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2024-04-24

一单元.doc教案111doc(共7篇)

篇1: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1.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会认“纹、仰”等8个生字,会写“腾、琴”等12个生字,掌握“穿梭、绽开、滔天波浪”等词。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A课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用自己熟悉的办法记住字形。)(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我仍然会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4.手抄报的展示、评议。(1)评议内容是否丰富。(2)评议版面设计是否合理。(3)评议色彩是否丰富、美观。(4)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蓝色世界

天和海——蓝色世界 海里有天 海天一色

天变成海

大海的歌 海上的风——动 态 花神 琴师 千变万化

大力士 狮子

大海睡了——宁静————温馨

2.帽子和鸟窝

教学目标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翔翔为什么要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呢?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二、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

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B、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 以帽子为中心,通过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这5件事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孩子们爱帽子,却送帽子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写一条爱护动物的小标语。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设计意图】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板书设计

丢帽子(着急)

帽子和鸟窝 找帽子(焦急)天真 可爱 爱鸟 护鸟

挑帽子(庆幸)

送帽子做鸟窝(欣慰)

吹泡泡 【教学目标】

1、认识“易、裂、碗”等10个生字,会写“戏、易”等13个字。

2、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七彩泡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归纳难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

2、全班评议。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小组交流。

(3)全班归纳。

(其一,泡泡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做出来的,它使“我们”骄傲。其二,泡泡是那么圆润、自在、透明和美丽。其三,泡泡使“我们”心里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3、教师引导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1)作者看着这些肥皂泡,想象到了什么?(想象到肥皂泡飞到天上,挨着明月,渡过天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2)出示句子“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指导反复朗读。

(3)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泡泡真的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

(4)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这句话说的是肥皂泡随风飘散了,但它们不可能飘得那么高那么远,三、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语言

1、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请同学们把喜欢的摘录下来,多读几遍。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指名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全班齐背。

二、巩固生字,书写练习

1、抽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读准“扇、若、扯、润”的翘舌音。

2、小组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重点指导记字方法。

用已学过的部件记忆字形,例如:乘——剩 羽——扇 止——扯 度——渡 乔——骄

用对比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字形,例如:飘——漂 若——苦

4、指导书写。

“易”字下面是“勿”不是“匆”。“戏”和“越”右上角都有点。

三、拓展延伸,实践体验

1、说说你最喜欢的游戏名称及具体的游戏玩法。(先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2、玩一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然后把玩的过程具体地写下来。

3、把写好的片段读给父母听,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并作修改。板书设计

总起——小时候 最爱 做肥皂水 放、加、和弄

吹泡泡 回忆 看泡泡 神奇、美丽

吹泡泡 快乐、骄傲、希望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会认“扔、趣、堡”等8个生字,自主积累“相约、有趣”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朋友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

3、学习小朋友们勇敢、善良的品质。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要求读流利,不读破。要有停顿。

3、同桌发现并推举读得好的同学当众朗读,并夸夸好在哪里。一人读一人夸。

4、这篇课文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用序号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三)小结

回到课题,我们本课的童话指什么?(小朋友玩耍时想象的一个故事;小朋友做的有趣味的游戏;孩子们的生活也可以如童话一样有趣、美好。)有人说,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童年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童年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彩画„„你们的童年有什么有趣儿的事呢?(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总写——这里是我们快乐的天地

沙滩上

的童话 具体写——筑城堡、攻城堡、救公主 天真可爱 富于幻想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通过查字典,积累“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字。

2、比较“物体+形状”、“颜色+物体”的形容词搭配,会仿写。多积累。

3、学会用“那么~~那么~~~”写句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背诵古诗,了解大意。

5、阅读短文,学习如何把一个游戏场面说清楚,进行简单的习作训练。

6、语文大课堂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学会观察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借助仿写短语、仿写句子及写游戏场面,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语文百花园中一起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勇闯难关。

一、汉字真有趣

二、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 牛角尖尖的 泡泡圆圆的雪白的浪花 蔚蓝的大海 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描写事物的性质、形状,第二组描写事物的颜色。

三、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思考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四、积少成多

1、介绍诗人:同学们,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2、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3、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5、根据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

7、背诵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背诵古诗,揣摩诗意,感受意境。

五、阅读平台

六、作业

1、背诵“积少成多”中的古诗。

2、把“贴鸡毛”游戏的玩法告诉你认识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

板书:

选鸡毛——找大门——鸡毛发电、同时唱歌——贴鸡毛

第二课时

这次语文大课堂安排了“玩得真开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再由说到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课件展示游戏场面,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愉悦的童年生活。

三、尽情游戏

板书: 游戏真快乐

游戏名称:

游戏规则:

游戏过程:

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课时

一、范例评析

1.课件出示例文

2、评析作文

二、指导写作

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用心观察了活动场景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好好回忆一下,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习作的素材,动笔写一写,写的时候还要注意:

三、完成习作

1、学生认真完成习作

2、把你写好的内容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选择写得最好的习作,全班品读。

4、修改习作

四、作业

1、把习作读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抄写习作。

篇2: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毫米和1分米的实际长度。2.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会进行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化聚。

4.使学孩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里有一条线段,我用直尺量它的长度,谁知道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

(1)

(4厘米)(2)我们再看这一条线段长度有多少?

师:有的说这条线段大约长4厘米,有的说大约长5厘米,这就是说用厘米不能精确地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怎么办呢?

二、新授

师: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一个学生在制作飞机模型的画面。问学生做飞机模型要看图纸吗?制作时对尺寸的要求高不高?它需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一)毫米的认识。

1.请学生观察直尺,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1厘米有多长呢?

2.教师在黑板画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把1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段?

师:我们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10个小段,每一小段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1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mm)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刚才我们量的这条线段长多少呢?(4厘米5毫米)

3.让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有多长。

4.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和五分硬币的厚度各有多少毫米。

师:刚才那条线段长4厘米5毫米,也就是几毫米呢?(因为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5毫米=45毫米。)5.法制渗透教育在观察刻度尺的同时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二条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与所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第二十八条 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按诈骗罪或者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分米的认识。

1.出示一根米尺后提问:这根米尺长多少?把1米平均分成10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

师:(出示学具长1分米的小棒)我们把这条长10厘米的线段叫做1分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dm,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米有多长,并用米尺画1分米的线段,再说说自己的一拃约长多少厘米。

师:1根学具小棒长1分米,把10根这样的小棒连起来,接成的一长条长度是多少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让学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宽各约有多少分米?

3.练习,课本第6页第1题。

填哪个长度单位最合适?

(1)铅笔的长约是17()。(2)墨水瓶的高约为60()。(3)文具盒的长约是23()。(4)大头针的长约是()。(5)教室的高约是()。

4.练习,课本第3页第2题。

在正确的答案上打“√”。并请说一说为什么?

(1)铅笔刀的长度约是:①80分米②80厘米③80米④80毫米。

(2)芳芳身高是:①135毫米②135厘米③135分米④135米。

5.练习,课本第6页第2题。

量线段的长度。

师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和分米,用毫米和分米来表示长度。以前还学

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并且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1米=10分

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长度单位的化聚。

1.出示例题:3厘米=()毫米。怎样想?

师:因为1厘米是10毫米,3厘米就是30毫米。

试一试,口答:

4米=()分米,5分米=()厘米。

2.50毫米=()厘米。怎样想?

师:因为10毫米是1厘米,20毫米就是2厘米,所以50毫米就是5厘米。

试一试,口答:

80毫米=()厘米,70分米=()米,20厘米=()分米。

篇3: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其主题为游园会的场景图 在图中有“卖气球”、“卖风车”、“套圈游戏”和“猜字谜”四个场景 在“卖气球”和“套圈游戏”这两个场景中出现了小朋友和阿姨 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通过对话引出关于“十几减9”的学生展开思考

并且教材通过两种方法的呈现意在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但是在另外两个场景中却只提供了背景资料

这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能收到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

这对学生理性地进行思考帮助很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 获取信息

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会选择快捷、方便的方法 并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星期老师到瑞安外滩 看到外滩公园里有好多东西在卖 好几个小朋友都去买气球了呢 你们看――

二、自主探究

1、引导观察 提出问题

①你从图中获的哪些数学信息?(气球一共有15个 卖走了9个气球)

②你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提吗?(还有几个气球?)

2、探讨算法

师:刚才有同学想知道“还有几个气球?”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能)怎么解决?

生:把总数的15个气球 去掉卖了的9个 就是还剩的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再独立列式

学生汇报 师板书:15-9=□

⑴猜想:请小朋友猜一猜看 15-9等于几?

⑵独立思考

⑶组织讨论 交流算法

师:15-9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长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 看哪组小朋友最聪明 想得方法最多

⑷全班交流

生1:10-9=1 1+5=6(破+法)

生2:15-5=10 10-4=6(连减法)

生3:6+9=15 15-9=6(想加算减法)

生4:15-10=5 5+1=6

⑸验证:

师:那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a、学生操作

验证(学生摆小棒验证)

b、课件演示

⑹组织评价 比较方法

师:大家都很会动脑筋

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算出了正确的结果

那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3、初步运用新知

师:公园里除了气球问题 还有好多好玩的呢

(看书上图片)在套圈游戏中有几个没套中?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①学生独立列式 计算

②汇报解法 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

4、小结:小朋友从公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 并通过计算解决了问题

在计算时同学们还想出了很多种方法 真了不起!

5、揭题: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算一算 书P12 T1

2、圈一圈 算一算 书P12 T2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书P12 T3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家长出有关十几减9的口算题 学生计算

七、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1:10-9=1 1+5=6(破+法)2:15-5=10 10-4=6(连减法)3:6+9=15 15-9=6(想加算减法)

4:15-10=5 5+1=6

第二课时 练习二(1)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3-14页 第1、3、4、6、7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 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 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设计:

一、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 十几减9的计算题你已经会做了哪些? 生:“11-9 12-9......”

抽两题学生说说算法 14-9 17-9

师:你算出来是几 怎么想的?

二、二、巩固练习

三、1、看加法算减法P13 T1

四、9+4= 13-9=

五、9+6= 15-9=

六、3+9= 12-9=

七、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编出这样的算式吗?

2、算一算P14 T6 11-9= 15-9= 13-9= 14-9= 12-9= 19-9= 18-9= 17-9= 16-9=

3、“开火车”P13 T4)师:学了这么多知识 小朋友们都变聪明了 你的智慧有多少 力气就有多大

看谁能把这个火车开动起来起来14 13 17 19 12 15 18 16 11-9

4、游戏:帮小鸽子送信(书P13 T3 反馈

师问:15-9的鸽子没有窝 怎么办?请你们给它搭个窝

三、深化练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厉害 企鹅都要我们帮忙了(课件演示)

①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②独立解决 列算式 ③交流 说想法

④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2、出示P14 T6)

四、总结

师:这节课 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写出有关十几减9的口算题并计算

八、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二(1)

学生编的口算题

第三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3-14页 第2、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 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并能熟练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16-9 11-9 1)、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2)、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

◎◎◎ ◎◎◎◎◎

◎◎◎(指名板演 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二、应用练习

1、先说得数 再写算式 P14 T5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 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看图写算式 P14 T8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我会写

1□-9=□ ①学生独立写 ②小组讨论 怎样有顺序写 ③汇报 ④观察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四、家庭作业:

背熟十几减9的口算题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二(2)◎◎◎◎

◎◎◎ ◎◎◎◎◎

◎◎◎

9+6=15 6+9=15

15-6=9 15-9=6

第四课时 十 几 减 几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5 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能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初步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切实掌握“相加做减”)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

星期天小黄猫和小花猫从市场早买回了好多金鱼 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 它们高兴极了

小朋友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课件随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a、黑金鱼有5条 花金鱼有8条 一共有几条金鱼?

b、一共有13条金鱼 其中花金鱼有8条 黑金鱼有几条?

c、一共有13条金鱼 其中黑金鱼有5条 花金鱼有几条?

④根据汇报 板书问题:

⑴一共几条金鱼?

⑵黑金鱼有几条?

⑶花金鱼有几条?

二、自主探究

1、尝试解决

针对问题提问: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 列式:

⑴5+8=13(条)怎么算的?

⑵13-8

⑶13-5

2、探索算法

①生独立思考13-8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②小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比一比

哪一组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3、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10-8=2 3+2=5

b、8+5=13 13-8=5

c、13-3=10 10-5=5

d、13分成10和3 3-8差5个 10-5=5

......大家讨论得真不错 想到了这么多好方法

那13-5你又是怎么算的?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 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13-5=8 13-8=5(教师补充板书)

4、优化算法

比较: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5、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 在计算时

我们一般选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或破+法

要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应用练习(课件)

1、算一算 有发现

分组出示以下题目

① 6+5 7+8 4+8

11-5 15-7 12-4 学生做完后

师问:做完这些题目 你发现了什么?

② 8+□=11 8+□=16 6+□=15 11-3=□ 16-8=□ 15-6=□

学生做完后

师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我会解决问题

P16 练习三 T2

先说说图意 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你能给今天学的知识取个名字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家长出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学生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a、10-8=2 3+2=5

b、8+5=13 13-8=5

c、13-3=10 10-5=5

d、13分成10和3 3-8差5个 10-5=5

F、13-5=8 13-8=5

第五课时 十几减几的练习三

(一)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6-17 练习三T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与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看谁都能算对P6 T4

2、先说得数 再写算式 P16 T3

3、你会填吗?

13-7=□ 15-9=□

□□ □□ □ □

二、强化练习

1、练习三T6(找朋友)2、3、数学游戏 练习三T5(增加1道找不得相对应得数的算式)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 没有自己的位置?

4、练习三T7(两步计算)(要求看清符号 认真计算)

14-7+5= 12-6+8=

11+4-8= 9+5+8=

17-8-7= 13-4+9=

三、综合练习

小红有13元钱 小明有15元钱

他们俩到肯德基去吃东西 请看肯德基的食品价目表:

汉堡:9元 可乐:6元 鸡腿:7元

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 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

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汇报

选择 13-9 15-6 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小结:十几减几的方法很多 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计算时不但要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而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才能算得对又算得快

四、总结: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写出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并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1)

学生可能编的口算题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第六课时 十几减几的练习三

(二)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8练习三T8-11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通过练习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

2、初步感知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十几减几的算理 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练习

1、卡片口算 12-8 15-7......选择其中的两题说说想的过程

二、变式练习

1、我来试一试 12 11 16 14 13 15 3 5 7 8 5 8

-8 7 6 7 8 6

17 15 7 12

2、练习三T9

算后问 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三T10(填>、<或=)

4、先填空 再比较

(比较后提醒学生“→”“=”的区别)

-8 +5 -7 +9 -□ 12--→□--→□--→□--→□--→ 5

12-4=□+2=□-3=□-□

三、综合练习

1、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2、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P17 T8

⑴学生独立连一连

⑵指名校对

3、解决问题:

⑴练习三T11

①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12只小鸡表示什么?

②列式:12-5=7(只)

四、总结:今天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背熟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2)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三(3)

教学内容: 数学一年级下册P18练习三T12-13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 课件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 12-5 13-6

13-8 14-9 12-4 16-9 14-8 11-8 15-8

(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

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 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 T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二、解决问题

1、出示表格

球拍 牛奶 蜡笔 原来有 15副 12瓶 14枝 卖出 8副 9瓶 6枝 还剩

()副()瓶()枝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第一小组 13人 7人

()人 第二小组()人 8人 8人

第三小组 16人()人 9人

2、出示小猴图P18 T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写一写下面的算式吗?(每人选一组写一写)

13―□=□ □―6=□ □―□=5

这些算些有什么特点?

它们有什么规律?(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并让其知道哪一组是写不完的 哪些是写得完的)

2、猜猜我是谁?

我比15小6 我是(); 8比我小5 我是();

我加上7得16 我是(); 18减去我 还是我

我是();

你能出这样的题目 让其他同学去猜猜吗?

四、总结:今天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背熟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3)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9例3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展现了一幅一群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的场景图 图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

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在这些场景中

有的是提供了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

借此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有的是给出了明确的信息数据 但是没有问题

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

理解意义并加以解决;还有的是要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这说明这部分教材的处理应当把握好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通过这样的编排

意在让学生继续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进一步使口算趋于熟练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课前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柳树醒了》

1、师:哇

小朋友背的真有感情

老师好象真的看到柳树醒了的样子 长出嫩绿的叶子 小花小草也醒了 争着要长大 因为--春天来了 春天的公园特别美丽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哇

好热闹!小朋友们正玩得开心!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2、生:丢手绢、捉迷藏、踢足球

(师指着一处问)师:这边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生:捉迷藏

二、解决问题

1、师:我们走近看一看

(放大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3个同学捉迷藏 这里有6个人

(学生说 老师板书)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条信息 根据这个信息 你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3、2、师:这幅图里还有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生:丢手绢、踢足球

师:好

选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提个问题

然后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写在本子上 比一比

谁提的问题多?

学生反馈交流

5、揭题:师:小朋友真了不起 能够根据活动的信息提出问题 还把他给解决了

真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

我们先要干什么?再做什么?

生:找出信息 提出问题 列出算式

三、应用练习

1、师:生活中的问题你能解决了 那动物园的问题解决你会解决吗? 出示:p20做一做

(1)树上有几只小鸟?

(2)跑了几只小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2、完成P21:T1

出示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 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五、四、知识应用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 而且做得又对又快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 你能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如:两个组的人数、卡片的字数等

五、全课总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七、家庭作业:

观察家里的物品

给爸爸妈妈或是好朋友提个数学问题 并想办法解决它

八、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数学信息 数学问题 13-6=7(人)8+6=14(人)16-9=5(人)

第九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21-P2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逐步达到熟练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构建学习材料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1T3 11-2= 8+6= 16-8= 9+7= 13-7= 12-5= 14-8= 15-5= 11-6= 12-9= 14-6= 17-9=(1分钟后停

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老师巡视看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汇报做了几道?

选取几位学生的信息

师:你们能不能编一个数学问题?(若学生只说一共有几道题 老师则引导:如果只有这么一个问题 其他什么也没有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谁能把问题说完整?)

如一共有12道题 已经做了5道 还有几道没做?

师:你看 在这个问题里

先告诉你几条信息?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12-5=7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这个问题编的非常成功 根据信息(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信息提问)谁还能编?

生可能:

生:一共有12道题 没做的有7道 已经做了几道?

生:已经做了5道 还有7道没做 一共要做几道?

生:没做的比做好的多几道?

师:选一个问题

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2、问题反馈

师:小朋友们真行!不但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而且还都解决了 老师实在佩服你们

下面就把你刚才做的口算情况也编一个问题 考考你的同桌 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说

3、构建学习材料 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 一次口算比赛

我们就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 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观察一下教室里的事物 或者根据班级的情况 编个数学问题

每个小朋友先想一想

(停顿半分钟)谁编出一个问题来了?并说说怎么解决

生:第一组有5个男生 5个女生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二、计算练习

1、找朋友(P22:T5)

将第5题制成卡片 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

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 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2、比较大小(P22:T6)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出示P21:T2

你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解决 列式计算

2、出示P22:4题的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指名说 最后集体评价)

3、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同桌互说 然后指名说 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

4+9=13

13-9=4 13-4=9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解决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根据课堂学生提供的材料进行板书

(同桌互说

第十课时 整理与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2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 进行多纬度的观察找出规律

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2、加强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培养 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 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2、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发现并总结规律

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体认识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并能创造性地重新进行排列

教学具:课件、4×4的方格纸、不完整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将它们进行整理 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出示口算练习卡 要求口算得数

11-9 12-8 11-7 13-7 14-9 11-8 12-7 13-8 12-9 13-9

2、课件出示一个4×4的方格

11-9

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

现在我们要把刚才的那些算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放到这张表格里 如果将11-9这个算式排到第一行、第一列

(老师示范排11-9)那么其他算式可以怎样排放呢?分小组进行讨论 尝试着进行排列

对排列的结果在4×4的方格纸上进行记录

3、组织汇报各个小组的整理结果 并说明这样整理的理由

(把自己的小组的方格纸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出来)

可以出现的情况有:

①我们是这样排的

11-9 11-8 11-7

12-9 12-8 12-7

13-9 13-8 13-7

14-9

我们是看减数的 把减9的排在第一列 减8的排在第二列 减7的排在第三列

从上往下看它们的差从小到大排列......②我们是这样排列的

11-9 12-9 13-9 14-9

11-8 12-8 13-8

11-7 12-7 13-7

我们是看被减数和减数的 竖着看一列列的被减数是一样的

横着看一排排的减数也是一样的......③我们是这样排列的

11-9

11-8 12-9

11-7 12-8 13-9

12-7 13-8 14-9

13-7

我们是看差的 差相同的排一行......还有可能出现其它情况

4、收集反馈意见

及时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排列

5、完善减法表 课件出示大表格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第①种发现的排列规律继续写下剩余的算式 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填写完整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6、完整概括减法表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呈现以下三种规律)

横着看发现什么?

竖着看发现什么?

斜着看发现什么?

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面概括减法表的规律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它们在减法表的什么位置?

2、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都能说出来吗?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3、抢答

师随便指着一道算式 要求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四、综合练习

1、口算(开火车)+()=11 7 +()= 13 9 +()=15 6 +()=14 3 +()=11 6 +()=13 8 +()=15 7 +()=14 4 +()=11 5 +()=13 7 +()=15 8 +()=14

2、看不见的数字

小明把得数相等的算式卡片放在一起 可是有的数字被遮住了

你知道被遮住的数字都是几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来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七、家庭作业

1、请大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做一次整理 并制成一个美观而有创意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八、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五(一)教学内容:练习五P25 T18―P26 T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继续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强化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使其更加熟练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相互的合作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和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学得好!

二、基本练习:

1、口算P24 T3

9+8= 12-6= 14-8= 11-6= 8+7= 13-6=

16-9= 15-6= 7+9= 15-7= 14-5= 6+6=

3+8= 7+7= 13-7= 12-5= 14-6= 12-9=

全班齐练 开火车订正)

2、独立完成P25:5

3+8= 4+9= 5+7=

11-3= 13-4= 12-5=

11-8= 13-9= 12-7= 1):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三、用数学

1、看图列式计算: P24:2

2、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4、出示p25:7

说出表格中反映的信息 并引导根据表格的意义进行解答

交流点评 明确计算的过程 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背“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八、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十二课时 练习五

(二)教学内容:练习五P25 T8―P26 T11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 13-6 14-5(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P25 T8

17-8-3

9+4-6

11-6+7

5+9-8

5+4+6

8+7-9(全班齐练 指名板演

并说一说某些题目是怎样计算的?每一个步骤的结果是多少?集体订正)

3、比一比

夺红旗 比一比

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 进行接力赛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二、用数学

1、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

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

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

2、出示第P26:11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三、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

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 可插进多少个女生?(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八、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

?? ?? ?? ??

单元:第二单元 备课者:郑瑞楠 时间: 2009年2月14日

总 课时

篇4: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领会作者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的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难点:本文在语言上表现出的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上:

融情于景

描写议论

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请学生读雨果所写的《给布特勒一封信》,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配《辛德勒的名单》)

(学生感知、概括、教师引导小结)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的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向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呼唤。

第四部分(21-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三、深入探讨

1、在《废墟的召唤》中,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废墟”召唤着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废墟的召唤的?

(分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探究)

作品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的向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 之幽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弈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了整个作品之中。

“废墟上,不愿永久停泊。”“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废墟在呼唤,其实是作者在呼唤,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中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

2、你对“废墟的呼唤”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阐述理由,教师参与。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课文研讨

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文思如潮。文中既有满含悲怆的叙述,也有寓意深刻 的议论,还有对比鲜明的景色描写,细细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结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 的向往和憧憬。)

3、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程,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同时,作者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已的贡献。)

4、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一切爱国这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二、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

1、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而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前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作者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将内心渴望改革的激情蕴含在其中,这种感情甚至贯穿全篇。

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情调和色彩有了明显变化。如作者描绘西山落日的景象:远景近景互相配合,色彩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心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谓是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

2、作者在写景中还多次穿插了富有寓意的议论。如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一部分废墟的议论,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不要忘记现实的召唤。特别是作者借那位年轻人之口说出的“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忧虑的心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绵长的思索。

三、小结概括

四、作业

篇5: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出示课件 1,让学生观察。)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厚薄。

3、同桌比较绳子。

4、指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5、师出示绳子和柱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最后出示结果。

四、思考题,蚂蚁走路。先让学生自己判断选择,然后看课件演示蚂蚁走的路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高矮,你们学到了什么?

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业

回家跟妈妈比较,明天把结果告诉老师。板书设计:

篇6:一单元.doc教案111doc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二、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其中《无名河》曾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三、正音

倔强jué jiàng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茁壮zhuó

狭隘ài

贫瘠jí

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ŏ

逊色xùn

犀利xī

期期艾艾ài ài

四、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出语调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朗读时,以轻音乐陪衬,营造一种好的氛围)

2、个别学生朗读

3、学生点评

五、感知初通

1、石缝间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它们如何在石缝间生长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

2、你最欣赏哪一种石缝间的生命?为什么?

六、研读课文

(一)问题讨论

1、“石缝间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

――“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创造辉煌的精神。

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原因要点: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作用:是文章的文眼,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

――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4、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概括性的诠释和理解?

――第九段。

(二)研读赏析

A、揣摩语言: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边划边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B、自主、合作、探究:

划出文章中你不理解的句子,齐讨论、分析。

重点突破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五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

――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②、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③、第九段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如何理解?

――生物学的:生命本向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遏制。哲学的:生命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美学的: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向你提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

④、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章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创造生命奇迹、战胜险恶环境、显示生命顽强、增加世界活力、给人类带来重要启示等。

⑤、为什么文章开头说石缝隙间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首尾两段间是什么关系?

――作者透过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中的“倔强”,深刻认识到了生命力的“顽强”。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七、归纳小结:(中心内容)

篇7:六语第七单元教案(DOC)

单元总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式,将动 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写有关动物的文章。

课时一:

一、通读四篇课文,理清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四篇课文,用思维导图理出写作顺序。

2、分享展示。

3.小结

a.老人与海鸥:以“爱”为线索,先写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再写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

b.跑进家来的松鼠:以“趣”为线索,写了有关小松鼠的二三件趣事,表达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c.最后一头战象:以时间为序,写了四个感人的片段,赞颂

了嘎唆善良.忠诚的情怀。

d.金色的狐狸: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狐狸父母用计营救

小狐狸,失败后,做窝喂养小狐狸的两个具体事件,展现了动物之

间的情。

二、总结有关动物的文章的写作顺序

三、背诵有关段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老人与海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对海鸥感情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感悟作者怎样把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写具体?

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从哪几件事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

(看海鸥、喂海鸥、唤海鸥)预设:

1、教师引导:首先老师以看海鸥为例。

a.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从城郊到翠湖,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b.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 每天”和”步行二十里”“赶到””只为了”能去掉吗?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小结: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海鸥送餐,可以看出老人把海鸥当做自己的孩子了,直接写出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师: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此处主要对老人的什么进行了描写?(外貌)

师: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老人很节俭)

师:这能说明老人爱海鸥吗?为什么?

师:如此节俭的一位老人,却毫不吝啬地给海鸥买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师:从对比中,我们更能体会到„„?

小结: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老人怎样关爱海鸥,但透过老人的节俭更能体会出老人对海无私的爱。这样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1)老人把饼干放在湖边的围栏上,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2)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作者主要对老人的什么进行了描写?(动作)

师:这里把老人喂海鸥的动作细化成好多动作,如:“放”,“退”“撮”等动作,更能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爱,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

师:细致的动作中透露着老人视海鸥如子女,从海鸥的动作中透露出老人与海鸥配合默契。

师: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二.小结:

写有关人与动物的事情时,注意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外貌描写来表达感情。

三:练笔

1.把吃西瓜的情景写具体。(因为西瓜是我们全家辛勤栽种,得来的第一个瓜)

(注意多用动词,使情节细化)

示例:妈妈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放在餐桌上。我,用两个手指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对老人的感情写具体。

3、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将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作者怎样把海鸥的爱写具体的二、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爱。

师: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为什么海鸥会有此举动,它心里在想些什么?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1)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

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海鸥急切地呼唤老人?

a.“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b.它们在呼喊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C.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这种情感写具体的?

(抓住动物的动作,叫声)d.指名朗读。

(2)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A、师:哪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生读)

此时,海鸥的行为又是怎样的?(扑)此时的叫声是怎样的?(大声鸣叫)

它们为什么会这样?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指名朗读。

C、师生评价。

小结;作者抓住海鸥的动作、叫声、把爱写具体的。

二、随堂练笔。

1、播放视频、练笔,展示,指导评价。

板书设计: 2

教学反思: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一、教学目标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22课和24课

二、再次感悟作者如何把情感写具体

(一)、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怎样把这些事写具体的? 1.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2.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

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储备冬粮的故事中的片段

(1)、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

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 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师:除了写松鼠怎样储备冬粮,写爸爸的话更能体现出全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预设: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 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写得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总结表达方法 1..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2..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事例时注意写清动物的动作,也要加上 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这样喜爱之情就更具体了。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2. 课外练笔:

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 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最后一头战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概括小标题

3、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把动物感情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章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默读课文,文章总共讲了4部分内容:

(1——4)为第一部分

(5——11)是第二部分,(12——16)是第三部分

(17——23)是第四部分

3、回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二.默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

预设:

PPT出示描写片段: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的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的老朋友。

a、为什么感动?换成第二个句子行吗?为什么?

b.通过“呼呼吹去”、“久久的在上面摩挲着”、“泪光闪闪”这些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到嘎唆怎样的内心情感?

c.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2、师: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了?和大家一起来交流。

学生找句子分享。

三、回顾总结:

师:作者是如何把嘎唆内心情感写具体?

学生总结:

师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叫声等把动物的感情写具体的。

四、练笔:

1.“汪——汪——汪.......”咦?狗妈妈怎么又开始叫了,我听到叫声闻讯赶来,一看,原来是一位阿姨来到笼子前,准备抱走我家刚出满月的小狗崽呢。只见狗妈妈 „„

2.注意抓住动作、神态、叫声写清小狗的内心活动。

板书设计:

上一篇:小年夜作文600字下一篇:以收获为主题八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