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

2024-04-22

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精选14篇)

篇1: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

小学生清明节缅怀先烈的诗朗诵

(女)我们不能忘记,(男)我们不会忘记,(合)今天的美好生活 源于昨天你们血与汗的奉献。(女)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合)安息吧,英雄。

(女)心怀最深沉的崇敬,我们走进烈士陵园。

(男)聆听那血染的碑文,心中燃起熊熊的烈火。(合)您那不灭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女)清明即将来临,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合)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男)东风吹,松枝摆,少先队员扫墓来。(女)凝望烈士墓,烈士浩气依然在。(合)革命传家宝,一代传一代。

(女)为了后方机关,为了几千老乡,十三岁的王二小 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合)他的血染红了山岗,他的血染红了蓝天,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男)清明雨纷纷,白花祭亲人。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

(合)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代代传。生为炎黄子孙无比自豪,生为龙的传人无尚光荣。我们是新世纪的缔造者,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从小立下报国志向,当好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中华新篇章。

篇2: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齐)你们好!

(女)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们一完小全体师生,带着浓浓的敬意,缅怀共和国的英烈!

全男: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全女: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合: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一、师: 枪林弹雨中你们冲锋陷阵,严刑拷打下你们赤胆忠诚,你们是人民心中的丰碑,你们是共和国不倒的长城。

男:请欣赏诗朗诵《梅岭三章》

全男:〔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全女:〔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合:

〔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二、男: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就义诗》

合: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三、师:抛头颅洒热血,当革命胜利的礼炮飞到了歌乐山,振奋了渣滓洞的难友们,牢房里群情激荡。一面鲜艳夺目的红旗,就在江姐她们的手中诞生!请欣赏诗歌曲——《绣红旗》。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的心里总是装着他最可爱的人民。下面请听诗朗诵《回眸百年》。

师:

眸, 悠悠岁月 旧

列强欺凌

主权沦丧山河破碎领男:

毕华民族——

耻辱与危难

灵涂炭

少仁志士

前线 合:

慷慨悲歌前仆继 浴血奋战革命

让改写

东亚病夫,毅走华民族,百

悲惨历史

抛颅洒热血,雄壮战鼓声浴血奋战 华民族取,辉煌胜利 全男:昨

全女:今 我曾经托起五千文明 托起城、故宫;

太阳。

篇3:运用自然美感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一.运用“文本自然美”中的传统美感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所谓传统美感, 就是文本自然美中的所包含的特有民俗风情所呈现出来的美感, 由于我国领土幅员辽阔, 南北东西地区气候、差异、民风民俗、甚至方言、都体现出各个方面的发展差异与不同, 而作者将这些发展中流传下来的传统, 用文字予以记录描述, 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美感, 既文本自然美中的传统美感。

由于民风民俗等多为欢乐的节日, 这类文本的朗读过程中, 也多要求学生语言欢快, 言辞干练, 教师要针对文章的感情走向来对学生做出不同的引导。并要求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感情投入到朗诵中。

就拿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 这是作者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诗, 一首抒写思亲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 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 备感孤单, 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 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 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讲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九月九的酒》来酝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想象, 然后通过富有感情的亲身范读, 来让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本身所带来的那种由重阳佳节的浪漫转为思亲的惆怅美感中。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获得感情上的共鸣, 则他们在进入自我朗读时, 就会很自然的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情融入到朗读中, 从而达到对他们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的作用。

二.运用“文本自然美”中的风景美感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古往今来凡是大作家没有不爱旅游的, 李白登高一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千古佳话, 我国的风景由于四季的区分, 许多地方的风景自成特色, 比如在著名的赏樱盛景之地, 若漫步于樱花园中, 为其潇潇落花, 玲珑粉瓣做文一篇, 则正是体现了文本自然美中的风景美感。

与传统美感不同, 风景美感多安宁舒适, 且多比喻排比, 抒情为主, 重在将那种被优美景物所震撼的宁静之美, 传达于阅读文本, 朗读文本的每一个人。达到陶冶他们的情操, 让他们在对文字的想象之间还原作者作文时的所见所感。

如贺知章的《咏柳》, 作者将春风比喻为剪刀, 一下子就让春季里惹人不快的梅雨季节生动鲜活了起来, 好像在人们的脑海中缓缓展开了一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画卷一般。而学生则正是要将自己脑海中的这幅画卷, 通过朗读这一过程, 展现于别人眼前,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交流的模式来引导学生阅读, 通过一人阅读, 多人评析的方式, 来找出每一位学生朗读中感情抒发的优缺点不足, 来达到在交流中真正将自己的感情与文本的美感在朗读过程中水乳交融, 真正抒发, 这样, 学生的朗读能力, 才是真正获得了有效提升。

三.运用“文本自然美”中的押韵美感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押韵, 是文本自然美中独特体现于古诗词中的一种美感, 是一组句子中同一种声调的字集中体现于句尾, 在朗读中体现出的一种的韵律表现, 就如同《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 霜, 月, 乡, 通过同声调字的押韵朗读, 能使古诗在朗读中更朗朗上口更押韵。

古诗词的文本自然美不同于其他文本, 它的美感包含于精简的词字凝练中, 不仅需要学生整体阅读还需要学生对个体字词的运用进行领悟, 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它作为一首传统宋词, 取自西江月的词牌, 诗人用词洒落跳脱, 整首词一眼观之就能体现出一种轻快。词人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正隐居于上饶黄沙岭, 也反映出诗人当时的惬意生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这首词时, 要告诉学生, 在这首词的朗读中, 每一个学生都将是词人, 则学生自然能够在对古词意向的想象中将感情融入到阅读中。

篇4:成就学生的朗诵梦

我班有一个活泼自信的女孩名叫吴×,她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当代青年,喜欢说话,性格很开朗,一进校就交了好多知心朋友,并且以优秀的演讲竞选上“班长”一职,也许是她乖巧敏捷,做事有板有眼,很快得到班主任的我和各任课老师的器重,同时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护,可以说她的职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同学们!学校为迎接你们特组织一次迎新生读书朗诵比赛,吴×,下午你组织咱班同学去五楼会议室观看……”我利用快下课的那几秒安排了工作,吴×一听很兴奋,刚来就听说我们学校每月都要举行一次“浸润书香,点亮人生”读书朗诵比赛,这下同学们可要一睹它的风采了。

下午,吴×早早就带同学们坐在比赛现场,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期待已久的比赛终于拉开了帷幕,和谐的旋律伴随着一阵阵感人肺腑的语言,叩击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有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中国朗诵,朗诵中国》;有感人肺腑、潸然泪下的《最后一只藏羚羊》;有情真意切、催人奋进的《理想点亮人生》……各位师哥师姐表达的是那样淋漓尽致,就在那一刻,吴×被感染了,也深深地爱上了朗诵,爱它那种可以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她暗暗下决心,下个月我一定要参加!

转眼间,第二次月赛临近了,根据吴×性格,我为她选了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每天抽空辅导她练习朗诵,比赛时,她在后台拿着手中的稿子不停地看,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当主持人宣布音乐响起时,她的心开始扑通扑通地跳,一时间感觉自己好胆小,就这样紧张的心情一直没能平静,很快就轮到吴×上场了,她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当时都不知道是怎么去朗诵,怎么下台的,比赛结果当然不理想,吴×哭了,我安慰她、鼓励她没事的,一次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不是还有下次朗诵吗?刚才我看了你的表演,发现有三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要放得开,要有自信,认定自己就是那一刻的主角;其次是要有画面感,必须把观众带到你想要表达的那种境界里,让观众和你心系在一起,产生共鸣;再次是要有表情动作,不要太拘束……”我的一席话让吴×的心敞亮了,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是我坚信只要努力地掌握技巧,勤加练习,老师相信你的实力,总有一天你的梦想定会实现!

第三个月,我俩早早商量定了《中国梦,我的梦》这份稿子,每天早上我要用半小时辅导她去朗诵,一有时间就让她上讲台一遍遍地朗诵给全班同学,让同学给她提建议,一次次的练习,她进步很快,终于可以在台上收放自如,尽情朗诵了。

比赛正式开始了,想着老师对她说过的话,吴×慢慢冷静下来,“下面有请6号选手朗诵……”她走到台中间,向观众和评委老师鞠了一躬,这次她并没有上次那种忐忑的心情,很从容地把梦想展现出来,没有抱着那种得奖的心态去表演,只是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反而平静了许多,自信了许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评委老师公正的评判下,吴×以本次月赛第一的名次进入了决赛,她铭记我说的这句话:“有个良好的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此后又在学期末总决赛中获得第一骄人的成绩,她成功了!我从心底为她感到骄傲、自豪,职中学生一样可以出类拔萃。吴×同学兴奋得见人就说:“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也感激那个毅力坚强的自己,更感谢学校给了我放飞梦想的舞台和机会,是沁源职中给了我自信,是老班发掘了我的潜力,成就了我的朗诵梦……”

不是身边没有人才,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挖掘他们,鼓励他们,通过一次次的朗诵成功,更加激发了吴×学习的动力。两年的职中学习生活已经结束,同学们既可以选择实习就业,也可以选择留下来继续“对口升学”,就在她艰难的选择时,我告诉她:“老师相信,你可以一直朗诵下去,用你的声音和语言去打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朗诵的方式去激励身边那些懒惰的人,把大自然的美好传给那些每天待在黑暗世界里的盲人,把你的快乐传递给他们,将来上大学更可以发挥你的特长……”

我的一席话又一次打动了她,吴×坚定地报上了对口升学班,我想将来她的发展空间一定很大,我从内心为她高兴,并为她默默地祝福!

篇5:小学生清明节诗歌朗诵

清明的雨呀/纷纷扬扬,是我们的热泪/涌出/心房。

先烈呀,今天/我们集合在一起,向您敬礼!为您歌唱。

我们/就像纪念碑边的/小松树。时刻/守卫在/您的身旁,我们/就像墓地上的/鲜花,向您/送去问侯,向您/送去芬芳。清明的雨呀/是点点滴滴的音符,谱写出/英雄的篇章。

想当年,抗日的烽火燃烧大地,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多少将士/迎着风雨/英勇出击。为了华夏的锦绣河山,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笑迎明天; 八年抗战/换来了壮烈的胜利。

想当年,解放战争的军号/响彻天地;

篇6:小学清明节诗歌朗诵稿

荒山秃岭;亲人们失声痛哭

我不为所动,出神入境

我的灵魂在与你的灵魂对话

草枝折断,我手中发出的细微声音

都是给你的信息;经过大自然

生的喧嚣和死的孤寂得以默契

就像两道相对的门敞开

篇7:小学生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

四月的阳光是温暖的

它似乎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它更勉励我们:

勿忘历史,珍惜现在

在烈士陵前,我站了很久,

此时此刻,我心潮起伏,

我们能否踏着先烈的足迹?

我们能否把革命的红旗高高扛起? 这是一种激昂,一个振奋,

是一种思索,一个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

我从老师那儿知道罗世文……事迹, 明白了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 表现的威武不屈,

他们的事迹,

深深扎根在在我的心灵里。

上小学时我知道了“小萝卜头”, 他和我们同样大的年龄,

做的事情却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

革命先烈,

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视死如归。

今天,我站在“小萝卜头”雕塑前, 深深感到他的少年英姿,

他在思索什么?

难道他感到自己很幼稚吗?

我反复读了“狱中八条意见”,

仿佛看到了先烈们鲜红的血迹。

在牺牲生命的时候,

我们能不能象先烈一样无怨无悔?

现在,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先烈的遗志?

面对先烈,我感到,

作为一名小学生,

我们应该举起民族振兴的大旗!

以此来告慰先烈,

我们正在开创新的壮举!

栉风沐雨不怕苦,

改革路上谱新篇!

我们要用热情和生命,

续写精彩的人生。

篇8: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

关键词:高职高专,朗诵素质,培养,重要性

引言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 更应注重整体素质的发展。然而,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 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 普遍表现为学习兴趣不大, 文化素养不高, 自觉性较差, 没有坚定的人生目标, 缺乏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等。高职高专学生朗诵素质培养能极大地影响和促进其他素质的培养, 是对综合素质的拓展, 对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问题背景及研究综述

(一) 问题背景

朗诵是一门综合的有声语言艺术, “自从有了诗, 也就有了朗诵。”[1]古人认为, 诗是诵的, 能诵的语言才是诗。从先秦的诵诗以明志, 到魏晋南北朝的朗诵理论探讨, 到唐代的朗诵盛行, 再到30年代把朗诵变成抗日宣传、激发斗志的战斗武器, 这无一不体现朗诵的渊源及其强大功能。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朗诵蓬勃发展:研究专著不断增多, 群众性朗诵社团纷纷建立, 朗诵音像制品大量发行, 朗诵娱乐网站不断涌现, 1998年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启动, 还有各种电视朗诵会, 中小学的朗读教学研究与实践等等, 朗诵的育人功能、交际功能、娱乐功能被强化, 也成为文化传承、情操陶冶、素质拓展、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高职高专学生朗诵素质培养的提出符合历史和现实的大背景, 有研究的基础。

(二) 研究综述

文献分析发现, 古人朗诵离不开诗文的创作、学习和欣赏, 对朗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朗诵的功能、意义, 诗文与朗诵的音韵规律等问题上。《孟子》有“诵其诗, 读其书”之说, 《尚书》有“诵其言谓之诗, 咏其言谓之歌”的论述, 沈约创造了“四声八病”说, 朱熹论述了读诗与吟、咏、讽、诵的关系等。近现代朗诵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独立出来, 学者们对朗诵的研究则重在朗诵理论的建构及朗诵实施的策略分析上了。如黄仲苏的《朗诵法》, 张颂的《朗读学》、《朗读美学》, 赵兵、王群的《朗诵艺术创造》 (2001年) 等等。本世纪以来, 还出现了朗诵与学科教学的研究, 重点研究朗诵功能, 朗诵对学科教学的意义等。由此看来出, 朗诵理论的构建逐渐成熟, 朗诵实践逐渐深入, 朗诵的影响力日益深广。可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朗诵素质培养的研究则极少, 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立足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 学生发展, 力求探讨朗诵素质培养对高职高专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以引起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朗诵素质培养的关注和重视, 有研究的价值。

二、理论依据

(一) 素质教育理念

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掀起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浪潮。朗诵素质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 它不应只是表演专业、传媒专业学生的专利, 而应是全体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朗诵素质的培养切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特点。非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更应该培养包括朗诵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才能在今后的求职和工作中, 在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职业能力培养理念

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中, 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 特别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朗诵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正好体现了高职高专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和要求。艺术类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这样的有声语言艺术的掌握, 达到与自身专业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的融合贯通, 促进音乐、美术等专业能力的提高;师范类学生, 朗诵素质和朗诵能力的提高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师范类学生在朗诵素质、朗诵能力培养过程中, 也将极大地促进其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创新教育理念

实施学生朗诵素质的培养, 视角独特, 理念先进。这要求教师采取教育教学新方法, 探讨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 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文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使用对话式、案例分析、情境体验、表演呈现等有利于朗诵素质培养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朗诵训练的过程中, 要求留给学生选择、讨论, 创作、表演的自由空间, 这就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验性与过程性, 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地形成, 那学生学习的潜能将得以挖掘, 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将得到培养。这种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正是高职高专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的。

三、朗诵素质内涵及培养的意义

(一) 朗诵素质的内涵

1. 朗诵

“朗诵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造”[2], “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口语形式, 它以高度的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区别于普通口语, 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3]朗诵常用于表演, 是形象、生动的艺术口语形式。朗诵能促进语言感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学品位、审美品位、道德涵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 提高综合素质。

2. 朗诵素质

“素质”, 也称能力、才智、内在涵养等, 主要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与水平等。它是一种内在的, 相对稳定的, 在工作和实践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 但也是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自我修炼等途径来培养和发展的基本品质。所谓“朗诵素质”, 就是指在朗诵及朗诵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思想观念和思想水平。包括朗诵兴趣和朗诵情感;朗诵价值、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特点、朗诵技巧、朗诵处理、朗诵表演 (形象、舞美、乐舞、台风、形式) 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朗诵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品质, 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以开发、培养和发展的优秀品质。

(二) 朗诵素质培养的意义

1. 认读感知, 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朗诵的过程也是一种对文字作品的认读、感知、理解、鉴赏的过程, 朗诵素质的培养会大大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1) 提升语感能力。语感能力就是语言感受能力, 它是一种高效的语言能力, “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 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4]朗诵素质培养中, 学生不断朗诵优秀的文学作品, 就会不断接受典范语言的熏陶, 不断形成词汇、语句、篇章、修辞、逻辑的准确、规范、恰当运用的感受力, 对语言意蕴、语言形象、语言情味、语言节奏, 乃至语言气势、语言风格等都会有直觉的感知和领悟, 提升语感能力。

(2) 提升阅读能力。人们80%以上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读物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等。朗诵就能极大地促进朗诵者的阅读能力。朗诵准备和朗诵处理, 是以朗诵作品的认读感知、分析理解、感悟鉴赏为基础的, 不断对不同作品的反复朗诵训练, 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与辨识, 对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文章结构、表现形式、创作主旨、作者观点、思想内涵等的思考理解, 对整个文学作品的感悟、体验、欣赏和评价。对朗诵作品的处理越恰当、越准确、越好, 就意味着阅读能力越强。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断的朗诵, 不仅可以促进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以促进书面表达能力。朗诵过程包含了语言表达的音量、语调、语速、语态、语势、节奏、停连、轻重等方面的反复训练过程, 不断地朗诵就会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反复朗诵典范作品就会潜移默化影响朗诵者, 让他们的书面表达更清楚、准确、有条理, 更有章法和水平, 并且敢表达, 愿表达, 善表达, 提高表达能力。

2. 情感的体验与宣泄,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当今社会, 技术膨胀, 人性衰退, 青少年情感也出现问题, 情感贫瘠、情感迷失, 甚至情感畸变。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朗诵素质的培养, 会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传递给朗诵者强大的道义、情感、智慧和美的力量, 丰富朗诵者的精神生命。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朗诵表达, 会产生愉快、幸福、爱等积极情感, 缓解和宣泄紧张、愤怒、忧伤等不良情绪情感, 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3. 涵养熏陶, 提升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人们在人文历史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人格、气质、修养特征, 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5]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伦理观、审美观、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修养诸元素间相互影响”建立的“一种稳态的结构”[6], 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优秀、典范的朗诵作品都是反映真、善、美的作品, 体现出博大的人文情怀, 蕴含有深刻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学生通过反复朗诵, 既丰富了人文知识, 又感受了人文精神, 性情得到陶冶, 灵魂得以净化, 情感实现优化, 并学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认真地审视现实, 乐观地展望未来, 理性地看待事物, 亲近自然,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等等, 培养了人文性情和人文精神, 提高了人文素质。

4. 独特性、“再创作”性, 促进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创造性品质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对人生发展, 事业成功影响巨大。发展高职高专学生创造性品质, 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用来朗诵的优秀作品, 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的独创性、新颖性。优秀的文学作品, 会以其特定的形象, 独特的构思, 奇异的想象, 富有创意的情节安排, 独有的语言情味, 个性鲜明的风格等等影响朗诵者, 促进创造性思维。而朗诵本身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艺术活动, 要求朗诵者对朗诵作品作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和处理, 对作品加以再创作的表现。朗诵在审美和艺术上都个性鲜明, 具有很高的创造品质。朗诵的过程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会在朗诵世界的创造空间中, 逐渐发展创造性品质。

总之, 培养朗诵素质是对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拓展和补充, 充分认识朗诵素质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性, 是重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重视高职高专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郭玉斌.朗诵艺术的技巧与赏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8:1.

[2]张颂.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前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1:1.

[3]张丽珍, 袁蕾, 何文征.教师口语[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7.9:171.

[4]韦志成.论语感及其训练[J].中学语文, 1994.1.

篇9:探索小学语文朗诵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诵;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准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指导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我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对这句话的体会。(学生自由练读)

生1:我从“总”体会到詹天佑经常这么激励自己。

生2:我从“第一条”、“一定”体会到修好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和詹天佑对修好这条铁路的信念。

生3:我从“不但……还会……”体会到修不好这条铁路的严重后果。

师:你们都体会得很好,这些词含义深刻,我们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词读得重一些,强调一些,如果能把这些词读好,那你们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得很不错!

经过一番指导后,学生把“总是”、“第一条”、“一定”、“不但……还会……”等词读得强调了,詹天佑的爱国之情自然就读出来了。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展示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优秀学生的范读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最好榜样。如我班姚思佳在市组织的交通安全知识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曾静在市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了获得二等奖,这些学生朗读水平自然是数一数二的。我就为这些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如利用晨读时间,每天专门安排十五分钟,由这些“朗读高手”轮流展示课文的朗读,有时也请这些同学带领全班朗读。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全班有感情朗读的氛围更浓了,其他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当然“朗读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广一些,除了这几个学生,班里其余优秀的学生都可以上,甚至是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此外,我还利用班队课开展美文诵读,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一来,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更能对其他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自己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比平时更认真了,更专注了,读得也更好了。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篇10:小学生清明节缅怀烈士诗歌朗诵稿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它更勉励我们: 勿忘历史,珍惜今朝

在烈士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一种激昂,一个振奋,一种思索,一个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共产党人面范文网[]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萝卜头”雕塑前,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他在沉着的思索什么? 难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复读了“狱中八条意见”,仿佛看了先烈们鲜红的血迹。

在牺牲个国土资源文秘网[]人利益及生命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象先烈一样无悔无怨?

篇11: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 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 为什么苍天落泪? 为什么松柏也动情?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播撒着革命的火种。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从戊戍六君子的甘洒热血,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动;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从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到天安门城楼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先烈们斗志昂扬、势不可挡。先烈们视死如归、气贯长虹!把滚烫的热血倾洒,把鲜花般的年华奉献。枪林弹雨中,您挺起坚毅的身躯;硝烟弥漫中,您发出震天的吼声!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又有无数的战士冲向前;一面红旗倒下了,又有无数面红旗高高举起。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烈士长存!丰碑永恒!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崇敬。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长江、黄河,因为你们满腔的热血而沸腾。巍巍昆仑、万里长城,因为你们豪迈的壮志而永恒!敬爱的烈士啊!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篇12:小学生清明节诗朗诵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 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 为什么苍天落泪? 为什么松柏也动情?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 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从戊戍六君子的甘洒热血, 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动; 从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 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 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 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 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 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 手抚滚烫的赤心,充满壮志豪情; 就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为我们作证, 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 我们是文明礼貌的人; 我们是勇敢顽强的人; 我们是探索新知的人; 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篇13:诗朗诵韵律和情感的表达

在诗歌朗诵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 启发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使学生有“我就在”的现场状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上课前让学生查阅诗歌的概念、分类、特点等有关诗歌知识, 尤其要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此诗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这种身份定位对于诗歌朗诵的情感把握尤为重要。上课时, 先让学生讲一下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营造作者当时的创作氛围;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节划分;接下来学生进行朗诵训练;最后再由教师示范并对学生们朗诵的进行评析。有条件的话还要让学生们听一下相关的录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诵。下面, 我们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为例:中国古典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定的顿数, 而且有规律可循。一般五言诗是每句两顿, 每顿是两个字或一个字, 这样按照这种语节去朗诵诗歌有较强的韵律感和吟诵感, 但是有时会破坏诗句的完整性。因此, 我们可以将五言诗改为一顿就可以了。

《江雪》可以这样划分: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言诗也是一样的, 它比五言诗多了一顿, 为每句三顿, 同上所述七言诗可以改为两顿就可以了。

比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可以这样划分: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上课之前, 学生通过自己对诗歌分类及特点的复习, 知道这篇诗歌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 并且对诗歌进行划分, 然后对诗歌进行分析和理解。在上课时, 通过他们自己的分析, 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将诗歌的韵律美和形式美播读出来。古体诗的朗诵, 我们对诗进行划分, 主要是朗诵时有一定的节奏, 因为诗歌最忌讳平, 要想朗诵好一首诗, 必须给其注入生命使其具有活力, 有起伏、有变化。

此外, 自由诗的朗诵, 同样也需要理解它, 感受它。自由诗完全打破了古体诗在诗体上的种种限制, 主要侧重于内容上的叙述和抒情。因此, 在自由诗朗诵时, 需要注意深入作者内心, 表现诗情。当然, 自由诗也同样要有一定的节奏, 一般来说, 在语言表达中, 节奏是表达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所引发的。但是对于诗歌来说, 一是它本身就有一定的韵律节奏;其次就是诗歌内容引起朗诵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比如自由诗《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自由诗本身也有一定的韵律, 朗诵者只要找到感觉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知道, 尤其是自由诗, 它是将内在的韵律与朗诵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融为一体的。所以, 我们朗诵自由诗时, 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才能将其完美地朗诵出来。

篇14:浅谈小学语文朗诵艺术

【关键词】朗诵语感记忆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75-02

所谓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朗诵是培养语感的捷径和最重要的手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回忆说:“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作文写得非常好,篇篇是范文,还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朗诵”。朗诵侧重于感性思维,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语言文学中的韵律美、结构美,思辨美,情感美,很大程度需要在朗读中感受,朗读,是让学生享受语文的一种方式;中国古典文学一个基本的美学要求就是韵律美,这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也遗传到现代汉语文学中。朗读,是感受这种美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教育中非常重视朗诵教学,古代的私塾教师几乎是每天要求学生背《三字经》、《百家姓》等。诵读是节奏和韵律的感染,这样的节奏感是利于学生记忆的,就像儿童学歌谣,儿童可能不理解,但他们能唱歌似地唱出,并且他们唱出时按一种节奏韵律,这说明这种节奏韵律是记忆儿歌的一个重要种体验性阅读的表现。

二、朗诵可以提高记忆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记忆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有效提升的。人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突破两百篇以上,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高效。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人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持久的大量的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它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形成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名著,熟练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攀上了群山之巅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学习写作更是事半功倍。

三、朗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

朗诵不等于阅读,阅读固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视野,增长才干,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并积累丰富的语言信息,但语言的本质是交流,故应创造一个语言氛围,通过读出声音去感受语言,做到对字音、词语以及句子读得准确与流畅,注意连读、重音、节奏、意群、停顿等。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经之路,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是修改完善的过程。所以朗诵教学也有其他方面的语文教学不具有的特点,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审美能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朗读,要基于内容理解和情绪认同,朗读好文章,感受文章的结构的精巧,思辨的灵妙,情感的起伏,能让人心旷神怡。

四、朗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说积累是写作源泉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当代的小学生如果熟读经典,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那么,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读是与写紧密相连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积累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五、朗诵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朗诵者进行朗诵,听者听别人朗诵,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朗诵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膜,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那美好的憧憬、语言的美感,也就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

语言的美感给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乐此不疲。但是不论是听别人朗诵,还是自己朗诵,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即使听到好的朗诵,自己也只是茫然,不可能领会到有声语言的精妙,不善于朗诵,精彩的内容被读得吭吭哧哧、支离破碎,哪里还有什么享受可言?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不善于朗诵,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去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呢?因此,听者和朗诵者的语言造诣越深,才越能体会到和体现出朗诵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朗诵所展示出的语言美感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说明语言与人的精神世界血肉相连的关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结、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要规律。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即育人)主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重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的载体,通过朗诵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清晰完美地表达出来,并渗入学生的心灵,从而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

六、结语

上一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新闻写作范文八年级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