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龙的励志经历

2024-04-17

史泰龙的励志经历(通用9篇)

篇1:史泰龙的励志经历

成功对于某些人来说很难,他经历过三次五次甚至甚至更多的失败,他彻底的怕了,也对自己做了定论,有的人觉得成功,尽管他尝试了成百上千此,他依旧不以为然,他乐此不倦,就在他一次一次向失败挑战,成功已经悄悄的向他走来……

美国有一个青年,家里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勉强维持,更别说像样的衣服了。可是,这个青年却有着在一般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当演员,成为明星。亲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连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又如何能拍上电影。

当时那个时候,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青年逐一记下来,然后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令人沮丧的是500家公司全部拒绝他,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恐怕就此罢手了。然而这个青年并没有放弃,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和自我推荐。

情况依旧和上次一样糟,然而同上一回一样,500家电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绝了他。于是,青年又进行了第三轮、第四轮。终于,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就在青年苦苦等待了数天后,被公司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个电影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洛奇》。而这位青年就是着名的影星、导演、制作人兼作家——史泰龙。

励志小故事及感悟:

害怕失败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对于失败懦夫是选择逃避,而勇者则是勇往直前,而机会恰恰青睐那些愈挫愈勇的家伙,所以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你看着别人在人前潇洒自如,你可知道他在你看不见的日子里,经历了多少失败挫折,经历多少被人轻视鄙夷。

篇2:史泰龙的励志经历

于是.他开始当小工,在动物田清扫狮子笼,在戏院当带住。工作了5年之后,他的视野开阔了,他决心成为电影明星,尽管他知道自已有口吃的毛病,又没有文化,人不是长得特别漂亮,但是,他一旦有了想法和决心,他就开始了行动。他找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名录本,开始一个一个去推荐自己。

“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做得了电影演员呢?”“算了吧,我们才不会要你哩。” “走远一点,这里不是你做梦的地方!”……讽刺、挖苦、嘲笑、瞧不起.应有尽有,一个一个都拒绝了他。

越是这样,史泰龙觉得:“我一定要成为好菜坞的电影明星。”他始终告诉自己“过去并不等于未来”、“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暂时停止成功。”他鼓足勇气不断地重新推销自己,结果还是一样,500家电影公司都拒绝了他。

“你死了这条心吧。”“你不要再来了,我们公司不欢迎你。”1000次的拒绝丝毫没有阻止史泰龙去实现做电影明星的梦想和决心。

有了1000次行动后全部遭到拒绝的教训,史泰龙根据实际体验写了题为《洛奇》的剧本,又一次走进电影公司。

“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不一样,我带来了一个剧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还给了他,还有人不仅不看而且连人带本都给轰了出去,总之仍然没有人答应他。幸好,他没有气馁,没有停止行动。他仍然告诉自己:“过去并不等于未来。” “我并没有失败,因为我在行动,我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这是多么激励的语言啊!皇天不负有心人,到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上只剩40元现金了,非常需要钱。可是当他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由他来主演的时候他急了:“No!No!”他第一次拒绝了别人。 直到1855次的时候,史泰龙终于如愿以偿。

篇3:史泰龙的励志经历

2013年是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成立30周年, 30年前我作为李时珍故乡的代表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省蕲春县濒湖宾馆召开的全国首届药学史学术会议暨药史学会成立大会, 见证了药学史分会成立的隆重时刻。30年来, 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经历了7次换届, 主办了16届学术会议。这些学术活动大部分我都参加了, 可以说是与药学史分会一起成长进步, 我已从30年前的一个懵懂青年列席代表, 成长为今天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亲身经历了药学史分会的发展历程。

1 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30年前召开的药学史分会成立大会

1982年7月, 我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中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蕲春县李时珍医院工作。1983年9月21日上午我突然接到医院办公室通知, 要我和药剂科主任张常发一起到县城濒湖宾馆参加会议。当天来到濒湖宾馆报到时才知道参加的是“首届全国药学史学术会议暨药史学会成立大会”, 原来是会议主办单位分配给蕲春县二名列席代表名额, 县卫生局直接指派我们二位中药师参会。

1983年9月22-24日, 首届全国药学史学术会议暨药史学会成立大会在李时珍的家乡湖北蕲春举行。这是我国药学史界的第一次盛会, 与会代表60人, 其中正式代表38人, 列席代表2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54篇, 涉及李时珍及其学术成就研究86篇, 其它论文68篇, 推荐在会上交流的有31篇, 大会宣读6篇, 分组宣读25篇, 另外还有15篇书面交流材料。当时, 这些论文均由作者自己打印带到会上散发, 至今我仍然保留着这次会议的40余篇论文打印稿, 并将其装订成册, 珍贵保存。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纪念李时珍逝世390周年, 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研究是重点。这方面的论文大多学术性较强, 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会议期间, 代表们抓紧点滴时间, 热烈展开学术讨论, 并对药史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会后, 代表们还参观了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医院及医史文献展览馆, 缅怀李时珍对医药学作出的伟大业绩。

9月22日下午, 大会选举产生了药学史分会首届委员会。随即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协商选出李维祯为主任委员, 薛愚为名誉主任委员, 马继兴、陈新谦、谢海洲、唐国裕为副主任委员。此外还对以后两年的工作做出了初步安排[1]。

在首届药学史学术会议的60名代表中,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郑金生是最年轻的正式代表 (时年37岁) , 我则是最年轻的列席代表 (时年21岁) 。这次会议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报到的当天我就见到了孙启明老先生。孙老先生是江苏启东一位民间老中医, 但他热衷于中药配伍及药学史研究, 我在做毕业论文时就查阅到他的很多文章, 他的文章都不署单位, 我一直以为他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 当见到他带着写有姓名的胸卡出现在会务组时, 我激动地上前和他打招呼, 其实我们并不认识, 也从未联系过。当他得知我是来自本地李时珍医院的代表时很高兴地与我进行了交流, 还主动留下了通信地址, 交待我有什么问题可以给他写信。此后20余年我和孙老一直保持通信联系, 特别是在药学史与本草研究上他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遗憾的是在此之后一直未能再次见到孙老, 无法当面向他致谢。1993年在湖北蕲春承办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学术会议、1995年在广东惠州承办纪念葛洪药剂学成就学术会议和2002年在广东中山承办纪念药学史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会议时我曾三次向孙老发出邀请, 孙老皆因身体问题未能出席。孙老逝世后我也多次想过要去他的家乡祭拜他, 但一直未能成行, 多年来一直深感愧疚。

22日上午会议开幕, 开幕式上有很多领导讲话, 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马继兴老师所致的开幕词。他说:“我们这次会议主要进行三项活动:其一是学术交流;其二是选举产生药史学会委员会;其三是讨论药史学会今后的工作”。言简意赅对他留下较深的印象。晚饭时, 我们大家围桌而坐, 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时却发现马老一个人在餐厅角落的一张小桌上单独吃饭, 觉得很奇怪, 问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师, 才知道马老是回民, 不吃肉食特别是禁食猪肉, 所以给他单独做菜。之后, 我参加了大多数的药学史学术会议, 每次都能见到马老, 马老不善言谈, 而我又对他心存敬畏, 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 但他的每次学术报告都使我受益匪浅。曾听到郑金生和郝近大二位教授不止一次地和我提起过:“马老对你的印象不错, 评价较高。”据说当年推荐我进入药学史分会担任委员时马老投了非常重要的赞成票。

23日会议安排全体代表乘车到蕲州参观李时珍陵园、纪念馆和李时珍医院。在车上, 蔡景峰老师和郑金生老师之间为了一个学术问题的争论, 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蔡老师和郑老师是年龄差不多的同辈人, 若干年后和郑老师提起这件事, 他马上纠正说:“蔡老师是我的前辈, 他年长我19岁。”我大吃一惊, 怎么也看不出他当年参会时已是年近六旬的人。此后一直未再见过蔡老师, 但内心留下了深刻的记忆。1996年我在广东惠州成立葛洪研究会时他还专门题词致贺。倒是和郑老师一直都有联系见面, 我在药学史与本草研究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离不开郑老师的鼓励、指导和帮助。2009年1月, 华夏出版社出版由郑老师和刘衡如等共同编著的《〈本草纲目〉研究》一书, 他在书中撰文介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研究源流评述, 曾专门提到我在《本草纲目》研究上所作的一些工作[2]。其实, 我在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研究上做的工作较浅且少, 实是承蒙郑老师的厚爱, 但这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药史会的代表参观李时珍医院时, 我理所当然地成为向导和讲解员, 还记得在参观医院中药饮片库时, 陈新谦老师对我院的中药饮片分类贮藏保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他说:医院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能做到这样的不多。并鼓励我把这些做法和经验体会写出来投到相关杂志上发表, 让更多的医院参考。后来我写成了“谈谈我院对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一文, 在陈老的指导下几经修改, 最后发表在《药学通报》1985年第5期上,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独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此外, 还有谢宗万、施仲安、李钟文、宋之琪、陈重明等前辈均是在这次会议上认识的。特别是谢老, 在此后的20多年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数不胜数, 我编写出版《蕲州药志》时他为我写序[3], 编写出版《艾叶》时他为我题词[4]。可以说, 我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前辈老师的鼓励、指导和帮助。直到今天, 我仍在庆幸我能参加首届药学史会议, 是这个会议让我在刚刚毕业不久就认识了这么多药学界的老前辈, 是这个会议引导我进入了药学史领域并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2 30年来我和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一起成长

药学史分会每两年主办一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研讨会, 分别是:第二届于1985年10月26-30日在浙江仙居举行;第三届于1987年10月20-22日在著名药都江西樟树召开;第四届于1988年9月23-27日在四川成都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举行;第五届于1990年5月24-2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第六届于1992年5月11-1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第七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会议于1994年9月在北京举行;第八届于1996年8月19-20日在安徽黄山市举行;第九届于1998年10月9-12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召开;第十届于2000年10月3-7日在湖南省炎陵县召开;第十一届于2001年11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二届于2003年11月13-16日在伟人孙中山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召开;第十三届于2005年5月27-2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十四届于2007年9月24-28日在湖北省黄石市召开;第十五届于2009年8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第十六届于2011年9月22-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我参加了第一、三、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共10届学术会议, 其中1987年第三届学术会议期间我们参观樟树药都药市及章帮的中药饮片切制和炮制, 受益匪浅。这次会议还认识了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副所长的胡世林教授, 此后20多年我们一直都有联系, 他在我的专业道路上给了很多无私的帮助。1996年第八届学术会议在黄山召开, 在这次会上认识了日本药学史学者真柳诚教授, 1998年10月8日在湖北蕲春召开“纪念李时珍诞辰480周年暨’98国际李时珍学术研讨会”再次见到他, 他应邀做了学术报告, 对《本草纲目》传入日本的时间和金陵版存世的数量提出了新的观点。2012年我应日本药史学会邀请赴日访问, 并在东京大学主办的“日本药史学会柴田论坛”上做“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纪念李时珍活动大事记”的学术报告时, 真柳诚教授正是大会主持人。真柳诚教授在医药史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以及他的钻研精神都是鼓励我积极努力的动力。

1996年黄山会议之后药学史分会换届改选, 我当选为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6年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2010年再次当选副主任委员。药学史学会30年, 我积极参与其中的各项活动, 也收获良多, 从最初的一名年轻的列席代表, 成长为现在的副主任委员, 可以说我是和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一起成长的。期间, 1993年10月我应邀南下来到广东惠州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药物研究所所长, 1997年4月正式调入中山市中医院担任药剂科主任。1995年11月27-29日, 我作为发起人和承办人在广东省惠州市承办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和惠州药学会承办的“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 会议收到论文近120篇, 录用94篇印成论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85位代表就葛洪在药学和医学上的成就与贡献进行了广泛交流, 会议还组织代表参观了罗浮山葛洪遗迹[5]。1996年4月11日由本人发起的“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葛洪 (惠州) 研究会”在惠州成立[6], 由马继兴、谢宗万、宋之琪等任顾问, 张景硕任会长, 郝近大、胡晓峰、冉懋雄和我任副会长。研究会还组织四位副会长编写了《〈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一书,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3月正式出版[7]。

特别是由我来承办的第十二届药史本草学术会暨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活动。2001年底, 第十一届药史本草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我参加会议并做了“艾叶考证拾零”的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 主任委员郑金生教授谈到2003年的第十二届学术会议承办单位尚未落实, 希望各位委员积极提出承办。我考虑到2003年正好是药学史分会成立20周年, 20年前我作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参会者参加了首届药学史学术交流会议暨药学史分会成立大会, 今天已成为分会的委员, 也有承办会议的能力, 由我来承办不仅是义务和责任, 而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我便主动提出来承办这届学术会议, 得到了主委郑金生、副主委郝近大的支持。

经过长达半年的筹备工作, 会议于11月13-16日在中山市风景秀丽的怡景假日酒店举行, 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委郑金生致开幕词, 副主委郝近大作了题为《药学史专业委员会20年回顾》的报告, 总结药学史专业委员会20年所做的工作。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 以《中药材》杂志增刊的形式出版了论文集[8]。

为了搞好这届会议, 我们组织发动中山市药学会的会员单位筹办了一场“医药之光———庆祝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成立20周年文艺晚会”, 由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和省、市药学会的领导组成评委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并为获奖节目颁发了奖品和奖状。在会议期间, 我们获悉名誉主委谢宗万教授刚好是80岁的寿辰, 便在当时中山最好的富华酒店宴会大厅组织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参加生日祝寿晚宴。祝寿活动丰富而多彩, 有学生祝寿、献礼、切蛋糕、齐唱生日快乐歌, 特别是我们药史界的二位老前辈马继兴和赵守训老教授为谢老演唱的祝寿歌把生日晚宴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次会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郑金生主委在闭幕式上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这届会议的成功与会议的组织、接待及承办单位的努力, 对承办单位中山市药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作为药学史分会的委员、这届会议的具体承办人、中山药学会的副理事长更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因为我为药学史分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3 参与筹备主办纪念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学术会议

2013年时值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 也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逝世420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如何办好这次活动一直是我们药学史分会正副主任委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早在2009年内蒙古赤峰市召开第十五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会议时我就在大会上提出了2013年在湖北蕲春举办“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及药学史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七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会”的建议, 得到了郝近大主委及其他委员的一致赞成。2011年在成都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会议上再次给予了正式确定。

中国药学会总会领导对此次学术活动也十分重视, 为使本次活动顺利举行, 陈兵副秘书长和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郝近大教授、副主任委员梅全喜教授于2012年10月17-18日专程前往湖北省黄冈市及蕲春县, 分别拜会市县两级政府的主要领导, 向他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 并汇报了大会的具体事项安排和要求。17日, 我们分头从不同的城市飞抵武汉, 会合后赶到蕲春县, 在李时珍医药集团林朝辉总经理的陪同下, 与县委书记徐和木、县长赵少莲、黄冈市台办主任王玲、县药监局王善雄局长等见面, 就中国药学会举办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暨药史分会成立30周年学术会与蕲春县里领导做了交流, 书记县长均表态支持。次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应林朝辉总经理的邀请和安排, 参观了李时珍药业集团的本草纲目药物园、酒窖、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室等。随后林总亲自驾车带我们到黄冈市与有关部门领导见面, 中午到达黄州, 我们三人就这次会议的相关事项向市领导汇报, 市政府刘雪荣市长、市委刘海军常委、市政协李儒志副主席、市台办王玲主任、市药监局徐维平局长及黄冈市药学会会长等参加, 刘市长明确表态支持, 当场安排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人员负责与药学会联系会务事宜。

2013年初, 黄冈市政府拟承办第六届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合作发展论坛, 4月3日, 黄冈方面邀请陈兵副秘书长一行来黄冈交流考察, 市人大副主任王建明、市政府副市长詹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儒志等领导会见了陈秘书长一行, 商议将这个发展论坛与我会主办的“纪念李时珍及药学史分会学术会议”合并举办。

我们一开始就在争取把这次会议列为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类会议, 但第一轮公布的一类会议名单中没有我们, 郝教授和我商议一定要争取列入一类会议。3月10日我收到郝教授来信说:“我正在成都出差, 今天接到陈秘书长的电话, 说13日学会将讨论落实有关我们专业今年的学术会议, 他要求我提供一份较为详尽的会议举办的程序方案, 提交会上讨论。我现场起草了一份, 发给你请补充修改, 因为明天开始这几天要到下面去考察, 可能没有网络, 如果你修改后就直接发给陈秘书长”。我做了补充后于次日上午10点就发给陈兵副秘书长。在他的帮助下我们这个会议终于成为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类学术会议。

郝近大教授和我一直在为这次会议做筹备工作。年初, 郝教授起草好征文通知发给我后, 我随即联系了《时珍国医国药》、《中药材》、《亚太传统医药》等与药学史有关的杂志刊登会议征文事宜, 这三本杂志的主编肖璜、元四辉和王尚勇都是我多年相交的老朋友, 他们都是二话没说就马上免费刊出, 有些杂志甚至连续刊出数期, 给了我们药史分会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发动相关人员积极撰稿投稿, 我的研究团队和我的研究生为这次会议撰写并投稿14篇。为了给这次会议献礼, 我还带领我的研究生在2012年底启动了《艾叶的研究与应用》一书的编写工作。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该书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夕正式出版, 并拟在会上举行首发式, 向参会代表、李时珍纪念馆及李时珍中医药图书馆赠送该书, 丰富会议的内容。

为了尽快落实会议的具体事项, 受主委郝近大教授的委托我起草了这次会议方案, 7月31日同时发给陈兵秘书长和郝教授, 通过陈秘书长把会议方案转到黄冈市相关部门, 9月16日突然从黄冈方面传来信息, 原定在黄冈市主办的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因故延迟, 各方建议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及第17届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移师到蕲春主办。只得又赶紧起草给蕲春县政府的联系函, 发给郝教授审核修改过后, 再发给蕲春县人大副主任王剑 (我们药学史分会的委员) 审核修改, 定稿后, 再由郝教授到总会盖章, 18日传真到蕲春县政府, 同时, 委托王剑主任具体联系落实会议的各项事宜, 王剑主任为这次会议的筹办做了大量的工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为这次会议忙碌的人还有很多, 如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赵中振教授也在忙碌, 他从年初开始构思拍摄50集大型科普纪录片《本草纲目》, 3月上旬就起草了第一集《从“艾”出发》的样片文案, 3月18日发给我提意见,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之间反复来回修改达7、8次之多。5月10日健康卫视王晓玲编辑等一行6人的拍摄队伍来到中山, 对我进行专门采访拍摄达数小时, 据说这支队伍还深入到李时珍故乡蕲春乡村采访拍摄10多天时间, 最后还要到香港拍摄杀青。赵教授准备把这个纪录片放在这次药学史会议上首映, 可以说是向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活动献上的一份厚礼。

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的1个多月, 9月2日我在中山市中医院牵头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 由我担任主任委员, 陆惠文、赵中振、曹晖、元四辉、侯连兵、周华、詹若挺、李薇等担任副主任委员, 为了表示我们广东药学史分会对这次会议的祝贺, 以广东省药史分会的名义设计制作了150份精美的“热烈祝贺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的贺折, 贺折上印有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首届成立时的合影照片、历届正副主任委员名单及历届学术会议的情况, 也收载了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信息及照片, 最珍贵的是找到2003年在澳门发行的中草药邮票小型张“李时珍品尝中草药”配插在贺折上, 显得特别有纪念价值。在湖北蕲春会上分发给每个参会代表, 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

2013年10月24-26日, 由中国药学会主办,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湖北省蕲春县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的“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及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七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在李时珍故乡湖北蕲春隆重召开[9]。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梅全喜主持,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郝近大致开幕词, 蕲春县人民政府县长赵少莲和中国药学会副秘书长陈兵教授讲话, 蕲春县人大副主任王剑宣读李时珍逝世420周年纪念文。开幕式上试映了由健康卫视摄制的《本草纲目》大型文献纪录片———《从“艾”出发》, 并举行了由梅全喜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艾叶的研究与应用》新书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教授,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芳研究员、曹晖研究员,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赵中振教授, 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代银教授,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谢云忠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李钟文教授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专家学者共140多人。共收到会议论文86篇, 并出版会议论文集。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由香港浸会大学赵中振教授发起的《本草纲目》读书会第11次活动, 参观了李时珍医药集团和参加了第23届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开幕仪式, 参观了李时珍纪念馆及李时珍陵园, 并在李时珍墓前敬献花篮, 共同三鞠躬缅怀医圣李时珍, 追思医圣的丰功伟绩, 继承医圣遗志。研讨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及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取得圆满成功。

药学史分会成立30年来, 为推动药学史本草学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人离开故乡南下广东也有20年了, 此次返回故乡参加“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及中国药学史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七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交流会”, 心情无比激动, 特撰此文, 以纪念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

参考文献

[1]郑金生.首届全国药学史学术会议在湖北蕲春召开[J].药学通报, 1994, 19 (1) :44.

[2]刘衡如, 刘山永, 钱超尘, 等.《本草纲目》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2048-2078.

[3]梅全喜.蕲州药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3:1.

[4]梅全喜.艾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

[5]梅全喜.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召开[J].中国药学杂志, 1996, 31 (2) :115.

[6]梅全喜.葛洪研究会成立始末及开展的工作[J].中药材, 2003, 26 (Z1) :110-114.

[7]梅全喜, 郝近大, 冉懋雄, 等, 编译.《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1.

[8]王治华, 万芳.中国药学会第12届药史本草学术会暨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J].中华医史杂志, 2004, 34 (1) :62.

篇4:史泰龙的挫折与成功

幼年时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见父母一面。因为长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愿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可人们总是将他拒之门外。

11岁那年,父母在不断争吵中分道扬镳,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馨美好。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斥责和辱骂。父亲经常朝他嘶吼:“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一点儿?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15岁那年,他来到费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人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他一共换了12所不同的学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学校找个理由开除了。

走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渐渐长大成人,并且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足球明星,可是没有一所体育院校愿意录取他;他想参加海军,可是又不够年龄。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瑞士,一边给女学生上体育课,一边学习戏剧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员。

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美国,进入迈阿密大学,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很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演戏的料,永远也不会有前途,还劝他尽快退学。尽管他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意服输,但还是以三个学分之差,被迈阿密大学拒之门外。

随后,他来到了纽约。迷恋于星相占卜的母亲断言,他会成为一个明星,但不是演员,而是以作家的身份。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暂时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潜心研习剧本的写作。他想,人们总是在试镜时拒绝我——因为我的眼睑下垂,因为我的声音太过低沉。既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我总有能力去修改润色自己创作的剧本吧!

1974年,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个叫《洛奇》的剧本。当时不少制片人都很看好这个剧本,但因为他坚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制片人拒绝。他不甘心,又带着剧本分别拜访了美国的500多家电影公司,终于,在被拒绝了1850次后,有一家电影公司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个月内就拍完了,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1976年,這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2.25亿美元,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著名导演兼制片人弗兰克•科波拉由衷地赞叹道:“我真希望这部电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间,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单片酬金超过2000万美元、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史泰龙。

回眸往事,史泰龙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也许他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别人的拒绝激发了他的斗志,磨砺了他的意志,洗礼了他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龙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干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为自己赢得一点儿自尊与自信。”

篇5:史泰龙的励志故事

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lizhi)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lizhi)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篇6:史泰龙的励志语录

那个时候,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青年逐一记下来,

然后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500家公司全部拒绝他,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恐怕就此罢手了。然而这个青年并没有放弃,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和自我推荐。

然而同上一回一样,500家电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绝了他。于是,青年又进行了第三轮、第四轮。终于,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青年苦苦等待了数天后,被公司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电影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洛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下层社会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澜不惊,平淡无奇,本人也似乎显得有些木讷古板,从表面看他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

当世界拳击冠军决定把他视为提高自己声誉的沙包时,他内心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才表露无遗,艰苦的训练证实了一个男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所应该体现的精神。与世界冠军对战的结果固然是失败,但那种精神却让他赢得了荣誉。

而这位青年就是著名的影星、导演、制作人兼作家——席维斯.史泰龙。

励志课堂:

篇7:关于史泰龙成功前的励志故事

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篇8:史泰龙的励志经历

《经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共26章, 23万字。上篇回顾了作者在中国的经历, 包括孩提时遭遇的“反标”事件, 随父母下放农村的艰苦锻炼, 回城后的中小学生活, “文革”结束之初参加高考和医学院校园生活, 毕业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疗工作, 以及联系出国进修的全过程, 从中不难感受到作者对昔日岁月的感怀和留恋。

下篇记录了作者在美国大学从事医学研究和业余生活, 经历移民、打工、租房、买房、买车、驾车、报税、考执照、做中医, 培养孩子进重点高中和常春藤名校, 参加全国大选等, 既精要介绍异域风情, 又如实反映了一个美籍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李医师过去对中医并不了解, 是“文革”后的高考机缘, 把他送进了湖北中医学院。大学毕业后, 李医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骨伤科工作, 专业上发展迅速, 在中医手法、西医手术技能以及临床研究上都有所建树, 并被纽约州立大学接收为访问学者留美深造。

在美国做骨质疏松症基础课题研究时, 李医师面临着包括文化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压力, 但经过努力, 他圆满地完成了课题工作。获得“特殊人才”绿卡后, 他参加了美国国家中医针灸医师资格统考, 并获得通过, 为在美国行医铺平了道路。

在书中,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 对在美国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特别是对自行开业、合作经营、上门服务等不同的行医方式, 作了生动而又详细的介绍, 同时描述了中医在美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瞻, 以及海外中医师的生存方式、继续教育种类和行医范围, 可被视为国内中医学人了解海外同仁现状的重要窗口。

本书另一看点是, 作者身处逆境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在国内工作时, 以中医身份与西医共事于外科;到国外大学后, 在著名教授指导下, 从事骨的生物物理课题研究;后又参加了中医专业英文考试, 在美国经营诊所。这些领域当时对于李医师来说没有优势, 困难可想而知, 但他凭着信念和意志, 一步一步, 脚踏实地地走向了成功。

篇9:史泰龙的坚持 等4则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做演员,当电影明星。 好莱坞当时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仔细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拜访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无情的拒绝,他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不久,他就又从第一家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但这位年轻人没有放弃,不久后又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到第350家电影公司时,那里的老板竟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几天后,他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不久,这部电影问世了,名叫《洛奇》,男主角就是好莱坞明星史泰龙!经历了1850次的失败也不放弃的史泰龙!

【名人名言】只要我们甘愿去做,天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杰弗逊

有一次坚持到底就算成功

大约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一艘英国商船沉没于马六甲海域,这艘从广州驶出的船上载满古老中国的丝绸、瓷器及珍宝。

15年前一位名叫鲍尔的人偶然从资料上获此信息,便下决心打捞这艘沉船,他在漆黑的海底摸索了漫长的8年,探索了7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终于找到了海底的宝物。

耗资是巨大的,打捞工作刚进行了30天,就用去了好几万元,而且这样的费用消耗不知会延续到何时。两位最初的合伙人认定无望,陆续离去。鲍尔的一位好朋友,几次加入又几次离去,并一次次劝说鲍尔放弃这“疯子”般的念头。

事后,鲍尔说他也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每次精疲力竭地从海底潜回时他都想永远不再下去了,他甚至怀疑早年的记载有误,而且8年来他已耗尽巨资,债台高筑,但是,他终于还是坚持到了成功的这一天。

坚持不用多。在生命旅程中,有一次坚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弃一旦开了头就决不会少,对于曾经认定的事——事业、爱情、生命,放弃过一次就会一再放弃。

【名人名言】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比阿斯

“当代保尔”马俊欣

河南省郏县检察院检察官马俊欣的事迹在《人民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刊发后,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政法干警。与保尔·柯察金一样,马俊欣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保尔的坚强、执著、忠诚等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保尔”。

大学毕业前,马俊欣在上體育课时,不慎从双杠上跌落,头颅着地,脊椎、颈椎受到重创。虽然成为存活者,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半边身子瘫痪、僵硬,有知觉但不灵敏;右半边身子可以勉强活动,但没有知觉;脖颈后植入了两块钢板和数根钢针,脖子的转动只能靠腰椎的力量来完成;不能平躺睡眠,大部分时间只能靠在椅子上打盹儿休息;翻身、起坐、伸腰、穿衣,对他来说都十分艰难。

大学毕业,学校分配他去河南省司法厅工作,他考虑到自己行动不便,为了减少给同事的麻烦,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郏县。

作为当年的全县文科状元、山东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马俊欣在工作的25年里,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了身体上的变故和心灵上的低谷,凭着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出色的文才证明了自己:检察院里遇到疑难案件,他研究研究就明晰了;本来难写难读的经验材料和工作报告,在他的笔下变得重点突出、通俗易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用六个“从不”来总结他对马俊欣的印象:“马俊欣25年如一日,从不迟到;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不懈怠;对同事们的求助从不推辞;对职务待遇从不伸手;对自己巨大的付出从不抱怨;备受病痛折磨从不叫苦喊累。”

【名人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808次实验

有个科学家经过808次实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药物。这种药物的发明,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记者问他:“在808次实验中,哪一次实验使你最感到痛苦?”

“当然是807次失败的那回!”科学家回答。

“那么,哪一次实验又使你最感到欢乐呢?”记者又问。

“当然是第808次成功的那一回呀!”科学家笑着回答。

“请你再谈谈,在这项发明创造中,你体会最深的又是什么?”记者再次追问。

“事实证明,”科学家无限深情地回顾,“在科学实验中,当我最痛苦的时候,也就临近了最欢乐的时候。这,就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科学家的话,在人群中久久回荡,激起了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了,因为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上一篇:2023.4.25泗阳育才双语小学:泗阳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比赛活动在泗阳育才成功举行展下一篇:度党建知识竞赛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