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感想

2024-04-13

方永刚感想(精选10篇)

篇1:方永刚感想

方永刚 男,生前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1963年4月出生,1992年12月入党。曾任教研室教员、讲师、教授,2008年3月病逝,年仅44岁。

方永刚同志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党充满深厚感情,对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坚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

一、二等奖等28个。他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他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誉为“大众学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利用化疗间隙从医院返回学院,为学员上完该学期最后课程。

方永刚同志200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社会向方永刚同志学习。

篇2:方永刚感想

观看和学习了方永刚教授的先进事迹,真的是很受感动。在我看来,方永刚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他的这些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新时代军人、一位崇高的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当他遭遇车祸,只能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眼睛只能望着天花板时,他仍然双手举书,三个多月读了四十多本。当癌症威胁着他,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时,他想和春天有约,和夏天有约,和秋天有约,和冬天有约,为的是在他手术一周年时重返三尺讲台,向同志们献上一堂宣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课。我想,生命固然未必存在于真理之中,但生命的价值却可以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之中。中国历来就不乏在生命中追求真理、在真理中追求生命的精神。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方永刚宣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要“讲到只剩最后一次心跳”,就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着真理。

作为一名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他孜孜不倦地为青年学者们传道授业。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期限。”就这样,一块毛巾、一个水杯伴随他站上了一个又一个三尺讲台,一次又一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他始终让他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在三尺讲台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对于教师来说不足为奇,而能将自己的一生描绘得如此尽兴,就象他讲的课一样酣畅淋漓。既有入世的浅显,又有出世的高深,他将党的创新理论化枯燥为生动,焕发出政治理论的内在生命,这就是方永刚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方永刚,以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热忱构筑着我们社会的基石。他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篇3:方永刚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巧

与方永刚合作,我感受到他做人的高尚

2001年,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筹划编写一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十本中有一本是从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史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我作为这套丛书的常务副总编,从确定作者,拟定提纲,到一次次修改,与这本书三个作者之一的方永刚有很多次的交往;去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人民出版社委托我主编《亲历长征》一书,考虑到方永刚是从复旦历史系毕业的博士,我请他担任这本80万字著作的副主编;其后,又与他合作撰写了《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这篇文章入选全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会,并以中心名义,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受到中宣部的好评。

去年年底,我还请他参加了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郑科扬同志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这个社科基金的重大委托课题,并参与撰写了分课题《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发展进程和基本观点》。我特别要提到的是后面这几项任务是在他已患癌症的情况下完成的。他在大连和北京301医院的病床上,与我通电话的时候,都为未能把党内民主这个课题参加到底而遗憾。

向方永刚学习,发扬方永刚的精神,主要应该学习什么呢?作为一个党的理论工作者,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弘扬党的创新理论作贡献。而从我与他的交往中,我个人感到他的事迹能在全社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并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理论工作者,他有几点像金子一样闪亮的潜质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有的同志开玩笑,说我提携过方永刚,我说不对,是他教育和升华了我,净化了我。4月25日,我与刚刚作了化疗的方永刚和大连舰院的徐明善教授通了电话,向他们表示问候。

方永刚精神代表了新的时代内涵

多次与方永刚共事,在他身上我感受到方永刚精神代表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他有火一样的激情。与方永刚交往,我发现他对党的理论事业、对三尺讲坛,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热爱党的理论事业,不是作为一种任务,而是内化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充分享受着理论宣传的兴趣和乐趣,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工作。过去中心交给他任务,他从未拒绝过,而且主动打电话要任务、抢任务。在他身上,我强烈感受到似乎蕴蓄着一种使不完的力量,一种青春的力量,要进发出来。这几年间,他作了1000多场报告,这是何等的青春。所以,我有时想,都讲文艺的感染力,其实理论不仅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谁说理论是灰色的,只要把理论之树扎到生活中去,理论也可以是绿色的。方永刚有很强的理论兴趣,不要小看了兴趣,兴趣是由信仰而来,兴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世界观,理论工作者没有理论兴趣,那就太痛苦了,反过来,那就能充分享受理论带来的快乐。谁说理论工作是枯燥的,从方永刚身上就能看到理论的抒情和浪漫。方永刚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唱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我们的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有方永刚那样一种火一样的激情,去拥抱生活,驱散人们心中的迷雾,给社会带来温暖和光明。

他有山一样的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对理论工作者特别垂青的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使步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大大加快了,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责任,也是理论工作者的幸运。从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到这次对方永刚事迹的宣传,中央对理论创新的重视都是空前的。方永刚是一个基层的理论工作者,但我真正感到正像一句文艺界的老话所讲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方永刚在我们党的理论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大角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理论工作者不要自暴自弃,说什么“人微言轻”,方永刚就担起了山一样的责任。我与他接触,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他对社会上某些人存在的道德沦丧、价值失衡非常痛心,对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我们编《亲历长征》,写《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就是希望彰显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使长征精神成为永恒,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方永刚在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方永刚就是这一段话的身体力行者。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感在他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就是这种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意识,使他进入到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

他有水一样的执著。水看起来是最软弱、最没有力量的,都讲柔情似水,然而恰恰水又是最坚强的,滴水能够穿石,因为水有韧劲。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需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矢志不移的信念。他在参与撰写《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与结论》这本书的时候,中间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负责审查这本书稿的机关的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历史经验是不是有必然的历史联系有些不同的看法,对战争年代也“代表先进生产力”有所保留,至使这本书最初未能通过。由于这个意见不是个别提法的问题,我们曾经考虑为不影响全套丛书的出版,是否把这一本先撤下来。方永刚则表示,可以把这本书修改好。他体味提意见的同志是为了防止穿鞋戴帽,把党的历史经验简单化,硬往“三个代表”上套。只要我们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书是可以改好的。后来的修改方案果然为审查机关所认可,经过三次大的修改,审查机关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撤回了原来的审查意见,这是没有先例的,保证了“丛书”的顺利出版。这套丛书后来获得了全国图书奖和全军首届政治理论成果评选一等奖。献身党的理论事业就要把它作为一种终身的追求,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困难,要有百折不回、敢于攻关的韧劲。他有一句名言“一生只爱一个。”这个“一个”,就是党的理论事业。他献上了水一样的执著,不仅做学问,要水滴石穿,一点一滴积累,而且要为党的理论事业献身,似大江东去,永不回头。这就是理论的魅力。

篇4:方永刚学校材料

方永刚学校原名为罗福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由罗福沟乡中心小学和罗福沟中学组成。罗福沟中心小学成立于1958年8月,中学成立于1970年10月,2005年5月中小学合并组建罗福沟九年一贯制学校。现任校长为刘国田。

罗福沟中学位于辽宁省建平县的罗福沟乡,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方永刚的先进事迹被广泛报道以来,方永刚少年求学时的一个个细节也在其母校师生和校友的回忆中日渐清晰、生动起来。

1979年,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从这个学校走出,考入建平县高级中学,并于1981年以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8年后,方永刚的名字成了这所学校的校名。建平县县委书记刘子余说:“方永刚是从这个学校、这块土地上走出的杰出校友、时代楷模。”该校学生代表张海燕在发言中说:“我们的老校友用自己的精神、行动已经证明:大山里同样可以飞出金凤凰!”

2010年9月1日,方永刚学校举行了整体搬迁新址办学揭牌仪式暨新学期开学典礼活动,罗福沟乡党委书记张凤学,乡长郑占来及部分领导干部以及方永刚学校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方永刚学校从最初的罗福沟中学及罗福沟总校几个教学班合并而成,如今已是拥有了29个班的教学班规模。多年来,学校以“学道、爱人”为校训,本着“关心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家庭”的理念,成为了我县的知名学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我校教育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科学,方永刚学校整体搬迁到新址办学。由此,学校校园面积大幅增加,设施设备更加优良,办学条件也有了更大的改善。这次开学典礼隆重而催人奋进,鼓励

了全体师生在新学期中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行为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信,良好的开端必定能带来巨大的成功,在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下,方永刚学校一定会赢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方永刚同志简介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同志用忠诚和青春诠释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懈追求。

方永刚学校建设艰难历程

方永刚学校(原罗福沟中小学合并)自2007年4月更名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筹划资金为方永刚学校迁址盖新楼,但我乡财力有限,加之近几年旱灾使我乡财力雪上加霜,但乡里仍筹到以下资金盖新楼;其中争取到省里项目资金400万元,市里200万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资金70万元。资金有限,加上08年金融危机建筑材料涨价,教学楼建设两度停建,自07年秋季开工至09年年末新校还没有落成,校园没有平整,食堂没有建成,没有厕所围墙大门等设施,自09年末学校刘校长等领导跑局去县积极争取资金120万元,在2010年春季由县教育局牵头,又建设食堂,平整校园,围墙厕所大门,历经四年在2010年秋季终于搬上新楼。

篇5:方永刚同志简要事迹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

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

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篇6:学习方永刚的崇高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方永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概括了方永刚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学习方永刚的崇高精神,有助于广大理论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使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威力得到充分发挥。

像方永刚那样在学习研究中深刻领

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

信仰是人们奋力前行的向导和动力。方永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赋予他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坚定信仰,来自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来自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深切感知,来自对理论本身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从方永刚成长的经历看,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见证者和受益者。1963年,方永刚出生于辽宁省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逐步成长、成才,知道感恩,也知道报恩。他多次对人讲:“是党的好政策使广大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这个农村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并参军入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所以,我的忠诚源自我的人生经历,源自农民朴实的品质,源自对党感恩的真挚情怀。”因此,“我要把自己的生命无条件地献给党的理论教育事业”。

如果说方永刚最初的感恩心理,只是源于对党的创新理论一种朴素的感性认识,那么,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他越发坚定了发自内心的信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极大提升。通过纵横对比,方永刚被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所具有的巨大实践价值深深折服,从而更加坚定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他明确表示:“我这些年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根本的一点就是我坚信党的创新理论是科学的真理。”我们学习方永刚,就是要像他那样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

像方永刚那样把个人追求与党的需要、党的事业融为一体,自觉承担起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千家万户的使命和责任

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既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源于他对共产党员使命和责任的高度自觉。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创新的源头在实践之中。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与改革过程相伴随的众多现实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解答。在回答种种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并使党的创新理论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是时代的呼声、实践的要求、群众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同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在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一名军人、教师、党员,方永刚充分认识和模范履行了自己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他以一个理论工作者特有的敏锐,时刻关注着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他深切地感到:“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理论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趴下身子作桥梁,挺直脊梁作灯塔,满怀激情地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光照亮千家万户!”他自觉地把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和神圣使命,在追求和传播真理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我们学习方永刚,就是要像他那样把个人追求与党的需要、党的事业融为一体,自觉承担起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千家万户的使命和责任。

像方永刚那样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在创新方式方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避免枯燥的说教,是所有理论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方永刚的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激情洋溢,深受学员欢迎;方永刚的演讲,到位、准确,通俗、生动,句句能讲到听众的心坎上。这种感染力和说服力究竟从何而来?除了党的创新理论深得民心,也与方永刚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授课艺术密不可分。

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以理服人的前提。深入是浅出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把问题研究透了,才能用理论的真理性及其内在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人。方永刚对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有一种特有的敏锐

性,喜欢跟着问题走,追踪理论热点。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入一步。在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中,方永刚先后完成了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出版了16部政治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图书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这些研究成果,为他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7:郑永刚的逗号

这是一个逗号,而非句号,逗得值得,逗得恰到好处。”

2月16日,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像一位诗人一般,激情澎湃地在演讲台上如此形容着杉杉与伊藤忠的“联姻”。而站在一旁的日本商人、伊藤忠董事长冈藤正广,有些语塞,不知该如何应答,只有顺势抬了一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人。”

事实上,无论是郑永刚,还是日本人,都很会做生意。根据协议,日本伊藤忠商社出资100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入股杉杉集团28%的股权。郑永刚得到的,是站在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肩头,瞭望世界的机会。按照杉杉集团的规划,2010年,“杉杉系”将会拥有8家上市公司(目前只有杉杉股份和中科英华2家);2018年,杉杉的“蛋糕”将从目前的1000亿元做大到2000亿元的规模。

而日本人得到了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未来。在冈藤正广眼里,身为中国500强企业的杉杉集团,其总营收不及伊藤忠单独的一个纺织纤维业务的20%。也许,日本人现在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从“赚美元”到“赚人民币”的平台。在入股杉杉之前,伊藤忠的足迹已经遍及吉野家、Converse、伊藤洋华堂、黄帽子连锁店……

因此,专业人士评价,到2018年,郑永刚60岁时,大胃口的伊藤忠未必就能成为中国服装界的“达能”,不过,届时的杉杉倒是有可能成为服装界的“汇源”。

十年太久,只争朝夕。无论如何,在郑永刚眼里,这是他的又一次征途,又或是他在下半生里打下的最重要的一个“逗号”。他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把当年接手的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搞出了名堂;第二件就是今天与伊藤忠的合作。”

也许,从现在看来,郑永刚至少不用担心“句号”太早到来。2008年,杉杉的业绩差强人意,不过,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下,整个服装业的出口增速已经降到了1%,悲观的情绪仍在蔓延,杉杉却还在大把大把地接着订单,工期被排到了下半年,客户里有俄罗斯人,有英国人,有荷兰人……正是由于景象过于“奇特”,无数记者蜂拥宁波,想看个究竟,只见郑永刚面无表情地解释道:“杉杉原来在国际上有140多家代工者,但是我们要求品质、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就做了结构调整,现在大概有30多家,我们淘汰了100多家……”

这句话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些人,正在艰难地做着代工,生怕哪天被外商淘汰;而一些人,已经“死”了,空荡荡的厂房、失业的工人、跑路的老板,加在一起,被好事者们称之为“倒闭潮”。

因此,很多人都说,郑永刚确实有远见。10年前,他毅然抛弃了花费七八亿元打造的直销渠道,改为特许加盟销售体系;8年前,他将杉杉的销售与生产全部外包,从服装生产加工领域抽身而退,全心全意负责品牌的核心运作、推广和设计;5年前,他又提出了结构调整,多品牌国际化:代工,要以世界最强的工艺为标准;品牌,要以全世界人都能“享受”为目标。

而如今,郑永刚除了可以和日本商人品味“庆功酒”,还可以一天换几十件杉杉生产的名牌服饰。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杉杉每贴牌生产一件西服,就可以净赚180元人民币,而不是行业普遍的18元、8元……

而不足的地方,在于目前杉杉最贵的西服售价是3000~4000元,而代工最贵的西服售价是15000元,中间间隔1万多元的差距。郑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能在10年内抹平技术和运营方面的差距,也许在价格上仍有差距,但我们的工艺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

的确,在2月16日的这个“逗号”之后,郑永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 辑 唐 亮

篇8:学习方永刚心得体会

最近单位一直在组织学习活动,我身心备受鼓舞,虽然每天工作都很忙,但是一点也不疲倦,真的佩服楷模的力量!若干天以前还素不相识的人,今天就变成了自己崇拜的对象,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知道方教授现在身体状况如何,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像我一样关心着他的生命。

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居然也有这么多熟悉方教授的人,其中有他的学生、同事的亲属,还有许多听过他讲课的人。从他们那里我听说了更多方教授的故事,方永刚教是个大嗓门,有一次在旅顺给部队讲课的时候,礼堂很大,但是只要方教授一张嘴,没有他声音覆盖不到的地方。

对党的无限忠诚是他最根本的原则,这么多年来,在党的创新理论的道路上,他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是他有所成就的动力源泉,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步,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真学、真信、用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他人生的深刻写照,为了让广大群众理解党的理论,每次为群众作报告前他总是精心准备,稿子要改几十次,试讲要讲十几次,体现的是高尚的敬业精神。他的听众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青年,有的时候作报告还出现过一家男女老幼齐听众的场面。

篇9:学习方永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才能真正把握其核心和精髓,用强大的理论武器指导实践。正如方永刚所说:“理论研究不是快餐,不是心血来潮,需要长期的积累、长期的观察、长期的思索和长期的研究,才能取得成果。”方永刚在工作中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刻关注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对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解读。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应该学习方永刚同志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不断追赶理论前沿,不断攀登理论高峰的精神,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人无信仰则不立,坚定的信仰是人生路程上的方向盘、指南针,更是理论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方永刚说:“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他坚信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富裕和谐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激发了方永刚忘我的工作激情和顽强的拼搏毅力,使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病魔、微笑地面对生活。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选择容易造成信仰迷失和信仰真空的状态。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成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守护者。

篇10:学习方永刚精神演讲稿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方永刚教授,20多年来,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业绩。方永刚事迹给党校的理论工作者带来许多启示:一是理论工作者必须对党的理论坚定信仰,要带着理性和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二是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时代,贴近时代,在了解、满足传播对象的需求上下功夫、求实效;三是理论工作者必须走出书斋,走出课堂,关注实践,与火热的生活打成一片;四是要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创新,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既讲得到位,又能讲得受欢迎,以理说服受众,以情打动感染受众。当前,在我校开展学习方永刚精神要与校委倡导的“树良好校风,创一流党校”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方永刚精神,把“树良好校风,创一流党校”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1、坚定信仰党的理论,作为学习、工作的科学指南。党的理论,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以及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创新理论是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生机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我们要珍惜党的创新理论,坚信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向方永刚学习,做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

软科学研究所要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特别是队伍年轻、思想活跃、社会阅历又不够丰富的实际情况,把学习方永刚精神组织好、落实好,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刻苦学习党的理论,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文件,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团队合作、集体公关,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校委提出的“创一流省级党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2、认真学习、研究党的理论,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党的理论。作为政治教员,方永刚为了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时时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一系列创新理论,我们要自觉学习,深入研究,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作为党校教师和理论工作者,要像方永刚那样,把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为培养大批优秀理论工作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创新做法,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浙江省委省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当前浙江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关注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加强这些新现象、新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从而形成对浙江区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创新,真正体现研究所科研的特色与优势。

3、积极传播党的理论,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党的理论的传播者,方永刚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像方永刚那样,在工作中贴近中心、贴近大局,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平民教授”“大众学者”“‘科普’专家”,普通百姓对方永刚的赞誉,是人民群众对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期望,也体现了方永刚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所在。

作为党校的理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起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针对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疑问,到群众中去,到实践的沃土中去,和人民群众一起认识现实,辨析正误,探求正确的发展道路。

软科学研究所要努力做好理论研究成果向新的教学专题的转化,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现实针对性,加大新专题的开发和准备力度;同时,要大力开展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认真学习我校教职员工中的优秀榜样,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今后要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专题内容,争取在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省份建设、重大民生问题、实施“八八战略”方面开设新的专题。

4、养成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学风,塑造新世纪“党校人”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写对一座城市的爱恋的高中作文下一篇:天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