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挫折教育案例

2024-04-12

小学挫折教育案例(共10篇)

篇1:小学挫折教育案例

在《顶碗少年》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教学案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基于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深入挖掘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资源,适时地对小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扰、安心学习,提高心理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培养快乐、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本教学案例就在《顶碗少年》一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我将本课的目标确定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小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1、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抓住了林肯“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小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2、引导小学生品读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从而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进而体会顶碗少年面对挫折时令人惊叹的信心和勇气,知道顶碗少年那股拼搏劲。

3、组织小学生讨论: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抗挫能力强,有毅力。)

4、讨论,辩论: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小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5、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6、设身处地,让小学生进入情境。让小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加深对主题的感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在面对挫折时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7、要求小学生写读后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8、要求小学生收集一些中外名人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和实例。

二、教学策略分析

每个学期,总有小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好而逃学;总有小学生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赌气离校;总有小学生在家不听父母的话,常跟父母拧着干„„以上小学生的行为,反映了现在一部分中小学生由于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吃的苦少,受的挫折不多,因而心理素质较差,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一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往往采取回避、逃脱的方式,有的甚至轻生酿成悲剧。因此,目前在我国小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本案例中,我采用“对比”、“讨论”、“换位思考”等方法,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交流活动中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从而增强耐挫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我还对课文进行了拓展延伸,要求小学生写读后感,收集一些中外名人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和实例,好多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收集一些中外名人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和实例,真正懂得了要坦然面对挫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三、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诸多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灵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

篇2:小学挫折教育案例

跑步治娇

经不起挫折的孩子都怕困难,陈爸爸便从这一点入手。他的儿子上五年级,看上去人高马大,却跟女孩一样娇气,身体稍有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体育课经常躲在树阴下,说是怕晒太阳。陈爸爸决心采用跑步治娇的办法来让他受受挫。于是每天放学,陈爸爸就带着儿子一起慢跑。起初儿子跑得像蜗牛,而且没几分钟就“罢工”,陈爸爸坚决不同意让他休息,而且不断地鼓励他。慢慢地,儿子越跑越远。陈爸爸发现,儿子不仅体能增强了,对待困难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畏难情绪了。

点评:现在有人提出“心理环保”教育概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孩子不能直面挫折,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或者把他们的长处视为短处,让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日常生活中,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提出参考建议,要让孩子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

篇3:小学挫折教育案例

关键词:正确认识,磨练意志,战胜方法,心理辅导

为了使素质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 使现在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 将来成为二十一世纪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由今天开始, 我们就必须重视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如何提高小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是我们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一、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 战胜挫折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当自己设立的目标与实际目标产生差异时, 当尽了最大努力还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 当自己的合理要求不能满足时等等都会产生挫折。例如:鲁迅曾彷徨过, 贝多芬还曾想过自杀, 但他们都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消沉和软弱, 通过自己的努力, 最终坚定地走向成功。

其次, 要看到挫折并不可怕, 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 给人打击和悲伤, 但也能使人坚强和奋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 不遇着岛屿和暗礁, 难于激起美丽的水花。”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 被吴国打败后成了吴王的奴仆。他并不就此认命, 而是卧薪尝胆, 终于他率众如愿以偿地打败了吴国……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你吸取教训, 不被困难吓倒, 就能重整旗鼓, 在新的起跑线上搏击, 去夺取新的胜利。

二、设置困难处境, 磨炼意志, 让他们“输得起”

“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无伟男。”要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 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创造艰苦磨炼和提高耐挫能力的条件,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如开展晨跑, 军训等活动, 让学生在奔跑中磨砺意志, 提高竞争意识, 锻炼抗挫折的能力。如果学生喜欢下棋、打球、跳绳等活动, 教师也可以与学生比一比, 赛一赛, 若赢了, 就可以挫挫学生的锐气, 让学生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若输了, 教师也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良好榜样, 让学生明白我们要“越挫越勇”, 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只有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 敢于经受风雨, 自我锤炼, 自我适应, 自理生活, 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会战胜挫折的方法, 调节好心态

1.自我疏导。学生遇到挫折, 往往会自责:“我为什么会这么蠢呀?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父母、老师、同学呢?”这种情绪对战胜挫折是很不利的。所以, 我教育学生遇到挫折, 要善于自我排解, 保持良好的心态, 打打球, 外出和同学玩玩等。这样一来, 挫折之后的心境便得到转移和调节。

2.请求帮助。遇到挫折请求帮助, 在有些人看来, 似乎是很丢脸的事, 所以不愿意请人帮助。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 但失败时拒绝他人的帮助, 最后只能在乌江自刎来逃避失败, 留下千古遗憾。其实, 人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 最无主见, 这时“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亲人、好友、老师、同学的分析, 往往能对症下药, 抓住要害, 使人醒悟, 帮助其增强信心, 走出困境, 跨入成功的大门。所以我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敢于请求帮助。

3.积累经验。“吃一堑, 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 战胜挫折, 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所以, 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 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 使事情向积极方向发展。

四、运用激励策略, 树立自信心

运用期望激励、“闪光点”激励、榜样激励等策略, 能帮助学生在挫折中重建自信。小学生模仿能力强, 教师如能适时向小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 就能使小学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 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教师可以向小学生讲述以下抗挫折的榜样:一是以中外名人为榜样, 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海伦;二是以同龄英雄为榜样, 如用7岁稚嫩的双肩支撑残破家庭的边荣唐;三是以身边同学为榜样, 如班级一位学生自幼丧父, 家境贫寒, 可她勤奋进取,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数奥竞赛中还多次获奖。实践证明, 教师的激励, 能鞭策学生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五、注重心理辅导, 排解心理压力

小学生在受到挫折时往往显得毫无准备, 茫然无助。对此, 教师要重视心理辅导的作用。可有计划地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设计问题讨论:考试失败了;没有被选为班干部;被老师和同学误解;被父母责怪……你应怎么办?通过这些讨论, 使学生明白挫折是难免的, 关键在于吸取教训, 才可能取得成功。有些学生之所以打架、违纪、破坏公物等, 采取攻击、破坏干扰行为, 实际上是他们心中的矛盾情境所产生的怨气、怨恨等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知心信箱、心理热线等, 使学生能自由地倾吐他们的抱怨, 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让学生说出压在心底的怨情, 让他们感到轻松, 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 提高适应能力, 维护其身心健康。具体可以这样做:教给学生一些自我心理救护措施, 学会心理调节, 让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分流。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跑步、听音乐、唱歌、做游戏、写日记等方式来宣泄和调节情绪, 以求心理平衡。

篇4:小学挫折教育案例

案例一:宁宁是一个大班的孩子,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吃饭这一项“任务”,还不会正确使用筷子。在家吃饭都是爷爷奶奶端着饭碗跟在身后左一口右一口地喂饭,中午在园午餐,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掉饭,加快进餐速度,保育员阿姨特地为他准备了一把勺子。

反思:根据《纲要》要求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就要学会用筷子,而宁宁大班下学期还不能很好地使用。这是因为宁宁在家是独生子女,他处于“四二一”家庭模式的核心地位,爷爷奶奶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宁宁没有任何受磨炼的机会。因此,他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也远远低于应有水平。

案例二:“六一”游园会时,绮绮因为做游戏拿到的积分很少,换不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躺在地上耍赖,埋怨爸爸太笨,害得他拿不到礼物。这时爸爸也毫无原则的帮腔说:“对,对,是爸爸不好,爸爸是大笨蛋,你不要哭,爸爸到商场给你买个更大的礼物,比幼儿园的礼物还要大……”。

反思:孩子承受不了失败、挫折和委屈的打击,成人的教育方式又不正确,对幼儿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案例三:楠楠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外婆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有一次,在学习《小熊生病了》(语言活动)时,由于他上课时没有认真听,因此在楠楠讲述时就遇到了困难,一直哭喊着,“我要阿婆,我要阿婆。”总之,只要遇到一点困难,他就只知道哭着叫阿婆。后来,她妈妈送他来幼儿园并告诉老师,孩子的压力太大,有些事情就不要去要求他了,既然他做不到就不要他去做好了。听了他妈妈的话,不禁让老师感到惊诧、愕然。

反思: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怕孩子受到伤害,为孩子扫清障碍,除去拦路虎。然而,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独挡一面,如果你将他呵护在你的羽翼下,他将永远无法展翅高飞。

在家庭和幼儿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普遍存在“重教不会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那么,幼儿园和家庭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和策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消除依赖心理,让孩子放开手脚做自己能做的事

很多家長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是典型的“两面派”——在家里和家外不一样,听老师的话,不听父母的;或者听父母的,不听爷爷奶奶的。比如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回家不喂就不吃;在幼儿园能自己系鞋带,回家后就不自己系。大人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是过分溺爱造成的。长期以往,不仅影响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当然自己努力能够独立克服的情况下,家长、老师最好不要插手,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办法,决不允许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由老师、家长去包办代替,把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除得干干净净。只有亲力亲为才能掌握自己动手解决难题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消除依赖心理。

二、主动创设情景,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

我们有的家长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会主动输给孩子,让他赢。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了孩子“输不起”的性格。在我们的班上就有这样的例子,有几个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总是最多,听到老师的表扬也总是最多,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往往只能接受表扬,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适时创造一些挫折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在磨难中成长。例如,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时,有计划地安排孩子分别扮演人际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老师再以口头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让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三、密切家园配合,让孩子消除遇到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些孩子在遇到挫折后,可能会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家长和老师应提醒孩子,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但要正视困难,勇于挑战!老师父母要激励孩子,让他们坚信只有敢于去迎接各种挑战,并且相信自己,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如:畅畅练习跳绳,从刚开始的一个、两个、三个,到后来的七个、八个、十个。她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不想再学了。这时老师、家长并没有埋怨她,而是平复她的情绪,帮助她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告诉她,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它,并且一定能够学会。就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她终于学会了跳绳,在学期过关测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发挥榜样作用,让家长和老师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孩子

作为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挫折教育,是由我们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大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及良好的个性品德,都会对孩子起到一定程度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大人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体验来激励幼儿,在挫折中培养出良好的性格。

篇5:小学生挫折教育班会

一、什么是挫折

甲: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不敢面对的困难,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是该迎难而上还是就此消沉呢?今天我们就来个“挫折教育”专题研讨,下面我宣布“风雨后的彩虹”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乙: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挫折”,谁能把自己理解的“挫折”的含义说一说?

【挫折就是认真准备考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挫折就是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挫折就是生活中热心帮助别人,却换来嘲讽的目光。】

甲:一个人,总有一定的目标,也许,这一辈子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奔跑着。可是,奔跑的路并不平坦,即使是期望很平静的生活,有时还会让你摔跤,摔得很痛,或许还会受伤——这,就是挫折。

二、挫折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

甲:那么,挫折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就此消沉还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呢?同学们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四、五分钟)乙:在面对挫折时有人会迎难而上,而有的却是就此消沉。像上周五最后一节课传呼啦圈比赛中,王老师问输的那组同学:“看到他们赢的那个得意劲儿,要不要也让他们去跑跑操场?”输的那组同学有几个同学却说:“不用了······”这就是遇到挫折就此消沉。而第二名的那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迎难而上真的胜过了第一名的那组,取得了胜利。他们的欢呼声中都是胜利的喜悦。这是第一次输的那组无法体验到的感觉。

甲:不同的选择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经历,同学们是想要胜利的喜悦呢,还是沉浸在失败的沮丧中?相信我们都更愿意拥有胜利的喜悦,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挫折时迎难而上。

三、讲一讲听过的、看过的或身边的有关挫折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乙:同学们,你看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有关挫折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聆听一下吧。

【先让同学们讲······】

甲:我这里也有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再次遇到挫折的我们能够迎难而上!(把挫折踩在脚下)

【后三个故事可以请同学来讲。】

乙:相信这些励志小故事必将会端正大家对待挫折的态度,相信在大家的心灵中,已经有一种信念在生根发芽,那就是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篇6: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人在一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是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基础。那么,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就显得更必要了。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依据孩子年龄特点,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来达到对学生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个别学生突然固执起来,顶撞老师,拒绝接受教育,不执行老师的要求。这是学生承受心理挫折的一种消极表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缺乏性挫折——由于外部条件不充分,致使目的无法实现、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所形成的挫折。比如:长时间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及关心,一些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一些学生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二是损失性挫折——原来可以满足的需要,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现在不能得到满足而引起的挫折。比如:一个农村来的优等生到了城市的学校以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可能成为一个中等生或学困生,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自尊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烦恼、紧张的消极心理。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甚至会变得敏感多虑,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人和事,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难以预料的后果。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受挫折学生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心态。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挫折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符合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同时实施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他们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进行挫折教育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2、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折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在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挫折事件是屡见不鲜的,这些具体的直观的事实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触发联想,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它们,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举出地震、洪灾、火灾,面对父母下岗、父母离异、考试失利、选干部未选上等事实,让学生讨论、评说假如自己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运用丰富具体的事例,给予必要的分析与指导,并讲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应付突发事件和抗挫折的能力。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做到宠辱不惊,将失败和成功都作为前进的起点和动力。

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对增强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帮助。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开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对增强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帮助。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开展各种活动来创设挫折情境,包括远足、野营、登山等。

3、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斗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挫折的认识,使他们体会到挫折能磨砺人、造就人,激起他们的内在的上进心,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教师可在班会上、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列举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他在研究用于灯泡材料的过程中,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终于找出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钨”。教学上还可列举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如1997年初轰动全世界的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及其合作者历经两年的时间经过数百次的失败,终于成功地培育出来的,开了成年哺乳动物无性繁殖技术的先河,这些都会在同学们心中激起很大的反响。

四、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立体网络

篇7:小学生挫折教育主题班会记录

活动目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优越,很少经受挫折,更别说面对挫折以后的态度了,所以,针对孩子们的这种特点,我提倡并引导孩子们开展了一次以“挫折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流程:

一、什么是挫折?

二、挫折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

三、讲一讲听过的、看过的或身边的有关挫折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

四、班主任总结发言。活动内容: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的主持人刘浩淼信步走向讲台。“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不敢面对的困难,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是该迎难而上还是就此消沉呢?今天我们就来个‘挫折教育’专题研讨,下面我宣布‘风雨’后的彩虹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台下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挫折’,谁能把自己理解的‘挫折’的含义说一说?”主持人首先来了个追根溯源。

“挫折就是认真准备考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

“挫折就是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挫折就是生活中热心帮助别人,却换来嘲讽的目光。”

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理解的挫折的含义,孩子们生活中的这些挫折是多么真实的存在着啊!

“那么,挫折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就此消沉还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呢?”主持人适时地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的热烈而生动,但大家所有的答案只有一个:迎难而上,让挫折点燃心中的信念之火!孩子们表达着自己对待挫折的态度,但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要想把考试的失利丢于脑后,要想把生活的烦恼抛开,还得需要心灵的引领。而一些名人经历挫折的故事,无疑会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如味道醇美的鸡汤,滋润他们的心灵。于是,在激烈的讨论之后,主持人又开始了第三个环节:“同学们,你看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有关挫折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聆听一下吧。”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19世纪初期,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出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曼顿……”段广远深情地讲完了这个小故事,掌声代表着孩子们的感谢。

“还有爱迪生,在失败五千多次后,发明出钨丝灯泡!”殷冰鹤说道。

“居里夫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朱贝贝说。

“越王勾践面对惨痛失败,卧薪尝胆,吸取教训,积蓄力量,最后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张紫薇说。

……

这些励志小故事必将会端正孩子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我相信在他们心灵中,已经有一种信念在生根发芽,那就是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最后,在班主任发言中,我这样激情的鼓励孩子们:“孩子们,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虽然谁都期望一生中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但是或早或迟,或大或小,总难免会遇上各式各样的挫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其中的原因,解决它,把挫折带给我们的苦闷和焦虑化作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做新的起点,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篇8:小学生抗挫折教育实践探索

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 到处都伴随挫折。虽然学生的经历较浅显, 但也会遇到诸多挫折。由于学生的经验浅, 抗挫折能力弱。因此, 教师应告诉学生, 每个人的生活绝非一帆风顺,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使学生明白,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 可能是一个漫长、曲折和艰难的过程, 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 在生活、学习中不怕困苦, 不怕挫折;使他们懂得, 只有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 勇敢面对挫折, 才能够实现其目标。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抗挫折能力会逐渐提高。

教育学生必须有不怕挫折的气概

要勇于面对和克服挫折, 就必须具有不怕挫折的精神和勇气。这种精神的形成, 需要教育工作者采用某种形式来教育培养。

1.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通常以一些具体的人物作为其模仿对象。在一个特定模式的形象感染下, 学生可以加深对挫折的理解, 引起抗挫折的内在热情, 然后进入“自我发展运动”。挫折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学生的“挫折容忍教育”可模仿的榜样, 一般可分为三类。

(1) 以国内的同龄英雄为例。赖宁, “自造”逆境, 锻炼自己;成洁, 虽然他失去了双臂, 却谱写出新的生活篇章;杨云和, 通过其文盲祖母养大, 住在6平方米的小阁楼里, 却在国际信息学竞赛中两次获得金牌;全国十佳少先队高吴梅、周婷婷、季洪波也是身处逆境却能自我独立的典型。

(2) 以国外著名的克服挫折的例子为榜样。让学生了解,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困难与挫折, 才能发展、进步。在历史上优秀的科学家都有顽强的意志力。19世纪20年代, 俄罗斯年轻的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创造非欧几里得几何———几何罗巴切夫斯基新理论的过程, 受到许多人的嘲笑、攻击, 说他“疯了”“古怪”。然而, 他对自己所遭受的侮辱、诽谤漠不关心, 继续向前, 继续他的研究, 终于取得成功。因此, 意志坚强与否, 对个人的学习, 甚至对其人生造成极大影响。

(3) 以我们周围可以看到的战胜了挫折的实例作为价值尺度。注意寻找学校、学生的亮点, 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某所小学的一个学生, 自幼丧父, 母亲也相继去世, 但她不愿消沉, 勤奋进取, 在全市的数学和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可以以“抗挫折明星”为题进行主题活动。当学生能够自觉地用“英雄事迹作为衡量标准”时, 挫折将成为其前进新的起点, 新的台阶。

2.在近现代史的广泛范围中渗透抗挫折教育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使学生可以形成对近现代历史立体、全面的了解, 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现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挫折与困难, 充满泪水与苦难的历史, 当然, 更是在挫折中抗争, 记录了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改革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失败, 南京、天津、烟台、伊犁、马关丧权辱国的20多个条约的签订, 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挫折, 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 中华民族没有被挫折压垮, 而是愈挫愈勇, 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个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教育背景下, 进行抗挫折教育, 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立足点高, 当然成效会更显著。

指导学生如何战胜挫折

要克服挫折, 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技巧。

1.自我扩散。学生面对挫折, 常常自责:“我为什么会这么笨呀?有什么脸面见父母、老师、同学?”这种情绪是很不利克服挫折的。因此, 教育学生面对挫折, 要善于自我排解, 保持良好的心态, 转换和调整自己沮丧状态。具体来说做法如下。

(1) 选择性忽视, 有意转移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的注意。对悲惨的事情不感知, 不接触, 不回忆, 不思索。应该指出的是要正确面对, 避免或尽量不采用被动措施。

(2) 选择性注意。即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 乐观地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短处比较, 恢复自信。再努力向上, 以优异成绩来弥补自己的精神创伤。

(3) 改变在遭受创伤时的满足方式。选择能够获得满足的其他方式。例如:积极参与娱乐活动、体育及其他活动, 寻找一种爱好兴趣。

(4) 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要求。即以符合自己的实际或低于自己的实际来要求自己。例如:在过去要求自己的成绩的总体是排入前10名, 现在要求自己排入前20就可以了, 在其他时间培养一种兴趣。

(5) 学会自我激励。多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 并给予自己心理健康的暗示, 使自己能保持“士气”, 并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主动寻求外部激励源, 多看令人振奋的书籍, 听取积极的报告或讲座, 多听积极向上的歌曲, 并通过交流等手段达到自我振奋的目的。

2.寻求帮助。在一些人看来, 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是很可耻的, 所以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西楚霸王项羽作战英勇、技能超群, 但他失败后拒绝他人的帮助, 最后只得在乌江自尽。事实上, 人们面对挫折时往往感到沮丧、不自信、无所适从。这时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分析, 往往能对症下药, 抓住关键, 使自己幡然醒悟, 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因此, 要教会学生遇到挫折时, 勇于寻求帮助。

3.积累经验。“吃一堑, 长一智”对走出困境, 战胜挫折, 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因而, 要教育学生总结战胜挫折的教训, 积累克服挫折的经验, 事情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活动中锻炼, 在环境中熏陶

抗挫折能力需要在行动中磨炼, 通过恰当的活动,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1.小学生喜欢参加课外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确定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的目标。安排好时间、地点、辅导老师、辅导内容,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活动环境中锻炼抗挫折能力, 措施如下:

(1) 结合班团队活动、学科活动进行教育。例如:有计划地远足、野餐、军事训练、参加农业生产等集体活动,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田野, 从追求简单、方便和舒适到勇敢的承担责任转变, 在“困难”的活动中体验“困难”, 从而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依靠集体的力量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

(2) 举办“今天我值班”“绿色小天使”和“清洁小卫士”等活动, 将推动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 让他们经受锻炼, 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存能力。

(3) 积极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巩固学校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 也可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4) 坚持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面向少年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少年雏鹰行动”“竞争实践活动”等, 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提高整体素质。

2.创设抗挫折教育的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 板报、海报、广播等形式都可以渗透抗挫折教育。高度重视环境氛围对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如在校园内设置抗挫折教育专栏, 展示学生克服困难的事迹图片;在教室内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 以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的教育。

3.遵照规律, 目标恰当。在抗挫折教育活动中, 要制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科学计划, 遵循规律,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步一步来。目标过高, 孩子难以达到, 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太低, 孩子不需要多少努力就能达到, 容易使他们感到成功轻而易举, 在他们前面没有真正的挫折。这样抗挫折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加强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咨询, 可以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 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此, 我班成立了一个“心理咨询角”, 邀请不同老师在固定地点、每周的固定时间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平时还通过公布自己的电话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疏导。这不仅可以交流学生遭受的挫折, 提供心理发泄的场所, 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认识挫折和了解战胜挫折的反应策略。

篇9:小学阶段的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

关键词:低年级;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43-01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快6年了,在这短短的六年时光中,我回看过往,与孩子们的点滴历历在目。在平日的工作中我最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即他们的“精神教育”。

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大致的归类为三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小学中年级段.小学高年级段。

一、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二、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三、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五、六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因为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同,所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的思想教育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我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

那什么是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呢?

鼓励教育法是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同样,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于一二年级段的孩子,我认为就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认知”和“自我”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一般都采用肯定的教育方式和榜样教育。对于孩子发生的错误,我都是先站在他的立场想他的动机,然后肯定他某些值得鼓励的地方,最后指出哪些做法不当的地方。并告诉他我很期待他的表现,也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容错的空间。

班上有个孩子在一年级时爱打架,班上的朋友也不多,时时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动怒,而且拳拳相向。事后又第一个跑来向我“诉苦”。当我问清楚事情原由后,我对他说其实我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如果换成我,我也觉得我会很生气,但是我不会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因为拳头管不了别人的嘴巴,而且打了别人,别人会痛,拳头也会痛。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不用去理会那些话,或者选择收到威胁和伤害时到我这里来寻求帮助。聪明的你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慢慢地,这个孩子有所转变,不爱动手了,也爱到我身边和我说说话,慢慢地朋友也多了。所以我发现,对于低段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鼓励教育。

当孩子们到了三、四年级,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了自己的“小意见”和“小主张”。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能力”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轮廓。这个时候的孩子有时会出现“小叛逆”。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处事能力上都不怎么好,所以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挫折教育为辅。

每个班上都有优等生,有各式各样的“学霸”。我们班的有三个班长,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各科成绩很棒,自我控制能力很强,影响力很广。但三个班长各有各的特色,他们是我最成功的榜样教育。但是到了四年级,我发现他们遇到麻烦时,就退缩或者找理由推脱责任。所以对于三好的他们,我开始在对他们的鼓励教育中加入了挫折教育。比如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放掉一部分权力,让他们自己安排或拟定班级规则,然后不论对错都执行。后果可想而知,榜样们也遭到同学们的投诉。这个时候,我会在班上平息“风波”。指出班长们的付出的可表扬性,也给出可修改的意见,让大家都满意。但我绝不会在全班面前否定班长的做法,而是下来召开班长会时告诉他们有什么欠缺或不当的地方,并告诉他们要全面考虑和预留问题。并肯定他们的大胆假设和做法。这样做的用意是:维护了榜样,肯定了他们的做法,鼓励了他们以后的思想,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万事有险阻,只要肯攀登!

现在,我们班已是六年级。我们在一起走过了很美好的时光,回望过去五年,我们是硕果累累:我们班的每次期末成绩在全市同年级排名都是前三名。我们班还获得了两次市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光环环绕的我们是全校的榜样。但是我慢慢开始发现,作为一个团队,我们是优秀的。但是作为孩子个体,欠缺了什么,我开始观察,思考。发现这个年级的他们的“认知”和“自我”都建立起来了。但常被鼓励和表扬包围,变得自满。所以我开始进行以挫折教育为主,鼓励教育为辅的教育方针。

篇10:小学生耐挫折教育的初步探索

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小学石芳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学会生存。”这个口号将竞争提到了有关人们生死存亡的高度。为了我们的少年儿童能够生存,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很重要的是孩子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耐挫折能力。

然而,当代少年儿童心理素质方面的现状究竟怎样?应当肯定,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忧虑:

1、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笔者曾问学生:“你的弱点是什么?”6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毅力、耐心,或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许多少年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差,只能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只能经受顺利和成功,不能忍受挫折和失败。

2、勇敢、自主等心理品质较差、依赖性强。

笔者曾对400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缺乏毅力,做事不负责任的占87.5%,不敢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占90.3%。问到:“你遇到失败,打击时能顶得住吗?”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顶不住。主要理由是:“没有经受过失败和打击的锻练,”“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顶住失败的勇气。”

这些事实表明,孩子挫折承受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爱孩子而使他们失去了生存能力。所谓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人遭受失败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社会适应力的构成要素之

一。那么,挫折承受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生理条件

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者的耐挫力一般比体弱多病,有生理缺陷者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体弱多病者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挫折感大大超过正常人。多次的失败,造成了他们缺乏自信心,怨天尤人,相信命运,事事听其自然,从而形成了麻木不仁,处事冷漠的态度。身体有残疾者,与正常人相比更具有自卑心理,自我评价偏低,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愧不如他人,总考虑到竞争失败。因此,在竞争中往往要逃避挫折,在挫折面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畏畏惧惧,苦恼万分。所以,生理条件是形成耐挫力强弱的自然基础。

2、挫折经验

个体的耐挫力是习得的。耐挫力强的通常是经过磨练,饱经风霜的人,他们在挫折中不

断提高应付逆境,战胜困难的能力,因而更能经受挫折情境。而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或压根儿毫无准备的人,其挫折忍受力必然很低。

3、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对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所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越高,其抱负水平就越高。抱负水平不但影响个体的挫折感,而且也影响耐挫力。一般来说,抱负水平高的人比抱负水平低的人更易以承受挫折。因为抱负水平低的人,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得失,缺少远大的奋斗目标,为人处事斤斤计较,因此极易引起心理不平衡。而抱负水平高的人有远大目标,遇挫折后能往远处想,所以经得起精神刺激。但这并不意味抱负水平越高,耐挫力就越强,如果个体确立的目标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不但经常容易产生挫折,而且还会无法承受挫折,丧失理智。

分析现在孩子的情况,就目前而言,挫折经验是影响青少年耐挫力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耐挫力呢?

1、辩证地分析不尽人意之处,在比较中认识挫折。

我们的教育要多引导孩子辩证地看世界,看祖国、看社会、看人生┄┄要让孩子知道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从小学点辩证观点,既多看主流,多看光明,又看到黑暗,看到挫折,长大才能迎难而上,勇敢出击。

2、巧妙利用多种挫折提高耐挫力。

少年儿童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触发联想。进行挫折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条,很难收到实效,必须遵循“从游泳中学游泳“的基本原则,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进行教育。

一类是自然环境挫折。自然一旦发生淫威,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但如果这时人的心理堤坝没有被冲垮,那么就还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人定胜天。”如我国去年长江两岸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年仅六岁的小江珊,在那个风高天黑浪急之夜,硬是一个人爬在树上,坚守了整整九个小时,终于生存下来,这是需要多大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抗挫折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假想”讨论,“假如洪水淹没了我的家┄┄”,这样,对人力所不及的自然挫折做到有心理准备。

一类是社会环境挫折。由于社会条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如果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如在三好学生选举投票前可先开展“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一类是个体需要挫折。荣格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在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这就是自我实现。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如某学生一向自以为歌唱水平高,可参加全区“独唱”比赛时却名落深山。老师可抓住这件事,开展主题活动,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成功的不易,也要准备失败的可能。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渐提高,从而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败都作为零的起点。

3、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艰苦磨练。

有意识地为少年儿童设置障碍,把他们置于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如组织“磨难式夏令营”等,也是锻练生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度里,尤应强调艰苦磨练。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太顺,人为的宠护太多,这已经弱化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应当拆除过多的人为保护,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麻烦”让孩子经过努力去克服和解决。学校可组织诸如远足、野营、登山、自炊、值厨、拉练、支农、学工、军训等主题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发展为“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锻练。

还可以与家庭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每月学会一件事”、“我是父母好帮手”、“怎样解决生活”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4、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把某些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一是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和典型范例为榜样。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有所进展。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通过科学家战胜挫折的生动实例,让学生懂得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习,乃至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知难而退、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

二是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赖宁,“自造”逆境,锻练自己;成洁,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边荣唐,用7岁的稚嫩的双肩支撑起一个残破家庭;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领养大,蛰居6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处逆境自强自惫的典范。

三是以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要注意找寻学校、班级的闪光点,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如有一学生自幼丧父,读小学时又丧母,但她不甘沉沦、勤奋进取,在全市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学校以“挫折丛中一朵花”为题开展主题活动,效果良好。

另外,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宽广的胸怀,为人处事不斤斤计较,不断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

上一篇:望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一篇:小学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