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精彩开头的技巧

2024-04-30

作文精彩开头的技巧(精选七篇)

作文精彩开头的技巧 篇1

一.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在开头提出问题, 摆出矛盾, 设置疑团, 却不作答, 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如, 《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文章一开头就为全文埋下悬念, 被什么吸引了?发生了什么事?

二.开门见山, 篇首点题

作文一开篇就紧扣题目, 点明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这种开头的好处是, 能围绕对象进行阐述, 不蔓不枝, 中心突出。

如, 《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的中心, 有一座城中之城, 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个开头, 扣住文题, 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三种称呼, 交待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历史价值, 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三.描写环境, 渲染气氛

文章开篇就进行景物描写, 能烘托背景, 渲染气氛, 还可以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 为章提供一个特定的氛围。

如, 《芦花荡》:夜晚, 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 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开头描写星明水清的江南水乡之景, 暗示敌人封锁严密环境险恶的故事背景, 具有战斗的诗情画意。

四.题记单列, 突出主题

题记通常都能概括, 揭示全文主题, 而且往往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如, 《触摸阳光》:眼中的黑暗并不可怕, 只要心中有一个亮点, 那么你就会触摸到美丽的阳光。——题记

用题记开篇, 内容上提示写作的话题、中心;形式上新颖别致。

五.亮明观点, 揭示主旨

所谓亮明观点, 是指在文章中表明作者对某种现象, 某件事情, 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态度。用这种方法开头, 开门见山, 摆明态度, 入题较快, 鲜明清晰。议论文开头常用这种方法, 直接鲜明。

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开头:历史的道路, 不全是平坦的, 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 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文章开篇亮明观点:艰难险阻的境界要靠雄健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冲过去。

六.巧用修辞, 文采斐然

用修辞手法开篇能增添文采, 增加气势, 体现作者的文字功底, 令人眼前一亮。其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拟人、引用、夸张等。

如, 《观舞记》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 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 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 我就要用各种彩色, 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家, 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 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这篇散文采用设问、排比等修辞, 生动描绘卡拉玛舞蹈的类别、眉宇、服饰、舞步、铃声、身影, 充满了喜爱和热切的赞美, 文字形象。

七.交待要素, 一目了然

对叙事记人类的文章, 用交待要素的方法下笔, 不可能离题。

如, 《走一步, 再走一步》一文的开头: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虽然时隔五十七年, 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 “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该文开篇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或起因、背景, 使人未读完全文, 就对文章内容有一目了然之感。

八.突出矛盾, 渲染氛围

“突出矛盾”这种开头方法是指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由于情节的曲折生动, 一开篇就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可读性大大加强, 扣人心弦。这种方法多从对话入手, 各抒己见, 形成矛盾, 渲染氛围。

如, 《羚羊木雕》的开头部分: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的。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说。

“我知道给你了, 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妈妈追查羚羊, “我”胆怯回避, 一场家庭纷争马上拉开序幕,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古人云“起句当如炮竹, 骤然易彻”, 就是说精彩巧妙的开头, 能增加文章的亮点。当然, 文章的开头还有很多种技巧, 不同体裁, 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更是精彩纷呈, 方法各异。但是无论哪种, 好开头得与文体相符, 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 为突出中心服务。入题要快, 语言要精炼, 尽快释放“动情力”拨动读者的心灵。

精彩的作文开头写作技巧 篇2

作者为什么不喜欢春天呢?原因是自己就出生在春天,且被大家公认为是“丑女”。全文写自己如何用智慧重塑自尊,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学习上争创优秀,演讲比赛第一名。用“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我不丑。”结尾。感情跌宕起伏,文章有新意。

七、 直抒胸臆式:

从懂事起,我一直觉得爸爸很伟大——不管是“海拔”一米八三的身材,还是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曾经的一段失去半边依靠的日子里,是爸爸天天拉扯着我,他的疼爱、他的教诲让我终于长大懂事,我怎能不感谢他?

——《温馨的爱》

开头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对爸爸的敬仰和爱,饱含感情,语言有感染力。为下文叙事奠定了感情基调。

八、 比兴式:

因为有了重重磨练,幼鹰才能展开双翅飞向广阔的蓝天;因为有了次次磨练,小树才能茁壮成长,追求更高的世界;因为有了番番磨练,梅花才能傲雪凌霜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

比兴手法起源于《诗经》,“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在作文中也叫“类比”。由写物开头,自然过渡到写人。起到生动新鲜的效果。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技巧点拨: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技巧点拨: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结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技巧点拨: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的结尾:(“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如: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技巧点拨: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技巧点拨: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的结尾:“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技巧点拨: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如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技巧点拨: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技巧点拨: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技巧点拨: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技巧点拨: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作文精彩开头的六种方法 篇3

关键词:凤头 拟人化 顶真 名句 书信 设问 比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写好作文精彩的开头,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古人将文章开头称“凤头”,“凤头精巧,新人耳目”,可见作文开头具有短小、精美的特点。

一、拟人化,提升语言魅力

拟人化,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案例:高山流水。

许多年过去了,生死轮回,我们再次相遇。

那天,风很淡,天亦很蓝。你默默地伫立在那儿,无言地等待,很恬静,很安详。蓦然,我发现了你。似曾相识。你仍像千年前那样,浓妆淡抹。微风拂过,你身上的丝缕清香弥漫在这份浪漫中,或者说这丝丝缕缕结成的网网住了一切。包括我对你的情愫。

我,矢志不渝。

这份情沉淀了一切。

——《书香情缘》开头(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

技巧点评:将书拟人化,文字优美浪漫,如同诉说着一个甜蜜的爱情故事,这样的写作手法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用顶真,阐明文章题旨

顶真,又称顶针、联珠或蝉联(英文 anadiplosis),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案例: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品书。

——《品书》开头(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

技巧点评:此处使用顶真手法,开篇直入主题,一目了然到阐明题旨——品书能静心养心。

三、引名句,文化底蕴深厚

引用古诗词、现代诗歌、流行歌曲、童谣、谜语、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等,不但可以引出下文的内容,还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案例: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殊不知同样有一种“恶”与生俱来,它更多地表现为欲望。如若给欲望一个支点,人生便势如滑梯,瞬间一落千丈。

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慢慢演化成食欲,足以毁灭人生。

再美好的事物,一旦变质、腐烂,便逃不脱毁灭的结局。同理,如果人性中的欲望一旦被“点化”,即便是无心之举无意之行,往往会小恶成大恶,大恶蚀德,为人生图上败笔。

——高中超好作文《人性的滑梯》

技巧点评:开头引用孟子语“人之初,性本善”,逆向思考,引出话题,人心向善,是一条艰难的攀登之路,而且越走越难;人心向恶,却是一条下滑的无阻碍之路,而且越滑越深,直至深渊,无可挽回。

四、借书信,平淡中见新奇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案例: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的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

——《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技巧点评:使用书信的文体,用大家熟悉的形式,声讨“标准答案”,让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

五、作排比,文章造势磅礴

文章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到特定的氛围中,给人一身临其境的感觉。

案例:一棵平凡的沙砾遇上了河蚌,终被磨为光彩夺目的珍珠,一方粗陋的陨石遇上了地球,终燃烧成绚丽的罗绮,一涓卑微的溪流遇上了断壁,终飞跃成斑斓的瀑布。

——《文学浅谈》开头(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

技巧点评:开头用排比句式增强文章语言的华美,吸引读者的注意。

六、巧设问,引导读者深入

开头设问,是写文章时开篇提出引人探究的问题,造成悬念,疑问,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关注。

案例: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

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

是谁?曾经伤势,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头。

——高考佳作《壮哉,猛士》

技巧点评:文章开篇是一组以“是谁?”进行追问的设问句,

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后文紧紧对追问的回答,可以更好的启人思考,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浅谈学生作文开头技巧 篇4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 但是在实际的学生作文中, 有的作文逻辑混乱, 结构松散, 有的干干巴巴, 毫无生气, 有的平铺直叙如同流水账, 更多的是提起作文就无从下笔。面对这种状况, 笔者针对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 介绍几种小学生作文开头的方法。

一、点名介绍开头法

这种方法以介绍主人公的姓名、身份等为文章的开头方法。把人物放在主要位置, 便于进一步描述他的形象、特征以及内心世界。它给读者以具体形象, 读来使人物感到亲切真实, 例如教科书中的《詹天佑》的开头, 以人物的姓名、身份开头, 使人一读就了解人物的情况:他不仅杰出, 而且是爱国的工程师。

二、绘景烘托开头法

运用这种方法, 首先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渲染了气氛,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也给烘托人物做了铺垫。例如教科书中的《小英雄雨来》的开头, 写雨来的生长环境, 写还乡河告诉读者雨来学一身游泳本领, 写芦花村环境美, 是雨来爱祖国爱家乡, 是他英勇对敌的思想基础之一等等。

三、俗语引入开头法

借用俗语谚语作为文章开头法。运用起来对表现人物特征和提示文章主题很有帮助, 感染力强。例如, 教科书中的《桂林山水》第一句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 说明桂林山水的盛名, 使文章一开始就能用桂林山水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读者抓住读者。

四、设置悬念开头法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开头方法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它往往是先设问然后再回答, 这样既调整了语句结构, 又使行文避免了呆板。例如, 教科书中的《海底世界》的开始就提出问题:“你可知道, 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引起读者注意, 很想知道大海深处的情况, 有兴致继续往下读, 自然引出下文。

五、指时展开开头法

用表示时间的词句作为文章的开头的方法, 直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 为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例如, 教科书中的《珍贵的教科书》的开头就告诉读者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47年, 从而使学生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

六、追忆起始开头法

追朔许多年前的故事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 把时空范畴推到过去的年代, 篇首常用“以前、很早以前”等模糊性时间词, 谈古论今, 使人遐想, 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 教科书中的《小音乐家杨科》:“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杨科, 长得很瘦, 脸黑黑的, 淡黄色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课文开头先介绍从前发生在波兰的事, 使读者马上产生联想:聪明可爱的杨科一定酷爱音乐, 他爱到什么程度, 结果怎样?

七、地点方位开头法

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方位, 为详细描述场景打下基础的方法, 这样的开头显得自然亲切。例如教科书中的《赤壁之战》的开头:“东汉末年,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 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这不仅使读者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而且从中体会到两军对垒形式紧张, 为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基础。这样的开头能促使读者急于探知仗是怎么打的, 结果如何等心理。

八、倒叙起始开头法

把事情的结果或后发生的某一重要事情提到开头叙述的方法。运用此法, 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突出中心, 避免结构单调, 防止叙述平板, 也可造成悬念, 使故事波澜起伏, 曲折动人引人入胜。例如, 教科书中的《闰土》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戴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那猹将身一扭, 反从他胯下逃走了”。读后读者会想, 这个少年是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九、肖像素描开头法

由描绘人物的外貌、神态着笔, 作为文章的开头, 可将主人公的形象活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使读者对主要人物的年龄身份、相貌以及性格特点等都有一个总结了解, 产生鲜明的印象, 为下文具体表现人物奠定基础。例如, 教科书中的《老水牛爷爷》的开头:“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就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明亮的眼睛, 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苍白的胡须, 他高高的个子, 宽宽的肩膀, 说起话来像洪钟一样响亮, 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地忽闪忽闪的。”这样把一个朴实、健壮、精神矍烁、性格倔强开朗的老人形象勾画出来, 为下文写他名字的来历、乐于助人的倔强性格打下基础。

十、渲染气氛开头法

通过对典型的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具体描写来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加强艺术效果的开头方法。例如教科书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写出了送总理时的天气, 人之多, 悲痛场面, 强有力地渲染了人们那种为总理的逝世无限沉痛的心情。

十一、设问求源开头法

铺设问题, 求其根源的开头方法。此方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启发思考, 先设问然后逐层展开, 条理分明节奏感强。例如教科书中的《蝙蝠和雷达》, 课文由飞机在夜间飞行而提出“在黑夜里, 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求其源, 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一开始便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十二、祈使召唤开头法

这种开头, 抒情意味浓, 以召唤起读者的共鸣, 使其动之心, 集之目。

十三、渲染气氛开头法

通过对典型的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具体描写来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加强艺术效果的开头方法。例如, 教科书中的《再见了, 亲人》是用志愿军对送行的朝鲜人民的一种意愿开头, 语句亲切感人。这种开头富有吸引力,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五:巧设疑问 篇5

高二语文组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五:巧设疑问

发人深思

例1 :2005福建《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例2:话题“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识” 《勿以好恶论断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例3:以“家”为话题的作文试题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以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第一句“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虽然没有给“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这三个分句却形象地将“家”这个概念作了诠释,说明“家”是一个以亲情组合的充满温馨的集体;同时又指出了它的外延即有小家和大家,由集体到国家。)

4、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5、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拥有答案的幸福》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小结:设问的根本性是“无疑而问”。

(1)所谓“无疑而问”,是指作者心中有数,为了引人思考故作无疑而问,而隐式设问又是“问而不答”,则更能令人深思。

(2)问而不答,深沉含蓄。

(3)用作文章的标题或文章的开头,能启发读者思考,帮助读者领会主题。

课堂练习

29.一顶被丢弃的皇冠寂寞地躺在荒草中,一群寻找食物的蚂蚁正要从这里经过。无聊的皇冠看着这些忙忙碌碌的蚂蚁,便嘲讽地说:“你们这些小东西,整天忙忙碌碌,能做什么呢?”一只小蚂蚁看看皇冠,说道:“是的,我们很卑微,我们很弱小,可我们的身上同样拥有奋进的力量。”听了小蚂蚁的话,皇冠不由得笑起来:“哈哈,你们有力量?想当年,在皇宫的时候,我才叫有力量呢,我一声令下,可叫千万人生也可叫千万人死,谁能不服从我的命令?谁能有我的力量大?”小蚂蚁听了皇冠的话,说道:“好吧,就让人们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力量。”说完,叫来千万个同伴将皇冠掀起,在惊慌失措中,皇冠被弱小的蚂蚁们推动着滚动起来,一直滚落到了万丈悬崖下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课后作业

26.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浅谈作文开头技巧   篇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老师阅卷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所以临考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段,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让老师不由自主的随着考生的思路走。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笔者以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包括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卷)的开头为例略谈几点技巧。

一、 巧用题记,蕴丰意新

题记对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它语言简洁,意味深长,有时还富有哲理或文采飞扬,阅卷教师读罢开头之后,如饮香茗,余香不尽;如食橄榄,余甘无穷,当然也就情不自禁地“顾盼回眸”。正如古人所说“意虽工,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考生的文章只有开头写得好,展现出逼人的才气,才会打动阅卷者,取得高分。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画》(江苏卷)的开头: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题记

《明镜中的完美》(湖北卷)的开头:

一生追求完美的你,却不知你在我们心中早已完美——王子,巴乔!——题记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山东考生)的开头: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题记

《独上高楼》(重庆卷)的开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左手 右手》(海南卷)的开头: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思考了。——题记

这些题记对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自然会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清代李渔说得更真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由此可见写好题记是考生取得高分的一大技巧,是巧妙开头的一大亮点,万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一开头便错字连篇,流俗落套,给阅卷教师一个不好的印象,这必然会影响得分。所以开头应尽量写得简洁、新颖、别致,力求醒目俊俏。

二、借用诗句,含蓄蕴藉

诗词的名句,辞简旨备,言约意丰,有诸多的文化积淀,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充分展现文章的主题。所以考生应广泛地涉猎文史典籍,从而显示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文章散发出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文章内容上超越一般考生的认知领域,展现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恰当地运用典型事例,编织成中心明确且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章。以渊博的知识取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诗人 明月 黄花》(重庆卷)的开头:

1.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2.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字断秋,一溪落花满汀州,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当今中学生填词是屈指可数的,在考场上填词更是寥若晨星。此考生能在短时间内填两首词作为文章每一部分的开头。并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评说,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来,该考生的文化修养是相当扎实的,词中暗含了苏轼、李清照的一生坎坷,也巧妙地借用了二人的诗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出众才华!

三、善引名言,标新立异

名言警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语言技巧,以及深刻的哲理性而久盛不衰。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作开头,不仅使文章充满理性,而且会使文章文采丰富,顿时生辉,令人刮目。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自信,也要他信》(全国卷)的开头: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话里话外充溢着历经磨难而练就的人生经验所拥有的话语优势与分量。

作者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话谚语,使文章充满了理性的美。

四、活用修辞,增辉添色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有生气,能感人心灵。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全国卷)的开头:

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便有了新鲜与活力。同样,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

文章采用对比,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并紧扣文章中心。

《买镜,我要特制的》(湖北卷)

邹忌有一面镜子,一面真实的铜镜,照出了他修长的身材,照出了他眣丽的容貌;唐太宗有一面镜子,一面叫魏征的镜子,照出了一代开明帝王,照出了一世贞观之治;司马迁有一面镜子,一面历史的大镜,照出了上自轩辕下至汉武的人世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紧扣话题,巧妙地运用了一组排比手法,一气呵成,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既简洁凝炼,又大气磅礴,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五、抒情笔调,怡人性情

如果一篇文章语言生涩、呆板,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就会让人产生厌倦而欲早早结束的情绪。相反,如果考生在开头就展示出自己出众的文学素养,用抒情的笔调去述说历史,回忆往事,把已经有些疲倦的评卷老师带入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充满了浓情的世界,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照海倚天》(福建卷)的开头: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倚赖,为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国藩。

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调,飞扬的文采,交融的情理,想象的翅膀,个性化的语言,把读者带入到苍茫的历史岁月之中,把我们引入曾国藩的内心,幻化出意蕴无穷而又充满美感的文字。读来真是令人击节称赞。

又如《菊花飘香的时节》(重庆卷)的开头: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得更为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的微酸已经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秋风,南飞雁,橙黄的树叶,微酸的果实,作者用一系列意象营造了一种高远而广阔的意境,美不胜收!

四种技巧开头为你的作文提升档次 篇7

[关键词]高考作文 开头 写作 写作技巧 复习备考

虽然连续多年在高考中对作文不限体裁,但笔者在多年的高考阅卷中,发现有一类文章很受阅卷老师青睐,获得高分,这就是议论性散文。其优势在于,一是散文化的语言在语言表达方面出彩,二是议论文的内容让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楚,便于老师在短时间内抓住核心来判分。所以,在高考备考中进行议论性散文的训练就很有必要了。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作文开头有三个标准: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开头就亮明观点或提出话题;简,简洁,三言两语,直入正题,尤其在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避免大段复述材料;美,语言美、技巧美。

一、巧用修辞式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对比等。每种修辞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记住这些效果并根据不同的写作情景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段,会为文章开头增色。

[例1]“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目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不‘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天平》)(排比)

这个语段前部分是很美的排比句,南北风情尽收眼底,文学音乐、高山流水都融于一段中,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整齐。

[例2]魅力是演讲大师潇洒的手势,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魅力是迈克尔,乔丹的临空灌篮,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抽射: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虾,是悲鸿先生的马……

这个段落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魅力是抽象概念。不好理解,但大师富有感染力的手势、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却是很多人都熟悉和认可的。把魅力和这些等同起来,我们就能形成具体的印象。魅力就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事物了。变抽象为具体,消除陌生感。排比运用增加了表现力。

二、名言警句式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用。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开头,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耐人寻味,发人沉思。同时提升文章的文化底蕴。

[例1]“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例2]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一种事物过于完美,就给人不真实,就脱离了大众的实际,与人们意念中的感觉不切合。而缺憾却是呈现着一种最真实的美,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借用“名人效应”,既增强说服力又使语言精炼,运用这种技巧;需要学生在备考中多识记名言警旬,但是引用要恰当。否则就画蛇添足。

三、时事(材料)述评式

[例1]时下……曾经,传统服装被视为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甚至觉得穿着这样的衣服很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

题目是“我爱唐装”,难道作者会在考场里写篇专业性强的洋装和唐装孰好孰劣的文章吗,不会。“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这句表明用意,关于服装只是当下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作者谈论的根本目的在最后一句,点明话题。这就是拿时事说话。先简述再评论。学生多收集一些这样的热点问题,恰当用在文章的开头,可增加生活气息、时代气息。

[例2]杨丽娟追星十几年,家里借款卖房,直到父亲卖肾来满足她现场看明星演出的要求,社会对她的谴责声一片,认为她不孝不成器,我不禁要问,和她朝夕相处对她百依百顺的父母有没有责任呢?难道她不也是个受害者,被溺爱伤害的人吗?

这是以杨丽娟事件为材料的一道作文题,作者非常简洁的引述原材料,针对性很强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开宗明义。属于材料述评。特别适用于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注意,引述材料一定要简明扼要,抓住核心信息。

有时候也可以以时事材料为内容,运用修辞手段表述。

[例]当你看着刘翔瘸着腿一步步走出鸟巢的跑道。你认为他是亚洲的英雄吗?当你看见温家宝在地震现场悲伤地洒下眼泪时,你否认他是伟大的总理吗?当你听见丁肇中连续五次用“不知道”回答央视主持人的问话时,你否认他问鼎诺贝尔奖的实力吗?不,你不会,因为他们呈现了真实的自己,冠军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伟人也会伤心不已,科学家照样有不知道的东西。

这个开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但列举的几个内容又都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都有目共睹的,这样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表明作者在关注生活,对生活现象在进行积极的思考。

四、对比表态式

[例]“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谈理智重要性的文章,用感情作对比:感情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效果,从而推出感情不可靠。引发思考:既然感情有不好之处,那什么才可靠?引出正文“理智价更高”。所谓对比,就是将对象放在不同人物、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条件等之中来比较结果的不同,在客观列举之中自然见出好坏优劣。

学生要掌握这些技巧,需要做到三多:多观察生活、多识记名言、多模仿训练(模仿别人的模式,融入自己的思考,写出出彩的文段)。有一点要始终牢记:语言和技巧是风筝,论点是线。再美的语言、再高明的技巧离开了论点这根线,就不可能飞上天空。

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别人争强斗逞,没有必要……请记住: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

上一篇:艺术品电商现状下一篇:旅游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