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2024-04-18

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共8篇)

篇1: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1: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

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

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

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10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十八大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十八大精神持续学习,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组织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武装下,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

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2: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篇2: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学习了穆向明老师讲的《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

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

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引进“案例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怎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无常,“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篇3: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内容与教法的有效。

1、目标的有效

目标的有效:根本是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时,往往首先看到的是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要点与相关专题的备课素材以及教材(很多高校都没有“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在确定了教学专题与教学内容之后,再在要教学的内容之前加上“了解”、“认识”、“理解”、“掌握”之类的动词,比如:了解什么知识、理论和问题,认识那些理论和问题,理解什么内容等,掌握什么要点,教学目标就这样制定出来了。据此制定教学目标,这是没错的,但如果我们备课,仅仅只是备了教育要点与教材,而不备学生,只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目标“数轴”中的一根“轴”,在教学中就会遇到麻烦,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未必适合学生。

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我们现在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学生。上课不是背诵,不能仅仅把“形势与政策”课讲稿弄得滚瓜烂熟,上课就把讲稿“背”给学生听。上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与提高。充分了解学生,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长处,调动他们的情感、信心、注意力等能动性,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2、内容的有效

内容的有效:主要是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的任何一讲教学专题,内容都是很丰富的。教研部提供给任课教师的讲稿都在2万字左右,需要授课教师对讲稿有所取舍。教师对讲稿的取舍,是对讲稿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有的内容好,但对目标的服务性不强,就要割爱舍去。

3、教法的有效

教法的有效:关键是灵活、恰当。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来说,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会截然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专题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才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有效组织的环节,教师要做到:

1、语言得休、经典、简洁

研究表明,优秀教师的课堂用语,一般更加得体、更加经典、更加简洁。得体,是指在该讲的时候讲解,在该讲什么的时候讲解什么。比如,学生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就不必去讲解这个问题所引发的其他现象;学生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引申出“那个问题”。经典,是指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和准确的概念来解释,力争解读解释“—步到位”、“一针见血”,而不是“弯弯绕”“绕弯弯”不着要领,在概念旁边打一些“擦边球”、“模模糊糊”,特别是既要注重科学准确又通俗易懂,慎用网络语言。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在备课时教师就应做预设,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易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浪费的时间越少,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就越好,教学质量就越高。

3、了解课堂动态并能随机应变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仅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水平的高低,还体现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的强弱。当然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果,还是要通过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反映出来。教学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文本载体,而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如在一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课间休息时,班长走上讲台沉重地对同学们说,刚刚得到消息,C同学的父亲在外打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我们班委由此发起募捐活动,后排C同学早已泣不成声,由2同学扶着往外走,整个教室唏嘘不已……。10分钟休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如若再接着讲上节课的内容,显然已不合适。教师必须让渡一些课堂教学时间,先处理这个突发事件:①让班长及时联系辅导员与学院,②安排陪护的同学,③买票,④挑选能干的同学送她到机场,⑤师生募捐,⑥给想发言的同学发言机会,⑦教师稳定学生情绪。对这类突发事件,只有对它进行适当处理后,把学生的思绪、情绪引回到课堂中来,教学才能继续。

三、课后的有效拓展

“形势与政策”一次课结束后,隔周才上下次课,教学内容跨度又比较大,如果没有课后的有效拓展,是很难确保教学实效的。如我们在《学习与解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后,要求学生课后观看电视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并分小组完成观后感1份。在这样的教学拓展中,学生能更深地体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在《历史照亮明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后,要求学生课后拓展阅读人民日报社论《任仲平: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由此学生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历史功绩,并能与否定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观点做斗争。

“形势与政策”课的的教学反思也很重要。从短期来看,反思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能够让我们知道哪里做得不足,以便及时弥补;从长期来看,经常的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与思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4: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征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政治课;理论课;宜粗不宜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63-02

“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策”)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载体。自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意义及做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后,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均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惑与难题,最基本的问题如对“形策”课特征的把握不准确。如何講授好“形策”课,使之在变幻莫测的时代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广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认真学习和钻研授课大纲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形策”课的性质、特点以及基本的讲授原则。

一、准确把握“形策”作为一门政治课的性质

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这是讲授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因为课程的性质统领着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是直接决定教学能否达到课程设置预期目标的最主要因素。

顾名思义,从“形势与政策”的名称来看,这门课程是讲解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但从内容来看,“形策”课的教学内容极为宽泛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策”课教学内容变动性很大,其时效性表现更为直观和强烈,教学过程中对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风云变幻的形势跟踪十分紧密。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形策”课从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教学体系,那就大错特错。判断一门课程的性质,最基本的依据并不是课程的名称或教学内容,而是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形策”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决定了该门课程作为政治课的性质。即课程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准确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科学认识党与政府在特定时期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觉地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换言之,政治性为“形策”课最基本的特征。

准确把握“形策”作为政治课的性质对于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有助于明确实现课程设置的育人目的。众所周知,因为社会阅历的不足、理论武装的不够,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社会格局,面对国家建设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挑战和难题,处于青春期的部分大学生有很多思想和现实上的迷茫和问题,尤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正确诠释时代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认知上的科学,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人们思想观念、道德选择、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将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和回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如此艰巨的历史使命,授课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形策”课程性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课程设置预期目的。

其次,准确把握“形策”的课程性质有利于正确处理这一课程教学中知识性与思想性关系的问题。如前文所述,“形策”课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性,但该课不仅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充满了知识性。尽管“形策”课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围,但“形策”课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性教学,不能局限于空洞的理论说教。因为该课程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科等密切相关,既涉及有现实问题,也有历史问题;既有国际风云,又有国内形势,其所涉及的知识之广泛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教育。当然,“形策”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事说理,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形策”课在加强现实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历史教育。因为,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必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重视现实教育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注重历史教育,理论才能讲清楚,不会止于肤浅和片面。

二、准确把握“形策”作为一门理论课的特点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说政治性突出了“形策”课的课程性质,那么,理论性则强调了该课程在内容上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把握住“形策”课的政治性,还必须把握住“形策”课作为一门理论课的特点。“形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等个性特征,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政策性等方面的共性特征,这决定了“形策”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必须突出理论课的特点。

首先,对于涉及的基础理论必须系统全面地讲清楚、讲透彻。“形策”课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是相对于重大热点问题的专题形式和其他如小组讨论、实践参观等形式而言的。之所以强调基础理论部分应系统讲授,是因为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强调理论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了解形势与政策理论的一般概念、原理、研究对象和历史发展脉络,要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规律特征。如果缺少对基础理论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只是大而化之地对热点问题进行蜻蜓点水式的讲解,根本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问题本质探寻的认知需求[1]。当然,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形式也要服从于大学生关于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论的培养和应用这个大前提,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正确的思想武器积极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要求学生必须接受教师所讲的单一结论。

其次,对于重大问题应突出重点专题讲授。通常情况下,每个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大多以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专题形式对于热点问题的讲授效果更为显著,因为每学期的“形策”课内容变动比较大,不同热点问题之间虽有一定关联性,但其各自独立性更强。所讲很多内容要超出教师平时研究积累的范围之外,在紧张有限的备课时间内,授课教师比较容易集中精力形成对讲授问题完整深入的认识,内容更能够充实丰富。比如在讲解“全面理解与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应以专题讲授的形式,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全面理解此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及其重大意义三个方面主题鲜明地讲解,这样就会突出该专题的重要性,也便于学生全面地把握此次会议精神及相关内容,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三、准确把握“形策”课“宜粗不宜细”的讲授原则

在明了“形策”课作为一门政治课的性质和理论课的特点之后,不难得出该课程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讲授原则的结论。“宜粗不宜细”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经验及教训时提出的一个关于总结历史的原則。他指出:“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2]这一原则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以此作为讲授“形策”课的基本原则也是合适和恰当的。“宜粗不宜细”是对“粗”和“细”的辩证统一认识。所谓“粗”,是教师在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的认知和了解中建构起来的宏观视角。具体来讲,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下三点讲授技巧。第一,对教材的内容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感。即以教育引导大学生为目的,而不是就时政新闻论形势而简单地成为“传声筒”。第二,对讲授内容要有清晰的线索感。尽管各个专题看似独立,但都有其内在的关联,讲授时应遵循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和发展走向。第三,在授课中必须要有强烈的现实感。特别是针对比较晦涩的理论问题的讲解,不能“空对空”,必须立足现实,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这样才能引起思想共鸣。

此外,如上文所述,每个学期“形策”课的课时安排比较短暂,一般为六到八讲,即二十个课时以内。在如此有限地时间内要事无巨细地详细讲清楚半年内国际国内形势及开展政策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笔者认为在“形策”课中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讲授原则的现实考虑。

参考文献:

[1]马宁.当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篇5: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心得体会

姓名:占峰松 班级:自动化一班 学号:20112519 转眼间,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已经陪我们走过三年的时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让我们能够客观的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进行分析,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了解国内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了解了形势与政策,并经过客观的分析后,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的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成长计划,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潮流发展要求的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形势与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成为只会读书的机器。我们要抛掉陈旧的观念,与当今社会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激情有活力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大体分析 国内形势

在国内方面,这么多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政治治理的方法逐渐科学起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都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果仍然存在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从前段时间的热点事件,比如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并且最近频频出现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恐怖暴力袭击社会事件,比如近期发生的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乌鲁木齐爆炸案,导致人民安全保障降低,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足,我们也要发现我国在政治发展上所做出的成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年龄层也在逐渐变广。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也开始不断涌现,如微博等,各个政府机构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与民众交流,以及加快政务透明化,公开化,都逐渐的开通了官方微博,并且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这些新兴的方式,得到了广大青年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国外形势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呈现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世界局势仍有动荡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从中获得不可估量的好处。当然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阻碍,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对其造成威胁,从而对我们采取阻遏措施,给我们的经济贸易等方面设置壁垒,中国威胁论也因此而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国际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而且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敌对势力实施西化以及分化的战略图谋并未改变。国际上对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的经济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家政策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中国在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吹起了号角,党的十八大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了解我国在未来十年的政策新走向,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加快法治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调整政府,市场,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最主要的就是将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而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所以我国在未来必定会完善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法律体系。只有通过制定更加具体法律法规,明确行政审批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行政审批部门的腐败现象,让政府在公民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作用

大学是我们思想构架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构建价值观,形成客观正确的思想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让我们了解了最新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还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和信念的 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着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 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 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学习收获与改良建议

篇6:形势与政策课的体会

这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令我感受颇深的便是观摩钓鱼岛事件。

以前我对这些政治时事确实不太上心,对媒体的报道也疏于关注,往往是通过群众之间的口耳相传才大致了解事情经过。然而这类信息经过一次次地转述,经过表达者不停地掺入个人喜恶与主观意愿,常常使事件本身产生扭曲而误导我们。上月的钓鱼岛事件引发国内某些地区“打砸抢烧”的犯罪行为便给了我们警示。而事实上,钓鱼岛不是靠诅咒和打砸就可以收回的。

庆幸的是,我们通过老师的教学理性地思考了这个事件。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人们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利益乃交往的筹码”,这种利益至上的原则支配着各国政治与外交行为。日本国内的某些人对钓鱼岛的狂妄之言和无礼之举,正是出于对这不大的海上荒岛主权归属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垂涎。说穿了,日本与我争夺钓鱼列岛的权所有,不是为了几座荒岛而发。日本的眼光紧盯着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着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

对我方而言,钓鱼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其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响。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日本军队可以在岛上设立其海空监控侦察设备以及岸基反舰及对空导弹,很容易可将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加以封锁。如果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可以监视方圆400千米?600千米的海域和空域,其范围可达到台湾北部、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果真如此,我军事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对方及时掌握。日本海权扩张的战略中以保障1000海里航线为其首要任务,占领钓鱼岛可以使其势力范围向西南方延伸,并可对台湾海峡附近海域的主要航道实行军事监控。这样,钓鱼岛海域就成了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必经的战略之路,也是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端的一点。如果日本在此建立军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则无异于在中国的家门口设下了定时炸弹。

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这乃是国家利益的要求。

国人愤怒,情之至也,保我河山,寸土不让。然而这种情谊应该一致对外,而非借故蓄意伤害无辜的群众。对于那些打砸抢烧的疯狂者,如果得到的是狂热的赞美,无理的包容;而对于理性的国人,如果得到的是不堪的谩骂,恶毒的诅咒,那么这个社会是病态的,畸形的。

我国和日本斗争取决于中国的综合实力,中国人应有理有利有节,而不是一昧虚妄和恐吓。显然,日本不会因为中国人的玩笑或诅咒灭亡。这样做,第一不利于中国人正确、深刻地认识日本,第二也不利于自身的完善和净化。

篇7: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600字

在《形势与政策》的课上,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现况。中国展开全方位外交,活跃于世界舞台,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可我觉得,在中国快速崛起的同时,将要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一句话,中国还不够强,中国还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几次金融危机中国始终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对,不仅利于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可以说,中国让世界有了战胜危机的信心。仅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中国已深入国际,有着牵动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话,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温总理在美国访问时说:“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以用一个乘除法解释,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除以13亿就是一个小问题。”中国GDP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谐社会的理念,世界对中国威胁的担忧也已经有所减弱,但“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新的论调仍不断出现。

显然,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路上的风风雨雨,我相信中国能坦然度过。但我不想仅仅看着中国一路走过,我想我总能做到些什么,国家也许需要我!

那些什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话我也不想说了,觉得太虚。现在我是做不了什么,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把现在做好就行了吧!中国在稳步迈进,我也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中国需要更强,我们需要更努力!

篇8:《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性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 结合实际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各种方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需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性, 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独特性

从广义上说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都是针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传授, 在内容上各不相同, 但形势与政策课更显特殊, 它的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内容又有多变化性, 随时添加贴近现实的新内容, 授课时涉及知识面广泛, 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强。

该门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 该门课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 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学生正确观察分析, 解决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明辨是非, 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一点要掌握恰当。其次, 要向学生解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关心国家发展, 勇于实践, 紧跟时代步伐。再次, 要答疑解惑, 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困惑的问题, 引领他们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谨防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第四,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添加贴近现实的新内容要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变动的。总体看该课目前尚无教材, 也很难有教材, 讲课内容的确定要由教育部根据中宣部的部署, 每年制定两期教学指导要点来确定。这事先不能确定, 该课的性质决定它担负着如下几方面的教学任务:

首先,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其次,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再次,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 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总体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 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 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把握未来, 勤奋学习, 成才报国。

各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 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 改善知识结构, 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

(二) 教学作用的独特性

该课的性质决定, 它担负着如下几方面的教育任务:

首先, 《形势与政策》课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同时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式、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形势与政策》课还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进行教育。《形势与政策》课通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其次,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 引导他们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 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等国内外形势问题, 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 特别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内外重大事件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 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再次, 组织学生讨论热点问题, 解答学生深感困惑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按照马克思主义形势观, 正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 深入宣传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针对大学生广泛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认清形势和任务, 讲清事件背景, 阐明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和大政方针, 引导青年学生掌握时代的脉搏,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更加理智、务实、成熟的态度来表达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 把力量凝聚到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上来, 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坚决与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的现象做斗争, 努力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争做维护社会稳定的爱国青年;加强对敏感问题的正面引导, 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争做国家和民族的模范,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

二、《形势与政策》课对教学方法的独特要求

自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 高等学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 以开设常规性课程或者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 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 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

但是, 从总体上看, 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 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教委《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有关精神和规定, 推动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课程建设, 要注意《形势与政策》课对教学方法的独特性要求。

(一) 教学内容方面的独特性对教学方法的独特性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方面的独特性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进一步明确该课程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切实重视课程建设。

首先, 针对该门课内容是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分析解决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问题, 又要区别于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特点, 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筛选, 既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要点确定题目, 又要选择运用哪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观点来分析解读, 注意精选, 通俗地讲解。引导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上洞察国内外风云变幻。其次, 针对该课要向学生解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要求, 要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外大事, 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目前的形势与政策, 介绍重大的活动和重要的改革措施及我国的立场态度的介绍, 在这一介绍过程中要选好资料, 分门别类巧妙组织, 然后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 入理地阐明我党我国方针的正确性, 引导学生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性。再次, 针对该课内容中要答疑解惑的特点, 选取典型事例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 对于学生错误或偏颇的观点, 不歧视不挖苦, 用说理摆事实的方式使学生认同正确观点。第四, 根据该课内容多变, 涉及知识广泛的特点, 教师应注意蓄备广博的知识, 并善于快速反应, 及时对新出现的事件作出反应, 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代的前沿, 以鲜活的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总之, 讲课方法必须与讲课内容相符合。

(二) 该课作用的独特性对教学方法的独特性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作用方面的独特性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课改革的目的和任务,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 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 密切结合省 (市、区) 情、国情和国内外大事, 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 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 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要贯彻“以立为本, 重在建设”的原则,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要点和教学资料建设, 狠抓落实, 务求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服从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 注重针对性和现实性。从实际出发, 确定教学内容, 制订教学计划,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力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要继续坚持课堂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要继续加强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以及充分利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 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效果。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影视音像资料, 丰富教育资源, 拓展教学的内容和空间。提倡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从实际出发, 在本地区或相近学校之间加强电化教学协作,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总之, 方法的运用要有益于该课作用的发挥, 落实该课的教学宗旨, 真正收到实效。

三、采用适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性方法讲好课

(一)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恰当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要列入大学教育全过程, 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 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首先, 要重视实践环节, 安排实地参观或调查。组织参观典型的地方, 如国有企业、农村、外企、社区等。了解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组织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一定范围的调查。还可以由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出面组织,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青年自愿者”活动,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另外可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 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 召开学生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增进教育效果。其次, 举办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适当安排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 就社会热点问题为同学做专题讲座。邀请本校往界优秀毕业生、学生先进典型及社会上英雄人物到学校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 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并邀请知名专家与学者就学术前沿问题或者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决议及精神作专题报告, 并同时进行学者与师生的交流。再次, 观看影像资料片。就教学中某一方面的内容开展教学片观摩, 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引发思考。

(二) 从该课的特定教学目的出发

除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形势与政策视频录像外, 根据教育需要、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 结合国内外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 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党团活动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座谈交流相结合, 集中教育教学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此外, 可以在校园网建有“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专栏, 注重发挥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 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形式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式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引导和教育学生要根据需要, 掌握方法, 要注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需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性, 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课程建设, 要注意《形势与政策》课对教学方法的独特性要求。

关键词:形势,政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永平.大学生形势政策课教学实效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2]何军峰.增强形势政策课实效性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11) .

上一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个税改革,要详加体察“纳税人的心”下一篇:激励高中生的心灵鸡汤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