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

2024-04-19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精选4篇)

篇1: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

杜甫圣笔写诗史

杜甫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穷于一时,达于千秋,留下了不朽的著作 《杜少陵集》。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 (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 (河南巩县东北)。早年苦读,年轻时游历各地,见识广博。安史之乱前,曾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穷困潦倒,对当时的社会、民情有较深的.了解。756年,安禄山军陷长安。757年,他脱身至凤翔,肃宗命他为左拾遗。后来曾弃官入蜀,在成都筑草堂寓居。两年后,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被荐为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 “杜拾遗”、“杜工部”,而称其诗为 “草堂诗”。晚年转徙夔州、湖北、湖南等地,59岁时,在耒阳湘江舟中因贫病交加而去世。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鼎盛转向衰败的**时代,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倾注毕生的才智,创作了大量真实反映这一时代的动人史诗。他为诗坛拓展了许多富有社会意义的题材,让诗歌走向社会现实,走向人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揭露阶级矛盾对立的名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锤炼诗句的名言。他善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又勤于融冶创造,因而能够取得“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的成就。感情真挚,基调雄浑、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构成了杜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安史之乱后,其诗歌反映社会生活更加深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北征》、《羌村》、《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都忠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风貌,也成为人们乐于传诵的名作。杜甫诗歌不仅在唐代诗坛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他被誉为永垂不朽的诗圣。

篇2: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

“老师, 我还会写诗?”

———触动:灵性之光偶然闪现

“老师, 你看, 月亮多像天空的一只大眼睛。”晚自习下课, 张欣惊喜地对我说。

“是呀, 怎么只有你最先发现?”我赞赏地对她说, “月亮是天空夜晚的眼睛。”

“太阳是 天空白天 的眼睛。”她停了一下又说, “咦, 这两只眼睛怎么不同时出现在天空这张脸上?”

我让她用诗的语言写下来。

“老师, 我还会写诗?”她惊奇地望着我。

“你把刚才的发现写下来就是诗。”

她听后就高兴地写了这首小诗:太阳和月亮, 是天空的两只大眼睛。白天睁一只, 小鸟唱歌, 小树舞蹈, 小朋友欢笑, 生活很美好;黑夜睁一只, 有时圆有时弯, 月光柔柔, 万物甜甜入梦乡。咦, 奇怪天空这张脸怎么不同时出现两只大眼睛?

这首《两只大眼》的诗在《黄山晨刊》上发表了。这深深地触动了我:为何不指导他们写诗, 引领他们走进诗的殿堂?

“老师, 这就是写诗?”

———激励:让孩子的心里埋下诗的种子

秋游时, 我问学生:“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

方小青说:“因为他在鞠躬。”多么具有灵性的回答!我向她竖起大拇指说:“多美的诗句!”并进一步问她:“他在向谁鞠躬?”

她激动地说:“他在向大地鞠躬。”

我马上把她的话以诗句的形式写在纸上:谷穗弯弯, 他在向大地鞠躬。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孩子们抢着回答:谷穗弯弯, 他在和顽皮的风, 做游戏;谷穗弯弯, 他在沉思, 回忆春天的故事……

此时此刻, 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灵性的翅膀在舒展, 在飞翔, 我陶醉了, 感动了。

“老师, 这就是写诗?”江敏的一句话问醒了我。

我急忙回答她, 说:“对, 你们每个人都是小诗人, 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就是一首小诗了。”

他们听了, 都睁开明亮的大眼睛好 奇地问 :“是真的吗?”

“是呀, 写出来还是很好的诗哩!”回到学校, 他们就认真地写起来。看着他们的专注样, 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激动!

“老师 , 您教我们 写诗吧!”

———指导:让诗的种子生根发芽

“老师, 您说我们都是小诗人, 就教我们写诗吧!”

听了他们的话, 我心里一动:是呀, 为什么不呢?于是, 我改变已定的教学计划, 挑选出春天的画面, 让他们说。

他们就抢着说:桃花开了, 真美;柳树长出了嫩叶……

我连忙说:“这样平铺直叙好像还不够美, 没有描绘出春天的美丽和可爱。诗人的语言应该是很美的!”

“桃花笑了, 笑得多欢, 脸都笑得那么红。”王玉菲听了我的话说。

“多么富有诗意啊!”我表扬她, 然后问道:“谁还能透过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姚淼说:“柳树, 在风中扭动着细腰。”

黄晓雯站起来说:“青蛙唱起了歌, 呱呱, 呱呱, 滚圆的肚子装满了欢笑。”

……

我仿佛看到他们心灵的翅膀飞舞在春天明净的天空, 是那么自由、舒展, 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愉悦, 问道:“诗的语言跟平时的话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又纷纷回答:要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这样就好玩;可以把它们比作其他东西, 这样有趣;要把它写得美美的, 就是老师说的很美的语言;我们要想象, 想得远远的, 越奇特越好……

我及时总结道:“同学们说得真好, 写诗就这么简单, 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采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用美妙的语言写下来, 会吗?”

“会!”他们响亮地回答。

我知道, 我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诗的种子, 而且在生根发芽。

“老师, 让我们多写写诗吧!”

———熏陶:在诗的氛围中浸染

我知道, 要让孩子们写出像样的诗, 万里长征仅是迈开了第一步, 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我进行了一番安排: (1) 每日有诗。每天早读课, 抄一首简短的诗到黑板上, 让他们在诵读课文的间隙看看想想。快下课时, 我再引导读背。 (2) 每周诗刊。在每周一期的黑板报上, 开辟“我是小诗人”专栏, 专门刊登学生的诗作。 (3) 每人有诗。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诗, 配上美丽的图画来布置教室。这样, 学生走进教室, 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诗的图画、诗的声音、诗的气息, 也就好像进入了诗歌的花园。

抄在黑板上的诗歌, 就是他们仿写的最好范例。我每天都引导他们品读、感悟每首诗特有的诗意和写法, 然后让他们仿照着去写。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同学们读这首《皱纹》时, 我启发道:“这诗有‘诗味儿’吗?‘诗味儿’在哪呢?”

周翔说:“把海的波浪想象成皱纹, 这多有趣!”

洪洁眨巴眼睛, 站起来说:“老师, 我可以仿写一首这样的小诗吗?”

“好啊!”我惊喜地对她说。

她轻轻地说:“小女孩的脸, 总是红扑扑的, 十字路口的那盏灯, 此时也是红扑扑的, 她是不是也害羞呀?因为许多人都停在那儿, 盯着她看。”

我连忙向她伸出大拇指, 学生们都鼓起了掌。

读诗, 仿写诗, 他们感到不满足。“老师, 上课也让我们多写写诗吧!”常有学生跑来跟我说, 既然他们有要求, 我还能说什么呢?

下雪了, 我让他们跑进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里玩。课堂上, 我就投影许多雪的图片, 然后, 让他们写诗, 一首首小诗如雪花飘出来———

天空这个大竹篮, 装满了白花花的星星。咦, 是谁不小心, 打翻了竹篮, 星星争先恐后地落下来, 落下来…… (夏一昭《雪星星》)

雪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一会儿跑到这儿, 一会儿跑到那儿, 结果被冻住了, 跑也跑不动, 就哭了, 还不敢哭出声, 只好偷偷地落泪, 嘀嗒, 嘀嗒…… (胡叶敏《雪》)

……

“我的诗又要进诗集了!”

———收获:让诗的花朵尽情绽放

课堂上, 我应学生们的要求, 多让他们写写诗。课外, 他们自己也常常跑到我这儿来:“老师, 这是我写的诗, 您看看, 好吗?”看着他们写得工工整整的小诗, 虽然不怎么样, 有的只有一句话, 甚至句子还不通, 但我都要与他们一起读读改改, 鼓励他们把改好的诗抄到诗集《小草的音符》里。在他们转身离去时他们都会高兴地说:“我的诗又要进诗集了!”

篇3:小历史是大历史的伤口

张岱之世,中国正面临一次大转型的契机,当时商业繁盛已达空前地步,往前走,则很可能超越传统的封建社会的束缚。作为自小生长在江浙的知识分子,张岱加入了为人性解放而呼吁而欢歌的阵营中,努力反抗程朱理学的呆板與教条。然而,体制的僵化一再延宕了变革的机遇,制度的天花板,最终窒息了民族的活力。到清兵入关,山河破碎,则更无超越历史宿命的可能。终清之世,不仅经济发展远不如明代,专制手段也更加残暴,甚至到了大兴文字狱、残酷迫害文人以愚弄人民的地步。

当你清醒地看到未来,却无奈于现实的渐行渐远;当你参透了悲剧的源头,却无力改变,甚至无人能真正理解你时,你将会怎样的沉痛与伤感?沉溺于山水间,张岱像历代先贤那样,以此来麻痹自己的理想主义激情,“上帝之城”既然遥远,他至少还可以不向“人间的城”低头,这是他最后的尊严。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人类社会是有理性有意志的,这是一种过于乐观的想法。事实上,社会经常是无理性的,它的意志经常错乱。历史可以进步,也可以倒退,明天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这是一曲小历史的伤悲,在大历史中,它注定会不断重复。

篇4: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

辽宁学术界对蒙古族民族史研究十分关注, 在继承学界前辈丰富史料遗存和丰硕的研究成果的同时, 积极进行历史研究和应用性现实研究, 出版和发表了许多立意新颖, 内涵丰富的蒙古族地方史学专著及专题论文, 这些成果对于填补蒙古史研究的空白,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辽宁蒙古族史研究阶段和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辽宁地方蒙古族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尤其是1980年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 辽宁省学术界对辽宁蒙古民族历史的研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深度上, 均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不仅出版专著颇多, 一些专家学者还撰写了大量研究辽宁蒙古族历史的优秀论文, 对今后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提供了价值丰富的研究成果。

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 内容不断深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辽宁蒙古族史研究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 研究领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 都是史无前例的。1985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用蒙、汉两种文字撰写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概况》、《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概况》同时出版发行。两本书的主要内容, 包括了两个蒙古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立、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两本自治县概况的出版发行, 反映了两个自治县成立后的三十年中,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堪称新中国成立后辽宁蒙古族光辉历程的第一次真实记载。

进入90年代,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志》、《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县志》的出版, 代表了该时期辽宁蒙古族历史编撰的最新成果。县志以贯古通今, 古今结合, 详今略古, 详异略同为原则, 着重记述了两县建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较之之前撰写的概况更科学、更详细, 突出了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这两部县志丰富了辽宁蒙古族史料, 对今后人们了解辽宁蒙古族自治县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记述, 充分反映了这片美丽富饶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家乡的巨大成就。

在这一时期, 辽宁民族出版社还出版了由项福生主编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志》, 该民族志除序、概况、大事记、附录外, 共分地理环境、民族、武装斗争、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7篇35章, 近40万字, 志书突出了民族特点, 充分反映了自治县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后的巨大变化, 对该县蒙古族的来源、蒙古语地名、蒙古姓氏、宗教信仰以及民俗风情都记述详尽, 是该时期阜新蒙族历史的大成之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辽宁省志·民族志》卷中的《蒙古族篇》开始编撰, 辽宁省蒙古语地名研究、辽宁省内喇嘛教信仰、辽宁省蒙医蒙药研究等书籍等方面的史料编撰及研究成为这个时期的重点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填补了以往辽宁蒙古族族历史的空白,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000年12月, 由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的《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出版发行。该书在篇节分来源、人口、语言文字、政治经济等九大部分, 阐述了辽宁蒙古族的历史和现状, 是该时期级别较高的蒙古史志修撰。

2006年8月, 辽宁蒙古族地方史的又一部新作———《沈阳蒙古族志》出版发行。在1983年, 沈阳市发起编撰沈阳市地方志活动, 在1988年至1996年间, 锡伯族志、朝鲜族志、满族志、回族志相继出版, 蒙古族志由于人员组成困难等诸多原因一直未能成书。2001年至2006年, 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 终于使得这部撰写沈阳蒙古族历史的书籍得以问世。《沈阳蒙古族志》的编撰, 遵照方志的体例, 在结构上采取了条目式, 横排竖写;题材上运用了记、志、传、录、图、表等形式, 志书共分族源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游艺、卫生与蒙古医药、宗教信仰、寺院与古迹、民间传说与故事、乡村沿革、人物等共十四章, 计450千字。该志书由源流入手, 追古溯今, 以详今略古、注重田野调查, 突出时代特征的手法, 详尽的记录了现时期沈阳蒙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民族心理素质, 《沈阳蒙古族志》是一部辽宁城市民族史的典范之作。

2008年是辽宁蒙古地方历史修纂与研究硕果丰收的一年, 出版了《蒙古贞村屯史》、《蒙古贞历史》、《图说辽宁少数民族丛书·蒙古篇》等集前人撰志经验、汇现代民族特点的诸多史志丛书。1996年阜新县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成立了《蒙古贞村屯史》编委会, 召集了阜新各乡镇的有关人员开会讨论, 安排部署村屯史的编写工作。在编写村屯史的过程中, 编委会人员调查走访, 注重民间古迹整理和民间口耳相传历史的甄别, 终于在2008年6月, 将6个乡镇10个村的史料汇总成书, 其间12年治史心血可见一斑。为庆祝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 2008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出版了由暴风雨、项福生主编的《蒙古贞历史》, 该书共分十六章64节计250千字。该书在继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概况》《阜新蒙古族志》《蒙古贞文史》及《蒙古贞宗教》《蒙古贞史》等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补充了近10年来阜新蒙古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改革开发三十年的成就, 补充了工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民族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蒙古贞历史》的编撰出版, 是蒙古贞专家学者几十年历史研究成果的集著, 是阜新地方民族史修篆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该书采取史志结合, 以史为主的编写风格, 本着以时为序、以事为主、史论结合、突出发展为原则, 总体上反映了蒙古贞的整体形象, 展现了蒙古贞历史在蒙古史中的重要地位, 突出了蒙古贞地方史研究对整个蒙古族史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之完整性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在这一时期,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版了《喀左蒙古族史略》、《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卓索图盟历史研究》、《喀左东蒙古民间故事》、《喀左人物志》等记录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历史的专著。《喀左蒙古族史略》一书由抗日战争入手写起, 是一部集喀左党史、抗日史研究、民族自治运动史、喀左解放史为一体的史书, 着重记录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自抗日战争开始以来, 蒙古民族寻求民族自治和民族发展的过程, 是一部喀左蒙古族抗争入侵, 争取解放的断代史。《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一书由喀左县档案馆编撰出版, 该书记录了成吉思汗爱将者勒蔑第十二世孙图琳固瑛以来该族的族谱, 族谱记录了近400年的蒙古历史, 对于蒙古族1000多年的历史是种重大完善, 填补了蒙古族政权及元顺帝之后蒙古王朝沿革的空白, 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在出版史学专著的同时, 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 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二十年来, 应用研究内容涉及广泛, 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人员。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以辽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为例》、《辽宁蒙古族教育改革发展对策》、《辽宁语文工作调查》等一大批应用性论文, 由现实问题入手, 以古论今, 突出了问题研究和解决办法的讨论, 内容涉及诸多时代话题, 是方法论的深度创新, 具有极高的时代特征和敏锐眼光, 为各级政府研讨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的意义

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辽宁拥有的蒙古族人口数列全国第二位, 辽宁历史以来, 就是蒙古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地方, 研究辽宁蒙古族历史, 是对整个蒙古史、蒙古学的有力补充, 没有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 我国蒙古族史研究是极为不完整的, 没有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 即没有完整的蒙古学。辽宁蒙古族地方史志的撰写、辽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历史研究, 既是史料的整理, 便于后来人参阅借鉴, 又是现代辽宁蒙古族生产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是历史修篆的继续, 是古史与当代史的兼修。辽宁蒙古族是农区蒙古族特色浓郁, 特点鲜明的地区, 这对于研究农区蒙古人的特点、整个蒙古地区牧业向农业的转换, 蒙古族民族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 已经细化和深入到村屯史撰写、乡志撰写的程度, 这在全国乃至世界, 亦是走在学术研究和时代要求前列的。2004年由暴风雨等人编撰的《衙门村志》, 被誉为全国第一部村级志书。辽宁蒙古族乡屯史的研究, 几乎涵盖和涉及了所有的辽宁蒙古族人聚居的地方, 诸如丹东、朝阳、营口、法库等地, 都编撰了地方性蒙古史, 并且很多地方多年以来, 史志双修, 民族史与地方史兼修。他们的历史, 是整个蒙古史、蒙古学的血脉分支, 他们所在地方史志修篆研究的完善, 是对整个大蒙古史蒙古学的积极补充和有力完善, 这些细致入微、成绩斐然的研究成果, 是新中国成立后辽宁蒙古族光辉历程的真实记载。

辽宁蒙古族历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对于解决现实问题, 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辽宁蒙古族特色鲜明, 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 如研究透彻, 开发利用得当, 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它所能创造和带来的价值不容忽视。以辽宁阜新蒙古族敖包文化研究为例。敖包文化是蒙古文化的重要标志, 辽宁为开发蒙古族敖包文化资源, 整理了大量历史史料, 出版了大量的敖包文化研究丛书和论文。在每次敖包文化节前, 都会出版论文集, 召集专家参与讨论, 现如今已经成功举办多次敖包文化节, 在举办的过程中, 借鉴历史, 恢复和发展了传统的敖包祭祀活动, 成为阜新地区文化旅游的标志,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影响扩展到省外诸多地区。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 内容涉及诸多时代话题, 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农业产业化进程、宗教对现实的影响、民族教育传统及发展、蒙古族民族文化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对解决当代民族发展面临问题提供了借鉴,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历史借鉴。民族文化是辽宁蒙古族的特色和资源, 从厚重的历史研究中, 指导现如今民族地区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价值。

辽宁蒙古族史研究, 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承与保存本民族的历史, 是每个少数民族同袍的基本要求和迫切愿望, 整理文物古籍, 还历史以真实, 添补治史不足是每个历史学工作者的心愿。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的发展, 是在辽宁蒙古族同袍迫切要求完善发展辽宁们蒙古族历史的要求下, 通过学术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完成的。大量优秀作品的完成, 不仅填补完善了蒙古族史学, 更加突出的意义在于, 他们满足了蒙古族尤其是基层蒙古族群众想要了解自己村屯历史, 自己部落、姓氏等由来的心愿, 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他们了解自身、教育后代提供了科学的资料。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人员中, 许多学者本身即为蒙古族或者与蒙古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如金启孮先生、白凤岐先生、暴风雨先生、项福生先生等, 他们的整个创作研究历程, 既是时代和社会的召唤, 也是他们蒙古族民族心理对学术研究的启迪。

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 扎根于厚重的历史资料遗存和优秀的治史传统, 它的发展, 对于了解辽宁蒙古族历史、指导辽宁蒙古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是对整个蒙古族历史的有利补充。本文对于整个辽宁蒙古族历史的回顾与评价, 仅为概略描述, 由于作者水平原因, 只能管窥其大概, 难以全面准确叙述, 评论中亦难免偏颇不当, 敬请学界前辈指正。

摘要:辽宁蒙古族历史研究, 尤其是细化至村屯历史的研究, 对于繁荣发展整个蒙古族史学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辽宁,蒙古史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

[2]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

[3]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喀左东蒙古民间故事[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8

[4]暴风雨.蒙古贞历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8

[5]铁慧茹.沈阳蒙古族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6

[6]项福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1

[7]暴风雨等.蒙古贞村屯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杜甫草堂故事范文05-24

杜甫原来也是酒仙历史故事05-06

写诗软件05-03

写诗歌冬天04-16

7青蛙写诗04-19

写诗的诗歌04-29

青蛙写诗点范文05-21

青蛙写诗完美范文05-30

青蛙写诗教案范文05-30

青蛙写诗优质教案07-12

上一篇:唐山市友谊中学2014年学校安全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关于环保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