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24-04-09

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精选8篇)

篇1: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本系统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帮助下,初步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以来的思想学习、工作开展情况,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情况汇报如下:

一、始终坚持学习,把政治素养作为党性之本

局班子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文选》,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刻体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带头遵守党风廉

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市、县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一是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学习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好中心组的学习,使大家学习氛围浓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篇,读书笔记2万字;一般干职工心得体会文章1篇,读书笔记1万字。并召开了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讨论;二是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之时,组织了全局干职工观看并参与讨论,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发展,必须着力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继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精神,提出了《全县粮食系统围绕深化农村改革配套意见》。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政策公开透明。坚持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采取重大事项集体研究解决,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拓宽思路,力求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议、决定,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举办个体粮食加工业主和粮食经纪人培训班多期。根据本县私营粮食加工业主和粮食经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先后举办了粮食加工业主和粮食经纪人培训班4期,向他们传授粮食收购、质量检验技术和各种报表的填制方法。教育他们在收购时要公开买卖,交售粮食时不掺杂使假,提高了他们依法从业、合法经营的自觉性。

二、狠抓作风建设,把提高效能作为发展之源

紧密联系我县改革发展的实践和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抓住当前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思想教育,坚持开门整风,开展自查自纠,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一是抓县局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在局机关和收储、经营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打卡签到签退,对迟到早退的每月登统,把考勤情况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凡当年累计旷工达5天以上的考评时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由于严明了考勤制度,从而保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二是建立了政务事务公开制度。粮食部门与经济打交道,每年的基建维修,粮食销售等业务不少,为了堵塞这些工作中的权力寻租,使我们的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制订了基建维修管理制度和粮食销售管理制度。在基建维修方面,坚持了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确因特殊原因超支的必须集体研究。在粮食销售中,坚持了集体研究定价,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确因行情变化需要调价的必须集体研究,重新定价。凡大宗的粮食销售均由正规的粮食批发市场网上拍卖,零星粮

食坚持了公开挂牌销售。三是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变现,坚持了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原则。粮改以来,为筹措安置补偿金,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对外出让了多宗房地产,这些资产的出让,我们坚持了严格的办事程序,征得县政府同意后由房管、土管部门先行评估,再由相关部门组织公开竞拍,基本实现了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也为我县解决粮改后续问题提供了经济保障。四是完善了粮食收购、保管制度。粮改以来,返聘员工由于角色的转换,少数粮食保管人员,在粮食收购时短斤少两,损害农民利益,保管员短少粮食现象有所抬头。据此,我们先后制订了《粮食保管损溢管理办法》,凡短少粮食的,剔除正常损耗外,一律由保管员按现行销售价赔偿。严明了粮食收购纪律,对在粮食收购中短斤少两、损害农民利益的粮食收购人员,一经查实坚决予以解聘。

三、认真履职尽责,把岗位职责作为品行之基

粮食局是县政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国家、县级粮食政策的执行与落实,许多工作涉及到部门、单位和群众个人的切身利益,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性、党纪教育在粮食局尤为重要。一是宣传贯彻“党廉责任制”。组织全系统开展学习《县直单位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纲要、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明确领导集体和领导个人对党风廉政建设肩负的责任。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加强党委班子的团结,注意班子整体功能有效发挥和工作的有序性。凡重大问题都必须集体讨论决定。注意把集体领导同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形成集体领导的合力,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在党员和干部中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共同提高。三是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

际、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制度,安排局领导接待日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共接待15起,解决13起。陪同县委领导接访了3起5个问题,并及时写出问题协调办法和意见,及时答复群众。同时,各粮食企业结合“政策服务进农家、满意售粮在我所活动”,以各种不同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征询意见;认真开展部门包村工作。四是创新收购方式。作为一个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部门,改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优质的服务,换取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服务工作,坚决革除坐等收购的官商作风,走出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当前收粮难的情况下,组织员工走村进户上门收购,延伸收购服务链,尽可能多掌控粮源。

四、带头廉洁自律,把落实党廉责任制作为行为之绳

为贯彻落实县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领导集体和领导

个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对局党委委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具体分解。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的县粮食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安排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在贯彻落实责任制中切实起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副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局班子与各下属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量化,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职责。三是定期召开党廉会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行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坚持廉政勤政,局班子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珍惜政治生命,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出丑,自己起到表率作用,严于自律,廉洁从政。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四是自觉规

范从政行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县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按制度、按规范办事,自觉接受监督;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大问题,一律按程序交班子集体研究确定;严格执行财务规定和车辆管理制度;对亲属、子女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政,踏踏实实办事。

篇2: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10年,全县粮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部门职责,突出工作重点,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搞好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学习,班子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一年来,班子成员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粮食工作。先后参加了县里组织各种时事讲座、辅导和报告会。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粮食经济跨越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提高执行力、打通中梗阻、消除底板结”专题大讨论活动,组织了“进位争先”、“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等系列主题教育。班子成员联系实际,完成了不少于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修养,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市场经济下业务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领导班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讲大局、讲奉献,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粮食经济多变的态势下,带领干部职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二、突出重点,中心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千方百计保证外出招商时间、招商人员、招商资金,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招商成果。年初以共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共6个,主要领导保证外出招商引资时间,招商引资效果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招商引资考核指标。招商引资协议意向项目有序推进,合同引进项目在约定时间已经开工建设。完成了八里养鸡场和直属库地块2010的拆迁任务,粮贸公司仓库地块的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投资总额3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500万元),占地88.5亩的“江苏金泰粮食有限公司”(直属粮库退城进郊重建)项目,按照国家粮食储备库三级粮库的标准,设计九栋,跨度24米,延长60米,分为18个廒间的建设工程已经启动。

三、应对市场,粮食购销工作实现新突破

面对今年粮食收购主体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农民观望、惜售等情况,我们沉着应对,及时引导、创新思路,在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的同时,主动出击,跑市场、跑银行、找关系,在南京、苏州、宝应、宜兴等地与中粮、中储粮和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协商,分别采取代购代储和收储分成等多种形式联合搞好粮食购销工作。全年累计收购粮食4.38亿斤,其中夏季收购3.62亿斤(托市收购1.12亿斤)。自营收购粮食3.26亿斤,与央企和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签订秋粮收购合同1.5亿斤。争取农业发展银行自营收购贷款4680万元,有效拓宽了粮食经营渠道。实现了粮食收购总量、效益和方式三大突破。

四、依法行政,粮食流通市场稳定有序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从规范市场准入入手,强化监管,依法管粮,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在夏粮收购期间,我们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2010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粮食局班子成员主动担当起维护粮食市场保稳定、有序的责任,带领有关人员与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深入乡村、集镇交通要道蹲点设岗宣传引导、深入村庄街道开展督查,全县共取缔不符合收购资格条件的粮食经营户33家,查处不符合粮食运输条件的运粮车辆5车(次),处理违规经营者粮食近10万多斤,有效维护了粮食市场的稳定,净化了粮食市场。

五、关注民生,信访稳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省、市两会和世博会召开时期,特别是“世博会”首次在我国举办,展会时间长,稳控任务十分艰巨。为了确保不发生去省进京上访和到世博会现场滋事,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预案》,认真排查各单位重点人员,根据人员类型安排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包人包案,时刻做好应急准备。春节及中秋期间,粮食系统累计走访慰问困难下岗职工316户,发放救济补助金近10.16万元。在解决本系统职工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帮助扶贫联系点送去扶贫资金3万元,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体手中。实现了全年无集访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目标,信访稳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年初以来,班子成员能够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及中央和省、市、县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县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做到廉洁自律,严格要求。对涉及“三重一大”的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对使用资金数额较大的经营活动一律由集体研究决策。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县委“五条禁令”和县纪委党风廉政的各项要求,没有发生违反党风廉政建设的人和事。

七、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年初以来,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和业务分工,认真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先后学习了《公务员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江苏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等行政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增强了守法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在夏秋两季粮食市场监管中,能够严格按照《条例》赋予的职能,做好粮食市场的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确保粮食市场有序竞争,执法过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没有出现一起违规行政执法现象。

篇3: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一、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 家庭人口状况

在1 221个农户中, 户籍人口为5 700人, 户均4.67人。其中, 在家留守人数3 833人, 占总人数的67.25%, 在外人数1 673人, 占总人数的29.35%;996户有外出务工者, 占总户数的81.57%, 其中常年外出务工者占53.82%, 其余多为农闲时零散短工。

(二) 农村户主的职业分布与受教育程度

所调查户主当前职业身份占较大比例的是务农和外出务工人员, 接着依次为种植经济作物、村干部、教师和乡镇干部, 农村居民分工分业的现象增多,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户主很少识字的有97人, 占8.18%;小学及以下程度的有274人, 占23.1%;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39人, 占53.8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76人, 占14.84%。户主的文化水平以初中及以下的人群为主, 留守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

(三) 家庭耕地和农作物种植状况

调查农户共有耕地6 391亩, 平均每户自有耕地5.23亩;承包耕地合计2 440.31亩, 平均每户承包耕地1.98亩, 占农户自有耕地总数的35.5%, 与调查点的农村外出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表明调查点农村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在流转或小规模集中。从耕地经营内容看, 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其次种植大豆、大蒜、枣、果树、辣椒、土豆、蔬菜、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 耕地的农业经营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四) 家庭收支结构新变化

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构成看, 大部分农户的家庭收入居于中等水平, 占59.6%, 其次为中下等水平和中上等水平, 而上等水平和下等水平的比例仅占7.5%。收入增长变化不大的家庭占59.02%, 收入增加的家庭占31.62%, 收入减少的家庭占9.36%。

农户家庭收入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 收入来源于粮食种植的农户占59.87%, 来源于外出打工的农户占56.76%, 来源于本地务工经商的农户占15.23%, 来源于子女寄回的农户占10.73%, 来源于养殖业的农户占7.94%, 来源于耕地或房屋出租的农户占5.00%, 来源于其他的农户占8.11%。

从粮食收入占全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看, 10%以内的比例最高, 占26.14%;91%-100%的比例最低, 仅占0.59%;从统计结果看, 81.2%的家庭粮食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内, 有18.8%的家庭在50%以上 (见表1) 。

单位:户、%

从调查数据看, 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中, 粮食等农作物种植收入占三成左右, 非农收入占到七成左右, 折射出城乡工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对农户收入来源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农户主要开支与占比结构看, 依次是日常消费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医疗开支、购买生产资料费用和人情往来开支等, 刻画出现行乡土社会农户的支出特征。

二、受访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分析

(一) 粮食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调查区的农户的耕地大多属于旱地, 占60.93%, 仅1.85%的农户耕地属于水浇地。可见, 水利设施匮乏会直接威胁旱地农业的收成。粮食种植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病虫害、雹灾和涝灾等, 其中旱灾影响最为显著。若遭受自然灾害影响, 一般结果是:当年粮食减产10%以下的农户占70.66%, 当年粮食减产10%-50%的农户占25.55%, 当年粮食减产50%以上的农户占3.79%。因此, 发展农业保险是农户减灾保收的重要路径, 而目前粮食等农作物的低收益性妨碍了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二) 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大

调查表明, 粮食生产所需的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 97.3%的农户依靠自己单独采购, 仅2.7%的农户是依靠村集体或是合作组织、协议企业统一采购。粮食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前五位依次是化肥、种子、农药、机械与人工费及水电费等。农民单家独户采购农用物资存在着价高质次甚至假冒伪劣等风险, 农户对现行农村合作组织的信任程度不高, 因此, 加强农村合作组织的信用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从粮食生产所投入的资金来源看, 1 060户存在着贷款行为, 占农户总数的86.81%, 其中, “自筹+贷款”的方式最为普遍, 占农户筹资比重最高。

从近两年主产的小麦和玉米二者的直接成本 (农资、灌溉、机械收获等) 看, 亩均呈小幅上升态势。2013年两者的亩产平均收入为: (785斤×1.3元) + (842斤×1.17元) =2005.64元, 两者的亩产平均成本为: (3.63亩×257元) + (4.01亩×265元) =1995.56元, 那么, 每亩地的平均净收益=2005.64元-1995.56元=10.08元。

当然, 上述计算中, 收入项未加上种粮补贴, 成本项未算进农民人工费。从调查总体结果看, 农民种粮处于微利甚至净亏损状态 (见表2) 。

(平均/户)

(三) 粮食销售情况

农户每年生产的粮食除了小部分留做口粮和畜牧饲料外, 大部分用于出售。粮食的销售渠道依次为小商贩、囤积待售、本地 (粮食加工) 企业、国有粮库和外地企业订单。近些年来, 尽管市场上粮价上升, 但往往不及农资价格的上升幅度, 因而, 超过70%的农户近两年的粮食收入变化不大。粮食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种子、化肥、柴油等价格的波动, 以及天气变化和机播机收成本的上升。

(四) 生产补贴政策

种粮的生产性补贴不断增加深受农户欢迎。2013年与2012年相比, 补贴农户数量增加, 补贴钱款增加;农机补贴和畜牧业补贴变化巨大。农户对于补贴落实情况绝大多数持肯定态度, 大部分农户认为粮食种植补贴达到了国家的补贴政策目的, 促进了粮食生产, 但也有一些农户认为效果还不明显, 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绝大多数农户更希望农业科技部门多培育出能够抗旱抗病的高品质、高产量的良种。

(五) 农户积极参加种植技术培训

问卷汇总数据表明, 参加过种植业生产技术培训的家庭有909户, 占农户总数的74.48%。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 首先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农民, 有56.23%的农户迫切希望参加有关农业技术培训, 以填补他们缺乏科学种植专业知识的不足, 向科技要效益。但也有一些农户存在着听天由命的传统观念。

三、受访农户生产经营意愿分析

(一) 农户对土地经营的打算

问及未来5年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时, 有489户认为依赖于外出务工经商, 占40%, 粮食种植不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 县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非农从业机会增多, 本地务工经商和家庭非农产业的发展, 增收渠道的多元化, 也客观上弱化了农户的种粮收入预期和种粮积极性。然而, 当问及未来是否继续经营土地时, 62%的农户却选择“是”, 不仅继续经营自家土地, 而且还想扩大投资增包他人土地, 反映了留守农民依然有很强的恋地情结;另有34%的农户则选择土地转包, 而想全部转包土地的农户占13%。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户继续经营土地的原因是为了有最低生活保障, 有不到10%的农户打算扩大规模。由于粮食种植的劳动强度大且收入低微, 因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会首先考虑放弃或减少土地经营, 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已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愿意放弃种地或者减少土地经营。

(二) 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的因素

以往的种植习惯, 是农户安排未来种植生产结构最先考虑的决策因素, 接着是农作物轮作要求、价格行情、自身需要、随大流、国家政策与合同订单等。农户家庭现有的耕地和劳动力短缺状况, 是制约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根据种植习惯, 当农户面对农资涨价、种植成本被迫提高以及粮食需求弹性小、预期价格看好等因素交织时, 农户亦会考虑适当增加粮食生产的投资。

(三) 农户生产经营意愿

调研数据显示, 分别有超过40%的农户认为,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强农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是政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有力措施, 而兴修水利工程和扩大农技免费培训也分别占到了27%和17%。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最有力措施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推进农户进城务工落户政策法规的落实, 分别占比为56%和52%。在农户心目中, 家庭农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有利于粮食增产增收, 分别占比30%左右, 也有30%的家庭持保守态度, 愿意保持家庭经营现状。

四、影响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一) 土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力不足。调查显示, 劳动力不足是阻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最大障碍, 占比34.65%, 种粮比较效益太低和水利基础设施不足, 也是阻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主要障碍, 分别占比23.52%和17.28%。二是种地重视程度下降。调查显示, 务工经商重视程度占比达到48.65%, 而土地经营重视程度占比仅为32.97%, 反映出农户更愿意去打工而不是去经营土地。三是缺乏市场信息。调查显示, 在困扰农户土地经营的因素中, 信息是最为缺乏的因素, 占比达30.69%, 其次为缺乏耕地、资金和劳力等, 各占20%左右。

(二) 粮食供需矛盾逐年加大

陕西属于国家确定的产销平衡省份。近年来, 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十一连丰”的好成绩, 但是无论是粮食单产还是粮食总产都没有达到国家平均水平。2013年陕西省粮食总产243亿斤, 全国粮食总产12 038.8亿斤, 陕西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全国人均占有粮食888斤, 陕西人均占有646斤, 相差242斤。粮食总产量陕西倒数第13名, 人均占有粮食陕西倒数第12名, “十一五”期间, 陕西年均净调入粮食40多亿斤, 近两年增加到50亿斤, 随着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 粮食供需的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三)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一是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调查数据, 与1996年相比, 2013年全省耕地已从7 710万亩减少到5 996万亩, 17年间减少了1 714万亩;全省人均耕地已由2.15亩下降到1.59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耕地仍将继续减少,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 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二是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陕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0%, 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多亿立方米, 且水资源分布时间空间均不平衡,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三是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一成, 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 我国目前的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工业废物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种子产品污染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陕西省由土壤侵蚀导致的农田土壤退化现象严重, 粮食重金属超标率达到9.2%, 耕地质量下降也直接威胁着粮食生产环境。

五、政策建议

(一) 调整区域布局, 实施陕西粮食安全的新战略

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 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 明确划分区域功能和发展目标, 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陕西今后的粮食生产应该确立“稳定关中, 提高陕南, 开发陕北”的工作方针。榆林具有关中和陕南无法比拟的粮食生产潜力, 曾创下多项全国粮食高产记录, 理应使其发挥陕西“第二粮仓”的作用, 把工作的重心由原先以关中为核心, 转变为以渭南、宝鸡、杨凌、榆林、延安为核心, 形成新的粮食主产区。同时, 应坚决遏制住粮食播种总面积继续下滑的势头。

(二)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提升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打造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区,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培育新品种, 以提升小麦单产水平为重点, 推广高产集成配套技术, 提高良种覆盖率, 玉米是提高全省粮食缺口的希望所在, 应重点扩大玉米播种面积, 提高玉米单产, 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改善耕地质量, 建立全省未来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三) 创新经营体制, 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积极扶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发展现代规模型效益型农业, 促进土地流转, 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培育扶持粮食生产经营合作社, 积极形成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 整合资源, 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信用程度。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建立高效、务实、精干的基层涉农机构, 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 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和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粮食专业化生产水平。

(四) 加强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完善国家对农业专项补贴制度,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上, 结合全省实际, 重点开展对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试点, 建立粮食保护价格与粮食生产成本同步调整的定价机制;开展按提供产品总量实行特殊奖励的政策试点, 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收入;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经营保险, 稳定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省级发改、财政、金融、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 应设立专项, 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 对土地流转流入方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

(五) 培育和发展粮食物流产业, 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篇4: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提出粮油选购统销政策

1953年6月14日-8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会上,有的与会者建议,粮食由中央统筹统支改为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也有部分与会者主张维持原来的做法。会议期间的6月23日,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陈云对粮食问题考虑较深,便拍电报给在浙江莫干山疗养的陈云,请他提出意见,以便中央决定。对粮食问题,陈云仔细算过,国家一年需要的粮食,有600亿斤到700亿斤就够了,勒紧一下裤腰带,农民是拿得出的。两天后,陈云回电:“关于粮食的管理与供应,我主张维持原办法。”同时,他在电文中既分析了如果把由中央统筹统支改为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两种后果,又提出了如果采取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办法的两点建议。结果全国财经会议接受了陈云的意见,粮食仍实行由中央统筹统支的办法。

陈云提出维持原办法后,于7月23日提前结束疗养返京,参加了后期财经工作会议。他感到如果按原来的办法,完成会上提出的实现本粮食年度(1953.7.1—1954.6.30)的购销计划即国家收购340亿斤、销售480亿斤的把握不大。9月份算账,本年度粮食因灾只能完成310亿斤收购计划,粮食销售则将增加到567亿斤。怎样解决新增的117亿斤购销差?陈云经过慎重思考,否定了多征收公粮、减少市场粮食销量、减少出口粮、减少军队和机关人员口粮、减少储备粮等方案,提出了在农村征购、在城市配售的办法。

这个意见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的支持,10月1日晚,陈云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汇报,得到赞同,毛泽东嘱他起草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次日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陈云在粮食问题报告中,提出农村征购、城市逐步采取粮食配售、严格管制私商、逐步消灭粮食贩子等办法,再次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同时得到政治局扩大会议的通过。

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粮食会议上,陈云作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全国粮食问题的严重形势,提出了又征又配等8种方案,认为现在只能实行又征又配即在农村征购、城市配给的办法,其他办法都不行。这一“征购配售”名称,因为日本人使用过,10月12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研究次日全国粮食会议总结的有关问题,被毛泽东提议改变。时任新中国粮食部首任部长的章乃器提出把“配售”改为“计划供应”,陈云等就把“征购”改为“计划收购”,合起来简称“统购统销”。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月19日,陈云主持召开政务院第194次会议,通过《关于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并下达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这样问世了!

食油统购统销,是陈云根据毛泽东指示及时作出的安排。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的同日,就致信陈云、邓小平谈到油脂、油料等重要土产和副食品的经营问题。陈云随即调研了食油产销情况,向中央起草了《关于目前食油产销情况及处理办法的报告》,还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1月14日,陈云汇报中财委会议讨论食油问题的情况的信件和他此前所起草的两份报告、决定送达毛泽东处,毛泽东当即作了批示。次日,在粮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采取的又一个必要的过渡性政策文件正式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

陈云提出统购统销的问题,的确经过深思熟虑。一是认真分析了国内情况。首先是新中国建设的需要。1953年的初步计划是粮食产量比1952年的1.6392亿吨增加9%,达到1.7867亿吨,人平占有粮食由285公斤增加到311公斤,增加25公斤,原因是1953年为“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建设的规模很大,城市口粮和工业用粮的数量不小。后来的事实表明,1953年城市人口比上年增加663万人。前面提到的购销差由140亿斤再增117亿斤,就有城市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规范粮食市场的需要。当时的粮食市场是自由市场,农民上缴农业税后,粮食即可自由交易。私人粮商经营的商品量约占上市总量的三分之一。社会上的一些粮食投机商利用尖锐的粮食产需矛盾,兴风作浪,抢购粮食。二是适当借鉴了国外经验。为了解决粮食购销困难,陈云提出准备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配售,过去英国实行过这种办法,当时他们的经济状况跟我们类似,实行了这个办法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查史料可知,16世纪,英国宫廷及其政府、军队等所需粮食,通过粮食征购权和优先购买权取得。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正是依据粮食征购权为其海军供应食品。三是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比如机动数的问题,1953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主张维持原办法者,提出略为增加一点地方机动数,也有领导同志提出实行统购统销时给农民留有一些自由支配的粮食,其比例在20%或者30%。陈云在6月25日的复电中说到要“略增地方机动性”,在其他场合也说留有一点余地总是好的,会把这个意见考虑进去。

深入调研破解粮油购销难题

政务院《关于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下达后,中央要求各地在1953年11月底以前,完成各级的动员和准备,12月初开始农村的统购工作。陈云片刻没有停留,迅即转入领导粮油统购统销的工作,马不停蹄地抓情况、听汇报、下指示。落实了毛泽东对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关于具体执行粮食征购配售政策的意见的批语精神;细心地直接抓北京、天津、济南等北方城市的面粉计划供应工作;为中共中央和为中财委起草、批、发相关文件;密切关注各地的政治动员和宣传工作。

陈云领导粮油统购统销,表现在坚持和改进粮食统购统销的大量实践活动。1954年春,国家扭转了粮油销售量大大超过收购量的紧张局面后,陈云敏锐地察觉到出现了私商停业歇业户增多、城乡联系隔断、内外物资交流阻塞、农村市场呆滞的问题,更加严重的是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国家跟农民的关系紧张和粮食形势严峻的问题。当时粮食购销的具体问题表现在:在收购方面,由于核定农民的粮食余缺缺乏具体办法,致使有些农民卖了过头粮,而有些农民却隐粮不报或少报,该卖的没有卖足。两者中,购了过头粮是主要的。在供应方面,也有多供或少供的现象。为此,陈云高度重视,他两下江南重点研究了粮食统购统销中几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统销补课的问题;二是农村周转粮(调剂粮)的问题;三是对农户统购多少,留粮多少,缺粮怎么办的问题。1955年1月,针对上年“多购了几十亿斤”导致农民对统购统销政策不满的问题;陈云深入上海青浦小蒸乡与农民、干部、商人、亲友等多方面接触。调研的结论是,农民产生意见的主要原因是统购时购了“过头粮”。

如何改进统购统销?这是陈云一下江南着力调研的问题。陈云分析农民有意见的原因是上一年统购时购了“过头粮”,挖了口粮,因此要在次年统销时,进行补课,即把农村缺粮户纳入统销范围。在农村究竟统销多少,留粮多少,可以从缺粮户中了解。他向中央提出了农村统购统销中的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和办法,“在一个粮食年度里,连征带购的粮食总数3年不变。由各地政府根据产量确定统购数字,规定卖粮户留粮标准,力求消灭购‘过头粮的现象;确定农村统销数字,留出周转粮,从统购统销总数内扣除”。陈云等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汇报后,向各地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三定”的措施,即在每年的春耕以前,以乡为单位,将全乡的计划产量大体确定下来,并将国家对该乡的购销数字向农民宣布,使农民知道自己生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留用多少,缺粮户供应多少。这样使农民早知道。《指示》要求各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一次程度不同的统销补课,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但是,有不少地区没有结合“三定”工作及时做好统销补课工作,出现了粮食销量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的问题,陈云高度重视并予以处理。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紧整顿粮食统销工作的指示》,全国各地立即派出几十万干部到农村、城市整顿统销工作。

如何坚持粮食统购统销?这是陈云再下江南调研的问题。毛泽东为他出了3个调研题目:一是农村缺粮叫喊面有多大?叫喊的是些什么人?其中真正缺粮而叫喊的有多少?是些什么人?不缺粮而叫喊的有多少?是些什么人?二是除去经济作物地区和灾区,农村缺粮的面有多大?三是农村需要供应量有多大?一年缺几个月粮食?每月要多少?陈云在家乡、在苏州做了调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还摆出两个问题希望苏州地委研究一下:一是邓子恢提出每人每年粮食收入不满300斤的农户缴公粮时可以不缴粮食改缴代金,免得缴出后又要买进。陈云问:这样做好不好?国家收入会不会减少?这些农户占多大比例?二是调剂粮不算统购任务,中央交由地方专管,可以以县为单位单独立账。陈云问:这样做好不好?调剂粮卖出后国家再供应,对国家粮食收入来说是增加还是减少?如果增加能够增加多少?如何立账?仅就陈云回答毛泽东的提问和陈云的提问,便可以看到陈云是如何深入研究粮食问题的。回京后,陈云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统购统销问题的发言,阐明坚持和改进统购统销的关键所在。他指出前段粮食供应紧张同上年多购了几十亿斤粮食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农民还不习惯于粮食统购统销办法,他分析了不习惯的原因。他反对有人提出的停止统购统销的说法,也反对政府减少统销粮食的数字,只管城市供应,不要去供应农村,让农民中的余粮户和缺粮户自行调剂解决的说法。他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必须坚持,停止统购统销的主张是错误的。”“政府只管城市的粮食供应,不去供应农村,让农民中的缺粮户和余粮户自行调剂,这样一个办法,目前在我国普遍实行是有害的。”他肯定“三定”的办法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增产的可能性,而且将要大大地改善统购统销工作。

粮油统购统销具有深远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粮食统购统销也不例外。早在1953年10月,陈云就在全国粮食会议上说:“只要我们的农业生产没有很大提高,这一条路(指粮食征购)总是要走的。”第二年9月,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只要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增加了,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到可以充分供应市场需要的程度,定量分配的办法就应该取消。”在粮食严重供不应求的紧缺状况下,陈云作出如此判断,既从反面肯定了统购统销势在必行,又从正面指出了统购统销并非长远之计。改革开放后,粮食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粮食连年丰收,使得粮食的生产到了“可以充分供应市场需要的程度”,于是中央适时地在1985年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2004年进一步放开全国粮食市场。这也体现了陈云在粮食问题上的高瞻远瞩。

篇5: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我局领导班子现有5名成员。XX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粮食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勤勉务实,认真履职,全市粮食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XX年,我局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坚定履行“抓收购、保供给、强产业、严监管”的行业使命,着力夯基础、调结构、补短板,努力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粮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粮食安全考核开局良好。XX年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第一年。市粮食局作为粮食安全考核牵头部门,主动承担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的牵头职责,积极加强上下对接及部门协调,利用考核倒逼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抓好省政府对我市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以及对各区县市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年度考核,确保考核落地生根。在XX年全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二。通过考核,各地各部门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各级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考核“指挥棒”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端良好。

2.粮食市场购销活跃有序。面对全球稻米市场低迷、仓容不足等矛盾和困难,立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采取修旧建新、腾仓并库、产销衔接等措施,通过预约收购、非现金结算方式,深化人性化收购服务措施,严守“种粮卖得出”底线,确保“颗粒归仓”,连续五年圆满完成托市收购工作,切实杜绝了“卖粮难”和“打白条”等现象。去年我市早稻托市收购在8月16日启动。在优先地方储备粮轮换后,收购早稻托市粮84723吨。全市中晚稻托市收购于11月11日启动,获批第一、第二批委托库点46个。截止12月31日,全市已托市收购中晚稻18.9万吨。进一步了深化与海南、广西、福建等粮食主销区的产销战略合作。全年全市销售粮食260万吨,其中销往省外15万吨。推进军粮供应、应急供应、成品粮油储备、放心粮油、主食产业化“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确保我市粮食供需总量平衡。

3.粮食调控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建立了以静态与动态储备相结合、省级与市县储备相结合、稻谷与油脂储备相结合、稻谷储备与成品储备、储备轮换与购销经营相结合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同时,对各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库存、仓储、轮换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需要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粮可供。全市确定33家粮油应急供应点、10家应急加工点、55个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点,提高了紧急状态下的粮油应急保障能力。我局XX年承担的纳入全 省绩效评估重点改革事项两项任务提前完成。

4.争资争项工作成效显著。去年我局会同发改委对XX年以前中央预算内投资粮食仓储和物流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合计33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1.08亿元,新增仓容64万吨。我市有41个仓储库点纳入XX年全省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建设。除仓储新建项目外,申报全省粮油“千亿产业”项目和“五扶工程”贴息项目贴息项目14个,获贴息资金1023万元。全年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1.3579亿元。

5.产业经济发展持续提速。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及市场的倒逼下,我市粮食产业持续取得新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及一批知名粮油企业和品牌产品,粮食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XX年全市粮油工业年总产值达到174亿元。全市市级以上粮食龙头企业57家;全行业有200多个“粮油”字号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其中国家名牌产品2个,xx名牌产品21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xx省著名商标28个;91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5个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放心粮油示范企业12家、省级18家。桃源县、鼎城区XX年入选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市本级粮油质量检测中心、鼎城、桃源、XX、澧县纳入国家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体系建设项目;临澧县成功申报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xx香米”地理标志登记已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进入公示阶段。

6.依法管粮工作稳步推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和跨地区、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全市粮食库存检查和“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成效明显。成功承办全省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省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启动仪式活动。认真开展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收购和代储资格、质量安全等专项检查,规范收购资格审核,依法查办违法违规案件,维护流通秩序。严格落实储备粮油、库存粮油、军供粮油及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及收购环节和库存粮油质量扦样检测工作,防止质量不合格的原粮进入口粮市场。全市形成以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区县市粮食质检机构为骨干,粮食企业内设质检机构为基础的粮食质检体系,提高我市应对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检验能力。

7.机关各项建设不断加强。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结合夏秋粮收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认真抓好全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粮食行业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坚持预防为主、超前防范以及零距离、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廉”守“天下粮仓”,实现干部清正廉洁、部门形象良好、服务优质高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纪律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对干部任免进行 集体研究。通过党组动议、与组织部衔接汇报、资格审查、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座谈考察和市粮食局党组集体研究等程序,完成了1名干部提拔任用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兴粮”的理念,坚持以教育培训为重点,开展粮食执法监督检查人员、粮油质量检验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粮食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涉稳遗留问题,维护了行业和谐稳定。全行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执行力全面提升,呈现出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夯实基础,自身建设常抓不懈

XX年,我局围绕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化“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全局干部作风更务实,干事创业氛围更浓厚,行业风清气正,促进了粮食各项工作的开展。

1.注重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局党组高度重视政治学习。进一步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成立了读书会,举行“我们的节日”等经典诵读;完善落实个人自学、集中研讨、撰写心得、观看录像、请专家上辅导课、体会交流等形式。通过学习,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新的提高,有力推进了粮食工作。

2.加强党的建设,提升行业党建工作水平。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抓组织保障。坚持定期召开党组会研究党建工作,做到党建工 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日常教育管理,健全和完善党员思想汇报、党内思想状况分析和谈心谈话、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支部联基层等制度,优化基层党支部组织设置。三是抓党务公开。进一步健全党务公开机制,规范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和公开程序,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三是抓主题活动。开办“道德讲堂”、与困难企业、联系点村、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收购工作中闪光 ”以及“爱粮节粮”、党员送温暖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良好气氛效应,春雨润物,激发党员干部健康向上、务实奋进的激情,形成了目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结和谐的班子和队伍。

篇6:市粮食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2013年市粮食局继续保持了粮食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一、重、难点工作完成和突破情况

(一)粮食收储稳中有升。相继启动小麦和稻谷托市收购,全市全社会收购粮食159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2万吨,同比增加17万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6万吨粮食收购目标,仅政策性收购实现农民增收近4000万元。

(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发展主食产业化为突破口,实现粮油加工产值160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3%,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落实优质小麦订单140万亩,超额完成20万亩。新增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帮助17家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2.17亿元,获得政府180万元财政贴息。

(三)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显著。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添置机械设备40余台套,维修仓房10万吨。共向上争取仓库维修和建设补助资金合计2000万元,位列全省第四,同比增长700万元。

(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位于禹会区工业集中区的市粮食产业园完成投资3000万元,土地平整、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结束,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加工企业入驻并重新选址新建粮食产业园区。市粮食一库本库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完成了市直国有粮食企业资产调查摸底,为下一步资产整合奠定了基础。

二、成绩、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夏粮和秋粮收购期间,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市主要领导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分管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做好收购工作。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再创新高,其中怀远县收购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三。

(二)协调配合是保证。市粮食局、中储粮蚌埠直属库、市农发行“三架马车”通力合作,积极配合,保证了国家惠农政策在我市的全面落实,未出现“卖粮难”,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满意”的目标。收购期间,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多次执法检查,保证了市场稳定。

(三)队伍建设是基础。开展粮食文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凝练了“厚德积粮,自强创新”的行业文化主题词,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行业软实力。同时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使经济与文化、经营与服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推动粮食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差距、问题和思考

(一)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国有企业退市进园、退城进郊建设粮食产业园是打造现代粮食流通、实现粮食产业“二次创业”的需要,也是城市大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广大职工翘首以待的希望所在。目前,市粮食产业园区已落实土地140亩,因城市总体规划调整需重新选址新建。由于受到土地瓶颈的制约,新粮食产业园区选址进展缓慢。这是困扰粮食经济工作的最大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食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粮食产业粗放型经营的传统模式没有彻底改变,粮食产业链条短、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度低,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主食产业化工作还缺乏有效地调控手段,这是制约我市由粮食大市向粮食强市转变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前期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小、弱、散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托市收购难以启动的情况下,受收购资金的困扰,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经营困难,发展不快,效益不高仍是主要问题。

四、2014年目标和打算

2014年,市粮食局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努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总结、推广近年来粮食收购的成功经验,抓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确保完成省局、市政府下达粮食收购目标。启动实施“粮安工程”和“危仓老库”五年修复规划,维修改造仓容10万吨。投资230万元,提升蚌埠国家粮食质量检测站各项粮食质量检测功能。

(二)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一拆、一建、一亮化”的思路全力做好园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助力全市城市大建设。“一拆”即粮食一库朝阳路库区55亩土地的征迁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一建”即整合现有土地和资产,通过土地置换等形式,在马城和曹老集分别建设10万吨及5万吨仓储能力的产业园区。谋划好禹会工业集中区的140亩土地,合作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一亮化”即中良大厦美化亮化,使其成为我市夜景的一大亮点,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目前顶楼大钟已更换完毕,亮化工作方案已制定,待广告牌清理完成以后即可实施。

(三)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国家粮食局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调研,认真谋划,按照“整合重组一批、打造做强一批、坚决处置一批”的方略,加大市属国有粮食企业资源整合力度,稳妥推进企业改革。力争用2年时间,每县至少打造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行使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出资人的监管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四)强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充分发挥我市粮食资源优势,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有效促进我市主食产业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市面制主食品工业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米制主食品工业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培育1个年产值超20亿元的面制品产业集群;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超5亿元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打造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

篇7:粮食局党组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同志们: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的部署和安排,现将我局一年来的党组班子履行职责和廉政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粮食局的关心指导下,市粮食局党组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立足自身职能,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务实苦干,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在省粮食局组织的综合目标考核中荣获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授予“全省粮食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全省粮食质量效益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粮食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市级粮食行政机关政风建设优秀单位”、“全省粮油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局党组坚持从自身抓起,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素养,提升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的要求,与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相结合,与市委、市政府对粮食工作的要求相结合,与开展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相结合,与局党组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班子和干部队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服务中心,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提升粮食调控水平,狠抓粮食购销和储备粮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小麦和秋粮收购工作。在午季小麦收购工作中,全市共落实收购库点123个,腾出空仓容27万吨,协调收购资金规模4亿元。今年小麦收购预案启动后,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市粮食局、安徽中储粮收储经销公司、省农发行营业部及时共同召开了全市秋粮收购工作会议,研究分析秋粮收购形势,安排部署秋粮工作。各收购企业积极开展“满意在粮站”活动。因准备早、行动快、服务优,截止12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54万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开展托市收购,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粮食局纪检组长李兵、省粮食局副局长谢胜全、市政府副市长江洪在检查小麦收购工作后,对我局在小麦收购工作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二是认真做好粮食销售工作。去年6月上旬,市粮食局与泉州、厦门市粮食局签订了《粮食产销(安全应急)合作协议书》,拓宽了我市粮食销售渠道,实现了产销区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目标。三是认真做好储备粮落实及管理工作。去年,市级储备粮按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部建立到位,新增的2万吨(其中成品粮7800吨)、1500吨市级储备油,于 6月底全部通过检测、验收,在库的市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合肥市区按规定“地方储备中要确保不低于当地居民10天消费量的小包装成品粮油”的要求全部建立到位。四是认真做好粮食应急工作。首先是做好粮食价格监测工作。我局聘请了16名粮油价格监测咨询员,为及时、准确掌握粮食价格趋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年来,共向省粮食局上报价格监测58期,向市政府上报专报5期,为

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其次是在全市选择了10家企业作为应急原粮收购储备企业,选择10家企业作为应急成品粮加工供应企业,并指导企业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地提高应急保障工作水平。再次是开展了社会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脂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全市共抽取农户样本500个,城镇居民样本350个,并经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推导、汇总、审核、评估、分析,形成了全市调查总表和分析报告,为掌握全市粮油供求状况、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五是抓好军粮供应工作。积极指导市军粮供应站开展“强基础、抓质量、优服务、争先进、创百强”活动。严把军粮采购关、入库关,对军粮供应资格进行了重新招标,确保了军粮供应质量。去年,我市军粮供应站被南京军区评为“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

(二)围绕提升物流水平,狠抓园区和仓储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合肥现代粮食物流园,去年,我们争取中央和省投资1000多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续建物流园配套工程。完成了合肥市军粮供应站1.5万吨仓房建设项目,粮食一库1万吨的油罐建设项目和18000平方米的铁路货棚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物流园总仓(罐)容达18万吨,总投资近2亿元,使之成为“合肥粮仓”。二是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心粮库的建设步伐,去年,我市共建成5个中心粮库,仓容量达8万吨。维修仓容6万吨。三是加大物流设施的投入。去年,全市共投入680万元购置了除杂、输送设施108台,“四散”设备30台,进一步提高了粮食“四散”能力。四是建设合肥粮油食品现货批发市场。根据市政府下发的《落实合肥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对原合肥粮食三库办公楼、原大米公司、原粮食三库库区进行统一设计,一次改造,整体招租,建设合肥粮油食品现货批发市场。市场占地面积为120亩,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以上,是大米、面粉、油料、食品、杂粮等主要农产品及延伸产品的集散中心,且具有交易价格形成、物流配送、结算、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功能。五是积极开展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活动。去年,省粮食局下达我市60多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在全市落实示范户1300户,我市举行了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活动现场会,并邀请了市、县领导参加,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户的粮食产后减损问题。

(三)围绕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狠抓企业改革和农企对接

一是市属粮食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全部结束。按照市政府批准的《解决市属粮食企业改革遗留问题的方案》,我们对粮食三库依法进行了破产,关闭了一米厂、玉香米业和大米公司,新成立了安徽禾谷粮油储备购销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徽谷资资产运营中心。市属9家粮食企业瘦身为7家,各存续企业按方案进行了减员增效,依法对254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合同。历史遗留的“老人、老帐、老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扎实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以省局开展的“质量效益年”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企业资金、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的管理,完善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5月份,选择我市部分国有粮食企业进行经营情况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去年,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1682万元。三是继续开展“放心粮油”进超市、社区、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我市获得信用等级的粮油企业占全省的27.3%的优势,积极鼓励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丰大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润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乡镇、村开店设点,为我市城乡市场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帮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各级龙头企业、国家级和省级名牌、绿色食品等。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为企业提供科企、银企、政企等对接服务。今年以来,帮助企业签订协议资金1.9亿元、科企合作项目2个。巩固金润、丰大、谷丰等现有知名品牌,积极培育省级绿色名牌产品,争创国家绿色名牌产品。今年我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0

家。五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之路,实现以订单为纽带,促使粮油收购企业与农户无缝对接。金润、丰大等龙头企业建立的优质粮示范基地均超过1000亩以上。截止2010年12月底,落实粮油订单311万亩,优质率达93%以上,履约率为100%。

(四)围绕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狠抓效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狠抓效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市粮食局机关行政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市粮食局党组高度重视抓效能建设。在合肥粮食网站开辟效能建设专栏。每月初,局党组、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企业都要排出工作计划,注明完成时限,每完成一项工作插一面小红旗。每月底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实行周计划、月小结、年考评,有效地激发了全体机关和企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在2010年小麦和秋粮收购工作前,合肥市粮食系统组织各种专业培训4次,计200多人次,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根据省粮食局《关于组织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有关精神,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局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参赛选手进行三个月强化训练,聘请省粮食校的教授进行专业指导。我市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市粮食局荣获优秀组织奖,2名参赛选手进入全省粮食保管专业参赛选手前十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粮食局联合授予 “安徽省粮食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五)围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狠抓法律宣传和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活动。去年5月16日,省粮食局、合肥市粮食局在安徽剧院广场联合举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暨科技周活动。向广大市民散发了相关宣传资料,宣传讲解粮、油科普知识,得到了市民的称赞。今年是“五五”普法的收官之年,我们认真总结了“五五”期间普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上报了总结报告。二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规范购市场秩序。我们与工商局、物价局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长丰、肥东两县的秋粮收购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粮食经营者粮食收购许可条件有无变化、粮食经营状况、最高库存、有无哄抬粮价等行为。检查中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教育各类粮食经营者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切实履行最高库存量规定,认真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范建立粮食经营台帐。检查中,对部分无照无证粮食经营户进行立案,并进行了处罚。三是开展全市粮食库存检查工作。4月份,市局牵头、省农发行营业部、安徽中储粮收储经销公司共同成立了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借鉴2009年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经验,全市共组织检查人员200多人,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帐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全市169个(库)站点库存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存粮以及商品粮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2010年3月末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总库存73.1万吨,其中中央储备粮14.7万吨,地方储备粮10.7万吨,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存粮)47.3万吨,商品粮0.4万吨,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省粮食库存检查第三复查对我市库存检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是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我市进一步强化查验和年审工作,市区共通过年审32户。开展了小麦和油菜籽收购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开展了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专项检查,整顿了粮油市场秩序,净化了粮食流通市场。

三、注重班子建设,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局党组坚持做到抓大事、谋大局。在涉及粮食系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出主意,用干部,求实效。合肥粮食系统实施“五个一”工程的意见,精心编制合肥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结合粮食局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局党组会议制度,明确了市粮食局重大事项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形成了凡涉及重大资金开支、重大项目审批、干部任免

等重要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局党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反对自由主义,努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工作氛围。在实践中,局党组集体决定的事项,每个党组成员都能坚决服从、认真落实,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共谋粮食发展大业的良好局面,避免了重大决策的失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问题,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理清工作思路。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局党组历来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习型机关和全能型干部队伍。精心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认真参加网上学习,去年全局公务员均完成了市委组织规定的学习课时和学分,在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网上考核中及格率为100%。开辟粮食论坛,聘请专家教授来我局讲授粮食工作行情和有关业务知识,并规定全体公务员每周不少于3个小时的自学时间,有效地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局党组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用干部,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讨论决定等基本环节,规范操作程序。2010年7月我局部门内轮岗交流3人,李俊,原为组织人事处处长交流到办公室任主任;夏光海,原为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交流到行业管理处(政策法规处)任处长;罗春,原为机关团委书记交流到调控处(监督检查处)任处长。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和《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严格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拔任用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交流到重要岗位上来。

五、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提高党组班子和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

一年来,市粮食局党组班子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廉政纪律和制度规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在构建惩防体系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切合粮食部门实际的工作思路,使全局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是建全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纪委《廉政准则》的规定,结合市纪委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了《合肥市粮食局廉政承诺制度》、《合肥市粮食局廉政党课制度》,拟定并下发《合肥市粮食局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实施意见》,与局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企业党组班子成员,签订了《廉洁从业承诺书》、《党风廉政责任书》近100余份。工作中坚持把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惩处结合起来,按照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要求,结合粮食工作实际,营造“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自律意识,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方针,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组织观看机关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机关干部及企业党组班子46人参观市纪委检察院举办的廉政警示图片展。通过以案说教的方法,分析案件产生的根源及危害,使大家从他人违法违纪的轨迹中得到警示、受到教育。认真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成立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由于组织严密、形式多样,在组织的《廉政准则》知识测中,合格率为100%。

三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按照省局《深入推进全省粮食行业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创建全省粮食行业廉政文化示范点,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出台一个工作规划;编印一本廉政手册;开设一个廉政书柜;讲授一次廉政党课;征集一批廉政格言;接受一次警示教育;制作一批廉政警牌;编印一期廉文荐读;制作一个“市粮食局廉政

文化园地”宣传栏;在机关走廊两侧张贴廉政格言警句和漫画。通过一系列的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篇8:粮食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是我国粮食行业出版的第一套发展报告,从2003年起,每年定期出版,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具有重要历史保存价值。《2011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为第九卷,作者队伍强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装帧精美,是2011年中国粮食经济界的重要学术成果。该报告可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油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重要参考用书。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评价此《报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放眼全球,聚焦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阐述,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报告》从2003年诞生至今已出版至第九卷,每一卷《报告》都能围绕当年粮食市场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积极献言出力,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综合看来,9年时间里,《报告》已被打造成我国粮食行业有影响力的年度蓝皮书之一,成为广大‘粮食人’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权威读物。作为《报告》专家编辑委员会的高级顾问之一,我对《报告》所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也衷心希望《报告》能够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一篇:初中物理新课导入下一篇:蜂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