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2024-04-08

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精选9篇)

篇1: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青田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制度

一、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创建工作力度,保障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本通报制度。

二、本制度以平等、公开、及时、真实为原则,增强各创建责任单位的责任意识,推动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通报的内容

(一)省级生态乡镇创建、迎验(或复查)情况;

(二)20个乡镇所在地集中式污水处理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三)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四)县城污水管网改造、温溪江北污水处理厂、船寮中部组团污水处理厂等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五)中东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六)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情况;

(七)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生态葬法建设情况;

(八)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林)、水产品基地建设情况;

(九)高市、石门洞、洞背村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及方山乡生态创建与稻田养鱼文化遗产开发完成情况;

(十)县城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建设完成情况;

(十一)生态宣传、信息报送情况;

(十二)各创建单位创建支撑材料包括各项创建指标完成情况的佐证材料报送情况;

(十三)参照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准八项基本条件和十一项考核指标中需要通报的其他内容。

四、通报的形式和程序

(一)通过采取召开专门会议和发简报、信息公开栏、网络媒体等形式进行;

(二)实行半月通报制度,于每月15日和30日进行通报;

(三)各创建单位认真对照《青田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和责任书的内容,将本乡镇本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安排形成半月专报,从4月份起,每月10日、25日前报省级生态县创建指挥部。

五、通报工作措施

(一)重点工作通报由督查推动组负责组织,综合创建组负责具体承办事项的落实;

(二)各创建单位应积极参与配合工作通报,不得互相推诿,以便按时公示通报内容,确保通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依法通报,力求通报内容通俗易懂,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真实可靠。

六、责任追究

(一)加强对重点工作通报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对相互推诿、推卸责任导致创建工作漏报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有关单位,依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问责和追究纪律责任;

(二)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将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年终考核。

七、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青田部门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半月报表、青田乡镇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半月报表

篇2: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为加快我县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绿化条例》、《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浙江省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及《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和精神,结合青田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深化接轨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以“美丽县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载体,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强化以园林绿化为重点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青田建设成为具有欧陆风情绿色宜居的省级园林城市。

二、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扩绿递增型发展。到 2017年,建成区绿地率大于30.5 %,绿化覆盖率大于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 8平方米,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力争到 2017年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使青田建成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特色的宜居

— — 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青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科学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管养工作

结合青田县域总体规划,按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充分采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域性特色,进一步完善《青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加快做好申报工作。划定城市绿线,实施青田县域范围生物多样性保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根据《青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县城区域龙须岩、石郭坑、东堡山、塔山公园开发建设和提升建设工作,引导建成区内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维护资金投入,依照法律法规完善规范专业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养工作。

(二)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1.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每年政府实施园林城市创建系列工程,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完善综合公园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林荫停车场、加快太鹤公园入口绿化建设、塔山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江南大道绿化带侧石改造、城市绿道建设的步伐,保持城市各项园林绿化指标逐年增长,并达到省级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到 2017年底使人均公园绿地达— —

8平方米以上,全县绿地率大于30.5%,绿化覆盖率大于35%。城市街道绿化按照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新建小区和单位绿地率在30%以上,旧城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

2.凸显特色,提升绿化品位。坚持“美丽县城”、“欧陆风情,山水家园”的侨乡特色个性城市绿化理念,完善县城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做好主要景观轴线和节点、地标性建筑、城乡结合部、城区出入口的规划设计,营造具有浓郁侨乡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充分利用我县城在山中,河流穿城而过的特有条件,加快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工作,注重对城市街景、建筑物、巩固空间等实行艺术化和人性化改造,引导瓯江两岸建筑高度布局,优化建筑外立面和屋顶形式,丰富城市景观层次,塑造优美的天际线。做好城市街景小区绿化小品设计,提高园艺技术,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位。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以“六边三化三美”行动为载体,重点抓好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为主要通道的绿色廊道,构建集自然生态和侨乡风貌于一体的道路、滨河森林生态廊道。

3.全民参与,拓展绿色空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抚育,推进山区林道、生态公益林建设,强化镇村绿化、六边绿化,加强山地植被保育和荒山荒地治理,对“三沿”通过人工造林补植改造等营林措施,进行林分景观改造,到2017年改造景观林15000亩,优化森林景观效果,提高森林生

— — 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以“植树节”等活动为依托,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进一步做好庭院绿化工作,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捐建、苗木赠送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建,打造“创园为大家,创园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大力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构建立体型、复合型的绿色空间。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园林式单位、园林示范村、绿色城镇的创建活动。

(三)加强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1.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遵从“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景观绿地,使之成为城市的亮点宣扬城市个性。

2.严格保护城市古树名木。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档案,加强对太鹤公园古松树群的保护,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有力措施,严禁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平,发挥古树名木的良好景观特征及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作用,名树保护率达到95%。开展县树县花评比活动,积极推广本地木本植物,探索应用自衍花草及宿根花卉等绿化,丰富本地被植物品种,本地植物植树在0.7以上。

3.实施城市景观工程。保持“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城市景观格局,充分运用山、水、林、园、城等景观要素,使各片区镶嵌在绿地、森林、河流之间,彰显“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 —

中、林在城中,江水相伴、绿带环绕”的山水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夜景亮化规划,进一步丰富城市夜景,打造“侨乡不夜城”。规范实施市区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坚决打击非法广告、乱涂乱画小广告。严格按照《青田县户外广告总体规划》要求设置户外广告,规划个街道范围的牌匾、标识及宣传栏设置。积极推进公交先行,优化公交运行格局,开通智能公交系统,优化公交站点和站牌,形成合理优化的城市公交路线。

(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青田山水等自然资源优势,以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修复和完善由生态屏障区、生态带、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组成的生态系统串联体系。以县城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为载体,加强生态带的保护与建设,推进城市理性拓展。做好城市大环境绿化,营造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市。并加强城市山体植被保护,开展林相改造。在抓好环境建设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力度,对城区的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治,整治建筑施工噪音、公共场所和餐馆使用液化气、电能等清洁燃料,减少油烟污染。加强扬尘监管,有效降低空气中悬浮物浓度,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结合“五水共治”行动,深入实施县城河道综合整治,加大截污、活水、修复力度,改善河道水质,构筑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保持大气和水质一级标准。

— —

(五)配套城市基础设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突出抓好污水管网的改造建设,到 2017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以上,并且不低于创建省园设市平均值。不断完善中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建成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确保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以上,且不低于创建省园设市城市平均值。加快推进湖口水厂扩建及改造,实现城市供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增长,到 2017年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大于 99%。继续加强城市管道燃气建设,继续抓好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及林荫停车场建设工作,促使城市健康发展配套合理。

(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危旧房、里弄小巷等改造工程,推进城区旧住宅改造,完善基本公共配套设施,切实改善居住环境。以低碳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新建住宅小区低碳设计,大力开展绿色小区创建活动。按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5%的要求,大力推进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0%,且住房保障率大于 80%。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居住小区建设力度,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对县城主干街道、背街小巷、出入城通道等的环境卫生进行重点治理,健全卫生保洁制度,保持干净整洁。加快社区配套建设,加大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无障碍设施等各类基础设施— —

投入,合理规划建成区道路建设工作,推进建成区林荫路建设及改造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创园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在县建设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和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创建任务,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纳入到相关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并实行定期督查。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县统一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时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的目标任务。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需要全县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使创建工作成为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深入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认真把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绿化审批关,完善建设项目绿化工程方案审查、过程管理和施工验收制度,加强城市绿化的全程监督指导。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任意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行为予以依法查处。

— —

(四)依托科技,提高水平。要充分发挥青田县有关学术、科研机构的作用,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要保障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经费,大力维护城市绿化成果。要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任务分解

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创建工作任务,根据《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浙江省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美丽县城”的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确保我县2017年省级园林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现将青田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责任分工如下,并就做好“创园”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创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各部门必须负起责任,积极落实任务。

(二)对“创园”工作任务要认真落实,为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达标,各部门要根据分工制订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2014—2017),报送县政府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大对“创园” 工作的投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在 2017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三)在完成“创园”具体工作任务的同时,要重视文档资料的收集,按照要求统一交“创园”办公室汇总,以备检查验收。

(四)“创园”工作纳入部门年终考核,政府督办、考核办参— —

篇3: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1 小乡镇环境规划遵循的原则

1.1 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乡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1.2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针对小乡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乡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1.3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预防为主、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1.4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以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 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1.5 坚持将城乡传统风貌与城乡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1.6 坚持小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和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 充分发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2 规划目标及时段

2.1 规划时段。

石泉镇环境保护建设起始年为2010年, 规划完成年2014年, 近期2010年, 中期规划时段为2011-2013年, 远期规划时段2014年。

2.2 规划的总体目标。

用5年的时间使被全镇破坏的生态全部得到修复, 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循环, 产业结构合理, 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社会服务和文化、卫生、教育体系及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初步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的新局面。

2.3 分期规划目标。

2009年-2010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种植业为基础, 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2013年全镇的生态退化和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全面得到恢复和整治, 生活环境总体呈现出良性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合理, 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农村多元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014年全镇生态环境建设达到持久良性发展, 以森林和湿地为重点的自然资源明显的恢复和增加, 以生态产业为基础, 镇村企业为龙头, 小城镇建设为中心, 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和社会文明得到实现,

3 分类规划目标

3.1 经济发展目标

全镇经济生产总值在2009年30278万元的基础上,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46580万元;人均年收入, 2009年全镇农村人口均收入5709元, 到2014年增加到6526元。

3.2 环境建设目标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镇村生态建设目标。

4 社会发展目标

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社会文明和法制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5 分区规划目标

5.1 小流域生态经济区 (a.改善农田生态环境。b.农村经济多元化) 原则及目标

原则: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石泉镇具体情况,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2) 坚持强化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 区域布局, 镇与周边农村之间是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原则, 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高度来设计规划, 才能形成区域合理有序地镇村整体结构。 (3) 坚持突破石泉镇地域的特色并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的原则, 重点发挥生态农业, 绿色产业和技术, 优先抓好核心产业和重点工程。 (4) 坚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以有力于生产、方便生活, 节省土地, 合理布局的原则, 加强镇村基础假设, 提高镇村功能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目标:充分利用全镇资源优势, 建立起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支撑, 以绿色生产、特色产业和高附加产业为重点, 扩大城镇规模, 功能区合理布局, 搞好排水乡镇建设, 搞好住宅小区建设, 建成生态园林镇、搞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使石泉镇成为镇容整洁、功能齐全经济发达的现代化生态乡镇。

5.2 与发展村 (个体) 企业的关系

(1) 吸引农村各类人才来我镇工作和安家, 人口的聚集, 相应带来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 有利于村镇 (个体) 企业的发展。 (2) 村镇建设必然建立工业、市场、生活小区, 各种流动机构营运而生, 使村企业产品销售距离缩短, 流动渠道增多。 (3) 村镇建设涉及交通, 邮电、电力、司法等服务机构, 为村企业发展提供了方便。

5.3 总体布局

根据本区内“生态、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多个生态经济区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在全镇重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基础上, 结合镇内的自然环境建设条件、经济发展, 科学地确定镇村发展方向和规模, 引进资金和人才, 走外引内联之路, 充分发挥镇村的优势, 逐步建立高新技术、森林资源、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等, 以点带面, 辐射村屯, 形成生态镇村, 带动农业、村企业的发展, 形成群体优势。

a.功能区区划: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包括居住用地布局) ;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施用地。b.乡镇建设:镇广场;道路建设;给水规划;排水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村规划石泉、团结、石华、发展、解放村贫困户房屋改造。新建房屋3450平方米, 总投资280万元, 自筹资金120万元。改善60户贫困户居住条件, 目前正在选址, 并积极争取建设资金。

5.4 产业开发

5.4.1 优势特色产业。

(1) 粮食及绿色食品加工业; (2) 利用大鹅基地, 通过招商, 对鹅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到2014年有自己的大鹅加工厂,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5.4.2 特色产品。

(1) 依托环境条件优势, 加大以北药、月见草为代表的作物栽培加工力度; (2) 特产养殖:开发特禽养殖及扩大河蟹、对虾等养殖。

5.5 生态产业总体规划。

A: (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建设) ;B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 (奶黄牛生产基地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家禽生产基地建设)

5.6 工农业污染控制规划。

治理工业污染, 除了建立必要的专门处理厂外, 还应要求工业企业加大环保设备的投入使用。对污染物中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然后对污染进行处理, 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 方可进行排放。严格控制在上风向和水源保护区、居住区建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在工业集中区实行占地60%的内环与外环森林绿化带。

5.7 建设内同及投资。

(1) 水利综合防治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利防洪涝工程) ; (2)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3)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4、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程; (5) 退耕还草规划工程; (6) 畜牧养殖发展项目创建生态乡镇活动是带动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此项活动,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 特别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此项工作是推进和深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不仅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而且推动了全镇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

摘要:创建生态乡镇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 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发展, 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生态文明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指标, 真正体现出社会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风貌。

篇4: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赵克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座谈会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全省所有离退休老干部致以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在通报了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工作打算后,赵克志说,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与全省广大老干部在不同时期为贵州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密不可分。老一辈领导同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赵克志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赵克志强调,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全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做好老干部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对老同志在政治上多重视、工作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心,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努力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希望老领导、老同志继续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发挥优势,奉献力量,为我省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陈敏尔在主持会议时说,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对省委、省政府工作给予了很多关心支持,对各项重大战略部署给予了热情呼应,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继续关心好、照顾好老同志,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老同志在发言中对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对省委、省政府今年的工作安排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家表示,将继续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并衷心祝愿贵州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志还有:何仁仲、肖永安、唐世礼、李玲、禄文斌、李万禄、杨守岳、王淑森、步智信、刘思培、杨光林、司徒桂美、徐敬原、庹文升、姜延虎、顾庆金、林明达、陈华祥、吴嘉甫、袁荣贵、李元栋、王思明、刘鸿庥、许乐仁、何永康、李平、王录生、相小青、程天赋、王惠业、王中刚、蒙素芬、谢锦汉、张林春、王安新、陈俊平。(贵州省委老干部局)

篇5: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创建省级生态县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是一项自身得益、惠民利国、功在当代、恩泽子孙的伟大使命。今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就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召开创建省级生态县推进会,旨在进一步调动全县上下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推动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按期实现省级生态县创建目标。刚才,海峰同志就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讲了很具体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就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务必要认识到位、重视到位

抓好生态县创建工作,既为己,又惠民,更利国。为己,是因为我们都在一块土地,共饮一江清水,同享一片蓝天,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抓好生态县创建工作,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惠民,是因为在推进生态县创建过程中必定会带来很多惠民项目,改善很多基础设施,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为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利国,是因为我县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一江清水供北京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打生态牌,唱旅游戏,兴服务业。这既是政治任务,又是工作职责;既是经济发展、产业兴盛的基础和屏障,更是自身生存的需要。因此,在座各位务必认识到位、重视到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照创建方案中各自承担的任务,结合今天的会议精神,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

二、务必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出成效

当前,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已经到了全面发动、全民行动、全力推进的关键时期。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关键,抓重点,务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抓关键,就是要抓好《**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中六大工程建设,即:生态城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建设;抓重点,就是要抓好《**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任务分解表》中23项创建任务,这些任务是刚性的,没有退路,必须全面完成。因此,各镇、各部门要对照任务分解表,找准着眼点和突破口,再细任务,再明目标,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生态县创建工作出成果、见成效。

三、务必要从严督办考核,以严格要求作保障

从严督办考核、严格要求是推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所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把创建省级生态县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对照《**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对各镇、各部门承担的创建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办、重点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县考核办要对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要把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镇、各部门和各级领导班子及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完不成任务的,一律不得评优秀。同时,要加大通报惩戒力度,对工作被动、落实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要限期整改;对严重失职、影响工作进展,特别是造成验收检查丢分的,要追究责任。

四、务必从严执法,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

创建生态县,就是要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呵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既要发展经济,更要建设好生态环境,不能一味地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我们的生存环境。要严格环境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落户。今后,凡是环评、安评不过关的项目,一律不允许上。环保局、安监局要把好这两道关口。同时,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构建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升环境执法效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生态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要强化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绝不姑息,严查严惩。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做好各种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妥善处理好每一起突发环境事件,加快环境应急能力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务必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要从培养意识、养成习惯、变成行为开始,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人人具备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才能真正解决环保问题,更好地保护和美化我们的环境。所以,各镇、各部门要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利用多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群众性宣传活动,增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扩大生态县创建工作知晓率、参与度,树立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最终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自觉行动。

篇6: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xx省xx南部,北与XX乡毗邻,南接XX乡,西邻XX镇,东与XX镇接壤。县道南北纵贯全镇,场镇距离xx城129公里,向南沿省道至XX县,往北接XX路至xx城,沿省道往东至XX市。交通较为方便,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33.7平方公里。辖9村,5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5个,3580户(其中:村庄2866户;场镇714户),总人口9819人(其中:村庄人口7301人;场镇人口2518人)。

把xx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载体也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此次创建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参照规划要求,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发展依据。

二、创建工作情况

1、创建历程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本次申报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xx省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10】95号),依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框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2011年xx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村的创建及上报工作,2012年广环发[2012]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2013年xx又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创建申报工作,于2014年广环发[2014]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到2014年xx生态村创建达6个行政村,总户数2160户。从生态村的建设当中,其中六村的生态环境明显较好,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又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顺利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2、基本条件要求及达标情况

(一)、机制健全

根据省级生态乡创建的要求,xx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各部门、各站所,场镇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负责具体的资料报送工作。同时制定了《xx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要求每位环保工作者切实贯彻执行,认真履职。按照创建省级生态镇的要求100%的完成健全机制的工作。

(二)、基础扎实

xx人民政府对省级生态镇的创建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宣传。群众也对创建工作十分支持,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到创建工作中。在生2012年xx顺利完成了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2013年顺利完成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使得xx完成6个行政村的生态创建工作,达到2160户,超过全镇总户数的60%,编制或修订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标准。

(三)、落实政策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上级的排放要求,顺利完成减排任务,使得生物能源的利用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没有任何乱捕杀现象,也没有乱砍乱伐现象,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明显的取得了进步,动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多。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保有量1152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巩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顺利完成上级的创建标准。

(四)、环境整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我镇城镇化布局趋于合理,主要表现在,道路畅通无阻,物放有序,干净整洁。在各单位协助下,在剑南路沿线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无乱倾倒、柴草堆码整齐,不暴露白色垃圾。合理安排和管理,政府上街3人,场镇主要干道沿路3人,共6人的岗位资源。场镇乱搭乱建,过时标语,牛皮癣,河沟垃圾由镇爱卫办组织4名岗位人员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学校、各单位都得到有效规范,门前实行“三包”制度,各项登记规范。居民聚居点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民生优生、风貌统一”的原则,通社道路加强配套杜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镇容村貌变化较大。

(五)、公众满意

通过前期的创建工作,全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由前期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在创建当中,利用多种宣传方式,使得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加上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在以前经常有群众反映环境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现阶段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群众反映环境问题的情况减少很多,环境问题也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全镇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的加强,通过环境保护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并且理解环境保护和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得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技术指标建设完成情况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 xx在以前,应用水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水质也存在问题;农村饮用水更没有保障,群众对水的卫生要求不高,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缺乏认识。xx通过集中式饮水项目的改造,使得集中供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通过对水源的相关清理和整理,使得水源水质保持较高地水源水质,管理上加强镇村两级的共同管理,镇级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村级负责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加强人员对水源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治理,确保水源水质保持较高水平。根据xx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xxxx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农村饮用水符合《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标准。目前,场镇上居民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外,其余村的村民多采用分散式供水的方式。农村自来水站92处,供1351户4728人饮水,分散式供水人数2591人。根据检测结果,2011年5月份,xx乡集中式饮用水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

(二)、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

在生态镇创建以前,xx在生态管理上基本是停留认识阶段,群众的认识基本上属于空白,对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根本不了解;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通过生态创建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搞好人居环境建设。划分出xx域属Ⅱ类水环境功能区,xx环境监测站对xx的地表的地表水监测,设臵了西河监测点1个。根据水体特征选取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粪大肠菌群六项监测因子。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进行,作好样品的前期处理,监测中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2011年5月份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抽样化验,结果是xx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评价,xx西河地表水水质6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为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广清洁能源,限制燃煤、烧柴,加强农村沼气利用;建筑物扬尘治理,餐饮业废气治理,禁烧秸秆,养殖场恶臭治理;加强环境管理,空气质量不断推升,做到环境与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同时广元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5月12日至5月14日对xx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连续3天的实地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日均浓度低于《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xx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加强对交通噪音污染控制;社会生活噪声控制,严格控制商业噪声,禁止使用打功率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禁止在居民住区夜间施工,在施工现场或交通道路的两侧,设臵足够高度的围墙或挡板使噪声强度减弱,逐步规范建筑装修市场,依法征收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加强现场监督执法检查,促使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排放,倡导文明施工,争创环保型文明施工单位。xx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5月12日对xx噪声环境质量进行了实地监测,设臵了6个监测点位,每天2次,昼间1次,每次连续2小时,取等效连续A声级值。监测结果表明,xx场镇地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都能达到噪声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功能区标准。镇区各功能区的昼、夜间噪声基本符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标准,乡区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或优于2类功能区标准。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处理率

xx在生态创建前,没有任何工程化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都是直接外排,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利用生态创建之机,引进项目,建成场镇1座200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有少部分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易过滤后直接排入水体。目前xx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50.1%。xx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接纳水体。集镇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最终排入接纳水体。目前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9村中有5个村,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通过简易化粪池处理过后,在排入较为集中的集中处理点,进行集中的过滤处理,最终排入水体。还是存在部分群众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落后,或者成本过高,资金缺口也是影响生活污水不能处理的原因,且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的比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行政村的比例和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

在之前,城镇垃圾有集中处理,但也是比较粗放的,农村垃圾,就是随便扔,随意化处理。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洁城乡行动,并制定了日常保洁、清运制度,9个行政村有5个村建立了垃圾“户集、村收、镇处理”的运作模式。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就近方便的原则,配臵垃圾桶、果皮箱,建立垃圾中转站。农村集中居民点配臵保洁员和保洁车,科学设臵垃圾填埋点。场镇设臵垃圾中转站,配臵垃圾清运工具。生活垃圾集中处臵的行政村比列为55.55%。xx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服务XX场镇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场镇、XX、XX村、XX村、XX村等单位,日处理垃圾5吨,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主要问题表现在,管理水平落后,资金缺乏,导致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健全,人的自觉性不高,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起不到有效保持作用。

(五)、重点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

xx属于传统农业乡镇,祖辈至今任然以农业作为主体,带发展小商品经济,没有现代工业企业,也就不存在现代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排污标准合格率为100%。

(六)、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xx在过去对餐饮业的管理就比较差,对餐饮业的排放也就无所谓的排放管理标准。餐饮业在XX较为落后,但也对存在餐饮业进行集中培训管理性要求,XX餐饮业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是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今后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七)、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xx在以前对粪便的松鹤利用较差,主要表现在对粪便的处理方式简单,认识水平较差,综合利用能力差,利用水平不高。xx有规模养殖户82户,年出栏生猪500头左右,粪便采用化粪池和沼气等多种方式处理。养殖废水部分经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用作农田、蔬菜种植基地的浇灌,实现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0%以上。在建设中还没有更合理化综合利用方式,效益不够明显。

(八)、农作秸秆利用率

过去对秸秆利用主要有以下方式:回填、焚烧、燃料、饲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污染、利用率不高,用途过于落后、产生的效益不高。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通过对上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发现其中:秸秆还田率为57%、秸秆饲料率为22%、秸秆能源为5%、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率为0、秸秆基质率为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0%。在秸秆综合利用中,还是缺乏技术的有效利用手段,群众宣传科普较为落后。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在没有启动农村厕所改造以前,农村厕所简陋,蚊虫滋生,病菌到处传播,没有公共卫生间,方便极为困难。通过卫生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能够达到《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规定,公厕有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地面及四壁整洁,大便池有隔断,便池内无积粪、无尿碱,基本无臭、无蝇蛆,粪便池有盖,粪便不满溢。场镇住户均享有卫生厕所714户,辖区农户无公害化厕所2160户,普及率达85%。

(十)、农用化肥使用强度和农药使用强度

xx在过去,由于在山区,条件较差,农药和肥料使用强度都不高,对于农民来说,农业种植成本会过高,同时会增加负担。xx农业生产主要用化肥以氮肥为主,其次磷肥。单位面积化肥使用强度214.29kg/公顷。每亩土地农药使用量为2.504kg,全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据估算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利用科学技术,xx的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强度会进一步降低。

(十一)、使用清洁能源用户的比列

xx在你能源利用上,一传统的柴草为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叫严重。在现代清洁能源开发不断进步,清洁能源种类的增多,费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xx辖区清洁能源的普及率约为53%。其中:能源以电能394户占11%、沼气430户占12%,天然气714户占20%,灌装液化气358户占10%,以秸秆、煤约占全部能源的47%左右。有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xx在清洁能源的利用上还有较大空间。

(十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x在过去人均绿地面积维持在较低水平,人们绿化意识落后,保护意识较差。经过紧急发展,全镇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公共绿地面积也成增加状态。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场镇和居民集中安臵点上,公共绿地面积为2.31公顷,目前场镇居住人口约为2518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平方米。

(十三)、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以前道路两旁一片光,通过上生态创建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全镇的道路绿化面积在逐步增加。xx全镇通村路全长214公里,根据现场调查,公路沿线两旁基本都栽种行到树,以柏树、桤木树、马尾松为主导的行道树。集镇道路绿化普及率为85%。

(十四)、森林覆盖率

xx生态状况良好,境内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xx各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共1654公顷。2009-2011年xx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约6公顷、荒山造林约5公顷、营造生态公益林6公顷、生态经济林7公顷,管护退耕还林面积4公顷,2011年镇辖区内林业用地面积为168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6.3%,到2013年xx的森林大道70%。

(十五)、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 xx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积极建设“猪-沼-疏(果)”生态种植区,总计种植面积为29364亩,其中小春粮油面积6201亩,产量2015吨;大春粮食面积7966亩,产量3448吨;油料总产量面积6010亩,产量1346吨;烤烟面积580亩,产量51吨,蔬菜产量面积3000亩,产量492吨。水产品产量738吨。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占51%。

三、取得成效

1、农村生态给群众生活带来活力

如今xx自然条件良好,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面积达到24810亩。xx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结合新村建设,抓好项目配套,大力推广卫生厨房,卫生圈道建设,环境整治,镇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2、水源、水质、空气、声环境质量进步显著

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全镇生态环境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了生活用水,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控制,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提升,声噪和生化环境实现进一步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大幅度上升。

3、生态改善,创农村农业发展新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也逐步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也成上升趋势。农田废物利用,通过科学规划,推广新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在生态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系统也得到保护。农业化肥和农业农药的残留合格率都实现质的提升,充分发挥表现了xx在农业发展的生态理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关键作用。

4、生态环境管理更加科学化

在宜居环境上,全镇上下一心,做足工作,做深想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通村道路的绿化工作,集中式供水,生活用水的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和集中销毁。人员的配备和落事故案例程序,安排专人对环境内存在的垃圾定期处理,收集到一处,安排专业人员集中式的处理,达到环境承受排放的标准。

5、生态保护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都没有放松过,建立了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工业污染排放完全达标,农作物利用也达到国家标准,农村卫生厕所也实现质和量的跨越,污水处理方式也逐步增多,处理量也增加,有效的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绿化公共设施也在增多,群众的生态觉悟也在增强,xx正在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篇7: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汇报1

溆浦县低庄镇牌子田村委会

2009年5月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现就牌子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牌子田村基本概况

牌子田村位于低庄镇西北部,全村平方公里,现有17个行政小组,726户,总人口2848人,村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牌子田村交通便利,低大公路穿境而过,是周边5村的物资集散地。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锑、钒、煤、石灰石等,建有3家三元杂养猪基地,水果品种达200余种,现已基本形成了“超级稻”、“三元杂”、“柑桔”、“经作”等农业产业。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两年来,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环保部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指标要求,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全村上下热烈响应,积极参与。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村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200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9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5%;主要道路硬化、绿化普及

率分别达到9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我村90%的农户达到了环境优美户的标准。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回顾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村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我们村委会对创建工作相当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到有保证。我们健全创建管理网络,制定环保会议制度,使本村的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创建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舒相刚任组长,村委主任刘承让任副组长,其他支村委干部为组员。由于组织健全、领导重视,使创建工作得到了落实和推进。

二、强化宣传,规范管理。根据创建标准,我们详细制订了创建“环境优美村”管理制度和村民公约,还将村民公约制成宣传牌立在村的醒目位置,使广大村民知晓。我们一方面通过宣传横幅,宣传黑板报、发放有关宣传资料等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另一方面以村民学校为环保宣传教育基地,设置环保专题宣传画廊,每月更新宣传内容,较好地提高了村民对创建环境优美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植树节活动中,组织村民、干部在村周围种植树木。在6·5世界环境日中,积极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清理我村卫生,对村绿地进行养绿护绿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广大群众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硬件到位,整治有效。本村现有垃圾收集点9处,垃圾清运车1辆,其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村主干道清洁率为100%,村主干道两旁无任何堆物。并积极开展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重点抓实,实效明显。村党支部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首位,大力改善村貌民风。带头清“四堆”,带头献义务工,带头修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2008年来,借助低大公路拓宽之际,共投资24万元动迁4间民房,调整渠道1200米、菜园地14亩,拓宽主街路2000平方米,修村村通油路4公里,修过水桥涵1座,义务植树1.6万棵,栽花800平方米,增绿护绿养绿约1000平方左右。做到整治管理并举,创造优美环境。现在的牌子田街路笔直,忙了一天的村民到了晚上都悠闲地在散步。

五、在对违章建筑的治理上,我们努力做到村宅有序,建房合理安排。同时加强日常监管,使违章建筑露头就整,整出成效,确保村宅环境优美、秩序合理。

篇8: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1 以精品课程为龙头推动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龙头。新升本的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模仿知名大学的做法,而应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从课程内部入手,加强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独特实用的精品课程。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安康学院数学始终结合教学课题,注意突出课程内在的建设,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用学术研究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在《常微分方程》课程建设中,结合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常微分方程的可积性研究》以及安康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常微分方程》,开展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4篇。安康学院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Riccati方程的“不变量”概念,1999年国际常微分方程会议上,受到了西班牙Jaume·Ilibre院士的赞赏,被我国北大著名的微分方程专家张芷芬称为“给百多年的问题增添了生机”。团队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安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论文获陕西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篇;著作《常微分方程研究新论》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数学分析》课程建设中,结合陕西省教育厅教学课题《数学分析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安康学院首批重点建设课程《数学分析》和安康学院首批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论文《关于重要极限limx→0[sinx/x]=1的循环论证及新证法》获安康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中学数学研究》课程建设中,结合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特色的研究》和陕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中学数学中的教育数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及5项安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和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2 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需要课程支撑,但课程建设又需要从教材来体现。对于新升本的院校,建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材,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从2006年来,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2007主编的《微积分》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主编的《高等数学简明教程》被确定为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参编的《数学教学论》评为2007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来,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邀请参编教材8部,不仅扩大了学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术研究水平以及教学研究能力,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全系教师都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目前,数学系高职比例达66.7%,出版教材达20余部。

3 以科技活动为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建设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这是高校承担人才培养重任所需。当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高校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安康学院数学系在创新教育中,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的新模式:“课内深化、课外指导、勇于参与、成果展示”。1996年以来,学生在校公开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论文获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二、三等奖2项,获陕西省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论文二、三等奖2篇,获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收录1篇。

4 以区域发展为契机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高校专业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又要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数学作为特殊的应用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于新升本的院校,尤其由过去师范院校整合而成的院校,在数学应用方面就显得非常薄弱,但是数学作为培养人“理性”的重要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所提供的特殊智力支持———“思维方法”,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完美的方法。

安康学院地处山清水秀的陕南,中共陕西省委提出:“陕南(安康)以生态旅游作为突破发展的带动项目”。安康学院数学系根据安康特殊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数学独特的“思维”功能,成功地申报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项目2项:《绿色安康生态旅游新思路》《陕西在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和陕西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2项:《绿色安康生态旅游品牌项目研究》《建设陕西旅游强省的研究》,以及安康市软科学项目《安康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发表旅游方面的研究论文近20篇,成果《充分利用自然国心“鸡心岭”优势资源发展安康生态旅游》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绿色安康生态旅游的新思路》获第二届陕西科技调研成果三等奖。安康学院数学系提出的《构建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设想》,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正是数学这种独特的思维作用,使我们的数学教授成了安康市政府旅游咨询专家,而且当前正在承担主持完成“安康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重任。

总之,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将以建设合格本科院校为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努力把“数学教育”专业建设成特色更加鲜明和优势更加雄厚的品牌专业。

摘要:从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技活动开展、应用成果4个方面阐述了安康学院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

篇9: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通报

一、我镇的基本概况

闸坡镇现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管辖24个村委会(社区),人口9.8万,是国家级中心镇、国家级中心渔港、国家级旅游强镇,省级卫生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大角湾风景区所在地。近年来,我镇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基础,以净化、绿化、美化村镇建设、综合整治镇容镇貌及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先后开展各类创建活动,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1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3.5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1元。

二、正在开展创建的有关工作

(一)向上级部门申请的相关事项

已向海陵区管委呈报了以下创建请示,等待批复。

1、关于闸坡镇创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的申请;

2、关于建立创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的申请;

3、闸坡镇生态示范镇建设规划的申请;

4、关于闸坡镇创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资金支持申请;

(二)建立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

召开全镇创建省生态示范镇动员大会,成立工作及领导小组,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建立相关创建工作机制,制订创建实施方案,(三)开展创建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生态创建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为有效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工作,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采取会议宣传、标语宣传、派出工作队走村入户宣传等各种形式,使生态创建意识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四)、构建生态新思路、新格局,跟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要求

我镇坚持走超前性、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竭力拓宽小城镇发展空间。委托省规划设计院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新城镇为目标,以建设幸福、优美型旅游中心城镇为定位,设计形成了“四区、三创、两路、一整治” 总体发展口号。“四区”即:敏捷雪流湾度假片区、顺峰马尾岛俱乐部片区、恒大保利银滩片区、大飞洋旧澳湾游艇国际俱乐部片区;“三创”即: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国家级5A级风景区、创建国家级滨海宜居城镇及省级生态示范镇;“两路”即:加快闸坡达港路、南海1号大道建设;“一整治”即:开展第三期旅游环境大整治;以大环境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来带动闸坡创建省级生态镇的步伐。

(五)突出重点,抢抓环境综合大整治、大改造

1、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理整治脏、乱、差,精

心组织实施螺洲大道、旅游大道、环山路、滨海路、宋康路的改造及美化、绿化工程,镇区闲置地美化、绿化,各自然村逐步完善进村道路硬底化;

2、全镇落实卫生统一管理。实施“门前三包”,建立分片负责制度,对全镇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的清理,将环境卫生治理延伸到各自然村,全镇111条自然村逐步建设生活垃圾收集池,将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处理;

3、进一步提升宜居环境质量。全面实施牛塘山公园和文化公园改造,加强美化、绿化及基础公益设施的投入;

4、旧功能区改造。实施了闸坡中心渔港居民片区及镇中心商业区的排污、导汛系统改造工程,切实改变了镇居民的居住环境;

(六)加快生态环境产业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及创造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条件。推进生态景观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二是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在景观区、公园、休闲步行区等公共地方增加了绿化,其中补种了勒杜鹃5000多株,山竹树80多株,垂叶榕1400多株,高山榕500多株,桃花树300多株,及时花30000袋,种植草皮约6000平方米。

(七)加强了对污水处理厂的生产监控

为了进一步改善镇内水环境质量及提高生活、工业污水处理率,闸坡镇切实加强了对闸坡污水处理厂实行排污监控,杜绝企业偷排、偷放的情况出现。

三、下步计划完善和将要开展的工作

根据生态镇考核验收的若干项指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认真部署实施创建工作方案各个阶段的工作。

(一)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模式

建立生态镇激励、监督、考核和评价体系,层层分解目标责任,签订生态镇建设目标责任书。建立生态镇创建保证金制度,将环境保护和生态镇建设工作作为干部工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综合评优中,实行生态创建“一票否决制”,对生态镇创建工作不力、影响全镇创建大局的村委会(社区)和单位坚决追究相关人员工作责任。

(二)加快推进在建污水处理厂项目

为给创建省生态示范镇提供坚实的硬件设施,我们已于2011年着手筹建白蒲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该项目占地42000㎡,建设总规模为5.0万吨/日,总投资为1.4亿元,处理工艺为:改良型A2/O氧化沟+紫外线消毒工艺,现在该项目已经分项正在紧凑建设中,项目落实,将使闸坡镇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档次。

(三)深入农村开展环境大整治

将环境综合大整治深入到农村,全面完善进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完善所有村场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开展村场环境卫生大清除;改善和解决农村养鸡、养猪及生活污水、雨水排流问题;开展农村经济作物“大复种”奖励活动,鼓舞农民进

行绿色环保种植,改善生活经济条件;大力推广自来水改造,兴建沼气池、省柴灶等环保设施。

(四)筹建镇区生活垃圾收集中转站

由于镇的经济社会正在高速发展,受到各个项目的发展所需,镇垃圾中转站曾经进行了多次迁移,现正在做最终选址方案报上级部门批复。考虑到经济社会大发展及现代民众的生活要求在不断提高,这次垃圾中转站建设必定是高起点、高要求的,周边的花木及绿化投入也列入该工程预算中。

(五)建立创建工作机构及督查小组

抽调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知识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队伍组成创建工作办公室;成立创建工作督查小组,专门督查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的进度,以及各阶段工作实施的情况,发现不妥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下发整改通知。

由于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协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及全镇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闸坡镇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创建工作,也创造了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切实对省级生态示范镇的成功创建有着很大的帮助。当然仅仅开展了这些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全力按照各项考核指标要求,认真扎实地开展各阶段的创建工作,多向兄弟镇及考核部门请教吸取经验,争取全面通过考核。

上一篇:毕业综合实训报告1下一篇:9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doc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