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2022-07-28

第一篇: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朝 阳 二 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迫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本学期我校

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实施内容,以“走近社区、走近生活”为综合主题,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一、基本理念

走进社区与走进生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一〉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学校不等同于教育,听课不等同于学习.设置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就在于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学生需要认知为主的学习,也需要体验为主的学习.有效实施社会实践的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而创造性地走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并由此获得深刻的生存体验,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

二、课程目标

“走近社区、走近生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向,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根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结合

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把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定为: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生活体会、经验,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方面的常识。

2、在指导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有效的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生活和活动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3、关心他人与社会,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德,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5、初步掌握信息资料的了解、搜集、分析、处理的方法,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成果与收获。

三、课程内容

根据本社区地区资源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生活经验与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社区、走近生活” 设置以下五大方面的实施内容。

1、走进社区,走进生活

(1)初步了解社区的基本活动,逐步熟悉社区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

(2)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可贵与创造的喜悦,学会一种本领,如:洗衣做饭、采购物品、合理消费等。

(3) 对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并萌发 对家乡的关爱之情。

2、服务社区,美化社区

(1)愿意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

(2)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中获得积极的感受。

(3)自觉维护社区形象、珍惜环境 。留心观察身边的环境,初步领悟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具备初步的环境保护常识与技能,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些实际问题;逐步学会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大胆畅想并描绘心目中的理想社区,并动手装饰自己的小天地。

四、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设计与安排:

“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实践活动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 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同时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学期初步安排为:

九、十月份:

1、学生走进网络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计算机、熟悉键盘、鼠标,学习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下载有关内容,绘制简单的图表,输入文字。运用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社区组成、社区设施、社区功能、社区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形成对社区的理论性认识。

2、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对社区的公共设施(公共厕所、IC电话亭、停车棚)、服务设施(学校、医院、商店、银行、服务机构)、环境设施等问题进行咨询、访问,形成对社区的表象认识。邀请社区相关人员,接受咨询。调查访问社区人员,如向居委会老奶奶了解社区家庭构成情况,向医院院长询问本社区人口健康状况、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向学校校长咨询每年入学情况、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向警察叔叔调查社区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家庭拥有摩托车、自行车的数量,向服务机构调查本社区人口就业状况及失业人口再就业问题。初步了解家乡生活习俗和文化,如:研究中国姓氏的来源、姓名的来历、研究广告用语、研究社区文字的规范化。

3、根据查找资料及本社区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开展“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学生对有关社区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意测验,分析汇总测验数据,列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社区问题。教师适当列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如:我是社区小主人、社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家庭减废大行动。

学会一种本领,体验生活。可以充分开发家庭资源,请父母、爷奶做为顾问,学校统一开展“我能行”的展示活动,以演示、表演、谈体会交流自己的实践感悟。

11-12月份:

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描绘社区。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我是小小美容师”。就上一阶段提出的社区急待改进的方面或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文化习俗和公共设施等。其中三年级主要有老师根据学生民意测验的情况有选择地集中指导进行,四年级由扶到放主要开展自主性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学生根据社区现象的初步分析,针对社区内的服务设施、社区环境、家庭状况,自主结合,自定课题,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研究计划,分配研究任务,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摄影解说等方式开展活动,交流汇报。如:名字趣谈、规范文字、关于白色污染、我把废物当个宝等。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获得一种成就感、快乐感。

2、“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上网浏览查寻有关合理化社区的文字与音像资料,自行设计并交流心中理想的社区是怎样的,可以是某一项设施,如“我心目中的电话亭”,可以自己的小天地,可以是自己的教室、学校,也可以是整个社区,评选“最佳创造”。三年级学生可以从小处入手,通过绘画、小报、写话等形式展示一项设施或景物、发挥集体的智慧美化自己的教室,四年级学生可采用绘画、自制模型、写标语、小品、演讲等方式展示设想,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社区而作出努力。

一月份:

对整个活动阶段作总结,写活动感想,进行演讲,谈收获,并确定寒假活动方案。

五、课程实施的策略:

1、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 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2、拟定方案。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案内容包括:主 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3、实施活动。师生走出课堂进入活动场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 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4、交流总结。学生把自己成小组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扮成果,并 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教师则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程实施

1、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活动量。原则上同一级部爱派在同一时间进行,便于上大课,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展示,采用集中和分散使用相结合的方法。隔周五的中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碰头,交流前期活动所得及实际问题,安排下两周的活动内容。

2、课型: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实践活动型、专题研讨型、成果交流型等。

3、师资:

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实质上的重视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社会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将流于形式。

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 育情景、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的圈子里。

2、教师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各种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不仅 能根据课程实施指南执行课程,而且能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和设计课程。

3、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好学校与家庭、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本课 程的实施。

4、教师应具有探究、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本课程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 能力结构,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提高自身素质。我校有校长、教导主任、电教组长、大队辅导员、卫生保健老师作为智囊团,有担任语文、数学、科学老师担任专任指导老师,鼓励其他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做临时的指导,对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适当的物质鼓励。

5、作好宣传,让广大家长和社会人士了解、关心和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课程,聘请部分家委会、社区专业人员参与协作到活动中来。

七、课程评价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一〉关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评价的基本建议

1、评价要有所侧重。完整的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本课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尤为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于 实践的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精神与能力进行评价, 不强调记住了多少系统知识与具体技能。

2、评价要贯穿活动的全过程。本课程不排除终结性评价,但更强调把评价贯穿在整 个活动中,活动最后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时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应来自活动过程中学 生的策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评价是整个活动 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完全是在结束这门课程时另外进行的工作。

3、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本课程十分重 视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 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

4、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本课程评价主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而是为 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教师应营造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学习,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即使结果不理想,也不应得到否定性的、伤害其自尊心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具体方式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 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与家长、杜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具体方式有档案袋、评语、活 动记录、其他人〈包括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推举与评说等。

2003年9月

自己摘录了两首诗歌 想看的就看 不想看下载完成后删除就可以

书香

记忆搓着遗风麻绳 一间书院源远流长 门槛脱漆焕然一新

我正襟危坐,做个乖巧的学生 聆听你吟诗作赋,讲课授经

泛黄的诗书依旧在 捣石的身影依旧在 拉犁的耕牛依旧在

风流人物何处,大江东去浪淘尽 也没能留住往日的那些光阴

流放一段历史,流放 唐的风雨到宋的浮沉

如画江山,如潮风水,如歌流莺

那些兴亡谁能说得清 就像长满青苔的墨池

终究载不动一叶轻舟,万丈愁情

又见你时,看你吟啸仗剑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羽扇纶巾 一梦江湖归去,灯火夜微明 听你授书讲学,看你著诗立传 在漂白的时空里,呼吸书香满襟

风云聚散缘深缘浅

风云聚散缘深缘浅 匆匆的脚步,忙忙碌碌 惊扰休憩的蝴蝶,翩翩起舞

不远处那车水川流 激起一团团的风雾 风起四海流 辗转逐云秀 风聚云拢共一画轴 电闪雷鸣声光伴奏 风得过,云且过 岁月就这样任风云蹉跎 风不休,云停留 离别亦是一场悲与愁 匆匆的脚步,来来回回 恍如跨进那青葱岁月的时空

一步深,一步浅 嬉笑怒骂化作那南柯梦幻

一步疾,一步缓 风经云走引发那沧黎护忠

风吹叶凋零散飞 云过沙土寒生泪 风的征途在天空 向往登上云霄巅峰 在高空、低空刮起冽冽寒风 呐喊悲歌响彻在征程中 云的归宿为大地

在山川、湖海笼罩漫漫雾汽 只为安逸守望在自己的一方归属地

风息声,云留痕 一泪秋雨挽相送 吹响另一生命的征程

第二篇:关于开展“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活动的情况报告

区司法局开展“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服务

群众、服务发展”活动的情况报告

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集中调研服务周活动的通知,2009年4月17日青白江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平凡带领六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到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开展调研活动,走进社区、向群众学习,问策于民、为民解忧。

一、收集的意见建议

此次调研活动以座谈的形式展开,广泛收集和听取了社区干部和群众对我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认真听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群众对司法局走进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做出了高度赞扬,并踊跃发言,为司法行政机关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加大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度。大多数社区居民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了解不够全面,司法局可以在宣传工作方面加大广度与深度,让百姓体会到司法行政工作与其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维权。

(二)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多样性,提高群众对法制宣传等

1内容的接受度。在宣传方面能够广泛、深度地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在群众中培养法律服务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特别是“五五”普法中群众法律水平大有提高,可因势利导培养群众“以法助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丰富普法宣传的形式,如讲座、演出等;三是内容要以以案说法的形式为主;四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应常进社区摸排纠纷;五是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作为司法局深入基层宣传的平台。

(三)司法局应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法律服务,深入社区、院落,为群众排忧解难。可以利用社区教室,请一些专家、法律服务志愿者到社区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课,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对于群众主要求助咨询的妇女儿童维权、婚姻家庭和财产纠纷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应该加强宣传,提供法律援助。

(四)建议司法所和社区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将司法所的具体职能进行宣称,方便群众办事、求助、咨询,解决群众告状无门、办事无路的困境。某些区级部门将自身的社区居民身份证明、现实表现鉴定、婚姻证明等职能下沉至社区,但社区因无执行某些调查的权力,在情况未明、无法承担后果的条件下不能为办事群众出具证明,使社区的工作很难开展。

二、调研工作体会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对于群众提出的宝贵意见,廖局长明确表示了要坚定地带好队伍,亲民、为民、爱民,服务群众的决心。对于群众求助事宜采取首问首办制,职责之内不推不拖,职责之外引导办理。同

时,也对以后的工作做出了以下几点安排:

(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志愿者进社区,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深入基层、院落,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现场答疑,对疑难问题也可采取约谈的方式,达到群众得实惠、党和政府形象提升的双赢目的。

(二)我们的工作还需要更加扎实、深入。目前司法行政机关对自身职能的宣传还很不够,老百姓对司法局的职能了解很少,宣传科、各司法所要加强对司法行政工作自身职能的宣传,让老百姓知晓我们的工作。

(三)着重宣传出我们的亮点和特色。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立足职能,加强自身宣传,扩大知晓面,更周到地服务群众。

(四)寻求有效载体,加强宣传。提供走村串户的口头宣传、流动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将法制宣传教育与司法行政职能的宣传相结合。

(五)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规范化的宣传。透过补贴的杠杆,规范工作,加强宣传,司法行政工作任重道远。

(六)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受理群众的来访之后,立足职能,协调分流,方便群众办事。干部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老百姓对职能部门的了解。尽快地做好“司法行政部门办事指南”的展板,相关负责人留电话,配合社区衔接,调动辖区内热心

公益、公平正义、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积极分子,服务社区居民,解决群众办事难的困境。

(七)应化工路社区艺术节的邀请,司法局可以以司法行政工作宣传为主要内容,利用2009年4月28日的社区艺术节深入化工路住宅小区、院落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深入到最基础的院落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对疑难问题可采取约谈予以解答,做好“司法行政职责指南”上墙、统筹安排深入基层培养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工作。

此次调研活动拉近了区司法局与社区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感觉司法行政工作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将群众的心思、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上来,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服务于民、发展于民。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社区群众面临的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立足职能,具体地向上级反映群众的难处,真正做到关心群众、贴近群众、体谅群众。区司法局的全体干警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亲民、爱民、为民”的意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方便快捷的、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推进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局长 廖平凡

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走进秋天》社会实践案例

通山县通羊三小

张英

一、活动背景: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秋姑娘带着秋风,带着秋雨,带着秋色和五颜六色的果实悄悄来到人间,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快乐。学生们享受着香甜的水果,沐浴着凉爽的秋风,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学习着有关秋天的课文,背诵着有关秋季的古诗,唱着秋天的歌曲,然而对于秋天,他们又有了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秋天吗?于是,从多角度了解秋天,二(1)班学生《走进秋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撰写活动方案、按研究计划活动、多渠道的搜集和整理材料、汇报与交流,加深对秋天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实施: 活动一:确定主题

1、确定主题: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象(出示秋天的实物录象)。

大家边看边想:画面中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 (2)学生回答。

(3)看来大家都十分喜欢秋天,那么想不想跟老师一同走进秋天,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好,本次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走进秋天》。 (出示活动主题:《走进秋天》)

2、讨论确定子课题

(1)秋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或者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了许多关于秋天景色的问题:秋天什么树叶变红?(枫叶) 有哪些候鸟开始迁徙?(大雁、燕子、麻雀)秋天有哪些水果丰收了?(苹果、柿子、葡萄) 有哪些花开?(桂花、菊花、牵牛花) 春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秋天的风? (2)小组讨论准备研究的问题。

比如: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人在生活上的变化,秋天的文学,秋天的艺术。 活动二:制定方案

1、分组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组成活动小组。

2、制定活动计划

(1)选小组长。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每个小组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小组长进行分工,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发活动计划表。 (3)完善活动计划

①各个小组汇报活动计划,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而完善计划。 第一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植物。内容:收集有关秋天植物的相关材料重点各种各样的花;访问园艺专家,了解秋天花的开放;收集各种图片;办小报;绘制秋天景色的图;请教农民伯伯,了解有关秋天种植农作物的情况。 第二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动物。内容:上网查资料,收集秋天有哪些候鸟准备迁徙;调查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收集精美图片;制作小书签。

第三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人的变化。内容:上网查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做一次采访;向你的爸爸妈妈了解;做一次买菜或买水果的实验;把描写秋天的歌舞拷在光盘里。

第四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文学。内容:上网查资料收集描写秋天的成语,诗词,文章;到图书馆去查资料;整理资料;把成语或诗做成书签。

第五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艺术。内容:上网查赞美秋天的歌曲;到图书馆出查找赞美秋天的图画;制作小舞蹈;准备一次歌曲演唱会;

②各组参照同学们的建议进一步调整活动方案。 活动三:分组行动

比如第一小组:活动的课题是研究秋天的植物

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仔细观察基地里或自己家里的植物。 (2)制作调查表或列出访问提纲。

(3)明确向谁访问。可以向学校的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调查。

3、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4、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里的人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装订。

6、小组汇报,把自己调查、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汇报。

7、准备展示:自己最喜欢的秋天的植物(可以用各种方式,如树叶贴画、描写该植物的诗歌和该植物的歌曲、图画等。) 活动四:交流展示

第一小组:图片、小报展示。 第二小组:精美图片、小书签展示。

第三小组:介绍秋天人的变化;欣赏描写秋天的歌舞。 第四小组:介绍描写秋天的成语,诗词,文章;赠送书签。 第五小组:小舞蹈表演;小小演唱会。 活动五:后续活动

活动进入尾声,学生还想了解秋季气候的变化、秋季有哪些节日、秋季的旅游好去处………鼓励学生做学习上的探索者,生活中的有心人,带着这些未知走进秋天,继续开展活动。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历时一个月,教师充分依托地方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的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自然,贴进生活。从而达到让学生由无意性接触秋天到目的性观察秋天的效果。在资料收集期,不少同学为了完成自己的子课题,上网查资料,下乡问老农,忙得不亦乐乎。在不断的活动中,学生的眼睛变亮了,嘴巴变得会说了,手也变得会写了。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不仅仅是关于秋天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更重要地是学会了怎样去研究问题,多角度观察事物,怎样去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对他们的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明的。

第四篇: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农村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在**村委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的心里异常兴奋,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经受较先进的大学文化生活的洗礼之后,我重新回到农村,所有的见闻感受看法,不像以前那般肤浅浮躁,而显得更有理性。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因此,利用寒假时间。我回到我的家乡汉王村进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协助村委会宣传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针,推广新农村科技活动、参与新农村文化宣传。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对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走访汉王村,我发现了以下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文化设施基础薄弱。由于各种原因,村级债务较重,没有村级积累,无力发展村级教育、文化及公益事业,乡风文明建设缺少载体,使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难以开展。

2、陈规陋习有所抬头。攀比现象比较严重。红、白喜事讲排场,讲阔气,大操大办。广大农民深恶痛绝,但没有办法,遇到红、白喜事只能跟风,否则周围的人不答应。

3、脏乱差现象较普遍。在村里垃圾、粪便、污水随处可见,卫生条件较差。村级路网很差,筑路任务艰巨。多数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反差。

二、想法建议

针对**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汉王村人民委员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民素质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全体村民把村里的事情做好。

1、科学引导,带领村民创业。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地阻碍了村民的创业意识,一要以村里种植、养殖大户为基础带动周围群众。二要鼓励村民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加快农村新情况、新经验、新技术、新知识的吸收消化,大胆创业,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2、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一要加强通村道路。二要搞好村庄发展规划,搞好环境卫生和环保工作,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为农民营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三要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阅览室,提高村民政治文化素质。

3、加强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是,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就整体而言,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科技、管理等专业知识,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在传统农业之外实现就业。这种状况对农民增收制约很大。

4、破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村民当中破除封建迷信,防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陈旧陋习,形成勤劳致富、优生优育、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秩序稳定的文明新风尚。

近日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它在我心里久久回荡,萌发了许多融入自我观点的意念及体会。我觉得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新农村,更应该是政治、文化、科技、卫生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是让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新农村,是使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医疗卫生、文化素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提高的新农村,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去干,而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带头去干,去为农民服务。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很有帮助,它不仅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解决和认知能力,更让我们提高了服务的素养和意识! 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我常常被朴实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的品质所折服。他们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的。我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认识了社会农村的现实,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第五篇: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农村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农村(3606字)

寒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寒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临沂市沂水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经济、农村教育的调研。经过调查,我发现了***村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

***村农村建设的不足

(一)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近年来,随着领导班子的改进,经济措施的施行,***村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尤其在团组织建设方面。农村的团支部建设存在四大问题:

一、从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状况来看,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兼职过多的问题。

二、从农村团员队伍状况来看,农村团青比例偏低,团员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从农村团的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活动阵地少且利用率低的问题。

四、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对流动团员的管理日渐弱化

总结各省先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领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真意为人民办事。作为赏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道理。

2、能够领导群众,具有发展的眼光,能够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带领大家向前走。

3、具有宣传和号召能力,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只要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事情都有可能。而我村缺少的正是这些,”三个代表队”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应有亲的要求,只有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才能彻底地脱贫。

(二)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经过统计,90%的村民自愿上了农村医疗保险,他们希望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国家及时地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但所采访的村民均一致表示虽然政府的政策很好但由于有钱数的限制,没有达到制定的钱数或没有生病住院就不能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医疗保险的根本用意,就是为了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才制定政策,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或家人生大病住进医院,也不希望因为有大病需要买价值昂贵的药来治病,所以村中几乎没有人真正通过医疗保障解决缺钱的问题。这样看来,政府的一片好心好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老百姓的身上。

(三)农村经济

从经济的发展上来看,农民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些村子主要靠种植蔬菜,有些村子主要靠发展旅游,开农家院。离大滩

四、五公里远的前后燕窝村主要靠种植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另外,扎拉营村是丰宁最富裕的村子,主要靠发展旅游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通过调查,了解到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急需加强。近年来,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危害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村干部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急需更新。部分村干部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前燕窝村和扎拉营村,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和旅游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3.增收措施不增收

为了使家民增收脱贫,村领导人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主为结构,推动农业主业化,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提高质量,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举措实际却不能解决农民增收。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发展多种经营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什么价钱高就种什么。目前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压粮扩经”或者栽果树,或者种蔬菜。从局部看这样做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但到处这样搞,又会使农业生产结构趋同,出现新的失调。而新产业结构要求市场来调节,行政命令人为地调整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06年,因为烤烟的返还税比较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迫切要求着调整产业结构的旗号,强迫农民种烤烟。对不种烟的农民进行处罚。一时间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翻了几番,但是烟草是国家专卖产品,烟叶不像水果那样直接流入市场。而只能卖给烟草公司,而全国烟草公司吞咽能力也就那么大,过多的烟草,根本收购不了,结果大量的烟草积压下来,让农民吃了很大的苦头。可见即使产业结构调整了,增收依然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

(四)农村教育

在农村教育调查中,***小学是一所12年前由村子里所有村民经过三年的筹款时间所建的小学校,这里只有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教育三个不同年级的约30名学生。这里设有半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学习数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五门课程,但这一所学校只有教师一名。这就是电视台曾报道过的在同一个教室有多个年级一同学习的复式教学。这里的房屋破旧不堪,一间屋子只有一个很小的灯泡,木质的桌椅板凳也已磨得不成样子。同时,在与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的不多。可见,农村教育急需进一步得到改革,加强硬件设备及学生家长的教育。

现在一些村民认为农村孩子读了大学没有用了,大学生在他们眼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荣誉感,一些人甚至对孩子读书失去了信心。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不可胜数。甚至出现了3个人打工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的局面。夏青的姐姐本来还在读书的,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就退学去打工挣钱,为的就是供学习成绩较好的弟弟上学。村里的人家大多有2个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有的只好让其中1个孩子继续上学。我发现,村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逐渐分成了3类:80%以上的孩子在读完初中后就随大人一起到外出打工了,另外一些孩子成为社会上的“漂一族”,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经过努力能够上大学。城市里的孩子几乎都能上大学,即使不能上大学,也能接受大学以外的职业教育,而在农村,如果考不上大学,孩子们只能继续父辈的生命轨迹,务农、打工。

想发展,农民才是主体,但是我村农民阶级的文化水平低,意识跟不上来。农民闲期间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大多数村民都沉溺于赌博等活动。社会风气较着。由于村民平时活动较少对于全国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不足,易于满足,所以没有强烈的求知未定心理。

大学生的畅想:农村要发展教育是关键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对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胜层次的了解,调查中四处碰壁,并没有阻止我进行的决心,通过走访***村,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总结及建议: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环境。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在活动时间、方式、内容上灵活考虑,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2、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必须积极开展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

3、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镇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份辛劳,一份甘甜。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辛劳,就有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无限,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上一篇:自荐书及个人简历下一篇:中考化学考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