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2024-04-24

社团活动规章制度(通用14篇)

篇1: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为规范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各社团召开及活动的开展,调动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建立正常的社团活动秩序,健全社团活动办公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社团的召开和活动的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增强社团内部的纪律,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制定《长沙汽车工业学校社团活动规章制度》,请大家务必遵守。

一、成员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要有健康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无不良嗜好;

(三)要有团结互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常规纪律及工作要求

(一)社团活动规定:

(1)开展社团活动时,各成员必须按时到场并签到,不得迟到早退。社长制定签到表,做好考勤记录;

(2)在活动期间,成员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认真研究讨论处理各项事宜,不得聊天、睡觉,嬉戏打闹,吃零食,嚼槟榔,抽烟等现象;不得擅自离场,手机调到震动或者静音状态;不得接打电话或做其他与社团活动无关的事情;如有特殊情况,请举手示意。情节严重且屡次不改者,可开除出会;

(3)不允许非社团人员参加活动;

(4)活动期间要注意安全,爱护公物,不得擅自动用实训设备,如有损坏需照价赔偿;

(5)每次活动结束后,打扫完活动室、关好门窗、电灯后方可离开;

(6)活动策划时必须由大家一起完成,提高办事效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二)请假制度:

(1)因故不能到席者,履行请假手续(请假条需班主任签字)。

(2)若活动时间与协会成员的上课、考试时间冲突,该成员在事先说明,则不予追究;

(3)社团成员不得以隐瞒、欺骗等手段请假,如若发现,一经查实,即自动退会;

(4)社团成员迟到3次以上,请假5次以上,旷会2次以上则视为自动退会。

(三)财务管理

(1)各社团自行筹备经费,由社长及成员推选专人负责管理,各社团指导老师不得参与;

(2)经费必须用于社团的基本建设和活动,任何人不得挪用、占用或以个人名义报销;

(3)各社团对经费的管理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让成员及时了解经费花销情况。

(四)执行与监督:

(1)每次开展活动时,社长要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考勤记录,所有记录将作为期末的优干评选依据;

(2)对本社活动表现突出者,学期末将给予奖励。

(3)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教务处及内部成员各自加以监督。

(注:本制度如有不足,望社团各成员提出意见,将其完善并正式施行。)

篇2: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名称。本俱乐部名称为:“XX”合唱俱乐部。

第二条 性质。本俱乐部属于科教文化类俱乐部,受学院学员特长培养俱乐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

第三条 宗旨。弘扬高雅艺术,提高会员的文化艺术品位,让喜爱和擅长合唱的学员有锻炼自我,表现、施展才华的舞台。用歌声传递艺术和信息,增强会员的音乐听觉、音乐理解力,以及相互间的分工合作能力,充分展示军校学员的魅力,唱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二章 例会制度

第一条 例会是俱乐部工作组织和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会议可以及时的制定安排和总结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传达学院的工作安排和有关通知精神。

第二条 例会为本俱乐部的基本会议,参加人员为俱乐部全体成员。开展活动前后(或其他重要事宜)会根据需要增加临时会议。

第三条 例会的时间为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下午党团活动结束后(16:30以后)。其他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第四条 例会或者会议参加者必须履行好的职责:

(一)提前五分钟到会,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

(二)请假必须得到纪律委员批准,不得由他人代请。

(三)按会议通知内容的要求,积极准备,会上踊跃发言,缩

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四)出席会议时全体到会成员必须自带笔记本和笔,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三章 组织制度

第一条 本组织制度经研究并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第二条 本组织制度适用于俱乐部所有会员,不分职务、级别。第三条 组织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 学员骨干任期为一年,每年12月份进行换届,同一岗位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学员骨干通过岗位竞选方式产生。换届竞选具体内容为:

(一)竞选者进行演讲(3~5分钟)

(二)民主投票

(三)俱乐部主任、副主任与教员审核商议并决定

第五条 本俱乐部会员须具有一定声乐基础和文化素养,热爱声乐艺术,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第六条 加入俱乐部,应先向俱乐部提出申请,并经俱乐部选拔确定。具体程序为:

(一)申请者填写会员登记表。

(二)申请者参加入会选拔活动。

(三)俱乐部对申请者进行审核并最终确定。

第七条 退会:

(一)主动退会:会员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会,经过理事会协商讨论后批准。

(二)严重违反俱乐部规章制度者,经理事会批准后退会。

(三)对俱乐部造成重大损失者,将会追究其责任。

(四)例会无故缺席三次以上者,或固定活动次以上为到场者,视为自动退会。

第八条 本俱乐部成员享受下列权利:

(一)参加本俱乐部组织的各种活动。

(二)接受俱乐部的各项培训。

(三)参加俱乐部举办的各种选拔比赛。

(四)在相关会议上发言、讨论和表决。

(五)有权对俱乐部工作和建设提出建议,不满之处通过正确途径提出抗议。

(六)有权参加俱乐部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的选举和被选举。

(七)查阅俱乐部的资料和档案。

(八)有权参加俱乐部各种会议,了解组织工作情况和财务状况。

第九条 俱乐部主任、副主任及各委员有权利制定并修改社团制度,在内部会议上通过方可生效。

第十条 本俱乐部会员履行以下义务:

(一)积极培养自己的优良道德品质,无私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意识。

(二)主动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处理好会员关系。

(三)自觉遵守俱乐部规章制度及活动规则。

(四)监督俱乐部的工作。

(五)自觉维护俱乐部的形象和声誉。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一条 本俱乐部会员入会即为铸剑合唱团团员,依托理事会(学员骨干)开展工作。理事会组成为:团长1名(俱乐部主任),副团长1名(俱乐部副主任),艺术指导2名。策划委宣传委员、纪律委员、外联委员各1名。

第二条 主任负责俱乐部的全面工作。副主任辅助主任做好日常工作,并对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策划委员负责各种活动的具体策划工作,包括活动项目的设置、场地、参加人员等。纪律委员负责俱乐部的考纪律等工作。宣传委员负责俱乐部的对外宣传工作,如宣传海报的设计张贴、活动场地的布置等。外联委员负责俱乐部的对外联系、交流工作,包括联系各种友谊赛事,联系艺术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

第三条 理事会执行机构职权:

(一)执行俱乐部决议。

(二)报告总结工作计划和俱乐部财务、物资收发、处理状况。、(三)批准社员的加入与退出,并向热心同志发出加入俱乐部的邀请。

第五章 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俱乐部开展各项有利于提高会员音乐素养,营造健康、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活动。

(一)由指导教员对会员进行声乐训练,如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

(二)欣赏中外优秀合唱作品,感受和声魅力,提高艺术品位及修养。

(三)结合部队任职需要,学习交流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

(四)加强舞台表演和形体训练,定期举办小型歌咏比赛。

(五)定期组织排练,适时为学院进行汇报演出。

(六)培养指挥人才,为各级合唱比赛和文艺演出培养骨干力量。

(七)聘请校外专家进行艺术指导,开展专题讲座。

(八)积极参加地方组织的合唱比赛及展示活动。

(九)重大节日举办Party,活跃节日氛围,增进成员友谊。

第六章 考核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理事会学员骨干的管理,提高素质,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第二条 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本俱乐部所有会员。、(二)每学期会对会员进行一次考核。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参加俱乐部活动少于80%的,成绩记为不合格

第三条 成绩由指导教员与俱乐部学员骨干共同确定最终成绩。

第四条 成绩评定内容包括:

(一)参加平时活动的表现。

(二)参加比赛活动的成绩。

(三)期末分声部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对作品的理解与展示。

第七章 奖惩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调动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使各会员严格要求自己,特定本制度。

第二条 惩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

(一)未完成布置的任务者

(二)开会不认真者

(三)开会迟到15分钟以上者 凡出现以下情况者开除:

(一)内部搞分裂,不团结他人,影响工作开展者

(二)言行严重败坏学院、俱乐部形象者

第三条 奖励

俱乐部对在声乐表演、合唱指挥方面经验丰富,或在大型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员,可授予俱乐部荣誉会员,并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一条 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修改权归“铸剑”合唱俱乐部。第二条 本制度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篇3: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一、初探中职院校学生社团课程活动实际管理制度陷入困境

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在课程活动实际管理制度上陷入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低效化方面。具体来讲,一般健全同时科学的管理制度往往能够促使学生社团保持良好发展,但是就当前众多的中职院校来讲,在管理学生社团上却较为随意,基本上均存在不健全管理制度,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中职院校中团委会兼职管理学生社团,而在该种状况下也就较为容易出现负责人对于学生社团放任不管或者是疲于管理,以及相应的没有较强管理责任心等情况。[1]还有部分中职院校众多的学生社团还处于各个社团自行管理,也就是自我管理状态之中。由此不同社团不同管理方式,呈现出组织较为散漫以及混乱的实际状况。除了上述不良状况之外,大部分中职院校存在不规范管理制度,表现为没有设定相应的管理规划以及管理章程,具备较大随意性,基本上均是社团实际负责人独断专行,在组织机构上也表现为不够健全,缺乏一定协调机制以及人事机制等等,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中职院校社团管理无序化。[2]

二、探析优化中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制度建议

(一)完善规章以及管理体制

当前优化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实际活动管理制度建议集中在完善规章以及管理体制之上。具体先从管理体制上来讲,中职院校需要进行管理机构专职设立,依托于校团委进行实际监督以及良好领导,在此基础上院系团支部进行有效配合协调,班主任将三级管理相应体制落实下去,由此形成学生社团统一管理系统。此外,还应该在学生社团的实际管理中体现出学校对于德育的重视,也就是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社团管理之中,发挥德育功能将由院系部门紧抓。从完善规章上来讲,规章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对学生社团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其得以更好发展,因此众多的中职院校需要将规章制定纳入到整体发展计划工作当中,学生处以及校团委需要对学生社团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可以拟定学生社团方面的《管理章程》以及《社团运行相关管理条例》,或者是《社团负责管理办法》等等,对学生社团考核办法以及监督和相应的审批等进行科学明文规定,促使学生社团在发展中有据可依同时更加有章可循。[3]

(二)变革人事机制

优化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实际活动管理制度还集中在变革人事机制上。一般社团实际负责人或者是相应的社团骨干如果较为优秀,则社团的进步与发展也有较强的保障。当前中职院校应该回避团委会兼职管理学生社团,针对社团干部需要进行优中选优,目的就是要挑选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相关社团干部和负责人。此外,在挑选之后,还需要对这些社团干部进行培训。而建立在选拔基础上的人事机制也是促使学生社团走向制度化以及民主化和相应科学化发展道路的关键,众多的实践也证明,社团关键管理者对于社团起到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中职院校需要在变革人事机制的基础上紧抓社团干部培训。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当前国家在教育上的深化改革,良好建设学生社团不仅可以更好地对广大中职学生予以思想教育,还可以将素质教育进行推进。最重要的是,依托于强化社团管理,还能够积极发展中职院校校园文化。本文将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实际活动管理制度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后续中职院校强化社团管理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肖凤翔,鲍敏.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职教论坛,2016(9):25-29.

[2]王瑶,莫丽莎.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实践与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11(4):144-145+154.

篇4:用制度管学生,用活动教育学生

一、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实常规管理

“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自行车管理条例”“卫生包干区管理条例”“教室、宿舍规范化管理条例”“安全守则”“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在落实这些制度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六个字:先知、恒行、自律。先知:新生入学前,把所有的规章制度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在为时七天的小学初中衔接军训,以讲座、看录像、测试等形式让学生熟知学校的规章制度。恒行:在抓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性、连续性原则。坚持每天对校园一日常规(纪律、卫生、出操、自行车停放、文明礼仪)逐项进行检查评比,天天反馈,周周公布,月月总结,这样全方位持之以恒地抓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习惯。自律:自觉遵守纪律,自己规范自己是我们最高层次的要求,学校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德育实施制度,逐步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二、从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入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过程中矛盾转化的自觉性决定品德形成的深化,只能靠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使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有:首先为增强法制观念,学校定期邀请法制教育报告团、法院、检察院、司法局领导作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观看法制教育宣传片,开设案件聚焦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举行知识竞赛、征文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劳动观念,我们把教室、宿舍、公共厕所、绿化区的卫生工作交给学生承担,要求各班责任到人,做到班上事有人做,班上人有事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在交往中产生道德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以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礼仪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四项专项教育,开展“我为学校(社区)做实事”“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建设一流中学”“激扬青春文字,传承‘五四精神”“寻访抗战老战士”“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做公民道德的践行者”等系列活动,在“体验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访问、街头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要使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用细心、耐心、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德育氛围,引导他们做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篇5:社团规章制度

1.社员入会退会需经过会长许可

2.各社员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必须认真及时完成,若有特殊原因需在事态未发展之不可收拾前告知各部长

3.不可无故旷会或迟到早退

4,不得向外传播任何对本社团消极负面的消息

5.不得将本社团一些内部私密资料泄露给他人

6.各社员有义务宣传本社团,扩大社团影响力

7.各社员有义务平时为一些心理存在问题或疑惑的同学排忧解难(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若有异常及时向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反映

秘书部培养计划

1. 新社员认真阅读写新闻稿以及策划书的资料(会群中),由部长指导写新闻稿以及策划书

2. 每位新成员在正式工作前写两篇新闻稿,由部长经行审批以及修改指导,直至完全掌握写新闻稿

篇6:社团规章制度

(一)、发掘我院各类文艺人才,并积极培养有文艺特长的文艺爱好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

(二)、负责完成院、校交代的各项文娱活动,包括节目的排演,舞台服装的准备等。

(三)、举办具有我院特色的文娱活动,如圣诞狂欢夜等,建立我校良好的学生会形象。

(四)、通过文娱活动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二、例会制度

1、部门例会每星期二中午12:30召开,部长、副部长以及全体委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

2、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必须写正规请假条递交文娱部,得到批准方可不参加此次会议。

3、无故旷会三次以上,自动退出文娱部。

4、会议期间保持会场的严肃,与会人员一律关机,不得谈论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1)具体扣分制度如下:(本部人均基础分:10分)

①.请假无正规假条→0.5分;

②.无故旷会→1分;

③.不服从管理→1分;

(2)具体加分制度如下:(本部人均基础分:10分)

①.工作积极→0.5分

②.为本部争得荣誉→1分;

三、日常工作

1.各个部长和委员必须严格遵守部门的规章制度。

2.对于校、院布置的工作,各部长及委员必须无条件认真执行,并积极落实完成.

3.对部长与委员的日常考勤情况,监督人必须认真,要真实有据,发现徇私舞弊、虚报、瞒报等情况,经本部查实,第一次给予口头警告,第二次取消本学期评优资格,三次以上者取消本年度评优资格。

四、工作表现

文娱部将对各委员进行日常随机抽查,包括工作记录、个人日常考核积分表以及突击检查个人时,要求系密切配合本部的工作。如违反不听部长或上级领导,将给予本人扣除积分(3分)处理,严重的将通报批评。

篇7:社团规章制度

1、音乐社团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娱部门。

2、音乐社团原则:音乐社团是同学们本着“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以对艺术的“共同的爱好兴趣”为主体组成的学生社团。

3、音乐社团宗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术交流,激发同学自我展现热情,提高学校艺术底蕴,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君不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如果你有心与我们经历不同的学习体验,谈笑人生,音乐社团欢迎你的加入,一起引领潮流。凡热爱音乐并承认本章程的同学均可加入成为本社成员。音乐社团竭诚欢迎各级有志同学加入!

二章社员制度

1、对象:凡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及爱好舞蹈、演唱、乐器、表演等思想文化的同学均可申请加入音乐社团,可以是个人自愿或由本社成员推荐;

2、招新:招新时认真登记招新表。

3、面试:经本社考核后,符合本章程要求的可为本社社员。

4、社员权利:

1)社员有权对本社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2)监督本社社团干部的工作,可以向上级反映要求撤换不称职的社团干部。

3)参加本社组织的各项活动,无偿享用本社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辅导资料、文化娱乐活动等。

5、会员义务:

1)遵守本社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社团决议。维护大家讲坛声誉和利益。积极参加本社组织的各项活动,支持大家讲坛各项工作。

2)遵守校规校纪,文明礼貌,社员之间团结互助,乐于奉献。

3)积极向大家讲坛社团提出宝贵意见,不参加非法活动。

4)会员参加活动要爱护场地设施,保持文明举止端正。

第三章活动制度

(一)活动形式:音乐社团以学生才艺展示为常规活动,将定期举办。

(二)活动安排:

1、一定要分工明确,具体职责到人。

2、活动时间:一般放在课余时间,且要注意活动密度,不要太频繁,也不要没有什么活动。

(三)活动内容:

社长以及社团其他成员,一定要控制好活动内容的思想性、内容性等,使活动有内容、有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力度、从而使活动有意义,要符合音乐社团的性质。

(四)活动具体流程以及负责人:

第一步、活动前:

1、策划:策划进行什么活动。

2、组织:由活动负责人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

第二步:活动时:

1、组织:由活动负责人组织成员进入活动现场,维持纪律。

2、主持:由活动负责人安排人主持活动。

(五)活动纪律:

1、音乐社团会议要求全体社员参加,无社长批准连续三次不参加会议者,视为自动退社;

2、各部成员必须服从老师及社长的安排,,凡是集体活动严禁迟到、早退,有事必须向社长或副社长请假;

3、大家讲坛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组织,有不同观点,意见可以进行讨论、辩论,不得有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如有发生情节严重者,不论双方对错均取消社员资格;

4、大家讲坛各成员之间要团结协作,相互促进,不得有推卸责任情况发生;

第五章活动安排

社团活动:

1、活动时间:每周四中午12:00

2、活动地点:五楼多媒体教室

3、活动人员:音乐社团全体成员。

4、活动组织:由社长和老师召集。

综合汇报演出

1、活动时间:每学期期末

2、活动地点:五楼多媒体教室

3、活动内容:

(1)内容主要为小结以前工作情况,讨论并决定以后的工作计划。

篇8:社团活动规章制度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现根据国家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将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法律

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 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也就是说, 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才能称法律。法律也是制定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依据。

二、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分别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 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制定”。这就是说, 只有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叫行政法规, 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

关于行政法规的名称, 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四条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 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 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三、规章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一条规定, 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华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 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章。

国务院2001年11月16日颁布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六条规定: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 但不得称“条例”。

篇9:制度与活动撑起安全蓝天

近几年,随着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和一次次的列车大提速,作为铁路电气化专业施工的排头兵,面对繁重的铁路电气化改造任务,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考验,中国中铁电气化集团三公司不断深化“以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打造具有施工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建制度

公司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执行“三抓一树”的指导思想,即“公司抓面,项目部抓线,作业队抓点,全员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公司抓面,注重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近年来公司针对列车提速、工期缩短、安全系数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相继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办法和条例,如:《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奖罚办法》、《安全生产“刚性”管理办法》、《安全违章处罚指标》、《安全生产反违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性文件,每年都针对工程特点作出安全生产的具体安排,涵盖公司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

二是项目部抓线,注重安全管理办法的细化。各项目部根据公司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各专业实际,对各项管理规定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如:在京沪线大会战中及时印发了图文并茂的《京沪线安全手册》、《京沪线安全质量文件汇编》,《防电缆挖断措施预案》、《防基坑坍塌措施预案》、《防胀轨措施预案》、《防汛措施预案》等20多个可操作性文件,把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项、细化到每一道工序、分解到每一个动作,确保每名职工完全理解、利于执行;武嘉线则针对战线长、人员分散的实际,把最为重要环节的安全要求印在上岗证的背面,要求施工人员上岗作业时必须佩戴,以便随时提醒防范;机械设备管理中心为每一名司机驾驶室摆放了一张“安全温馨卡”,标明“四看、四让、十二想”的安全行车提示,确保了安全谨慎驾驶。

三是作业队抓点,注重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近几年,我们之所以在青藏、大秦、京沪、武嘉、浙赣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优质、按期建成开通,得益于广大一线职工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到一个新的施工地点,开工前作业队都要组织施工人员现场调查,了解行车情况,分析薄弱环节,查找危险点源,然后每个人写出安全保证书,张贴上墙。班组每天早上都坚持“一站(队)、二点(名)、三讲(安全讲话)、四呼(安全口号)、五戴(安全帽)”的安全规章制度;晚上召开收工会,进行安全小结,确保了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四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构筑安全生产的精神防线。如何把“刚性”、“冰冷”的制度文件落实到实处,公司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加大奖惩力度提高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更新细化安全生产理念,进行反复宣讲和系统灌输,确保广大职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比如:针对铁道部信誉评价与经营投标挂钩制度的实施,公司提出了“安全连着政治,安全连着稳定,安全连着信誉,安全连着效益,安全连着生存”的安全理念,时刻提醒人们:安全就是我们的饭碗,出事故等于砸饭碗。在大秦扩能改造中,我们提出了“一人不伤,一点儿不砸,一事不出”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在参建人员中树立了“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责任”和“安全生产无小事”、“人人关心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理念,使安全文化精神体系逐步充实,真正把认识转变为高度警惕并融入到“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日常工作之中。

文化作媒抓活动

公司紧紧围绕“以安全高于一切为目标” 的安全文化这条主线,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和每年3月的公司企业文化宣传月相结合,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去年,公司党委把企业文化宣传月的主题确定为“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并在全公司开展了“安全文化”主题征文、竞赛、评奖活动,引起了广大员工的共鸣,上至公司领导,下到普通工人,甚至还有合同工和民工都积极参与,共收到征文60多篇,大家采用诗歌、散文、随笔等多种体裁谈自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今年,公司又举办了“安全第一、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使广大职工进一步认识安全、和谐、发展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培养职工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二是和不同阶段公司施工生产重点工作相结合,开展富有成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在京沪线施工生产任务重、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公司分4批抽调机关干部上线安全盯岗。春节期间公司党委宣传部发起“安全文化原创短信”征集活动,大家在整夜巡防之余,用互动的形式互相鼓励、排解乡愁,100多条佳作为京沪安全文化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例如:“佳节渐渐临近,人人归心似箭,受党教育多年,关键时刻在前;京沪雪花飞舞,领导盯岗督战,你我夜晚蹲坑,确保京沪安全”。“看天看地看人看线昼伏夜出严防死守彰显英雄本色;为国为家为你为他黑白颠倒千里筑垒确保京沪平安”……这些短信很快在广大职工中广为转发,后来在《人民铁道》和《中铁工程》等报纸上进行了刊载,有的还被著名作家莫伸在题为《大京沪》的报告文学中引用。

三是和广大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状况相结合,开展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广大农民合同工的安全意识,武嘉项目部结合施工实际整理编写了2万多字通俗易懂的安全培训教材,把比较枯燥、难记的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儿;安环部的同志巡回在茫茫荒漠中的电缆沟边、基础浇注现场,利用午餐时间与民工兄弟一起边吃边讲安全常识。通过经常性的反复讲解,广大农民合同工对安全常识基本做到了熟记于心,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武嘉施工线最终实现了安全线。浙赣项目部汇集以前总公司系统安全事故案例,请画家绘制了50幅漫画挂图,利用业余时间在所有工点巡回宣讲,并采用有奖问答等形式增强了宣讲的趣味性和效果,先后有1500多人次的职工、合同工、民工受到了教育,教育面达100%。今年,公司又将这套挂图重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印制了相同内容的扑克牌,在全公司发放,为项目部和作业队日常安全培训提供了教育资料。

不搞突击重常态

“最佳状态就是日常状态,最好水平就是平常水平”。这是创造了接触网专业连续安全生产18周年纪录的三公司四段在实践中总结的一条经验。工作中,公司一直按照安全文化建设的“三化”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力戒短期行为,在安全管理上始终保持一个有序可控的常态。

一是理论探索草根化,不断总结得与失。企业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发展壮大。针对施工生产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都针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公司政研分会每年都会收到占有相当比例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论文和调研报告,如:去年收到的《过程控制:电化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浙赣线施工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等10多篇文章,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指导性,对公司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资金投入最大化,不断满足安全文化发展的物质需求。在公司施工规模快速扩张、工程利润空间不断萎缩、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先后投入几千万元购买机械设备,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工艺和安全设施,对落后的设备和工艺进行淘汰更新,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安全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创造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除此之外,公司不断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工地安全、工地文化、工地卫生”的“三工建设”上,公司要求各项目部必须按照“住房条件最好、硬件设施最好、饭菜质量最好、周围环境最好”的要求,建高标准的施工驻地,营造健康、活泼、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如:在举世瞩目的青藏线,公司承建了全线海拔最高区段的雁石坪至安多的通信工程,翻越铁路最高海拔点的唐古拉山站,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此,公司提出了“先生活、后生产、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三工建设”投入,及时发放药品,提供充足氧气,在3年多的时间内确保了每一名上线职工的身体健康,青藏项目部因此荣获了总公司“三工建设”示范点先进单位,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三是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日常化,不断规范员工行为。公司各级领导对安全标准工地建设高度重视,公司宣传部门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统一进行形象设计和布置,党、工、团组织则在党员安全监督岗、“安康杯”竞赛、青年突击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浙赣项目部荣获集团公司、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安全标准样板工地”称号,兰武二线、武嘉线项目部荣获集团公司“安全标准样板工地”称号,公司以91分的优秀成绩顺利通过河南省建设厅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公司还在济南局、南昌局的信誉评价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全面深化安全标准工地建设,不仅强化了安全管理,夯实了基础,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作者系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篇10:社团规章制度

一 干部职能

1社长:引导社团贯彻社团文化和宗旨,并以此行使指导和管理社团开展活动的职权,对社团总负责。

2副社长:协助社长管理社团,及处理社团日常事务;并管理好分管的部门及组织。

3理事长:管理及组织好理事会的工作。

4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做好理事会的工作,及理事长分派的工作。5专业学习委员会主任:管理及组织好专业学习委员会的工作。6专业学习委员会常委:协助专业学习委员会主任做好专业学习委员会的工作,及专业学习委员会主任分派的工作。

7部长:在社团及社长的工作方针导向下,组织和领导部员实施活动并积极联系配合其它部门,遵守章程。

8干事:在大型活动的方案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辅助开展活动,并有义务和其他会员相亲相爱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家园。

二例会制度

通过会议可以及时的制定安排和总结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传达社团的工作安排和通知有关精神。

1.每两周进行一次例会;时间一般定于课后或双休日空闲时间,以避免与学习发生冲突。

2.提前到会,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

3.请假必须直接得到所属上级批准,不得由他人代请。三次未请假又无正当理由不到例会者,需进行相应处罚。

4.按会议通知内容的要求,积极准备,在会上踊跃发言,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5.出席会议时全体到会成员自带笔记本和笔,并做好会议记录。

三工作制度

1. 部长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对本部门的工作负第一领导责任。负责部门发展的最高想法,负责传达更高一级的任务及精神,负责对部员工作的指导和提携。

2.部员需积极配合部长工作,主动高效完成所担工作;部员之间应形成友好合作局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3.部员在学期初第一次例会时,拟一份本学期总体工作计划交与部长。

4.部员在学期末最后一次例会,拟一份本学期工作总结交与部长。

5.组织活动前交工作计划,活动结束后一周之内交工作总结。

6.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制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各项工作。

7.在社团大型活动期间,部门必须积极协助活动主负责部门开展活动,对会长分配的工作必须认真负责的完成,不得拖延;部员需从大局出发,服从组织调配,积极完成手头负责工作。

四奖惩制度

1.根据例会出席情况、工作材料上交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社团发展绩效等方面表现,奖优惩劣。

2.每次社团干事以上级别成员若无故缺席迟到,将做自我检讨,任何人缺席或是迟到超过三次,社团对其进行降级或责令其退会。

3.每学期末,都将选出数名优秀社团成员进行奖励并可作为该成员换届时的申请材料。

4.每年换届时,竞选人提交竞选申请材料,以会员一年以来的工作态度和成绩作为评选标准,由会计学社会员代表大会担任评委进行评选。

篇11:手工社团规章制度

1、参加者必须学习态度端正,并且热爱做手工。

2、遇到问题要先举手,经过老师准许后方可说话。

3、不能无故迟到和旷课,有事情必须提前请假。

4、上课时要认真,并服从辅导老师安排,严禁随意讲话。

5、在上完课后,要及时清理教室保持教室的整洁。

6、参与者在使用剪刀等物品时要注意安全。

篇12:社团规章制度格式

内容部分宋体小四,格式22磅

正反面打印

巩华中心小学(宋体四号)

篇13:浅谈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改革

关键词:高校,学生,制度,管理,改革,教育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概念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个合成词, 可拆分理解成“制度”“高校学生管理”“大学制度”这几个词。从一般意义上说, “制度”可以 “引导人的行为”, 而“引导”既包含“约束”“限制”, 也包含“促进” 和“激励”, 因此说“制度构成人们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这也是制度的重要核心内容。

陈磊认为“大学制度”就是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为, 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以有效适应环境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高校学生管理”涵盖的范畴有两种:一种是指非学术性的学生事务和课外活动管理领域, 一种是指教学、科研以及学生事务性的管理领域。

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可以总结为, 高校激励和约束学生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从现在的高校学生管理来看, 这些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籍管理、行为规范、惩奖管理四部分。 而且本论文研究的制度主要是指以制度文本形式表现的正式规则。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分类及涉及的内容

学术界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分类研究有不同的视角:第一, 从正式和非正式的视角开展研究;第二, 从强制性和约束性的强弱视角开展研究;第三, 从学生管理制度权责的视角研究;第四, 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确定性程度的视角研究;第五, 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涉及内容的视角研究;第六, 从高校内部不同学生工作层级的视角研究。

东北师大博士生张冠鹏撰写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研究》一文认为,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制度、权利与义务制度等八大部分内容。其“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两者的制度, 在笔者看来, 应包含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制度。因此, 课外活动制度中应该包含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制度、校园文化活动制度以及创业活动制度。

三、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 由学校组织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 以补充课堂教学, 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政策理论学习及相关思想教育活动;学科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公益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能活动。

上述七方面内容只涵盖了课外活动的主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环境的改革扩充了高校学生课外活动的外延,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随着国家的不断蓬勃发展, 教育的理念、体制、制度等都产生深刻影响。现今, 高校已然成为了科技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培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各高校的蓬勃兴起促成了相关课外活动制度的产生。第二, 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 网络环境和高校德育的改革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且亟待解决的课题。课外信息网络教育活动在校园内普遍开花, 由此形成的相关的制度也应运而生。如安徽财经大学的《安徽财经大学学生文明上网若干规定 (试行) 》等。第三, 学生群体特征在不断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漠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高校办学规模成倍增长, 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并且不断变化, 这些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此, 高校的学生德育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规律。

四、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改革

各高校关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都遵循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因此, 从国家相关制度及高校相关制度来探讨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的改革问题。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改革和提高。

(一) 第一阶段

1983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有关组织劳动等活动的要求是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的雏形。

建国初期至60年代初, 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初创时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主要集中在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没有对课外活动进行规范。“文革”时期,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学生管理制度亟需全面恢复和加强, 为此, 原教育部于1978年12月13日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经不断充实和完善, 原教育部于1983年1月20日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核心——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已初步实现系统化, 为学生管理制度的全面建设和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

《办法》没有出现“课外活动”的词, 但个别章节中有组织活动等要求。具体论述有:“考勤与纪律”的章节“第三十四条鉴定与考勤:…… (2) 学生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上课、实习、劳动、军训等都应实行考勤。……第三十五条教育与纪律: (1) 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贯彻疏导方针,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毕业”的章节“第四十六条学生毕业时作全面鉴定。其内容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 着重点放在对政治觉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学习、劳动态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作出评语”。

从以上表述可见, 《办法》在学生活动管理上的创新有三点: 第一,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定位在德、智、体三方面。对学生的劳动、军训等体育活动给予了严格的要求;第二, 明确要求高校除了上课外, 学生还要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第三, 第三十五条明确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贯彻疏导方针, 这里强调高校要采取除正面说教外的其他有效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无疑, 《办法》其他章节中提到的“活动”便是提高学生德育的很好的疏导方式。

(二) 第二阶段

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已步入法制化建设和全面建设阶段。将“课外活动”作为一章来表述, 并从学生社团活动、文娱体育、勤工俭学、社会活动四类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三) 第三阶段

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标志着国家依法治校的方针逐渐实现。课外活动制度得到健全。

1998年以来, 教育部一直考虑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期间多次组织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进行研讨。2002年初, 教育部组织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改专家组, 全力投入修订工作, 同时, 多次赴国家有关部门就此规定中的一些政策问题征求意见。2005年2月4日, 经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并于2005年9月1日起实行。

新《规定》中的课外活动制度比1990的《规定》的制度更加完善、灵活。具体体现如下两点。

1.课外活动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 并具有信息时代特点。课外活动除了1990年《规定》中论述的学生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活动以及文娱活动外, 外延拓展到“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一节里还对网络信息的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2.加入了有关安全的因素。“课外活动”章节的“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 将“宿舍”表述成“住宿”这说明了不仅是学校学生集体的宿舍管理规定, 还包括校外住的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租房住外面的管理及规定。

(四) 第四阶段

随着教育部各类学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出台, 高校自行制定的有关学生课外活动的制度日臻完善。

20世纪末,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高校学生管理的配套文件。 如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9年11月17日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试行) 》、1990年9月18日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的颁行, 在系统规范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为, 建立和维护高等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自2005年新《规定》颁布后, 各地高校根据《规定》以及20世纪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高校学生管理文件, 制定了本校切实可行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探讨各高校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可以发现三个可喜的变化。第一, 学校对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越来越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相应出台, 以团中央“挑战杯”大学生系列学术科技活动 (此活动被誉为“大学生中的奥林匹克盛会”) 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提高学生学术科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法制化建设, 高校的教育也不例外, 体现在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的完善方面就是有关安全的制度相继出台。如《厦门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办法》等。第三, 信息社会的发展促进网络的发展, 学生网络教育是如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题。相关的制度也相应出台, 如 《山东大学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

五、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存在的问题

制度的建设是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虽然, 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概括有以下几点。

(一) 制度中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表述相对弱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塑造大学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来建立浓郁的校园文化。相关课外活动的制度完善和宗旨方面也应强调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

(二) 各类大学课外活动制度的发展不平衡

重点大学的制度较完善, 三流的大学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制度不健全。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三) 重管轻教

重管轻教的管理导致课外活动的管理简化为班级或社团学生自发性的活动管理。课外活动的宗旨是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 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在活动的设计和效果要求中必然渗透入组织者的教育思想, 但过于严格的管理往往在某些方面忽视了教育性。

(四) 学生课外活动复杂化, 制度完善难度加大

网络的发达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复杂化, 使制度的细化及完善增加难度。校园管理严格性与课外活动自发性存在矛盾。随着网络的发展,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 首先学生热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活动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 管理者无法掌握学生的活动动态。其次许多网络社交软件都允许陌生人进入, 使学生陷入危险境地。因此形式单一的集体的课外活动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校园的发展, 如何对自发性和随意性的课外活动进行监管, 确保学生的安全, 如何健全相关制度等等都是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 课外活动激励机制不健全, 部分活动学生参与面不广

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多数人受益。但是高校的部分课外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 但参加的学生却不多, 这跟活动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因素。并且, 奖励标准不一, 没有系统化, 执行力度不够等等都会导致活动教育效果不佳。

六、完善高校课外学生活动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对高校课外学生活动的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以生为本,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完善制度

制度不是某个管理者身上利用权力的金箍棒, 而是教育的手段。所有高校制度的改革都必须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 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为目标, 减少严管轻教的现象。以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为根本宗旨, 竭尽全力完善制度, 健全激励机制。从学生的安全考虑, 竭尽全力解决网络德育的众多问题。

(二) 借鉴西方高校的某些管理模式

西方高校的学生管理有两大特点。第一, 许多管理让学生自主参与, 并对参与管理的学生有奖励,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管理, 增强实效。第二, 追求过程性管理, 追求过程的有序性、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有效性。这些都值得借鉴。

(三) 制度的完善要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管理与教育的统一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需要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两条轨道的齐头并进。管理与教育应是相辅相成, 相互统一。管理是为了教育, 教育离不开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不可忽视某一方面, 一旦失衡, 便会影响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玲.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与大学生权利关系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2]蔡世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篇14: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建立以后,由于对如何做好人大工作和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缺乏经验,各级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普遍比较弱,存在“代表代表,散会就了”的现象。1979年,制定新的地方组织法时,针对地方人大代表存在的这个问题,该法规定,县乡人大代表有3人以上的居民地区或者生产单位可以组织代表小组,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这以后,地方各级人大普遍建立了代表小组,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广泛深入群众,努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人代会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使代表工作活跃起来。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代表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级人大普遍认识到,代表小组活动既是代表履行职权的基础,也是各级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本级人代会闭会期间,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人大代表才能在本级人代会上更好地审议议案,从实际出发地提出议案以及建议、批评和意见,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所以,1992年制定代表法时,各级人大都强烈要求把代表小组活动写进法律中。经过多次修改,该法把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扩大到各级人大代表,并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该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代表分工联系选民,依法组成代表小组,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代表法的颁布实施,使代表小组活动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极大地推动了代表小组工作。

在贯彻中央[2005]9号文件、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人大代表在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协助下,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也可以与省级人大代表联合组成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在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一般在代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统一安排下,也可以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进行考察。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决定,省级人大常委会在其负责代表联络工作的机构内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协助在本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协助在本行政区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并协助代表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为代表小组开展学习、走访、调研等活动做好有关服务保障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些规定,完善了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有关制度。

(二)

为了贯彻好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好代表小组活动,除全国人大积极实践,认真研究,作了上述完善外,全国不少地方人大在这方面也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总结开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一些省(区、市)、省会城市、较大市(州)人大常委会在地方性法规中,对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也作了一些规定。

例如,各地普遍规定,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活动一般在代表的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或者原选区进行,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所有的人大代表都应被编入一个代表小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以及人大代表的所在单位,应当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代表小组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学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贯彻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了解本级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参加视察、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听取与反映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回答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参加学习培训,掌握履行代表职责的相关知识;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流开展代表活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经验;参加闭会期间其他执行代表职务的活动和当地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安排的活动。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人大代表可以按照行业、工作单位、居住区域,或者按照人代会期间划分的小组,组成代表小组,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或者负责代表活动的兼职人员协助代表进行代表小组的组建工作;代表小组推选组长、副组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本组的活动;代表小组每年必须拟订活动计划;代表因故不能参加活动的,应当请假;上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小组的活动。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其各工作委员会和下级人大常委会中聘请代表小组秘书;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各街道和有关单位或者乡镇的有关部门聘请代表小组秘书。

还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可以根据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工作需要,结合代表的行业和专业建立代表专业组;每个代表小组和专业组确定一名联络员,为小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市县级人大常委会配备专人负责上级人大代表的联络和服务工作。

有一些地方还创造了联组和联组活动的形式,开展了评优选先的活动,鼓励代表积极认真地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代表小组的活动次数,有的地方规定,每年活动不少于两次;有的地方规定,一般每年活动不少于3次;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范围内工作、居住的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参加一次代表活动。

通过地方立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法律制度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三)

为了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除了地方立法,还需要地方各级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加强指导,充分做好前期服务和协调工作,为代表小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少地方人大每年都制订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安排意见或指导意见。这种做法值得推荐。试举两例:

1. 某地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安排意见(摘要)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2)活动内容

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各代表小组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代表开展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全国和上级人代会精神;学习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各项职责。学习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代表的理论水平、法律素养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积极开展“三察(查)”活动。各代表小组组织的“三察(查)”活动要根据本级人大确定的工作要点,围绕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拟听取、审议的有关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议题,围绕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确定的工作要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情况去进行。

进一步加强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为切实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在活动内容上要把议大事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把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与代表在会议期间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专题调研与代表提议案和建议结合起来。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要力求实效。

(3)几点要求

对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工作,地方各级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要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加强领导,结合本安排意见,指导、帮助各代表活动小组制订好今年的活动计划并开展好活动。

各代表小组活动要建立健全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如代表小组组长职责、小组学习制度、小组活动计划、小组活动反馈制度,以及组长与代表、代表与代表、代表与群众联系制度等,使代表小组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本级人大要为代表和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要积极做好为各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保证代表小组活动顺利开展。

各人大代表小组制订的全年活动安排,每年4月上旬前报本级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代表联络选举处,并报上级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代表联络选举处,代表活动结束后的10日内,要将活动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本级和上级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代表联络选举处。

2. 某地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指导意见(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代表小组建设,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代表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对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保证活动时间

各代表小组要在人代会闭会期间认真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和质量,坚持做到每个季度至少活动1次,全年活动不少于4次。

(2)丰富活动内容

重点围绕人代会的各项决议和人大工作要点,围绕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

第一季度:组织代表联系走访选民,征集选民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配合人大常委会搞好执法检查。

第二季度: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对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户政策落实情况、村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参与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调研工作。

第三季度: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视察村村通工程实施情况,配合上级人大常委会开展有关的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季度: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参与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对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基层司法调解工作、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视察与调研。

(3)提高活动实效

各代表小组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在增强活动实效上下工夫。对代表在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要认真进行梳理,及时向有关组织和单位交办并向代表反馈,同时报送本级人大有关工作机构。各代表小组的一些重大活动,可主动邀请本级人大的负责同志参加。

(四)

总结全国各地代表小组活动的实践经验和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关于代表小组成熟的规定,可以考虑在有关法律中,对代表小组的组织、活动方式、活动程序、活动次数、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服务和支持等带普遍性的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使代表小组活动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例如,可以在法律中规定:

1. 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都应被编入一个代表小组,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活动形式。代表小组活动以统一组织、集中活动为主,也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采取统一安排、分散活动的形式进行。

2.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协助下,乡镇人大代表在人大主席、副主席协助下,可以由本级人大代表单独组成代表小组,也可以与下级人大代表联合组成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可以按照行业、工作单位、居住区域,或者按照人代会期间划分的小组,组成代表小组;也可以根据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工作需要,结合代表的行业和专业建立代表专业组;还可以组织联组,开展联组活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编入小组但参加居住地或工作地的下级人大代表小组的活动,要注意尊重代表意愿。

3. 组织代表小组时,要坚持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坚持不直接处理问题和具体案件,具体问题和案件反映给主管机关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

4. 代表小组活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注重质量和效果。

5. 人大代表分工联系选民和原选举单位,依法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6. 代表小组一般在代表的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活动;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在上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统一安排下,也可以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进行考察。

7. 代表小组推选组长、副组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本组的活动。推选时,要考虑候选人的素质及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望,要明确代表小组长的职责,要求其带头发挥代表作用,模范履行代表职责,积极落实代表小组活动,自觉发挥桥梁作用,与同级人大加强联系和沟通工作,及时汇报每次代表活动的情况。

8. 代表小组每年应拟订活动计划,也可以组织临时的活动。代表小组活动要突出重点,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要事项,围绕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活动。

9. 代表因故不能参加活动的,应当请假。

10. 代表小组主要开展下列活动:

(1)学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贯彻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

(2)了解本级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本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

(3)参加和应邀参加视察、执法检查、立法调研、执法调研、专题调研、工作调研和其他调研活动;

(4)采取多种方式,联系选民,听取与反映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回答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

(5)参加学习培训,掌握履行代表职责的相关知识;

(6)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7)交流开展代表活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信息和经验;

(8)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等;

(9)参加闭会期间其他执行代表职务的活动,或者当地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安排的其他活动。

1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以及代表所在单位,应当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12.下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其负责代表联络工作的机构内设立上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配备专人负责上级人大代表的联络和服务工作,协助在本行政区域的上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

13.下级人大常委会的上级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协助在本行政区域的上级人大代表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并协助代表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为代表小组开展学习、走访、调研等活动做好有关服务保障工作。

1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其各工作委员会和下级人大常委会中聘请代表小组秘书。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各街道和有关单位或者乡镇的有关部门聘请代表小组秘书。

15.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对本行政区域的代表小组活动提出指导意见,可以召开代表组长会议,可以为每个代表小组和专业组确定一名联络员,为小组开展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

16. 代表小组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作为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本级人大转交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并要求将问题解决和整改情况书面报告本级人大。

17. 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全国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4次;乡镇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6次。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范围内工作、居住的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

(五)

在各级人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日益健全,但是,提高对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的认识,完善人大代表小组的法律制度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

1. 提高对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的认识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实践,各级人大越来越认识到,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以集体活动为主,必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因此,对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越来越重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重视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特别是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他们很少编入代表小组,即使编入代表小组,也多是借口工作忙,很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从人大代表的权力和责任的角度讲,不管人大代表担任什么职务,其他方面的权力有多大,作为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之中的权力和责任是相同的、平等的,没有特殊人大代表,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担任再大的领导,也没有特殊的权力。

2. 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

在组织代表小组和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方面,人大代表的权力和责任是平等的,没有“特殊人大代表”。但是,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其工作负担、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根据实际情况,他们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应该有灵活性,可以有所不同。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可以适当减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可以适当增加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

例如,有人建议,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全国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2次,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全国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4次,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同级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2次;乡镇人大代表一般每年应不少于6次(有的地方是8次),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同级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3次。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范围内工作、居住的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成熟时,可以在法律或地方性法规做出具体规定。

3. 把代表小组活动与人大代表行使各项职权有机结合起来

要组织好代表小组活动,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把代表小组活动与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和人代会闭会期间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结合起来,了解实际情况,切实反映民意;把代表小组活动与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结合起来,使通过的法律、法规、决议、决定切实可行;把代表小组活动与视察、检查和调查结合起来,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有的地方在每次人代会前,都组织一次代表小组活动,按照人代会对提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要求,组织本小组代表深入实际,走访群众,收集情况,做好提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具体的结合形式。

4.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化可以分层次进行

从前面引述的典型事例和对有关法律的分析可以看出,代表小组活动的程序是非常细致缜密的,如果都用法律来规范,法条有可能非常多,法律会太繁琐。所以,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化建设,必须采用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分层次规范的办法来解决。

有的内容可以用制定法律来规范,例如,本文第四部分所列的内容。

有的可以用地方性法规来规范,例如,制定人大先进代表小组和代表积极分子评选及表彰办法,对先进代表小组和代表积极分子予以表彰奖励;在代表小组长会议、人大代表培训班上,交流推广他们的经验;将人大代表在代表小组活动以及由人大组织的活动中的履职情况,记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年初,通过召开代表小组长、联络员会议,布置全年的代表小组活动,年终汇总各代表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本级人大汇报;建立代表履职记录、代表小组长工作职责、小组代表活动签到记录、小组代表建议记录、小组代表活动记录、小组代表意见办复记录等制度;代表组长会议的程序等。

有的可以由基层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规范性文件来规范。

对于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容,哪些由法律来规定,哪些由地方性法规来规定,哪些可以用基层人大或其常委会的规范性文件来规定,应该由最高立法机关根据实践经验予以明确。

上一篇:县切实把三进三同打造成民心工程简报下一篇:云贵乡平原小学2014年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