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诗会心得

2024-04-17

赛诗会心得(精选6篇)

篇1:赛诗会心得

官墩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导学案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内容:语文实践活动 咏春古诗词赛诗会 主备: 篇二:李冰诗会心得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杨家湾小学 李冰

个人认为“主题诗会”就是一节展示课,由老师创设一定的阶梯,引导同学就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展示。坚持读写一体化的原则开展主题诗会,从中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对此我感受颇深。

一、探索有效地学习方法。

1、结合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从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注重平时积累。

3、注意仿写训练。

a、仿写句子。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 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捕捉文章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我让学生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c、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4、注重扩写训练。

主要进行扩写词串练习。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我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续写练习。

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

二、诗会举办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我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

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篇三: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柳德斌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

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 1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 2 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3篇四:古诗文总结

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香港文化大师南怀谨先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论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亡国是可怕的,但只要文化还在,就可以复国。”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语文教改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让我们的老师感悟到,我们的教育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唯一活动,应当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精神家园,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更好发展。

二、建章立制、落实载体、丰富形式、真抓实干

近年来,我校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我们的做法是:(一)坚持四个结合

1、坚持与课改结合,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新课改为我们实施古诗文诵读提供了自由空间,我校坚持以诵读为校本特色课程,每周四课时。每天的诗文诵读与名曲欣赏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朝听名曲晚读诗”的课程特色,也形成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2、与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 我们办学定位为“科学与人文并重,经典与时尚同行”在营造人文校园方面,我们坚持以古诗文诵读为抓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先后开展赛诗会,在“经典诗文共欣赏,你方咏罢我登场”的阵阵声浪中,全校师生激情飞扬,师生同台,场面壮观。为了配合古诗文诵读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我校的校报、班级板报都开辟了古诗文欣赏专栏,在走廊悬挂经典名句,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小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坚持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我校以诵读中华古诗文为重要内容的营造书香校园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诵读之星”评比等,丰富了活动形式,活跃了校园文化,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例,同时也让教育科研剥去神秘面纱,更加贴近教师,贴近了学生,贴近学校,为三位一体同步发展开创了崭新思路和现实途径。· .

4、坚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当前我们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个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也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民族自豪感,有生命感,有诗意情愫的人。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二)建立三项机制

1、活动保障机制,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为了将古诗文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一是定时间,每周四课时纳入校本课时当中,从时间上于以保障;二是定人员,每堂课有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三是定内容,以省编读本为主,以自编读本为辅,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内容上于以保障; 四是提供经费,对付出劳动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助,充分肯定老师劳动价值,对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保护师生积极性;五是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六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环境营造,提高诵读活动效果。

2、总结交流机制。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总结交流,从内容到形式需要不断改进,从而保持师生持久的兴趣,确保诵读效果。在交流方面我校坚持校内交流每学期一次,纳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先后以召开家长座谈,问卷调查与专家对话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改进古诗文诵读活动。

3、评价激励机制。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师生内在热情,以持久保持旺盛的兴趣,我校坚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星星擂台”以对抗赛的方式,激发斗志;“每周之星”,以班级为单位评选推出本周出色的同学,树立典型,引导学生赶学标兵;以“班级星”、“年级星”、“校级星”三级评比的目标激励式,引导学生不断冲击新目标攀登新高峰;以“书香班级”评选,表彰优秀集体,鞭策落后的班级; 以文艺表演,演讲等方式给表现出色的同学以展示的舞台。对各种标兵和先进用校报,校园网对外发布宣传,当然更多的是诵读课堂,老师富有智慧的即时性评价。(三)实施两个延伸

古诗诵读是项关系到社会家庭学校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在推行这项工程中,我们坚持以学校为中心,依托各方,内外联动,共同实施的做法,实施两个延伸。

一是向家庭延伸,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倡导亲子共读,家庭读书乐。激发出家长参与热情。通过校报及问卷,引发家长对古诗诵读的关注。力求带动一大批家长参与到对诵读活动的思考与研究中来。二是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情感。据时分类,诵读古诗文。如老师们带领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塘。秋看红枫树,冬吟白雪歌。从“竹外桃花三两枝”到“毕竟西湖六月中”;从“霜叶红于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在轻松愉快氛围里,背过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宁静的冬。(四)由读到写,读写并举。通过诵读古诗文,不少学生萌动了动笔试写的激情。我们给予的充分的保护和科学引导。学校先后邀请诗词协会和铜陵学院专家,对孩子们进行了必要的鼓励和指导,扶持着一棵棵稚嫩诗歌园地幼苗破土而出。激发了孩子诵读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将古诗文诵读活动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

总之,古诗文诵读是为学生注入中华文化源头活水,是为学生生命补充元气。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开出花、结出果。篇五:《学校发展》心得 《学校发展》心得

蔡塘学校:张竹华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

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篇2:赛诗会心得

杨家湾小学

李冰

个人认为“主题诗会”就是一节展示课,由老师创设一定的阶梯,引导同学就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展示。坚持读写一体化的原则开展主题诗会,从中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对此我感受颇深。

一、探索有效地学习方法。

1、结合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从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注重平时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

3、注意仿写训练。

a、仿写句子。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捕捉文章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我让学生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4、注重扩写训练。

主要进行扩写词串练习。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我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续写练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

二、诗会举办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我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篇3:赛诗会心得

中国梦想融进俊美诗行

“追求时代的脚步, 借丹顶鹤的翅膀, 我们将诗意带上云端, 充满激情地书写生活的美好篇章……”

时代 ? 诗歌 ? 生活第三届“扎龙诗会”诗歌朗诵会, 是由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台、齐齐哈尔市青年联合会、《鹤城晚报》主办, 由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齐齐哈尔市诗词楹联家协会、齐齐哈尔市青年联合会文体新闻界、齐齐哈尔中学、《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市艺术剧院承办, 由中共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委宣传部、新浪网齐齐哈尔频道、龙沙国学馆协办的一次盛会。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欣郁说, 为配合我市打造城市主题文化, “扎龙诗会”借鹤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 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诗歌朗诵会, 下半年还将推出《青年文学家》诗歌专号, 活动紧跟时代主旋律,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城市建设和传承鹤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升鹤城市民的文化层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 在全国范围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甘肃、河北、四川、广州、深圳、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作者, 也都纷纷来稿, 为“扎龙诗会”增光添彩。

这是一次紧跟时代主旋律、高规格、高品位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赞美鹤城、讴歌发展、品味生活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名家与新人同台展演、老幼相结合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现代诗歌与古风新韵争相竞彩的诗歌朗诵会, 这是一次阵容强大、内涵深厚、形式新颖的诗歌朗诵会。

不同篇章唱响心中期望

“梦不是一场空想的冲动, 而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梦不是一场幻觉, 而是一次庄严而又神圣的旅程……”诗人程玉峰的一首《梦的畅想》, 拉开了诗歌朗诵的第一篇章。

“中国梦想”、“扎龙情思”、“古风新韵”、“感谢生活”、“名家风采”和“腾飞鹤城”, 六个篇章、十八首诗,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各自的风采, 或激昂、或抒情、或宛转的音乐伴奏, 配合LED屏幕展示和灯光, 让朗诵者的诗意更盎然、激情更广博;其中, 古韵与新诗的完美结合, 展示了诗坛的百花齐放。此次诗会, 还专门邀请专业主持人上台朗诵部分诗人作品, 让整个诗会星光闪耀, 那字字珠玑的诗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 更加激动人心、让人感同身受, 台下那此起彼伏的掌声, 便是对朗诵者最高的奖赏。

来自哈尔滨的诗人桑克, 不仅带来了他创作的诗歌《海岬上的缆车》, 还亲自上台朗诵, 为此次诗会增添了一抹亮色。他说, 一个城市的发展, 是从经济建设向文化建设的提升, 齐齐哈尔鹤文化艺术节?“扎龙诗会”诗歌朗诵会,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齐齐哈尔的一大亮点。并且, 鹤城的诸多文友、诗友,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创作的诗歌激昂、向上, 极具社会意义和地域特点, 相信鹤城的文化未来、诗歌未来一定会越走越好。

来自讷河市的诗人王亚杰, 创作了一首感悟生活的诗歌《为幸福定义》, 让我们倾听一种源自生活、源自心灵的诗歌朗诵。她说, 这首诗的创作初衷出于她对生活的感动, 即使一把米、一捆柴, 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美好。通过诗歌朗诵, 要让每一个倾听者都对家乡、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 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多接触、多倾听, 在民间形成一种热爱诗歌、倡导诗歌的氛围, 这样才无愧于中华民族这一诗歌的国度。

同是来自讷河的吴欣苓, 自15岁开始发表诗歌, 也是连续三届都参与了“扎龙诗会”的诗歌创作, 这是首次来到诗会现场, 他心情激动地说, 诗歌朗诵对作者而言, 是诗歌创作的延伸, 更能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诗韵飘香盈润少年胸膛

“诗情奔涌, 心潮激荡;雏鹤振翅, 麦田翻浪。”第三届扎龙诗会的最大亮点, 是融入更多青少年儿童, 其中有齐齐哈尔中学、迎春艺术学校的学生, 还有龙沙国学馆的孩子们。

此次诗会, 有的中学生直接创作诗歌参与, 齐齐哈尔中学的王文悦创作的《芦苇》, 便在第二篇章《扎龙情思》中被同是齐齐哈尔尔中学的秦佳琳同学现场朗诵;有的中学生和由家长带领的儿童也前来倾听诗会, 让诗情古韵在青少年心中播种、开花、结果, 让诗歌文化得以代代传承。来自齐齐哈尔中学高三 ? 二班的刘宇楠说, 她平时也喜欢古诗意境、韵律, 但却没注重自身对诗歌创作的培养, 通过这次诗会的聆听深感受益匪浅, 将来也要努力学习写出这样的好诗。同班的李佳慧说, 她很荣幸参加这样的诗会, 她要以同学王文悦为榜样, 在诗歌创作中放飞梦想。

齐齐哈尔一中校长徐凯, 不仅亲自带领学生们来参加诗会, 还意味深长地说, 办教育要体现全面培养, 特别是通过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其兴趣爱好, 并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 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篇4:由“赛诗会”到校本课程

我们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凭着对教育改革的满腔热情和冷静思考,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 独具慧眼,赛诗会如火如荼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素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人的素质,其核心是一种精神,最好的教育是影响人的精神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的最高追求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古诗作为人类语言、智慧、思想、艺术的宝库,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浓缩,是华夏儿女灵魂之根赖以生存的深厚而肥沃的土壤,用中华祖先所创造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无疑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足底气。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的口号,号召各班开展“每周一诗”活动。2003年开始每学期举办一次赛诗会,检查“每周一诗”活动的效果,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全校师生都为这次盛会提早准备,积极行动起来。持续两周的赛诗会使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澎湃着激情的浪花,学生在饱含深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含英咀华,浸润在古典诗词的美感与智慧中。

二、 反思升华,校本课程一路走来

在教背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优秀古诗对学生习作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咏物诗”托物言志,“写景诗”借景抒情,“感怀诗”有感而发、直抒性灵,“讽喻诗”“叙事诗”善于选择典型材料反映生活,“边塞诗”善于创造雄浑意境、“哲理诗”富有生活智慧……学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含英咀华、心领神会,顿悟写作奥妙,定会受益非浅。如果在一段时间集中教背同一类古诗如“送别诗”“描写秋天的诗”,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感悟会更深,学习兴趣会更浓。于是,我校分管校本教研、语文教学的副校长潘金翠提出自编诗集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构想,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纳入04年工作计划。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小组,历时一年终于编成了校本课程教材《诗海拾贝》。与市面上销售的诗集相比,我们的教材有三大特点:

1.分类编排。我们把精选的184首诗按“哲理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春之诗”“秋之诗”“冬之诗”“爱情诗”“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等分类。在同类诗的比较学习中学生对诗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有更好的理解领悟。为避免过于集中学习同一类诗可能造成的单调、沉闷之感,我们把同一类诗分成几组,根据难易程度收编在各个年段。2.选诗经典。为编好本书,我们经历了一个“博采—精酿”的过程,从2004年暑假开始着手,阅读了大量的古诗,收集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诗篇四百五十多首,我们对这四百五十多首诗再次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这184首,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为了扩大学生积累量,我们不收录小学课本中入选的诗。3.分年段编排。为了便于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背诵积累古诗,我们把这184首古诗分在各年级、各学期,每学期选编15或16首,按诗的类别分成三个单元。每单元写有“导读”,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悟本组诗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三、“管”“理”并重,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

1.建立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校本教材出来后,本着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学校对教材的使用做到三有:“有计划”“有时间”“有检查”。我们规定每周星期三、星期五的早晨为古诗背诵时间,每周必背一首古诗。学期过半后,开展赛诗会,检查各班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15首古诗的掌握情况。“赛诗会”由语文组组成评委组,分年级检查,检查分三部分:(1)展示背诵,即全班集体背诵三首古诗,主要考察感情表达;(2)随机抽查,即从本学期要求背的15首诗中随机抽两首让全班学生背,主要考察是否真正落实了《诗海拾贝》的教学、是否真正落实了15首诗的背诵;(3)随机抽查个别学生背诵,最后由评委组评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纳入年终班级目标考核。

2.加强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研究,形成活泼的教学风格。在实施校本课程教学中,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轻松学古诗。

为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古诗的意境,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1)故事法。如教《七步诗》时,老师讲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以及曹植曹丕兄弟的相关故事,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情境再现法。如教学《春晓》一诗。老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道:同学们想想,你就是诗人。夜深了,你还在灯下看书,看着看着,你就睡着了。半夜里,外面刮起了大风,你被风雨声惊醒了,你听着听着,一会儿又睡着了。清晨,耳边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你醒了。你起床走到窗前,看见落花,你想起昨夜风吹雨打的情景,不由产生怜惜之情。于是随口吟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老师的娓娓描述中,学生闭目冥想,很自然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学习古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3)感情朗读法。古诗的魅力在于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音韵美。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儿歌、顺口溜。在教背古诗过程中,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范读伴以体态语言的自然表达,一定会深深感染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吟诵,陶醉其中、其乐融融。(4)对比学习法。把两首或几首同一题材的诗对比学习,在比较中或启迪写法或升华精神情感。例如杜旬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写刺頭般埋在深草丛里的小松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缪氏子的《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写蛾眉般的新月必将成为满月光照天下。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竹笋迅速抽拔长成新竹。三首诗都表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远大志向。放在一起比较中学习,学生在理解诗意、感情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也可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对校本课程继续探索与思考

1.《诗海拾贝》教材的开发、实施,增强了我校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为了进一步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以“三节两会”为主题组织开发了活动性校本课程(《诗海拾贝》是学科拓展性课程)。三节即是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两会即是赛诗会、歌咏会。科技节由自然组老师主办,主要内容是办科技小报、做小制作、动植物标本、写科技小论文、小发明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艺术节由音乐组和美术组主办举行联欢会展示学生的吹拉弹唱、歌舞相声等才艺,同时办书法和美术作品展,培养了学生对艺术对美的爱。体育节由体育组主办,传统项目有运动员入场式、篮球操、乒乓球等,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庆元旦爱国歌咏会由政教处组织以班集体为单位参加的大合唱、诗朗诵,两年一次的歌咏会可以说是我校师生的一次盛会,正副班主任齐上阵,全班学生齐参与,音乐组老师做指导,积极排练、编舞、设计解说词、道具,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集体主义情感都得到培养。赛诗会由语文组主办,每个年级都有规定的必背古诗,学校组织评委检查。

每一项活动,每一次盛会,其价值都孕育在准备过程中。首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这已是宝贵的财富了。其次,在参与中学生拓展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兴趣、特长,真正实现了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第三、活动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这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2.注重以学校的环境、制度、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课程意义,使学生在蓬勃向上、优雅和谐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氛围中成长。

3.注重师生、学生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善于发现和捕捉那些来自学生、来自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发现、问题和困惑,把它们加以提炼和扩展,形成新的课程资源。

4.注重社区、乡土资源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变化、家乡的风俗文化、家乡的特产、家乡的经济、家乡的人文景观等等。

篇5:赛诗会作文

诗是瑰宝,背诵古诗词,有助于掌握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常用成语以及典故,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在上课时,老师先说了一下游戏规则,又正式宣布比赛开始,老师找了几个同学,第一轮比赛开始了,他们在上面说着,而我也替他们着急,并也同时想我到前面能不能也象他们一样?我看了看台上的同学,他们显得格外焦急,他们从口里说出的是一句句美丽而又生动的古诗词,同时在他们的脸上我也能看出他们心里焦急万分。

最后老师又选了几个声音大的有小红、小亮、小丽------最后老师说“你们都过关了!”我们这时才松了口气。

篇6:赛诗会作文

于是,他去找山羊伯伯,请他来当主持人,来主持这场比赛,并商量好明天举行。然后他们各忙各的去了。山羊准备台词,小兔请他的朋友来参加比赛,评委则由山羊抽签决定,而布置会场是森林里的动物一起完成的。

第二天,大家都在小河边集中了。评委也都入座了,他们分别是:喜鹊、小狗、企鹅、黄牛、狐狸、老鼠。参赛选手是:小燕子、麻雀、松鼠、小猫、小兔、小猴。隆重的开幕仪式开始了,主持人山羊上台说:“我宣布这次赛诗会正式开幕,比赛规则是:根据眼前的景色吟诵一首诗。谁的诗和风景最吻合,谁就是一等奖…….。”比赛开始了,小燕子第一个飞到了话筒前背诵了《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接着,麻雀又背诵了《绝句》。这时,评委狐狸说:“我觉得燕子比麻雀好,因为麻雀的诗里没有山岭,但她还是富有感情的。”小松鼠和小猫又上台分别背诵了《题西林壁》、《春日》等。最后,评委黄牛说:“各位选手的诗,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说明大家都充分准备过了。但我们觉得小燕子的诗是最好的,因为他的诗和眼前的风景是最吻合的。接下来,请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山羊上台说:“我宣布,本次比赛的获奖人员是:一等奖,小燕子;二等奖,小松鼠、小猫、小兔、小猴;麻雀获得最佳感情奖。本次比赛正式结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赛诗会心得】相关文章:

赛诗会感受04-22

赛诗会策划书04-07

赛诗会串词04-15

赛诗会主持词范文06-01

中秋赛诗会主持词07-28

赛诗会串词范文05-21

赛诗会观后感范文06-01

双墩赛诗会主持词07-14

双墩赛诗会主持词05-01

赏诗会04-13

上一篇:蒋宏伟先进事迹单行材料下一篇:乡水泥厂党建工作纪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