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2024-04-22

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共5篇)

篇1: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具体工作计划

为了解我市14岁以下儿童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市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

一、组织领导

我市儿童肠道蛔虫病的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市卫生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卫生局、市教育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

*********************

市教育局职责:

1、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或转告家长留取粪便样本;

3、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市卫生局职责:

1.负责对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抽样监测,掌握我市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

2.指导驱虫药种类的选择、用药规范等;

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二)技术指导组成员如下:

********************

联系电话:*******************

职 责: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检测、资料收集、汇总、分析、评价,并形成评估报告。

二、调查范围、对象

本次调查以居住本市且为恩施籍4-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监测学校名单如下:

*******************************

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抽样调查对象。

三、方法

1、采样:驱蛔前采样,驱蛔后采样;

2、检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每份标本需要采集5-10g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四、工作培训

(1)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将联合对学校分管领导、卫生专干进行培训,各学校分别组织班主任和校医开展二次培训,抽检监测点校再组织家长进行培训。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采样要求等内容培训工作。

(2)实施蛔虫感染率调查的医疗机构要对专业人员进行蛔虫感染检测方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的专业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检测方法各个环节工作步骤及要点。

五、工作进度安排

20**年4月进行培训工作。

20**年5月组织专业队伍,落实人员分工、及检测时间安排。

20**年6月完成监测结果汇总。

20**年8月完成工作总结,形成评估报告并上报。

篇2: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各县 (市) 、区随机抽取一个乡镇 (街道) , 收集该乡自然村的人口数, 以1 500~2 000人的村为一个抽样单位, 不足人数的自然村从邻近自然村补充一部分, 随机抽取一个调查点, 总调查人数不少于1 000人。根据以上原则, 确定表1所列各村 (社区) 作为调查点。把调查点内所有年龄在3周岁以上的当地居民及当地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外来人口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1.2 方法

对调查点内所有调查对象采集粪便,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蛔虫、钩虫、鞭虫虫卵, 其中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各种虫种分别计算感染率。

2 结果

全市共监测11 734人, 粪检阳性198人, 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率为1.69%。其中蛔虫阳性85人, 钩虫阳性108人, 鞭虫阳性5人。3~12岁儿童检测蛲虫774人, 阳性38人, 阳性率为4.91%。 (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宁波市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率为1.69% (198/11 734) , 各县 (市) 、区调查点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总体感染率均低于5%, 最低的为江东明楼街道明南社区, 感染率仅0.09%。与宁波市1997年的土源性线虫病总体感染率6.47% (199/3 075) [2]相比明显下降。说明目前随着农村 (社区) 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习惯的改变, 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从各县 (区) 感染率来看, 余姚、宁海两县相对较高, 分析与调查点所在村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村民卫生习惯有关系。从虫种分布看, 除了余姚、镇海外, 其余各调查点以钩虫为主, 蛔虫检出较少, 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 改变赤脚下地的耕作习惯, 以减少钩虫感染。本次调查3~12岁儿童蛲虫病总体感染率为4.91% (38/774) , 与2008年全市蛲虫病的总感染率为5.85% (690/11 790) 相比, 两者感染率基本一致, 虽较宁波市2000年调查结果 (10.42%) 有所下降, 但仍然是幼儿园儿童、小学生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

从本次调查过程中也暴露出当前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全市多数疾控中心没有专职从事寄生虫检验的专业人员, 现场科室与检验科室的分离也给监测工作的协调带来不便, 检验人员数量不足, 难以完成大规模的调查工作;由于多年未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的监测工作, 加上原来的老寄防工作者的离开, 新参加寄防工作的人员没有工作经验, 目前各基层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普遍薄弱;本次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得到市卫生局的经费支持, 但县级财政重视和支持不够;部分基层疾控中心检测设备老化滞后、数量不足, 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本次调查宁波市当地居民的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率为1.69%, 说明人们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当地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建议今后的工作可考虑适当增加外来人口的相关调查, 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应该连续性和系统化, 及时掌握居民寄生虫感染率的动态变化。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土源性线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投入, 稳定和强化队伍, 加大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 以保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学敏, 雷昌球, 姚立农.浙江省七县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0, 12 (4) :9~10.

篇3: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选择

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及《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 选择三台县刘营镇五洋村作为2012年省级监测点。

1.2 基本情况监测

收集监测点的地理环境、气温、湿度、降雨、农作物、经济水平、卫生状况和防治措施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等。

1.3 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1)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一粪三检) , 对监测点内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检查, 检查到的其他虫种一并登记。 (2) 3~12周岁儿童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3) 计算蛔虫感染度, EPG≤5 000为轻度, 5 000

1.4 土壤中钩蚴污染情况监测

采集钩虫感染者家庭的蔬菜地土样。采用筛网平皿分离法对土壤中的钩蚴进行分离检查。镜检并记录钩蚴个数和种类。

1.5 统计学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 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监测点基本情况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 幅员面积2 661 km2, 辖63个镇乡936个村94个社区。全县总人口148万, 其中农业人口123万, 占总人口的83.11%;外出务工人员达30余万。全年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798元。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 城区面积14.2km2, 常住人口14万, 故按照监测方案, 确定距县城城北10公里的刘营镇五洋村为监测点。全村总人口2 006人, 常住人口1 123人, 共530户。居民主要饮用井水。全村建有厕所550个, 其中未经无害化处理厕所 (包括露天厕所和简易厕所) 300个, 无害化处理厕所100个, 有沼气池150个;人均年收入4 500元, 主要以稻谷、小麦、玉米、红薯和蔬菜等农作物为产业。调查发现村民有赤足下地耕作和用新鲜人畜粪便施肥的习惯。

2.2 总感染率情况

共调查1 002人, 土源性线虫总感染人数为209人, 总感染率为20.9%。其中, 蛔虫感染7人, 感染率为0.7%;鞭虫感染3人, 感染率为0.3%;钩虫感染202人, 感染率为20.2%。对3~12周岁儿童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共检查71人, 发现有蛲虫卵者1人, 感染率为1.4%。同时感染两种虫者共5人, 占2.39%。见表1。

2.3 人群分布情况

2.3.1 性别分布

共调查1 002人, 其中男性465人, 感染92人, 感染率为19.8%;女性537人, 感染117人, 感染率为21.8%, 女性总感染率高于男性, 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06, P>0.05) 。其中, 在四种虫种的感染率中, 女性的感染率均高于男性感染率,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 职业分布

托幼儿童、学生、农民和公共场所服务员感染率分别为5.0%、4.4%、22.4%和25.0%, 因散居儿童仅有一人, 故其不具有代表性。各职业人群之间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76, P<0.01) 。再分别对每种虫种进行卡方检验, 各职业人群之间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529, P<0.01) , 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3 文化程度分布

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率最高的是小学文化, 感染率为26.1%;其次是文盲或半文盲、初中及中专或大专文化, 感染率分别是24.0%、17.7%和12.5%;感染率最低为高中/中专文化, 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433, P<0.01) 。再分别对每种虫种进行卡方检验, 各文化程度人群之间钩虫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559, P<0.01) , 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文化程度与感染率之间进行线性趋势卡方检验 (χ2=13.144, P<0.01) ,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感染率有降低的趋势。见表4。

2.3.4 年龄分布

检测结果显示钩虫感染率最高的是50~59岁人群, 感染率为27.8%;蛲虫和蛔虫感染都发生在3~10组人群, 感染率为2.1%。总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r=-0.159, P<0.01) ,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602, P<0.01) 。再分别对每种虫种进行卡方检验, 各年龄组之间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401, P<0.01) , 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2.4 蛔虫感染度的构成

蛔虫的感染以轻度感染者为多, 7人, 占53.85%;中度感染者占46.15%;无重度感染者。见表6。

2.5 土壤中钩蚴污染情况检查

收集16份钩虫感染者家蔬菜地的土样进行检测, 钩蚴检出率为100%。16份土样中均发现十二指肠钩蚴, 检出率达到100%;仅一份土样中发现美洲钩蚴, 检出率为6.25%。

3 讨论

此次监测显示, 三台县刘营镇2012年蛔虫、鞭虫、钩虫以及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7%、0.3%、20.2%和1.4%, 与2005年的全国平均感染率19.56% (蛔虫12.72%、鞭虫4.63%、钩虫6.12%, 蛲虫10.28%) 相比[4], 蛔虫、鞭虫、蛲虫的感染率均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 但钩虫的感染率却明显高于该水平, 甚至高于第二次全省寄生虫调查的平均水平 (19.77%) 。因此, 五洋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总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1) 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 钩虫在50~59岁的人群中感染比较严重, 钩虫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兼有美洲钩虫出现;蛔虫感染度处于较低水平;多重感染现象也有发生。 (2) 感染率与职业暴露关系密切, 50~59岁农民和3~10岁学生是主要感染人群。 (3)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但文化程度的高低对感染率有一定的影响, 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有下降趋势。

影响上述特征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三台县是农业大县, 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 50岁以下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 留守务农的以50~59岁尚有劳动能力的人群为主, 故农民为职业暴露水平最高的人群, 尤其是50~59岁的农民。而3~10学岁生的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与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寄生虫感染风险较大有关。 (2) 三台县土源性线虫除钩虫外感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蛔虫感染度处于较低水平主要与居民卫生状况、居住条件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有关。而钩虫感染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能与农业生产过程人们习惯将人畜粪便直接做基肥和赤脚下地劳作有关。此外, 该地区流行因素长期存在, 粪便管理相对滞后。据现场调查, 当地农户无害化厕所所占比例较低, 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使用不规范, 达不到粪便无害化的要求[5], 也是钩虫感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3) 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区, 机械化生产较为薄弱, 农业生产主要靠人力, 男性、女性共同承担施有机肥和除草等农业劳动, 因此他们的暴露机会差别不大。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个人卫生意识的增强可能是感染率有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三台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仍十分严峻, 3~10岁儿童和50~59岁农民是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高发人群, 应当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 降低其感染率;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卫生宣传, 尤其是农村主要劳动力, 进行防治寄生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高其防病能力。同时, 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 建设无害化厕所, 粪便采取无害化处理, 减少虫卵污染, 降低土源性线虫的感染风险, 从而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今后在控制策略方面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坚持目标人群化疗为主[6、7]。在化疗药物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对钩虫感染效果较好的驱虫药。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谢红, 田洪春.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报告[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 27 (11) :875-878.

[2]刘常华, 杨文, 田洪春, 等.四川省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调查报告[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5, 3 (4) :145-148.

[3]WHO Technical Repor[tC].Series, 1987, 749.

[4]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 (5) :332-340.

[5]詹文俊.高邮市肠道蠕虫感染的动态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8, 10 (4) :237-238.

[6]杨维平, 邵靖鸥, 陈业军, 等.土源性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群体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 21 (2) :128.

篇4: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长墩村1周岁以上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12周岁以下儿童加用透明胶纸肛贴法检查蛲虫感染率, 于晨间每人检查一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总人数620人, 外出112人, 应检人数508人, 检查467人, 受检率为91.93%, 其中男性248人, 女生219人, 男女性别比1.13∶1。年龄最小1岁, 最大95岁。

2.2 感染的虫种和感染率

本次调查共检出两种寄生虫虫卵, 分别是钩虫和晓虫。钩虫感染38人, 感染率为8.14%。其中男性检查248人, 钩虫感染21人, 感染率8.47%;女性检查219人, 钩虫感染17人, 感染率7.76%, 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两者经卫生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χ2=0.08, P>0.05) 。感染度最高为3 200只/克粪卵, 最低为92只/克粪卵。

蛲虫感染检查儿童92人, 感染4人, 感染率4.39%。其中男性检查48人, 感染1人, 感染率2.08%, 女性检查44人, 感染3人, 感染率6.82%, 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两者经卫生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χ2=1.24, P>0.05) 。

2.3 年龄与钩虫感染率关系

调查发现, 50岁以下感染者共2例, 从50岁年龄组开始, 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也随着增高, 7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达20.48% (见表1) 。

3 讨论与小结

我区属于沿海地带, 旱地种植的村庄不多, 但是不靠海的村庄还是以旱地种植为主。长墩村位于我区东南面, 与王榭社区相邻, 全村1周岁以上总人口620人, 年轻人以个体、打工和建筑为主, 年长者以务农为主。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卫生习惯得到改善, 以前通过手工直接施用农家肥现在也基本改成以化肥为主要的肥料, 家庭卫生户厕逐渐普及, 人粪肥已很少使用。卫生户厕能有效降低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率, 同时也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对农村防治人群感染寄生虫病有积极作用[1]。家庭的农作物种植也为数不多, 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上班者日常菜蔬多以购买为主。另外, 生食番薯、萝卜等块茎类农作物者也极少, 对经口感染的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的下降和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区成立以来未曾开展过土源性线虫病调查, 本次调查仅发现钩虫、蛲虫, 未发现蛔虫、鞭虫感染者。说明经口感染的土源性线虫病在积极防治基础上, 随着人们作业模式的改变、生活水平提高、卫生习惯的改善、卫生意识的增强以及农田作业方式的变化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仍是当前农村基层疾控工作的重点[2]。

调查表明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39%, 提示当前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跟当前家长和幼托机构老师卫生意识的加强和幼托机构条件改善有明显关系。因蛲虫生活史简单, 较易感染和重复感染。蛲虫病的感染既是社会性又是家庭性, 因学校、幼儿园是儿童集中生活学习住宿的场所, 蛲虫在他们之间相互感染是常见的, 由于他们的感染可带至家庭并在家庭成员中相互感染, 从而出现一个感染环, 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有效控制蛲虫病的感染, 我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使家长、各类学校的教职员工、儿童提高防病意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药物防治, 特别对有蛲虫感染的儿童积极治疗, 同时对家庭成员的药物防治也非常重要。

从本次调查钩虫感染者情况分析, 我区农村青壮年大都数是在企业上班不从事农田劳动, 且随着健康教育的深入和青年农民文化程度的提升, 即使下地干活也会注意个人防护, 故而这些年龄组钩虫感染机会也大大减少。而本次调查大龄人群多从事农活, 且多数居民喜欢自己种菜。他们的卫生习惯处在原有的基础上很少有改变, 个人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50岁以上的农民则认为徒手赤脚劳作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不会在个人防护上下功夫, 还喜欢用人粪肥当肥料省钱, 从而使经皮肤感染的钩虫感染率大大增高。土源性线虫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越大, 感染率越高, 与永嘉市和宁海县报道相似[3,4]。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5]。根据本次调查结果, 说明我区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较低, 但仍需加强农村旱地种植者的健康教育, 用一些实例来说服老年农民注意个人防护不要赤脚下地,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逐步改变下地作业模式, 加强卫生户厕改造使粪便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全芳, 刘明强, 张春芳, 等.农村改厕对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 (3) :2-3.

[2]王晓琼, 李慧, 李晓静, 等.寿光市2010年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4) :85-86.

[3]胡永卫, 胡得意.浙江省永嘉县2009年土源性线虫感染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8) :849-851.

[4]顾敏霞, 徐志强, 俞宜江, 等.农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 (7) :51, 58.

篇5: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在2014-2015以县区的1000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的对象。

1.2 调查的方法

3岁以上人群使用改良式加藤的厚涂片法对土源性线虫的虫卵进行检查,同时计算感染程度,3-12岁的儿童加用透明胶纸的肛拭法对蛲虫卵进行检查,检查时间在早晨,每个人每天进行一次检查。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代表一般资料,通过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通过P<0.05表示。

2 结果

2.1 分析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

在参与调查的1000人中,有58人是虫卵阳性感染,感染率5.80%,其中,蛔虫的感染率是5.00%(50/1000)。有150名儿童加用透明胶纸的肛拭法进行检查,有7名儿童发生蛲虫感染,感染率为4.67%。钩虫和鞭虫均未查到。

2.2 人群分布的情况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感染率不同,3-10岁、51岁-60岁与61岁-70岁人群的感染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

3 讨论

土源性线虫一般多寄生于肠道,而且不需要中间宿主,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快,活动增强,不容易消灭,相对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居民的健康就受到了危害。相关资料中显示,近年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平均值逐渐下降,而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率降低和农村居民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改水改厕等因素息息相关[2]。应用药物驱虫的治疗、卫生户厕的改造以及健康教育等方式,可以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意识[3]。就目前而言,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可以对某个地区或者是国家文明程度与总体发展情况进行衡量,并且各项调查中都显示,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感染率明显比经济落后地区低[4]。本次研究中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感染率不同,3-10岁、51岁-60岁与61岁-70岁人群的感染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究其原因,农民居住地区的生活条件差、农民卫生意识不强,加之,留守儿童较多卫生条件差,老人照顾孩子,致使老人和孩子相互交叉感染,导致儿童和老人感染率相对较高[5]。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得出,参与调查的1000人中,有58人是虫卵阳性感染,感染率5.80%,其中,钩虫的感染率是5.00%。有150名儿童加用透明胶纸的肛拭法进行检查,有7名儿童发生蛲虫感染,感染率为4.67%。主要由于幼儿园与学校属于儿童学习、生活主要场所,儿童之间发生蛲虫感染比较常见,并且儿童感染容易带到家庭,进而感染到家庭成员,也就会形成感染环。相关研究中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和儿童生长、发育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因此,为了对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进行控制,需要加强政府的投入,不断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增加卫生户厕。还要建立基层的公共卫生系统,对乡村寄生虫的健康教育网络进行完善,提高农村居民疾病预防的意识[6]。

综上,为了有效防治与降低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采取药物驱虫、健康宣教与改水改厕等综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莹,董健,郗德凤.2011年德州市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及认知行为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15(03):453-454.

[2]王晓兵,王国飞,张林秀.土源性线虫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4(03):43-44.

[3]王晓兵,张林秀,王国飞.西南两省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15(03):121-122.

[4]季楠,曹雅明,王继春.旋毛形线虫预感染对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Th细胞变化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13,16(01):32-33.

[5]陈德超,何文勋,钟宁.2012年自贡市大安区农村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J].医学信息,2013,15(07):2314-2315.

上一篇:八年级优秀作文温暖下一篇:妈祖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