现主人翁意识, 不会当配角或是旁观者。这样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不再出现“插不上手”的尴尬局面。这种分组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这种小组更能使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对相对薄弱的小组教师可以随时关注, 而对能力较强的小组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无论对哪种小组, 其合作效率是理想的。二是这种小组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评价。教师对各组作品的评价要分层次。因为小组有强有弱, 所以每个小组的技术含量也有所不同。根据技能强弱适当分开层次, 尤其是对薄弱小组, 给予更多的鼓励, 让他们同样享受成功的快乐, 同样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 同样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所在。毕竟, 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更需要操作和实践, 熟能生巧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合作过程

1.课前合作是准备

(1) 课前合作, 呈现目标。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它要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 因此, 有些授课内容必须提前一星期告诉学生, 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材料, 查阅有关资料, 并自由组合劳动小组, 推荐好负责人。在上课之前,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做到有备而来。如五年级上册第12课“制作小圆桌模型”, 提前一周告诉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准备好:16 cm×40 cm的三合板或零料, 10 cm×1 cm×1 cm的木条, 101胶水, 5分铁钉若干。木工小机床或钢丝锯、锤子、板锉、钳子、木砂纸、木工笔、圆规等, 让学生互补互助, 共享材料、工具资源。这样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下节课要做的“圆桌”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即需要材料、制作过程和制作后的模型样子, 真可谓是有备而来。

(2) 课前合作, 搜集信息。

课前教师鼓励学生搜集、接触书本和课堂之外的东西, 感知和接触更为丰富的周围世界, 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 学会根据要求搜集资料。如四年级下册第8课“小风车”。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由小组分工搜集或各自搜集有关风车的资料, 主要是风车的外形、风车的作用、风车为什么会被风一吹就转。各自搜集后, 再由小组长召集组员进行汇总, 去掉重复的, 留下比较全面、完整的风车资料。其次, 为使风车更漂亮, 先准备画上美丽图案的彩色卡纸等。如五年级上册第16课“水仙花的栽培”这节课的资料更丰富, 水仙花的名范、特征 (吉祥、纯洁、高尚) 来源、品种和栽培的方法、栽培时间、要注意事项等等, 学生均可以在课前查阅有关水仙花的材料, 待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 再在课堂交流。我想学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特别是知识的储备, 课堂上的活动就会得心应手了。

(3) 课前合作, 大胆设计。

课前的合作设计是对下一次课的一个大概的设想。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不再是单纯的作品制作, 而要向作品设计方面拓宽。要让学生了解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在课前合作中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知道了教学目标后,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自己小组将要制作的作品做初步的构想。学生通过画图、文字或图文结合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 设计出更美观、更科学的作品来。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制作作品, 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如四年级上册第17课“风力车”, 操作过程学生基本能看懂, 设计一个比书上更科学的风力车。小组课前设计后, 在课堂上制作, 再进行小组赛, 根据“小看台”的比赛规则, 看哪一个小组能获胜, 学生情绪必定高涨。

2.课中合作是关键

(1) 课中合作, 实践检验。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果说课前的合作是操作前的准备的话, 那么课中的合作就是操作的关键。有了课前的设想和资料的收集, 到底设想是否正确,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 课中的合作是实践的关键。设想毕竟是设想, 通过操作不仅检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2课“大鱼和小鱼”的学习, 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的操作似乎情绪更高。因为这课书的大鱼、小鱼制作既可简单又可复杂。简单是因为仅是一条普通的“鱼”而已, 人人都会, 而会的学生总是喜欢做的;复杂是因为可在“鱼”的造型和色彩上增加挑战性, 使“鱼”更加美丽、可爱。课前每个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鱼设计出各种图案。但既要有组内人员不同样式的“鱼” (1-2条) , 又要能把组内的许多“鱼”组合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这是合作难点。另外彩色卡纸的合作适用 (即资源共享) 也是合作的重点。每个学生在制作大鱼和小鱼时, 心中要有“海底世界”那自由自在的鱼儿游动时的情景。在完成自己的大鱼和小鱼制作的基础上, 再来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小组的“海底世界”。

通过分工合作, 各尽所能, 各尽其职, 共同为小组作品的完成出自己的一份力。课中的实践检验, 更能使学生感到合作的成功、合作带来的喜悦。

(2) 课中合作, 反思补救。

在合作中发现设计不够完美的地方时, 共同商量对策, 及时进行补救。这是劳动与技术课经常碰到的事。只有不断反思, 不断进行改进, 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如五年级下册第14课“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这一课的学习, 课前肯定要进行合作设计, 从材料到工具都要考虑得细致、周到。因为这个模型制作有一定的难度, 如喷水动力车底座的制作和车轮的安装, 通过合作设计、合作制造模型。再比较哪一组制造的模型更科学、更美观;更要比较哪一组的“喷水动力车”开得快、开得直、开得远。有比较就有高低, 通过比赛让最佳“喷水动力车”制作小组介绍制作过程和经验, 共同分享创作乐趣。

3.课后合作是巩固

(1) 课后合作, 提炼升华。

如果说课前合作是准备, 课中合作是关键, 那么课后合作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的技能的提升、合作特长的延伸。劳动与技术课中有许多内容仅在40分钟内是无法完成的。该学科的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而课后合作更是小组合作精神的考验, 是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提升, 是学生技能形成后的升华。因为, 有些小组往往会“虎头蛇尾”。制造的作品也就半途而废。如:三年级上册中的“盆栽葱”和“吊兰的养护”、三年级下册中的“种向日葵”、四年级上册中的“金盏菊的播种”、四年级下册的“种丝瓜”等。以六年级上册13课“芽苗菜的栽培”为例, 课内学生初步了解了芽苗菜栽培的条件与技术, 初步学会了绿豆芽的栽培操作方法, 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更需要花的时间在课后, 也就是需要小组的合作来完成这个作品。洗绿豆、消毒, 栽培的容器消毒, 每天要淋水, 且间隔的时间不能过长 (不能超过时间) , 这些工作都要由组长来分工和小组合作来完成。为了让学生再次合作, 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还要求学生每天做观察记录, 最后全组合作撰写《芽苗菜的栽培》科学小论文, 来记录自己的整个栽培过程和感想。

(2) 课后合作, 延伸创新。

课后合作不仅考验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技能的升华, 还是一个学生合作创新的平台。每个学生在课内完成了自己的或小组的作品后, 看似课已结束, 其实课后仍大有文章可作。根据该学科的特点, 可以在课内完成的作品上再创新, 使作品更具有技术含量。如四年级上册中“缝布袋”中, 学生个人设计了一个布袋, 缝制了一个布袋。接着, 课后“化零为整”, 布置各小组给自己小组内的若干布袋都缝上既是自己喜欢的图案, 又要考虑整体小组的图案。如有的小组以“北京—奥运”为主题, 用五个布袋上的圆环组成了奥运五环;有的小组是以“学校”为主题, 用教学楼、实验楼、操场等来布置;有的小组是以“花卉”为主题, 用梅花、菊花、兰花、竹子等点缀;还有的以“动物”来表现主题, 用兔子、小猪、小狗、小马装饰, 等等。

这样的合作创新不仅体现了同学的课后小组合作精神, 更是课后合作努力对作品的创新,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2

第1课 梳洗

教学目标

1、懂得梳头、洗头和洗澡的意义,从而重视仪容美观、整洁,并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2、掌握梳头、洗头和洗澡的方法,学会梳头、洗头和洗澡。课前准备

每组脸盆一个,盛水的水桶一个,装废水的水桶一个,毛巾两条,洗发剂一支或者香皂一块,棉花少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讲述头发的作用:人的头发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头部的皮肤因为新陈代谢而产生污物,如粘在头发上的皮屑等。毛孔经常会排出汗渍、皮脂等东西。人们在劳动或者或活动中,头发、头部皮肤会粘附者许许多多的灰尘、脏物,甚至沾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东西,不但会使人的头部肮脏、发臭、发痒、甚至能使人患上皮肤病、传染病等。因此,我们必须勤洗头,保持清洁,使仪容整洁。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至6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洗头的方法。找一位同学现场示范洗头,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听懂、看清每一个细节步骤。

洗头过程:(边讲解边适当板书。)第一步:淋湿涂洗发剂。

第二步:揉搓漂洗。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着头皮造成皮肤感染。如果觉得头发还是比较脏,可凃些洗发液重洗一次。

第三步:用水冲洗。用温水冲洗干净,直到冲洗过的水清而不浊。注意眼睛要闭紧。第四步:抹干。用干毛巾擦干。有条件的可使用电吹方把头发吹干。第五步:梳理头发。梳头时,要从发根数道发稍,理顺后再梳成一定的式样。(2)指导洗澡的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明确洗澡的方法步骤。第一步,淋湿。

第二步,凃沐浴液或浴皂。第三步,全身擦搓。

第四步,冲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裤。

(3)分组练习洗头,组员互相帮助,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3)请洗得最干净的同学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全班讨论:头发蓬乱和头发整洁,给人的印象怎么样?

(2)回家后在自家的洗澡间(卫生间)内按洗澡的方法步骤洗一次澡,比一比,谁洗的干净整洁。

第2课 拖地板

教学目标

1、认识擦地板的作用,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

2、学会正确用运常用工具去擦地板。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拖把一把,抹地布一条,水桶一个。洗衣粉少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表扬在家在校经常参加擦地板活动等各种劳动的学生。提问学生擦地板的作用?你会拖地板吗?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9至12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和直观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并掌握擦地板的每一个步骤的道理和操作方法。

擦地板过程:

第一步:打扫地面,整理桌凳物品 第二步:浸泡拖把。

第三步;有次序地拖地两次。双手一上一下握住拖把柄,身体向前微倾,量比均匀用力来回移动拖把,从一个角落开始,一边拖一边往后退,一般要拖两次。

第四步:整理桌凳,晾晒拖把。将拖把清洗干净,拧干,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等地板干了,再把移动的物品放回原处。

(2)实践练习。按各组分定的区域学习擦洗地板。温馨提示:

a、特别脏的地方要放少许洗衣粉去擦。

b、拖把、抹布要勤洗,水脏了要及时更换,最后要换上一桶清水,把地板重新擦洗一次。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3)请拖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小结: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不仅能使地面保持清洁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娴熟的劳动技能。

(2)回家后按照拖地板的步骤方法做一次家务劳动。

第3课 洗鞋

教学目标

1、认识洗鞋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洗鞋,保持鞋子卫生;

2、了解洗鞋常识,学会洗鞋。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布鞋或胶鞋一双,鞋刷一把,盆一个,肥皂一条或洗衣粉少许。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谈话:当布鞋和胶鞋弄脏或穿了一段时间后,不仅外观不好看,而且气味也不好闻,这是就要换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洗鞋。

(2)阅读课本15只17页,弄清洗鞋的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示范洗鞋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洗鞋方法。

第一步:浸泡初洗。在水中轻轻洗刷,刷掉鞋帮表面和鞋底上的泥土。第二步:细洗。在鞋内、斜面、鞋帮擦上肥皂或洗衣粉再用鞋刷依次刷洗。第三步:清水漂洗。一般要漂洗两三次。

第四步:晾晒。将鞋帮撑起,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胶鞋不要放在烈日下暴晒或火炉旁烘烤。

(2)实践练习。各小组学习洗鞋子。温馨提示

a、换水时不要把水撒泼在地板上。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3)请洗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小结:经常换洗鞋子既卫生,又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还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娴熟的劳动技能。(2)回家后按照洗鞋的步骤方法帮爸爸妈妈洗一次鞋。

第4课 洗衬衫

教学目标

1、认识洗衬衫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换洗衬衫;

2、了解洗衬衫常识,学会洗衬衫。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衬衫一件,盆一个,肥皂一天或洗衣粉少许,软刷一把,衣架一个。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说说你知道的洗衣服的常识。

深浅分开、洗涤剂适量、羊毛衫要用专用洗涤剂等。(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1至23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示范洗衬衫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第一步清水浸湿泡。注意不要把不同颜色的衬衫一起浸泡,第二步:洗涤剂溶解、浸泡、揉搓。袖口、领口、腋下、下摆和前襟是易脏的地方,要多用一些洗涤剂,然后用手揉搓。硬领衬衫要用软刷刷洗。

第三步漂洗。在清水中加小半勺盐,反复漂洗两三次,有污渍的地方再用手搓一搓。第四步:挂晒:不能拧得太干,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晒。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3)请洗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1)判断正误,说出为什么?

A、为了节省时间,妈妈把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三件衬衫放在一起同时洗。()B、漂洗时在清水中加点盐,可以防止衣服褪色。()C、硬领的衬衫,领子上污渍特别多,要用手反复揉搓。()(2)回家后自己洗小件衣物。

第5课 整理卧室

教学目标

1、认识整理卧室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整理卧室,保持整洁卫生;

2、了解整理卧室基本常识,学会整理卧室。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被子一床。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说一说:早晨起床后你都做那些事。怎样才能保持房间的整洁?(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6至29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整理房间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开窗、整理床铺 第二步打扫房间 第三步整理物品及文具

(2)教师讲解示范折叠被子的方法。

(3)小组学习折叠被子,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3)请折叠得最整齐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1)参观学生宿舍(2)设计房间物品摆放。

第6课 纸编小花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编织是中国的传统工艺,纸编小花篮不仅可供欣赏,也具有实用价值。

2、让学生能从编花篮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美工刀、直尺、双面胶。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教师展示已经做好的纸编小花篮一个,让学生欣赏。(2)说明纸编小花篮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做。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1)裁剪纸条。(2)编织。(3)围框。(4)横向编织。(5)插贴。(6)做提手。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让学生把自己的纸编小花篮上台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全班同学评一评看看谁的花篮最好看与牢固。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运用这种编织方法,设计并编织一个好看又实用的物品。

第7课 彩色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制作拉花是融折、剪、拉等几种技法为一体的。

2、学会制作拉花的基本步骤,制作出漂亮的拉花。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彩色纸若干、彩线一根、剪刀一把、固体胶一瓶、铅笔一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出示蜡光纸)一张纸,不仅能写字、作画,还可以做成剪纸作品,彩纸拉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出示彩纸拉花作品)。在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装点教室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彩纸拉花。究竟怎样做拉花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4至46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明确拉花是好多张粘贴连接起来的。

(2)讲解示范拉花制作过程:折叠---设计图案---剪---粘贴连接---串线。(3)实践操作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组拉花并展示欣赏。(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动手剪一个拉花,比一比,看谁的拉花展开后最漂亮。(2)用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彩色蜡花装扮我们自己的教室。

第8课 纸做大红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

2、了解大红花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喜庆装饰工艺品。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红色皱纹纸3张,剪刀一把细绳一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1)朗读小诗《大红花》

(2)阅读教材51至53页,感知大红花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示范大红花的制作步骤方法。

第一步、裁纸。把纸裁成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正方形。

第二步、折叠。把3张裁好的皱纹纸叠放在一起并对齐,然后一正一反来回折叠成宽2厘米的长条。

第三步、扎紧。用细绳从中间扎紧。第四步、剪角。把两头剪成圆角或箭头状。

第五步、展开。把纸一层一层地拉起展开,大红花就做成了。(2)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1)展示学生制作的大红花。

(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红花代表关荣,戴上大红花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骄傲的事。你最想把大红花献给谁?

第9课 自制七巧板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七巧板,并能根据图例制作七巧板。

3、学会使用“七巧板”拼接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一块,颜料一盒,直尺一把、剪刀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兴趣

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在国外被称为“唐图”(2)自主阅读教材第57页。(3)看图学习制作七巧板的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学生按照图样,用正方形纸剪切出大小三角形5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1块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2)拼图,体会创造性游戏的快乐

怎样才能拼摆好七巧板呢?这儿有一首儿歌: 七块小板都用到,不能多来不能少。不能重叠,不能离,七块小板紧紧靠。先想想,再拼拼,拼拼、想想有创造。多动手,多动脑,看谁拼得多又好!

(3)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完成七巧板的拼图,看哪一组拼地最多做好。拼完后,给拼图赋予一定的意义,准备交流。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拼的图案,向老师、同学们说明自己所拼图案的意义。(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七巧板,并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那么你们能设计出其他的拼板吗?如十五巧板,回家之后,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拼一拼。

第10课 立体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纸工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2、认识内折线、外折线等符号。

3、练习剪、刻、折、插等基本操作。

4、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创作的乐趣。教学准备

让学生准备一张16开大小的素描纸。准备直尺、剪刀、小刀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当过节的时候,或者你的家人、朋友、同学过生日的时候,你有没有送过他们贺卡?

师:那你送的贺卡是买来的还自己做的呢?那你做的贺卡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这样的呀?

师:你看过这样的贺卡吗?这样的贺卡叫“立体贺卡”。它能像小相框一样立在桌子上。你们想不想学怎样做“立体贺卡”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做立体贺卡。(板书课题)老师让大家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都准备好了吗?

二、观察实物、学习方法

1、教师出示制作图

师:大家看这个图,有些部分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还记得吗?比如说:这样的线叫什么线?(轮廓线、剪切线)那大家知道每条线的长度吗?谁来说一说?

提示:1.5厘米等于1厘米5毫米。

师:可是还有一些线我们没有见过。比如:这样的断断续续的线,上面还有V或小三角的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不过没关系,相信你们看过老师制作的立体贺卡之后一定会知道的。

2、教师给每个小组出示做好的立体贺卡,让学生观察

师:通过看老师做的贺卡,你们谁知道这样的线是什么意思?那V和小三角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3、师:图我们是看懂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先干什么?然后呢?(讲解击伤步骤)

三、小组合作,制作贺卡 出示注意问题:。

1、画图要准确。

2、裁剪要整齐。

3、插孔、插舌大小要一致。

4、要注意安全。(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上交一份作品,其他组评议。(出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画图裁剪是否准确、整齐

2、是否整洁、美观。

五、小结

通过我们几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你对自己做的贺卡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也没关系,你可以再重新做一个。不过一定要掌握制作的方法呀。

(总结制作方法:1.看懂制作图2.操作方法,剪、刻、折、插。)

六、作业

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初中 劳动与技术教育 现在 对策

一、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由于初中生面临着严峻的升学竞争,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而严重忽视了对其劳动与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造成学生轻视或不劳动的现象很严重。

案例1:学习组织初中学生去春游,在中午吃午饭期间,一位学生从书本里拿出一个保温的饭盒,打开看到里面有两个热气腾腾的鸡蛋,老师很好奇的问到:哇,你的鸡蛋都剥好壳啦!学生腼腆的笑了一下说:“妈妈替我剥的,怕我不会剥。”

虽然这个例并不能说明多大问题,但是随着近年媒体的不断报道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初中生劳动的意识还是很薄弱的。据调查显示,有研究人员对北京两千多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每位学生评价每天做家务的时间为0.2小时,与国外的同龄人相比,美国、韩国、法国、英国的分别是1.2小时、0.7小时、0.6小时、0.5小时,而相比之下我国中学生的则是少的可怜了。

二、我国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劳动技能低下的原因诚然有很多的方面,和社会的观念、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一些学校、老师、家长是非常重视的,并做的也是非常好的)。在学校里,很多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门课程,但是这一门课程仅仅是得以在课程表上得以体现而已,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语数英等这些所谓的正课占掉,或者干脆就是以自由活动或自习的形势进行的,使得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劳动观念:把本应当做的劳动看成了“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

另外,在教师也教学设备上,目前很多初中学校里面是没有专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师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门课程是没有专门的教学计划的,上课的内容很随意,也没有固定的教室和实践基地,没有具体的衡量成绩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想象得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的质量是有多差,而学生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上学不到应有的劳动和生活技能,完全是靠“自学”了。学校为了应试教育,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程的教育。

三、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提高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的认识

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基础。毛主席曾经说过: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我们当前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者有义务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劳动与教育课程的学习,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方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学校做好引导的作用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上级的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应运用生动活泼、多变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也应当给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上,学校应当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让家长充分了解初中生每一个学期的劳动与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求家长予以配合落实,并定期向学校反馈。在学校与社区这一方面,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为中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学校可以联系社区、街道办等,带领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或者是志愿者服务这些公益活动等。公益活动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大扫除、消除小广告、与残疾人一起举行联欢活动或者帮助孤寡老人等等。

3、借鉴国外的经验

瑞典是最先成功的把普通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国家之一。教学中劳动教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开设劳动课程,二是让学生与劳动世界广泛接触。在瑞典的劳动课程中学校继承了传统的手工教育,还开设有家政课。瑞典教学的特点是,政府相当重视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模式,同时注意更新这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此外,还有德国,德国直接通过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根据每个孩子年龄阶段的不同而规定了不懂的工作时间。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方法还是有待改善的。

4、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必须要有合理的奖励机制,评判标准。由于这门课程不像平时学习的语数英课程,不能过分的强调量化,主要可以通过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等等这些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在考虑到态度问题时,经常主动劳动的学生可以在态度这一标准上评价为优秀,相对来说不是特别主动的,或者是有几次主动的,可以根据情况评定为一般,需要别人督促的、不肯劳动的则为差。由于当前家长对孩子的劳动表现不重视,学校可以把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的成绩存档管理,激发家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责任心。

四、总结

学校的教育,对个人的进步和完善、对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昌盛发挥着内在的作用,所以,如何有效的在初中开展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门课程,使学生在青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的习惯至关重要。劳动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谢丽玲,劳动教育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梭劳动教育思想述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刘猛,劳动教育:从陶行知到毛泽东[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

[3]田洁1983年11月,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毕业于包头市师范学院,教师,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4

一、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1. 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性

困扰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深入开展最主要的因素, 就是人们认识上的不到位, 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影响。从微观的学校环境来看, 虽然中小学推行了素质教育, 但学校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并没有完全消除, 学校的行政干部、教师还只是从理论上承认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然而, 一旦面对自身的实际利益和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 他们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 成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俘虏。从宏观的社会环境来看, 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能上大学就是人才的观念在社会上许多同志身上已扎下了根, 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 只要能保证我的小孩上大学就是好学校, 你们搞这个教育那个教育能不影响升学率吗?学生家长最感兴趣的是小孩上大学, 而不是劳动技术教育。因此, 认识上的偏颇自然导致了劳动技术教育地位的下降, 使之成为说起来重要, 忙起来不要的一种教育。

2.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滞后

一般地讲, 农村中小学大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劳动基地, 可以安排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但农村中小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劳动的技术含量低, 无法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而城市中小学则仅有很少的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技术教育的基地, 实验室也仅能提供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的实践则无从谈起。因此, 劳动技术教育只能是就理论讲理论, 学生得不到实际的锻炼, 其动手、动脑能力也无法培养。抽象的理论教学导致了学生对这门课兴趣不大, 感觉它可有可无, 学不学无所谓。

3. 师资水平的低下

从实际情况来看,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师资数量虽基本够了, 但质量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从指导思想来看, 许多学校不是从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出发, 把素质好、有能力、有专长的教师安排任教劳动技术教育, 而是把那些老弱病残差的人安排任教劳动技术教育。难怪有人给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师送雅号:“剩人”“闲人”。这些教师不仅素质相对较低, 而且他们本身对任教此课也是牢骚满腹, 感到自己低人一等, 普遍有一种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的思想, 工作积极性不高, 得过且过, 马虎了事。

4. 管理上的随意

劳动技术教育课既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就应纳入教学计划, 就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考核, 可事实上很多学校是没有这么做的, 随意性很大。劳动技术教育的教材在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适用性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地区甚至无教材;教学无明确的计划, 无章可循, 学校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不想干就可以不干;教师想怎么考核就怎么考核, 学生的考核成绩也是可有可无, 且与他们的实际利益不挂钩。因此, 不少学生往往视劳动技术教育为游戏, 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门课。

二、中小学劳技教育滞后的应对策略

由于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开展不普遍、不规范, 久而久之, 导致了中小学生厌恶劳动、追求享乐的多了, 埋头苦干、讲求奉献的少了;挥霍浪费、讲求时髦的多了,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少了;娇气懒散、任性自私的多了, 勇敢勤劳、助人为乐的少了。无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劳动者, 而现在劳动者的素质, 尤其是其劳动素质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推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1. 促进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和全社会观念的转变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被淡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人们思想观念上受传统的“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思想的消极影响, 思想上瞧不起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因此,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必须解决这一思想制约因素。而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强化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价值的认识。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来看,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社会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一方面人通过劳动改造外部世界, 另一方面人通过劳动,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又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为此, 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必须从旧的、陈腐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 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 充分认识劳动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生成才中的作用。学校不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且还应耐心地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宣传劳动技术教育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 促使全社会和学生家长扭转偏见, 取得共识, 自觉地支持、鼓励中小学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2. 加速新人才标准的确立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最重要的是制定新的人才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完善, 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突出表现在其主体意识、功利意识、成才意识的增强。但在成才道路的选择上, 很多学生却不得不面对一考决雌雄的极大困惑,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把自己一生的命运寄托在高考上, 上大学 (尤其重点大学) 成了其成才的唯一标志。在此情况下, 中小学生自然不会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劳动技术教育, 而是凭分数考取理想的大学。本来,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 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一直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但其本身不应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并不否定考试, 只是努力实现考试的科学化, 并使之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一个总目标。因此, 面对目前中小学这一实际状况, 我们要加速新人才标准的确立。要切实转变升学第一的应试教育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转变重才轻德的观念, 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转变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概念,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3. 中小学劳技教育应体现新的内容

从现代劳动的特征来看, 现代劳动是一种智力性的操作技能, 练习固然是形成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径, 但练习并不是机械反复, 它更需要人们动脑才能完成。尤其是随着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 脑力劳动的作用日趋上升。为此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应体现新的内容。一方面, 随着经济、知识形态的变更, 人的劳动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对实用技术的掌握, 更重要的应定位于人的适应性上;另一方面,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应更多地在一些现代劳动者应掌握的基础技能上下功夫。因此,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还应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4. 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劳动技术教育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 而解决这一问题则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解决好。学校最需要做的是把劳动技术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一是要加强劳动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起一支学科齐备、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劳动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比如安全保障制度、评估考核等制度;校外教育机构也是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管理者, 他们负有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开展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和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的责任;家庭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也是有自己优势的, 只是家庭教育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应重视潜移默化的影响, 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5. 应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5

(本文获得嘉兴市2009年三项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单薄,劳动技能欠缺;同时,教育部门、家长也存在一定偏见,令人担忧。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意识。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劳动教育主要途径是:第一是学校、家长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关键词:农村小学 劳动技术教育

一、现状与问题

“从片面发展转到全面发展”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谈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原嘉兴市教委主任马健首先提到了“劳动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阐述了相关的一些现象,读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间,我利用回农村之暇,走访了十几户学生,其中耳闻目睹有关学生家务劳动的情况让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情况一:有两名13岁、15岁的女同学,(分别读小学五年级与初一)至今没洗过衣服、手帕,自己从未洗过头,主要由其奶奶、妈妈帮助洗,家务事几乎是不干的。(两名学生的成绩均较好)

情况二:一天晚饭后,天已渐暗,我去一正读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家随访。到了他家推门,只见其饭桌上一片狼籍:4个菜大多所剩无几(只留一点汤与一点咸菜),碗筷丢放着,桌上、地上散落许多饭粒,一只凳子斜倒着„„这时,其母亲在猪棚间一旁的织绸房走了出来,满头是汗,一身疲惫的样子,她似乎颇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说她儿子已吃过饭正在楼上看电视,自己还在织绸,其它外出做工尚没有回家。随后,其母满怀失望、气愤而又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从不肯做家务,只管自己享用(每天要花3、4元,有时一天要花10元否则就以不读书相威胁)。

情况三:一天傍晚去一正读初一学生家里随访。在与学生母亲谈话间,我提议上楼去与学生谈谈(他正在楼上看电视),不想其母亲也脸露难色,劝我不要上楼,说她儿子的房间比狗窝、猪窝还不如,并气愤地说,昨天我找不见喝茶杯子,后来发现都在他的房间里,总共有9只,他每天喝茶了拿上去一只,只顾拿

1上去,而不知道拿下来,有几只杯里已有虫子了。(在随访中,也了解到有两位学生颇受其父母的赞扬,家务事能主动地做,学习成绩也比较突出,在与我的交谈中,热情礼貌,其它学生家务大多也几乎不做的。)

茹建华老师对8所农村小学200名学生调查

二、忧虑与责任

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2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离异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这一比率所反映的趋势,应该能被大家认同的,也是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或者说关键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了劳动教育,我们的观念中普遍淡化了劳动教育。据报道,我国小学生在家劳动时间平均为11分钟,仅是美国的1/

7、泰国的1/

6、韩国的1/

4、英国的1/

3、日本的1/2,如果我们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现象”,任其发展,其最终的后果将是犯“历史性的错误”!

农村小学生的纯朴、诚实优秀品质渐渐地消失,乱花钱、图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长。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面貌实在令人担忧。不难想象,我们培养的人如果是一个缺乏劳动观念,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珍重家庭亲情,那么这样的人纵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终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会有一种怎样的回报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剧,真是不堪预测!农村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正陷入泥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观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三、实践与对策

第一、是学校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说到底,造成我们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段时间来,学校(包括家长)自觉地、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影响,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多余的教育”、“过时的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清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意志,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要热爱劳动果实,勤俭节约。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变课堂上说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1、抓好一个重点--------用好教材是劳动教育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性教育培养任务,不是短暂的教育,或者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实现的。目前使用的小学教材《综合实践》,相当部分是较好的教材,具有实践性、技能性与应用性,我们只要认真地贯彻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去(劳动教育以活动形式进行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出认真课前准备。第二,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劳动技能(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劳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2、组织好一个高潮点--------开展技能比赛活动是劳动教育的过程深化,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加强劳动教育常规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氛围,用制度作保障,用激励手段促进,学校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的劳动技能比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劳技水平组织了剪纸、锄草、钉钮扣、炒菜、烧饭,削苹果、折叠衣服等比赛活动,从实践效果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技能提高。另外,劳动教育可以和学校开展的其它活动结合起来也是重要的方式,例如与“五一”节、“母亲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相关主题结合起来,也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3、落实一个支撑点---------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 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我校与嘉兴市农科院建立了 “劳动基地教育”的关系,十几年来,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农作物的培育、生长、管理的收获,同时听取农业专家的专题讲座,体会了农业劳动生产的伟大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关心农业,热爱农民的感情。所以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是劳动技能的一个支撑点。

4、强化一个亮点--------教师们探索寻求有效方法与方式是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差异,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劳动教育中,要因地因时因人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创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例一位劳技课老师把家里的丝瓜种子拿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培育的方法指导,每一个学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种„„据这位老师反映学生对自己栽种的作物非常关切,舍得劳动,表现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护。待到收获的时节,学生们所表现的喜悦、激励、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难忘!后来在家长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创办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园”,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劳动,积极地相互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比赛”,他们真正地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劳动最光荣”的含义了。

5、形成一个合力点--------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是劳动教育组成部分。

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好多需要家长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 地指导

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 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事实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只要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说明劳动教育的利弊关系,假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一定会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邀请社会上一些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作事迹报告,也是劳动教育的很好形式。

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1、.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它对硬件设施的依赖。一般认为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两个类型:

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村小学的空地多,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对各个角落、每块花木都要精心设计,细致管理,各班级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保护区,花坛管理基地;让学校出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着劳动的自豪与光荣。

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与职业技术学校、农技站、科技馆、兽医站、农场、养殖户等单位结对,定期活动。挖掘周边环境的潜力,如建立“卫生一条街”、“保护母亲河”等。

2、资金设备投入

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自己筹一点,上级拨一点,社会帮一点等以保障劳动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

3、建立“劳技创新教育展示室”

劳技创新教育展示室的建立可以巩固劳动创造的成果。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先进经验集中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活动交流和发展。我校于前年创立以来,把历年来学生的获奖作品陈列出来,在每年科技创新大赛比赛中,带领学生参观,学生很受启发,效果良好。劳技活动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从2005年以来在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才以来,我校连续四届都有区一等奖,其中区级一等奖6个,市级一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

1个。

总之,只要我们对劳动教育观念上认识正确,认识一致,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注重措施落实,尤其是评价制度,创造性开展这项工作,目前的劳动教育的状况一定会有明显的改观。

茹建华《关于新世纪农村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思考》

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策略浅谈 篇6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生活化;多样化;自主化;开放化;创新化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下面就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体会,对其实施的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愿与大家齐讨论,共进步。

一、坚持劳动与技术教育生活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服务。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应坚持劳动与技术教育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如:在引导学生制作《万花笔筒》中,先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笔的放法、多种笔筒的特点及存在的缺陷,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利用现有资料设计一个方便实用的笔筒;学生的杰作会令人大开眼界,有的学生用饮料瓶子制作成精致、美观的笔筒,有的学生用各种纸盒制作成笔筒等等;从它们的加工难度来看,虽不算很大,但可以看到学生在调查、准备及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功夫,这才让我们看到了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形形色色的笔筒;在此过程中学生开阔了思路,广泛地利用了生活中的废旧资源,并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多样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简易制作、手缝、种植、饲养等等,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来确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如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做一些纸工、泥工、穿袜子、系鞋带、扣扣子、戴红领巾、搞好个人卫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活动,可以采用比赛、表演、游戏的形式;中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学会洗衣、植树、饲养等;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要求他们学会做饭、洗衣服、缝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让学生学会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深化勞动光荣的思想意识。

三、强调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自主化

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这种劳动能够培养日常生活必需的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的自我服务主要包括在家的自我服务和在校的自我服务;在家的自我服务有自己穿衣服、铺床被、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好个人物品、做简单的饭菜、掌握常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校的自我服务有打扫教室或校园卫生、布置教室、绿化校园等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后,还要随时做好督促检查及评价激励工作,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搞好家校联系及配合工作,了解学生在家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做的怎样?做后有什么体会等等;并做到经常检查一下学生的个人卫生。要让每天做值日的学生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需要进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劳动过程中,激发从小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放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教室中学,也可以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中学;可以是独立制作,也可以是合作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超越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开放性地学习。教育界近年来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养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体会,才能发展他们的多方面素质。如:把生产线上的工人请来为学生上课、作报告,让学生走出去,到实习基地体会锻炼,能够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倍加珍惜劳动成果。

五、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创新化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也离不开创新,因此创新意识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被提到是不难理解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问,敢于质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潜力的重要标志。提倡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思考,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在《自制环保手提袋》一课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制作出自己最理想的手提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7

一、存在问题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有了劳动, 才有人类的产生、人类的发展。如今, 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要求我们把现代科学生产技术引进学校, 把学与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 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 既能动脑又能动手, 为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下基础。由于受传统观念、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 劳动与技术教育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重视,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时, 注重学校的办学条件“软硬件”, 语、数、外等学科的统考成绩, 竞赛获奖成果, 没有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评估的项目。基层中小学往往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在课表上, 应付检查, 遇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时就改上其他课。即使有开课, 教学手段也陈旧单一, 教学内容与学生和学校生活实际脱节, 课堂管理松散, 理论教学走过场, 无明确目标和计划, 随意性大。

2.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师资水平偏低。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教师都是兼职的, 而且经常是让年龄大的, 身体不好的, 需要照顾的教师教这门课程, 普遍存在素质欠佳的问题。他们不熟悉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 对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问题, 更是难以解决, 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3. 劳动与技术教育设施欠缺。

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有一定的设施, 但目前众多学校普遍缺乏经费, 在物理、化学等主科的实验经费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 更是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需求撇在一边, 导致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纲要上规定的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开展。

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材开发滞后。

从教材内容看, 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能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写劳技校本教材, 不仅数量少, 而且质量不高, 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潜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5. 劳动与技术方面的教育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劳技方面的督导评估权重比例小, 学校对劳技教师评价没有明确的准则, 教师职称的评聘相对困难, 使得现有劳技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队伍不稳定, 优秀的劳技教师更少, 严重地影响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深化发展。

6.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比较薄弱。

有些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劳技教师, 许多学校还未成立劳技教研组。教师进修学校 (院) , 教育学院大多没有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研员, 教研活动少, 更未进行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

二、问题的原因

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强烈, 在升学压力和教育功利思想下, 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对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偏见, 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与新课改预期有较大差距,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学校对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学校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考试科目中, 升学率被视为办学的重要指标,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它的重要性, 对它缺乏关心与指导, 劳动与技术课被逐渐边缘化。

2. 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当作考核学校的标尺, 热衷培植重点学校, 缺乏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硬性规划、措施和督导评估机制, 没有及时建立和落实新课改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教师激励政策, 对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期望值不高。

3. 教师的课程理念理解错误。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然而很多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 把劳动与技术课程仅仅看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把它当作“文本课程”来对待”, 忽视其“体验课程”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单一讲解或课堂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没有提供及时、必要的技术指导, 很少关注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 很难实现教学创新。

4. 家长忽视劳动与技术教育。

新课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实践表明,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 不仅需要领先的科学, 还需要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更需要具备现代化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素养、能应对未来社会生活挑战的广大劳动者。”然而大多数家长对劳动有片面认识, 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他们, 他们追求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漠然或放任自流。

5.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形式单一。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以理论学习为主, 培训周期短, 交流机会少, 缺乏课题研究的训练和专业引领的机会, 受训教师无法深刻地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精神。

三、对策

劳动与技术教育受时代背景、历史传统、政策法规、教育体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社会性课题, 需采取以下措施整合校内外一切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1. 提高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我们要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真正意识到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 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 并认真落实好。

2. 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各种政策规章;学校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进行考查, 并形成制度;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不断完善评估督导方案, 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权重比例,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全程监控, 促进学校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3. 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队伍。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 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 要从现有教师中挑选既热爱劳动与技术教育, 动手实践能力强, 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 (院) 及各级的教育学院应发挥自身的优势, 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与保障, 并配置劳动与技术教育教研员, 开展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各级教研员不仅要为当地学校和教师提供业务指导, 而且必须协助各级教研部门做好当地或所在片区学校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协作及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与培训工作应根据培训对象、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容与方式, 培训方式应多种多样, 可以尝试讲座, 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

4. 加大劳动与技术教育设备、设施投入。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设备、设施, 劳动与技术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 学校要多方争取资金,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投入一定的资金, 设立专用教室并添置必要的设备,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经验性的和实践性的课程, 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体验, 需要学生走出课堂, 进入社会和生活, 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经验的基础上, 强调的是学生的亲历亲为。因此, 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保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学校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学校应坚持经济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全面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资源, 使之成为促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撑和保证。

6. 逐步提高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兴趣。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尝试心理, 设计不同的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年级差异的劳动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将知识理论和实践劳动相结合, 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及体验性的试验实践活动, 努力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产生自信、自尊和自豪感, 并使这种情感迁移到技术学习上, 还要把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致力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结教学规律, 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方法, 把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的渴求变成中小学生的自觉需要, 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学习中。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 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只要我们提高认识, 切实解决好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必将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目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作者针对这些问题, 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洪明, 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323-324.

[2]颜庆军.对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7) :49-50.

[3]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 (3) :145-146.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8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机制,教学联动

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松江区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尤其是承担松江城区15所中学初高中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服务工作。自2007年中心提出“课程时代化、教学数字化、服务开放化”的三化目标以后,中心开始逐年逐步向农村公办学校提供劳动技术教育服务,直至今日,中心已经每年向松江农村地区17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提供劳动技术教育服务,使农村学生也能够同享中心优质的时代化、数字化的劳动技术课程资源。

一、松江区现有劳技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能够为全区这么多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劳技课程资源,使学生充分享受劳技课程带来的乐趣固然是好,但是在这样过饱和的服务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作用和低效率。我们从多方了解到,主要有以下这些情况:

第一,学生方面:(1)有些学生并不能如愿选到自己喜欢的劳技项目;(2)有些学生被老师指派参加自己不喜欢的项目;(3)有些学生在自己的学校已经学过类似的项目;(4)有些学生觉得一年只来一次参加到一个项目,参与面太窄;(5)有些学生觉得乘坐那么长时间的车,来到中心学习一些不是很有特色的劳技项目,会有点浪费时间,效率低。

第二,学校方面:(1)有的学校在安排学生来中心学习时,每个班安排一个劳技项目学习,并未按学生的喜好参与项目选择;(2)有的学校本身的劳技课程也是按照上海市劳技课程标准执行,开展得不错,到中心来会有重复学习的可能性;(3)有的学校会因为有中心提供的劳技课程,而去除了自己学校劳技课程的教学时间,反而使得学生的劳技课程学习面更窄。

二、探索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调查依据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松江区劳技教育的情况,中心对松江城区和农村共26所中学的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劳技教育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有些问题的结果,对于改进松江现有的劳技教育模式,探索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新机制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列举几个相关问题的重要数据。

第一,对于“你喜欢上劳技课吗”的问题,全区被调查学生“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上劳技课的比例达到89.9%以上,说明劳技课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受欢迎的。

第二,对于“这学期你们学校每星期上几节劳技课”的问题,城区学校学生有91.04%的学生回答“劳技中心集中一星期课”,而“每星期2节课”或者“每星期1节课”的回答均不到2%,这说明城区学校主要依靠劳技中心开展学生的劳技教育;而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回答中,“每星期2节课”或者“每星期1节课”的回答均达到30%以上,说明有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是在有序开展校内的劳技教育的。

第三,对于劳技课喜欢在自己学校上还是劳技中心上的问题,城区学校学生82.59%“喜欢去劳技中心上”,3.07%“喜欢在自己学校上”,12.46%觉得“无所谓”;农村学校学生64.04%“喜欢去劳技中心上”,21.27%“喜欢在自己学校上”,12.93%觉得“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来劳技中心上劳技课的。

第四,对于“劳技学习每星期2节课分散进行与一星期内连续进行两种形式,喜欢哪一种”的问题,城区学校学生56.63%喜欢后者,24.45%喜欢前者,15.93觉得无所谓;而农村学校学生44.20%喜欢前者,41.38%喜欢后者,两者相当,11.71%觉得无所谓。

根据以上的数据以及实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城区学校学生的劳技课主要依靠中心的集中学习,而且因为几十年来中心一直服务于城区学校,城区学校也习惯把劳技教育任务主要安排在中心完成;因为中心的课程项目选择面比较广,学生选课也比较有自主性,学生已经习惯在中心学习劳技。农村学校学生的劳技课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自己学校每周分散学习和中心集中一周学习相结合,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学生是近几年才有机会来中心学习,次数也较少,以体验为主,所以学校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劳技课程;因为每次来中心学习,学生选课相对无自主性,所以学生喜欢来中心学习的程度不如城区学生。

三、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新机制的探讨

为了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松江城区与农村学生的劳技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劳技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也让学生体验到新时代、新技术、新手段带来的生活生产的变化,我们试着开始探索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新机制。新机制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中心的服务性能,在提供优质劳技课程教学服务的同时,更加突出指导引领全区劳技课程的作用。现在,中心共开设有15个劳技项目的18个教学班,供全区初高中学生选择,参与劳技课程学习与体验。中心的劳技课程教学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起到了示范作用。如果能将这种优秀多样的课程带入到各基层学校,让基层学校学生也能全面学习丰富多样的劳技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劳技体验学习是极大的帮助。但是各基层学校的劳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也是参差不齐,这需要中心及区劳技骨干教师的指导引领。

中心教师都是劳技学科的专职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劳技教学经验,且具有区劳技首席教师、学科名师、教坛新秀及其他骨干教师等优秀师资。中心的指导引领也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区级教学公开课、研讨活动来互相促进提高,突出课堂教学的指导引领;二是通过开展平时培训、暑期培训、分阶段培训等教师培训活动来展现劳技课程内容的指导引领。通过区级范围的各种劳技课程项目的培训,基层学校能够自行开设一些本校也有条件开设的劳技课程。这样,基层学校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更多项目的学习,体验更多的学习乐趣。

第二,对劳技课程的各个项目进行重新定位,有选择有重点地开放给学生。中心现有的校本课程的各个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与上海市统编的劳技教材中内容相同的项目,如初中的电工、布艺、工艺木工,高中的电子、金工、实体设计等劳技课程的必修项目,二类是随着社会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开设的项目,如微机技术、摄影、摄像、机电一体(机器人)、可编程控制、模拟驾驶、3D打印等地方特色项目,学生可以从中体验电子科技的乐趣。

对于第一类项目,中心与基层学校在课程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中心的一个劳技项目的教学时间为27课时(1350分钟),项目内容较为系统,而基层学校劳技课中各个内容的教学较为分散,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度不够。然而学生来中心参加学习的次数有限,每次只学习一个项目,接受的知识面较窄。只有把这些项目内容分散到各学校的日常劳技课程中,学生才能全面学习这类知识。这类项目的设备准备相对简单、设备投资费用也较低,各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这类项目,教师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层学校如果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则可以直接进行这类项目教学;如果无此相关专业的教师,中心教师可以对基层学校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培训后,各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有选择地开设一些较为系统全面的劳技项目。

对于第二类项目,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课程的设备资源配置和环境建设要求较高。如果各校自行建设此类项目,花费昂贵,使用率低。为了节省资源,提高设备的管理和利用率,这类项目不适宜各校自行建设,而比较适宜中心进行周而复始的教学运行。在鼓励基层学校自行开设前一类项目的基础上,中心可以主要向全区学生开放此类项目的教学服务,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感受信息技术新科技的力量。同时,随着技术发展趋势,中心逐年逐步增加这类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对于中心来说,需要不断改进现有课程,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和深度,以不同于学生在各自学校所学,避免中心课程与基层学校课程的重复。中心还要毫无保留地把各项课程资源提供给全区学校分享,根据各学校不同的需要做好服务和培训工作,同时要有重点地向全区学生推出优秀的技术先进的课程,并逐步增开一些受学生普遍欢迎的、与时俱进的、与日常生活更紧密的课程,让学生在劳技学习中体验技术的力量、生活的乐趣。

第三,提高中心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服务全区的能力。近几年,中心教师呈现新老交替逐渐加快的趋势,这对于中心的发展是一个机遇。对于招聘年轻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逐步提高,而且因为年轻教师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劳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将逐步地提高,以保证劳技课程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中心教师除了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有能力去指导、培训全区其他学校的劳技老师,这个过程是需要中心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共同提高和完善的。中心只有培养了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劳技骨干队伍,才能服务、指导和引领全区的劳技教育。

第四,建立交流互动学习平台,促进师师、师生、生生交流。(1)开展阶段性的大规模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松江区劳技节”之春播季———劳技竞赛、夏耕季———暑期开放活动、秋收季———劳技成果展评与冬藏季——水仙造型雕刻比赛等大型区级活动,促进中心与各基层学校的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也通过各学校在活动期间的互相比武相互促进提高。(2)建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为了方便各学校与中心的教学联系与互动,建立专门的劳技交流学习网站、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中心对基层学校的教学指导引领,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完成,对于劳技教师,可以在互动平台上发布不同的劳技项目拓展内容,供学生参考,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探讨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精美作品,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发布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

四、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技教育新机制的优势

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9

一、顶层设计确定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 只有把创业教育提升到办学指导思想的高度, 才能构建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突破传统教育仅仅局限于创业实践活动的范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其“高端引领、特色立校、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的指导方针明确要求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 创业教育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 如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基地落户学院, 经济管理系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依托山东省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理事会, 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基础上,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创业能力明确写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创业教育落实在具体实践中, 在课程体系上融入了创业教育内容, 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第一、二、三课堂进行全方位教学, 在时间安排上从入学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创业设计、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到自主创业, 形成了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流程。

二、创业教育理念奠定教育教学的思想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是融合在专业教育中, 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载体和源泉, 通过教育与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全程教育, 而不仅以少数学生成功创业为目的, 其重点在创业教育过程而非创业结果, 即使学生将来不创业也同样进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区别于短期创业技能培训, 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为目的;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 是职业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延伸, 学生创业必将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果不能创业, 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将会在就业岗位上更好的胜任工作, 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近年来, 学院通过创业教育研讨、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全体教师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理念, 明确创业教育的意义, 理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关系, 为全程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构

为落实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结合专业特点, 构建了融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明确提出了“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理论课程体系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店建设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创业课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创业实训, 按照“学习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自主创业”的递进顺序进行实践训练, 从而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在素质教育体系中, 通过第一、二、三课堂, 开展了创业模拟、创业设计、创业实践、创业比赛, 培养学生自信、创新、担当、诚信、守法、合作等优秀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延伸、凝炼和升华, 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素质等内容, 创业教育课程不能离开专业课程体系而独立存在。

四、教学团队决定创业教育的贯彻实施

为了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 这是创业教育能否贯彻的关键。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 首先全体专任教师更新职教理念, 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把创业教育自觉落实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 其次, 每年组织专业教师不少于2个月时间到企业挂职, 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 了解企业结构和运营流程, 提高其创业教育的指导实践能力; 第三, 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创业培训师, 通过创业师资培训、参加研讨交流会、考察创业教育典型、开展创业研究、鼓励教师创业等, 提高骨干教师的创业能力, 积累创业经验, 更好的开展创业指导; 第四, 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毕业生成功创业者为特聘创业导师, 筛选并引进创业项目, 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分析、设计、实践和评估。

五、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 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系统设计、严格落实, 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1. 建立院系二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院级小组由教务、学工、就业、培训、系部等人员组成, 负责校级创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 统一规划和指导创业教育工作。系部小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2. 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室。学院结合电商、物流等专业特点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室, 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项目孵化, 总结经验, 宣传典型, 营造氛围, 指导创业实践。

3. 奖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规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鼓励学生选修创业课程和自主创业, 对创业成绩突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

4. 形成全程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新生入学, 通过职业和专业认识教育,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专业课程学习中, 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 之后通过创业设计、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等掌握创业流程、分析创业风险、培养创业意识; 最后进行创业实践, 以真实的项目开展创业, 如学生组建团队网上开店等, 体验创业过程、熔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品质, 进一步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5. 营造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近年来, 学院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积极组织和参加创业设计大赛, 如电气工程、机制工艺专业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 物流和电商专业参加高职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和创业设计大赛等, 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中成立了创业协会和各种创业兴趣小组, 积极开展小发明、网络创业、校园创业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毕业生成功创业者到校组织励志及创业讲座,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营造良好的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6. 打造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学院校内建立了淘宝创业实训室、校园速递配送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B2C实训基地、ERP实训室等创业实训基地, 并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形成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 1) 构建以校园超市为载体的线下实体创业平台。学院经管系商务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和现代超市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 以超市运营为载体, 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 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 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商品采购与库存、物流配送与优化、市场调研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训教学, 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运营管理、团队合作能力。

( 2) 构建以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为载体的网上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 以地方特产如木鱼石、绿茶等进行网上营销, 企业提供质优价廉货源, 通过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 并负责运营、维护与推广, 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方案解决能力和电子商务活动能力。

( 3) 构建以学生网上建店为载体的创业实践平台。依托合作企业货源优势, 指导学生个人或组建创业团队, 进行项目考察, 选择合适项目, 进行网上创业, 并通过开展创业比赛、创业评估和创业孵化等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 熟悉网上开店流程、技术要求、知识应用、运营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 4) 构建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平台。应用创业之星、商业之星等模拟软件, 学生组建创业团队, 在一定时间内, 按照角色分工, 运用专业知识, 通过物理和电子沙盘等模拟一个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情况, 培养学生的战略、生产、营销、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能力, 树立全局观念、诚信品质、共赢思想、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培养商业敏感度, 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 5) 构建校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在校外选择有创业教育优势的企业, 如联荷电商产业园、圣迪奥科技、富群商业集团等, 建立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学生, 企业提供实习岗位, 提前培养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 毕业后企业根据个人愿望和能力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及政策等方面支持, 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随着职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创业课程设置单一, 创业缺少政策及资金支持, 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等,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从学校制度层面进行整体设计, 把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摘要: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带动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内容, 是在传统职业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然而, 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方向, 在实践中必然存在诸多问题。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介绍了创业教育在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团队建设、组织与实践等方面的经验与作法,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三策略 篇10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 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 强化技术教学

1. 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 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 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 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 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 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 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 因此精心设计教法, 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 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 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 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 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 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 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 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 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 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 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 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 引导他们互相帮助, 彼此取长补短, 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 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 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 搞好配合。这种合作, 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 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 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 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 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 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 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 打印成稿, 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 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 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 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 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 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 创造有增无减。

1. 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 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 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 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 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 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 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 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 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 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 才有进步, 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 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 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 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 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 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 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 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 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 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 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 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 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 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 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 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 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 然后在底板下, 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 最终接上开关, 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 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 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 在接着设计围栏时, 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 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 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 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 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 一共弯制6个, 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 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 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 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 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 激动地鼓起掌来!

上一篇:电视剧音乐评析下一篇:网球单打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