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总结(无机)

2024-04-11

工艺学总结(无机)(精选6篇)

篇1:工艺学总结(无机)

1、N2的固定方法

使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合成NH3生产的三个主要步骤

1造气——即制备含有H2、N2的原料气。○2净化——即除去H2、N2以外的杂质。○3合成——将纯净的H2、N2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铁催化剂与高温条件下,合○成为NH3。

3、根据热量来源不同而有以下三种主要造气方法: 1外部供热的蒸气转化法

○在催化剂存在下,含烃气体在耐高温的合金反应管内进行蒸气催化转化反应,管外用直接火加热(一段管式)。残余的CH4再在二段转化炉内加入空气继续反应(二段管式)。2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 ○ 分为吹风和制气两个阶段。先把空气送入煤气发生炉内使燃料燃烧,为制气积蓄热量。以焦炭或煤为燃料时的反应:

C+O2(+3.76N2)→CO2(+3.76N2)(△H<0)。

接着通入蒸气进行气化反应。然后转入下一循环的吹风、制气。因此,生产煤气的操作是间歇进行的。3自热反应的部分氧化法 ○ 此法是在高温下利用氧或富氧空气为原料进行连续的不完全氧化反应。以重油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CmHn+O2 → mCO+n/2H2(△H<0)

但部分氧化法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以供给氧或富氧空气。

4、固体燃料气化

固体燃料气化:是指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固体燃料(煤、焦炭)进行热加工,使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简称“造气”。“煤气”“煤气发生炉”

5、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 间歇式煤气炉为移动床气固反应设备。煤、炭从炉顶部加入,经干燥层和干馏层,进入气化层,然后进入底部的灰渣层,再由炉底排出。间歇气化时,自本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时止,称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吹风阶段:吹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吹风气放空。为了回收利用吹风气中○CO的反应热量,将吹风气送入燃料室,并加入适量的空气,与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热量储于燃料室的储热砖内,吹风气从烟囱放出。在下吹制气阶段,气化剂进入煤气炉之前,先通过燃烧室吸收储存的热量,提高气化剂的温度。

2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底部通入混有合适量空气的蒸气进行气化反应,燃料○层下部温度下降,上部升高。制气阶段给蒸气中加入空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氮气,制得半水煤气,故称为加氮空气。

3下吹制气阶段:将蒸气和加氮空气自上而下送入进行气化反应,使燃料层温度○趋于均衡。在制气阶段,如果蒸气和加氮空气只自上而下的通过燃料层,由于气化剂温度比较低和气化反应大量吸热,将使气化层底部的燃料温度降低,甚至熄灭,由于气化层变薄,而燃料层上部不断地被高温煤气加热,使气化层上移,煤气炉上部温度升高,煤气带走地显热损失增加。所以,在上吹制气阶段之后,必须改变气流方向。

4二次上吹阶段:将底部残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当下吹制气刚结束后,煤气炉下部及燃料层内残留着半水煤气,如果立即吹风,空气和半水煤气在炉底部相遇,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当下吹制气阶段之后,蒸气和加氮空气再次改变方向,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进行二次上吹制气,二次上吹阶段也能生产半水煤气,但主要防止爆炸。

5空气吹净阶段:吹净煤气炉上部空间及管道中的半水煤气并回收,此部分吹风○气也回收,作为氮的来源。

二次上吹后,煤气炉上部空间及管道中的半水煤气,如果随着转入吹风阶段就立即放空,不仅损失半水煤气,而且半水煤气排出烟囱时和空气混合,遇到火星也可能引起爆炸。因此,再转入吹风之前,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产生的空气煤气与原来残余的半水煤气一并送入气柜,加以回收。然后转入吹风阶段,重复循环。

6、烃类蒸气转化

与固体燃料气化法比较,此法具有操作连续,工程投资省,能量消耗低等优点 烃类蒸气转化法:是以气态烃(CH4)和石脑油为原料

合成氨最经济的方法。优点:不用氧气、投资省、能耗低

7、烃类蒸气转化为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加压对CH4的转化并不有利,但为什么还采用加压进行蒸汽转化呢?

加压转化在总过程中能节省压缩能量

因为转化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转化只需要压缩含CH4的天然气,蒸气从锅炉引出时本身具有压强,这样就比压缩转化后气体节省能耗,目前蒸气转化法采用的压力较高(3.5MPa以上)。

总之,从热力学方面衡量,CH4蒸气转化反应尽可能在高温,高H2O/C及低压的条件下进行。但是,在相当高的温度下,反应的速度仍然很慢,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

8、转化过程的析碳与除碳

析碳反应:CH4(g)= C(s)+ 2H2(g)2CO(g)= CO2(g)+ C(s)CO(g)+ H2(g)= C(s)+ H2O(g)a、碳黑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在微孔,使CH4转化率下降而使出口气中残余 CH4增多。

b、局部反应区产生过热而缩短反应管使用寿命。c、使催化剂粉碎而增大了床层阻力。

9、(1)怎样检查反应管内是否有碳沉积? 1观察管壁颜色,如出现“热斑”、“热带”; ○2反应管的阻力变化,阻力突然增加。○(2)都有哪些除碳方法?

1当析碳较轻时,可采取降压、减量、提高水碳比的方法。○2当析碳较重时,可采取蒸气除碳,○ 即C(s)+H2O(g)→CO+H2 3也可采用空气或空气与蒸气混合物烧碳,将温度降低,控制反应管出口为○200℃,停止加入含烃原料,然后加入少量空气,控制反应管壁温低于700℃,出口温度控制在700℃以下,约烧碳8h即可。具体做法是:首先停止送入烃原料,保留蒸气控制床层温度为750~800℃,一般除碳约需12~24小时。

因在没有还原性气体情况,温度600℃以上时,镍催化剂被氧化,所以用蒸气除碳后,催化剂必须重新还原。10、11、12、二段转化炉

13、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氨合成反应需要高纯度的H2和N2。无论以固体(煤或焦炭)还是用烃类(天然气、石脑油等)为原料获得的原料气中,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等不利于合成反应的成分,需要在进入合成塔之前除去。1原料气的脱硫 ○2一氧化碳变换 ○3二氧化碳的脱除 ○4原料气精制 ○

14、H2S的脱除方法

15、干法脱硫:适用于含S量较少、净化度高的情况

氧化锌法、钴钼加氢法、氧化铁法、活性碳法等

湿法脱硫:适用于含S量较大、净化度要求低的场合

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化学物理综合吸收法等

16、氨水催化法脱硫一般采用氨水的浓度为8~22滴度(1mol/L=20滴度),并加入0.2 ~0.3g/L的对苯二酚为催化剂。相应的脱硫和再生反应如下:

NH4OHH2SNH4HSH2O

1对苯二酚NH4HSO2NH3SH2O

2OOHOOH+ [O] NH4HS ++H2O NH4OH +S +OHOOOH

17、一氧化碳变换

1为什么进行变换?

○若不脱除CO,在合成氨系统,当温度达300℃时,铁催化剂存在下,能和H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造成惰性气体增加,对合成反应不利,其水会使合成催化剂中毒。

变换之后:

将原料气中的CO变成CO2和H2。H2是合成氨需要的原料成份,CO2在后面的脱碳和甲烷化两个工序中除去,作为生产尿素或食品级CO2的原料。

2CO水蒸气变换反应原理(CO变换反应)○

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 CO+H2O→CO2+H2 CO+H2→C+H2O CO+3H2→CH4+H2O 以1mol湿原料气为基准,ya、yb、yc、yd分别为初始组成中CO、H2O、CO2及H2的摩尔分数,xp为CO的平衡转化率或变换率,则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ya-ya xp、yb-ya xp、yc +ya xp、yd +ya xp;

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多段变换,即用多段反应、多段冷却的方法进行变换反应。多段冷却又分为中间换热式、喷水冷激式和蒸汽过热式三种形式。

中间换热式:是利用反应气预热入炉的半水煤气,从而降低自身温度。由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可知,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增大,有利于变换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但工业生产中,降低反应温度必须综合考虑化学反应速度和催化剂的性能两个方面的因素。变换反应开始时,由于原料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反应的推动力大,变换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而在反应的后一阶段,为了使反应较完全,就必须降低反应的温度以利于反应的平衡,工业上常采用多段变换就是这个原因。

多段原料气间接换热式 多段原料气冷激式

18、二氧化碳的脱除

为了提高反应速度,一般在105~130℃条件下吸收,故称热碳酸钾法。

二氧化碳变换气净化气

a、在吸收塔中下部,由于气相CO2分压较大,在此用有再生塔中部取出的具有中等转化度的溶液(半贫液)在较高的温度下(即再生塔中部的沸腾温度)吸收气体,就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吸收推动力。

同时由于吸收温度高,加快了CO2和K2CO3的反应,有利于吸收的进行,因此,可以将气体中的大部分CO2吸收掉。

b、但半贫液的转化度较高,加之在较高的温度下吸收,由于溶液的CO2平衡分压的限制,用半贫液洗涤过的气体仍会含用一定量的CO2。为了提高气体的净化度,在吸收塔上部继续用在再生塔内经过进一步再生的,并在进入吸收塔以前经过冷却的贫液洗涤。

由于贫液的转化度较低,且在较低的温度下吸收,溶液的CO2平衡分压很小,因此洗涤后的气体中的CO2浓度达到0.1%(体积)以下。

此流程保持了吸收和再生等温操作的优点,节省了热量,简化了流程,同时又使气体达到较高的净化度。流程选择应考虑: a、上述优点;

b、系统的能量和热量合理利用; c、物料的损失和回收;

d、操作的稳定可靠以及开停工操作。两段吸收两段再生流程19、20、21、尿素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 分两步进行:

2NH3(g)+CO2(g)=NH4COONH2(l)+119.2KJ/mol NH4COONH2(l)=NH2CONH2(l)+H2O(l)-15.5KJ/mol

第一步氨基甲酸铵的合成反应速度极快,而且反应相当完全,反应为强放热反应,而氨基甲酸铵的脱水转化为尿素是弱吸热反应,反应速度慢,而且平衡转化率不高,一般不超过50%~75%。

按未转化物的循环利用程度,尿素的生产方法又分为不循环法、半循环法和全循环法。60年代后,全循环法在工业上获得普遍的应用。

篇2:工艺学总结(无机)

一、名词解释

1.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清剂。(作用:排除气泡。)

2.烧成:通常是指将初步密集定形的粉块(生坯)经高温烧结成产品的过程。其实质是将粉料集合体变成致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烧结体,如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等。

3.玻璃形成体: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形成体。

4.玻璃中间体: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的氧化物,称之为中间体.5.玻璃调整体: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是处于网络之外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外体。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的作用。

6.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凝结时间。7.坯、釉适应性: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不开裂、不剥脱的能力。8.玻璃熔化:玻璃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转变为化学组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9.IM:铝率又称铁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IM = Al2O3/Fe2O3 铝率表示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10.SM:硅率,又称为硅酸率,其数学表达式是:SM=SiO2/(Al2O3+Fe2O3)硅率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了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矿物的比例。

11.石灰饱和系数KH:是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C3S十 C2S)所需的氧化钙量与全部二氧化硅理论上全部生成硅酸三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的比值。

12.萤石含率:萤石含率指由萤石引入的CaF2 量与原料总量之比,即:萤石含率=萤石含量×CaF2含量/原料总量×100% 13.水泥硬化:凝结过后,水泥浆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发展成为坚硬的固体,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14.水泥安定性:是指水泥浆硬化后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 15.泥浆的触变性:是指泥浆在静置后变稠,而一经搅拌又立即恢复流动的性质。

16.水泥的烧结范围:是指水泥生料加热至出现烧结所必需的、最少的液相量时的温度(开始烧结温度)与开始出现结大块(超过正常液相量)时的温度差值。

17.可塑的性:是指具有一定细度和分散度的黏土或配合料,加适量水调和均匀,成为含水率一定的塑性泥料,在外力作用下能获得任意形式而不产生裂缝或破裂,并在外力作用停止后仍能保持该形状的能力。

18.坯式:根据坯和釉的化学组成计算出各氧化物的分子式,按照 碱性氧化物、中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顺序列出它们的分 子数。这种式子称为坯式或釉式。

二、填空题

1.陶瓷的显微结构由结晶相、气孔 和 玻璃相 组成。2.水泥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3.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 C3S、C2S、C3A、C4AF 四种矿物。4.根据各氧化物在玻璃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将他们分为 网络形成体、中间体 和 网络调整体三类。

5.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陶瓷坯料通常分为: 注浆坯料、可塑坯料 和 压制坯料三类。

6.玻璃的质量缺陷主要有 气泡、条纹 和 结石。7.陶瓷的主要组成相为 晶相、晶界、气孔 和 玻璃相。

8.玻璃的熔制过程包括 烧结物的形成、玻璃液的形成、玻璃液的澄清、玻璃液的均化、玻璃液的冷却 五个阶段。9.玻璃的熔化过程:玻璃液的澄清、均化。10.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有石灰石、黏土和铁粉。

11.陶瓷的成型方法分为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 和 干压法成型 三大类。

12.水泥熟料的三个率值分别为 KH、SM、IM。

13.硅酸盐水泥熟料由 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 四种氧化物组成。

14.陶瓷的主要原材料有粘土、石英、长石三部分。

15.影响水泥水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有 熟料矿物组成、水灰比、细度、养护温度和外加剂。

16.从结构上看,陶瓷是由 结晶 物质、玻璃态 物质和 气孔 组成。17.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材料为 熟料、石膏。

18.陶瓷生产中的温度制度包括 升温速度、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及 冷却速度。

19.烧成制度:温度、压力、气氛。

三、简答题

1、石膏在水泥中的作用?

答:石膏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凝结时间,而且适量的石膏对提高水泥强度有利,尤其是早期强度;但石膏的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水泥产生体积膨胀而使强度降低,甚至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2、玻璃的光学性质 答:(1)折射率

(2)色散(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玻璃的反射、吸收、透过

3、玻璃生产过程中的率值:

答:含水率、芒硝含率、萤石含率、煤粉含率、纯碱挥散率、碎玻璃掺入率

4、玻璃退火工艺 玻璃退火工艺可分为四个阶段:加热阶段、均热阶段、慢冷阶段和快冷阶段。

5、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影响因素? 答: f-CaO,MgO,SO3和冷却速率。

6、玻璃的粘度与成分的关系

答:1.SiO2、Al2O3、ZrO2含量升高,粘度增大;

2.碱金属氧化物R2O含量升高,粘度降低; 3.碱土金属氧化物MO含量升高,粘度增大; 4.PbO、CdO、Bi2O3、SnO含量升高,粘度增大;

5.Li2O、ZnO、B2O3含量升高,增加低温粘度,而降低高温粘度。

7、陶瓷压制坯料质量要求

答:1.配方准确; 2.混合均匀; 3.粒度符合工艺要求;

4.含较少气体; 5.干坯强度大(可塑料);6.悬浮性和流动性好(注浆料);7.自由堆积密度尽量大(压制料)。

8、黏土原料的工艺性质有哪些?

答:可塑性、结合性、离子交换性、触变性、膨化性、收缩、烧结温度与烧结范围和耐火度。

9、陶瓷注浆坯料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1)流动性好(2)悬浮性好(3)触变性适当(4)滤过性好

10、玻璃的通性?

答:(1)各向同性(2)介稳性(3)无固定熔点(4)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5)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11、生产低热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应如何调整?

答: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中,水化热顺序为:C3A>C3S>C4AF>C2S,因此,可降低C3A含量、适当降低C3S含量,达到降低水泥水化热之目的。

12、生产普通陶瓷的主要原料及其作用?

答:石英——骨架; 粘土——成型与烧成性能; 长石——熔剂物质。

13、游离氧化钙产生的原因:

答:(1)欠烧游离氧化钙(欠烧f-CaO)

熟料煅烧过程中因欠烧、漏生,在1100~1200℃低温下形成(2)一次游离氧化钙(一次f-CaO)

因配料不当、生料过粗或煅烧不良,尚未与S、A、F反应而残留的CaO(3)二次游离氧化钙(二次f-CaO)

熟料慢冷或还原气氛下,C3S分解而形成的

14、四种矿物性能比较

答:28d内绝对强度:C3S>C4AF>C3A>C2S 水 化 速 度:C3A> C4AF> C3S>C2S 水 化 热: C3A> C3S> C4AF> C2S

15、预均化技术有哪些? 答:纵向堆料,横向取料。(1)预均化堆场:圆形和矩形

(2)预均化库

(3)端面切取式预均化库(DLK库)

(4)其他简易预均化库

16、釉料配料原则(依据): 答:

1、根据坯体的烧结性质确定;

2、根据坯体的膨胀系数确定;

3、根据坯体的化学性质确定;

4、正确选用原料(石英、长石、滑石、高岭土)

17、泥料产生塑性机理

答:

1、可塑性是由于粘土-水界面键力作用的结果

2、颗粒间隙的毛细管作用对粘土粒子结合的影响

3、可塑性是基于带电粘土胶团与介质中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作用的结果

18、烧成过程中变形的因素:

答:(1)配料中溶剂原料过多;(2)成型设计不合理;(3)装窑不当;(4)不平;(5)过烧。

19、粘土的烧结性能:

答:

1、当粘土试样加热到800℃以上时,体积开始剧烈收缩,气孔率明显减少,其对应温度称为开始烧结温度T1;

2、温度继续升高,液相量增加,气孔率降至最低,收缩率最大,其对应温度称为烧结温度T2。

3、若继续升温,试样将因液相太多而发生变形,其对应的最低温度称为软化温度T3。T3与T2的温度差即烧结范围

四、论述题

1、论述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答:(1)干燥与脱水——干燥是物理水的蒸发,脱水是粘土矿物分解放出化合水;

(2)碳酸盐分解——MgCO3 = MgO十 CO2,CaCO3 = CaO十CO2;(3)固相反应——形成低钙矿物;

(4)液相和熟料的烧结——出现液相,C3S等形成,形成熟料;(5)熟料冷却——熟料温度降低至室温。

2、论述影响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因素

答:(1)玻璃的组成 玻璃网络完整性愈高,网络外离子愈少,玻璃化学稳定性愈好。

(2)侵蚀介质的种类 水汽侵蚀能力大于水。弱酸的侵蚀能力大于强酸,因前者中含水多。碱的侵蚀受阳离子吸附能力,OH-浓度以及生成的硅酸盐溶解度三方面影响。

(3)热历史 急冷玻璃较慢冷玻璃网络疏松,其中的离子迁移较容易,因而急冷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较差;玻璃退火时,若发生析碱,去除表面碱层后,则在玻璃表面形成富硅层,而提高玻璃化学稳定性。(4)温度压力的影响 室温下玻璃相对稳定。但加温加压后,水的电离大大增加,侵蚀作用加剧,0℃~100℃范围内,温度每升高20K,侵蚀作用增大10倍。

3、论述拟定陶瓷烧成制度的一般原则 答:⑴ 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形状变化

通过分析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初步得出坯体在各温度或时间阶段可以允许的升、降温速率等。这些是拟定烧成制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⑵ 坯体形状、厚度和入窑水分

同一组成坯体,由于制品的形状、厚度和入窑水分的不同,升温速度和烧成周期都应有所不同。壁薄、小件制品入窑前水分易于控制,一般可采取短周期快烧,大件、厚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升温不能太快,烧成周期不能过短。坯体中含大量可塑性粘土及有机物多的粘土时,升温速度也应放慢。有学者根据不稳定传热过程的有关参数推算出,安全升、降温的速度与陶瓷坯体厚度的平方成反比。

⑶ 窑炉结构、燃料性质、装窑密度

它们是能否使要求的烧成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拟定烧成制度时,还应结合窑炉结构、燃料类型等因素一道考虑,也就是把需要的烧成制度和实现烧成制度的条件结合起来,否则先进的烧成制度也难以实现。

⑷ 烧成方法

同一种坯体采用不同的烧成方法时,要求的烧成制度各不相同。日用瓷的素烧温度总是低于本烧的温度。釉面砖素烧的温度往往高于釉烧的温度。一些特种陶瓷可在常压下烧结外,还可用热压法、热等静压法等一些新的方法烧成。热压法及热等静压法的烧成温度比常压烧结的温度低得多,烧成时间也可缩短。因此拟定烧成制度时应同时考虑所用的烧成方法。

4、论述影响水泥生料易烧成的主要因素

①.生料的潜在矿物组成。

②.原料的性质和颗粒组成:原料中石英和方解石含量多,难烧,易烧性差;结晶质粗粒多,易烧性差。

③.生料中次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含少量,有利于熟料形成,易烧性好,但含量过多,不利于煅烧。

④.生料的均匀性和生料粉磨细度:生料均匀性好。粉磨细度细,易烧性好。

⑤.矿化剂:掺加各种矿化剂,均可改善生料的易烧性。⑥.生料的热处理:生料的易烧性差,就要求烧成温度高,煅烧时间长。生料煅烧过程升温速度快,有利于提高新生态产物的活性,易烧性好。

⑦.液相:生料煅烧时,液相出现温度低,数量多,液相粘度小,表面张力小,离子迁移速度大,易烧性好,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⑧.燃煤的性质:燃煤热值高、煤灰分少、细度细,燃烧速度快,燃烧温度高,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⑨.窑内气氛:窑内氧化气氛煅烧,有利于熟料的形成。

5、论述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性能

(1)C3S 性质:凝结时间正常,水化较快,放热较多,早期强度高且后期强度增进率较大。28d强度可达1年强度的70%~80%,28d强度和1年强度在四种矿物中均最高,但水化热较高,抗水性较差。2150℃ ~1250℃稳定存在,1250℃以下分解为C2S+和CaO,速率很慢,故室温下呈C3S介稳状态存在。

(2)C2S性质:水化反应较慢,28d仅水化20%左右。凝结硬化缓慢,早期强度较低,但后期强度增长率较高,在1年后可赶上阿利特。贝利特的水化热较小,抗水性较好

(3)C3A性质:水化迅速,放热多,易使水泥急凝,硬化快,强度3d内发挥出来,但绝对值不高,以后几乎不增长,甚至倒缩,干缩变形大,需加石膏等作缓凝剂。抗硫酸盐性能差。

(4)C4AF 性质:水化速度早期介于C3A~C3S之间,但随后发展不如C3S,早期强度类似于C3A,后期还能不断增长,类似C2S 抗冲击性能和抗硫酸盐性能好,水化热较C3A低,但难磨 道路水泥和抗硫酸盐水泥中,C4AF含量应高为好。

6、玻璃熔制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答:(1)过程:烧结体的形成;玻璃液的形成;玻璃液的澄清;玻璃的均化;玻璃液的冷却

(2)影响因素:a.玻璃组成;

b.玻璃液的粘度、表面张力;

篇3:工艺学总结(无机)

1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

1.1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组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将原有的课程体系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陶瓷工艺学优化整合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该课程打破传统三大工艺学之间的界限,建立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基本概念—原料及预处理—材料热加工—制品及制品加工—材料性能为主干,合理渗透原、材料结构及物性的课程体系,2000年该课程体系开始在本科教学中应用。新的课程体系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及连贯性,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形成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为主干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平台专业提高课程(水泥结构与性能、水泥科技进展、混凝土结构与性能、混凝土科技进展、陶瓷结构与性能、陶瓷科技进展、玻璃结构与性能、玻璃科技进展、材料工艺性能与实验等)和毕业论文(或设计)为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

1.2 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本课程选用课程负责人王琦教授主编的山东省规划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该教材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的内在联系,建立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基本概念——原料及预处理——材料热加工——制品及制品加工——材料性能为主干,合理渗透原、材料结构及物性的课程体系,主要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过程及其共性规律,介绍了近年来工艺进展等方面的成果。2008年该教材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同时课程组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出版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工艺设计概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与性能测试》两本教材,编写了《水泥混凝土与混凝土制品讲义》、《混凝土设计性实验讲义》、《陶艺实验讲义》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制订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了配套的试题库、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为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学生参与讨论等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通过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良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重点把科技创新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介绍给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此外,采用课堂讲座、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多种灵活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课外作业采取课程论文的形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按规范要求完成课程论文,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并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新材料制备通过多彩动画的形象描述和展示,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多年来,课程组就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形象具体直观、图文清晰规范、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优势,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本课程组开发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在教学方法的配合下,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1.4 关注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组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设反映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技动态,围绕相关内容,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扩充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课题,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水泥、陶瓷、玻璃、耐火材料与硅酸盐工程领域具有优势,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使科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院鼓励科研骨干教师将科研成果总结和提炼,融入到教材和相关教学内容中,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院目前把教师获得的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项目编制成12本讲义,融入本科教学,给学生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前沿知识。有的老师把自己的科研专著,作为课堂用书或主要参考书。有的老师把科研过程转化成综合实验,更新实验内容和手段,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1.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济南大学拥有省内领先的良好的网络资源,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首先利用“育德优”网络教学平台,建成初步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建设,不断提升和丰富网络资源和质量,2005年在济南大学校园网上建立起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校级精品课程教学网站。2008年我们建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网站设有师资队伍、课程介绍(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课程特色、课程规划等)、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网络课堂(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自测、试题及答案、教学录像等)、文献资料(参考书、网上资源、教学期刊、人物传记等)、实践教学(实习、实验、实习基地等)、答疑空间、教学评价等栏目。学生可结合课堂讲授,通过网络课堂的录像及教学课件在线学习,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或自修提高;通过网站的习题自测、实验操作、开放实验室等内容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相关知识。网站建有互动平台(答疑空间)可以实现网上的交互式教学,建立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网站的互动平台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有许多学生采用互动平台进行在线答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2.1 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组始终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统筹兼顾的原则,遵循“以材料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核心,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理念。建立了由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构成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2.2 重视实习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本课程内容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习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已学知识理解生产过程采用的设备、工艺和操作方法,强化对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2]。在学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中,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深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

3 结 语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对该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组通过课程建设这一契机,认真探索和实践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琦,刘世权,芦令超.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改革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3-74.

[2]张乐媛,程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设想[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4):105-106.

篇4:工艺学总结(无机)

【关键词】装饰外墙、无机樹脂、施工工艺

一、项目概况

此工程建筑用途为办公楼,结构层数为框架4层,建筑总高度为20.7m,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面积为4000㎡,此房屋表面积为4000㎡,其中刚挂成品板面积为2200㎡,湿贴成品板面积为1800㎡。

二、使用材料及规格

无机树脂单板采用天工石多彩石保温装饰板,其规格1200*2400mm,外观面密度≤15kg/㎡,对角线尺寸允许偏差≤3mm,压缩强度≥250KPa。

干挂单板材料:干挂主龙骨采用60*40*4mm热镀锌矩形钢管(6米/根,屈服强度≥195MPa),干挂次龙骨采用30*30*3mm热镀锌角钢,后置埋件采用200*200*8mm冷镀锌钢板(材质Q235,抗拉(弯)强度≥1830kg/c㎡),干挂件采用铝合金定制挂件,其规格为87.8*50*1.8mm、68*50*1.9mm,其挂件沟槽尺寸为8*(4-8)mm。

湿贴单板材料:锚固件采用膨胀钉,其规格为M10*130(其拉拔力标准值≥0.6KN,悬挂力≥0.1KN,长度需防止脱落问题),挂件采用53*31*1.4mm镀锌钢板,粘结砂浆采用专业粘结剂,其为袋装灰色粉末(25kg/袋)。

三、无机树脂装饰板施工工艺

A、外墙装饰板设计图纸做法分为湿贴锚固做法及龙骨干挂做法

湿贴锚固图纸做法: 龙骨干挂图纸做法:

B、外墙无机单板施工工艺做法

湿贴锚固工艺做法:第一步在墙面弹分格墨线(详细测量放线),并悬挂垂直及水平控制线;第二步从底层板开始,在墙面上打孔固定板下口锚固挂件(3个),将现场切割加工好的板背面抹粘结剂砂浆后,贴在规定分格线内,挤压放入下部已做好的挂件沟槽内,再将板上口用锚固件固定(3个)。第三步将相邻板块的下口锚固挂件做好,再将背面抹好粘结砂浆的单板插入已做好的挂件沟槽内,最后固定板块上口锚固件,上部和两侧板块如此类推,向上或向两侧方向铺贴。第四步贴胶带纸打耐候密封胶。

板材背面抹粘结剂砂浆,采用点粘接法,主要考虑防止树脂板材的热胀冷缩变形,而且在施工期间下雨时,板材背面便于排水,基层也容易干燥。

干挂单板工艺:第一步在墙面弹分格墨线,并悬挂垂直及水平控制线;第二步固定后置埋件后,焊接主龙骨和次龙骨(满焊刷防锈漆);第三步从下向上使用铝合金挂件进行板块安装(悬挂垂直及水平钢丝控制线);第四步贴胶带打耐候密封胶。

干挂板部位搭设脚手架时需考虑与墙面的距离(干挂部位凸出墙面的距离),满足干挂板材的空间要求。

四、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开工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事项是:合同签订、图纸深化设计并确认、材料样板设计确认、施工水电接入、临时设施搭建(含板材切割加工操作棚)、外墙脚手架搭设、施工专业班组选择、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报批等。

施工阶段的管理对于项目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大面积开展施工前,一定要在现场做实体施工样板,以便确定工艺操作流程及外观效果(板和胶的颜色),经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展开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该严格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对其规格、材质、厚度等做实测实量,若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应坚决退场,严禁在工程上使用,因为厂家生产的板材是带表面涂层的大板(尺寸2.4*1.2米),而图纸设计板块尺寸为800*600mm的小板,故存在现场加工切割的环节,其切割质量也非常重要,需要控制无机树脂单板的切割尺寸偏差和板边的直线度,严禁板边起毛或板边缘处涂料层剥落,确保现场切割后板边缘平齐。

因无机树脂板的憎水性较差(现场做试验证明),故现场切割完成后的小板必须5面刷防水界面剂(厂家配套),避免板材吸水后产生变形。外墙板材的防水质量也是控制的重点,其板材面层经过试验后能满足外防水的要求,胶缝防水质量就成为防止渗漏的关键,其中窗顶、窗台板材需做滴水坡度,另外女儿墙部位做干挂龙骨时,女儿墙部位的埋板需设置对拉螺栓,其对拉螺栓的位置必须放在屋面防水线条以上部位,避免破坏屋面防水卷材而产生漏水。

成品保护在整个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特别是门窗型材及玻璃的保护尤为重要,焊接龙骨是须对玻璃采取遮挡保护,以防止焊接电火花飞溅至玻璃上造成斑点或破碎,型材一旦损坏,更换将造成拆改工程量较大,故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重要环节。

现场进度管理主要任务是控制材料供货时间、立面安装时间,根据厂家生产的工艺和实践表明,无机树脂单板的供货周期需30天,干挂单板的干挂件涉及单独定加工,供货时间需要23天,湿贴单板安装进度10㎡/人.天,干挂面板安装进度7㎡/人.天(钢骨基层除外)。

五、验收标准

此无机树脂单板材料及工艺属于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故可参考外墙人造板材的验收标准。

因无机单板及工艺为新型材料及新技术,很多外墙装饰公司均没有做过,建筑市场上也没有相同的成功案例,相比成熟的外墙石材工艺,此无机单板工艺存在很多待改进的地方:1、因外墙墙体为自保温砂加气块,为了使锚钉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砂加气内,使用普通锚钉容易产生松动,应采用具有倒刺的特殊锚钉;2、无机树脂单板湿贴工艺对土建基层抹灰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整个立面垂直度、平整度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在推广时可将树脂单板(厚度8mm)改进成带保温层树脂板(厚度50mm),或者将湿贴工艺更改成干挂工艺,为节省成本费用,建议干挂做法为后置埋件+3号镀锌角钢+干挂单板,面层至墙体的距离为80mm,而非50公分。

六、成本价格比较

经过市场调查,目前外立面干挂石材幕墙的综合单价约为600元/㎡(含钢龙骨基层、25mm厚石材、胶等),铝塑板幕墙的综合单价约为400元/㎡,而本案例中的无机树脂单板综合单价为:湿贴板为270元/㎡(含10厚单板、粘贴砂浆、锚固件、界面剂、胶等),干挂板未345元/㎡(含8厚单板、钢龙骨、挂件、胶等),相比之下,其无机单板在成本上还是处于明显优势。

七、外立面效果

篇5:工艺学总结(无机)

1.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工艺设计在建材工厂设计工作中的地位。2.工艺专业在设计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工程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是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有何重要性?

4.工厂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厂址选择分哪两个阶段及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厂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什么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6.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7.初步设计应满足哪些方面的需要(即初步设计的作用)? 8.初步设计文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工艺设备表有何作用? 9.初设说明书中说明生产工艺的内容包括哪些?

10.初设阶段工艺设计的图纸和工艺设计基础资料有哪些内容? 11.工艺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应满足的深度要求是哪些? 12.建材工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13.建材工厂总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中竖向布置设计的任务有哪些? 14.建材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图面内容有哪些?

16.建材工厂总平面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其中K、L两系数分别反映什么?

17.风玫瑰图表示什么?为何进行总平面图设计时,对该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了解工艺设计的程序。

2.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何强调处理好工厂生产与各种物料储备的关系?

3.工艺平衡计算包括哪些?其中物料平衡计算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4.了解建材工厂的工作制度及其作用。

5.主机平衡计算的依据和计算方法(年平衡法)。

6.设备利用率(利用系数)指的什么?为何对其要注意合理确定? 7.选择车间工艺流程的原则有哪些?为何强调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 8.主机选型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标定主机生产能力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9.主机选型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0.了解常用辅机的选型要求。认识建材工厂常用的生产附属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

11.了解建材工厂常用除尘器类型及其性能特点。12.除尘器选型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或问题)?

13.为什么除尘系统通常采用负压操作,而不采用正压操作?

14.车间工艺布置设计需要哪些基础资料?其中全厂生产车间总平面轮廓图有何作用?

15.了解厂房布置的内容和要求。

16.工艺设备布置的核心是什么?了解对车间工艺布置的常规要求。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影响破碎系统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破碎比指什么?有何重要性?

3.破碎设备选型依据是什么? 4.了解常用破碎设备的技术特性。5.破碎车间工艺布置形式及其特点。6.破碎车间工艺布置应重点考虑哪些问题?

7.了解水泥厂生料粉磨、水泥粉磨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8.选择粉磨流程与设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9.辊压机用于水泥粉磨有哪些工艺流程?辊压机目前为何没取代球磨机用于水泥终粉磨?

10.循环负荷率指的什么?对于水泥粉磨为什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1.物料配料入磨主要有哪两种布置型式?各有何特点? 12.球磨机磨内通风有何作用?其通风量如何确定?

13.常用选粉机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性?

离心式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安装空间小、运转可靠,但产品细度调节范围窄、需大幅度调节时要停机进行、选粉效率低;旋风式风叶磨损小、运转平稳、调节细度方便、选粉效率较高,但设备占用空间大、单位产品的设备投资和电耗较高;O-Sepa选粉效率高、可较大范围调节产品细度、颗粒级配合理、能将高浓度含尘气体作分选气流使用、机体小、重量轻、维修简单。

14.粉磨系统的收尘:①含尘气体特性?②收尘系统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什么?如何核算除尘排出的气体符合排放标准?

15.在磨机、磨房的工艺布置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二章、1、工艺专业在设计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工艺专业是主体专业、是龙头

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

确定工艺流程,进行工艺生产设备的选型和 生产线的工艺布置。

3.工程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是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有何重要性?

答:(1)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投资计划、开工报告、施工建设及试车、竣工验收

(2)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和编制工程概算,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审批等。

(3)它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投资效果,将其看成是决定投资命运的环节。

4.工厂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厂址选择分哪两个阶段及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厂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建材工厂厂址选择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厂址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厂建设投资、建设速度,也将长期影响工厂投产后的生产成本、经营管理和工厂今后的发展。

(2)厂址选择分地区位置的选择和具体厂址的选择。主要考虑:整体的工业布局,原料和销售市场(地区),主要原料基地,交通运输,厂址地形、面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电源、水源情况,与其它方面的协作等。

(3)基本要求:1)厂址应靠近主要原料基地;

2)厂址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3)厂址必须有足够的建厂场地;

4)厂址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

5)厂址附近要有可供接线的输电线路;

6)厂址要有较好的地形和工程地质;

7)厂址要有较强的防洪能力;

8)工厂应力求减少对环境污染。

5.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答:1)作为确定建设项目和编制计划任务书的依据;

2)作为筹划银行贷款和国家拨款的依据,以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控制,选择拨款投向;

3)研究结论可以在项目设计中应用,并作为采用新技术的决策依据;

4)作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部门签订合同和协议的依据。

7.初步设计应满足哪些方面的需要(即初步设计的目的)?

初步设计主要解决重大原则、方案和总体规划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建设场地、资源、原燃材料供应、供电供水、工程地质、交通运输、水文气象等)条件下,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选型配置与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通过对拟建工程作出的技术与经济的基本规定,编制项目概算。

8.初步设计文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工艺设备表有何作用?

答:

1、⑴初步设计说明书;⑵初步设计图纸(包括工艺流程图);⑶各专业设备材料表;⑷工程概算书

2、⑴主机及部分标准设备订货的依据;⑵为其它专业提供设计基础资料;

⑶为工程概算的编制提供数据。

10.初设阶段工艺设计基础资料有哪些内容?

答:⑴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⑵原材料资源勘察报告;⑶建设厂址地形图(比例为1∶1000);⑷建设厂址的工程地质勘探报告;⑸建厂地区水文气象资料;⑹原料、燃料供应协议书;⑺水源、水质资料;⑻供电协议书及电源资料; ⑼当地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有关规定与要求;⑽对于改建、扩建工程,所涉及现有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各专业的竣工图纸资料、相应改扩要求等。

12.建材工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答: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任务: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合理布置全厂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以及地上和地下的工程管线,确定它们的平面和竖向的相互关系位置,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生产整体。经过建筑艺术处理,辅以绿化、美化设施,使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劳动和工作环境,从而使工厂发挥生产的最大效能。

13.建材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必须充分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2)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3)应尽可能缩小工厂占地面积;(4)根据地形合理确定设计标高(5)

向;(6)应具有合理的建筑艺术;(7)根据工厂的发展规划,考虑工厂今后发展的可能。

14.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图面内容有哪些?

答: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土方工程、运输设计、管线汇总、建厂地区的雨水排出设计等。

15.建材工厂总平面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其中K、L两系数分别反映什么?

答:

1、⑴

厂区用地面积;⑵ 建筑物和构筑物占地面积;⑶ 道路(以及铁路)和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长度;⑷ 露天仓库、堆场占地面积; ⑸围墙长度;

⑹ 绿化面积(率);⑺ 建筑系数;⑻ 厂区利用系数

2、建筑系数(K): 指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仓库、露天堆场和栈桥等的占地面积与厂区总面积之比值。

厂区利用系数(L): 指所有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堆场、铁路、道路、人行道、地下工程管线和构筑物散水坡等的占地面积与厂区总面积之比值。16.风玫瑰图表示什么?为何进行总平面图设计时,对该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答:

1、风玫瑰图表示某地区风向频率统计,所示风向是由外边吹向中心,向心线最短的风向,即表示频率最小风向。

2、一般在选择厂址及作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往往以夏季主导风向为一句,因为夏季气温高,建筑物大多门窗敞开,因而粉尘及废气的污染严重。如在山区建厂,应对所选厂址局部地区风向作详细调查,以便在选择厂址及进行工厂总平面设计时,尽量避免或减轻对附近城镇居民点及本厂区的污染。

第三章

2.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何强调处理好工厂生产与各种物料储备的关系?

答:

1、⑴ 根据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规模进行设计 ⑵ 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设备

⑶ 处理好工厂生产与各种物料储备的关系 ⑷

为生产挖潜和发展留有余地 ⑸

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⑹

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方便施工、安装,方便生产、维修

2、原因是:工厂生产要求长期连续运转,而很多主要生产设备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计划检修;生产往往受各种复杂条件的制约,如厂外运输、气候变化等;有的半成品、成品从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角度需要一定的时间。

3.物料平衡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答:⑴ 得到从原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各工序所需处理的物料量,作为确定车间生产任务,设备选型,以及人员编制的依据;

⑵ 得到各种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需要量,作为总图设计中确定运输量,运输设备和计算各种堆场、料仓(库)的依据;

⑶ 为计算水、电、蒸汽和劳动力的需要量,确定原材料、燃料等的单位消耗指标,计算产品成本等提供依据。

5.主机平衡计算的依据

答:⑴ 物料平衡计算结果; ⑵ 车间工作制度; ⑶ 采用的工艺流程 6.设备利用率(利用系数)指的什么?为何对其要注意合理确定?

答:

1、至每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使用时间的百分比,是设备的使用效率。

2、定得过高,会造成设备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使设备得不到应有的维修,有时甚至影响工厂整个工艺生产线的连续正常运转;定得过低,主机设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也给生产带来损失和浪费。

8.主机选型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标定主机生产能力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

1、(1)确定车间工作制度、选取设备的年利用率;(2)计算主机要求小时产量;(3)选择主机的型号、规格;(4)标定主机的生产能力;(5)计算主机的数量;(6)核算主机的实际利用率。

2、是:定型设备的技术性能说明、经验公式的推算与同类型同规格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比。

13.为什么除尘系统通常采用负压操作,而不采用正压操作?

答:负压操作是将风机设在除尘机后面,运行时除尘器内呈负压状态;正压操作是将风机设在除尘机前面,运行时除尘器内呈正压状态。正压操作时容易使含尘气体起初收尘器外,污染工作环境。而且鼓风机叶轮容易磨损。因此……

14.车间工艺布置设计需要哪些基础资料?其中全厂生产车间总平面轮廓图有何作用?

答:

1、(1)工艺平衡计算;(2)工艺计算及主机设备选型;(3)工艺流程图;(4)全厂生产车间总平面轮廓图;(5)设备选型图册和样本;(6)同类型工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参考图。

2、作用为:表示各车间相对位置,初步解决各个生产车间的平面位置关系。工艺人员根据本车间在总平面上的位置,生产工艺流程和物料进出方向确定本车间方向,厂房跨距和柱距。

第四章

2.破碎比指什么?有何重要性?

答:

1、破碎系统的进料最大块度与出料粒度之比称为该破碎作业的破碎比

2、表示物料粒度减小的程度,是破碎机和破碎系统的基本参数。

3.破碎设备选型依据是什么?

答:⑴ 主机平衡计算确定的破碎车间要求小时产量。可据此确定破碎机的规格与台数。

⑵ 物料的物理性质,即物料的硬度、块度、形状与杂质含量、含水状况等。据此选择破碎设备的型号。

5.破碎车间工艺布置形式及其特点。

答:车间通常有三种竖向布置形式:台阶式、平面式和地坑式。

台阶式充分利用地形,高进低出布置紧凑,土石方工程量小,生产使用方便。平面式和地坑式都是平坦地形采用的布置形式,多用于厂区内布置。由于进料和主机都在地面上,平面式需要有较长的输送给料设备。地坑式土石方工程量大,且要求地下水位较低时才宜采用。

9.辊压机为何没用于水泥终粉磨以取代球磨机?

答:由于辊压机终粉磨选粉机的粗料粒度较粗,可以直接大量回入辊压机。因循环量较大,再循环量约为3~5倍,要求辊压机的能力很大。一定能力下,则系统产量受限。

10.循环负荷率指的什么?对于水泥粉磨为什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答:

1、是指选粉机的粗粉量与磨机喂料量之比,即粗粉(回料)量与细粉(成品)量之比。

2、L应控制得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过低,选粉效率可以提高,但过粉磨量增加,粉磨产量下降;如过高,选粉效率有所降低,虽可得到高产量,但成品过于均匀,细粉量的减少对水泥早期强度不利,而且选粉和物料输送的能耗相应增加。因此,对于一定的生产方式、粉磨流程和磨机结构,欲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L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1.物料配料入磨主要有哪两种布置型式?各有何特点?

答:

1、物料配料入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磨头仓配料、库底配料。

2、磨头仓配料是在磨头设置配料小仓分仓备料,集中配料入磨。这种布置型式有利于集中控制,可及时调整流量和配比;

库底配料是在各种物料库底分别设置计量配料设备,向同一胶带输送机按比例供料。该胶带输送机直接向磨机供料,不需再设中间储仓。这种布置型式可简化工艺流程。

12.球磨机磨内通风有何作用?

答:① 冷却磨内物料并改善其易磨性;

② 及时排出磨内水蒸气,降低糊球和阻塞篦孔的发生;

篇6:无机实验报告总结

通过对传统无机化学中化合物的性质、合成、反应、分析等方面的接触,学习了很多相关内容,如热力学、动力学、波谱学等。同时本实验课的内容既有合成,又有表征,是一个完全的实验过程,训练了我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实验中的显色变色等反应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兴趣,以及接触专业知识探索相关领域的兴趣。

实验收获:

通过对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并且增强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及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增强了手脑并重、手脑并用、手脑协调的能力,以及增强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增加了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各种实验手段以及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了科研能力。

实验改进及建议: 1二氯化六氨合镍实验

传统的二氯化六氨合镍制备方法是用浓HNO3与Ni片(或Ni粉)反应,制得硝酸镍后,再以此为原料制备二氯化六氨合镍。此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O2红棕色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形成直接危害。本实验以结晶水硫酸镍为原料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很好,以后对于有污染有危害的实验进程尽量选用别的原料别的反应来代替。但是关于电子光谱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太多,以及表征的仪器较少,不能人人都亲手去做,有些遗憾。并且没有把两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细细讲解,又没有实验对比,不能深刻体会不同反应的复杂与简单,安全与危险。缺少失败实验的对比以及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环节。

2水玻璃制沉淀法制备高孔容二氧化硅

理论知识讲的太少,羟基硅油的特性没有理解,影响孔容的因素原理不清,制备的不同孔容没有进行细致比较及观察,比表面积的应用没有讲,实验条件设置是固定的,没有让学生自己调控不同的量,少了设计实验的环节,接

触角实验做的不好,首先仪器少人多,其次做的次数太少,对结论分析归纳有偏差。吸油率和疏水性等若有别的参考物演示更好。

3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与组成分析

由于时间紧迫,很多组成分析均未做,锻炼了自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铁含量未测定,少了过滤测含量的练习,虽然简单但却是最基础的实验,很遗憾,磁化率测定原理不太清楚,不同组成分析的实验方法未对比来做,不能对比比较不同方法对测定含量的影响,合成路线较长,酸溶条件难控制,副反应多,成本高,操作多

4微波辐射法制备磷酸钴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没有实际的看下,性质应用没有切身体验下,原理讲解不清,相应理论知识不足,实验条件比较繁琐,对于相应的实验条件设置不知道为什么,差热分析的原理,图片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粒度分布等做的不太仔细,人多仪器少,若错开实验或许会更好。

5碳酸铝铵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铝

反应溶液的滴定顺序对结果有影响,但是没有对不同的滴定顺序进行实验,缺少实验对比的观察与分析,制备方法很多,若能分批用不同方法制备可以增强对实验的兴趣,以及多些对实验的了解和对比,分散剂加与不加对结论的影响未做出,不能加深实验理解,应该多些失败实验的进行,增强学生对实验结论的自主分析能力。

6超级电容器

初涉电容器实验,理论知识欠太多,课件PPT放的很快,没有充分吸收,若提前把课件拷贝下来预习会更好。压片操作较少,熟练程度不够,炭黑和活性炭的控制量实验组数太少,电极电容量原理不清,冲放电及应用少涉及。

上一篇:师培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遗梦的桂花树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