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挫折教育

2024-05-02

浅谈挫折教育(共6篇)

篇1:浅谈挫折教育

浅谈挫折教育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均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挫折,它影响着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身心的健康。挫折既会给高中生以打击,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高中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培养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高中生的成才。

一、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听爱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是别的方式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者怨天尤人 8.从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生所遇挫折表现于下几种

(一)学业

表现在入学初期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考试成绩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等,使高中生在学业征途中遇到的挫折。

(二)现实

面对革新开放的深入,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的冲突和经济压力高考,使得成长高中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人际

高中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处理的策略等的差异,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的情况,甚至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困扰身心健康。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一)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00后一代。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不想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家长的要求是,只要安心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正是家长的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一切事务,才使得这一代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这些学生在遇到避开的挫折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的承受。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类似的新闻报道:某某学生因其母亲责备他没有按时回家,就选择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又有学生只因老师收缴了手机就选择自杀。明明只是一些小事却对这些学生是致命的打击以致做出极端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逆境,没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二)学校对学生按优等成绩的分班及过于强调成绩的压力

在工作中,遇到过数例学生在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厌学甚至想退学,家长和老师怎么劝都不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都很优秀,中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期望的学校或班级,这样的事情对一些挫折承受力很差的学生打击很大。从此就会一蹶不振,离学习这条道路越来越远。而学校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智育方面,学生没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必要的心理辅导,面对挫折无所适从。我尤其记得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班时我班上分来了一批实验班下调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情绪非常明显,失望沮丧不甘心,抱怨班上的任课老师教学能力不行,抱怨班主任的管理不到位,甚至有学生公然违反课堂纪律表达不满。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和调整才得以稳定情绪。

(三)个体因素

一是人格因素,性格开朗、个性完善、意志坚强的人比消沉抑郁、内向自闭的人更能应对挫折;二是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的高中生面临挫折时客观正确地看待挫折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化解挫折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自我认知消极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走极端,陷入管状思维中;三是心理预期,个体对自我的心理预期越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弱;优秀的学生很难接受平凡的现实,;反之,对高中生活预期合理的学生面临挫折心理相容度会更高些。我班上在分班之初曾有两名万里班的学生下调到我班上,李某和涂某。进班级第一天我就关注到了这两人。李某把他的座位放在教室的正中间,很快就跟周边8个男生混熟了。而涂某则选择了讲台边的单人座位,不和任何人说话。很快我就发现他们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同,李某会积极参与课堂,甚至会在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涂某几乎不会抬头看黑板,专心写自己的作业。第一次月考,李某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而涂某是第15名。我赶紧约谈了涂某并更换了他的座位。一个星期后涂某周围的几名学生跑来我这里抱怨,女生说涂某对她言语攻击,说她蠢,还不准她早读课大声读书,说是影响他思考。男生说涂某从不参与小组活动,还不配合交作业。我先约谈了他的父亲,了解了他的成长环境。涂某的家境比较优越,除了学习其他从不用操心,从小到大成绩也很好,可以说一帆风顺,而父母和他本人的期望值都很高。随后我又和他本人交流了三次,可以说我每次都败下阵来。无论我怎样跟他分析现状,怎样引导到正确认识自己,他都是一个态度,我有我的想法,你无法动摇我。第二次月考后他的成绩又退到20名之后,这时他的父亲找到我说要给他转学,说这孩子在这样下去怕会想不开。最后,他转学走了。另一位李某则一直在我班,基本是前5名,他本人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还担任了生物科代表。上述案例中两个学生之所以会有这么的差别主要源于自己对高中生涯的期望值不同。我记得涂某曾说过,我是一块金子,不应该被掩埋在沙漠中,我在等待发现我的人,可是为什么他们明明看到了却把我遗忘了?

四、高中生自身如何切实提高应挫能力

生活的经验告诉,要成就大业的人,先痛苦、磨难、挫折,才能;反之,那些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怨天尤人,整天被焦虑忧伤的阴影所笼罩而自拔,前怕狼后怕虎,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路的人注定只能一无所成,忍受挫折的打击,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既是高中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标志,高中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正确认识挫折,浅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所制约的感情,提高浅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学习,生活中方向明确,专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健康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优化高中生的接受信息的内容、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消除其认知结构异常现象,推动认知结构各要素间关系协调发展,避开情绪大起大落两极性波动,并能协调高中生克服内部障碍,提高意志,使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在这方面学校尤以班主任的作用重要,学校可以规范学生接受的信息,创造适合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班主任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方式思考和反应。

再次,要学会消除心理压力。高中生应学会修正认知观、放松身心、转移视线、倾吐苦恼等策略,消除心理压力。

五、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老师及班主任要明确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

①、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②、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③、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④、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4)在遇到大的挫折后,要让学生学会爱护和珍惜生命。当今时代孩子的生存意识十分薄弱,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不仅是父母给的,也应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爱护它、珍惜它,不可自伤、自残、自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欣慰和愉快的,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相反自己的身心不健康,生命脆弱,成天病魔缠身,自己会感到痛苦难过,父母也为自己担心,对社会来说也会增加负担,不可认为自己的生死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为所欲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利和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如有的孩子遇到了较大的挫折,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就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是极其不对的,而应让孩子明白难道用生命就可以换取掉挫折吗?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出这类偏激的轻生的行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尽管让人难受,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阻,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促使成长的必要条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谁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韧性,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篇2:浅谈挫折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和提高当做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却忽视了孩子的人格与身心素质培养这一最为重要的环节。须知道,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孩子适应社会,从小就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压力与挫折,是家长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事。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

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漫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在幼儿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地让他们受点“苦和累”,经历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俗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岳母刺字励子,孟母断织训子,历史佳话不胜枚举。可见,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从小小挫折中不断地汲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应对困难的勇气。

一、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引导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畏难思想和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摔跤,有的家长往往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哄孩子说:“这路真不好走,让宝宝绊一跤,来,让我们打它。”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孩子生病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儿都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会拒绝打针了。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向孩子解释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同时,也要把未经历之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他,让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每遇到上述情况,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打针有一点儿疼,吃药有一点儿苦,但打了针、吃了药,病就会好了。”我想孩子在思想上有了这种准备后,就不会因为摔跤而大哭不起,也不会因为吃药、打针而犯难。这样的教育机会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对于一些在经济上有一些吃力的家庭,每当孩子看到别人买了好吃好玩的东西而心动时,我认为家长应以适当的方式把家中的困难告诉给孩子,让孩子也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让他们逐渐认识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并非事事都一帆风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做为家长不要不切实际地满足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要求,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孩子正视现实的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保证孩子在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时不会再出错。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时,做为父母更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生活在“优化”环境中的孩子仿佛温室中的秧苗,极少经历风吹雨打,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家长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

二、亲身经历,战胜挫折

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孩子仿佛温室中的花朵,极少经历风吹雨打,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家长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家长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无论孩子做事成与败,都要给予正确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儿,怎样改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己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孩子在幼儿期最喜欢、也最擅长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的身教重于言传。有的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自己特别沉不住气。孩子有点事,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家长的消极言行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使孩子遇到点什么事就不知所措,这是家长自身言行暗示的结果。

作为家长,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丧气的样子。家长的冷静、宽慰的语言给了孩子以信心,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对待挫折。在幼儿眼里,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成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甚大。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也可有意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如有的家长在家务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利用榜样的力量,也是增强幼儿抗御挫折能力的一种是好方法。例如,幼儿登山怕摔时,家长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的。再说,摔一跤有什么,看,别的小朋友都爬上去了。”或当幼儿有些害怕时,对他说:“你真像××一样勇敢。”这样,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就会树立信心,努力地去克服困难,在他们一次次战胜困难后,便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时家长的“你真行”,也就变成了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地“长大”。而如今的孩子对“挫折”二字大都比较陌生,许多为父母、为师长者,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对人格健全、心理成熟则关心很少,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挫折,“脆弱”成了许多孩子的“致命伤”,一旦遭遇某种压力,容易钻牛角尖,做出偏激之事。

篇3:浅谈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 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 并难以克服,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 在我国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 但在小学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在很多学校, 小学生接受的教育缺乏耐挫折力培养的成分, 甚至有碍耐挫折力的培养。因此, 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使其经历一些挫折, 受到一些磨炼, 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 是培养21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原因

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人才, 是祖国的未来,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如果挫折承受力差, 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 那么这个重任他就难以肩负了。那么, 造成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1. 社会环境

现阶段, 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 国泰民安, 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富裕了, 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 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优越感强, 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

2. 家庭环境

现在的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家庭中的小“皇帝”。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宠爱, 娇生惯养,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父母长辈从没有大声斥责过, 所以感情比较脆弱、娇嫩, 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

3. 阅历简单

小学生年纪小、经验少, 接触的环境单纯, 生活阅历简单, 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 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慌失措, 束手无策, 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

4. 学校教育环境

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教师一味地侧重分数, 传授知识, 而疏于情感世界的培养, 忽视社会实践的参与, 轻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这就造成学生心理品质差, 承受挫折能力更差。

由此可见, 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有意识的教育, 才能使小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克服挫折, 把挫折变成新的成功。

二、挫折教育的途径

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认为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 循循善诱, 持之以恒, 以期最终达到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具体说来,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用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 使学生懂得“小小挫折等于激励”

挫折当然不是件好事, 但未尝是坏事。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从古到今, 几乎每一个出类拨萃、卓有建树的人, 都是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与逆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 品学兼优, 自强自信, 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很不幸, 在她读五年级时, 爸爸在一次行船时, 发生了意外, 早早地离开了她, 妈妈也因为过度伤心, 引发了潜伏多年的鼻咽癌, 生命垂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 稚嫩、柔弱的她一下子崩溃了, 伤心、痛苦、沮丧、绝望都向她袭来。这时我就用张海迪的“人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事迹来开导她、激励她, 使她明白“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小小苦楚等于激励”, 只有经得起挫折的磨炼, 才会有坚强的意志, 才会战胜逆境, 取得好的成绩。经过我耐心的思想教育, 她终于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勇敢地面对挫折的挑战。当她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小学的学业时, 她对我露出了坦然的笑容。

2.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 对行为起长久作用的是理想, 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 就会在黑暗中见到光明, 在困难和挫折中充满信心。反之, 就会被挫折压倒。我们班的班长上进心强, 学习刻苦认真, 成绩优秀, 工作积极主动, 但忌妒心很强。当她看到副班长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或听到老师表扬副班长时, 心里便不是滋味, 渐渐地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 自叹不如副班长, 学习、工作劲头也下降了。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找她谈话, 肯定她的优点, 指出缺点, 教育她不要目光短浅, 不要把精力局限在跟副班长争长比短和争风吃醋上, 而应树立远大理想, 与副班长携手共进。经过教育, 该生认识并改正了缺点, 恢复了以前的积极向上精神。

3. 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慨

就人的愿望来说, 自己付出的努力当然希望没有白费, 能有好的结果。可是, 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在学生的学习中, 尤其是知识基础差和智力较差的学生, 往往付出的多, 回报的少。于是, 我便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挫折的可贵的心理品质, 鞭策他们“笨鸟先飞”, 鼓励他们“勤能补拙”。如班上有个男同学, 由于在婴幼儿时期发高烧, 烧坏了脑袋, 所以智商很低, 记忆力极差, 尽管学习态度很好, 学习非常刻苦, 可成绩却极差。由于这个原因, 他一直以来都被老师所忽略, 但我并没有抛弃他, 而是给了他很多鼓励, 使他逐步具备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到现时为止, 尽管这个男生的成绩进步并不大, 但他的性格已开朗多了, 不再刻意逃避挫折了。

4. 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

本班的数学科代表品学兼优, 工作认真, 为人忠厚、老实, 深受师生喜爱。在一次期中考查时, 他从全班的第三名降到第十名, 心里非常难受, 回家后把自己锁在房里痛哭, 任凭妈妈怎样劝都不愿开门。了解此情况后, 我马上找他谈心, 让他冷静地对待挫折, 不应把这次考试的挫折看做是一种打击, 而要把它看成是一次考验, 一个磨炼的机会。等他冷静下来, 我又与他一起分析这次挫折的原因, 让他重新修订计划, 改变方法, 改善环境, 从而顺利经受了挫折的考验, 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5. 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1) 自我疏导。学生遇到挫折, 往往会自责:“我为什么会这么蠢呀?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父母、老师、同学呢?”这种情绪对战胜挫折是很不利的。所以我教育学生遇到挫折, 要善于自我排解, 保持良好的心态, 打打球, 外出和同学玩玩等, 这样一来, 挫折之后的心境便得到转移和调节。

(2) 请求帮助。遇到挫折请求帮助, 在有些人看来, 似乎是很丢脸的事, 所以不愿意请人帮助。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 但失败时拒绝他人的帮助, 最后只能在乌江自刎来逃避失败, 留下千古遗憾。其实人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 最无主见, 这时“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亲人、好友、老师、同学的分析, 往往能对症下药, 抓住要害, 使人醒悟, 帮助其增强信心, 走出困境, 跨入成功的大门。所以我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敢于请求帮助。

(3) 积累经验。“吃一堑, 长一智”, 这是摆脱困境, 战胜挫折, 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

篇4:浅谈挫折教育

据权威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低于美国和日本(中国为17%,美国为44%,日本高达65%)。为什么美国和日本学生的心理素质比中国青少年高出那么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挫折教育。

孩子走路摔跤后,家长不同的反应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家教观,使笔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挫折教育,这里谈几点浅见。

1.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挫折教育的认识

如今,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皇帝”,家里的所有大人都围在他身边,他就像温室中的花朵,安全娇艳。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父母放弃工作,小学、初中挑学校,挑老师,租房子陪读,高中全程陪读,甚至大学也有了陪读的“妈妈团”。不少学生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只要你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做”。孩子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急功近利”,就是“速成”的,“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就免了,太“浪费时间”;“纸上谈兵”可以,“躬行”就免了,也“太费时间”了。什么都有家长安排好了,孩子本该具备的自主学习和面对生活的独立能力退化了。等孩子渐渐长大,不能不让人担心他们是否能经历外面的狂风暴雨,不能不担心孩子脆弱的身体和意志能否渡过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结果是家长辛苦供养孩子上完大学后,孩子又摇身变成了“啃老族”。

就学校而言,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常很有预见性的教育学生题目应该怎么做不出错,喜欢在黑板上重点、多次、反复给学生传授那些自己凭经验“高瞻远瞩”的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防错秘笈”,感觉该讲的都讲到了,却发现学生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教师那些对易错点的“先见之明、高瞻远瞩”用了大量的时间,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好像还是没有记住。我们的教师是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问题了。

就社会而言,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这为孩子的高物质水平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加之社会上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反面诱惑,导致了许多青少年极力追求攀比炫耀的生活。另一方面,这种富有的生活使得许多孩子养成凡事都依赖他人的坏习惯,遇到困难挫折就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丧失了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一定的灵活应变和恰当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极易被困难挫折击败。

2.要允许和善待孩子犯错误

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在孩子懵懵懂懂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身体和思想等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做事难免会出错。大人认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看来也许并不那么容易。因此孩子做错了事,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判,而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要知错就改。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作为学校,一方面应该教育学生改正,更重要的一面是应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生,或者推给家庭,不应该是负责任的教育者所持的态度。

教师应该有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观点。因为知识面和经历的不足,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个体的不同,错误种类和次数也不同,再说学生有的错误不是故意的,一般是一种过失行为体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错误,要用宽容心态去帮助其改正。而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也许是一种契机,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可能会经常做错题目,教师不要急,而是要想办法耐心地帮助他们,而不是训斥和指责。

任何一位学生的求知欲望都是很强烈的,在求知—释疑—解惑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学生难免出错,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家庭、学校、社会要适当允许和善待孩子犯错误。

3.学校教育中要渗透挫折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二是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三是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四是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然,在学校的挫折教育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鼓励学生改错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也是一门很深的课堂行为艺术。指责、讽刺、挖苦,会打击认真听讲却不小心出错的学生的信心,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许多不愿意听讲的所谓“学困生”、“后进生”往往是若干次“摔跤”后受指责、被耻笑、信心被打击、求知欲受挫慢慢形成的。其实,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不是一件坏事,有准备、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去尝试“摔跤”,然后用鼓励的眼神或赞赏的话语带给学生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挫折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今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溺爱过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等较差。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完全依赖,他们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问题容易慌乱,碰到挫折就变得沮丧。而忙于工作的父母也因教育孩子的时间有限,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的教育方法,往往失之偏颇,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其实,孩子摔跤了,很正常,无非是孩子走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点挫折,应当“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识和性格品质,真正地让孩子“站起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摔跤,也该是走稳走好每一步的前奏。李煜在政权上摔了一跤,才有了他流传千古的绝唱;苏轼在官场摔了一跤,才有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巴尔扎克在商海摔了一跤,才有了他不朽的《人间喜剧》……所以摔跤并非坏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的站立起来,以后摔跤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少。

篇5: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论文

关键词:挫折教育;榜样;困难;鼓励;赞扬

人生恰如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我们而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是人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著名心理学家冯斯洛说过:“挫折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人对挫折的态度。”

挫折教育,是以科学的教育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和创建一些环境,有针对性地制造一些难题,启发和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乐于尝试的信心、勇于克服困难的胆量

引导他们逐步摆脱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在反复的体验中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稳定的心态。

作为3~6岁的幼儿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正处于一个爆发期、高涨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希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幼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游戏中。

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大脑的不断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对周围的认识,游戏角色的增加,同伴交往次数的增加,那么随之而来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不断的增加。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一、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及心理培养

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及自由等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尤其是面临困难时,让幼儿直观认识事物,让幼儿知道挫折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心态。

幼儿的心理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整个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对心理和生理困扰的认识和忍受能力,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自制力较弱,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一种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幼儿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

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奥秘,获得成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二、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幼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让幼儿身临其境或者角色互换切实体会失败及困难,增强其心里免疫力。

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有机的给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名事,借机向幼儿讲述他们的成功事例,同时,孩子也是孩子们的榜样。在我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浩浩妈妈送他来上幼儿园,他在门口不肯进来,询问后才知道,老师让他昨天画《我想飞》的主题画他没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在后来的活动中,他撅着嘴不肯动笔

老师鼓励他自己学着想想画画,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老师特意对浩浩进行了表扬,同时其他小朋友也对他进行了表扬和肯定。浩浩的`脸上更是笑的灿烂了。

下午离园的时候,他高兴的跟妈妈说“老师和小朋友都表扬我画画棒,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还要讲故事和唱歌跳舞呢。”老师就借此机会对跟浩浩有类似情况的娜娜也进行了鼓励,结果第二天娜娜就交给老师一幅颜色特别鲜艳漂亮的《我想飞》……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

三、创设情景“制造困难”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努力创设一些情景,为幼儿“制造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故事表演“天冷我不怕”,体育游戏“勇敢的小蚂蚁”、“我最棒”,音乐游戏活动“小小男子汉”“战胜大灰狼”等活动,充分使幼儿亲身经历一些有困难的情境,在情境磨炼中提高幼儿的挫折能力

使幼儿真实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告诉幼儿,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自信,那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当然在创造困难的同时,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特点

同时困难的情景要适宜、适度和适量,多对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其加油和信心;若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老师应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失败之处防止孩子因此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如果幼儿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都失败告终,那么老师应当给予具体的帮助。

四、鼓励、赞扬、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挫折的阻挠,也坚信自己,勇往直前,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

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系鞋带

帮家长扫地擦等等一系列幼儿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要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独立去做。当然在幼儿完成之后,哪怕是幼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或者做的真的不尽人意

那么家长或者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和认可,“宝宝你真棒”、“你做的真漂亮”等等。鼓励性语言会让幼儿认为自己真的会做好,真的是最棒的。

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太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要刻意追求,要顺其自然。

篇6:浅谈对大班幼儿的挫折教育

挫折,是孩子成功的必经之路。教师作为孩子教育的启蒙人之一,应做好孩子成功必经之路的铺路石,使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从而使其能真正走向成功。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种,在于老师如何去发现、寻找契机。

1.在游戏活动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日常活动进行教育。教师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我们跟孩子进行角色游戏,和孩子一起根据情节进行表演,让孩子扮演失败或遭到挫折的角色,老师扮演帮助者的角色。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老师扮演失败者,孩子扮演帮助者。这样,孩子既体验到了挫折感,又学会了战胜挫折的方法。

2.利用同伴榜样,给予适当的“劣性刺激”,并让幼儿合理宣泄。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游戏走“独木桥”时豆豆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心心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 “我相信你会跟心心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

3.言传身教,教师做幼儿愿意接受挫折的榜样。挫折教育中,我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因此,我们教师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卫生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4.在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适时渗入赏识教育。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上一篇:关于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的记忆下一篇:美容院老顾客邀约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