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2024-05-05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共9篇)

篇1: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四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以及我课下阅读书籍查阅资料,使我对我国人口和资源的国情,我国的周边形势包括中日中美关系,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以及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等等问题都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第一节课上我们在老师的介绍下重新了解了我国的国情。从小我们就从课本里读到中国有着富饶辽阔的国土,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各种资源的总量也名列前茅,但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无论怎样丰富的数量,怎样傲人的成绩,除以14亿这个人口基数,都无法让我们再骄傲起来,再加上现在我们的技术还不够精,无法将开采的资源高效利用,各种浪费现象都还严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一个挑战性的难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召开,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例如扭转城乡收入差距、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推进费改税、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等等都已经提上日程,这是令民心振奋的好消息。前不久,在钓鱼岛附近发生了日本扣押我渔船并拒不放人的举动,此事引起了国内上下的严重关注,我国政府也多次向日本政府发出了严正交涉,数日后,被扣留渔船船长詹其熊终于得以释放,此事告一段落,但是其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时至今日,在国内各大城市都屡屡出现抵制日货的游行。而在这些游行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日本是我国的邻国,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对象,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对今后我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对待中日关系,一定要做到放下偏激,控制情绪,全方面思考。对待日本无理取闹欺人太甚之处自然要抨击声讨,但是在国内的反日游行抵制日货伤害的只是我们自己,伤害那些在日本店里工作的中国人。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做出什么较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钻研技术,使我们国家更加强盛,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大学生要帮助我们国家走上前去,才能不受欺负。大学过了一半多了,身处大三的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考研就业等问题。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人左右,面临着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的问题。而现在大学生们又普遍眼光很高,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的工作不肯干,工资高环境优异的职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对我们大学生自己而言,需要的是转变心态,放下身段,不能好逸恶劳,挑三拣四,好工作谁都想要,但与其争个头破血流,耗费宝贵青春,不如退而求其次,在平凡岗位上也能谋出自己的一片天。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多多关注国际形势、国家政策,观察、参与这个社会,同时加紧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摘要:本文结合了三年形势政策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表达了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切身体会与感悟,强调了这门课程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论述了通过学习对这门课程的所得到的收获,即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对我们的公民意识、忧患意识的培养。阐明了在当今形势与政策下,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感悟 收获 大学生

伴随了我们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即将结束,回顾这三年的课程学习过程,虽然每一学期只有短暂的几节课,但是通过这三年对它的学习,却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认识和了解。由于平时在学校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它让我明白了当今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不仅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同样地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让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这门课程还使我们收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公民意识、忧患意识。总的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程使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让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一、学习形势政策课程的感悟

学习形势政策课程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不同于那种喋喋不休、催人入睡的长篇大论的枯燥无味的课程,反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它特别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性、需要同学和老师的配合。每一次上形势与政策课,老师都会紧跟国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边讲解一边配合着课件演示,再结合我们大学生自 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分析,之后还会有小组讨论发言或小组作业。这样一来,就特别能够激发起我们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求知欲。我还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第一节课老师就结合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类自然灾害讲了一节《灾难告诉我们》,之后的课程中陆陆续续地还讲解过辛亥革命、十二五规划、以及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国梦”等等一系列的国家大事时事。课堂上,老师用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解,使我们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使我们受益匪浅但又乐在其中。

其次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开设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很实用,如果当今大学还有一本课程没有脱离社会,那它一定是形势与政策。经过了三年的学习,我真切地体会到,事实的确是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结合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我们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要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二、学习形势政策课的收获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它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负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帮助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它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与国际大事,客观科学地看待社会发展,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综合能力、增 强大学生责任感和大局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也直接提供了一个平台。

例如学习完《灾难告诉我们》那一节课,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使我们更加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了良好的世界观;对辛亥革命的全面理解,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强意识,使在行动中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对“中国梦”的认识与探索,使我们大学生散发青春正能量、开阔胸怀视野、增强了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学习,使我们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责任感和大局观,培养了我们的忧患意识。在那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大思路,同时也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二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三、总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做人要务实,秉承“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真理,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冲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才可在这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屹立不倒。未来不能只有天马行空的虚无,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要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制定自己的目标与方案,努力奋斗,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目标。

篇3: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实施方案》 (05)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教社政[2004]13号) 的文件精神,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通常以不定期报告或讲座形式进行, 存在明显的随意性和应付性, 大大影响了课程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行建设, 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当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当务之急。

一、优化教学队伍, 解决由谁教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均很强的政治课程, 其内容多, 变化快、涉及知识面广,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为此,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首先要优化教学队伍, 解决谁来教的问题。

(一) 教学队伍团队化与专长化结合。

教师团队的优劣是一门课程建设质优与否的关键。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及每位教师的优势, 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团队化与专长化相结合的途径, 一是, 教师团队化。教研室教师集体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统一思想认识, 积极组织教研活动, 集体编写教材, 集体备课, 定期开展听课评教活动, 交流授课经验。二是, 教师专长化。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充分考量与发挥教师个人专业专长, 分配各教师授课专题, 以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 加强师资培训。

第一, 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 交流课程教学信息, 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第二,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 实行“一帮一”传帮带以老带新的学习制度。新老教师集体备课, 一起研究讲稿, 设计教案, 选择教学方法。新老教师相互听课, 评议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总结成绩, 发现不足, 及时扬长补短, 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 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积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 积极支持教师走出课堂, 深入社会, 指导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社团等活动, 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事情和民情, 进一步掌握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时事热点的认知情况, 从而开拓教师的视野, 丰富教学实践经验, 提升课堂的驾驭度。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多, 涉及知识面广, 政策性强等特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政策性、突出实践性、突出主体性。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调查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关心的热点, 经教学团队集体讨论、筛选和汇总, 引入教学专题中, 通过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的主动选择、形势政策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形势政策精神的主动内化, 以及主动探究等形式来实现形势政策教育目的。

(一) 理论教学专题化。

形势与政策教育重在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断培养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始终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课程教育的主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融入其中,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责任和全球意识。为此, 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和中宣部社科司下发的教学要点以及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精选每学期的理论教学专题。

(二) 实践教学项目化。

为培养大学生历览家国大事、感知社情民意的意识, 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鉴别能力,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我们设计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项目的团队化、过程化。实践项目有时政讲堂、社会调查及志愿服务等。以走进花博会参观调查实践项目为例, 通过参观花博会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常州特色农业花木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 园艺与生活, 花木种植与科技的关系, 从而树立关爱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并努力学好一门技术, 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项目完成团队化:每个项目任务都要求团队合作, 必须有5人以上的团队, 且每一位同学都有明确分工。

项目考核过程化:实践教学最终结果一般以多媒体课件汇报、调查报告、活动手册等形式组成。教学考核不仅看结果, 更重视过程考核, 每一个项目的最终报告, 都要把团队从组建、分工、到资料收集、材料汇总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项目活动的开展,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 从校园走向社会,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并不是全面系统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有关知识, 而是通过对形势的分析、事件原因的剖析、政策的讲解、背景的分析等, 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因此,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目的应偏重于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鉴于此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视频观摩法、情景教学法、演讲教学法、辩论教学法、主题研讨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运用, 使理论具体化, 观点问题化, 过程互动化, 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以“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及其转型升级”专题为例,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开展头脑风暴式小组讨论, 在研讨过程中,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国际分工的实质, 光伏产业现状的原因、今后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等问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协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能力, 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同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具感性认识, 并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如专题理论教学多媒体授课。主讲教师制作课程多媒体课件, 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整体化, 加大了教学信息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充分运用多媒体音像资料和优秀电视节目的教育作用。让《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海峡两岸》等优秀的电视节目与课程有效对接, 成为激发学生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措施。另外学院每周开展的大学生百科知识讲堂亦是很好的进行形势政策宣讲的大舞台, 综合利用好这些有利资源, 充分开发其实践育人功能。

四、建设网络平台, 延伸课堂, 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课时少, 内容多、变化快、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 建设课程网站, 充分发挥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 本平台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自学, 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 还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 较全面了解和把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构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一是, 制作课程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制作充分发挥教师专业专长, 精选适合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微课视频突出增强学生自学的吸引力及反思能力。微课视频有利于实现教室课堂和网络课堂的深度融合, 将大量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料真正用起来, 延伸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二是, 构建个性化协作学习团队。组建项目化活动团队及设立互助协作的腾讯群组或微博微信群组, 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切实起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创新能力的作用。通过构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将教室课堂延伸至网络课堂, 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

五、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行建设, 通过优化教学队伍, 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以及建设网络平台, 延伸课堂等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重点解决课程谁来教, 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四大问题, 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步英, 陈金霞.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2]谭书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 .

篇4: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篇5:“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体会样本

工学院宁海学区 模具1111 1101207230 张三

在2007年9月,宁海产学研基地落成后,基于宁海基地人才培养需要及宁海县急需高校服务地方建设这两方面原因,于2008年初开始实施 “美丽宁海”志愿服务项目。“美丽宁海”活动利用专业技能深入宁海县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和服务,同时在农村、社区开展义务维修、义务支教服务;协助宁海县政府各部门开展政策宣传、社区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等;为宁海县大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环保活动、消防水浒传等活动;为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等组织义卖、捐款等爱心活动。几年来建立了宁海县岔路镇、兴圃社区、城管局、交警大队、香花山雷达站、园林局、消防大队、闻裕顺敬老院等8个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随着“美丽宁海”活动的实施推进,在宁海县逐步被社会各方所认可,社会各类媒体对“美丽宁海”活动多次进行报道。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类电视台、宁波日报、宁海日报、人民网、浙江在线、浙江日报视野网等媒体。

++++++++++++++++++++++++++++++++++++++++++++++++++++++++++++++++++++++ 以上是样本

心得体会一篇字数不少于2000字,可以手写,手写的必须为方格纸,字迹端正。

打印稿要求如下

具体要求:正标题 宋体 小二 加粗 居中

姓名等 宋体 五号 剧中

篇6: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一、用先进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指导行动,要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维,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思想实际,进行比较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新政策、新战略培养自身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开阔思维界限。

二、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牢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首先要做到对党忠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思所求,深深记挂在心,在工作中牢记“公仆”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再次要怀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保持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三、勇于实践创新,开拓工作新方式新方法。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在实践中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创新出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勇于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改进,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献计献策。

在这历史关键时刻,形式变化莫测,我们要勇于担当使命,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2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二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篇7: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8: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笔者之所以提出创新要求, 主要出于这几点原因: (1) 伴随着我国社会诸多民生问题的突显, 单纯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支撑教学; (2) 在各高校不断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背景下, 教学路径创新则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3) 目前大学生群体间存在着事实上的阶层分化, 若使他们正视当下的社会问题, 不仅关系到高校校园氛围的和谐, 还影响到他们的人生信仰。由此可见, 在现阶段客观因素交织下, 针对该课程教学路径的创新便成为必然。

在创新教学路径时, 应在校本课程建设要求下来进行;同时, 对于目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给以保留。因此, 创新的本质实则在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创新该课程的时代特征

作为一门实效性要求很强的思想理论课程, 在创新之前应充分把握目前的时代特征。这样一来, 才能在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内容编排上做到与时俱进。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概括:

(一) 国内经济发展下民生问题突显

我国在2011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均GDP水平已达到3000美元。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成效的当下, 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却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障碍。据国际统计数据显示, 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圆左右, 将是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阶段。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高房价, 以及农民工被欠薪等问题, 都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不难理解, 大学生群体中间的许多人, 其父母、亲戚、朋友正面临着以上问题的捆绕。这就意味着, 教师仅是空洞的说教, 已难以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了。

(二) 国际政经演变下地区问题突出

近一年来, 中东诸多国家深受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 国内形式不稳。在此背景下, 地区间出现了武装冲突。如何让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国大学生客观看待这一事实, 则是引导他们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原理的鲜活案例。然而, 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课程讲授, 不仅缺乏必要的科学解读, 还缺少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启发。而只是实证性的给予事件以阐述, 则无法建构高校“两课”教学的完整体系。

二、时代特征对创新该课程的内在要求

以上时代特征对《大学生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创新要求, 在具体构建课程教学模式时, 还应讨论其中的内在要求。“内在要求”实则成为了创新活动的原则导向。

(一) 校本课程建设要求

众所周知, 校本课程要求:一切依托学校、一切为了学校。这就说明:该课程的创新, 应建立在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整体架构上。具体而言, 课程教学创新应遵循这样几点要求: (1) 课时数的要求; (2) 考核标准的要求; (3) 教学目标的要求; (4) 校党委所给予的各项要求等。

(二) 解决教学短板要求

上文已经指出, 该课程教学创新应是局部创新。因此, 创新过程中实则在于解决教学短板问题。从目前所反馈的信息显示, 所存在的教学短板包括:教学内容缺乏延展性、教学模式缺少启示性;与此同时, 长期不变的考核形式也应在创新中得以优化。

由此可见, 以上所给出了两项内在要求, 就为该课程教学路径的优化规定了原则导向。

三、内在要求下该课程教学路径的优化

结合以上阐述, 针对该课程教学路径的优化, 具体如下所述:

(一) 与实证相契合下的路径

该课程的特质便在于, 向大学生突出当前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表现形态, 并引导他们客观、发展的看待这些问题。然而, 重大问题的类属及形态特征, 却呈现出动态演化的现状。因此, 教师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 还应及时将当前最新的社会问题引入到相应的知识点中。

(二) 与校本相适应下的路径

一般而言, “两课”教学都是校党委亲自来抓的课程建设。这就意味着, 在校本原则下不仅应遵循该课程的教学规律, 还应配合大学管理层的目标导向。具体而言, 在该课程的教学领域保持原有合理成分的同时, 应大力改造考核体系。目前存在着大学生因考试而学习的现象, 为此需要给予优化。优化的路径可以通过, 如让大学生结合家乡的发展现状, 利用假期实践环节撰写调查报告。该报告占考核总分值的50%。

(三) 解决教学短板的路径

上文提出了短板所表现出的特征, 如教学内容缺乏延展性、教学模式缺少启示性。不难看出, 这些都属于教学过程中的模式建构。为此, 教师应加强对当前诸多重要实证事件的关注, 并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惟有这样, 才能克服以上两项缺陷。

综上所述, 以上便构成了该课程教学的优化路径。从而, 创新要求也就一并满足了。最后, 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四、小结

在创新教学路径时, 应在校本课程建设要求下来进行;同时, 对于目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给以保留。具体而言, 应分别在与实证相契合、与校本相适应, 以及解决教学短板上开展路径优化。最后还须强调:以往针对本文主题的讨论, 大都集中在课程结构及教学领域。实则不然, 对该课程的考核体系的改造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 笔者给出了一种改造途径。

摘要:在创新教学路径时, 应在校本课程建设要求下来进行;同时, 对于目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给以保留。因此, 创新的本质实则在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路径时, 应遵循:校本课程建设要求、解决教学短板要求。这样一来, 才能增强该课程教学创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创新,《大学生形式与政策》,优化

参考文献

[1]赖中平.大学生"形式与政策"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 2011, (5) .

篇9: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2-02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通知》中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样,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在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转变思想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和良好效果,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建设。因此,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虽说我校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已被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之中,但在实际的课程运行中,仍然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概念上认识模糊,课程建设上缺乏发展规划的思想,进而产生对课程定位、认识、管理上的许多误区,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难点、弱点和盲点。下面谈谈我对该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必要性

1.“形势与政策”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现实性等特征,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比而言,其与日常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现实中教育要为生产力发展服务,回归现实,而该课程就是利用大学生熟知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来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带领他们去认知、去批判,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用鲜活的现实素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实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回应,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形势与政策”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鉴别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能否清醒认识形势、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教学目的,也事关我们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今社会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传播范围广泛,面对潮涌而来的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息,大学生需要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鉴于形势的复杂性和大学生自身政治鉴别力的局限性,要正确辨析形势政策绝非易事。而“形势与政策”课就是结合时事要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清国内外形势。

二、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课程开设形式单一,覆盖面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学时计算,本科计2个学分,专科计1个学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而目前我校只是在一年级开设,且一学年才16节课(每学期8节),即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随意性仍较为明显,系统性和连续性较差,“形势与政策”课有时还仅落在计划之中,无法具体实施,就算实施也都采取一种教学模式——讲座。“形势与政策”课程要讲活就必须与学生互动,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大课堂就会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只能是“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该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的基本理论相互衔接不够密切,严重制约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和发展,并也给该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考核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

2.缺乏政治责任感,对“形势与政策”课认知消极。当代大学生虽然对时事政治表现出普遍的求知欲望,但仅限于个体意识,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指向时,往往出现价值困惑,从而出现对“形势与政策”课产生消极认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不愿意”、“不重视”、“不必要”三种具体表现。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功夫和时间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即使认为有必要的也说看看报纸、上上网、听听收音机就行了。无疑,这样的消极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教师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广而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还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能力,并能掌握和使用最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关键。而目前不仅是我校就整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教师素质不达标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该课教师多以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组织而成,缺乏对政治前沿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待一些敏感问题抓不住关键。尤其是年轻辅导员缺少多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更有甚者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摇摆不定,与他们的角色任务极不相称。

三、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

1.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以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依托。目前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保障机制相对于其他几门思政课来说要弱许多,在一些重要的硬件要素上,明显存在缺陷,如学时的设定与实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课堂教学和讲座混为一谈、受教育的学生面较窄、时间短等。基于这种局面,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性质和课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一些基础的保障配套完善,在制度安排上适当增强硬约束,规定课时、规范教材。另一方面针对二、三年级学生,由宣传部、教务处、社科部、系部联手,邀请专家、院领导、系领导或辅导员,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校情,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为切入点,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知识融合程度高,所以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学术研究水平,又要有课堂的传授表达能力。因为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去分析和看待现实问题,总结和抽象出规律性的结论,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因此,该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迅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该课教师队伍离这一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师资又紧缺,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为这支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与能力增强,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用这一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凝聚起来,消除“兼职”“临时工”心理,从而逐步建设一支持久稳定、坚定不移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反过来推进该课的课程建设。

上一篇:个人工作推荐信范文下一篇:机关效能作风建设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