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高考作文审题

2023-01-16

第一篇:绿色生活高考作文审题

2013四川平衡生活作文审题及高考满分作文

2013 四川省平衡生活作文审题

一、作文题目: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二、作文审题

从作文题来说,材料由“观念”加“例子”构成,观念“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例子“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包含着由普遍到个别,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

既然要求我们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作文,我们就有必要继续“演绎”: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1、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重生活”与“轻生活”的平衡(沉重与轻松的平衡、身体与健康的平衡)

2、不断地进取与宁静的追求——“动生活”与“静生活”的平衡(紧张与宁静的平衡)

3、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平衡(浪漫与务实的平衡)

1

4、一个人要事业,也要家庭——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个人与家庭的平衡)

5、生活中,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别人——个人与他人的平衡

6、生活中,我们既要提高吃穿住行等生活水平,又要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平衡

7、人类要发展,但不能与自然为敌——人类与自然的平衡

生活中的如上“平衡”针对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什么失衡现象?

(1)身体与健康失衡

(2)工作节奏快慢失衡

(3)理想与生活的失衡

(4)个人与家庭的失衡

(5)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间的失衡

(6)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7)人与自然的失衡

(8)贫与富的失衡

(9)城乡的失衡

(10)民与官的失衡等

除了审题过程中的演绎展开,还需要归纳拓深。我们要思考:

1、如上的平衡,其实质上什么,旨归是什么?

据笔者来说,生活中的种种平衡,从表面上是沉重中求变化,变化中

2 求稳定,其实质就是“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可以是平衡是生命和谐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标志。

说到底,生活平衡是内心的平和和愉悦。

2、什么是“平衡的生活”?“平衡的生活”与人生有何关系?

“平衡的生活”,除了要求个人要平衡地处理好自己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身生活的种种平衡,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和他人合作来达到社会的平衡。

“平衡的生活”不仅是纯个人的生活,也是社会的生活,是一种内与外、物质与精神相和相谐的理想生活。

理想的人生离不开平衡的生活。惟有平衡的生活,才会有平衡的人生;惟有平衡的生活,才是提高生命和社会质量的最优方案。

3、如何过“平衡的生活”

(1)要拥有“平衡的生活”理念

(2)要拥有“平衡”的内在心态,内心充满和谐与满足

(3)从人类精神图书和他人那里找到平衡生活的理想方式

(4)要随时反思,并努力调整以保持平衡

(5)用生活的优先次序,选择和平衡生活

“平衡的生活”是一种理想与境界,要达到 完美,很难,但不能因此放弃。

可以说,“演绎”是为了拓宽写作思路与范围,以求最佳选择(较新、自

3 己熟悉),而“归纳”是为了加深理解,掘出深刻立意。

三、写作范文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就是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遥望千年以前,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辅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忙碌,然而孔子并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安静地憩息,他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便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回首当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驴子前的萝卜,诱惑着人们不断迈步。然而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于此,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

4 我必须打造的圣殿,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

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著名的标牌,上书“慢慢走,欣赏啊!”是啊,在你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人生因奋斗与欣赏美妙!鲁迅先生执笔时端庄肃穆,那笔顿作棍棒,唱醒百万愚民;又顿而化为刀枪,直刺敌人心脏。这样的冷峻中,先生为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耗尽心血。然而在萧红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那袅袅烟雾中轻缓吞息的神态,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别样的丰富多彩的鲁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鲁迅先生享受着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铸就了他辉煌而又美好平淡的人生。

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行,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点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满分作文。其特点有四:

1.开篇精彩,恰当点题。运用比喻、排比,把生活比作酒、画、歌,类比得当,形象揭示了平衡之妙,语言有气势,酣畅淋漓,再引名言,水到渠成地亮出中心论点,且自然点题。

2.引用恰当,富有意蕴。引用柯尔德林和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名言,引用《离

5 骚》的诗句,文章因此而富有意蕴。

3.思路清晰,结构明朗。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精心设置了两个分论点:在平衡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栖息;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4.例证典型,对比鲜明。作者选用“孔子”“鲁迅”两个典型例子,选例古今结合,详略得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孔子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现在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人成了奔跑的机器。这一组对比,突出了“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栖息”。“执笔时端庄肃穆的鲁迅先生”和萧红笔下的“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鲁迅”又是一组对比,突出“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专家组一致认为,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本文获得满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越是平衡越是丰盛

五味齐为上,五音全为善。五味齐方能品尝到生活的苦涩酸甜,咸淡有道;五音全方能领悟生活的婉转悠扬,雅俗协调。生活少一味缺一音便觉寡淡无趣。生活越是平衡越是丰盛。

平衡的生活中,不应有一物过为突出,也不应有一物过于衰弱。平衡的生活当创造出一种意境--如朗月当空,普照万物,世间的一切都被调和,都在清冽的月色下,息息相生,浑然一体。

上溯宋代名家苏轼,以长短句为世人熟知,但苏轼的才情远不局限于此。

6 东坡善文、善画,能御、能曲。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宋至后世最受推崇的典型文人。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性格也被塑造的圆润饱满,不缺于事。在朝野便竭力尽瘁,被贬谪时则放情山水,在自然中追求那平衡而丰盛的生活。

箪食瓢饮不美,美的是居陋室不改其乐的人;竹篁短篱不美,美的是采菊东篱下的人。若陶潜,若梅妻鹤子的林逋,无不是把握了生活的平衡,心淡下来不生艳想,欲寡下来不生竞心,自在随性,伴着苦菊寒梅收获了人生的丰盛。

生是红尘过客,免不了世事的关卡。纵使不做那在自然中拥抱平衡生活的隐士,人们也能跳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力求生活的平衡自在。

印度诗豪泰戈尔作为亚洲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文学造诣自然不在话下,但最能感染我们的,是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真我的追求。我们忘不了他苦思冥想的样子,更忘不了他在芒果树下为孩子们朗诵诗篇时欣然的神情。我想他深谙此道——在生活状态的不断变化下力求平衡。

你听,那个捷克人说——生活在别处。生活不应只有单薄的一种,它理应以多种形态在我们的四周活跃着。这样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平衡而丰盛的人生。

印度思想家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但我更愿意说:尽管去做,尽管比较。因为只有千姿百态才能够构成平衡的生活,而平衡的生活更应该囊括这千姿百态。

五味相调,五音齐全。生活越是平衡越是丰盛。

7 【点评】 这是一篇很精彩的议论文,有三个突出特点。 首先,立意精当,思想深刻。考生善于思考,对过平衡的生活有深入的思考,提炼出“生活越是平衡越是丰富”的观点,并能从“在自然中追求那平衡而丰盛的生活”“在生活状态的不断变化下力求平衡”“平衡的生活更应该囊括这千姿百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立意精准,体现发展等级“深刻”的亮点。 其次,材料典型,以一当十。文章选用古代文化名人苏轼、林逋为例,又列举外国文化名人泰戈尔、奥修、都堪称经典,既有名言,又有事例,素材多样,有力地支撑了观点。第三,联想丰富,类比恰当。文章开篇由生活展开联想,以“五味齐为上,五音全为善”起笔,自然引出对过平衡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类比十分恰当。

等一等灵魂

村上村树曾说:“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愿意开小咖啡馆的人,那个城市无论多有钱,都只是一个内心空虚的城市。”活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难道我们就忍心将精神世界弃成一座荒园?对此我只想说,请等一等灵魂,换一种平衡的生活。

“等一等灵魂”,这句印第安人的俗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的精神不同于他所拥有的物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正因如此,在面对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选择时,一般人都会选择放弃后者。而等一等灵魂却并不意味着物质世界的停滞,而是不至使我们疲惫的灵魂落得太后从而平衡生活。

印度作家孟莎美曾写过《不阅读的中国人》,提到自己在机场候机时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都沉心阅读,而中国游客不是在穿梭购物就是大声谈笑。这确实

8 是事实,又是多么可悲的事实。因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不平衡,于是我们的社会衍生出了土豪;因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不平衡,于是社会中每个人似乎都活得不那么轻松——拥有物质的人感受不到精神的真正喜悦,拥有精神花园的人却又不得不为一场庸俗奔命。正如孟莎美说,欧洲的欧洲的火车没有中国的快,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比中国人丰盛——因为平衡,所以自在。

再看梁小斌——一个为崇高的诗的精神活了一辈子的人,为了他的诗歌童话,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和社会医保,直到去年11月因突发脑梗入院而无法承受高昂医疗费才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在这个时代,陷入生存困境的并不只是梁小斌,我们应当反思,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能够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追求一种平衡的生活,而不是让印第安人得俗语成为时代的墓志铭,让孟莎美的担忧成真,让诗人成为壮丽的悲剧。莫言说我们不需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是的,为此破坏生活的平衡,这种牺牲太不值得。

当光鲜亮丽的物质享受将你我包围,你是否能学着为精神的花园修篱种菊?等一等灵魂吧,换一种从容的平衡,平衡生活。

平衡产生美

泰戈尔曾说:“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告诉我们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状态。平衡不是“一边倒”,也非“过犹不及”,这是一种各方面的平均分配而达到的一种“刚刚好”的美好状态。

人行于世,并不是一味“及时享乐”,忘了追求;也不是说像车轱辘般不停运转。

9 可悲的是,在这个生活节奏日趋急促的社会,许多麻木地步履匆匆每天追赶着公交车,追赶着业绩,追赶着时间,心灵被繁琐的杂事挤得满满当当,精神的弦拉得紧紧绷绷,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白领猝死在案前、企业职工跳楼、工作抑郁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彰显着失去平衡的生活带来的怎样的恶果。不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为生活所累。

余华在自己的小说《活着》中说:“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活着活出人生最好的状态。

平衡的生活应该是有滋味的、有情调的、又不失其意义。一位年近半百的教授,听见知更鸟的欢叫就丢下了手中的书本,望着鸟儿出了神,后来他离开了哈佛,栖居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小岛上,完成了《英伦独语》等多部著作。我想,当教授望见那只欢唱的鸟儿,一定是领悟领悟生活的真谛:不能让自己被忙碌的工作车轮碾压得体无完肤?应该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寻求平衡,而他的辉煌著作,证明了他的人生方式并未因放松而失去价值。

由此可见,达到平衡的状态,不仅是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滋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会使人生更有意义,更加丰盈。一直以来,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在时代的大潮中挣扎翻滚……也许是时候了,把工作和休息平衡好,把家庭和事业平衡好,把“野心”和“闲心”平衡好。惟其如此,才能在人生长走得稳稳的,达到幸福的彼岸。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用舒缓的节奏,走出人生和谐的乐章。

10

第二篇:高考作文审题

2013年高考作文最应该关注的几道题

(特别关注新闻评论类写作)

第1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衡量生活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于是乎,名牌和奢侈品在一些人心目中的分量似乎愈来愈重。

据有关统计,68.8%的受访白领愿意花钱购买奢侈品,受访白领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人均达到22062.8元。26岁的外企职员FLORA月薪5000元。她说,自己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挣面子。28岁的部门主管AMBER拿着8000元月薪,也是一名奢侈品的追随者。她自称买名牌不为面子,不求舒适,只为“激励自己”。AMBER说,她会关注千万富翁的生活方式,这会让她搜罗名牌更有“方向感”。

在平时的的生活中,你会在意名牌和奢侈品吗?金钱是衡量生活品质的唯一标准吗?作为现代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第2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

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3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上述故事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第4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媒体报道,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几乎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保守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饭菜的浪费,更是对资源的浪费。有资料显示,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曾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所需。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生活体会,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第5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火车的一次次提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迅速增长,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告别了手推车、乌篷船,结束了南船北马传统落后的运输方式。现代交通技术让“天堑”变成“通途”,大大缩短了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电子邮件、微博、智能手机、QQ、微信„„各种基于网络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让我们告别了书信,从此“天涯”变成“比邻”,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材料二:

据《城市信报》报道,山东日照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孩子们个个都在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就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得抄袭。

第6题(摘自《作文素材之必考60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是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中讲的一个小故事。莫言说这件事让他悟到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人不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悟?请根据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第7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看人不看灯”。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对“中国式过马路”,你有何看法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8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斐先锋是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通过勤奋钻研、苦练本领,短短几年功夫,这位90后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青年技师,2011年在世界技能大赛马中夺得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这一赛事中国人奖牌零的突破。他在获奖感言上说:“练就国家建设需要的过硬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是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给了我梦想成真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就能够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9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这样告诫他的门徒:“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这句寓有深意的诫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10题(自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还有无数各界精英。

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高考作文审题

[示例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示例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示例4]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示例 5 ]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① 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 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 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 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示例 6]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①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示例7]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两者谁是谁非呢?自选角度写材料作文。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 1

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着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是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第四篇:高考作文的审题

“人室由户”,要进人作文之“室”,必须通过审题之“户”,所以作文基础等级中把“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即作文的审题放在第一位。什么是审题呢?

审题,是对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立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作的过程。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的时候,考生容易抢时间,临场心里又十分紧张,所以冷静审题显得特别重要。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审题时要突破的第一步是辩明题型,常见的题型有:

1.命题作文

它的特点是命题者只出一个标题作为我们作文的依据。它有时只是一个词,如“习惯”(1988年全国题);有时是一个短语,如“我的财富”(1996年上海题);有时是一句话,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标题之外,一般还附一定的提示、要求。这类命题作文的审题,自然要把握题目的主要意义,也要注意“提示”与“要求”。

2.材料作文

常见的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如寓言、典故、现实生活事件等;二是图画材料:一幅或多幅,多为漫画(讽刺)。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文章的内容,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有关联。

3.话题作文

从1999年开始,以2000年作文出现“话题”字眼为标志,产生了一种更注重考查考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功的作文形式一话题作文。“话题”也是材料,是谈话的中心。题目是为了引出话题,只是写作的起点,作文只要与题目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最大的不同在思维方式上:前者呈辐射式,后者呈扇形。和一般的材料作文比较,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内容更加宽泛,为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

4.无主题命题作文

这是近两三年的趋势。这种作文注重多元化,注重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杂交”型,舍弃多年不变的AB关系型,作文主题不设限。它要求我们从材料得到启发,联想生活现象,提炼出观点来,从无序的感觉中提纯结构和情感及逻辑线索。我们写作时要弄清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写作并且有由实写到虚,或由虚写到实的能力。

从命题的实际效果来看,前两类题型因为限制性太强,不利于考生发挥,因此近几年的 基本采用话题作文或无主题命题作文的形式。

审题时要突破的第二步是审准题意

1.审准命题作文的题意

(1)从标题语法结构入手,切入标题的深层

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以确定文字的主题与重点。由于命题作文标题一般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因此可从语法结构人手来捕捉命题的意图,确定自己的思维走向。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1年全国题),主谓结构,主语“近墨者”究竟是不是“黑”?是不是能够被染黑?起决定作用的不在别的,而在“近墨者”本人。这样分析,文章的要点就显豁了;《坚韧一-我追求的品格》

(1998年全国题),主谓结构句,什么是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我的追求”限制了写作范围,是“我”的追求,而不是“别人”的追求。

(2)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以及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知道,词语有本义月申义和比喻义,有时还有临时语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义)。199

7、1998年作文侧重本义,1996年侧重写引申义,1995年侧重写比喻义。审题时,要确定好标题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才能体现出“思维的准确性”。另外还要正确分析词语间逻辑关系。

2.审准材料作文的题意

(1)分清类型,掌握含义的“分析法”

材料作文的材料有文字材料与图画材料。文字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叫事例型;一类对材料所影射十喻的现象展开议论,叫比喻型。前者的材料是事例,在本来含意的基础上予以扩大与深人;后者的材料是媒介,是喻体在喻体基础上挖掘其比喻义。漫画材料一般都属于比喻型,它往往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写作时,应把它的比喻义找出来,而不应“就画论画”。如 2005年福建作文。

(2)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

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如果要我们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怎么审题?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躺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下面对此话题材料的审读,错误的一项是()

A.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出人意料”,意思是超乎寻常;“情理之中”,表示并不怪诞,话题集二者于一身。那么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生活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常常是统一的。

B.从玻尔教授的回答来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常常存在这样出人意料的事,因而作文可以写生活中存在的偶然现象。一流的科学家说出来的话又可以找出原因,这在情理之中,所以也可以写生活中的必然现象。

C.玻尔的回答表现了玻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以及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坦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创建一流学派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情理之中。

D.从话题中,可以联想到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国,说手无缚鸡之力的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一-出人意料;从中看到知识的力量-一情理之中。这样一来,围绕话题谈知识就是力量,把生题变成熟题。

所以审题要准确。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对于比较抽象的话题,还要学会化抽象为具体,学会联想。如 2003年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要弄清其中涉及的几个概念的含义:“感情亲疏”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亲密程度,理解为“感情冲动”、“感情波动”、“感情交流”都是错误的;“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认识判断,理解为“决定”、“事实”、“认同”也是错误的。

(3)求同寻异,抓住材料的“关联点”

这主要是指提供多则材料的文题。材料一多,材料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地深人分析,抓住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

根据材料的性质,现在介绍“求同法”和“求异法”。

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是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如下面一组材料:

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训埃文利希发明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 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孔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入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个人的五件事,相对独立,各不相同。但相互间都存在着共性一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就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要归纳的中心论点。

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要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

看下面两则材料:

A.近来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点”时两方都要注意到。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3.审准话题作文的题意

几年来所采用的话题作文,尽管一再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和要求,但仍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题现象。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考生对话题作文内在和外在的特征缺乏清楚、准确和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提示语”的审视这一环节重视得不够。话题作文审读材料、理解题意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1)研读材料,熟悉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原理(道理)。

(2)领会要求,明确作文范围。

(3)联想分析,从话题到立意。方法是:由此及彼,从现象上展开联想;由表及里,从道理上弄清内涵。

(4)拟定一句话,把它作为文章的中心,使之成为文章的亮点。

统观学生作文,我们发现许多人都不会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文章中心的概括。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文章要写什么,下笔之前心中没谱,本来就是在学习写文章,却还要提笔就写,一气呵成,自然就不能写出好文章。其实,不管是名家还是什么人,他们在写文章时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即明确的中心观点,有的干脆在文章中设计了直接表达中心观点的句子。可是,我们有的同学不习惯或不会在文章中设计表达中心观点(或意思)的句子;有的则是心存片面认识,以为直接设计表达中心的句子就是欠含蓄,就是缺乏技巧。殊不知,作文所要求的恰恰在这方面。阅卷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又有时间限制,快速阅读判分是阅卷老师的基本功。含蓄的作文需要老师反复揣摩体会,当然费时费力,这与阅卷的时间短、效率高相矛盾。因此,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在文章里恰当设计表达中心的句子,并将其放在文章的显眼位置。设计表达中心的句子,要从材料及话题要求出发,运

用其中包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得出一个带有一定生活指导意义(或哲理)的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中心思想或中心观点。考察每篇优秀作文,它们都运用了不同的判断,所不同的是,表达这个判断的句子因文体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一般地说,议论性文体的中心句就是一个判断句,记叙性文体的中心则是一个议论抒情味很浓的句子,无非这两种。至于怎样具体表述,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甚至因语言环境而有所不同。

4.无主题命题作文

无主题命题作文的要求尽管相当宽泛,但是并非没有限制,我们要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就一定要认真审题,通过审题来确定材料所要求的内容范围,确定文章内容的重点。作文的审题一般包括:审清话题材料、分析限制条件、把握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主旨四个方面。另外,“自选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更不意味着考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四不像”的文章。考生如果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如果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像散文,符合散文的文体特点。

无主题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应兼顾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相关方法。

审题时要突破的第三步是确立文体

确立文体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第一,你所拥有的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来体现主旨更合适。

第二,你擅长写什么文体。总之要综合考虑,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审题时要突破的第四步是要做到释文、探幽和明旨三方面相辅相成

作文的审题要求写作者在审题过程中要做到释文、探幽和明旨三方面相辅相成。

释文,应先知学词的本义,再掌握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唯有透彻地理解题意,才能保 证审题的准确无误。

探幽在看懂题目字面义的同时,还要透视其隐含义,把握题目深刻的思想内涵。明旨写看材料作文,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既接受材料的限制,又从中得到启示。若写话题作文或无主题命题作文(一般不规定主旨)应细读话题文字,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中心和体裁,然后“大题小作”。须知,话题作文审题中的“定向”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具备这三方面的真功夫,关键在于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简单说来在考场上,审题技法主要有三:

技法一,先切后截。于材料中寻得一个切人的口子,以获得一个截面;或者说找到一个写作的角度,将作文的范围加以缩小或限制。不泛泛而谈,单刀直人,放纵情思以自由驰骋。技法二,先比后取。根据命题要求拟出两套作文的方案,再比较其优劣,以更吻合命题意图为原则来决定其中应该保留的方案。这样看似费时些,但如果平时有意加强了取舍的训练,临考就能得心应手。

技法三,先扣后提。开篇即扣住材料给出的作文立意,不旁逸斜出。在此基础上,审题应学会高人一筹,使自己的思想更深刻些。

【题目示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为证。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煞有介事地说:“美国宇航员称,他们从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的建筑物是长城,在上面看到的长城像一条黑色的蚯蚓。”

我们在太空真能看到长城吗?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体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为什么我们的内心的渴望与事实并不总是一致呢?当我们知道真相时,我们怎么面对呢?请以“面对真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准确而全面地审清这个话题作文材料,你觉得哪几句话是必须把握的重点?

提示:审题要全面。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如2003年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复合型的话题。“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之间的“和”字不可忽视,它是二者的联系点、行文的关键点。立意的方向可以是“正确的认知应当战胜感情的亲疏”、“感情要服从理性”、“感情要接受理性的指导”,也可以是“感情的亲近有助于理性的认知”,也可以认为两者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

联系……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在写作过程中,“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须平分笔墨,侧重于写“感情亲疏”或者“事物的认知”都是允许的,但只写“感情亲疏”,或者“事物的认知”,评卷中都会被视为偏离题意。

2.阅读下列作文材料,然后完成题目。

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提示:从2005年全国17个省市自命作文题来看,作文有回归传统命题和材料作文的趋势。审题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人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3.下列对作文题目审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选择关系的文题,必须说明为什么不能光有“临渊羡慕”的空想,而必须“退而结网”,采取实干态度的理由。

B.《根深才能叶茂》一题,强调根深这一必要条件,立论也是以这一条件为依据的。

C.《学贵多问》中的“贵”,揭示了多问对于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梅花欢喜满天雪入从文题来看,抓住“梅花欢喜”几字,赞美梅花的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习性。

提示:有些作文的题目或材料很含蓄,所以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深挖内涵,正确揭示寓意。如《羡鱼与结网》一题绝不是论述捕鱼的问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题也不能理解为论述环境卫生工作。尤其是材料和图表型作文,更应认真地理解材料或图表的含义。揭示寓意常常表现为探求其比喻义、象征义。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 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其特点是利用某种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些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某些题目所含的正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因此审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应挖掘它的象征义,考虑它象征什么最有现实意义。

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何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提示:一个好的作文题,材料和话题之间应更多构成拓展、激发关系,这样的作文题

可以帮助我们跳出习惯思维的框框。这是一个既可偏重一方又可探讨两者关系的话题从“忘”来说,可以写对过去的超越,对得意者的警醒(是非成败转头空X对失意者的安慰(懂得忘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以及对遗忘的无奈。愤慨(今日的山盟海誓,明日的形同陌路;今日的高朋满座,明日的门可罗雀)等;从“不忘”来看,至少可以谈对人生过往经历的珍视(所有的苦难不会白白忍受,昔日的美丽依旧深藏心底X对历史和传统的肯定以及对逃避过去的谴责等;再从两者关系来看,“忘”与“不忘”可以构成互补关系(有的该忘有的不该忘)、矛盾关系(该忘的忘不了,不该忘的却忘了)和交叉关系(忘与不忘互相渗透,人生本就如此彷徨)

第五篇: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一)

2010.1.6 范文选

九、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必将归于枯寂。” 请以“科学和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不限。

2、自拟题目,不能直接把话题作为题目。

3、不少于800字,但不许超出页面规定的格子。

(提示:材料给话题“科学和人生”加以限制。

鲁迅的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唯科学是崇”是一句宾语前置句,即“唯崇科学”,“崇”即“推重”。“枯寂”即“枯燥寂寞”。所以鲁迅话的意思是“如果全世界只推重科学,那么人生必然将会归向枯燥寂寞”。

话题“科学和人生”属于关系型话题,从鲁迅的话给出的限制中可知,科学和人生的关系是:全世界不应仅仅推崇科学,还应该追求文学艺

1 术(文学、音乐、绘画)、思想情感、人伦道德等,这样人生才会更充实、更丰富多彩,“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必将归于枯寂。”

要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科学与人生的关系。科学可以为人的生活带来便利,但若“唯科学是崇”,忽视其他方面,“则人生必将归于枯寂”。

要有明确的观点,阐述你对“科技和人生”关系的理解。“人生不应只讲科学,还要有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范文1: 呼唤心灵的灌溉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被解释成“缺乏科学依据的第六感”;当“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伟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的数字所取代;当“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谊被铺天盖地的短信所替换,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不要让心灵被冰冷的科学淹没,我们需要美与艺术的灌溉。

2 艺术是美的展现。当我们面对着一幅幅精美的世界名画,因为有“美”的心灵,我们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吗?那一抹令世人为之倾倒的优雅中,传递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热爱。你不能用科学的仪器来测量出这一抹微笑的力量和情感,因为,那是艺术的创造,是美的享受。

艺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李白的诗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也让后人感悟到丰富的联想和奇幻的世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幻,让我们在诗歌所创造的世界里自由呼吸,欢快而舒畅。这不是科学的先进技术所能够取代的:虽然人们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了“三雅”乃至“四雅”的视觉和感受,但那些冷冰冰的仪器总是跟不上人们自由和丰富的精神所创造的无限的世界。

艺术是人性的表达。当《命运》的前奏在耳畔响起,当《向日葵》中

3 迎着日光绚烂开放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贝多芬对生活的不屈,是凡高读一生命的倾注与疯狂。那是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是让我们为之倾倒的吸引力。那是科学所能代替的吗?当然不是,那是一颗颗充满“美”的心灵凝聚起来的成就。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带给我们的是更便利的生活,更快速的交流。但是,科学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当媒体发展越来越全面,当各种仪器代替了我们的劳动,人们不得不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加快了步伐,以求得一小块生存空间。于是人性变得淡漠,情感变得封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艺术与美,更是渐渐地被物质的人们所抛弃,人民的心灵因而变得干枯和衰败。

让我们一起用艺术去重新滋润我们的心灵,让艺术重新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感悟生活,享受

4 生活,让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学会在科学的世界里,给艺术生活留下应有的一部分,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07届 高三(7)顾蕴敏(65)

范文2: 人文,让人生不再枯寂

——从鲁迅的话想到的

读着鲁迅先生振聋发聩的警句,身处考场的我不由得联想到,如今这个社会不正是分外推崇科学,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仍然被今天的人们普遍接受。可是我却认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能培育出一个有健全思想的人才的。

不可否认,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培育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全部。科学的确可以使人摆脱愚昧无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国家的振兴,我们必须科教兴国。但是多少年来我们给予科学的关注实在太多了,却忽略了其他

5 方面的培养。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数理化解题高手,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基本的人文素养尚有不足。几年前的大学生硫酸伤熊事件,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那位大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是他却做出了令人发指的行为,实在是给我们的教育思想敲了警钟:整个社会过度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我们需要看到,在培养人才的各方面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人的健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缺少了必需的人文素养,“人生必将归于枯寂”,人的精神将会是枯燥的,人的思想将会是偏执而非理性的。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祸患。遥想在19世纪末中日两国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都急于向先进的西方学习。但整个中国社会都只崇尚学习西方舰船利炮的打造,而日本还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人文和民主思想。最终的结果

6 不言自明。国家如此,人的培养也是一样。人文素养可以振奋起人的精神,使人科学、理性、全面地看待他所处的社会。有充足的人文素养的人,可以把他所学的科学知识有机组织起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成为真正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在科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塑造有健全思想的人才。

在今天,人文素养的培养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对人才的评价依然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我们仍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付考试,拿分升学上面,却不曾想到对考试和升学的制度作出改革,使其重点从“拿分”偏移到“综合素质”上来,于是我们还是在培养一批批数理化解题高手,而人文素养的培养继续徘徊在黑暗的角落里。鲁迅先生如果在天有灵,面对此情此景,不知作何感想。

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中挖出一个小孔,努力

7 呼吸到人文素养的气息。我们需要不再枯寂的人生,整个社会需要有着健全思想的人才!

07届 高三(11)班 王云深 (62)

十、阅读下文,按要求作文

新加坡导游谢绝中国游客递上的价值60多元一包的中华烟,却抽自备的10元左右一包的万宝路烟。这位导游说“不属于我的东西,哪怕再昂贵也不能接受,否则我就对不起国徽,这就是我们签约导游的做人底线!”

对于底线,你有何看法?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关于“底线”这道作文题,我们可以用追问法审题:签约导游的做人底线是——不属于我的东西,哪怕再昂贵也不能接受,否则我就对不起国徽;那么,底线究竟是什么?底线失守之后会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做人的底线?如何去守

8 卫底线?只要切入一个角度,谈深淡透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审题后,主要考虑选材问题。

所谓“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球越过了界限,则判为无效。后来被衍生为人的各种底线,即关系到自身行为的一个需要固守的界限,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等,这些做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人生的底线。譬如说对待亲情很珍惜,对待爱情不背叛,成就事业靠实力,所得金钱要合法等等,皆是人生底线。

陶渊明、朱自清、齐白石因为把握住了做人的底线,而名垂青史;秦桧、汪精卫因为失守了做人的底线而遗臭万年,这些是历史事实性材料。剽窃抄袭,官员公款赌博、庇护走私,医生销售假药、索要红包,商人偷税漏税、伪造假账„„这些是现实性反面事实材料。总之,点面结合、正反对比、叙议交织是很好的组材方法,

9 可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范文: 底线长存

倘若你试图和我探讨人心底深处的准则,我想我定会率先在心中划上一根直线。倘若你问我这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的直线有何特别,我想我会坚定地回答你:那,就是长存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底线。

“底线”,这个看似飘渺的词却拥有与人类,甚至与生物一样悠久的历史。它从先秦儒家“有志者不饮盗泉之水”中淌来,从稽康的一曲《广陵散》中涌现,最终灌溉了每个有识有志者的心田。因而每个人的心中,大多有那么一条底线,只是长短不同,质地有别罢了。

“底线”的普遍性,首先源于的莫过于人心中的那一种敬畏。这种“敬畏”如此微妙而神奇,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幽默地说,日本人敬狗,回族人不吃猪亦是一种底线。只是平

10 日的我们更倾向于将之视为迷信或伪科学,却忽略了宗教等古老的敬畏支撑了这个社会如此悠久的底线。今日的我们兴许可以轻描淡写其功用,却无法否认天主教曾一度引领欧洲人集体向善,对天神的敬畏让我们的祖先守护了心中对自然呵护的底线。诚然,以迷信的方式塑造底线的手法太欠伟大和美感,但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起源于心底的情感支配下与底线相伴而行。

“底线”的伟大根源的诞生兴许还得从国家、民族的形成说起。在民族国家形成后,强烈的归属感让底线变得更为普遍。童第周坚持“我是一名中国人”,这是一种底线;丁肇中愿以中文、英文两度发表诺贝尔奖的得奖感言,这也是一条底线;而新加坡导游拒烟后所说的“否则我就对不起国徽”,这更是一条底线!“人是社会的动物”,因而我们有爱,有不愿令所属集体——或许是民族,又或许只是团队蒙羞的决心,这样的底线支

11 撑更多人做出每一个决定,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如此古老而生动的词——“底线”,引领着每一个人走向具有共性而又不乏个性的真善美。可就是有人要将美好打碎,甚至美名其曰“弹性底线”。于是,人前光鲜,人后受贿成为了一种智慧;见风使舵,墙头草摇成为了一种哲学„„我们的社会其实并不乏这样的人,只是在每一次翻到这一页时,除了叹息,破口大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少一些对逆耳忠言的憎恶,“底线”,是否就将变得更坚强?

“底线”仍然静静地留在心底。我只愿敬畏与热爱能作为两端坚实的木桩将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拉直、绷紧,我更愿终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不用再为底线是否会被动摇而叹息。毕竟底线长存,而低于“底”的,不是毁灭,又将是什么呢?

高三(1)班 毛项颖(62)

12 十

一、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二千年前,孔子在谈及个人立身修行标准时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四个字,为和融相悦却又不失思想个性的人伦关系构建了一个美好而富含哲思的境界。

二千年后,历史的发展给“和而不同”的内涵带来怎样的补充和变化,这个古老的社会命题能否在现实生活丰富的诠释下愈显生动与鲜活?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思考。题目自拟,文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字。

范文

1、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它在自然中无处不在。从涓涓细流到湖泊河川,从直下九天的瀑布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不同的形态构成了大地的水脉,彼此融合却又各显特色,令人不禁联想到“和而不同”四个字。这2000

13 年前的社会命题在自然与现实社会中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拥有了属于今日的内涵。

和而不同,必先要求本质的相同。就如同水一般,能够真正结为一体,因为无论形态如何,本质都是水。水如此,人亦如此。古时君子间才会和而不同。而现在也只有志同道合同向一个目标的人才会具备“和”,社会上的种种也亦如此。各式媒体的和因为它们共同反映社会现状;各类机构的和因为它们共同造福人民;各家市场的和因为它们共同为百姓提供便利。甚至人间最高尚的艺术与科学,它们的和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作用,表现真理,创造美丽。因此,我认为第一内涵当属本质相同。否则何来“和”。

和而不同,意指个性,特色不同。然而这些不同会互补,形成人类和谐的人生。就像水,有的轻柔,有的雄键,有的含蓄,有的奔放。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曲曼妙的乐章,在自然界抹

14 上色彩丰富的一笔。人与社会亦然。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与短,而促使集体腾飞的是每一个人的长与他人的短,短与他人的长互补的结果。社会上,媒体上侧重的不同,让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全面,机构服务偏重的不同,让我们办事更迅捷,市场的重点不同,让我们选取所需时有更全面的挑选范围。即使是艺术与科学,艺术的多变为科学提供想象,科学的理论为艺术镀上真实的光晕。互补,构筑了人间最美的图画。因此,在我心中,第二内涵当属互补,在取长补短过程中完善和谐与美。

和而不同,更需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海洋是水最终集聚的场所,若没有它的宽广,水也只是分散的水,成不了憾人兴魄的整体。我们的群体,我们的社会,若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矛盾、纷争将持续不断。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战胜他人,如是这般,和不同也不复存在了。和谐是建

15 立在诸多的牺牲之上的。没有被逐渐消磨的刺,根根直立,只会造成四分五裂的结果,。因而,我觉得最重要的内涵可能便是包容。为和,为不同创造条件。

和而不同的诞生已有数千年,每一个社会都会赋予它新鲜的血液。它的内涵有本质上的和,互补的美与包容的度。看尽了旁人笔下丑陋的现代,然而现实社会并不像他人笔下的不可救药。和而不同这一千古社会命题仍旧留存。种种看似针锋相对的背后也有着动人的和谐之音。容许不同的存在才有和的美妙。这才是社会,这才是世界。

水,依然用它的方式演绎着和而不同,随时间一同逝向远方。

(65分)

范文

2、

走向明天

二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

16 所在。孟子也曾认为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天时,地利”,更在于“人和”。而中国国民一贯秉承的“一团和气”“和气生财”也都体现了“和”的精神。

然而,“和而不同”又是另一种境界,是基于“和”之上的更高的一层境界。

“和而不同”是建立在三重境界上的。第一重境界是“合”, 所谓“合”就是聚而有之,收而拢之,拥有海纳百川之势,能吞吐乾坤于其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分分和和。但所谓分久必和,中国如今严然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如此的多民族国家,世上尚不多见,由此可见,中国已达到了“和”境界。

“和而不同”的第二重境界是“和”, 所谓“和”,则是凝而不散,温润平和,喜怒不形于色的大气。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一路走来,风雨交加,荆棘密布,但中国凭着一股雍容的大气与平和心境,坚守着和平共

17 处五项基本原则,秉承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用我们的高贵大气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古人有云,宁静以致远。这正是“和”的一个体现,也是中国人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

“和而不同”的第三重境界在于“不同”, 所谓“不同”,则是形散而神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来是吸收外来文化,融入中华元素,使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鼎盛一时,可是,中国并未就此成为了一个专信佛教的国家,本土的道教,后来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中国扎下了根,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世界的局势吧。世界的三大冲突之一便是宗教冲突,以色列与巴基斯坦为了一块耶路撒冷交战多年,为了他们信奉的上帝而不断杀戮,上帝在他们的上空流泪,却在中国的上空与如来佛握手。原因何在?在于中国人民那湿润于思想与灵魂的“和而不同”的精神。

为什么中国有56个民族却能和

18 平共处?为什么中国有多个宗教却不会引起战争?

我看到了“和而不同” 精神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所谓“和而不同”仅仅只是中国人不为最先也不为最后,做老好人的借口,而我却认为这是中国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的睿智。

当一个国家有着海纳百川,“合”的气势,有着温润平和“和”的大气,有着“形散而神聚”“不同”的睿智,她的富强还远吗?

二千年了,历史滚滚长江之水逝去,曾经的弄潮儿已然不见,而时代的红旗依旧在浪尖翻腾。很多东西都变了,但中国“和而不同” 的精神却随着历史的发展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如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使“和而不同”这个古老的社会命题愈发显出了生动与鲜活。

因此,“和而不同” 的精神将会走得更远,走向中国更灿烂的明天。

(68分)

19 范文

3、

和融相悦,彰显个性,发展不息

二千年前,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这一美好而富含哲思的境界。在我看来,“和”与“不同”即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中引领着时代不息的发展。

“和而不同”即和融相悦,彰显个性。依然是战国时期,荀况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他既继承了儒家积极的思想,又扬弃了其中消极的一面。荀况在融合了历史的精华与个性的火花的同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而也进一步促进了后人观念的革新。那些伟大的先驱们在充满荆棘、曲折的历史道路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那一道道足迹无不蕴藏着这一“和而不同”的美好境界。

历史的道路延伸到我们面前,这个古老的社会命题在现实生活的诠释下愈显生动与鲜活,催生出了“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篇章。

和谐,既意味着实现全国人民的

20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又意味着社会中各阶层的人们彰显自身独有的个性。在和融相悦的基础上,铸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文明之路。

和,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当今的中国,人们的贫富差距以及地区的贫富差距正日益扩大,只有进一步保证社会公平,并保证社会的全体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与得到全面的发展,方能实现和融相悦。

然而,在和的同时,我们又必须引导人们彰显个性。让创新意识如汩汩泉水流淌于时代发展的细流中,让创新思维似闪耀的火光迸发于科技革命的进程中。

“和而不同”恰与当今世界的两个主题一脉相承——和平与发展。随着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渐渐得到国际上各国的认同与支持,世界和平的号角正吹得越发嘹亮,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越发激烈了。

21 和平与合作是发展与竞争的契机。不可否认的事,各国的文化差异,社会制度的差异,发展程度的差异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正是“和融相悦”这一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吸纳,在“和而不同”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各国友好往来的前提下,在各国彰显个性的现实中,文明的碰撞,文化的相融,经济的互补使得“和谐世界”更具活力!

和融相悦、彰显个性,这正是时代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

(65分))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最近热映的影片《建国大业》汇聚了100多位明星,很多一线大牌明星的戏份很少,甘愿跑龙套,表演得可圈可点,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演员们常说:一出戏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一个演员塑造一个角色并不

22 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塑造一个角色。”著名京剧演员六小龄童,倾尽一生塑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个角色,他把演好这个角色当作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以演唱《同桌的你》而闻名的歌手老狼曾说:“在如今这个传媒社会和娱乐时代,任何一个明星的名字,从商业角度讲是一个品牌,从文化的角度讲是一个角色。与演员不同的是,这个角色没有卸妆的时候。”他的话语中透着清醒与无奈。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该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提示:可参考下列命题作文“角色”的审题思路,同时注意上述材料的关键语句“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该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角色”一词的本义是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有主角、配角,有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传统戏曲中还有

23 生、旦、净、末、丑。若局限于其本义立意构思,我们写作时很可能因戏剧知识储备不足而捉襟见肘,觉得没什么好写,思路展不开。转念一想,社会不也是一个大舞台吗?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出出未经排练就登台上演的戏剧,每个人都在这个生活的大舞台上表现着自己。因此“角色”一词就有了其比喻义: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主角和配角,由此可联想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想到主人翁的责任感。社会生活中也有反面角色、小丑,他们是生活中的反面教员。在社会生活的角色中又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等。职业角色中有领导和职工,医生和护士,警察与司机等。人们各司其职,都得恪尽职守,承担自己的职业责任。家庭角色中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也要讲究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社会角色中有观众、顾客、公民等,每个社会成员也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24 角色又有定位、换位、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可探讨。职业角色的定位不但要有自知之明,而且要与时俱进,服从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中的换位思考又有利于社会与家庭的和谐。社会角色的瞬息万变,会使我们联想到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向世人作出某种角色亮相。角色的变化会使我们想到角色与本色的关系……如此想来,“角色”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要选择其中最熟悉的某一点切入,就能贴合题意。 【佳作展评】

角 色

江西师大附中 程 濛

舞台的生命在于角色。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情景剧,每一幕都有不同的风景,而永远的主角却只有每个人自己。

人生的剧场永远不会关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

25 情景、不同的感受,我们也就有了不同的妆容。

搏击梦想时我们的角色是坚持。我们在旅途中行走,在向着梦想的地平线行进的过程中,有漫天乌云,有暗礁湍流,这时的主角叫坚持。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了声誉登峰造极的伟人丘吉尔介绍他的成功秘诀。丘吉尔走上讲台:“我成功的秘诀有三: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沉寂过后是雷鸣般不息的掌声。唯有在拼搏时扮演坚持这个角色的人,才能飞过汹涌的浪涛,登陆成功的彼岸。

绝望低沉时我们的角色是乐观。人生如同秋千荡出的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无论是低谷还是巅峰,都属于这条弧线的一部分。若一蹶不振,低谷的你永远与高处的胜景无缘。两个二战时的囚犯关在同一个监狱里,他们坚持每天记日记,把在监狱里的点

26 点滴滴记下来。一年后,一个战犯抑郁而终。而另一个却因积极改造而释放。同样的条件,为什么有不同的结局。人们看过他们的日记后才明白,同样的夜里,一个人看见的是黑暗冰冷的铁窗,而另一个看见的是满天璀璨明亮的星星。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人扮演的是悲观,另一个是乐观。爱默生说过:“纵使上天给我一千个哭泣的理由,我也要用第一千零一个理由微笑。”乐观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在人生的阴天,只有扮演乐观角色的人才能看到第二天灿烂的阳光。

获誉成功时我们的角色是谦虚。名利终究只是一袭华美的袍子,褪去之后仍是最平凡的躯体,多少人费尽心机为华服添金加彩,却不觉他们的躯壳正在悄悄地腐朽;多少人为追求高楼玉宇而穷其一生,到头来,纵使拥有了它们,他们已失去了最高尚的美德,仍是灵魂的游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二月革命

27 取得胜利后,列宁立了大功,可他从来不曾夸口谈过自己的功劳。谁都知道,列宁对俄国、对二月革命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但在填写履历表时,列宁只写了这样一句:“1917年曾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参加了二月革命。”名利对我们的确是有诱惑力的,重要的是成功过后的平常心。理智、谦逊才是最吸引人的角色。倘若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将是舞台上最煞风景的地方。只有扮演谦虚角色的人才会获得事业和人格上的双重成功。

芸芸众生中我们的角色是自我。普拉图斯说过:“我就是自身的主宰。”生命剧中,来往的人群形形色色,不乏有光彩照人的所谓“明星”。脂粉把他们淹没在庸俗的舞台上,更有甚者争相盲目地追逐。这时的我们要铭记,我们自己才是永远的主角,平凡却很精彩。歌德说过:“我知道的东西别人也可以知道,而我的个性却为我所独有。”做最本色的自我,

28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己才是精彩人生的缔造者。

点评:文章以当好人生的主角立意,列举在人生拼搏时、在人生低谷时、在人生巅峰时应取的正确态度,表明了自己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文章不但开合自然,立意高远,而且使用了较多的比喻、典型的事例、十分警策的名言警句,具有较大的视角冲击力,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品位。)

29

上一篇: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老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