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4-04-15

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社区卫生实践服务心得体会

11月6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1天的社区卫生实践服务活动,在这整整一天中,我受益匪浅,我不光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了解到了现实生活中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这些都令我颇有感触。

1,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对德智体本身来说是课堂教育的延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大学生可以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所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社区卫生服务尚需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如何发展,目前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市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社区卫生服务在的服务理念滞后,主要表现为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这造成了许多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够信任,一味的盲目迷信大医院,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解决的小病总是去西南医院等大医院治疗,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要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更多的努力。3,老年人身体和精神状况堪忧

在服务过程中,我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工作,和几个老人做了一些交流,他们普遍患有一种或两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肺心病、糖尿病等。去网上查了一下,现在这中国的老年人虽长寿,但大多数生活质量并不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且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是困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常见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退化,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决定了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群体。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已成为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

并且在于老年人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更多的是把我们当成是一位倾听者,对能否对自己的疾病有帮助并不抱太大期望,或许他们只是想找人聊天而已。交流中我感觉到老人们晚年交流的对象更多的是自己曾经的老同事、老朋友,在孤单的时候也会尽可能地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倾诉。这深刻地反映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孤寂和缺乏与年轻人的交流。在对于老年人日常娱乐活动的调查中我发现,选择锻炼健身的老年人占大多数,主要是以散步为主,还有少数老年人选择打牌下棋、听戏、看书、看电视等,这也反映了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的匮乏。4,自己知识不足,仍需努力

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也暴露了我自己知识的不足,许多知识我掌握的不够全面。有些老人问的问题我并不能回答的十分到位。在社区卫生实践服务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践服务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这次社区服务也增强了我今后学习的动力,我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

社区卫生实践服务活动提高了我的能力,锻炼了我的素质,使我了解到现实的卫生服务与书本上知识的不同。我从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人名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体验,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2: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这次的活动是次不平凡的体验,让我们这些没什么经验的学生体会到了为别人劳动的感觉,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人们的感谢,这是我们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现在,我将自己的暑假社区社会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记录如下:

要说这次活动中最让人记的深刻的地方,那么肯定是在我们准备阶段的时候了。几个小伙伴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想去为社区做些事情,想要体验一下生活。可是一没经验二没计划,我们只能提出想法却难以付诸于实践。最后还是经过了老师的指导我们才找到了活动的方向。在之后的活动策划中,我们更是像在举行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好在有老师的协调下,我们才最终得到了适合的计划。

在准备阶段的经验中,我感受到了许多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求助”。我们几个人思考了很久的问题,但是一直到最后我们才想起来向老师求助。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但是也许我们还需要多依赖一下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会老师们的经验,这才是我们学生的目的。

等到了活动的开始,我们带着各自的劳动工具,去了最近的街道上去进行工作。草丛中的垃圾,墙上随意张贴的小广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我们处理的目标。同时在处理的时候,我在看到了城市中真实的一面。虽然平常走着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自己仔细的观察起来就会发现,街道上乱丢垃圾的事情非常的严重,有些甚至是环卫工人们刚刚清扫过的街道,但是很快又会出现新的垃圾!而且小广告的铲除,真的非常累人!

篇3:社区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

药学服务的概念是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的[1]。具体而言, 药学服务是药师围绕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这一理想目标, 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 (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 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各项活动和服务。其宗旨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病不出社区, 大病才上医院”的新型医疗保健理念正逐渐为公众认同。本文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和条件就如何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问题作一探讨。

1更新职业理念, 走进社区服务

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已由传统的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药师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是适应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 应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职业理念。

1.1 入户调查, 构建服务网络

药师和医师、护士协作组成健康调查团队, 走进社区, 入户调查了解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 特别关注老、弱、病、残群体的日常用药情况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建立健康档案, 构建服务网络。

1.2 宣传讲座, 降低医疗成本

定期在社区服务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和讲座, 促使居民增强健康意识, 自觉实施健康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并可降低医疗卫生费用, 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1.3 提供指导, 与医师优势互补

药师随时提供药学咨询, 讲授相应的自我保健知识, 尤其在减肥、补钙、补充营养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 避免受虚假广告的影响;宣传合理用药、正确用药、规范用药的基本常识;对特殊疾病患者分发用药注意事项手册, 向患者说明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和突然停药的危害性以及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简单的处置技巧, 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用药依从性[2];为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建立药历, 日常通过电话或上门服务加强联系, 指导和监督他们全程、足量、正规的使用药物, 并对其所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反馈, 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和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 与临床医师形成专业优势互补, 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2准确调配处方, 开展用药指导

药学服务的核心是要求药师直接面向患者, 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负责。处方调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直接面向患者的工作岗位, 是联系、沟通医药患三者最重要的纽带。准确调配处方, 并提供用药指导是药物治疗最基础的保证。

2.1 调配处方, 确保用药安全

调配处方建立首问责任制, 严格规范化操作, 实行双人核对、发药唱药制度, 认真执行“四查十对”, 有效降低调配差错率。检查和监督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遇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并提出建议,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待患者做到微笑服务、礼仪服务, 规范服务用语和操作行为, 耐心、细致、专业地告知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提高患者的信赖度和安全感, 将人文性药学服务缺陷降至最低。

2.2 开设咨询窗口, 正确指导用药

开设药学咨询窗口, 由经验丰富或资深药师专门负责, 为医师、护士、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新药动态、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等;向护士介绍有关药品的剂量、用法、注射剂配制溶媒、浓度和输液滴注速度、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配伍禁忌等;用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大众化、科普化的语言帮助患者解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正确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次数、时间间隔、用药特殊提示、新剂型和特殊剂型的应用特点等, 指导患者根据药物理化特性、剂型特征与季节气温变化的关系正确贮藏、保管药品。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指导, 对特殊药品进行特别交代, 以便更为全面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节约医疗服务费用。

3勤练专业内功, 提升服务能力

药学服务是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过程, 并且必须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要求药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 而且要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及伦理学知识和较高的交流沟通能力、一定的投诉应对能力和技巧。

3.1 与时俱进, 提高专业素质

药师是实施药学服务的主体, 其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是直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最重要的技术保障。医药科学迅猛发展, 新药层出不穷, 用药愈见复杂。药师应通过自修医疗文书、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活动、在职继续教育、网络搜索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最新药品信息及其不良反应、掌握新药知识和用药技能, 拓宽知识结构。

3.2 尊重患者权益, 促进医患和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公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道德观念也不断改变, 越来越多的患者或家属要求享有用药知情权和选择权。药师必须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药事活动[3], 规范药学服务行为, 时时处处以患者的利益为重、体谅患者的疾苦、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生命和尊严。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热诚的服务态度来赢得患者对药师的理解、信任、肯定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尊重患者、确保患者利益, 又保护药师合法权益, 有效地预防和杜绝药事纠纷、减少和化解医患矛盾,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药师工作的认知度, 使他们感到药师就在身边, 药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4], 从而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Hepler C, Strand L.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p Pharm, 1990, 47 (3) :533-543.

[2]De Young M.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pharmacist-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institutions and ambulatory care sites, 1969-1994[J].Am JHealth Syst Pharm, 1996, 53 (11) :1277.

[3]杨兴无.医院药事纠纷与开展优质药学服务[J].医药导报, 2009, 28 (1) :55.

篇4: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研究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79-0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和完善,政府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层次,社区社会组织便应运而生,并不断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社区服务的参与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整合社区资源,转变传统的社区服务形式

在“强政府,弱社会”的形势下,如果政府一味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越位行为,还会阻碍社区资源的开发并影响到社区参与主体多样性的形成。因此,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社会公众需求,而应变能力更强,组织形态更灵活的社区社会组织更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公众的各项需求。此外,与政府机构的社区服务相比较,社区社会组织拥有的公益使命感,使其更易于融入社区居民,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最重要的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够专注于政府机构无暇顾及的方面,如能够更加人性化的,对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及边缘性群体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

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缺少有效的社会对接机制,使社区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因此,这类特殊社区居民的一些服务需求,在企业不愿承担而政府又难以承担的情况下,仅靠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而作为最适合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的载体,社区社会组织亟需整合社区资源,与政府机构协作,利用其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争取驻社区单位的支持,增强公众的参与主动性,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服务[1]。

(二)化解社区矛盾,增强社区的集体凝聚力

首先在社区中,业主、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各类群体均有其不同的利益,当不同群体面对利益冲突时,很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性质,使之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能较早的发现社区居民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并利用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信任和说服力,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从而加强社区居民对组织的社区认同感[2]。

此外,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在进行社区服务时,把社区中分散和疏离的社区居民集中起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相互团结、共同服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在社区服务的平台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还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社区服务工作。

(三)加强社区参与,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作为一个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主体,应该更多的参与社区服务,但目前仍有大量的社区社会组织,它们的一些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主要还是由行政力量来支撑的,这并不符合真正的志愿精神,因此,这些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和志愿性比较低,并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真正的公益性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在社区服务中社区居民必须要起到关键的主体性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团结互助更是社区社会组织成功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社区居民是社区服务的享受者,更是主要的参与者,只有提升他们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之拥有社区建设的主人翁精神,也只有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才能够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困境

(一)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结构不平衡

随着社会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群体化,补救、保障性服务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而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多是以传统低层次的服务为主,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转变陈旧的社区服务发展方式。与此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大多集中于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卫生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这些领域已形成了过度饱和的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社区居民急需的心理咨询服务、劳动者权益保护、老年人社会保障等领域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社区内边缘化群体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为改变现状,社区社会组织必须开展个性化、预防性、普及型的高层次现代型服务形式,从而改变其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的不平衡现象。

(二)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动力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资源是它成功的关键。没有充足的资源,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就得不到足够的动力支持,其服务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需要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以及道德情感的支持性资源等。其中,作为社会组织运行基础的财力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是保证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引进。从资金筹措的来源看,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小,资源动员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在政府推行自上而下的强硬性社区服务的状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难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多数社区社会组织缺少专门的资金来源,只能以吸引企业赞助,在社会中募捐以及收取组织从业人员的会费来维持活动的展开,但目前的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高,且社会组织本身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从业人员及志愿者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并得不到相应的服务保障,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凝聚力不断降低,难以提供常规、持续性的社区服务。

(三)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不仅表现出对社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对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社区服务高质量的基础是社区社会组织中必须拥有大批专业的从业人员。而目前,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缺乏,组织内的成员不具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专职工作者更少,因此,在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只能在社区开展专业性不强的社区服务,并不能对如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失独家庭的心理治疗、妇女儿童权利维护等项目提供专业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社会组织在缺乏专业工作者,且只能参与普及型的低水平社区服务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其参与社区服务的质量[3]。

(四)社会公信力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明确,社会公众仍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属性、活动范围和宗旨等缺少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其宣传工作的欠缺,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尚处于匿名状态,并不为社会公众所了解。此外,目前还有大量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管理,并缺乏自己的能力建设;缺乏专业人才而服务质量低下;因资源短缺而寻求企业帮助,却沦为企业谋取私利的工具;违背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宗旨,转而经营其他业务;侵占募捐、会费、政府的资金支持等活动资源,导致公益腐败。[4]以上情况均严重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阻碍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改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让渡社区社会组织,弱化社区服务运行的行政色彩

目前,本应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服务依然为政府部门所主导,但政府机构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已不再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中的发展空间狭小,还造成了社区服务的资源紧张,以至于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空间与能力。首先必须要做到“政社分离”,即明确政府机构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一些本该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的社区服务职能应当从政府相关部门剥离,并做到政府部门协调引导,社区组织主体参与,依据社会需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从“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战略高度,从政府政策、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展理念、居民社会参与等不同层面创造条件,实现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5]其次,社区社会组织要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不过分依赖政府机构的行政力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服务性需求,切实地把社区居民至于首要地位,在社区服务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并整合社区中的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以实现自身独立性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组织成员的专业化会影响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因此,首先必须要重视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引进专家和学者;培养志愿者们的专业素质,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制定激励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人员的专业化;启用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门化的队伍,如能够为社区居民中的弱势群体、边缘化群体等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帮助,从而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效率与品质。此外还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保证组织内部从业人员专业性的提升,实行专业严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等,不仅能够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诚信度,还能够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并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三)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强化组织内部的民主决策,加强并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社区社会组织才能顺利的开展社区服务,才能成为参与社区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要加大对社区服务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进一步落实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法律规定,此外,针对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困难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简化并完善其登记、注册程序,还应该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的良性发展创造严谨的制度环境。

(四)完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首先,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社会公信力。随着社区社会组织的日益成熟,公信力早已成为其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关键,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要极力避免因组织内部的治理问题,而使社会大众对社会组织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影响到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治理机制建设,提高参与公益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拥有社会公众的高公信力以及对其的凝聚力;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运作程序,才能使社会组织真正的实现对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只有对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拥有迅速的反映,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变化的多重性需求,并给予社区居民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当前许多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并不高,远达不到它所期望实现的理想状态,而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是其为社区居民实现服务需求的基础,因此,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6]。而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是指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社会组织唯有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动能力、决策能力、资源整合管理能力、敏锐的外部环境反应能力等,才能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活动中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康之国,等.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区治理与NGO[J].深圳大学学报,2006(3).

〔2〕陈雅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

〔3〕康之国.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机制研究—以天津市H区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

〔4〕周玉萍.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提高社区服务水平[J].新部,2007(10).

〔5〕李有发,辛广楠.欠发达地区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基于甘肃省的调研[J].社团管理研究,2010.

〔6〕刘春湘,邱松伟,陈业勤.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J].中州学刊,2011.

篇5: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日记心得体会

在室友的推动下,我决定自己组个实践队。经过几次的培训后,看了N篇的策划书后,“社区和谐行”的策划书也开始动工了。那时正是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幸好有同学的帮助,花了好几个晚上,窝了好几天的图书馆,历时两个多星期,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后,终于完成了。上报后,很快被学院认定为“一般团队”。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室友居然一个都没有参加我的队,不是参加了工作室的团队就是报了重点团队。只能无奈地勉强自己接受这个现实,失落感涌上心头之际,一种叫不屈的感觉占据了上风。这份耗了这么多心血和时间的策划书就这样当成废品了吗?我的队伍就此夭折了吗?

我的队伍内定7个,公选17个,可校实践队的人却把17写成了10,看到那个数字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是“祸不单行”。想办法找到负责老师,他说:“可能是系统出错了,公选期间没办法改了,公选结束了再给你回复。”傻子都看得出来,那是不负责任的敷衍!我一定得把人数改过来,不然,这个队就得灭亡了。情急之下,到处联系,终于联系到校实践部的同学,再加上另一实践队人数多出来了,刚好能补到我们队成为内定成员。这一成员问题解决,队已经基本成立了,我也能暂时得到缓解了,好好应付考试。那阵子,我看到了自己的着急和担心,也看到了自己好强和不甘的一面。

考完试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踩点,联系单位了。捧着“社区和谐行”策划书,找到了温州瓯海区茶山街道团工委王书记。深深体会到以前面对广大公众发表演讲的经历是多么重要,不至于让我在大人物面前哆嗦着讲不出话。双手呈上策划书,一番流利介绍和讲明来意后递上学院介绍信,得到了认可,也拿到了实践地接受证明。书记还提供了几个相关的单位和联系方式,方便了我们实践活动的进行。可是,接下来,到哪都要策划书。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无奈之下,那天中饭都没吃赶着更详细的策划书,那时的我都快成策划大师了。当几分策划书分别交给不同单位时,得到的反应却是一样的:随意翻了两页就答应了。策划书无非就是个形式,让接收单位心里有个底而已。以后干事情,光说还不行,必须得有个凭证!社会就是这样:实在!

有了前期的准备和前一天的踩点,在7月8日上午开了首次团队会议,让队员们了解了我们团队的宗旨、目的、纪律、注意事项、日程安排及分组,还初步互相认识了一下。下午一点半,队员们身穿队服,拉起队旗,拉起“我们出发了”的横幅,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门口拍完照就向茶山村进军了。我让队员们分组发传单,不是简单的分发就好,而是要对村民进行宣传、交流,考验队员们的交际能力,并让“和谐”这一思想更具体地、贴切地深入人心,为本次活动拉开帷幕并打下基础。同时,还让他们注意沿路不和谐因素,做好记录和拍摄工作,回学校整理,使他们对茶山村的路况及和谐的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也考验了他们的洞察力。之后,队员们就不和谐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我欣喜的是,他们的方案不是随随便便应付的,发现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是简单的脏乱和破败。几个小组的总结和方案拿到手时,我看到了队员们的配合和用心。之前还担心他们比我大,会不配合我这个大一小女生队长,那一刻,这个忧虑消除了。我更加相信:只要我用心统筹计划好整个活动,顾到大局,注意到细节,并积极和队员们进行交流,活动肯定能圆满完成。

果不其然,后面几天的活动都相当的顺利,除了个别几个队员稍微迟到一会儿。

为了让我们的活动起到实质性作用,我把队员们总结的不和谐因素及解决方案呈交给了村委会,引起了村委的注意。希望队员们的辛苦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村委会能采取我们队的建议,具体实施起来。后一次,就治安问题进行采访,队员们同样进行了总结,向村委会反映了村民的心声。

很多时候,群众的观念中,大学生干的这些活动都是虚的,不实在。为了打破这一观念,我组织了一次刷墙活动,对“牛皮癣”比较严重的墙面进行了清理及粉刷,这当然是事先征得村委会的同意的。队员们以前都没有粉刷的经历,初次干还干得很起劲,看到自己手中刷出的一面面雪白的墙面,脸上都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幼儿园之行,同样显示了我们队良好的团队风范,带给了小朋友们欢声笑语,队员们感受到了单纯的可贵。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单纯的交流。夏日里,给空巢老人送去水果,老人们皱巴巴的脸笑得更皱了。别以为送水果很容易,老人们可不是集中在养老院的,村官给我们的地址也只有老人协会的最清楚,队员们一户户找下来可不容易呢,送出水果当然还得送上我们温大学子的慰问啦!

我们的实践活动是以“象棋大赛”结束的,队员们和老人协会的成员们杀得可激烈了,最终还是老人们包揽了前三名。送上奖状和讲品,在跟老人们道别时,“社区和谐型”实践队的活动也画上了句号。

篇6:社区服务实践心得

寒假来临,宁安社区于_年1月20日在社区活动室,精神文明专干何文君组织社区3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开心寒假活动。

春节临近宁安社区的慰问与寒假青少年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不仅让辖区的弱势群体及留守外来民工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也让未成年人了解了民俗,学会感恩,显得颇有新意。_年1月27日上午,是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日子,也是社区“大手拉小手”志愿者活动日,社区精神文明专干何文君组织五老人员带着孩子们写春联福字,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_年1月28日早晨,有30多名小学学生来到宁安社区报名,在社区精神文明专干何文君邀请了剪纸艺术家,开展迎新年剪纸送祝福活动。

_年1月29日早,在宁安社区活动室,为辖区留守人员和留守孩子举办共度除夕春节联欢会。

_年1月21日——_年1月29日,为了丰富社区青少年寒假生活,解除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自放寒假开始,宁安社区精神文明专干何文君,每天上午开展各类活动之外还组织30余名家中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的孩子进行写作业并检查签字,在社区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应学生特点的寒假活动又完成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现在的孩子从小享受着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往往容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为了鼓励孩子在家养成良好习惯,消除依赖心理,使孩子在家自理、自强、自立。

在开心寒假即将结束时,旭东社区精神文明专干何文君于_年2月6日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区进行社区角色体验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同学们来到了宁安社区居委打扫卫生,义务为社区劳动,帮助社区打扫职工食堂、楼道清理垃圾,美化环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都是干劲十足,不怕苦,不怕累,拿着抹布、水桶,有的擦窗户、有的拖地、有的打扫食堂,将社区的活动室打扫的干干净,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净化了社区环境,还为学生上了一堂精神文明的实践课。通过亲身劳动实践,这些平时在家都不干活的同学们都感到了劳动的乐趣,他们表示像这样的活动以后会经常参加。

篇7:三下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最开始宣布这个事情我是抗拒的.,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对于如何在大家面前勇敢的表达自己更是有一点害怕和紧张,但是这又是强制性的,让我不得不参加。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眼看着那些在平时就比较开朗和自信的同学将这次的服务做了一个好的开始,每一个人都渐渐的步入正轨,我还是裹足不前,既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又不怕自己和同学们产生过于明显的对比。

时间慢慢的流逝,眼看着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做着该做的事情,为社区的人做贡献,我给自己做足了心理建设,鼓足勇气向前询问以为比较好相处的老大爷,迈出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步。渐渐的找到了信心,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开始放开了自己,因为之前只顾着自己紧张,没有看到还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尴尬的仿佛下一秒就要消失就好。我在活动的间隙鼓励他们走出第一步,也拉着他们和我一起做,在这一天我们一起完成了社会实践,结束后,我们互相望着对方笑了起来。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意识到我们在家里、在学校里被家长、老师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而走出去没有人会去体谅你的心情,关注你的想法,我们只能自己向前迈出一步,和别人搭上话,和别人沟通,而不是缩在自己的保护壳里。

篇8: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关键词:城市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实践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 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服务模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提出了中医药进社区的要求,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挂钩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医药“三进”工程实施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我院自今年7月开始定点挂钩帮扶常州市钟楼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自1996年国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截至2006年11月底, 全国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92. 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59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17967个。常州市钟楼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 街道覆盖面87.5%, 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 街道覆盖面100%。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钟楼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普遍存在服务效率低、居民就诊率低、双向转诊率低和群众信任度低的突出问题, 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补偿机制不到位。

目前有效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补偿机制尚未形成, 政府投入不足, 公共或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补偿能力弱, 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不完善, 缺乏可操作的政府资金补偿政策等。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

1.2 能力建设不到位。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服务技能等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需求, 缺乏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 解决居民就诊需求的能力不到位, 造成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降低, 社区就诊率不高, 医疗需求向城市大型医院“一边倒”现象十分明显。

1.3 流程优化不到位。

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医流程不尽合理, 特别是社区与医院的双向转诊一体化程度低, 缺乏统一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 转诊流程缺失, 使得病人对社区认可度不够, 在社区就诊的积极性不高。

1.4 优势发挥不到位。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其主要职能应定位于提供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但目前社区医疗机构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十分明显, 社区卫生机构运作医院化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社区医疗全程、连续、系统、便捷、价廉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1.5 服务意识不到位。

社区医疗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必须提供健康宣教、预防保健等健康相关服务。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缺乏主动服务和一站式服务的意识, 服务理念相对滞后, 体现不出社区卫生服务的真正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 常州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卫生惠民工程, 并将其列为“全市重点突破的30项工作”之一来抓。市、区两级政府实施市级医院挂钩帮扶社区卫生工程, 我院与常州钟楼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定向挂钩帮扶工作, 区政府与医院签订挂钩帮扶协议, 并在辖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增挂“常州市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的牌子, 明确责任;市、区两级政府按每个中心100万元/每年, 每个站20万元/每年给予补助, 并按社区户籍人口分别提供15元/人年、5元/人年、20元/人年的药品零差率、“六免二减”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解决经费补偿不到位问题;建立由市、区财政和社区卫生机构按共同承担的全科医师培训费用补偿机制, 指定三级医院作为省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培训, 计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市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 安排三级医院专家到社区坐诊、巡诊、会诊, 解决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不到位问题;市财政统一安排资金由市发改委牵头, 市卫生局等部门配合建设全市卫生信息化平台, 为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硬件保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内按一定比例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2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试点的实践

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中, 我院与钟楼区结对挂钩帮扶, 医院按照“围绕需求, 突出重点, 相对固定, 务求实效”的原则, 在技术支持、双向转诊、健康管理、中医药进社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落实人员、充实力量, 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支持工作。

2.1.1 优选专家队伍, 建立制度保障。

医院在全院医师队伍中统筹协调, 挑选了第一批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态度优良的专家充实到钟楼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 让三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向社区延伸。同时医院实施卫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工作的制度, 从制度层面上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支持。针对科室人手偏紧, 人员调配困难的现实难题, 医院根据社区需求重新调整临床科室排班, 挤出夜班和周日休息的时间安排人员到社区服务, 很好的兼顾了医院和社区两方面的工作。

2.1.2 合理划分站点, 按需调配人员。

钟楼区共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其中医院举办有2个中心, 4个站。医院根据各中心和站连续三年的业务量情况, 将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分为一类站和二类站, 重点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类站的技术扶持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该社区人群年龄分布结构、疾病谱和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技术构成情况每天固定安排一至两位专家坐诊, 对于本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业务量较大的一类站每天安排一位专家坐诊, 对于居民数量和业务量相对较少的二类站医院根据社区需要不定期安排专家以坐诊、会诊和巡诊的方式开展技术扶持。

2.1.3 开展人员培训, 夯实业务基础。

一方面医院对钟楼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5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医院着手于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整合各临床科室的技术特点, 制定全科医师培训方案、考核细则, 培养全科医师培训师资, 经过大量前期工作已顺利成为江苏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并受天宁区和钟楼区政府委托, 为200余名社区医务人员先后开办了两期三轮中医药知识系统培训。

2.1.4 编印诊疗手册, 规范诊疗方案。

医院在对社区就诊病种统计的基础上确定了26种社区常见病、多发病, 并组织各科室专家归纳总结出每个病种的诊疗规范, 结合社区医疗特色, 突出实用性原则, 发挥中医药优势, 对各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优化, 编印成《社区常见病诊疗手册》, 发到全区每一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手中。

2.1.5 推广适宜技术, 突出中医优势。

医院把社区支持帮扶工作与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相结合, 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 以定点扶持专家为龙头, 以社区中医药工作人员为对象, 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为抓手, 以社区为阵地, 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大力开展中医药技术和治疗手段, 将针灸、理疗、推拿、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等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

2.2 加强沟通、完善流程, 做好医院和社区间的双向转诊工作。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工作能否切实开展是能否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关键所在。医院在政府部门的配合下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双向转诊方案。

2.2.1 成立组织, 加强领导。

医院为了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挂钩扶持工作, 专门成立社区服务科, 专人负责社区卫生工作, 主动与对口扶持的7个中心、24个站沟通联系, 了解各站点的业务开展情况及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参加钟楼区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例会, 与政府部门及时沟通, 反馈社区卫生帮扶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2.2.2 搭建平台, 畅通信息。

医院为了畅通社区双向转诊信息,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转诊信息系统。首先是设立专门的转诊调度中心, 配备专人和通讯设备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 专门负责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工作的联系和手续的办理;第二是建立以派出人员和医院临床科室为触角的两极转诊通道, 使整个转诊过程高效有序。

2.2.3 完善流程, 力求实效。

医院针对社区病人的特点, 制定并优化了双向转诊流程。在上转流程中, 门诊病人由病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提出会诊意见报告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根据会诊要求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应专家到站点进行会诊, 提出诊疗意见;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由病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填写转诊单并通知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刻联系病房, 安排床位, 并视病人情况派车到社区接送病人来院, 病人到院后调度中心凭转诊单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 送至相应病房安排病人住院。在下转流程中, 临床科室根据病人康复情况提出到社区康复的治疗建议, 经病人同意后开出转诊单并通知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根据病人的意愿联系相应社区站点, 医院视病人情况派车送至社区站点并与社区站点的医护人员进行病人交接。

2.3 发挥特色、优选病种, 做好社区居民的慢病管理工作。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医院立足自身, 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预防保健工作与中医“治未病”工作相结合, 在中医慢性病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医院在充分调研社区居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特色优选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三个病种在医院举办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慢病管理。计划通过建立居民中医健康档案、健康宣教、定期体检、中医保健、医疗干预等手段对高危居民进行有效健康管理。

2.4 扩大宣传、创新思路, 做好中医中药进社区工作。

医院牢牢抓住社区卫生服务挂钩帮扶的契机, 扩大宣传面, 加强宣传力度, 全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年初医院成立了研究生健康宣讲团, 宣讲团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 针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总结梳理, 结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编写健康宣讲讲义定期到各居民社区进行集中健康宣讲;与此同时医院还组织力量编印了《健康教育手册》并向社区居民发放,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居民讲述健康常识, 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开展好以“养生、保健、康复”为主题的中医药健康社区行, 充分利用各社区文化节、集会等时机派出专家组到现场进行巡诊、义诊, 制作展板宣传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康复方面独特的优势, 扩大中医药知识的普及面, 加深群众对中医的认同度。

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试点的体会

医院开展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几个月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同, 居民在社区就诊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作为对口支持的三甲中医医院我们深深的体会到:

3.1 政府、社区、医院三方重视是做好三级中医院进社区前提。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网底, 是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政府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应占有主导地位, 常州市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卫生惠民系统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 放到解决群众民生问题的高度来考量, 由市长亲自主管, 钟楼卫生局每月召开社区卫生帮扶工作例会, 凸现了政府的重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也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 都专门成立工作小组, 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医院, 转变发展思路, 及时抓住机遇走进社区, 紧紧瞄准社区卫生市场这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重建三级医院的市场边缘, 医院给予了社区帮扶工作高度的重视。事实证明只有政府、社区、医院三方共同重视, 合理调整三方利益, 才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最终实现百姓、政府、社区和医院的多方共赢。

3.2 医院与社区的有效沟通是做好三级中医院进社区的关键。社区卫生工作有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 三级医院在多年的运作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 如何让医院与社区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发挥各自的特长, 就必须加强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三级医院要走下去准确把握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植入自己的管理手段, 要及时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的需求, 结合各站点的技术特点, 按需提供帮扶, 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3.3 准确把握社区居民需求是做好三级中医院进社区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是与居民联系最紧密的卫生保健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活力就在于贴近居民的需求, 三级医院进社区能否得到居民的认可也在于社区卫生服务能否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为此, 医院社区服务科联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对各社区居民进行需求情况的抽样调查, 准确把握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通过对医院自己举办的中心和站实行24小时值班, 对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开展预约上门专家门诊, 对转诊病人实行车辆接送、无缝对接, 严格执行“六免二减”和药品零差率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便捷、灵活、连续、价廉等优势。

3.4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是做好三级中医院进社区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 因此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强弱是能否赢得居民信赖的关键, 三级医院挂钩扶持社区卫生的重点就在于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 真正实现“小病能处理, 大病能鉴别”的目标。医院一方面通过“输血机制”直接派专家到社区,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造血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来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来重塑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心, 实现居民初级医疗预防保健的社区回归。

3.5 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是做好三级中医院进社区的特色。三级中医医院与社区挂钩帮扶与西医医院进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医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特点十分吻合, 在社区发挥好中医药特色是三级中医医院进社区的优势所在。医院充分利用社区平台, 通过专家坐诊、社区卫技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中医药社区行活动、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居民中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开展中医慢病管理等载体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接受中医药的服务, 体验中医药的疗效, 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有效拓展了中医中药的服务阵地。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 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如三级中医院派出的专家还不能满足社区卫生工作通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要求, 派出人员如何处理医院工作和社区工作之间的矛盾等。但是, 通过几个月的试点, 三级中医医院进社区工作逐步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认同, 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信假以时日, 经过不断的完善, 三甲中医院进社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成为发展社区卫生工作和推进中医药“三进”工程的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汤士忠, 洪大蓉.城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动工作实践和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1279.

[2]王敏, 林崇健, 丁书琴等.城市大医院与周边社区医疗机构联动构建新型医疗网络的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10) :38~40.

篇9: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一、夯实体检基础,掌握居民健康信息

近三年间,根据矿区居民的不同分类,我们先后开展了离退休职工、随矿家属、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三大人群体检工作,获得了较详实的居民健康信息,并逐一建立了健康档案,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经过统计和分析,对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慢性病和多发病进行了归档管理,从中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居民的健康状况堪忧,需要医患共同重视,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和老年病知识宣教。然而,目前居民体检是分人群循环进行的,即各种人群隔两年体检一次,间隔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疾病的发现和追踪。为了更加关注居民的建康状况,应该每年或至少两年各类人群体检一次。这样对体检者有利,也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的经济效益。虽然短期来看,医保资金投入激增,但长远来看,疾病被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效果要好得多,且医疗成本和医保投入会相应减少。

二、积极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增进医患沟通

对矿区残疾人及75岁以上老人上门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深泽矿区老年人口日趋增多,且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在一线或外地工作,因此,积极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上门服务,医务人员为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等医疗服务。分析结果后提出治疗方案,给予用药指导。同时,讲解常见病突发病的处理方法,细致介绍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这些活动,也进一步拉近了医患距离,增进了医患沟通,在精神上,给予了老年人很多安慰和关怀,为创建和谐矿区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作为基层医院,我们要将这项活动扎实开展下去,努力打造一支医疗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全科医疗团队,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上门服务的内容。例如,制定更为细致的服务计划、增加新的便携式检查仪器和项目等,切实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

三、积极开展健康讲座,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为使矿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了解更多的疾病防治知识,我们也曾举办过多次知识讲座,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然而,要想使广大居民都相信科学、相信医院,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矿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盲目相信虚假广告、轻信江湖游医,从而被骗取大量钱财,或是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看起来是居民或患者的自身问题,但究其本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我们在健康宣教方面的缺失。我们不但要加强疾病的防治知识的教育,更要使广大居民提高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比如一些慢性病及恶性肿瘤,目前都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在医学界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些江湖游医或是所谓的祖传秘方了。如果居民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会对医院重新树立起信心,医院也会避免发生患者流失的局面。因此,我们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前,要广泛宣传,积极与服务处、居委会等单位协调,为讲座提供适合的场所,争取更多的居民参加,强调对疾病科学认识的重要性,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们对每名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档案,使医德考评细化、量化,由科室和单位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医院内部考评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到广大矿区居民当中去,请他们参与到医德医风考评的工作当中来。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相信医德医风考评绝不是走过场,真诚地告诉居民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医务人员打分,并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回收整理居民的打分情况与医院内部考评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对医务人员做出评价,从而找出问题,找到不足。这样,通过与矿区居民的互动,也同时能够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和谐矿区的创建。

篇10: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心得

青年的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整天在校园里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很容易造成与社会脱节。参加志愿实践活动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唤醒大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明白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除了自己在社会的索取以外,还懂得奉献。作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后备军,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当代的80后,已经是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活跃在各个岗位,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之余接触生活,了解社会现实的情况有助于我们对整个生活环境的理解,从而反映在学习上,有针对性的学习,独立的思考。在真实的了解国情的情况下,敢于担当,把国家社会的责任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其次,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接触新的朋友,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与不同专业与不同领域的人沟通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些我们在学校得不到的信息,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而且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在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之中和活动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会不知不觉的得到提升。现在的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户,个人的自我意识很强,团体协作意识相对弱些,通过与同龄人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大家扬长避短尽力做好,团队意识不断加强,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再次,参加活动本身也是很有意义的,是锻炼自己的好方法。比如在大街是捡垃圾活动,不仅自己亲自体会到作为一个清洁工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且通过自己参与这个过程,会间接的暗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卫生,不乱扔垃圾。大学生在平时在学校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能够在大众面前弯下高贵的腰去捡垃圾,在太阳底下认认真真的完成工作,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历练,而这种锻炼是在学校里学不来的。

当然现在大多数青年组织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组织构建的问题,二是活动缺乏灵活性,三是活动的目的问题。关于组织的问题,主要是组织活动的时候,准备工作有所欠缺,组织协调力不强,缺乏号召力。尤其是在时间把握不强,活动开始到结束很散漫,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而活动缺乏灵活性,主要是指在遇到突发情况下,应对能力不强,考虑问题不全面,准备工作没有做充分。活动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应该先了解一下活动的一些情况,了解活动的目的,准确的把握住此次活动意义,尤其是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应该始终都把奉献精神贯穿其中。最后就是在组织构建上应该有明确的纪律与原则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组织的框架内行动比起毫无目的原则的做事要好。不仅要让大家明白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更要社会民众理解参与社会活动的价值。

篇11:社区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探索在社区医疗中进行药学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药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促进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 通过药师与患者交流和指导。结果 通过社区药学服务,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普及了用药知识,提高了患者的用药水平。结论 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药学服务;用药咨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药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社区居民用药存在不少问题,现分析探讨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服务对象

本社区常住居民以及来本院就诊的患者。

1.2方法

(1)配备必要的电脑设备和有关专业书籍,以便药师随时查询各方面资料,及时解答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各种问题。(2)咨询的药师为主管药师以上人员,精通本专业知识并具一定的临床知识。(3)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根据接受咨询的内容频率的大小,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力求做到知识准确,杜绝咨询错误,避免危害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作好原始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提出的问题、解答的情况等。(4)提供远程服务:设立用药咨询电话,受理我院患者在用药全过程中个体化药学服务。同时也为社会群体等其他对象提供合理用药、新药推荐,不良反应处理、信息收集等服务。

2 社区居民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随意用药

主要为看电视、听广播和街头小广告或听别的患者所用药物,随意使用,缺乏正确用药选择,既造成了经济浪费,往往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出现耽误治疗或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2.2不按时服药

有的患者吃药想起了吃一次,想不起来就不吃,使药物治疗达不到治疗的有效剂量。特别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于服药不按时,往往导致血压、血糖忽高忽低,不但易致危险,还会造成多脏器损伤。

2.3多种药物联合

许多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年龄较大人群,治疗不分主次,把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联合药物中的拮抗现象经常发生。

2.4看不懂药物说明书

随着国家对药物说明书所载内容要求越来越规范,其内容也大大增加,很多专业词语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如用法中的剂量,有的按片,有的按ml、mg、g等,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许多人不会进行单位换算,从而造成剂量错误,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不良影响。

2.5医师用药存在的问题

知识更新不够,凭经验用药,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不合理联合用药。

2.6家中小药箱缺乏维护

长期不进行整理,不会看批号和有效期,到有病时才乱翻一通,拿起就吃,造成过期或变质药品误服现象。

3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

3.1举办健康讲座

针对本社区居民疾病发生情况,每年选择4个不同的健康讲座题目,每季度聘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用药水平。

3.2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

针对一些违法广告宣传,如保健食品宣传疗效的、借患者名义宣传疗效的等情况,患者很难鉴别真伪,专业人员给患者讲解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食品和药品的区别,教给患者如何去鉴别真假广告与真假药品,教会他们去看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树立居民拒绝“三无” 药品的主动性,大大减少了不法广告对社区居民的误导,避免延误病情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发放教育资料

充分发挥“药物咨询窗口”的作用,发放合理用药教育资料。针对社区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较多,特意推出“药物知识系列宣传资料”,意在避免居民走入用药误区,提高人们用药的水平。

3.4药品使用知识宣传

3.4.1联合用药问题

涉及多种药物能否一起服用。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可能表现为药理作用的协同或拮抗、不良反应的加重或减轻等。多种抗生素药品合用,多种止痛药合用,多种心血管药物合用屡见不鲜。患者用药过程中将毒性增强的药物合用,作用相减的药物合用,重复用药,合并较多种类药物司空见惯,在与患者的交谈中耐心细致地进行正确使用药物的宣传,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3.4.2用药时间及次数

为使药物服用之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就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次数。大多数药物是每日服用3次,但由于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减少。长期应用的药物,要注意蓄积中毒。另外还要考虑到每天发病的时间。药物的服用时间(如饭前、饭后服等)须根据具体药物而定。如阿奇霉素应在饭前lh或饭后2h服用。治疗哮喘患者时,类固醇制剂应在下午服用,因为哮喘多在后半夜发作,其血清药物峰值在夜间出现,故对患者的治疗有益。优降糖、糖适平和达美康等降糖药一般在饭前30min服用;伏格列波糖(商品名倍欣)、拜唐苹则在餐前即刻服用,而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则在进餐时服用。

3.4.3如何看药物说明书

教会居民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说明和医嘱使用药品。掌握正确的使用剂量、时间和疗程。严格掌握适应证,杜绝滥用药品。还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西药能否一起服用,不要随便加大药量或减少用量,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1]。

3.4.4家庭小药箱管理

指导居民合理配备家庭小药箱,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配备药品,并定期对所有药品进行清理,去除过期失效药品,并随时加以补充,散装药品要在外包装上标明有效期。

4结论

通过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扩大了药品管理有关法规的宣传效果,普及了用药知识,提高了社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水平,为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北界镇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下一篇:年会邀请函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