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感悟生活

2024-05-16

高考作文感悟生活(共12篇)

篇1:高考作文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高考作文

我生活于一个小镇,无乡林古道,小桥流水,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无繁华都市,明星点缀,灯火灿然的夜色。无大海浩瀚,波澜壮阔,一望无垠的壮景。有的只是生活乏味的消磨。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生活如一本散文集,不懂的人觉其乏味,懂的人说其隽永。”我觉极是,继而去感悟生活。

在屋中蹀躞,无尽寂寞袭来,想起学校琐事,更是不甚烦忧。生活还没开始感悟亦觉其无趣,于是决定第二天去寻找生活的真谛。

晨光微熹,踏入公园,欲在这难得的幽静中寻其真谛。蜿蜒小径,幽长清新,树影中湖光掩映,水波潋滟,极其旖旎,眉宇之间忧烦尽去。沐浴阳光,享受秋风袭衣的飘然,展望湛蓝的天空,感受自然的灵动和谐。时光如流水飞驶,夕阳夕下,无际的微波,映着日落,说不出的骀荡,这等空灵缱绻之景即使有任何郁闷也皆散去。紫夜到来,我仍踯躅街头,感悟今天此行,突望天空繁星,顿悟,天上星光,街上灯光,乃与我的心灵之光无声相映,生活真谛便在其中。

次日,我在家中畅想,觉生活有景可悟其真谛,无景觉其烦忧,是否景乃其关键。突亿起公园之行,其景并不是极没,再看窗外,小镇人们各有其所忙,也可感悟其中,不也是一幅生活之美的图画吗?哦,原来生活在其心态,你怎么看待,便可得什么回报。只要放下自私,欲望,狭隘,持宽容之心,用爱去感受,用情去感化,生活就在其中。

生活我以全然明白。没有乡林幽寂,显不出小镇喧虺。没有城市繁华,显不出小镇别致。没有大海波澜,显不出湖光荡漾。揭下烦忧的眼镜,卸下尘世的包袱,用心去感悟身边的美,这便是生活。即使孤单一人,也可看云卷云舒,感秋风飒飒,生活矣然如此。

篇2:高考作文感悟生活

山东平原一中 赵宗生

万众瞩目的高考作文在六月七日浮出水面。种种关于高考作文的猜测尘埃落定。但是高考作文所引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令人回味深长。

纵观今年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鲜明的生活化倾向。多数话题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7套作文题目,不管是一个词的话题,还是一个句子的话题,不管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像三、读、书、问,读书、肩膀、意气、符号、(雨燕)减肥、愿景,现象与本质、走与停、人与路、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雕刻心中的天使、留一点空白、车站一瞥等题目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现象、问题和本质,来自日常生活的占70%以上,来自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占很少一部分。可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比较充分地贴近了生活,透露出了亲近生活的信息。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比较严肃比较大气的,暗合时代热点较多,今年头一次从圣坛走入民间,具有了浓郁的生活色彩。

这种色彩是高考回归生活的体现。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批评中国教育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在极力探索教育与实际的结合。作为中国第一大考的高考就在这方面有着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很多题目能够结合现实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种尝试是对的,我对这种回归表示赞赏。如果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些纸上谈兵的人,所学知识不能经世致用,那我们的教育只是一种制造知识的`机器而已。面对这种回归,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执行生活化原则,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提高。

这种回归也符合高考作文命题原则,高考命题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猜不着的,有话说的”的基本原则又一次得到贯彻。一个成功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是兼顾城乡学生实际,让广大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对考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区分度,有较强的选拔和育人功能。

应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基本符合命题原则,生活化是做的不错了,但是多数有点流俗,缺乏创意,在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上显然重视不够。特别是去年上海题和湖南题加强了对“我”(考生自己)的限制条件,这对写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和见解,防止宿构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个方向值得发扬光大。但是今年却不见“我”的出现,并且不见针对学生人文缺陷的作文题,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高考理应针对学生的人文缺陷加大力度进行引导,但我们看不到这方面的好作文题。很久以来,我们的学生作文无“我”,偏重形式,文风浮躁,缺乏真情实感和独到见解,创新能力欠缺;学生只重视课本,读书视野狭窄,功利性阅读突出,对经典的接受能力很差,文学素养低下,人文素养欠缺。这种缺陷不除,则民族未来堪忧。历史上成功的文学作品哪一个不是富有个性色彩呢?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和研究一定要在引导个性色彩、强化人文素养上做做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绿色”写作,努力写出至情至性之文,具有较丰富的人文意味。这对去除社会浮躁病,增加社会诚信指数,创造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希望今后高考作文能够针对学生的人文缺陷命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我相信我们的专家们能够对此有所认识,命出像上海和北京的富有创意的作文题,从而矫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个性缺陷,让未来的建设者更富有人文情怀。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开阔视野,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提高观察能力、思辨能力、联想想像能力等诸多思维素质和道德素质,作好课内外衔接这篇大文章,努力贯彻语文生活化的基本原则,从理

性、人文、思维的角度训练学生,搞好语文活动,就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会给中学语文以良好的导向,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读书要质量,向生活要质量,向思辨要质量,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视讲读灌输、课型单一的不良倾向,要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起来,揽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入怀,观世界风云国家变革,看社会人生百态,从生活的细节之处入手,科学组织语文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建立语文与自己与生活与读书与世界与宇宙的良性通道,从而获得语文的源头活水,世界有多丰富,语文就会有多丰富,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会有多精彩,人生有千姿百态,语文就会有千姿百态。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作文课将不会面目可憎,而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因为这里面有丰富多采的生活,有鲜活的生命,有无限的人生。

篇3:感悟生活快乐作文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把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有选择地写下来, 不断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充实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说老实话, 做诚实人, 写真人真事, 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 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

一、 走近生活实际, 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个大课堂。”“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观察自然, 了解家乡和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物, 例如老师夜以继日辛勤培育学生, 交警不怕风吹日晒坚持值勤等事情, 以及日月星辰、风云雾雪、虫鱼鸟兽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象,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 让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阳春三月, 我组织全班学生到快乐农庄踏青观花, 一路上学生们有说有笑。到了农庄, 学生们置身于花的海洋, 仔细观察花形、花色, 感受花香, 向园主人询问花开、花落和果实成熟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最后学生们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兴趣盎然地谈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并书写成文。其中有同学写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花的海洋。桃花一团团一簇簇, 深一点儿的呈粉红色, 浅一点儿呈粉白色。一朵朵桃花在枝头亭亭玉立, 就像一位位身穿粉红衣裙的花仙子, 桃花的花瓣有五片的、六片的、七片的甚至还有八片的。粉红色的花瓣簇拥着浅黄色的花蕊, 美极了, 时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招来了许多蜜蜂、蝴蝶、蜂儿采蜜, 蝶儿追逐, 好一幅春景图啊!”

二、关注情感体验, 产生倾吐欲望

写文章与人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诗人作诗充满激情, 其诗必豪迈;如果作家写文感情真挚, 其文必感人。学生作文也要为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因素。 例如要让学生写好一次“乒乓球比赛”, 在习作之前, 我便与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乒乓球比赛。 活动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清晰、深刻, 更不乏生动。学生写起文章自然各有千秋, 内容具体, 生动活泼, 就有可读性。又如在一次六一活动前夕, 当听到学生对学校六一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 我便灵机一动, 布置了一次庆祝六一的小练笔。果然不出所料, 就连那些平常“默默无语”的学生, 他们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了“豹尾”, 洋洋洒洒, 言辞中肯, 感情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感兴趣的, 情感体验较深的, 这样的话题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学生则情动而辞发, 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 展示出小学生天真的心灵和纯洁绚丽的生活世界, 达到了习作的目的。

三、倡导个性表达, 写出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统一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作文与学生成长同步,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自己想写的话, 就是说真话, 吐真情。教师要充分营造写作的情境和氛围, 尊重学生对社会, 对自然, 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鼓励个性化的表达。例如这学期, 我们学校举行了学生体操比赛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导处以这次活动为主题举行征文比赛。全校同学都写同一内容的作文, 如果不加指导的话, 写出的文章必定会千篇一律, 平平淡淡。因此我要求文章不但要真实, 还要出新, 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记叙这次活动, 要写出不同的感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从题目入手,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示范性地给了两个题目:《谁不想》《讨厌的雨》 (由于在我班上场时下雨, 部分同学受影响, 比赛失败。) 同学们看了这两个题目以后, 顿觉眼前一亮, 紧接着就议论起来, 大家设想着围绕这个题目应该写什么。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 我适当点拨, 明确了思路和写作目的。我又给了一个题目《记一次体操比赛》让大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每篇文章的侧重点应是什么。接着, 我又鼓励大家:谁还想起了什么好题目, 你的侧重点应是什么?沉寂了一会儿, 课堂上又热闹了起来, 大家说出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题目, 如《出乎意料》《友爱》《理解万岁》《感受苦涩》《我懂得了理解》等。有了好的题目, 兴趣也就来了, 信心也增强了。我非常激动, 夸奖大家有创造力, 并且告诉他们现在就想看到他们成功的作文。孩子们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角度, 写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不同的感受, 从题目到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4:感悟生活 快乐作文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全体语文同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让孩子感悟生活,快乐作文,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寻觅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取材,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挥笔。

一、培养兴趣——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快乐地去表达。所以我每学期一开始,就会讲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给学生听,如郑渊洁、杨红樱、黄蓓佳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儿童作家的小时候的写作趣事,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畅销的儿童读物,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用心观察——从快乐中寻找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有话可说和从无事可写变为有事可写?我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周围的景色,从而更好去感受生活。我们要让他们能在“平常”中挖掘到写作需要的“宝藏”。例如指导学生写四年级下册习作1《春游》时,在作文前,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提出这次春游的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游,春游的地方由小组自己决定,小组成员也可以单独行动(跟随父母或朋友),去的地方可以是某处景区、公园或其他地方等等。学生们表现的是兴趣盎然,激动万分。正是由于教师在写作前以快乐引路,才使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好素材。

三、善于搜索——从快乐中寻求思路

学生有了素材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交流和共同讨论,寻找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再适时引导,从而获得写作共同点。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即向大家展示身边的一些高尚品德的人和事。这次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孩子们亲眼见到的,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还可以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事。可没想到的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人缺乏认识或了解(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本来有一些感人的素材很值得写,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或写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适时结合当学期学校的主题教育,如举办“真爱无限,感恩无痕”的中队主题会,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再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好素材都从脑海中搜索出来,然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提炼出怎样写的路子,最后再拟草稿。

四、学会倾诉——在快乐中相互交流

我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作文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同一要求和同一时间下完成的。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因为其思维受到压制,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写作思路也很难打得开,再加上时间的约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

前不久我看到了“放纵拟草”一说,令我感触很多。所谓“放纵拟草”,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我非常赞同这一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我努力去指导学生,在掌握第一素材的基础上,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起草。在“自由”中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五、交换批改——在快乐中追求进步

改变教学观念,已势在必行。即将教师的个人批改行为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谷子有了苗才能合理地剔留。”作文更是这样。教学时,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通过让学生本人依据教师在草稿练习本上的批语进行深层次再加工,把遗忘或被忽视的情节再加上。第二步,同学之间传阅批改。学生从打草稿到自我修改,将文章的语言文字、段落结构等都已经做了很多遍的琢磨,容易产生满足感,所以不妥和不通之处就很难再被发现。而我让学生交换批阅的目的就是让旁人去点破自己的不通和不妥之处。在教学中,我见到了学生平时难有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的神情。

其实,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师范者和指导者的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他们常用而又很重要“调、删、改、补”等方法,让他们掌握在草稿上下一番功夫的真本领。当然,教师还应在学生积极修改时给予他们及时、恰当、到位的表扬。

篇5:生命的感悟高考作文

——林清玄(题记)

世事扰攘杂沓,四周压力推挤,一颗心几近摇摇欲坠,在忐忑不安中患得患失。其实只要保持内心简单不失真,这股力量便会注入你的命脉,使你更为强大。

“人们都在忙着生,或者忙着死。”安迪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如是说。他是著名的大银行家,内有娇妻,外有名望,却因为误判其杀妻罪名而关进肖申克监狱。

“无期徒刑”四个沉重的大字却没有压垮他。人们因着他贵族般瘦弱的外表来打赌他晚上是否会哭着想回家。

他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好,甚至是迟钝、木讷。他的力量是在日后开始锋芒毕显,逐渐形成万丈青阳。

在肖申克里的`人,不是累犯就是无期,外界点滴零星碰撞,就足以摧毁他们惴惴不安的心。

只有安迪,他对这一切丝毫不管不顾,与利根川进博士心有戚戚焉,他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而这东西却被无数人忽略,这便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正如《钝感力》一书所言:往往简单的东西更容易接近生活本身的质地。

他一周一信持续数十年,来为图书馆增添新书;他捡石头,刻棋刻人物来娱乐消遣;他甚至把门反锁不顾狱警在外吼骂,毅然把唱片机打开为人们放上一首歌曲。那可是他们在狱中生活了大半辈子唯一听见的音乐。

他生命中的钝感开始上蹿下跳,跃跃欲试,甚至将他周遭也一并影响。

瑞德说需要6才能打通的地道,他只花了,并不是对世道的体制失望,只是他有所向往,他知道救赎之道。

最后,瑞德终于来到太平洋一个不知名的岛屿,看见安迪在旧游艇上,冲他久违一笑,海在一旁蓝得像滴泪。

多年前孟子便说过“入世存身,出世在心。”而现代人却在各式冲击下越来越脆弱,忙着生活,忙着奔向死亡。我们并不知道,一个人所背的包袱其实是自己加上去的。

篇6:感悟生命高考满分作文

这是人生的终点吗?我不禁深思.经警方调查,得知司机当时正在和人聊天,没有注意到前方情况。如果司机当初专心开车,一直把交通安全和其他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老人的生命也就不会白白的被夺走。虽然司机得到了他应得的惩罚,但我想他永远逃不过良心的谴责。

生活中,自行车走高速公路,摩托车走人行横道,汽车随意掉头闯红灯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这样做的危险,但还是知道。这背后的主谋是谁?——幸运。当人们准备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时,往往会忽视红绿灯的指挥。这个指挥车辆和行人的警卫兵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我们不能装作不存在,要按照“红灯停绿灯走”的指示过马路。而不是想着运气:“没车没警察,碾过去就好!”或者想“我没那么倒霉!”诸如此类,但我们可以看到“红灯无数,生命只有一次”!还有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司机的疏忽和不注意造成的;或者司机喝醉了不省人事。他们通常持有各种各样的运气。

我们可以想象:在血淋淋的现场,事故车辆乱倒在地,伤者躺在血泊中痛苦呻吟;医院里,哭声阵阵,死者家属和伤者都在哭着叹气.这些令人痛心的场景,导致了很多家庭的分离,家人的死亡;一瞬间伤了多少颗甜蜜的心?所有这些不幸都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冒险造成的。

篇7:感悟生命高考满分作文

“这本书有自己的黄金屋。”书本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阅读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三国时的吕蒙早年没有机会读书,但后来经过多次战斗,被提升为郎中。有一次王武对孙权说:“你现在当家,你要好好学习,好好进步。”吕蒙听了孙权的建议,努力学习,进步很快。鲁肃见了鲁肃,感慨道:“过了三日,相见时,已非吴下。”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智精准、有见地、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质产品”可以省略。在这方面,著名作家巴金就是一个典范。他的阅读方法很奇怪,因为他不看书。看书不看书真的是世界奇迹。这是怎么回事?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每天午睡不到一个小时,我就下了床,坐在小沙发上,等着护士同志两点来量体温。我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没有打瞌睡。我的大脑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和作品,仿佛它想在我的记忆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一些美好的东西。”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与他一贯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这种一致的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我的`生命有极限,但我的知识没有极限。”一个人无论活多久,总有一天会死去,但知识的海洋永远不会停止流动。坚持学习使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如果不能不断补充和积累知识,就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谁就要承担那个时代的一切痛苦。21世纪,知识爆炸,如果我们不能给自己提供新的知识,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

篇8:感悟生活 快乐作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过:“作文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写作的快乐源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作文来说, “趣浓”则“劳轻”, “乐此”则“不疲”。兴趣是治愈学生对作文“恐惧症”的一剂良方, 是使学生快乐写作的内在动力。因此,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 我把一个用塑料制成的惟妙惟肖的桃的模型带进教室, 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先是纳闷, 后纷纷答是桃, 并从外形、颜色方面加以描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 我请了几位学生先是闻, 后是摸, 最后把感觉说出来。当这几位学生说是假桃时,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抓住时机说:“谁愿意把刚才的事写成一篇文章描述给别人听?”学生顿时兴味盎然, 没有冥思苦想的, 只见个个脸上“眉飞色舞”, 笔下“龙飞凤舞”。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使他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此外, 我还开展了“猜猜她是谁”“画鼻子”的游戏, 以及“故事会”、演讲比赛、“啄木鸟行动”等活动。这些愉快的体验, 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源泉。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常常感到无内容可写。那么,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来治愈“无米之炊”症呢?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文章这条“溪流”奔流不息,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泉源”中去发现、去寻找、去捕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于是, 我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 聆听夏天的声音, 观察朝阳的辉煌, 欣赏山河的妩媚, 路边的一张废纸, 校门口的一只被踩死的小鸡, 破土的春笋, 沧桑的老人, 顽皮的幼童……这些都成为学生笔下的“猎物”。此外, 我还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来充实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在寻找中发现了真、善、美, 在活动中、游戏中找到了快乐的真谛, 自然也会高高兴兴地用笔来一吐为快。

三、“胸藏万汇凭吞吐”

著名作家子心说:“我对快乐作文的看法, 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鼓励孩子扩大阅读范围。”张志公先生也曾指出:“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写作的根本。”

(一) 多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话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了不让学生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我除了要求学生把课内知识学好外, 还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因此, 我常向他们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鼓励他们读懂、读透, 并把读书所得记录下来。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写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 如摘抄型、提纲型、写感受型。学生的读书笔记个个精彩纷呈, 让人看了耳目一新。大量的阅读, 使学生受到了启发, 打开了思路, 并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形成了新的写作素材。

(二) 多看、多听

我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等好节目, 收听有意义的广播, 并将这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富有哲理、含义深刻或生动幽默的话语都积攒于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长日久的积累, 使学生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和见识, 并为自己的快乐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领异标新二月花”

“写作要写独特的东西, 就会有新意, 有创意。”而创新离不开想象, 创新也必须以想象为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 想别人所未想, 写别人所未写, 使自己的作文有个性, 与众不同, 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众口一词”作文的出现。教师要给学生以启示, 指一条走向创作入门之路, 为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 某次作文课上, 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然后, 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有关他们的故事讲给周围的同学听。在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后, 我马上“收网”, 问他们是否愿意编出更奇特、更好玩儿的故事来, 并由他们任选自己所喜爱的两个、三个或多个人物自由写作。《一休智斗孙悟空》《七娃巧治猪八戒》《大头儿子出国记》……学生笔下的这些文章可以说个个构思巧妙, 想象奇特。实践证明, 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各种有利时机, 进行启发、诱导和鼓励, 就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飞翔, 从而使他们在想象与写作中感到快乐。

篇9:感悟生活与作文写作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深切地体会到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重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广袤的生活沃土中,用极大的热情、敏锐的目光、深刻的体悟去感受,去发现,去选择,从而展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一、关于“感悟”的概念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样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极其私人化的东西,是需要真情的投入,需要灵感的激发。

真情、灵感从何而来?重在一个字——“悟”。“悟”是什么?我很赞同一位特级教师精辟的阐释:他说“悟”字乃“心”与“吾”的合成。即:“思之吾”与“吾之思”也。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乃是思考与独创的统一。这与叶圣陶先生所提倡导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是一致的。

然而,“悟”的前提是“感”,没有一定量的信息被感知是不可能产生“悟”的。写作中,没有亲身的“体验”,切身的“感受”,“生活”只不过是一个存在着、发展着的客观实体,只有在这个“客体”之中融入主体的深切感受,使它跃动着作者的血液、脉搏和灵魂,才能从普通中写出特殊,从平凡中写出伟大,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中写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闪光点。

二、关于“感悟”的训练方式

培养和提高感悟能力的着眼点在于开发思维。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刘心武说的思考就是思维,见解就是感悟。的确,写作时有思想认识就有话可说;缺乏思想认识,就无话可话;思想认识模糊、浅薄、空虚就会表达不清、平庸、华而不实。

开发思维,提高感悟能力的训练方式大致有:

1、观察与采风

“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实践表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往往就能捕捉住平日不经意的小事,挖掘出写作的素材。

八月,教室的窗外飘来阵阵幽香。桂花开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抒情的题目“又闻桂花香”,然后“怂恿”学生走近桂花树,去瞧瞧、闻闻,然后写写。第二天,我便读到了学生们融入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风拂过,叶摇摇曳曳,不一会儿,花坛中就铺满了一层金黄。轻轻捡起一片,放在口袋中,香味就这样一直陪伴着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最爱——外婆泡的桂花茶,也是这个味……”

观察感知活动中主体的心理运作是有规可循的。眼前虽然都是校园桂花,但是观察者关于桂花的经验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笔下的桂花描述便异彩纷呈。然目前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学而能”、“不教自得”的(他们有“五官”,因而观察力的养成无须刻意培养),殊不知,成功的作文得益于认真的观察,深刻的感悟需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可能触景生情,豁然开朗。教学中深入探究学生作文的心理轨迹,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效地提高观察的穿透力。

此外,还可联系新闻,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开展3分钟讲报活动(不仅讲内容,还要谈自己的看法、评价),这样不仅把广阔的生活空间、缤纷的生活现象浓缩到课堂,让同学觉得“生活每天都是新的”,而且能培养讲报同学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实践证明,当观察感悟的对象一旦纳入“社会新闻”参照系统,其感悟活动便进入兴奋状态,让写作者获得观察感悟的高视点。

2、联想与想象

有些学生提起作文常感到“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已有的生活素材,即不善于联想。联想和想象能让学生发掘湮没在记忆宝库中的材料,将分散的零星的材料组成一体,从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内在的联系,变“思维空白”为茅塞顿开,找到自己值得写的材料。因此,我们要注重利用“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充满人文气息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名篇,就地取材从课文中找写作点,进行想象、联想训练,进行再创造训练,学生写作的内容就更广泛,也更可操作。如:学了《阿长与(山海经)》,让学生想象阿长告假回家四五天中去买“三海经”的片段;学了高尔基的《海燕》,让学生想象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的想法及与海鸥、海鸭等海鸟的对话;学了杨绛的《老王》,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改写老五给杨绛一家送鸡蛋和香油的片段……这样的作文训练虽不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但让学生感到更有趣,同时将各自的阅读感悟用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有时也可给出论点,让学生广开思路,进行扩散思维,来一次“浮想联翩”。如围绕“勤奋使人成才”,学生们会从读书积累、影视启迪中多角度、多侧面的搜寻、联想,会想起“京剧大师盖叫天,在床头贴‘睁眼即起’的纸条,坚持早起练功;想起“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时,曾用圆木做‘警枕’,警惕自己从不贪睡”;想起“一代画马宗师徐悲鸿,在塞外马场仔细观察三年,画出马的各种姿态草图上千幅”;想起“数学家陈景润研究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草稿纸装了六麻袋”……这样,写作的材料就滚滚而来,领悟的火花不断闪现。

3、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两个独立的能力,但是这两种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又是密切配合的。没有对生活现象、写作素材进行缜密的分析,就很难有深刻、独到的感悟。同样没有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感悟也是零碎的,肤浅的。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提供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从而深化认识,优化立意的训练方式。如对《滥竽充数》这一则材料,绝大部分学生只囿于南郭的角度,形成定势——不要不懂装懂。其实,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不同的感悟:如从齐宣王的角度,反对官僚主义;从齐王的角度,引进竞争机制,杜绝滥竽充数;从299位乐师的角度,反对明哲保身;也可以纵向认识,由结果推及原因(南郭始终不会吹竽,原因在于不肯学),由偶然推及必然(投机者未必长取巧);由现实推及未来(只有真实才实的人,才能立足社会)。还可以逆向认识,如转否定为肯定,反弹琵琶,赞赏南郭先生的“逃”是有自知之明,尚存廉耻之心的表现。

4、鉴赏与评价

优秀作品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写作的训练,文本的点拨与启示有利于触发学生头脑中各种“潜意识”的苏醒。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结合优秀范文的讲解,在文本欣赏与评价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水平。

在具体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仿写范文的思路、意境、写作手法等。如,老舍在《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中把“热”写得逼真形象,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冷”为题,让学生写一段话具体描写冬天天气的寒冷。又如学完《背影》,可让学生也回家仔细留意爸爸、妈妈的背影,然后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

这种借鉴作家的言语体验成果,进行再体验的写作我称之为“二度”体验。这是极其有效和重要的写作训练。因为借鉴模仿可以促进学生感悟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提高学生生活体验言语化的能力。

5、积累与整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写作中的“感悟”并不是奥秘无穷的东西,它其实是人脑在高度亢奋情况下信息纷呈并相互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佳的“思维态势”。感悟的“突如其来”,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那就是平日诸多“信息”的贮存、情感专一的思索,到了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如外界一个新“信息”的强烈刺激,一下子被“惊醒”过来。由此可见,感悟是建立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感情,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等等。

为了让学生头脑中存储更多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为写作感悟的“突发”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日记、随笔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放飞了他们灵动的思想,他们能自主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获得了写作的快乐,也写出了“独立特行”。

三、关于“感悟”的注意问题

l、从片段写起——感悟有个过程

学生对生活、对阅读的感悟总是由一个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幼稚到成熟的提升过程,所以我们不要苛求学生一开始就长篇大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巧妙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段落写作练习。“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

2、作文与做人——感悟有个关键

作文是思想的结晶。写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于文章具有鲜明的“烛照”作用,卓异的“识见”与深邃的“眼力”是提升感悟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观察生活,“烛照”事物,这样才能幡然醒悟,高瞻远瞩,洞察显微。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阅历、心理特点等原因,可能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不足,甚至偏激,因此,在放手让学生自由感悟、独立写作的同时,教师更要适时地引导。

3、真实与虚构——感悟有些困惑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我们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但如何看待“真实”,有没有完全的真实?我们知道,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原始情感的实录,“真”也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因为人不同于“禽兽”之处就在于人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掩饰与对自己的“社会性”包装。由此可见,完全真实的“自我”和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我们做不到让学生去掉“包装”,不加任何掩饰地展示灵魂深处的完全本真的自我。我们只能在作文中训练学生的“自由意志”(即思考)。同时,在以写实为主的作文训练前提下,我们不鼓励学生写虚构作文。

篇10:上海卷高考作文:感悟时间

记得在《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里,赵本山曾说:人越来越老了,余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过去论天过,现在就应该论秒了。触动了我的心,让我想起了遗忘的过去,奋斗的青春,还有那难以挽留的光阴,最美的年少岁月,就这样不经意匆匆的溜走了。

时间让人是如此的无奈,那滴答滴答的时钟,就像人们停不下来的脚步,一秒钟、一秒钟的从我们手中溜走,懵懂的年轻时代,亦不会再来,不免感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总有许多得来不及,总有许多的抓不住,就像那逝去的青春,任凭飘落的年华,那一段似水流年的过去。一个朝代的更替,一个季节的流失,一段岁月的蹉跎,回眸,往事似云烟,渺渺红尘,在那漫长的人生之路,生命之河中,人真是太渺小了。

感叹时间的冷酷无情,感叹青春易过的哀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转眼已是几度轮回,分分秒秒,那流逝的光阴,亦如奔腾的黄河水,一去不返,年少的时候不知道时间的宝贵,感觉时间好慢,不明白为什么用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长大后,才发现时间比白驹过隙还要快,想要留下,想要抓住,然而那逝去的岁月再也难以为我停留,即留不下也带不走那固定的时光,徒留遗憾。正如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曾几何时,我也曾那样无知的想,我还年轻,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然而时间是残酷的,光阴一去不回头,失去了的岁月是再也找不回来的,即便是大文学家莎士比亚也很无奈,发出感慨,岁月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时间,青春,越是回忆,越是深深的无奈与淡淡的伤感。

时间见证了人的这一生,也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不管你是帝王将相,亦或者是平头百姓,不管你是罪恶滔天,还是乐善好施,时间总会让你清清白白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让你清清白白的离去,喜剧演员卓别林曾说过: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是啊生命本来就是个奇迹,也是个轮回,一个生命的结束,标志着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该走的`总会走,该来的总会来,时间是一个无私的公正者,审判者。

篇11:感悟类高考命题作文:时间流逝

家在五楼,有好几扇临街的窗。天还没大亮,依稀听见环卫工在“哗啦、哗啦”一下又一下扫大街的声音。我翻了个身,调整一下睡姿,好让自己睡得更舒服些。

似乎没多久,嘹亮的起床号便阻止了我向睡眠的纵深处跋涉,我的意志艰难地挣扎在梦与醒的边缘,拉锯战一般,最后当然是理智占了上风——睁开眼的我,把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牢牢握在掌心。

当我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绝对是精神抖擞,我以端正的态度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当天的工作。工作滋养了我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我不能不负责任漫不经心地对待工作。

是谁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看似矛盾的话,充满了哲理。对此,我深有感触。

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便是生存之外的发展吧。下班之后的时间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怎样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呢?往小里说,是时间偏不偏私的问题,往大里说,则是拓展生命高度和宽度的问题。

好多人很坦然地将八小时之外的时光交给酒吧、棋牌、闲聊以及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名曰,消磨时间。似乎,时间是多了去的东西,不消磨掉,便不甘心,唯有消磨才是让它流逝的最好方式。

我常常伫立窗口,极目远眺。我看见太阳升起来,又看见太阳落下去;我看见农人在播种、在管理、在收割;我看见午后的悠闲时光里,妇人们三三两两地鱼贯进入棋牌室;我看见闲散的男人们在通风的楼道斗地主侃大山,从日出到日暮……

曾经,我自以为我很珍惜时间,我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我不打牌,不聊天,我笔耕不辍。其实不然,时间还是不知不觉地,从我的指缝里,从我的眼眸中,从我的迟疑拖沓间,悄然滑过。我突然意识到,不仅仅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便是八小时之外的时光,我都不能很好地掌控。比如,我埋头书本的那会儿,心又挂念着构思,结果一个字没有看进去,只顾着发呆;当我打开文档,欲敲下随感的文字时,我又忍不住流连各大论坛和网站……

不远处的火车道上,一列灯火通明的火车呼啸而来,我猛然醒悟,时针已经指向零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在屏前坐,鼠标如小兽,东奔西走!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面对时间在流逝,我痛惜而又无奈,唯有空悲切!!——当真空悲切?

篇12:登山感悟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遍地的银杏叶。天气转冷,银杏树那翠绿的叶子逐渐枯黄,犹如一个个身着黄衣的小精灵在空中缓缓飞舞,慢慢地落在地上,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听外公外婆说,这颗银杏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200多年了呢。我想,这与镇上居民的爱护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回报你以奇迹。

我们开始登山了。我快速爬上石阶,俯瞰地面,只见地上一片金黄,村口等着接婚车的乡亲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探着脑袋,总是希望比别人多探出些消息来。一个说:“我们回去吧,现在太早了,他们不会来的。”另一个说:“再等等吧,说不定下一辆车就是他们的呢。”听着乡亲们朴实的对话,我的心里也雀跃不已。

继续往高处登,只见山路越来越崎岖。山间小路旁偶尔有几朵迎风开放的野花。如果你足够幸运,说不定还可以看见蒲公英。蒲公英的毛很软,白白的,纯洁得如同冬日的第一场雪一般,让人忍不住去抚摸。一阵风吹来,蒲公英的毛便随风而去,风把它带的到哪里,它便在哪里生根播种,这顽强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前方的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难走。我们绕过一颗倒下的树,眼前一下子开明起来。一片绿油油的菜田,呈阶梯状,为这没有人烟的半山腰增添了几分生气。脚下金黄色弯曲的枯叶嘎吱嘎吱作响,为那不曾登上的山顶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抬头仰望天空,上面飘着的朵朵白云,如同棉花糖一般,甜丝丝的,软绵绵的,惹人喜爱。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舒服极了。

快到山顶了。我们绕过一根又一根枯木,走过一堆又一堆干草,终于来到了一座小茅屋前。小茅屋是供爬山的人休息的,再往前是一片悬崖。站在悬崖上,俯瞰下面的一片竹林,绿绿的竹竿,绿绿的竹叶,仿佛又是一片世外桃源。

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地上的落叶、枯枝仿佛都在考验我,一不留神我就摔了个屁股着地,幸好山上的泥土松软,我并没有摔伤。

上一篇:小学语文知识大全古诗下一篇:江南行,江南行李康成,江南行的意思,江南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