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2024-04-26

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通用6篇)

篇1: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内疫苗的接种管理工作,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有效减少免疫预防针对性传染病发病,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巩固本市传染病的防治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贵州省预防接种服务工作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原则

外来流动人口的儿童的免疫接种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由居住地接种门诊负责实施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实施免疫规划范围内疫苗的免费预防接种。具体为: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脑、脊灰、百白破、麻疹、(含麻风、麻腮、麻腮风)、流脑(A+C、A、C)、甲肝疫苗。

在实施具体接种时、根据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以往已接种情况开展后续接种工作,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 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接种记录的 统计一接种剂数为准,必须按接种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

二、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程序

流动儿童按照贵州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规定的疫苗起始免疫接种年龄、针次间隔和加强免疫的时间进行接

种。

每年9月份对新入学的学生各类疫苗接种史不明者按照贵州省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程序规定的疫苗进行补种,每年对幼托机构新入学的幼儿开展查验接种证,三、对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实施要求

1、各接种单位应在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说明其预防接种的管辖范围,特别是中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盐津街道服务中心、苍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应明确、详细划分,并公开免费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各接种单位要对流动人口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适时接种各类疫苗,提高接种率。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免疫规划接种权利,接种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流动儿童提供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服务。

3、各接种单位应每季度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一次查漏补种工作,并将结果报告至疾控中心。

4、各接种单位要建立流动儿童登记本,对流动儿童接种时,要进行认真记录,及时录入接种信息系统,建立流动儿童接种登记册,每三个月对流动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和查漏补种,严格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四、流动人口儿童调查和预防接种证、卡管理、1、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登记接种制度。流动人口儿童的监护人应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

2、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等管理资料,每月收集新出生儿童资料,摸底登记辖区流动儿童,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每月将掌握的流动儿童情况向疾控中心报告。

3、实行流动人口儿童转证、转卡制度。预防接种单位要对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建立要预防接种证、卡。儿童离开原来居住地时,应到原接种单位办理转证、转卡手续。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对新迁入儿童,原预防接种证、卡有效,应在迁入地建立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卡,按免疫程序要求完成预防接种,对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视为未接种,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卡,按免疫程序要求完成预防接种,所有流入儿童和返乡儿童在新建卡、建证时应注明流入时间或返乡时间。同时,开展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核查工作,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出的卡片由预防接种单位妥善保管。

4、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妥善保管,遗失时要及时到建卡的预防接种单位补证。接种卡由预防接种单位指定专人保管。

仁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2月10日

篇2: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工作管理方案的通知

中心各分院、科室、服务站、村卫生室:

我辖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辖区计免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根据重庆市合川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对我辖区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辖区计免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1-

三、管理措施

(一)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在中心的领导和协调下,加强与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合作,每年开展一次上门新生儿人数核对工作。并加强与街道及居委会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各社区服务站要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小学校的合作。按照区卫生局和区教委部署的切实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居民小区、车站、码头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要利用春节、端午、农忙季节等节假日,在车站、码头设立接种点,对随父母返乡的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车站、码头等宣传漏补种时间,发放宣传单(册),并通过电

-2-

视、广播、版报等形式,宣传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XXXXXXXXXXXXXXXXXX

2013年3月17日

篇3: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姜山镇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个体私营经济发达, 企业众多, 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低,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居住。根据镇人口办2013年统计显示, 2013年姜山镇常住人口8.3万人, 外来务工人员7.8万人。辖区内0~7岁本地在册儿童2 200人;流动儿童7 906人, 其中外省户籍6727人, 本省外县户籍1179人。姜山镇免疫规划工作由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中心防保科现有工作人员8名;文化水平:大学及以上5人, 中专3人;职称分类:中级3人, 初级5人;专业分类:公共卫生5人, 其他卫技专业3人。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对2013年在姜山镇出生的儿童家长发放疫苗相关知识问卷, 问卷主要调查内容为儿童建证率, 接种过的疫苗品种及接种时间等。对辖区内有子女的流动人口 (包括子女未在身边) 发放调查问卷, 获取其学历水平、儿童免疫规划情况等资料。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情况

2013年在姜山镇出生的儿童268名:本地儿童142名, 其中在本镇建证140名 (98.6%) , 外地建证2名 (1.4%) ;流动儿童126名, 在本镇建证83名 (65.9%) , 外地建证28名 (22.2%) , 无证15名 (11.9%) , 总建证率94.4% (253/268) 。至2013年12月31日止, 本地儿童外迁3名, 故现有已建证的本地儿童139名, 建证率100%。由表1可见, 本地儿童建证率、单苗和“四苗”全程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均高于外地流动儿童。浙江省卫生厅规定的考核标准: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 (包括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包括麻腮风疫苗) 接种率以乡镇 (街道) 为单位达到90%以上;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均未达标。

2.2 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共下发调查问卷1800份, 回收1650份, 回收率91.7%。根据回收的165 0份调查问卷显示, 本镇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和山区,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历水平:大学及以上57人 (3.5%) , 高中200人 (12.1%) , 初中520人 (31.5%) , 小学573人 (34.7%) , 文盲300人 (18.2%) 。仅有1120名 (67.9%) 家长知晓儿童免疫接种的常规疫苗免费;1035名 (62.7%) 家长知晓儿童出生后需办理预防接种证;对麻疹、乙肝等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分别为402名 (24.4%) 和1013名 (61.4%) ;知晓儿童常规接种疫苗种类的家长仅235名 (14.2%) 。

3 讨论

目前姜山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建卡率及接种率虽较前有所提高, 但较本地儿童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流动儿童家长居无定所, 工作地点变化较为频繁, 父母的流动性造成流动儿童的居住、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固定, 流动性较大, 难以管理。二是目前流动人口的流动缺乏规范有序的管理, 进出自由, 部分流动儿童家长由于怕麻烦, 从未到公安部门办理过暂住证;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一些监管机制, 但“抓大放小”, 大多数只监管成人, 却缺乏对儿童的有效监管措施。三是流动人口的结构比较复杂, 短期居住、长期流动、流进、流出等多种情况混杂在一起, 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四是工作人员在调查摸底过程中, 有些父母不积极配合, 不愿提供自身的基本信息, 给流动儿童及时有序地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增加了难度[1]。

流动儿童家长普遍学历较低, 对规范实施免疫规划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认识不足[2], 导致这些家长积极性不高, 忙于自己的工作, 对主动联系的社区医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也是应付的态度, 不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时间跟流动儿童家长上班时间冲突。双休日不提供预防接种服务也给流动儿童家长带来了一些不便。另外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时间、接种地点、接种流程、接种是否免费等宣传力度不够, 许多流动儿童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免疫规划的硬件设备落后, 布局不合理。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室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 预防接种工作室与登记室、候诊室、观察室、宣教室混合在一起, 既不合理也影响接种安全。免疫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刚刚起步, 一些信息化信息的录入工作还有待完善。

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也有制度上的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大, 管理工作繁重。辖区内流动儿童存在的免疫规划现实问题一直长期存在, 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管、难管、无法管、不想管、不敢管、不愿管”的局面, 认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现状,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找出恰当的解决途径对保障流动儿童的正当权益, 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率, 控制传染病的散发和局部爆发有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沈丰庆, 陈苏兰, 竺佳虹.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10 (3) :287.

[2]鲍建敏, 胡红艳, 任建华.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道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3) :446.

篇4: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增强人群抵抗力、构筑免疫屏障,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的预防接种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维持了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目标,继续保持高水平疫苗接种覆盖率,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中儿童(以下简称流动儿童)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免疫接种,已经成为我区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消除麻疹的战略目标,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好全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吉林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吉卫发《2011》220号)文件等有关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

掌握全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保障流动儿童及时获得预防接种服务,提高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对象与目标

(一)对象

本实施方案中的流动儿童指户籍不在居住地或无户口的外省和本省外县(市、区),在现居住地居住满3个月的0~6周岁儿童。

(二)工作指标

1、连续居住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建卡(证)率≧98%。

2、按免疫程序规定,免疫规划规定的疫苗,即①卡介苗、②乙肝疫苗、③脊髓灰质炎疫苗、④百白破疫苗、⑤麻风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麻疹疫苗)、⑥流行性乙脑疫苗、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⑧甲肝疫苗、白破疫苗单苗接种率≧95%。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接种单位由一把领导主抓,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与支持,明确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责任,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纳入绩效考核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增加经费投入,以保证包括常规免疫运转、冷链设备建设、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经费和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的落实,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

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乡(镇、社区)要加强与公安、教育、妇联、计生、街道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定期交换流动人口的信息,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共同抓好流动人口中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计划免疫协调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开展主动搜索,及时掌握目标人群

1、接种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流动儿童登记工作,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接种专册,项目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原籍(省、县)、流入日期、是否持有接种证、既往接种记录、现详细住址和现居住房主姓名及通讯方式等,每月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流动儿童人数及接种情况。

2、各接种单位要加强与居(村)民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随时对新发现的适龄流动儿童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其到接种单位登记和接种,每月将所辖范围内的儿童流动情况报接种单位。

3、建立例会制度,接种单位负责按月召开例会,召集接种单位分片负责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联络员、社区医生,了解、核实本区域流动儿童资料。

4、接种单位每月定期到辖区内的外来人口办公室、公安、计生等部门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收集流动人口资料;每年至少2次到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出租房等进行入户调查,及时掌握流动儿童变动情况。

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儿童及时建立接种卡(证)并及时查漏补种。

(四)严格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流动儿童迁(流)入当地居住3个月及3个月以上应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册)。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要落实流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要建立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情况通报机制,发现缺、漏种儿童或未办理接种证的,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补证、补种。

(五)提高免疫服务质量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原则,由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负责接种工作,使流动儿童充分享受到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各项政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流动儿童提供免疫服务。接种单位要根据当地流动儿童分布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服务计划,方便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由各常规接种门诊承担,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必要时设立临时接种点,延长接种时间。实施安全接种,保证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质量预防接种服务。

(六)加强社会宣传动员和信息传播

加强社会宣传动员与信息传播,针对性地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向流

动人群传播免疫预防相关知识。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医院产科、儿科医生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提供儿童免疫接种有关知识,提高母亲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在接种门诊、社区及医院产科、儿科门诊和流动儿童集聚地处张贴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集贸市场和建筑工地散发宣传单,在交通出入口设立告示牌,以及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方式,通知免疫接种的政策、对象、地点和时间等,提高流动儿童监护人认知水平,自觉配合开展接种工作。

(七)加强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管理

各接种单位对寄居在本辖区范围内的流动儿童要建立准确、详实的接种记录,按要求及时上卡、上证并上报相关报表,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管理系统,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资料。对首次到接种单位接种的儿童要主动向其监护人索取该儿童既往的接种信息。对本地流出的儿童要填写转卡单,并在接种卡上注明儿童流出时间。

(八)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

各接种单位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地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施方案。制定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辖区内流动儿童数,制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逐级上报,保证辖区内疫苗供应。

四、督导和检查评估

洮北区卫生局和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加大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检查和督导。每年开展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专项调查及免疫接种率评估。把执行本方案情况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上级汇报。重点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各级接种单位的考核内容,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联合教育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落实情况。

附件: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建议

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施建议

一、预防接种服务形式

1、采取常年接种门诊与临时接种网点相结合。坚持实行常年门诊接种制度,同时定期在集贸市场、城乡

结合部、市郊等流动儿童聚集地增设一些临时接种网点,使流动儿童有更多的预防接种机会。

2、实行“切块”管理,推行社区保健医生责任制。将当地行政区域切割为若干块,然后推行社区保健卫生责任制,由地段保健医生每月与派出所、街道、居委会联系,核查流动儿童的流动情况,并把接种史反馈给街道、居委会,以便继续督促管理。

二、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

1、掌握受种对象。通过居委会,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集贸市场管理办公室等各种途径和走访外来人口,发现流动儿童。同时,发挥常住户的哨兵监测作用,在接受房客时主动向卫生部门申报。

2、对流动儿童,不论居住时间长短,一律登记入册,发给预防接种证。一是由社区保健医生通过派出所、街道、居委会等定期了解辖区内流动人口情况,上门询查接种对象,并在第1次接种时发放接种证;二是实行新生儿报告卡制度,即新生儿由所在产院填写报告卡,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再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至各地段保健医生,最后由地段保健医生接种和发证;三是由产院直接为流动人口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并发证,持证到所在地段接种单位完成其余疫苗的预防接种。当流动儿童迁移时,凭卡在迁入地的接种单位登记。

三、实行对受种对象告知制度。

对新迁入的寄居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告知接种单位的地点、联系电话,对漏卡、漏种者应查明原因,通知并督促其及时补卡、补证,告知应补种的疫苗、时间,同时向儿童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

四、预防接种实施

1、常规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规范》的要求,享受与当地户籍儿童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2、定期进行查漏补种:组织接种工作人员定期对辖区内的流动儿童进行查漏补种。补种原则按“使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的规定”的要求执行。

五、建立个案接种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儿童个案接种资料的异地交换功能。

六、制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针对当地流动儿童的现状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组织,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通畅。

七、制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针对当地流动儿童的现状和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网络组织,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通畅。

篇5: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为在本市居住超过6个月的流动儿童, 年龄为1~6岁不等。调查接种疫苗为国家计划免疫中的“六苗”, 即, 百白破, 乙肝疫苗, 卡介苗, 麻疹, 乙脑及脊灰苗[3]。

1.2 方法

对本市各大医院接种门诊, 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生活小区, 农贸市场及建筑工地发放自制问卷, 并查阅填写的问卷的儿童的接种卡, 及接种记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1000份, 其中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有987例。987例患者中男514例, 女473例, 男女比例为1.09:1;接受调查的儿童中外省户口的有321例, 所占比例为32.52%, 本省外市户有318例, 所占比例为32.22, 本市外县户口有348例, 所占比例为35.26%;987例儿童中, 第一胎的有638例, 所占比例为64.64%, 第二胎的有349例, 所占比例为35.36%;家长文盲的有58例, 所占比例为5.88%, 小学文化的有368例, 所占比例37.28%, 初中文化有384例, 所占比例为38.91%, 高中以上文化有177例, 所占比例为17.93%。

2.2 免疫接种情况

987例儿童中有814例患者接受免疫接种, 接种率为82.47%, 其中原籍建证接种的有343例, 接种率为34.75%, 本市建证接种的有644例, 接种率为65.25%;814例建证儿童中“六苗”的全程合格的有673例, 合格率为82.68%, 不合格的有99例, 不合格率为12.16%。未接种的为42例, 所占比例为5.16%。

2.3 不合格接种原因

99例不合格接种儿童中越期接种的有79例, 所占比例为79.80%, 重复接种的有8例, 所占比例为8.08%, 接种年龄及接种间隔时间不符的儿童有12例, 所占比例为12.12%。

2.4 未接种的原因

42例未接种儿童中不知道接种程序的的有14例, 所占比例为33.33%, 不知道接种时间及门诊有15例, 所占比例为35.71%, 怕超生罚款不进行接种的有8例, 所占比例为19.05%, 因工作忙不进行接种的有5例, 所占比例为11.90%。

3 讨论

3.1 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影响因素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计划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 只达到82.47%, 远远低于本市常住人口的免疫接种率[4]。其次是流动儿童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会出现推迟接种及漏种现象。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如下几点:1) 流动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的认识不充分: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流动儿童家长文盲率5.88%, 小学初中文化分别为37.28%, 38.91%, 而高中以上文化仅为17.93%, 正是因为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相对比较低, 因此很难认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最终导致流动儿童免疫的接种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流动儿童家长工作等各方面很忙, 因此很容易忽视了儿童的免疫接种, 导致免疫接种的推迟及漏种等情况。这与林献丹等研究结果相符合[5]。2) 超生的恐惧心理: 在本次研究中, 有19.05%的儿童因为超生导致不进行免疫接种。虽然目前我国仍在实现计划生育政策,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家庭仍存在超生现象, 超生后往往会离开当地, 流动到其他地方, 且经常变换居住地点, 从而导致免疫接种的空白。3) 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宣传督促不到位: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 而防保医生很难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居住地方, 故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存在现实的难题, 而相关部门及人员就会以此为借口, 不愿深入寻找流动儿童, 导致流动儿童失去了接种的机会。在本次研究中, 没有进行接种的儿童中不知道接种程序的占33.33%, 不知道接种时间及门诊的占35.71%。而这些因素都是因为相关部门的督促及宣传不到位导致的。

3.2 流动儿童接种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防保医生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免疫接种的重视, 每年把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年终考核的指标中, 且全面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同时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常年开设接种门诊, 方便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 做到随时随地建卡接种。除此之外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 广播, 宣传单等形式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 使流动儿童的家长充分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主动带领儿童接受计划免疫。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宣传不到位等, 为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 必须加强宣教,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普及计划免疫知识等。

摘要: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因素, 为更好的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国家计划免疫中“六苗”对本市各大医院接种门诊, 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生活小区, 农贸市场及建筑工地发放自制的问卷, 并查阅填写的问卷的儿童的接种卡, 及接种记录, 从而了解本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1000份, 其中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有987例。接受调查的儿童中外省户口的有321例 (32.52%) , 本省外市户有318例 (32.22%) , 本市外县户口有348例 (35.26%) ;987例儿童中, 第一胎的有638例 (64.64%) , 第二胎的有349例 (35.36%) ;家长文盲的有58例 (5.88%) , 小学文化的有368例 (37.28%) , 初中文化有384例 (38.91%) , 高中以上文化有177例 (17.93%) 。987例儿童中有814例患者接受免疫接种, 接种率为82.47%;814例建证儿童中“六苗”的全程合格的有673例 (82.68%) , 不合格的有99例 (12.16%) , 未接种的为42例 (5.16%) 。99例不合格接种儿童中越期接种的有79例 (79.80%) , 重复接种的有8例 (8.08%) , 接种年龄及接种间隔时间不符的儿童有12例 (12.12%) 。42例未接种儿童中不知道接种程序的有14例 (33.33%) , 不知道接种时间及门诊有15例 (35.71%) , 怕超生罚款不进行接种的有8例 (19.05%) , 因工作忙不进行接种的有5例 (11.90%) 。结论 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宣传的不到位等。为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 必须加强宣教,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普及计划免疫知识等。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岑绮玲, 罗小燕, 等.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5) :25-26.

[2]王晓军, 张荣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2 (5) :136-137.

[3]孙美平, 曾阳, 等.北京市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6) :53-54.

[4]曹品元, 黄美林.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 (4) :41-43.

[5]林献丹, 陈玲萍, 等.流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4 (1) :59-61.

篇6: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

关键词: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 流动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数量较多, 由于其流动性较大, 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差,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 需要重点进行预防接种管理[1]。本文主要分析了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0月赣州市于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随机调查的100例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对所抽取的儿童进行调查, 包括年龄、来源、预防接种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建预防接种卡和建预防接种证情况、基础疫苗接种情况。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调查

共调查100例流动儿童, 其中, 男57例, 女43例;<3岁儿童57例, 3岁~6岁儿童43例;外省户籍儿童82例, 本市外县户籍儿童18例;62例在本县居住超过1年。

2.2 不同年龄流动儿童建预防接种卡和建预防接种证情况调查

调查儿童建预防接种卡率为83.00%, 建预防接种证率为91.00%, 见表1。

2.3 不同年龄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情况调查

流动儿童1剂+介苗 (BCG) 、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 、3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DTP) 、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 (MV) 、3剂乙肝疫苗 (Hep B) 、1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JEV) 、1剂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MPV) 接种率分别为86.00%, 80.00%, 77.00%, 76.00%, 77.00%, 45.00%, 36.00%。见表2。

3 讨论

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数量在不断增加, 预防接种管理难度较大。通过调查发现, 该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 只有建立完善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不同地区的信息共享, 才能改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闭塞的情况, 实现儿童的接种健全[2,3,4]。

预防接种卡、预防接种证是预防接种的有效凭证, 及时实现卡、证的转移, 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5,6]。很多儿童在进行迁移的时候, 都没有办理转移手续, 使得卡、证不健全, 免疫不完善。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一方面是家长缺乏接种意识, 另一方面是儿童具有隐匿性和频繁流动性。因此, 要提高预防接种的宣传普及力度, 改善免疫政策, 建立预防接种管理机制。

总之, 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林献丹, 李万仓, 郑晓春, 等.温州市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凋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0, 16 (4) :354-358.

[2]林献丹, 陈玲萍, 郑晓春, 等.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 (1) :51-53.

[3]靳妍, 陈怡平, 王连华, 等.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疾病监测, 2014, 29 (2) :105-111.

[4]ONISHCHENKO G G, EZHLOVA E B, MEL'NIKOVA A A.Actual problems of vaccinoprophylaxis management in Russian federation[J].Zh Mik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 2011, 9 (5) :110-114.

[5]郑景山, 曹雷, 郭世成, 等.2013年全国省级抽查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 20 (6) :492-498、54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仁怀市2013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方案】相关文章:

仁怀市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探究12-01

仁怀市中枢二小电教处工作总结(2014上)04-17

仁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事指南05-08

上一篇:镇域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下一篇:学校文明礼仪图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