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4-05-23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7篇)

篇1:《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4、在阿长身上发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难点:理解阿长的形象,学会找关键语句。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山海经》等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思考探究”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长妈妈,一个是最好的朋友闰土的父亲,一个是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长妈妈是鲁迅家的女工,她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反复提及,甚至还专门写文章介绍呢?今天我们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理解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21教育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21cnjy.com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3.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5.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大骇(hài)     孤孀(shuāng)     掳去(lǔ)      震悚(sǒng)

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bā)  诘问(jié)     渴慕(mù)

疏懒(shū)     霹雳(pī lì)      孤孀(shuāng)  惧惮(dàn)

6.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疏懒:疏散而不惯受拘束。   霹雳: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烦琐:繁杂琐碎。           粗拙: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现在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你理清文章思路,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点拨: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阿长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阿长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我”非常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表达“我”对阿长的怀念。

2、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点拨: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

从文章结尾他深情地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21*cnjy*com

活动二:熟读课文,走近凡人阿长

同学们,请大家熟读课文,给课文做批注,自主探究下面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派代表向全班展示。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对上面问题的看法,集体交流。

教师点拨: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吃福橘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其中详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其他事情进行了略写。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21cnjycom

写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和“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说明她出身之低下,身世不幸。“有画儿的‘三哼经’”,说明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来源:21cnj*y.co*m】

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说明她好事。

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表现了她热望一生平安。这些絮絮叨叨之中却凝聚着慈母般的细心关爱。【版权所有:21教育】

写她的睡相,写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她谋害“我”的隐鼠等表现了她粗俗。

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表现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活动三:涵咏品味,合作探究作者感情

同学们,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自如。在通篇阅读、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 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语句,看看二者之间是怎样转换的。

点拨:文章1-2段回忆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时,中间穿插童年的感受“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在回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时,首先描写自己童年的感受“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引出下文的回忆。21*cnjy*com

回忆她的睡相难看时,最后描写童年的感受“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对上文的回忆进行总结。

回忆元旦吃福橘的古怪仪式时,首先写童年的感受“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引出下文的回忆,最后再一次说童年感受“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突出自己那时的不情愿。2-1-c-n-j-y

回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时,最后描写童年的感受“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对上文的回忆进行总结。

回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首先描写童年的感受“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引出下文的回忆。最后再描写童年的感受“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占领全床……倒应该我退让。”为下文新的敬意形成对比。

回忆她谋害“我”的隐鼠时,首先写了童年的感受“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引出下文的回忆。

回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首先描写童年的感受“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引出对这件事的回忆,最后又重点写童年的感受“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突出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巨大,让我记忆深刻,终生难忘。

2. 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点拨:“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可以看出作者对阿长充满尊敬。

“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为自己不知道阿长的名字而遗憾、愧疚。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通过描写看出长妈妈是担心我的安全。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句中“但是”承接上文的睡相难看转折,“大概是我”从我童年的角度说感受,其实包含着对长妈妈教育我的怀念。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开心得什么似的。表现出阿长但求“顺顺流流”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出处:21教育名师】

“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描写阿长将福橘塞给我吃的动作,包含阿长对我的爱,充满怀念、感激。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将这些繁琐的规矩说成人生的道理,包含怀念之情。

“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记忆深刻,描写出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的妇女形象,充满温情。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语句中充满怀念、热爱。对于自己不了解阿长遗憾,对于她的身世同情。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情地祈祷,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

3. 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填写下表简要说明。

点拨:

有关阿长的事件 童年感受 作者的印象、态度

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不佩服

睡相难看 “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非常讨厌

元旦吃福橘的古怪仪式 “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不耐烦

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讨厌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空前敬意

谋害了“我”的隐鼠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完全消失……我惧惮她什么呢!” 憎恶怨恨

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文前半部分,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所以“憎恶”“讨厌”是作者儿时的心理,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有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布置作业:

课下重点研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我的内心活动。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她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她谋害“我”的隐鼠,还重点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文章的写法和写作意图。

二、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局部探究,重点研读

请同学们重点研读19~29段,我们探究给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后,我有怎样的感受?请大家探究下面的问题:www.21-cn-jy.com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点拨:“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点拨: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确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在长妈妈讲完有关“长毛”故事之后。从少年“我”的心理看,“我”向来看不起长妈妈,一个连名字都让人随便编的佣人,一字不识,又难看又唠叨,没见过世面,满肚子麻烦的礼节。不料她却说了这么个吓人又新鲜的“长毛”故事,实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令“我”将信将疑,诧异万分。此处,“伟大神力”是“调侃”的意思。

第二次是在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1cnjy

活动二:字斟句酌,体会关键词句

同学们,文中有许多关键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深刻含义,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21世纪*教育网

点拨:用成人的眼光看用词是夸张的,但是作者是用自己儿时的心理描写的,儿时的作者喜爱隐鼠,所以当阿长无意害死隐鼠后,作者当时非常“憎恶”阿长,认为阿长“谋死”了自己的隐鼠。同时,与后面自己感情的转变做了对比。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的“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含义?

点拨:这里的“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人一种调侃的意味。因为阿长讲的话“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儿童的一种盲目崇拜。用作者现在的眼光看,这些话表现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阿长的神力实在是粗俗、愚昧不堪,所以作者调侃的说“空前的敬意”,“敬意”在文中指作者的盲目崇拜。因为这“敬意”在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即“完全消失”了。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 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不是。因为后面说“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这其实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的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 用一种苦笑进行讽剌。

4、如何理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点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听到《山海经》被阿长买来时,异常震惊,异常感动的心情。

活动三:分析写作特点,探讨写作意图

同学们,作者使用了怎样的手法,塑造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1、鲁迅先生运用怎样的手法描写阿长,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点拨: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选择典型事件,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特点,同时文章将作者童年的感受和现时的眼光穿插表现。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让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使我们从她的愚鲁中看到真率,从粗犷里看到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在平凡的人身上看到闪耀的光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点拨:因为鲁迅先生从普通的长妈妈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长妈妈,一个孤苦卑微、模样丑陋、饶舌无知的底层农村妇女,以她淳朴率真、热心善良、富于爱心的美好品质,赢得了少年的崇敬和感激,并终生怀念,用文字写下她的人性美,大加赞美,借此,歌颂悲苦的下层劳动者,用人性美来“改变”国民的“灵魂”,使中国强盛!这正是作者苦心孤诣创作的最终意图!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鲁迅笔下的长妈妈,一个孤苦卑微、模样丑陋、饶舌无知的底层农村妇女,以她淳朴率真、热心善良、富于爱心的美好品质,赢得了少年的崇敬和感激,并终生怀念。因为鲁迅先生从普通的长妈妈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希望我们善于在凡人小事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学会感恩他人。

四、布置作业

1.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2.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 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 容,感受其神奇色彩。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不幸  热望一生平安   没有文化 粗俗  好事   心地善良  热心帮助

不大佩服--产生敬意--憎恶--产生新的敬意--怀念与祝愿

政哥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2:《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人性美。

4.教学重点:透过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 文章深刻隽永的意蕴。

5.教学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长妈妈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语:

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那么,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预习交流

1、走近鲁迅及《朝花夕拾》

2、关于《山海经》有3、4个同学提出

3、关于字词

4、简单的课文内容感知(集中2个问题)学贵质疑,在预习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许多问题,我整理了一下,有两个最典型的问题:第一个是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正如很多同学所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这类问题提的很有深度,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第二类是有关题目的,正如部分同学所述“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这类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说明这些同学对文章的内容有整合的过程,是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人。

三、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浏览文章后,把预习中勾画的表现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交流一下。

(预习稿)

预设:  厌烦  敬  恨  敬  念

2、我们先来看看鲁迅最初为什么那样讨厌阿长呢? (从文中找到相应句段分析)

预设:讨厌他行为举止。讨厌他约束我,爱告状。讨厌他睡相不好,挤我

(在学生谈到睡相时,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摆”字。)

预设:(1)这个字太形象了,体态与“大”字形似,形似到如同摆出来一样,如同精心设计的一样,突出阿长的睡相极像“大”字。评价:看来同学们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把握得很好。

(2)阿长虽不是故意摆成“大”字,但在儿时鲁迅眼里却认为它是故意的,所以用“摆”也更突出鲁迅对阿长的讨厌。

3.阿长粗俗的行为举止,让人难以忍受的睡相,以及严格的约束令鲁迅讨厌,那么让鲁迅感到麻烦的又有哪些事呢?为什么?

预设:元旦要说阿妈恭喜并吃福橘。

追问:说句恭喜的话,吃点福橘,也不错呀,为什么感到麻烦?

预设:这是孩子不想做的,所以感到麻烦,在孩子美滋滋的想着怎样花压岁钱时,阿长讲起了规矩,实在不合时宜,自然令人厌烦。

追问:令鲁迅感到麻烦的只有这样的规矩吗?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让鲁迅感到麻烦的还有阿长教导的许多别的道理

4.这样让人讨厌、麻烦的阿长怎么又让鲁迅产生了空前的敬意?

预设:讲长毛的故事。阿长 那严肃认真的样子 那伟大的神力,能让大炮放不出来,那用处还了得,着实让儿时的鲁迅觉得她深不可测,从此就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5.那又是什么原因使空前的敬意一下子跌入深谷,转为憎恨的?

预设:介绍“谋死”隐鼠的事。

理解“谋死”的表达效果。即谋杀,蓄意杀害,这更能突出对阿长的憎恶之情。

6.正当鲁迅哀悼隐鼠,准备给它复仇时,是什么事又让鲁迅产生了新的敬意呢?

因为阿长买来了《山海经》。

通过和三天前教师赠给大家一本《山海经》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产生敬意的原因。

《山海经》的内容吸引着鲁迅,《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里面有稀奇古怪的图画,神奇的传说,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特别渴望得到的又得不到的东西,一旦得到对她的震撼是很大的。有怎样的震撼?学生读25段,这里写出了鲁迅如获至宝的喜悦之情,对阿长达到感激不尽的地步。

她不计较我平日对他的态度,默默地把我的事记在心上,不怕路程的遥远,不怕别人的奚落,义无反顾地为我买来《山海经》。怎能抑制住心中的感动呢?

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印象深化,变成永久的怀念

总之,《山海经》凝聚着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的爱。

7.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第2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取全班质疑,其他同学答疑     3、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出来,留待探究。   4、老师提出疑问: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中,理解“阿长”和“《山海经》”的元素组合,有什么寓意。能否改成“长妈妈与《山海经》”,和“我的保姆阿长” 正如部分同学所述“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

预设:山海经凝聚着长妈妈对鲁迅的无私的爱,想到阿长就想到山海经,想到山海经就想到阿长,这就是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的原因。山海经是作者感情转变的关键,买山海经一事,是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这样的题目可以使重要的事件突出出来

四、评价人物

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阿长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用我从文中“一件事”或者“几句话”看出阿长是一个              的人

预设:例句略

阿长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阿长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阿长是个爱护孩子的人。

他是个十全十美的人吗?

由讲长毛的故事可以看出它是个愚昧、无知的人。

由切切喳喳可以看出她是个粗俗的人。

由规矩道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迷信的人。

他是个愚昧中有真率,粗犷中有细心的人。

五、小结

通过故事理解写法。

公元前5世纪,希腊大画家宙克西斯接受了一项为海伦王后画像的任务,海伦王后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女性,宙克西斯为了把她画得更美一些,就让国王下令集中全城所有的美女,然后又从中挑选出五个最美的姑娘,最后画家又把这五位美女各自最美的部分集中到画像上,这样海伦王后的画像就完成了。虽然画像十分漂亮,但是人们却不知道画像上的人是谁,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海伦王后,而是一个美丽的眼睛、美丽的鼻子、美丽的嘴巴、美丽的眉毛的集合。

明确:

画画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鲁迅先生深知此理,所以他用写实的笔法展现了他儿时保姆阿长的形象。阿长是个大好人,但决不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这就是鲁迅笔下真实的阿长,活灵活现有个性的阿长,虽不光彩照人,但却让人倍感亲切自然。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要像给海伦王后画像那样,刻意美化一个人,而要遵循自然、真实的原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六、结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课下我们可以同学间共同探讨,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解决,更欢迎同学们与老师联系。

出示问题:

1.长妈妈做的都是普通的小事,为什么说是神力呢?

明确:文章是以儿时的眼光来写的,儿童往往用一种很夸张的口吻说话。

2.为什么要介绍叔祖这个人?

明确:为了交待最初是怎样接近书籍的,与阿长形成对比,更突出阿长对我的关心。

3.长妈妈是怎样买到这四本书的?

明确:不写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板书设计: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抒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教学反思:设计为两个核心问题--“阿长是个------的人及本文主要:“写的是阿长,但题目为什么是《阿长与山海经》,能不能改成阿长?”;“我对阿长的最终态度(情感)是----------”。这样在两个问题的研讨中,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融汇在其中,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总之,教改之路甚远,吾将上下求索,迤逦而坚韧的行走。

范红杰

篇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所以在鲁迅笔下常常出现。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 鲁迅饱含深情集中记叙了长妈妈在他儿时留下的印象, 人物形象鲜明, 情感真挚深沉, 教学中抓住这些亮点分层突破。

【教学简说】

导入:先展示鲁迅故居的图片, 即故事的发生地。同学们在初一时曾经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其中给年幼的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人叫“长妈妈”, 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人物, 我们一起来走进《阿长与山海经》。

一、感知人物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骇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 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辟头 画舫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 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 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 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

教师小结:总之, 阿长有很多的缺点, 但从这些缺点中, 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阿长是一个好人, 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 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接下来我们通过诵读课文来分析。

二、拎出线索。

1.分任务读课文。

2.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 从“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三、品味细节

1.教师提示:我们知道,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 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课文, 然后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1) 常喜欢切切察察

(2) 限制我的行动

(3)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4)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5)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6) 谋害我的隐鼠

(7) 为我买《山海经》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 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 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 放飞想象的翅膀, 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代长妈妈说些话, 并在课后写成小短文, 交给老师。

教师举例:

篇4:《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师复备及学生学习笔记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法:自主学习,讨论,讲练结合

导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思考: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2.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3、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4、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二.当堂检测

1阅读课文“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1)~(4)题。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

(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四.作业布置

完成《补充习题》课内阅读第1-4题。

赵珂

篇5:《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范文一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几乎是按生活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阿长和《山海经》”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二)作者介绍

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骇 掳 悚 煌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烦琐 惧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2、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生回答后,师明确: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五、拓展延伸

元旦的古怪仪式中,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长的惶急情景,这里只有动作和神情,动作先是“将我按住”,再是“摇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你设想一下,阿长心里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七、布置作业《导与学》

八、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事情:喜欢切切察察 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买《山海经》

形象特征: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但真诚、善良无知淳朴 关心爱护、热情善良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无知、淳朴,关心爱护我。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齐读第18-28自然段。

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小结: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明确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8、“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9、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比较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感情变化: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先抑)(后扬)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描写方法、写作方法、基础知识、情感等方面谈。

2.教师结束语。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写作练习

七、板书设计

感情变化: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先抑)(后扬)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范文二

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分析去品味。对文章的阅读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作者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记叙时有一定的顺序,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本篇运用了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涵的感情。

综上所述,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有:

1、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哪些详,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作文片段练习:针对本文所学,进行作文训练。

【说教法】

1、听说读写结合法:

这是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提示法: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陷入迷茫时,教师在一旁给予必要的引导、点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赏识成功教育:

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学法指导】

1、圈注法:

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小组合作讨论法:

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本课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这样设计,与以前所学知识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让知识成为一个整体。(约需1分钟)

二、板题,解题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七嘴八舌起来介绍鲁迅,同时教师给以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约需3分钟)

三、电脑出示目标

为了加深印象,学生默读识记,约需2分钟。

四、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文章写了长妈妈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话说出来。这些事表现了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题1,让学生速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讨论的要点批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就可解决,第二问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提示,比较容易。

题2,回答前两问,较容易;第三问,学生理解较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提示学生从选择材料突出中心方面来考虑,学生就比较好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小结: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详写了长妈妈买《山海经》,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注意详略得当。通过小结,学生明白了怎样围绕中心来选材,为下面的作文练习打好基础。

这一环节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批注能力,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研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刻画人物的方法,仔细品味本文的语言。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精读课文,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的:

1、全文中找出描写长妈妈品格风貌的句子,并体会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2、点研读长妈妈买《山海经》部分,进一步体会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让学生速读全文,用笔勾画出你认为在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七嘴八舌起来发言,畅所欲言,教师在一旁进行点拨提示。我着重从描写法和对比映衬法方面指导,描写法有对长妈妈进行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一点以前训练过较为容易;对比映衬法,学生接触不多,能说到这一点较难,因此我提出几个

问题:

⑴ 文中“叔祖”的疏懒与长妈妈的热情形成了什么?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怎样的感情?

⑵ 《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形成了什么?突出了“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通过这一提示点拨,学生容易理解两者的“对比”关系,对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了了解,有完整的印象。

这时教师小结:长妈妈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描写法和对比映衬法来刻画的。

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圈点批注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解决1后,请学生找出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学生可能会说长妈妈买《山海经》部分,我顺势导入第二方面,主要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自学,质疑,教师巡回指导,点拨。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把握作者所蕴含的感情时,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⑴“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变化角度来考虑,学生能较好理解。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让学生联系上文内容,加以体会。在理解这些语句蕴含的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读更好的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这样教师教给方法后,由学生自学,质疑,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口头作文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谁讲的真实生动传神。然后推举出几名学生口头作文,学生和教师围绕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加以评价。这样对本课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学会了应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七、教师总结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选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通过苗写法和对比映衬法,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表扬鼓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归纳总结,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指导今后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把课堂上的口头作文,写在周记本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范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

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

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

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重点研读

1、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

明确: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3、指名学生读19——29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①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②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难点

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4、深入探究。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有相同的地方。都在作者的人生路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山海经》的作用,激发了作者的学习兴趣,鲁迅的读书生涯就是从《山海经》开始,作者对它的印象也最深。文中说“最初得到、最为心爱、到现在还在眼前”就是例证。长妈妈的作用: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热情、乐于助人、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真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所以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怀念之情。

5、齐读最后两段,感受情感。

五、课堂练笔

1、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篇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标要求: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目标达成:

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给下列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霹雳(    ) 辟头(    ) 画舫(    )

2、鲁迅,原名(      ),(         )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      )、(      )。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全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回忆(      )(     )(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创境激趣】

播放介绍鲁迅先生的视频

【自学导航】

1、  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

2、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合作探究】

1、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读鲁迅诗文,了解诗歌意思。

《自题小像》                               《自嘲》

灵台无计逃神矢,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风雨如磐暗故园;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寄意寒星荃不察,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以我血荐轩辕。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强化训练】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归纳总结 】

作者通过对儿时住的回忆事,追忆了自己的保姆,刻画了许多麻烦的礼节,却能够做别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事情这一形象,她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是她质朴、善良、热心、表现了童年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主要事件:

“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麻烦多事

“长毛”的往事   --纯朴无知

购买《山海经》   --热情助

【教学反思】

宋发旺

篇7:《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 6 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

6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 把握阿长的形象,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敬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到“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是谁讲的?保姆阿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写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订正读音 掳()去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惧惮() 粗拙() 骇()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事件的次序划出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归纳。 问题1,明确: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问题2,明确: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DD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DD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与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问题3,明确: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五)作业: “阅读练习・探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在思考中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3、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 明确: 1、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2、先抑后扬。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 A、喜欢切切察察; B、不许我走动; C、睡觉摆大字; D、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 E、讲“长毛”的故事 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买《山海经》。 3、这些事件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抑一部分;扬一部分。根据这些事件的划分,又可以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开头部分,介绍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然后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扬”的部分。最后是结尾部分补叙她的身世,并抒发怀念之情。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让学生自己归纳段意及层意。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1、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艺术特色的体会。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2、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5)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三)小结 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四)作业 1、完成练习。

上一篇:和谐社会演讲稿下一篇:语文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