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姥姥家的作文

2024-04-27

回姥姥家的作文(通用15篇)

篇1:回姥姥家的作文

回姥姥家的叙事作文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回姥姥家的日期,我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姥姥家在吉林,那是很遥远的地方。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整理好行李,期待着这次愉快的旅程。

第二天中午,我们准时出发了。我们先来到西站坐汽车到了杭州,晚上7点,我们踏上了开往吉林的火车。刚一上火车,我别提多兴奋了,东摸摸西碰碰,我还在卧铺上爬上爬下,哪儿都觉得很新鲜。随着“呜……”的一声汽笛响,火车徐徐地驶出站台。没过多久,我的兴奋劲过了,觉得无聊起来,还好遇见一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做游戏、吃零食,很快就到了睡觉时间。

一觉醒来,妈妈告诉我昨晚我们路过了长江。这时,我也开始欣赏起车窗外的风景,时而座座青山连绵起伏,时而大片大片的农田一望无际,时而穿隧道,时而过桥梁,变换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36个小时的`行程在我热切的期盼中缓缓度过,终于到了姥姥家!见到了两年没见的亲人,大家都十分激动,我也一下子扑进姥姥的怀里。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火锅,每个人都带着笑脸。

回到姥姥家,我是那样幸福!

篇2:回姥姥家的作文

第二天,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到家已经筋疲力尽了。“萱萱,想不想到姥爷的小菜园看看哪?”表姐问道。“好啊好啊!”我从床上弹跳起来,浑身的疲劳都仿佛抛到了九霄云外,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在姐姐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来到了小菜园。进了菜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令人心旷神怡。一阵风吹来,一片片绿叶如同接踵而来的绿色波浪,夹杂着清香,扑面而来。突然,我感觉我的脚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我低头一看,是一条虫子。我“呀”的一声跑开了。第一次“拜访”以失败而告终。

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菜园。这次,我吃一堑,长一智,全副武装,长衣长裤,来摘茄子,挖土豆。我先开始摘茄子。我找大个的茄子,拿剪刀从根处斜斜剪下去。只摘了十个,我就累得汗流浃背了。我又拿起小铲挖起了土豆。一开始,我小心翼翼的挖着,生怕把娇嫩的小土豆挖坏。到后来,我慢慢的失去了耐心,把铲子扔到了一边,坐了下来。我又想:做事要有始有终,决不能让人小看我。我的劲头又上来了,一鼓作气,把一个小土豆挖了出来。我们满载而归,没想到,却闹了个大笑话:我摘的茄子中最大的一个是留得做籽的,而我挖的“小”土豆是秋天才成熟的。唉,又失败了。

当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去的,我相信,一定会有一次成功。

小菜园,你带给我快乐,也将伴我成长。

突然,我感觉我的脚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我低头一看,是一条虫子。我“呀”的一声跑开了。第一次“拜访”以失败而告终。

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菜园。这次,我吃一堑,长一智,全副武装,长衣长裤,来摘茄子,挖土豆。我先开始摘茄子。我找大个的茄子,拿剪刀从根处斜斜剪下去。只摘了十个,我就累得汗流浃背了。我又拿起小铲挖起了土豆。一开始,我小心翼翼的挖着,生怕把娇嫩的小土豆挖坏。到后来,我慢慢的失去了耐心,把铲子扔到了一边,坐了下来。我又想:做事要有始有终,决不能让人小看我。我的劲头又上来了,一鼓作气,把一个小土豆挖了出来。我们满载而归,没想到,却闹了个大笑话:我摘的茄子中最大的一个是留得做籽的,而我挖的“小”土豆是秋天才成熟的。唉,又失败了。

当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去的,我相信,一定会有一次成功。

篇3:姥姥家的烘笼

小时候住在姥姥家,最难捱的就是冬天。北方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一进11月份就开始飘起雪花。姥姥家的黄土屋四面透风,纸糊的窗户被北风撒开了一道道口子,晴天的时候,屋里反倒不如外面暖和。白天还倒好说,小伙伴们只顾疯玩着追逐嬉戏,跑得满头大汗早忘却了寒冷,只有到了晚上,便会感觉到缓缓涌上的寒意。三十年前的北方农村,家里极少有烧煤取暖的,即使是富裕人家每年也就买上几百斤碳,只是等着逢年过节来客人的时候用。实在冷得不行的时候,姥爷会在炉膛里点来玉米芯去去寒气,但效果却是寥寥,冰冷的屋子女仍旧冻得我瑟瑟发抖,所以每天晚上吃罢晚饭,我便闹腾着要钻被窝。但被窝同样是冰凉的,所幼的我每天晚上都会被冻得喊叫一番。

有一天姥爷从外面割了很多柳条回来,说要为我做一个暖被窝的烘笼,然后就在屋子里忙活起来。编了三四个晚上,烘笼终于做成了,大小和农家挑粪用的筐子差不多,只是上面加了盖子,中间留有一个小口。我看着好奇,不知道这东西怎么能取暖呢?只见姥爷先把烘笼塞进被窝里,在火盆里点着几个玉米芯,等燃得差不多的時候把火吹灭,再透过烘笼口把火盆小心地塞进去,隔了十几分钟,姥爷把火盆和烘笼撤出来,拍拍我的头说:“小子快钻进去试试。”我迅速脱光衣服,似泥鳅般钻进被窝,里面暖暖的、软软的,好像刚被太阳晒过一般舒服,还带着一股烧玉米的味道。躺在暖融融的被窝里,我便缠着姥姥讲故事,姥姥轻轻拍着我的头唱道“小毛驴晃铃铛,当啷当啷到集上,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又酸,吃个栗子面丹丹。”说到面丹丹的时候,姥姥总会笑着刮一下我的鼻头,我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北方的冬夜寒风恣意呼啸着,老屋的窗棂纸被刮得呼啦作响,躺在暖融融的被窝里,我的心头却有一股暖流在荡漾。

篇4:姥姥家的小园作文

小菜地里种着一些新鲜的蔬菜,有白菜、蒲公英、韭菜等等。姥姥种的这些蔬菜,一点农药都没有,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我每次和爸爸妈妈去姥姥家,姥姥都会给我们拿刚采摘的新鲜蔬菜,有时候是青翠欲滴的叶子菜,或是已经腌制好了的韭菜花……总之,我们从姥姥家回去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带一些美食。

小菜地的西北角有一架葡萄。那葡萄架是姥姥亲手搭建的,那葡萄树也是姥姥亲手把它从小小的葡萄枝养成比两个我还高的“大树”呢!而当我们秋天去姥姥家的时候,总能和表哥表妹一起美美的吃上一顿紫色的“葡萄盛宴”。那葡萄皮是带有几分神秘的紫色,而剥开外皮后,便露出了那半透明的果肉,果肉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十分可口,就像聚宝盆里的玛瑙一样呢!

篇5:姥姥家的小园作文

一下车,我便奔向姥姥家的小菜园,姥姥也闻声走了出来。姥姥家小菜园的种类可真多,有绿绿的长长的韭菜、有紫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叶子的莴苣、还有黄黄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小葱,可是就是没有看见盼望中的土豆。于是我奇怪的问姥姥:土豆在哪里呢?姥姥一边笑一边指着墙角的一片包着塑料薄膜的土地,看着一棵棵的嫩嫩的小苗苗,我不禁感叹:原来土豆小时候是那么可爱,和平时吃的胖胖的土豆大不一样。

这时姥姥提议:我们割点韭菜包水饺吧!姥姥从屋里拿出一把镰刀递给我,我左手抓住韭菜,右手拿镰刀,一下子割了下去,可是没割下几根,旁边的韭菜还都被我压弯了腰,我失落极了。姥姥赶紧过来给我做了示范,我这才知道:割韭菜时镰刀要贴着地皮,而且还要找个空隙,这样旁边的韭菜才不会被压弯。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又割了一次,果然进步非常大,我既兴奋又自豪

篇6:姥姥家的南瓜作文

早春,小草探出脑袋,野花绽开笑脸,姥姥的南瓜也抽出了嫩嫩的枝条,长出了绿绿的嫩叶。初夏,繁茂的叶子中开出了鲜黄的花朵。渐渐地,花朵越来越旺,越来越盛,没几天便缀满枝头,走近一看,黄的.花好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星星,浓绿的南瓜叶就是迷人的夜空。

要不了多少天,姥姥的南瓜就结果了。远望去,大片大片的小南瓜就像美丽的马尔代夫海峡。走近一看,那南瓜真是着急,花还没谢,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小拇指般的小瓜躲在黄花下,格外可爱,一头粗一点,一头细一些,倒着看像个保龄球,让我不禁大喊道,“全中!”,正着看又像个沙球,“沙沙沙,沙沙沙”,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着《南瓜狂想曲》。

姥姥家的南瓜熟了,我们帮着把南瓜采收回来,堆了满满一大筐。这时,我最兴奋了。姥姥,妈妈给我做了很多南瓜美食,南瓜粥、蛋黄焗南瓜,还有我最爱吃的南瓜饼。南瓜饼,金黄的脆皮,甜甜的南瓜馅,再加上一些洁白如雪的椰蓉,嗯——想想就令人垂涎三尺。

篇7:去姥姥家的路上

我这才知道,妈妈叨叨的本领超强呢,不露则罢,一露惊人。也就是碰上我,有内功,能够对她老人家的叨叨刀枪不入罢了。如果是碰上我们班气量很小的鲁晓娅,现在老爸老妈早就在祖国的大地上四处寻找孩子了。

真的,鲁晓娅就是这样,上个学期期末有一门不及格,被她妈妈赏了两巴掌,被她爸爸踹了三脚,就离家出走。一走走出半个中国去,两个星期以后,才被那里的救助站送回来。她爸妈给整惨了,学校也惊动了,市里晚报还报道了,搞得鲁晓娅好出名啊。

当然,我可不想出这个名。再怎么郁闷,我也不能动那个念头啊。我就发明一套内功,来抵挡我妈的叨叨。这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努力让自己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听不见,是不是也就不生气了?

怎么做?就是面对妈妈的叨叨,在心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不听不听不听,就比较有效果了。所以,这三天里,我看到的,只是我妈的嘴一张一合,至于她说的什么,我听而不闻啦。

姥姥终于来电话了。我抱怨姥姥:“你怎么才来电话呀?”

姥姥竟然听明白了,大着嗓门说:“我怕耽误你学习呀。”

我说:“不怕不怕,你使劲儿说吧姥姥,我现在特别特别想听你说话。”

听说是姥姥来电话,我妈立即停止了叨叨,一秒钟都不带犹豫的,这就是姥姥的威力。其实,我觉得姥姥一点儿也不厉害,蛮好玩儿的。我,豆丁,包括米粒,还有林加加都这么认为。

我们在姥姥面前怎么吵怎么闹,姥姥也不带发火的,总是笑眯眯地望着我们。

这是因为姥姥的耳朵不灵,所以她不嫌吵;这是因为姥姥的眼睛花,所以她不嫌乱。要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里,可就没有这么自由了,所以我们都愿意到姥姥家玩儿。

当然了,姥姥也愿意让我们去,说她喜欢热闹。

我们一热闹起来,姥姥很快就睡着了,她把我们的热闹当催眠曲了。本来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见姥姥像大熊猫一样睡在沙发里,我们就笑。我们越笑,姥姥睡得越实,还打起了轻微的小呼噜。

我突然想做一个实验,做手势让大家木头人,屋里一安静,姥姥“倏”就睁开眼了,瞪着一双半睡半醒的眼睛,皱着眉头望着我们,一副搞不懂的样子。呵呵,你说好玩儿不?

这么好玩儿的姥姥,对我们一点儿也不威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就特别怕她。妈妈就是再忙、再累、再烦,也不敢怠慢姥姥。所以,姥姥就敢在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来电话,在大中午我们睡午觉的时候来电话,在天蒙蒙亮我们都在做梦的时候来电话。

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如此怕姥姥?

问妈妈,妈妈说:“谁说怕?这叫孝顺。”又问我,“你长大了,能像我孝顺姥姥这样,孝顺我和你爸爸吗?”我说没问题啦,但有言在先,你可不能像姥姥那样,没白没黑打电话啊,要是那样,我会发神经的。

呵呵,姥姥,我爱你。

妈妈接电话的工夫,我已经自我解放了。

放心,姥姥的电话至少要打半个小时。可是没想到妈妈很快就喊我:“小都,收拾一下,去你姥姥家。”

耶!姥姥真伟大呀,怎么就知道我正在受难呢,这一去,就会是好几个小时,不,我要争取住在姥姥家。如果妈妈再叨叨我,我就常住姥姥家。就像那个学姐,我们校长动不动就挂在嘴上的女生一样——好像她是十几年以前毕业的。我们的学姐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以后,就常驻联合国。

妈妈再让我心烦,我就常住姥姥家,让姥姥出兵去干涉。

我正这样愉快地想着,就听爸爸问妈妈:“去姥姥家干什么?”

“今天是小年。”

呵呵,我喜欢小年,这意味着又会有许多好吃的了。不好意思,我怎么对吃这么感兴趣?又不是属猪的。也许,与我的名字有关。

我的名字叫杜小都,林加加有时叫我杜小猪。我觉得蛮好玩儿的,但是我妈听了不高兴:“怎么能叫猪呢?猪很蠢的,又很肥,你不蠢不肥,怎么能叫你猪?”

“小猪多可爱呀。”我说。

妈妈说那也不行,等你长大了,外号还跟着你,你就是一头大猪,会嫁不出去的。

汗!

这个问题跟妈妈掰扯不清,我就“嘿嘿嘿”。林加加爱叫让她叫好了,这丝毫无损我形象,没人把我当蠢猪的。

呵呵,向姥姥家进发!我已经把胃口准备好了。

可是,正当我一只脚迈出门去,电话铃响了。但愿不是姥姥想起什么,又取消大餐哦。我很没出息地想。

就见爸爸接过电话问一声,回头向妈妈请示。我一听请示内容,立马抓狂:“什么,米粒也要去!她算哪块儿地里的葱?”

妈妈说:“算你爸爸地里那根葱。”

“我姥姥又不是她姥姥,她应该上她姥姥家去过小年。”

说完这句话,我忽然咬住舌头。因为,三个月前,米粒的姥姥——也就是我的奶奶,已经去天堂了。而二十年前,米粒的姥爷——也就是我的爷爷,先到天堂去给奶奶占位置了。

哦,可怜的米粒。

我有一个可爱的姥姥,米粒没有:我可以到姥姥家去吃大餐,米粒……

妈妈:“小都,不要这么小气啊。”

爸爸说:“大姑父在深圳,得年三十才回来;大姑姑忙课题,没工夫弄小年,就让米粒到我们家来过小年,可是我们一家又要去姥姥家,只好把米粒带过去啦。”

“我知道,我知道,我根本就不是小气,是……”

是什么,当然不能跟爸爸妈妈说。不过,我在这里可以告诉你,那就是——米粒好炫,这次她前进了一名,可不要炫到我姥姥那里去哟。因为,我现在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姥姥姥爷问我“小都,你考第几呀”?

叫米粒去好了,不过我得给她的嘴巴加道锁,我有办法。

哈哈,大餐,我来了。

去姥姥家的时候,妈妈总是喜欢叫住我:“等着,和妈妈一起走。”

后来我才发现,不光是去姥姥家,几乎是去所有的地方,妈妈都愿带着我。可我不愿被妈妈带哦,都五年级了,幼稚不幼稚?据我所知,林加加的妈妈是从来不带她的。

加加说:“我知道我妈为什么不带我,这样会显得她很年轻,像没生过孩子一样。哦,如果我这一米六几的个子和她走在一起,人家会说:哗,你的孩子这么大了!”

加加的妈妈是演员。

我的妈妈也这样该有多好。

跟在妈妈的PP后面,幼稚也就幼稚吧,最最不能让我忍受的,是我妈巨黏糊。巨到什么程度呢?我家离我姥姥家,骑自行车也就二十分钟吧,我妈怎么也得一个小时才能到,最长一次,走了两个半小时呢。

妈妈在街上都干什么呢?

我前面跟你说过,只要她碰到熟人,必定和人家打招呼;人家只要一热情地回应她,她必定更热情地回应人家。这样热情碰热情,走到街上,她和熟人就热情得分不开了。

又是什么原因让我妈妈这么热情呢?你肯定猜到了,是因为我。

每次和熟人打招呼,妈妈

都很自然地,或者说很自豪地跟人家介绍身边的我。我感觉,我就像妈妈刚买来的一件衣服,她觉得很美,就忍不住向别人展示:我的衣服是不是很好看呀?如果对方的表情也很欣赏,妈妈就会告诉她这件衣服多少多少钱,在哪里买的

我觉得我在妈妈眼里,就是一件让她很满意的衣服。

怎么能不满意呢?尽管我的个子矮一点儿,脑门儿大一点儿,皮肤黑一点儿,但是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好啊,在班里总是考第一。一个班里只有一个第一,五十几个里只有一个,是不是可以称作“半百里挑一”呀?

所以,那些妈妈们一听我考第一,眼睛都亮了,看我像看小美女一样,“刷刷刷”,眼睛直放电呢。

我的妈妈就会故作谦虚状:丫头个子矮,眼小,头发少……真不会长,尽取了我和她爸缺点长……

但妈妈说的这些缺点,立刻被那些妈妈们变成优点。

“眼小?聚光,精神呐。”

“个子矮?个子矮的是浓缩的精品!拿破仑矮不矮,普京矮不矮,新上任的法国总统矮不矮?”我很想接上她们的话:“小黑猪的个子矮不矮?”当然,她们不知道小黑猪是谁。

“皮肤黑?哎呀,现在全世界都在流行黑皮肤,皮肤白还要到沙滩上去晒一晒嘛,这是时尚。”

“头发稀少?贵人不顶重发嘛。头发稀少的人聪明!”

这句话我妈妈特赞同。她说她的头发超厚,所以没有考上大学,就留在家里侍候姥姥姥爷,而她的弟弟——我的小舅舅,一生下来就秃头,再一年下来还秃头,直到四五岁才长头发,黄黄软软的几棵草,但是超聪明,十五岁上大学,四年后就上到美利坚了。

妈妈们就一起看我:“这孩子很像你弟弟耶!”

超晕!

我可不想像一件展品似的,被妈妈展览来展览去,所以有时候,我就要想一个辙未和她分开走啦。

办法还是有滴。

那一次,妈妈要我一起去姥姥家,正要出门,一个同学打电话问我作业。妈妈在一旁急得不得了,因为,姥姥在电话的那一端催她,等着妈妈买肉馅回去包饺子呢。

本来,我跟电话那边的那个同学——那个嘴巴上总是挂着两条鼻涕,外号叫鼻涕罐的——三五分钟就可以了结,但是为了不和妈妈一路走,不陪她没完没了地跟那些熟人打招呼,我就故意很认真地跟鼻涕罐说来说去,搞得鼻涕罐很快乐,也搞得我妈很郁闷,只好对着我的耳朵,吹热风一样告诉我:“我先走了。”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我拼命地点头。等妈妈刚一出门,我立马结束了对鼻涕罐的辅导。看一看时间还早,又打开电视,看了一集《火影忍者》。本来我还要再看一集的,但是这个时候我打了三个喷嚏,肯定是我妈妈在念叨我了。我立马关上电视,骑上自行车直奔姥姥家。

我就是有这样的自控力,绝对不像刚刚那个鼻涕罐,一上网就不知道时间,有一天黏在网吧里忘了上学,叫三老——老爸、老妈,还有老师——结成一个同盟体,跟踪追击到网吧里,当众一顿海扁。

我不会,我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住。

晕啊,当我骑着自行车拼命往姥姥家赶得时候,竟然在街上看到了我妈,她正跟熟人聊得火热。

这黏糊功够级别吧。

我本来已经越过妈妈,忽然想和她开个玩笑,就又退回来,悄悄溜到妈妈身后,从右边探出头来看看她,我妈没有反应,再从左边探出头来看看她,她依然没有察觉。

原来我妈正在说我,说得很投入,投入到我来到她跟前,她全然不知,还在呱呱说。

当听众的那个阿姨我认识,是我妈的中学同学,经常到我家里玩儿,属于我很熟悉很喜欢的那种。所以,我对阿姨做一个表情,不要告诉我妈妈,她就眨着眼睛0K了。我听她对妈妈说:“你的女儿很活泼呢。”

我妈挺奇怪:“什么?”因为她刚刚正讲到我怎么学习。

等我到了姥姥家,姥姥急着问:“你妈呢?”我说:“在路上站着和别人说话呢,我从她后面走过,她都不知道。”姥姥挺气:“你妈妈真黏糊!”我说姥姥你别急,我去买肉馅好了。

讲了这许多,你可知我妈的黏功有多深,陪我妈出去是多么痛苦的差事了吧?但是这次,妈妈却放我自己走了!

我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是怕半路遇上熟人,看到我问我的考试成绩,给她丢人啊。

哈哈,我巴不得自己走呢?

走到半路一个公话亭,我电话联络米粒,告诉她到了我姥姥家,不许提这次期末考试的事情。米粒问:“为什么?”我说:“不为什么。”

“肯定有什么,告诉我为什么。”

“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老问‘为什么’。”

“不告诉我,我偏说。”

“那你从丽江回来,就不要到我这里补数学。”

篇8:姥姥家的小狗作文

它这个名字可真是威武,然而它也确实名副其实。有一次,有两个陌生人经过姥姥家门口,“门卫”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冲门口“汪汪”狂吠个不停,吓得来人拔腿就跑。姥姥急忙出来呵斥它,它不但不低头认错,而且脸上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大摇大摆地踱到了院子里。

“门卫”的嗅觉极为灵敏,说实话,它和警犬没什么两样。春节时,我故意拿一块肉骨头,想逗逗它。它见了,眼巴巴地看着我,直流口水。我只当没有看见,把骨头举得高高的,偏偏不给它。它急得围着我,不停地转圈儿。乘它不注意,我偷偷地把肉骨头藏在了柴草中。谁知,不大工夫,“门卫”居然叼着肉骨头从柴草边走了过来。我很惊异,它却对我笑了笑,好像在嘲笑我:“还逗我呢!”我真是哭笑不得。

“门卫”分辨人的本领也很“传神”!早晨,我换上新衣服,带上面具,对着它吼叫。它见了,不但不扑过来,还用舌头轻轻地舔我的手。我跑到门外,让邻居家的小孩穿上我的衣服,带上面具,去姥姥家门口,模仿我唤“门卫”的叫声。孰料,它只是朝着那个小孩看了一眼,马上把他“赶”走了。看着这一幕,我打心眼里佩服“门卫”,真是神犬呀!

其实,“门卫”并不是不讲情谊。对于熟悉的人,他热情极了。每次到姥姥家,“门卫”总是第一个跑出来迎接我。它不停地摇着尾巴,摩挲着我的鞋子、裤脚,好像在说:“欢迎光临!欢迎小客人!”我轻轻地拍拍它的脑袋,从包里给它拿火腿。可以说,我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篇9:姥姥家的院子作文

那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大院子,院子里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走进大铁门,院子两侧的花坛里种满了姥爷细心照料的山茶花。一到春天,山茶花竞相开放,艳丽的红色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动人。清风徐来,连路过的行人都可以闻到阵阵花香。再往里走,院子的墙角挺立着一棵青葱的松柏,松柏常年都是翠绿的,在冬天成为装点院子的唯一一抹绿色。在靠近屋子一侧的花坛里,姥爷还种了许多葱。姥姥会在做饭时用这些葱来提升食物的味道。我最爱姥姥烧的麻婆豆腐、红烧鱼了。

每次放假,妈妈就会带我回到乡下姥姥家。我们会在院子里玩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我最喜欢在院子里滑我的滑板车。院子很大,地上铺着平滑的石板使得地很平坦,我可以骑着滑板车在院子里快速地穿梭,不用担心摔跤。

晚饭过后,院子就会变成我们打羽毛球的欢乐天地。我和爸爸会一起通过打羽毛球消食。我们有一个会发光的羽毛球,即使天黑了我们也可以看到它。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运动都在这里进行。

篇10:姥姥家的狗作文

等我醒来,我发现身边站着一只狗,正在瞪眼看着我,本来头晕乎乎的,可看见了这只狗,我就不头晕了。我问姥姥,这只狗叫什么,姥姥说叫毛毛。毛毛真漂亮啊:全身土黄色的,耳朵大大的耷拉着,非常可爱。

于是,我就爬起,跟毛毛玩起来。我拿起一根骨头,扔出好远,毛毛就箭一样追出去,叼回骨头,边朝我摇尾巴边津津有味的吃。吃完后,又舔着嘴巴看我,那样子好想在说,我还没吃够,我还要。我又找出骨头,高高地举起,毛毛就一蹿一蹿地往上蹦,想要骨头,它蹦得越高我手抬得越高,毛毛急得总哼哼。后来,我看它实在着急了,就把骨头扔给了它。

总喂毛毛,毛毛跟我的感情开始好了起来。没事它爱跟着我。即使不跟着我,看我路过它身边,它也友好的朝我摇摇尾巴。

篇11:回不了家的中国“新工人”

“工友之家”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所有城乡结合部的村子一样,皮村里的外地人口是本地人口的十几倍。之所以将机构建在这里,“工友之家”的工作人员吕途告诉《方圆》记者:“一家社区服务机构如果要切实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服务就必须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在社区扎根越深,我们才越可以办好我们的服务,才可能把握这个群体发展的方向。”

吕途在国内读了本科以后,去欧洲获得了妇女与发展硕士学位和发展社会学博士学位,海归后作为社会学者,加入了“工友之家”的工作。

2012年,吕途在“工友之家”与同伴完成了一项关于打工群体生存状况的调研以后,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吕途介绍,早在2009年,“工友之家”就已经完成过一部《打工者居住状况和未来发展调查》的调研,调研报告没有正式出版,只是放在网上分享。但是那次调研的思考和启发是接下来研究内容的重要基础。

提出“新工人”是一种诉求

吕途回忆,书名把书的研究对象定位为“新工人”,提出这一新概念,其实有一段过程。

一直以来,从农村走出来的进城务工的人员,都被唤作农民工。《中国新工人》一书中提到了他们进行的一项调查。《方圆》记者看到,15个受采访的打工者中,对于“农民工”称呼,认为合适的只有1人,有12人觉得不合适,认为含贬义或歧视。

工友之家的同事们认识到“农民工”这一称呼的不恰当之后,他们又使用了“打工者”这个词语。但后来发现,这个称呼也开始有啼笑皆非的效果,因为在当今的社会中,除了资本家以外,似乎所有人都称自己为打工的,包括白领、企业老板、专家教授等。

通过吕途的调查和采访,工友们普遍希望自己被称作“工人”,工友认为,“工人”这个词能代表他们的工作性质。但吕途估计,工友们对“工人”的喜好和它曾经被赋予的社会地位有关系,“工人”一度是我国非常受尊敬的职业群体。所以,北京工友之家的同事们就将外地打工者取名为“新工人”,“新”是为了区别过去的工人概念。

“工友之家”创始人之一王德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称呼只是一种表面功夫,我们更在乎的是称呼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权利。从第一代到现在第三代,这么多年来,几代打工者付出了那么多,但城市回馈得很少,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正比,这是不对的。当然国家也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这种改变从哪里开始?我们感觉应该从称呼开始,称呼是一个前提。”

“‘新工人’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诉求,起一种倡导的作用。我们希望这个词的出现能促进人们去思考,这些人是否应当同过去的工人一样受到尊敬、重视。”吕途认为,“新工人”代表着这群人的崭新时代,调研发现,目前在城市活跃的打工群体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均与早几年有较大改变。

吕途的调研方式

在调查“打工者”的居住状况时,吕途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以后的打算是什么?”“如果你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吕途回忆,当时大部分工友一致表示首要选择是在城市发展,这是他们的主动选择。但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只好回老家,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当时我就感觉到,那些说要回老家的,表达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他们口中的‘老家’难道说回就真的能回得去吗?这萌发了我想要去他们老家看一下的想法。这个调研不仅要在城市做,还要去打工者的老家。通过城乡的对应调查,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新调研。”

中国很大,每个城市、村落都有其特点,所以研究一定是不全面的,但是每个城市、村落以及每个受访的人都可以反映出中国现状的一部分,当把所有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拼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中国现状的大致全貌。

“一定的逻辑”从哪里来?吕途坦承,调研开始时,她并没有具体思路。“我知道我要怎么做,却没有办法去形容它。”吕途告诉《方圆》记者,这是她的调研与传统调研方法上的不同之处。传统调研一般有预定的假设作为前提,所有调研行为都是为了要确认这个假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而吕途的调研没有预设结果,很显然,不能归纳入传统调研方法之中。

但没有预设结果不等于没有方向和主题,中央党校副教授刘忱表示非常赞赏吕途的这种研究方法,刘忱说:“这种方法是在研究之前没有研究的题目、没有研究的结构,也没有研究的结论,而是在访谈的过程中把故事所反映的问题提取出来,逐渐进行分类和归纳,最后形成结构和篇章。”与其他研究相比,刘忱认为吕途的研究方法非常贴近生活,因为她能呈现打工群体的本来面目。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江松也认为,吕途通过特有的调研方式,带着她自身的感情和视角来写这本书,和学术界学者写出的东西有很大区别。这种带有更多草根情怀的调研,反而能深入到调研对象的内心。

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进入打工群体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发声,而不是将这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替他们发言——这是吕途写书的态度。

而吕途在最后实现她想法的过程中,她的女儿给了她灵感。

吕途的女儿非常喜欢玩拼图,而且玩得特别好。几千块的拼图小且凌乱,乍看之下毫无头绪,吕途自己看着都头大。她观察到女儿玩拼图用了一个方法:不按上下或者左右顺序一个个找,而是按照颜色相近的原则由点至面地拼。吕途想到,女儿这样一种自发的认识“拼图世界”的方法不就是我们普通人观察真实世界并最终认识世界的方法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好難认识。我们必须追随有大知识和大本事的人的指引,而自身却无胆量去形成个人的认知生活的方法。所以我们习惯地以为光凭自己没法认识这个世界。”吕途告诉《方圆》记者,借用女儿的“拼图法”,吕途找到了说明自己研究方法的词语,通过一个个的打工者,去了解他们的生活,虽然不可能借此了解整个打工群体的世界,但是可以从个例出发,将自己的认知点滴结合,然后概括成对一片领域的认识。而这种方法,亦是普通人认识世界的好方法。

吕途就像孩子拼图一样,开始了对田野调查结果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工作。

迷茫:“新工人”的时代特征

“工友之家”总干事孙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概括地说明了新一代打工群体的生存状态。他说:“新一代打工群体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对未来、对生活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出来赚钱,然后回老家盖房,然后让孩子上学,帮助孩子结婚……所有的诉求都落实在农村。他们的诉求比起父辈来,更加模糊。他们中的许多人主观上希望待在城市,可是客观上又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往往处于来回漂流、流动、迷茫的状态。”

吕途在调研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沉重的同感。

通过与工友对话,把工友的原话进行记录和分析,吕途将每一个工友反映的故事进行精选,形成两个清楚的框架:“待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农村”。“我做调研之前,已经有了‘城乡对应’的思考在里面。所以当我归纳的时候,就自然的形成了‘在城市是什么样子’和‘在农村是什么样子’这两种角度。”吕途介绍。

虽然对农村状况有所预计,但当此次进行实地调研时,她更深入地认识到工友老家所在的农村原来状况如此不容乐观。

吕途说:“好多人的老家完全是溃败、衰落的,然而,就是这样的根本回不去的老家,打工群体却还认为自己能回得去,这不就是一种令人感到沉痛的迷失吗?有些乡间很穷,但田间地头却偶尔能看见盖起了小楼,乡镇里也建起了公寓房,这是很多工友花掉毕生心血,甚至预支自己未来收入,从而搭建起的符号意义大于实际意義的‘家’。”

2012年9月3日,吕途来到四川省邻水县斑竹村,她走在高低不平的泥地里,被一座漂亮的四层楼房吸引。

敲开这家的大门并说明来意以后,吕途受到81岁的林婆婆热情的招待。吕途逐层参观了这栋新房子:地面都铺了地砖;楼顶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可以洗热水浴;厕所也装修得很豪华,配有抽水马桶。第二层的客厅很大,家具都是红木的。所有房间,包括客房,都装修好了,但大都是空的,只有第二层有家具,平时林婆婆和孙女住在这里。

吕途想象了一下房子的空旷,问林婆婆:“您儿子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房子啊?”林婆婆说,她的两个孙子将来结婚就不用盖房子了。吕途告诉《方圆》记者:“在我看来,这个家就是个‘养老院’,因为建房的人年轻时是不会回去的,他建房就是为了老了以后回去住,也为了自己的下一代。但是他老的那天能否回去,也是未知。所以在我看来,大都是不会回去的。所以说,打工者回家盖房,许多都是符号意义。当然,这种符号意义也非常重要,当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方向感到迷惘,符号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维持人精神不倒的动力。”

在与工友的对话中,吕途发现“新工人”群体的迷惘状态还延及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态度。很多工友总是对吕途说:孩子最重要,辛苦打工也是为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但是从他们现实生活的状况来看,很多打工夫妻将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或别的亲戚抚养,有些将孩子带在身边的,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打工挣钱是为了创造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却造成了家庭的不团圆和无暇顾及对子女的陪伴和教育,令人唏嘘。

“他们很难摆脱这样的困窘。我也不认为他们这样是错的。”吕途认为,造成“新工人”的迷茫,除了工友自身因素之外,还包括城市社会发展的因素:社会发展转型期,这种迷茫的状态不仅局限于打工群体,可以说所有人都很迷茫。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认知都处于以物质为主的浮躁焦虑的状态当中,城市社会对待“新工人”群体,还停留在只将他们看作廉价劳动力的阶段,而忽略了他们作为城市人的权利。

吕途回忆,当她写完书的第三编“迷失在城乡之间”之后,一种痛苦感随之而来:这群人并不是没有希望改善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状况,如果想找自己的未来,就必须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

希望在他们自己身上

令吕途高兴的是,每次和工友聊天,她与聊天对象都可从中得到启发。她可以感受到,工友在讲述他们生活的时候,也在重新审视自己。

至于反思之后,工友们有无得到收获,吕途自己没有把握。但她认为,“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崛起,就是他们的希望所在。这个思路形成了她书的最后一章——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形成。

著名学者汪晖表达了对吕途的理解,他说:“作者勾勒了‘新工人’主体意识崛起的可能性。”

2012年12月22日的新书发布会上,来自四川宜宾的工友代表杨猛的发言让吕途感到激动,杨猛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她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当我读了第一遍的时候,我感到很痛苦,因为好像作者是有意让我们自己去领会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找到答案。当我一遍又一遍去读的时候,还是没有答案。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因为答案没有在书里面,答案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不断地去接触劳动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通过自我意识的提高,然后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从而体现在我们以后的行动中,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两天前,吕途还收到武汉工友杨春明的短信,他看到自己的故事出现在了书中,向吕途表达了他的激动和感谢。 吕途回复:“和你聊天给我很大的鼓励,我们的书昨天得到很多媒体和学者的认可,但是我们的道路很漫长,也很艰难。”

杨春明则短信回复吕途说:“正是因为道路的漫长,我们才走得那么坚定,才值得我们去追寻。”

篇12:姥姥家的庭院作文

姥姥家住在矿区,但那里仍然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小庭院也是如此。

在姥姥家的这个小庭院前有两棵倒垂柳,像姑娘的长发一样飘逸柔美,站在门前,它们像是在迎接客人似的,又像是姥姥家的安全卫士。每次我到姥姥家时,都要先在柳树下站一会儿,手拽着柳枝抻一抻,看一看它又比我长高了多少。

在倒垂柳的中间有两扇黑色的铁大门。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它古香古色的,房顶上镶着一块块红色的瓦,老远就能看见这美丽的红顶屋。

在庭院中间有一趟葡萄架。每到夏季,上面就结出许多晶莹的葡萄,一串一串的,真是美丽极了。你走过那里,有一种清爽怡人的感觉,如果稍不注意,那葡萄也会跟你开玩笑哦,它会轻轻地碰一下你的头,不过你会感到无比惬意。

姥姥家的小庭院还种着水果和蔬菜呢。你看,那边的西红柿一个个红得像个小灯笼,还有没成熟的呢,绿中微透红色,像玛瑙,像翡翠。

在房屋前有一个花坛,上面种着几种颜色的地瓜花,红似霞,白如雪,不比尊贵的牡丹逊色,给小庭院增添了艳丽的色彩。也许这幽静的小院太美了,还不时招来一只只美丽的鸟儿在这里停留。

暑假里,我经常到姥姥家,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欣赏这雅致的美景,再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真是舒服极了。

篇13:姥姥家的后院作文

当车开到了乡间小路上,我推开车窗,和煦的微风夹着迷人的香气迎面扑来,而眼前展现着一片片碧绿碧绿的荷叶,像一张巨大柔软的绿毯,最耀眼的是要数那些荷花了,粉的、红的、青的、白的,亭亭玉立,张开着笑脸,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到了姥姥家,和姥姥说了一会话我就一个人钻到了姥姥家的后院,因为后院对我来说可以说是我的“快乐天堂”,每一次来这里,都可以让我不亦乐乎。一畦畦的菜地种着当季的蔬菜,我可以在菜地里找到许多小小的蜗牛,后院还有姥姥养着的鸡,运气好的有时候还可以看它们斗鸡呢!我在这还可以大饱口福,因为在后院还种着一棵大大的杏子树,此时的我站在了树下,抬头往上看,哇,今年的杏子成熟的比往年的早,饱满肥圆的杏子像一盏盏圆圆的黄色小灯笼,高高低低,前前后后挂满树,数不清的杏子让我垂涎三尺,让我想到了宋代文豪范成大的一首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时舅舅拿了一根绑着钩子竹竿对着“小灯笼”一钩,一个个杏子就掉了下来,我开心的拿着盘子捡了起来,拿着刚刚摘下来的杏子迫不及待嘴里一塞,“哇!真甜啊!”香甜的果汁涌入口中在我嘴里蔓延开来,可口的果肉在我嘴里徘徊,咽下去的一刹那迅速滋润着我的心间,不知不觉我的小肚子就圆滚滚了。

篇14:姥姥家的菜园作文

园子里种着豆角、白菜、茄子、西红柿、香菜、豆子、玉米、大蒜、芹菜等。听姥爷说,这些菜没有施过化肥,也没有撒过农药。

时间久了,菜园渐渐成了我的“乐园”,每次到姥姥家,我都要到菜园里的那口小井里,蹲着捉虾。

记得有一次,我去姥姥家,当我看电视看得正入迷时,突然听到妈妈的声音:“走!到园子里摘豆角。”我一听,“嗖”地跳下了地,跑到妈妈跟前,跟着妈妈到了园子。那时我还小,以为摘豆角是玩呢,没想到让我干活。

好累啊!手疼、腰疼,我真想哭网,可是哭不出来。

终于,我和妈妈摘完了一筐豆角,回到家后,我立刻拖了鞋,躲到了床上,休息了一会儿,感觉舒服多了。

篇15:我想做一回别人家的孩子

青春期伊始的我曾不止一次地想离家出走,或是去做别人家的小孩儿。因为当时在我看来,别人家的小孩儿不会经常被骂,甚至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要去哪个邻居家或许会生活得好一些,或是做哪个小孩儿能幸福一些。

我最开始想到的是离我们家不远的袁大娘家,我之所以第一个想到她家,是因为她的女儿与我差不多大,还有就是袁大娘的脾气比我妈实在是好太多。大家邻居这么多年,我很少见她发脾气,更别说打骂小孩儿了。可是,她们家好像并不缺女儿,也不需要再加个孩子。因为她常说,她有这一儿一女足够了,孩子多了也都是罪。我非常赞同她后面的那句话,孩子多了真的都是罪,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里,往往是没有什么公平可言的。就不管是家里来了多少客人,带来多少好吃的,我和妹妹都不可能吃得到。我妈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女孩子不要那么馋,当心长大了被人骗走。弟弟最小,当然是家里的宝,你们让着他是应该的。

真的,我小的时候最讨厌听到大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小,你当姐姐的就得让着他。我就想不明白了,小就是犯了错可饶恕的通行证吗?比他大,没有让着他就是罪过了吗?就十恶不赦了吗?我不服气!于是,有一次我弟犯错的时候,我就跟我妈顶嘴,我凭什么要让着他,明明是他先惹我的。结果,我妈上来就给了我一巴掌,也正是因为她这样的不讲理,我更加讨厌她,想要离开这个令我天天不快乐的家了。

妹妹应该是比我更讨厌这个家的吧!因为她在家里受的气要比我多得多,挨打的次数当然也就更多了。大约也是感觉在家里受了太多的委屈,本来嘛,一个家庭里最不受待见的就是老二了,所以当我的一个姑姑来我们家跟妹妹说,你愿不愿意到我们家,跟着我们生活。我保证不打你也不骂你,还天天让你吃好吃的,给你买好看的衣服穿。我这个姑姑由于没有女儿,就非常喜欢小姑娘。妹妹小时候长得又漂亮,所以她每次来我们家,都要把以上的话说上一番,与以前不同的是,妹妹这次二话没说,收拾了几件她最喜欢的衣服就跟着姑姑走了。临走前颇为得意地对我和弟弟说,我以后都不回来了,我享福去了。我不知道当时弟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羡慕得要死。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我是有多想摆脱我妈呀!

那天晚上,我妈回来以后,见到妹妹不在,就随口问了句。弟弟嘴快,跟妈妈说:“她跟镇上的姑姑走了,说是去享福不回来了!”我妈一听脸就阴了,我以为她会打骂或是吼几嗓子,但奇怪的是她竟然什么也没有说。不过,即使是这样,那晚我还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做错了什么事,惹她生气。

妹妹走了几天呢?差不多一个星期吧。一天下午,她自己回来了,见她回来,我跟弟弟都傻眼了。弟弟问:“你怎么回来了?”妹妹不说话,半晌憋出一句话:“不知道。明明在姑姑家舒服死了,但就是感觉哪里不对劲。”说完,便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她在姑姑家吃的有多好,姑姑给她买了多少新衣服云云。我当时听了,心里直骂她是个大笨蛋、大傻瓜,那么好的家不待着,傻不拉唧的还回来,看今天妈怎么收拾你吧。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妈这次竟然没骂她,更没有打她,这也就算了,她竟连一句讽刺挖苦的话也没说。淡定的像是从来没发生过这件事,更像是她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之中。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不可能一下子觉得她是个好妈妈。她没打的是妹妹,原谅的也是妹妹,又不是我,我心里当然对她没什么感激可言了。我以为这件事会这么过去的,毕竟在小孩子的意识里,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再提起。可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从这以后,妹妹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生活中不管犯了什么错,我妈都会冷着脸嘲讽她几句,不是嫌家里不好吗?怎么不走了,姑姑家好你倒是再去啊!唉,可怜的妹妹,本以为她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哪知我妈在后面早就摆好了阵仗啊!比起这些,更令我郁闷的是妹妹,我当时特别纳闷,傻妹妹呀,明明就是有地方可去,明明就有人愿意要你,你干吗不走呢?走了干吗还要再回来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些年,我也悄悄问过同龄的与我一样“不幸”的孩子,但奇怪的是,大家都是一脸的不解与茫然。

后来我大了些,稍微懂事了些,也渐渐摸清了我妈的脾气,知道她喜欢听什么话,做什么事,就顺着她。我也悄悄的留意别人家那些懂事的孩子在做什么,私下里悄悄地学着做,为的就是讨她的欢心,这招确实很管用,那段时间我很少挨骂。但,即使这样,我想离开这个家的欲望依然强烈存在,因为我妈有时候真的太阴晴不定了。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一天,我妈从外面回来,跟我们说:“闪闪这个傻瓜,就这么跟她亲妈走了,有她后悔的。”妹妹和弟弟当时小,听不懂我妈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我是懂的。闪闪是我邻居家的一个女儿,但不是亲生的。她的亲生父母都在镇上,这在我们村并不是什么秘密。我妈口中的跟她走了,肯定是她亲妈来要她了。其实,自她长大以后,她亲妈来要她已经不止一两次了。我就见过好几次,每次都羡慕眼馋得要死。但不知为什么,闪闪这次就跟她走了,要知道闪闪在这个家里幸福死了,从小到大都跟公主似的,从来没有人敢骂她一句,更别说动手打了。我妈说,她亲妈太精明了,给闪闪买吃的不说,还买来了很多漂漂亮亮的、我们这些土里土气的孩子见都没见过的衣服,再加上亲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如何如何想她,闪闪一时没把住,就跟她走了。我妈说这些的时候,整个人非常失落,像是有人把弟弟给抢走了似的。她说,闪闪的妈(养母)在家哭得好伤心啊,她把闪闪亲妈拿来的东西都扔在了门外,还不解气,还用脚跺得稀烂。

我不知道闪闪走了多长时间,但我记得她走的那段时间里,我很少看到她妈出来和大家聊天。那段时间,人们议论的焦点也都是闪闪。我和大人们的想法不同,我那段时间常想,会不会我也不是我妈亲生的?会不会哪天有人也会把我接走啊!要是真的这样那就太好了。

就在大家以为闪闪不会也不可能再回来时,她却回来了。闪闪回来后,她妈特别开心,经常见到我就邀请我去找她家闪闪玩。

一次,我和闪闪聊起了这件事,我就小心翼翼地问:“当时你怎么想的,既然走了咋又回来了?”她摇摇头,斟字酌句地说:“感觉她们家太亲了,害怕——”我晕,这算什么答案!我紧跟着问:“你怕什么?”这个二货居然说不知道。呃,当时我真想一巴掌呼死她。

妹妹和闪闪的离家,就这样成了我心中的未解之谜,要是他们在新家过得不好,受虐待也就算了,偏偏不是。对你好也成了你离开的理由。这两件事成了我心中的疙瘩,怎么都想不通。直到后来看一个电视连续剧,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桥段:

一个女孩问另一个女孩说:“他对你不好吗?”

另一个女孩落寞地说,“他对我太好了。”半晌,又说,“好得都不像是真的!我和他的女儿犯了错,我从来都不会挨骂。他家里是有门禁的,我是不论多晚回来,他从来不会管我。他清清楚楚地让我知道,在这个家里,我是一个外人。我的管教是属于我母亲的!”

外人,当我看到这两个字眼的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外人,这就是妹妹和闪闪不愿意待在新家的原因和症结所在。原来那种不对劲的感觉就是外人的感觉,那是无论他们对你多好,你总是会感觉不自在,或是年纪虽小,说不出寄人篱下这样的词,但那种感觉是有的,妹妹如此,闪闪亦如此。

时隔多年,我早就忘记了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个家,喜欢我妈的了。大约是从我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以后吧,又或是离家太久的缘故吧。总之,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她,越来越爱她,也越来越感谢她当年那么严厉的管教。现在,每次我们在一起说起这些的时候,我都会和我妈说:“虽然小时候不服你,但现在真的感觉你都是对的。”我妈这时总是呵呵一笑,傻女儿这是真长大了啊!

〔责任编辑 李羡杰〕

上一篇:丽春中学健康教育幸福师生建设方案下一篇:抓文明礼仪教育创习惯特色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