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2024-04-13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学习型学校活动,加强对全校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以“放飞思维、开放想象、激发浅能、体验成功”为指导思想,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基地多种功能的战略设想,依据法定的课程要求和课时计划安排,本学期5—6年级的劳动课主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术及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基地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处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的生产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热爱生活、团结协作、表现自我等教育。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去体会、去沟通、去联想、去发掘、去创造,积极开展硏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教学内容说明及课时安排: 五年级:

(1)陶艺(2)摄影(3)家政(4)手工 六年级:

(1)陶艺(2)手缝(3)安全与自救(4)手工

(一)小学五年级

1、手工工艺

学习纸艺玫瑰花制做,通过此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造型基本方法和技能。

2、家政生活 学习微波炉的使用,烤制食品、拼盘的制作等,使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自理、自主、自强及热爱生活教育,使之懂得生活的艰辛。

3、摄影艺术

摄影在当今社会作为家庭娱乐、新闻媒体的传播起着主导的作用,虽然摄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但就其掌握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人们要用手中的相机去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反映人物的情感,去再现科学技术和成果,那就要求你必须掌握一定的摄影技巧。为了使学生从小就能掌握一些摄影知识和技巧,我们将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人群中去抓拍一些社会中的好人好事和一些陋习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受到教育。

4、陶艺

通过此专业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陶艺泥塑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泥条法制作,以及使用拉坯机制作罐子。

(二)、小学六年级

1、手工

使用绳纸学习制作花卉,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智慧和才华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2、安全与自救

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及自我保护、自救方法知识的传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3、陶艺制作 通过运用以前学过的陶艺知识与技法,学习泥板法的相框制作及运用拉坯机拉瓶,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手缝

学习制作十字绣,通过制作使学生基本的缝制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锻炼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三、学习时间安排

1、每个年级在基地学习两天半,其中两个专业学1天,一个专业学习半天。

2、上课时间:(第一轮次)

周一早8:00(欢迎仪式)上午8:30——11:40 下午13:00——15:20 周二:上午8:30——11:40 下午13:00——15:20 周三:上午8:30——11:00 11:00——11:40(总结、欢送仪式)(第二轮次)

周三:中午12:30 ——13:00(欢迎仪式)下午13:00——16:10 周四:上午8:30——11:40 下午13:00——15:20 周五:上午8:30——11:40 下午13:00——15:20(总结、欢送仪式)

为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在欢送仪式上评选出“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员”(每班一名),并予以奖励。

四、课时安排

基地承担的学习与实践项目主要是本校因师资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施的项目,我校要把基地学习与实践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凡在基地集中学习与实践的学校,除去在基地完成的24课时之外,还要根据大纲要求,在校内补齐其余年段课时。

五、具体要求:

1、学校指派一名值周教师,每班选出一名值周学生。

2、来基地学习的师生午饭自备。

3、上摄影课的学生拍摄外景需要自备像机,胶卷基地可平价提供。

4、各校到基地学习前要填好学生名单,学习后一周内将学生的学习总结交到基地。

5、来基地学习交通工具自行安排,乘车和学习时教育学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爱护基地设施,保护环境卫生,损坏物品按价赔偿。

6、基地安排的学生到基地上课的时间,各班不能串动,如遇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需串动由劳动基地安排另行通知。

7、参加安全教育课学习的学生,在家查找有关安全知识内容及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带来。

8、学生进入基地上课后一律不准擅自出入校园。

9、学生都要带好笔记本做好笔记。

真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

2007年8月

篇2: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培训的精神,切实提高我学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推进全面发展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将我校劳动技术培训计划公布如下:

一、培训形式:

1、结合农事活动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学习、分片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

2、结合教学工作进行培训。

二、培训内容:集中学习农业技术理论、并学习农业发展方向、农技推广技能办法,重点村小以水稻栽种为重点、辅以其它农业技术,其它村小围绕主要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

三、培训师资:由中心校安排对农活比较专业的老师担任劳动技术教师,培训内容责任到人。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适时聘请职高专家或经验丰富的老农讲课,或聘请种植示范村干部、种植能手,进行经验介绍。

四、培训时间:根据农时适当安排时间授课、实习,五、培训教材:拟定旗教研室新定的《农业新技术》一书。在培训工作中,根据需要编印一些乡土教材、典型经验小册子,或者将好的技术、好的典型制成录像带,发至各村小

另外,在抓好岗位培训的同时,学校将持之以恒的进行着现工作

(1)活动设计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2)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3)活动直接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切入,注意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他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加以设计,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

(4)计出来的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5)动设计应考虑课程资源的特点、学校现有师资、设备、场所以及当地社区的其他条

六、程实施的一般程序

(1)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2)定方案。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内容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3)施活动。师生走出课堂进入活动场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篇3: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三策略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 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 强化技术教学

1. 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 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 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 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 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 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 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 因此精心设计教法, 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 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 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 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 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 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 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 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 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 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 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 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 引导他们互相帮助, 彼此取长补短, 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 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 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 搞好配合。这种合作, 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 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 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 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 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 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 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 打印成稿, 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 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 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 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 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 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 创造有增无减。

1. 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 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 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 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 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 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 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 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 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 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 才有进步, 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 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 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 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 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 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 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 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 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 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 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 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 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 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 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 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 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 然后在底板下, 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 最终接上开关, 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 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 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 在接着设计围栏时, 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 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 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 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 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 一共弯制6个, 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 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 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 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 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 激动地鼓起掌来!

篇4: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然而在不断研究实践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发现,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模仿制作,轻自主创新;重成果质量,轻道德修养”等错误倾向,照本宣科的所谓“常态”教学还有一定市场。根据这一状况,我校发掘校园资源,建成了一个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简称“绿源生态园”)。并结合课程改革,设置了“绿源”校本课程,通过不断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常态教学模式,即“搜集资料,共享资源——做中探究,尝试发现——合作交流,补充提高——立足创新,生成拓展”的常态四步教学法,并力求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具体分述如下:

一、搜集资料,共享资源——从生活中预设

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是课程建设必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必须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类非学术性、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应该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常态四步教学法根据此原则把“搜集资料,资源共享”作为第一步,即课前安排学生就活动内容进行调查,通过访问、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一起分享知识乐趣!例如《欢乐枇杷行》这一活动设计,课前老师布置学生针对枇杷的价值和不足之处进行资料搜集,在课堂上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作了精彩展示:

①我在图书馆的一本书上看到枇杷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②我问了药店的阿姨,她说常吃枇杷可以预防感冒。③枇杷中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具有保护视力,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作用,这是我自己在网上查到的。④(出示枇杷露)上次我咳嗽了,妈妈去药店买了这个枇杷露给我喝,喝下去感觉凉凉的,嗓子就没那么疼了……

通过让学生集思广益,多方查找,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下一步探究的兴趣,也为探究做好相关的储备。

二、做中探究,尝试发现——从生活中提炼

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它的最根本特点。我校的常态四步教学法第二步是做中探究,尝试发现,即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材料,由学生自己确定探究内容,大胆进行尝试,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老师仅提供必要的、最基础的帮助,而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例如《心锁环》这一活动设计,教师没有直接出示心锁环的制作步骤,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尝试发现心锁环的制作诀窍,具体过程如下:

师:每个组只有一套心锁环,大家玩不过来怎么办?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心锁环。怎么来制作呢?书本的第31页就有答案。(稍停顿,等学生翻到后再提下一步要求)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看看心锁环的结构和制作步骤,也可以看看老师出示的样品,用手摸摸,动脑想想。

①生:心锁环由横杆、弯杆和心形环组成。(你看得很认真)你们发现了吗?称它为心锁环主要是因为它有什么?(心形环)

师:横杆和弯杆有什么关系?

生:横杆和弯杆是合在一起的

师:所以我们把这部分称为锁环。

②生:制作心锁环需要用到铁丝和尖嘴钳。

师:这些工具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请看大屏幕,这三种不同长度的铁丝,分别是用来做心锁环哪一部分的?

生:10厘米的铁丝做横杆,12厘米的铁丝做弯杆,20厘米的铁丝做心形环。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你们就掌握了这么多知识,相信你们接下来会表现得更出色。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心锁环,初步明确了主要制作方法,但详细的步骤还不明确,需要在下一环节“合作交流,补充提高”中进一步形成制作的雏形框架。

三、合作交流,补充提高——到生活中再现

在学生自主探究、领悟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商定探究的具体内容和办法,或确定一个主题,再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然后动手操作。这个环节中,老师是参与者,又是引导者,或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建议,或提供相关的素材,或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包括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适度的点拨。这就是我校常态四步教学法的第三步——合作交流,补充提高。再以《心锁环》为例,学生通过自学,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了心锁环横杆的制作方法。只是还停留于观察总结阶段,需要进一步合作补充提高,所以老师又做了如下教学安排:

1.师:(出示横杆)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说说横杆的制作方法。

生:用10厘米的铁丝制作横杆,在铁丝的两端各弯出一个圆环。(加以手势说明)

……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家说的方法来做一个横杆。

2.师:横杆和弯杆是一体的,弯杆怎么做呢?接下来就通过一段录像来学习制作弯杆的方法。(播放录像)请同学们用眼仔细观察,用耳仔细倾听,用心记一记。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步骤试着做一个弯杆吗?(学生试做)

师:做弯杆时你还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要把横杆套上去之后再把弯杆的环口收紧。

生:弯杆的开口距离比横杆小,能在横杆上自由移动。

师:(拿一学生的作品)这个弯杆还有什么地方要加工一下?

生:为使U形弯杆看起来更直,可用尖嘴钳将圆环翻折一下。

3.师:现在这个心锁环还剩下什么没有完成?(心形环)

4.(学生试做)……

这样通过交流演示等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想象”、“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心锁环的制作,大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立足创新,生成拓展——到生活中置换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我校的常态教学四步法最后一步是立足创新,生成拓展,即立足创新基点,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创新成果,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或调整建议。例如《欢乐枇杷行》中学生小组劳动成果的展示环节:

1.(实物投影)我们小组做的是荷塘月色,你们瞧,调皮的小鱼正在荷塘里畅游,一只枇杷做成的小乌龟正在睡觉,荷塘里的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多么美丽啊,我祝愿大家像荷花一样亭亭玉立!

2.我们小组今天制作的是美味的枇杷粥,主要原料有枇杷、大米、冰糖,具有止咳、润肺、顺气的作用,想吃的同学、老师赶紧来尝一尝吧!

3.这锅枇杷红枣汤的主要原料是枇杷叶和红枣,每天泡洗能够清热解毒,长痱子的同学可要试一试哦!

……

这样,学生不仅尝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而且也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进行置换、反思,提高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的准确把握度。

篇5: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2010-2011学)

桐林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桐林小学劳动基地教育教学计划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教育学生初步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日后建设祖国作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拟定以下几定教学措施:

一、各班级要备好劳动教学教案,上好劳动课,使教学上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确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三、教学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学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获得技能。例如,带学生到劳动基地种菜、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

四、实现家、校结合,促使学生在多方面获取知识、实践掌握劳动技能。

五、各年级互相结合,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教育,让学生在家学会洗碗、扫地、洗衣服、做饭等劳动。

篇6: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津北辰政督(2012)4号文件精神和北辰区非办学单位综合督导评估细则的内容。结合小学基地的实际情况,对我单位2011—2012学年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查活动。

一、成立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刘士君

成员:秦学芳,魏俊亮,刘继森

(1)

根据评督细则的内容,把任务分解,具体到人,对照评估内容进行各种材料的整理归类。

二、基本情况:

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现有职工31人,校级干部3人,中层干部4人。根据基地的实际,设校长室、活动管理室、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在校长的领导下,实行全员聘任制。小学生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接待全区1—6年级的学生到基地进行一日生活和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拓展与外区的合作,目前主要与河北区、河西区有联系。

(2)(3)活动内容有:

(一)各种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法规教育,地震知识教育,科技馆活动。

(二)室内活动:一年级:手绢做企鹅,拼装小飞机,参观。

二年级:石榴花,拼装塑料笔筒,观影。

三年级:剪纸,拼装木质笔筒。

四年级:拉花,考古。

五年级:射击,观影,软陶,科技馆活动。六年级:射击,长廊,观影,参观动物园,科技馆。

(三)室外活动:劳动实践,拓展训练,参观动物园,科技长廊。

三、办学理念:

小学生实践基地的诞生,可以说是北辰教育的创新。对于它的办学而言,只能是摸索。因为根本就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基地人进行了一番苦思,我们确定了自己的校训是:放飞思维,大胆实践。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小学生认知、科普、农田劳动、手工制作、参观娱乐为主线,对小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补充各校素质教育内容的不足,同时丰富学生的二课堂及课余生活内容。

四、学校的特色:

教科研引领:为谋取长足发展,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本学期我们把教科室领导请到我们基地,为我们把脉、支招,经过领导们的调研,确立科研课题:“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的研究”现在正在立项过程中。

(4)

我们接触的是全区1—6年级的学生,是各种类型的学生,进行的是手工制作课程的传授,而不是文化知识。对于老师而言,上课的难度 相对来讲可能会大一些。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教师要经过培训、试讲、按课表上课这三个环节。

(5)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积累,我们自己研发了校本教材,自编了教学提纲,形成了各年级系列化教学模式,避免了上课的随意性,有我们自己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上述就是我们的特色。

(6)(7)

五、主要内容:

根据北辰区非办学单位综合督导评估细则的要求汇报如下:

1、结合我们小学生基地的实际,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逐步的实施。每学期定有详细计划,按校内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打印成总的览表,按规定时间分别抓好落实,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把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德业双馨的高素质队伍。使每个人都能适应基地的需要,为基地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对干部要求严格,做到自找压力、靠前指挥、多做奉献,定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各种能力。日常工作主动进位和补位,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凝心,聚力,共谋使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二是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抓党建促全面工作开展。我们有32名职工,党员14名,占了43%,党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工作。不管形势如何,不管群众如何看待,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体现。每学期要求党员必有承诺书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平时必须带头学习,用先进的思想充实自己,定期组织党员活动:如去蓟县老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开展党员奉献岗活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实践证明全体党员都能认真履责。

(8)

(9)

(10)

如:中午的值勤,中午小部帮忙等活动中都会看到党员的身影,为群众树立了榜样,正是由于党员先进性的影响,职工中的正气得到了弘扬,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重视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为了激励职工永保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学期初每人必须结合自己写好学期计划期末总结。按局党委的有关要求,组织职工学习有关的政治理论和有关文件,学习本部门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让职工了解改革开放的形势,了解北辰,了解北辰教育的的形势和现状,达到增强信心,促进本职工作的目的。学校要求每位职工每月必须写一篇学习和工作的体会,每月25日上交,由支部统一检查我们把职工平时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情况纳入月考评之中,定期讲评定期公示。通过这个途径来促进学习风气的形成。为了体现学习成果,表彰师德先进个人,我们于2011年9月9日召开了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演讲比赛。4

(11)

四是定期研究工会的工作,对工会组织在时间、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其作用。学校的重大事情必须经过教代会方可进行公布实施。用基地好,大家都好,基地发展了,大家都受益去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发挥。职工献计献策,把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做为首要的职责,奉献的精神得以弘扬。

3、不断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按北辰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顺利完成第二轮聘任,从干部到职工与校长签署了协议。学校各个岗位有专人管理,有岗必有责,变压力为动力,个人的情况与考核挂钩,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我们认真贯彻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标准的有关内容,制定了实施方案,达到用标准化管理人、用标准化管事、用标准化规范行为、用标准化办学、用标准化治校的目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活动,把教师的文明用语和禁忌用语,教师的岗位职责打印下发每人一份供日常学习。与此同时制作规范标牌挂在各办公室墙上,做永久性的提示,做到常提醒,抓成效,逐步让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开展职工大讲堂活动,人人上讲台,每人5分钟,体裁不限,所见所闻,感受体会,诗歌等。要求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围绕基地建设和发展,必须积极向上,必须联系自己学习和工作。通过此项活动,锻炼职工当众语言表达能力,展示个人风采,达到寓乐于教,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丰富职工生活的目的。开展评选“优秀”职工活动,拟定条件,民主评选,树立典型,推动师德水平的整体提高。(12)

5(13)

4、加强后勤工作的管理,使校内各项设施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的使用托管到位,做到物卡相符,有专人管理。仓库物品摆放有序,整洁干净,固定资产及时维修,利用率高,校舍及时维修,确保安全。认真执行财会的有关制度,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基地建设上。

环境也是生产力。好的环境可使人身心愉快,精神振奋,能吸引八方来客。小学基地是旧校区改建的,需要的硬件改造太多了,遵循局党委“以基地养基地”的原则,我们每年都有计划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的改善校园环境。2011年我们主动争取局设备站的支持,学校和设备站共同投资20万元建成了两个小型科技馆,现已投入使用,资源供全区学生共享,丰富了活动内容。(14)

(15)

自己投资11万元更换了上水管道和所有功能教室的门窗,使校园更加整齐和美观了,使各校师生到基地来感到总有新的变化,为他们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5、我们这个非教学单位与区各非教学单位不完全一样。事实上,我们确实每天都在接触学生,在管理上相对来讲难度可能会大一些,有其特殊性。(每天来的学生数不确定,今天10个班,400名学生,明天可能20个班800名学生。因此我们得一天一排课表;课与课的衔接,学生没有办法找到下一节课的老师,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把学生送到下一个老师的手里,才算这一节课结束。)我们努力完成局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不等不靠,自找压力,主动进取。给学生上的手 工课和室外拓展训练课,涉及学生的亲自动手,要在课堂上用刀,剪等工具,拓展也要学生亲自体验。因此,我们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日常工作对全体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学生事无小事”这个关键词,让全体职工都牢记在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一定要深入细致,及时到位,一丝不苟的完成。经过全体职工上下共同努力,近几年来无意外事故的发生,每年都有近两万余学生参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局领导和各校的好评。因为我们把为各校服好务作为日常工作的宗旨,我们也付出了艰辛。我们与教育局团委合作,为北辰区雷锋事迹收藏者——刘立勋老人在基地建专门展室。因为刘立勋老人已有50年的收藏史,雷锋的各种事迹材料、实物很丰富,很难得。他不光是收藏,还专门研究雷锋的精神。国内各大媒体、央视频道、各网站都报道过他的情况。展室的建成,将扩大北辰和北辰教育局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明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50周年,将有较大的活动。

总之,一年的工作既有成绩,又有不足,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争取更大的提高。

篇7: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过去,曾有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对读书人的特别嘉奖和最高荣誉,于是一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由于孩子渐少,家长们对孩子愈加宠爱,新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人群应运而生,六十年代只是局限于城市,现在却是遍及乡村随手可得。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没有了民族魂,就是有再多的知识,也只不过是白专种子,被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于国无益。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运用我们的各方面机构和力量,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应该以民族利益为重,从点滴开始,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教育好孩子们的思想,锻炼好各种劳动技能和精神,培养优秀的民族素质,提升民族的品位。

作为一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走向新的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校食宿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学生的营养素质的提高也提到议事日程。现实的生活要求我们不断地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寄宿生,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生活起居多有不便。而农村学校的孩子,即使不是专职的农民,也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特别需要的是有一种愿意劳动,劳动光荣,自食其力的精神,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得以发展。

同时为了让新课程全面实施,为了让学生能够吃上放心菜,让学生的营养工程更好地落实。我校在2005学年组织领导小组专管学校实践课程的开发,由吴山海、毛志义两位老师任劳动实践基地指导员,负责基地的种植安排。2008学年,吴山海老师退休,基地工作由总务处副主任毛志义老师具体负责。逐步将学农实践基地工作引向规范化建设。

二、指导思想及理论支撑。

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是在新课程理念的统领下,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体工作。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观点去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我们还在学校校园内种植了一些蔬菜。通过师生的种植,生产出大批的新鲜蔬菜,供应学生,让学生吃上新鲜菜、放心菜,再次受惠,再次感受“营养餐”的阳光,真正让学生享受到高蛋白、维生素、叶绿素等多种营养的综合利用和吸收,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概况。

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崇尚奉献,追求卓越”人才。

途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人为本,注重实践。

基本框架:理论引领——技术支撑——科学发展。

我校现有467名学生,住校生有160人,在校吃饭的有200人左右,教师50人。现有实践基地5分,种植植物葱、菠菜、辣椒等。基本保证师生基本上的蔬菜需求。

四、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统领基地建设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做,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教师教新教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五、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

去年红花收入16679.3元,全部用于教学及学生食堂,估计本学期收入小麦5吨,鹰嘴豆2吨。基本上能满足师生今后的饮食供应需求。

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

(1)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的资产阶级情调烟消云散。

(3)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干活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旅途中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4)快乐生活,享受生活。农活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除去杂草,保护庄稼,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师生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

(6)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础。现代化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通过继续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将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地更加潇洒自如。

东城中心学校

篇8: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学工作计划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 它的主旨除了一般的“操作”层面, 更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 (即合作学习) 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将来的社会生产劳动中, 虽有分工, 但任何一种工作、任何一样产品都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来完成。因此, 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共同完成操作任务, 并能够使学生在操作进程中形成扎实的基本技术能力, 共享“产品”成果。

一、合作形式

1.同质异组

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同质异组, 有异质同组, 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 寻求伙伴。我们认为劳动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学习。一般来说, 文化课的合作以异质同组者为多,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 由教师进行分组, 考虑的是优秀生带学困生或者说优秀生可以乘此时指导、帮助学困生。其实这仅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其有效性值得怀疑。当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时, 往往优秀生是主角, 差生是配角, 甚至是旁观者。分工由组长、汇报由组长、“外出交流”由组长, 甚至在活动中优秀生嫌差生这儿慢、那儿不好, 干脆优秀生取而代之, 而差生不计较 (也无奈) 别人代劳, 放弃即罢。如此合作效果很差, 只会让优秀生更优秀, 差生更差。这与合作学习的初衷是适得其反的。文化课的学习这样, 技能课的学习更是如此。让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文化课好的技能课未必好, 而文化课不理想的技能课未必不好。有些学生对某些技能特别感兴趣, 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 我们在劳动与技术课上学生分组时, 不仅要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爱好, 更要了解学生在技能方面的特长。我们赞同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采用同质异组, 一般情况下4~5人一组。

2.同享成果

自由组合或同质异组的学习小组, 往往是班级内比较要好的伙伴, 也是课外时间经常在一起的“非正式群体”。因此, 他们彼此都比较了解, 尤其是了解对方在某些方面较能干, 有些什么特长等。再说, 劳动与技术课的学习更讲究合作态度、合作意识, 才会有合作效果。即便是几个文化课差生在一起合作进行, 他们也能较好地体现主人翁意识, 不会当配角或是旁观者。这样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不再出现“插不上手”的尴尬局面。这种分组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这种小组更能使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对相对薄弱的小组教师可以随时关注, 而对能力较强的小组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无论对哪种小组, 其合作效率是理想的。二是这种小组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评价。教师对各组作品的评价要分层次。因为小组有强有弱, 所以每个小组的技术含量也有所不同。根据技能强弱适当分开层次, 尤其是对薄弱小组, 给予更多的鼓励, 让他们同样享受成功的快乐, 同样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 同样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所在。毕竟, 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更需要操作和实践, 熟能生巧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合作过程

1.课前合作是准备

(1) 课前合作, 呈现目标。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它要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 因此, 有些授课内容必须提前一星期告诉学生, 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材料, 查阅有关资料, 并自由组合劳动小组, 推荐好负责人。在上课之前,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做到有备而来。如五年级上册第12课“制作小圆桌模型”, 提前一周告诉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准备好:16 cm×40 cm的三合板或零料, 10 cm×1 cm×1 cm的木条, 101胶水, 5分铁钉若干。木工小机床或钢丝锯、锤子、板锉、钳子、木砂纸、木工笔、圆规等, 让学生互补互助, 共享材料、工具资源。这样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下节课要做的“圆桌”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即需要材料、制作过程和制作后的模型样子, 真可谓是有备而来。

(2) 课前合作, 搜集信息。

课前教师鼓励学生搜集、接触书本和课堂之外的东西, 感知和接触更为丰富的周围世界, 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 学会根据要求搜集资料。如四年级下册第8课“小风车”。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由小组分工搜集或各自搜集有关风车的资料, 主要是风车的外形、风车的作用、风车为什么会被风一吹就转。各自搜集后, 再由小组长召集组员进行汇总, 去掉重复的, 留下比较全面、完整的风车资料。其次, 为使风车更漂亮, 先准备画上美丽图案的彩色卡纸等。如五年级上册第16课“水仙花的栽培”这节课的资料更丰富, 水仙花的名范、特征 (吉祥、纯洁、高尚) 来源、品种和栽培的方法、栽培时间、要注意事项等等, 学生均可以在课前查阅有关水仙花的材料, 待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 再在课堂交流。我想学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特别是知识的储备, 课堂上的活动就会得心应手了。

(3) 课前合作, 大胆设计。

课前的合作设计是对下一次课的一个大概的设想。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不再是单纯的作品制作, 而要向作品设计方面拓宽。要让学生了解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在课前合作中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知道了教学目标后,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自己小组将要制作的作品做初步的构想。学生通过画图、文字或图文结合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 设计出更美观、更科学的作品来。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制作作品, 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如四年级上册第17课“风力车”, 操作过程学生基本能看懂, 设计一个比书上更科学的风力车。小组课前设计后, 在课堂上制作, 再进行小组赛, 根据“小看台”的比赛规则, 看哪一个小组能获胜, 学生情绪必定高涨。

2.课中合作是关键

(1) 课中合作, 实践检验。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果说课前的合作是操作前的准备的话, 那么课中的合作就是操作的关键。有了课前的设想和资料的收集, 到底设想是否正确,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 课中的合作是实践的关键。设想毕竟是设想, 通过操作不仅检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2课“大鱼和小鱼”的学习, 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的操作似乎情绪更高。因为这课书的大鱼、小鱼制作既可简单又可复杂。简单是因为仅是一条普通的“鱼”而已, 人人都会, 而会的学生总是喜欢做的;复杂是因为可在“鱼”的造型和色彩上增加挑战性, 使“鱼”更加美丽、可爱。课前每个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鱼设计出各种图案。但既要有组内人员不同样式的“鱼” (1-2条) , 又要能把组内的许多“鱼”组合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这是合作难点。另外彩色卡纸的合作适用 (即资源共享) 也是合作的重点。每个学生在制作大鱼和小鱼时, 心中要有“海底世界”那自由自在的鱼儿游动时的情景。在完成自己的大鱼和小鱼制作的基础上, 再来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小组的“海底世界”。

通过分工合作, 各尽所能, 各尽其职, 共同为小组作品的完成出自己的一份力。课中的实践检验, 更能使学生感到合作的成功、合作带来的喜悦。

(2) 课中合作, 反思补救。

在合作中发现设计不够完美的地方时, 共同商量对策, 及时进行补救。这是劳动与技术课经常碰到的事。只有不断反思, 不断进行改进, 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如五年级下册第14课“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这一课的学习, 课前肯定要进行合作设计, 从材料到工具都要考虑得细致、周到。因为这个模型制作有一定的难度, 如喷水动力车底座的制作和车轮的安装, 通过合作设计、合作制造模型。再比较哪一组制造的模型更科学、更美观;更要比较哪一组的“喷水动力车”开得快、开得直、开得远。有比较就有高低, 通过比赛让最佳“喷水动力车”制作小组介绍制作过程和经验, 共同分享创作乐趣。

3.课后合作是巩固

(1) 课后合作, 提炼升华。

如果说课前合作是准备, 课中合作是关键, 那么课后合作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的技能的提升、合作特长的延伸。劳动与技术课中有许多内容仅在40分钟内是无法完成的。该学科的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而课后合作更是小组合作精神的考验, 是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提升, 是学生技能形成后的升华。因为, 有些小组往往会“虎头蛇尾”。制造的作品也就半途而废。如:三年级上册中的“盆栽葱”和“吊兰的养护”、三年级下册中的“种向日葵”、四年级上册中的“金盏菊的播种”、四年级下册的“种丝瓜”等。以六年级上册13课“芽苗菜的栽培”为例, 课内学生初步了解了芽苗菜栽培的条件与技术, 初步学会了绿豆芽的栽培操作方法, 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更需要花的时间在课后, 也就是需要小组的合作来完成这个作品。洗绿豆、消毒, 栽培的容器消毒, 每天要淋水, 且间隔的时间不能过长 (不能超过时间) , 这些工作都要由组长来分工和小组合作来完成。为了让学生再次合作, 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还要求学生每天做观察记录, 最后全组合作撰写《芽苗菜的栽培》科学小论文, 来记录自己的整个栽培过程和感想。

(2) 课后合作, 延伸创新。

课后合作不仅考验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技能的升华, 还是一个学生合作创新的平台。每个学生在课内完成了自己的或小组的作品后, 看似课已结束, 其实课后仍大有文章可作。根据该学科的特点, 可以在课内完成的作品上再创新, 使作品更具有技术含量。如四年级上册中“缝布袋”中, 学生个人设计了一个布袋, 缝制了一个布袋。接着, 课后“化零为整”, 布置各小组给自己小组内的若干布袋都缝上既是自己喜欢的图案, 又要考虑整体小组的图案。如有的小组以“北京—奥运”为主题, 用五个布袋上的圆环组成了奥运五环;有的小组是以“学校”为主题, 用教学楼、实验楼、操场等来布置;有的小组是以“花卉”为主题, 用梅花、菊花、兰花、竹子等点缀;还有的以“动物”来表现主题, 用兔子、小猪、小狗、小马装饰, 等等。

这样的合作创新不仅体现了同学的课后小组合作精神, 更是课后合作努力对作品的创新,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9: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三策略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强化技术教学

1.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因此精心设计教法,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搞好配合。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打印成稿,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创造有增无减。

1.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才有进步,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然后在底板下,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最终接上开关,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在接着设计围栏时,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一共弯制6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激动地鼓起掌来!

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动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体会劳动技术课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源于生活到学会生活,不断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0: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为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二、情况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城区,学生生活环境远离农村,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劳

动技术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

三、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

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篇11: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教学工作总结栏‎目!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学,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对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小结如下: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运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

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任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四、‎在热烈的劳动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个‎别学生会钻点小‎空子,不愿参与‎。

故我们制‎定了一个劳动评‎价制度:

‎ 对劳动积极的‎,奖励红旗;对‎劳动不愿参与的‎,没收红旗,外‎加跟本班值日生‎一起补值日。在‎制度的运用下,‎全班学生的劳动‎热情更高涨。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 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的情况作个‎小结。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 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 银杏‎园 为劳动实践‎基地,以 银杏‎的栽培 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沈军、常勇、刘‎国兵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今年我们培育出‎了近百棵银杏树‎幼苗,收获了近‎千斤银杏。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劳动‎实践活动,消除‎了学生劳动可耻‎观念,感受到了‎干活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旅途中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他们‎有了 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 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劳动实‎践活动,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础。现代化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通过继续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将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地更加潇洒自如‎。

劳动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上一篇:模拟训练法的优缺点下一篇:电力安全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