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减负增效

2024-05-24

物理减负增效(通用8篇)

篇1:物理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物理导学案研究

0905210128 魏成雷

摘要

本文首先对“减负增效”教学理念的概念,以及“减负增效”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之后,文章经过分析,针对“减负增效”对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最后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学理念、导学案、影响

引言

“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要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中来。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传统的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学会求知的关注,教育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教学最基础的工程——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为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案教学应运而生。“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现在着力推广的学案导学的主旨正在于此。

第一章 减负增效教学理念

所谓减负增效,简单的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是指企事业等单位为增加产出效益或效能而实行的减员或精简机构等措施或手段,减负增效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在“减负不减质”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形式的教学理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减负”,要完成减负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是关键,“有效学习”更加关注学生,是一种理解人的问题,减负不是指单纯的减少学生的作业,也不是指老师不管了,学生放羊了,减负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三是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减负的主要问题是“减负不减质”。

第二,“增效”,就是要在“减负”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效率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要“会学”,老师在教学中要“会教”。

第二章 减负增效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2.1“减负增效”理念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是在知觉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甚至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的能力。观察力和理解能力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体现,可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的认识知识的本质,更加积极的消化知识。而以往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大量的精力都用来反复的去训练各种类型的试题,关注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多少。而“减负增效”的理念要求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去传授知识,或者搞“题海战术”,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而是要使学生能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2.2“减负增效”理念可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2.3“减负增效”理念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良好的概括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

第三章 “减负增效”背景下导学案的设计要求

目前,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如何“减负增效”是教师思考与工作的重点。作为物理教师,依托“导学案”这一载体来“减负增效”,我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3.1、增加“讲学稿”中部分环节的功能,使“减负”时也能“增效”

物理讲学稿常含有以下几个环节:课前自主学习(该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讲学稿上的问题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并对疑难问题做标记,为课堂交流做问题性准备)→课堂合作交流(该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从而达到兵教兵)→课堂释疑导学(该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释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和交流)→当堂反馈练习(该环节主要是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是根据所学的知识,当堂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和互相评价并当堂矫正)→收获和疑难(用时约 5 分钟左右;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学习体会,列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拓展与延伸(该环节是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提供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育厅“五严”令的下达,给学生和老师减负了。不准补课、限制学生在校集体学习的时间、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等等规定使得学生可以“自主”的时间变多了,学生从校园的时间桎梏中飞上了天空。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的“自主”时间,需要我们去研究。通过调整“讲学稿”部分环节的功能可以“控制”住学生的“自主”时间,即可以用手拉住 “风筝”(学生)的引线,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时间的学习效率。3.2进一步发挥“讲学稿”快速、高效的特点,以实现“减负增效” “讲学稿”的使用,有效地规范了教学环节,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讲学稿”)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讲学稿”)走向教师的转变,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学习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最终实现了“减负增效”。省教育厅“五严”禁令后,我们着重通过优化教学的一些手段与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以实现“减负增效”,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提高学习效率,不搞“题海战术”,要从选题和用题上动脑筋,用题的关键就是“导学案”的精心编制。3.3加强使用“讲学稿”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法的指导,以实现“减负增效”

真正的减负增效,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总结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和老师交换意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负增效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压缩学习时间。“讲学稿”直面教学关系,在“讲学稿”实施之前,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使用要求,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在课堂内外都给了学生一些确实可行的学法指导,列如:指导学生会根据“讲学稿”中的内容认真进行预习;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会做笔记;指导建立错题档案等。

第四章 结论

总之,“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除了以上采取的四个方面外,减负增效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积极改进教法,在“讲学稿”的编制与使用上狠下功夫,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商汉勇.“减负增效”背景下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张伟东.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J].才智网,2013.[3]刘慧芳.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反思[M].东北师范大学,2012.[4]周昕明.减负增效背景下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陈晓燕.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

篇2:物理减负增效

1减负增效的定义

减负增效最初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公司企业为了增加产出效率或效能而采取的减员或精简机构等措施。简单地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能。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减负增效概念,是为了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在教育事业中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也有人认为减负会过度放纵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听、说、读、背能力最强,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可以让学生成长得更快。笔者认为,初中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过多的压力只会导致学生的心态变得扭曲,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2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言传身教的“灌输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方式是目前教育领域中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不仅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如此,其他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即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照着课本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听着,偶尔做做笔记。这种“灌输式”教育磨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进而出现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摒弃“灌输式”教育模式,释放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初中物理师资队伍建设欠缺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物理教师资源缺乏,导致出现“一师多班”的教学现象,即一个物理教师教导几个班级。这就使得班级与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甚至有些素质较低的教师会因为班级成绩的差异,在中意的班级花更多的心思,而不重视基础偏弱的班级。这就导致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这严重违反素质教育中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另外,在同一班级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是否执行彻底也有待考证。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他们需要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习成效。学校师资力量的欠缺也是学校管理系统欠缺和学校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体现。

2.3物理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

在地方学校,特别是地级市县的中学中,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用地方语言代替普通话来进行教学,这就影响学生知识的接受与吸收质量。另外,有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平铺直叙、语言平淡,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初中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在学习“水的形态及相互变化的关系”这一章节时,水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汽态这三种形态。完全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冰、水、蒸汽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2.4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设备缺乏

物理学科重视的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是需要通过做实验来让学生切实体会的,从而达到理解和熟知物理知识。但现实情况是,在很多中学里并不具备做这些物理实验的设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都是物理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来给学生演示。比如在学习电阻、电压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熟知电路通路、闭路的情况并做演练。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观察电路情况,以此推导出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2.5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篇3:物理减负增效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案例。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课堂学习, 引导学生课后巩固, 引导学生变式拓展。那如何有效地引导呢?下面笔者主要从“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导学案”的编制

1.“导学案”编制的特点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辅助材料,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的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真正实现从“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 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 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同时学生还能在充满探究和思考的学案中展露自己的才华, 张开思维的翅膀, 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不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最终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最后爱上学习。

在“导学案”编制的过程中, 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情,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准确地将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和基本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序分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不就太简单, 没有思考价值;要不就太难, 学生无从下手, 打击学习的信心, 这不但不能体现“导学案”的实际价值, 反而会适得其反。

2.“导学案”编写的目的

“导学案”的作用关键在于“导学”, 而“导学”的主阵地在家庭和课堂。省教育厅“五严”规定的下达, 给学生和老师都减负了。不准补课、限制学生在校集体学习的时间、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活动和休息时间等等, 规定使得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家自主完成, 家长很难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独立完成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 起一个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师生间的这种互动关系, 借助什么样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导学案”正是依据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以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目的而编制的, 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 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 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 以利于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除了在学生“导学”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外, 还在教师“导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收集学生在自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有的放矢,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3.“导学案”编写的环节

依据“导学案”编制的特点和目的, 我校物理“导学案”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课前自主学习 (该环节主要采用填空和问答的形式, 将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呈现给学生, 填空的部分主要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问答的部分则是本节的重难点内容) →疑难问题提问 (该环节主要是要求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在“导学案”规定的表格中, 这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地方) →课堂合作交流 (该环节主要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 在此平台中, 每个个体都可以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 从而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课堂释疑导学 (该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之后还未得到满意答案的问题进行点拨、释疑,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和交流) →当堂反馈练习 (该环节主要是课堂效率检测, 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并当堂矫正) →归纳和择疑 (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总结学习心得, 并列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拓展与延伸 (该环节是根据学生间的差异, 提供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

二、“导学案”的使用

“以学定教, 教学合一”是“导学案”设计者的初衷, 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模式。如何做到“以学定教, 教学合一”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做足“功课”。在授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 并公布自主学习的提纲, 要求学生依据所给的提纲先将教材通读一遍, 并将提纲中涉及到的问题答案在教材中圈画出来 (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填空题, 并将自己对相关填空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对应题号的旁边做注释;最后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到“导学案”规定的表格中, 作为课堂中小组交流讨论的材料。

教师则要在学生第二天来的第一时间收齐“导学案”, 然后进行认真批阅, 了解完成情况。在批阅的过程中, 要及时地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 并思考学生遇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 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课堂小组交流讨论能够解决, 哪些需要教师进行点拨, 哪些需要详细讲解, 在讲解时选择哪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篇4:物理减负增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作业 设计与布置

作业是预习新知、巩固旧知的必要手段,也是揭示教学质量、反映教学进度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这个特殊的形式,强化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提升学习能力,也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不足

新课改、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仍然陷进题海的误区,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题海战术仍然成为作业布置和实施的主要手段。作业布置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模式单一

统一尺度、统一标准的作业,经常使优秀生感到需要更加高难度的作业,他们的训练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学困生对于“一刀切的作业”又感到力不从心,作业的效用得不到真正体现和发挥。

2.作业量较大

平时的作业以“题海战术”为指导思想,学生课后沉溺于题海中,极易出现厌学情绪,并且,大量的作业,也挤占其他学科的作业和活动的时间,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出现厌学情绪,不利于健康、全面发展。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1.注重目的性

作业设计一般分为预习作业和巩固性作业。为避免作业的无效、低效,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秉承“针对性”、“有效性”原则。如预习作业的设计,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有什么规律、哪些公式等。如对于教的《二力的平衡》预习任务,应该让学生把握几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平衡、平衡力、二力平衡,让学生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通过实验——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等。

而对于这个部分的巩固性作业,可以设计单选题、正误判断题、讨论题等,切实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如果远离当堂课的所学,拘泥于题海战术,盲目设计无关的题目,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2.注重多样化

物理教学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作业设计也应体现层次性和多样化。“一刀切”的作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对于《欧姆定律》的知识的学习,对于《二力平衡》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下面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本的重力

B.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本对书的支持力

C.课本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D.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加上课本的重力等于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2)起重机吊着重物,比较重物静止时以及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 )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三种情况,所受的拉力相等

(3)观察分析: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处于静止状态时,哪些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4)讨论分析题:

说说生活中,力的平衡的例子。

如挂在天花板上的灯泡所受的重力与细线对灯泡的拉力;放在桌面上的课本所受的力;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与阻力彼此平衡等等。

以上四个问题,(1)和(2)是概念判断题,属于基础题,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解决;而第(3)题属于观察分析题,要求学生观察水杯放在桌面上,静止,判断、分析,水杯所受的力中,哪些是平衡力?这个问题相对来说,部分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对水杯所受的力分析不够全面,为了每一个学生都清楚,教师应给以适当的点拨和水杯的受力分析;对于列举出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的例子,更是开放性的问题,应在所给的例子中,受到启发,并说出更多的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根据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问题和作业,并适当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能“跳一跳、够得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

3.注重作业生活化

物理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性也较强,因此,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4.作业布置应多元化

篇5:减负增效文档

曹娅希

近几年我一直教高段数学,单调乏味、机械重复、训练低效的大量作业、名目繁多的各类考试,各类假日辅导班、强化班,课外家教活动等“有形负担”与老师、家长等给予学生的各种“无形负担”,让我的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学生“减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用减负这个手段,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得轻松愉快,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怎样做到既“减负”又“保质增效”呢? 2008年开始,我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聚焦课堂教学,探索落实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时刻鞭策我不能因“减负”而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放松教师自身的责任,而应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1、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耐心辅导学困生,开展“多帮一”的互助活动,不让补习伴随学困生成长。

2、搭建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取得家长支持,减少无作用的各类假日辅导班,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日托班学生严格落实每周的体育活动课,让学生每天有1小时阳光活动时间。

4、减少考试次数,并把学生考试成绩应作为学生的隐私,不在家长会和全班公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积极参加教研,为减负增效奠定基石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担任高数组教研组长后,我带领全组老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1、规范集体备课,坚持开展“一课五活动”。

2年里我以“一课五活动”为契机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来抓,每学期积极承担研讨课,下水“游泳”,自觉打磨自己。集体备课时,我始终将“和而不同”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只统一思想,不统一教案,倡导把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研讨活动中我认真备课,写详案;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认真撰写“一课五”教学案例。浓烈的教研气氛和听、评课活动,使我在“一课五活动”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又上一个台阶,提高了教学质量。

2、落实教学常规,丰富教研内涵。

作为组长我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要求备足、备好课,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同时加强了全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配合教导处继续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评估。配合学校,精心命题,积极组织年级组的解决问题测试、口算测试、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促进了全面发展。

3、扎实开展小专题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为积极探索“生本优效”教学模式,提高业务水平。我确立了“合理使用教

材”与“有效课堂的提问”的2个小专题,带领组员进行研究。配合这2个小专题研究,我制定了每学期研究内容,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升自身教研、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与此同时,还随时记录教学、科研中的点滴感悟,积极撰写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小专题研究让我的常规课“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形成创新、笃行、乐教的教学风格。

本学期,我主动担任了102班的班主任工作,并教2个班的数学。尽管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琐碎,教学任务重,我仍然一如既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区低段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研究活动中,我进行了说课展示,获得区教研员万泉老师的高度赞赏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精讲精练,为减负增效提供舞台。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于是我把40分钟的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减负的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中努力做到“六为”、“五备”和“三抓”。六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具、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组织形式;三抓即抓紧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六年级诵读常用的平方数或常用的∏),抓紧课中20-25分钟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探究新知,抓紧课后10-15分钟让学生反思质疑、完成课堂作业。

(1)每节新授课我都做到“有备而来”。

第一、认真阅读教材、教参。每学期开始,我总会把整本教材都翻一遍,再看看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阅读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日托班和普遍班学生的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

第二、加强学习,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第三、提前进课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了节约上课时间,我总会提前进班级,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把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努力做好“堂堂清”,保证学生足够休息时间。按学校要求我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课堂作业尽量让孩子当堂完成,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课后做作业,孩子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孩子是草草了事,错误率高,订正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堂堂清”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既保证了课堂作业的质量,又培养了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及做好下节课上课准备创造条件。教师在学生做作业时加强巡视,尤其关注学困生,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同时批改部分已完成了的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能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辅导解难。

(2)在精讲的基础上,练习课精选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习题。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练习时留给学生充足时间,把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反复多练,对新

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以至于他们完全掌握。这样学生写数学回家作业感到非常轻松愉快,感觉到学数学并不困难,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

(3)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的新授知识都会在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把重难点的题型和容易做错的题目整理一下,再练习一次,加深印象,既提高了效率,孩子学得又很扎实。

四、精心设计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讲评、辅导。

要减负,应科学地设计和布置学生作业,并非不要任何作业。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做作业。这样教师可以清晰地把握知识点、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更好地控制作业时间。周一至周四,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弹性作业。教师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学生自我反思,分析错误原因;家长帮助学生收集、整理错题,成立纠错本,方便学生期末复习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减少重复、机械的练习,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周末,为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我设计学生喜欢的特色作业,如:数学周记、数学故事、数学小报、数学小调查、小实验,让学生过快乐周末,让孩子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找到乐趣。周末作业开展2年来,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在数学周记中,学生记录一周的学习困惑与得失,记录身边的数学、感叹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故事中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在数学小报中,整理归纳单元知识点,形成网络图,记录自己的学习发现;在数学小调查、小实验中亲身经历数学公式、规律的形成。每次的周末作业,我都会进行点评,并选择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外墙上,让学生自己评价。每学期校“数学园地”学生特色作业的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也证明,正确的减负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反,让学生抓紧了在校时间,会学会玩,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到了六年级,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优等生在校就能完成,中等学生一般能在25到35分钟轻松地独立完成(期末复习最后阶段反而无书面家庭作业)。日托班85%的学生回家无数学作业。厚厚的“纠错本”,让他们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到了六下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让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日托班学生在口算、解决问题竞赛中稳居年级第一。厚厚的“每日一思本”,让学生在走进数学王国决赛中,4人分获市二、三等奖校,18人分获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现在,这些毕业的学生感受到“抓紧在校时间,会学会玩” 让他们在初中课堂上实现着思维的提升,智力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明白了,“抓紧时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在“减负增效”这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中,我的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成长,教学艺术逐渐提高,评为校首届骨干教师,论文《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获校一等奖;《解决问题》在2009-2010上学期“一课五研”活动中获校一等奖;《奇妙的双眼》在武汉市小学科技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中评为一等奖;案例《小数的性质》区数学评比中获一等奖,《让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发展》在首届“发挥名师效应,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 全国研讨会评为二等奖,《搭建平台,自主复习》在全国“均衡发展下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搭建平台,自主探索--小数的性质》在湖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篇6:减负增效课题论文

【摘要】综合实践教学因教材本身的固有缺陷,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如何充分发掘利用学科教学资源,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如何整合学科资源来促进综合实践教学的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资源整合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必修课程。虽然与学科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但是与学科教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和难点。当前如何在中小学开设并上好这门课,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我校的特色和亮点,一直被兄弟学校所推崇学习,但是在如何才能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资源、特别是学科教学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课,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瓶颈问题。对此,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加强校本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帮助老师们接受新理念,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主要通过以下校本培训来与它进行亲密接触。①讲座式培训。由学校行政带领教师一起学习《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见》等,向文本学习,认识综合实践活动。②研讨式培训。围绕“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专题进行教师间的研讨,感悟综合实践活动。③案例式培训。通过学习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引导教师们去交流,去尝试,去探索,去反思,以此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重视校本研究

为了使老师们尽快转变角色,调整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形成对新思想,新观念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我校重视教师的校本研究。①专题式活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创新”组织了专题活动,由五年级提供专题课进行研讨,做到由点到面,辐射推动。②展示式活动。由学校教导处成员上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做到骨干率先,示范带动。③竞赛式活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赛教活动,做到以赛促研,落实课改。以“课例研究”为平台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课程意识、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起步阶段主要是以案例开发的模式进入的,实验教师们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生成学校各个班级活动的主题。然后针对活动主题进行实施。也正因为这样,致使活动的实施不连续、不深入,活动主题开发缺乏整合,既有重复开发的现象,又有已有资源搁置、浪费的现象。于是实验教师自发地选择“同伴互助”方式协同教学,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以课例与课题研究为契机,通过已有的活动方案上升为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是由学校、教导处层面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老师选择开发两条途径来实施。一个学期每个教师或独立或合作开发一至两个完整的实践活动主题,资源共享。如上个学期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规范的实际开发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主题,针对家长发映孩子沉迷于电视及校园流行灰色游戏等实际开展的《电视的利与弊》、《智力手操》等实践活动。这样的主题活动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成了活动的主角,并以此举办了多场讨论教研活动,主题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收集”、“教师的有效指导”、“搜集与整理资料”、“组织与管理”、“活动评价”等等,教研活动使教师们有了表达自己观念与见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收到良好效果,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学科实践”相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指定性领域和许多非指定性领域,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开放的、综合的教育学习活动,课内它可以整合各门学科;课后,需要与更多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使它与各门学科、学校的大队部活动及社会团体活动结合,来加强行为实践的力度和效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最终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双赢”。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交融的课程体系,是我们教师急于探索的问题。因为,任何活动只有与学科进行融合,才能激发起教师的兴趣,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样,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教材,内容包括“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教材只是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素,以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资料的搜集”这一教学环节在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资料搜集真是困难重重——学生查资料的不查,调查统计数据还说没有时间;老师面对“跨越上下五千年,纵横南北千万里”的课程资源也顿感知识底蕴不足。于是合作成了大家共同愿景。“亲近与探索自然”内容是科学老师的专长,跟科学老师携手;“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和完善自我”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密不可分,就与品德老师合作„„这样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综合了科学、品德与社会、美术、信息技术、少先队辅导员等多种学科的老师,共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看护守航。如《亲近家乡》主题,涉及家乡的文化、风景、物产、农民的收入等问题。于是就和品德、科学、信息与技术等教师一起协力合作,同步探索研究。“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展示时涉及制作标本,就聘请学教师做指导教师。又如“学校的水质调查”,同学们要调查“水源、美化、净化”方面的情况,实践教师就联系校长,学校生病教师,后勤人员做为学生的采访对象。这种协调教学,教师们以不同的个体优势智慧互补,共同参与,互相学习,经验共享。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弥补了我们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让我们能自信地驾驭课堂;也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抢占搜集资料时间的矛盾;更增强了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紧迫感,增强了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体现了新课程下教师的团队精神。一改过去教学中那种孤军奋战的情形,使教师资源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共享,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加强了教师的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其综合性、开放性及与其它学科整合性的特点,有些知识是学科内的综合,有些知识跨学科的综合,有的是本年级内各学科间的综合,有的是跨年级各学科间的综合。教师由于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单靠个人的能力难以完成,必须寻求合作。例如,我校汪惠君老师完成的一堂活动策划课《走进秋天》,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就与美术、地理、历史、数学、信息技术、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这样她就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作。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除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外,还得考虑如何与学生协作,得考虑如何与社会其他人士的协作。只有协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才能达到活动目的,取得成绩。这样,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的协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教师的协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总之,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教师们不断学习;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究;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参考文献

[1] 李建平

《聚焦新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第一版 [2]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4] 陈旭远

《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5](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7:减负增效的措施

我校将“减负”为“增效”加码作为减负工作实施的根本宗旨,并将其列入我校校本教研。一年来,我校从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变家长观念等多种途径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一、积极构建体系,为“减负”护航

1.为使减负工作得到真正实施,减负不减效,切实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均衡学习发展的培养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特别成立了学校减负领导小组。减负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构成。

2.减负的真正落实应体现在一套完整的运行保障机制上。因此,学校以减负增效的目标为依据,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修正,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章程、学校管理手册,还具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关制度,为确保办学目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转变观念,让教师愿意减负

1.许多教师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个实践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主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针对着一种看法,学校减负领导小组组织了广大教师进行讨论,使广大教师明确——这个问题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坚决贯彻,就必然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学校还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文件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自觉“负重”,努力使学生“减负”:一是思想上“负重”,即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己任,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学习生活为目的,使学生体味到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大视野,看到纷繁美丽的大千世界,使学习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在业务上“负重”,一丝不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

三、增强质量意识,向课堂要质量

1.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2.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3.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要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我还规定自己每节课必须至少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四、规范作业管理,为学生“松绑”

不可否认,学生还有几大的负担来自于作业。动辄重复性的作业,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能使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还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为了杜绝大量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造成阻滞,避免因为大量作业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我校减负督导小组主要从规范学生作业管理着手,大力推进学生作业改革,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对学生作业的各项要求,达到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大大加强。我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度,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创造性的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做自己愿意做且都能做好的作业。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课外作业,其它年级每天课业总量力求符合以下要求:三年级不超过40分钟,四、五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注重学生作业的量的同时,我校还积极的推行作业类型的改革。如何使作业成为学生一项感兴趣的“活动”?这是我校在推行减负工作中突破的一个难点。我校对学生作业实施大胆改革,以各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合理、少量的作业,做到少而精。我们力推每周三的“无作业日”,这一天由班主任老师布置综合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增强学生知识整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鼓励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心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举一反三。

教导处坚持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读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少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杜绝教辅泛滥,还学生空间

我校减负领导小组要求学校、教导处和教师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积极倡导联系作业的精练、高效,严格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相结合。在未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参与任何的以赛促销,以赛代销的活动。还校园一片洁净的空间,还孩子们一个单纯美丽的学习环境。

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同行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尚无成效,学生家长也是个重要因素。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嫌学校作业量不足,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学习量。有的家长甚至放弃一切娱乐活动,经常陪伴孩子读到深夜。很多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越长越好,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形成了一种“教师减负,家长加压;成人有周末,孩子无周末”的怪现象。

为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使家长、社会认识到孩子们全面的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我校还利用家长微信群及家长会等向家长进行减负宣传,定期请优秀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有经验的、了解儿童的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家长培训,使广大家长不仅切实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成长,天性的发展是作为重要的,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也是他们得到更多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南。这样,就是我校的减负工作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篇8:物理减负增效

目前,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 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 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物理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的趣味性, 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 达到对物理学习具有主动、旺盛的学习精神.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 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 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 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需要什么, 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尤其是差生, 他们由于成绩差, 长期被自卑所困扰, 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 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 对差生从不歧视、讥笑、挖苦, 相反, 他们有困难, 教师热忱帮助, 他们有进步, 及时表扬, 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

2.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首先要求教师不带着情绪上课, 课前精心准备教案, 不要拿自己的旧教案来上课, 每年的学生再变, 教案也应在变化.重视课本的编排, 课前的情景导入, 在课堂上, 结合教学, 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 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能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口、脑, 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 能利用多媒体物理教学软件可以让课本上小明与小华的形象动起来, 用动态的方法使学生化难为易, 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增加了趣味, 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地心说”, “日心说”, 富兰克林的“电”, 学生从一件件物理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 从一道道物理趣题中感受到物理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 而不是一具干枯僵硬的躯壳.

二、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 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三、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物理再创造中学习

大多数教师以现成的体系来教物理, 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 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物理枯燥、物理神秘, 物理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物理, 使物理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 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物理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 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 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 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 使物理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物理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 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 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 而且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在物理教学中, 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 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结合生活情境, 让学生感觉到有合作的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物理活动, 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深化发展.比如, 在生活中找物理问题, 收集数据, 一起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些活动是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是学生意识到在生活学习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合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抓住时机, 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积极探索, 对话互动, 共同讨论交流, 理解和认识物理知识,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让学生自信起来

教师不懂得用巧妙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 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 在他们回答问题后, 走到他的面前摸一摸他的脑袋;学生的课堂练习一句“做的不错, 加油!”, 激励孩子们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教室里光荣榜上, 每个小组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作业本上, 一句句鼓励学生的话语将成为学生树立自信的法宝.

摘要: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 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活跃的思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物理教学.

上一篇:2016基层全科医生岗位练兵+试题附答案下一篇:广东省2018年保险销售资质分级分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