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

2024-04-16

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共6篇)

篇1: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

白医大的前辈,那些不足二十岁的年青人,惨遭杀害,为国捐躯。我们今天的白医大,就是由这样一个毫无私心的人所创,为国捐躯的人们无私的发展,才有今天的面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奉献,不去为国家为人民尽我们的全力!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学习白求恩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年学习白求恩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一】

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主席对他的评价。还记得他吗?他就是白求恩。

通过学习白求恩精神,我又一次被震撼了,被他伟大的精神激励了,热血沸腾。扪心自问:如果是我,当时那个年代会怎样选择?现在,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做好了吗?是否把病人视为亲人或比亲人更亲?是否把保障工作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了?

剖析一下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敬业爱岗,对病人态度和蔼,主动热情。但是,只做到这些还不够,离病人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能够让病人来到医院以后没有恐惧感,得到热情的帮助和照顾;如何让病人得到尽快的治疗,早些解除病痛,早日康复;如何让病人的医疗费用降到最低?这都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并要在自己的工作环节努力做到。另外,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医患关系紧张,工作难做,那么,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尽自己所能来改变这个状态呢?我们学习白求恩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病情就是命令,病人就是亲人,为病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及时提供最专业、最安全、最放心的医疗服务。学习白求恩全心全意、情系病人的崇高医德。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学习白求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牢记职责,坚守岗位,任劳任怨,以消除疾病痛苦为己任,真心真意为每一位病人服务。

联系实际工作,我首先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不松懈,做好迎评准备工作。

二、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保证药品供给及质量。

三、在发药过程中遇到处方问题及收费问题,主动找病人沟通,耐心、细致地解释,如果确实无法说清楚的,陪病人一同去找医生或收费处,做到让病人满意。

四、每天交接班要清晰明了,做好记录。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有问题随叫随到,工作在第一线,在危难时不避艰险,迎难而上。

同仁们,让我们充分发扬白求恩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奉献,不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努力吧,向白求恩学习,向赵雪芸、吴登云、李素芸学习,向我们身边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们学习,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2021年学习白求恩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二】

通过学习白求恩精神,我又一次被震撼了,被他伟大的精神激励了,热血沸腾。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文中,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最高的要求,首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是做一个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其次文章告诉我们对工作要精益求精,果断反对那种马马虎虎,推委扯皮的不良作风。扪心自问:如果是我,当时那个年代会怎样选择?现在,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做好了吗?是否把保障工作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了?

剖析一下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敬业爱岗,态度和蔼,主动热情。但是,只做到这些还不够,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这都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并要在自己的工作环节努力做到。另外,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医患关系紧张,工作难做,那么,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尽自己所能来改变这个状态呢?

联系实际工作,我首先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不松懈,做好迎评准备工作。

二、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三、在窗口服务中,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

四、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有问题随叫随到。

五、在一些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做到严于防范。工作在第一线,在危难时不避艰险,迎难而上。

同仁们,让我们充分发扬白求恩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努力吧,向白求恩学习,向赵雪芸、吴登云、李素芸学习,向我们身边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们学习,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2021年学习白求恩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三】

白求恩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放弃安逸的生活,不远万里地率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抗日前线,以其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满腔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白求恩大夫不幸以身殉职后,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白求恩的精神就是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畏的拼搏精神。他对中国人民充满深厚的爱,对工作充满极大的热忱,白求恩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曾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无私无畏地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今天,白求恩的精神仍是鼓舞我们敬业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能力的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白求恩同志的追悼会上对其光辉一生作出的高度评价。是啊,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一心一意的为了中国人民,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中国的客人,我应该向所有中国人一样,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如今,那弥漫着硝烟与战火的岁月已远去,高速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世界正在以另人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各种意识的不断萌生、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许多传统的思想与精神受到了冲击,所以我时常会想,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曾经影响感动几代人的白求恩精神是否能再传承下去呢?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讲党性、讲理想、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表率;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在生活中严谨正派,并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正确对待自己,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也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体现。

学习白求恩、学习新时期的楷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本人来说,我认为要着重从四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二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勤政为民,为人民谋利益;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处理科室、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一个高尚的人;四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奋力拚搏,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别人,自己拣轻的挑。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对照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我们能够那么无动于衷,那么自我陶醉,那么心安理得吗?

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白求恩的精神,继承白求恩的遗志,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下去。白求恩同志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以他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共产党员。

2021年学习白求恩同志心得体会文本【四】

历史穿越了黄尘古道,总有一种精神颠扑不破,总有一种气质历久弥新,也总有一些人永远被人们铭记。“医者父母心”,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的实际行动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他曾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为人民教师,当以白求恩同志为楷模,学习白求恩精神,恪守教书育人的原则,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学习白求恩同志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只为心中那个无私奉献的信念,白求恩同志放弃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极其艰苦的晋察冀抗日前线。对于凡是需要救助的人,他都以深厚的感情和负责的态度,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的给予帮助,白求恩一生恪守这样的信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人民教师要学习这种精神。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又把教师比成“红烛”、“春蚕”、“铺路石”,这都表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与伟大,表达出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的爱,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至高无上的评价,这是爱的共鸣,是师生间心与心的呼应。老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倾尽全力地教育好学生,也才能极大限度地使教育发挥作用,尊重、关心、爱护、宽容、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乐观坚强地生活、学习,他们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尊重、信任与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可见,爱心是建立良好的师德的前提。

其次,学习白求恩同志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

白求恩同志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正是这种不断的学习,追求,实践,才使得他拥有了高超的医术,得以救死扶伤。作为人民教师更应当学习这种职业精神,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能力,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具有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敬业精神的关键是教师品行。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一个好的教师应能追求言传身教、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既自然文明又举止优雅,时刻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的形象。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敬业精神还体现在教师的忠诚上。忠诚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自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始终坚持以一颗平常人的心态。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敬业精神表现在专业素质上,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还应该博学多才,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敬业精神也表现在教师的恒心上。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

再次,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不畏艰险的创新精神。

白求恩同志有一种很强的不畏艰险的创新精神。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肋骨剪,这种肋骨剪被一直使用到现在。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流动血库和战地输血技术,研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医疗器械,等等。创新才会有突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人民教师也应具备创新精神,在各种问题面前,寻找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做好学生工作。

教师要改革教学的传统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学观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固越好,并把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来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受到压抑和扼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教师要用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正确而恰当地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疑问;又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根据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你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你,你的教育教学才会发挥真正的效率。

2021年学习白求恩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五】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要学习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深理解,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在行动中去践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一个高尚的人;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知识是有限的,岗位是全新的,讲课技巧要学习的,这陌生的一切要求自己对工作必须精益求精。白求恩同志就是值得学习的典型楷模。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要认真的学习教材,备好教案,讲课要使学生能够领会,不要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兴趣萧然。课余还要学习新知识,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钻研专业,努力发表科研论文,提升科研水平。

对待学生,要以学生为本,激励学生以成才为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己的学业,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祖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从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提高、充实自己,为祖国日后的发展壮大积累资本。

通过学习白求恩精神,被他伟大的精神激励了,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最高的要求,首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是做一个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其次文章告诉我们对工作要精益求精,果断反对那种马马虎虎,推委扯皮的不良作风。扪心自问:如果是我,当时那个年代会怎样选择?现在,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做好了吗?是否把保障工作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了?

同仁们,让我们充分发扬白求恩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努力吧,向白求恩学习。

篇2: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诗燕同志为我们立起了学习的标杆,将激励我们、鞭策我们许党报国,奋发有为,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一、学习他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决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重温党章和入党誓词,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为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牢记党对自己多年的培养和信任,始终相信党、依靠党、服从党,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万众一心加油干,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学习他严于律己的崇高风范,始终清白做人干净干事。

要像黄诗燕同志一样带头弘扬清风正气,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要时刻对照党章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要坚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做一个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党员干部;做一个努力进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

2021年学习黄诗燕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二】

近日,我认真观看黄诗燕同志的视频及《x日报》 在 1 月 13日发表的长篇通讯 《待到山花烂漫——追记 “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报道。中共x市委也追授黄诗燕同志为“x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坚守初心、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片赤诚,不忘初心,黄诗燕用生命兑现“脱贫功成,务必在我” 的庄严承诺。他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坚定与豪情交出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美答卷。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扶贫书记”。我们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不能向黄诗燕同志那样扎根于扶贫攻坚一线,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可贵的精神。一是学习他至善大爱的精神。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二是学习他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是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我们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扑下身子,带着责任,真情投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健康成长。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经渐渐被腐蚀,迷失了方向。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

黄诗燕同志的事迹,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我决心以黄诗燕为榜样,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学、为人、为师,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都要务实创新。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努力为师生做好一切的服务。在这此疫情防御工作中,作为行政科室我积极响应国家、学校号召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学校采购防疫物资。由于物资管控、紧缺。我们跑遍了x各大药店、市场终于把开学必备的物资储备很好的完成。并在学校安排专人每天消毒,设置了 57 间单独的隔离场所,检查所有厕所是否通风,排水、排污系统是否正常使用,避免师生“粪口” 传染等。把工作坐实,做在前面。

从黄诗燕同志身上,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 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 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他学习,以热心对待事业,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真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虚心对待荣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

2021年学习黄诗燕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三】

对人宽对己严

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

9年来,黄诗燕翻山越岭,脚步遍布全县120个村庄、3900余户贫困群众家里。

果农张福明说:“书记在我家住,临走要给餐费,他说这是红军的传统。”

张福明手机里存着不少与黄诗燕联系的短信。得知他家的橘子口感不好,黄诗燕请专家引进新品种。得知老张要来县委坐一坐,黄诗燕站在楼梯口迎接。

“你不像个当官的。”张福明说。

“我本来就是农民!”黄诗燕回答。

2018年春节,张福明去给黄诗燕拜年,带了五六斤花生和一条烟。没想到遭到黄诗燕的“一顿骂”,“老张,你买烟干什么,拿回去退了。”

温和的黄诗燕,偶尔也发火。2016年,炎帝陵景区里,一位叫卖土特产的大娘被保安拦下推搡。

黄诗燕撞见,急忙叫人上前制止。“发展旅游要平衡好景区管理与周边贫困群众的关系,要优先吸收他们在景区工作。”黄诗燕批评负责人。

于是,30多位贫困农民经过培训后在景区上岗。

对人宽,对己严。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至今谈起黄诗燕书记,还有些哽咽: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宿舍里的东西,连热水器、床、暖壶等,都是之前留下来的。

如今,炎陵县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今年10月,黄诗燕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2021年学习黄诗燕同志心得体会文本【四】

家徒四壁的贫困场景,黄诗燕也经历过。他出生在攸县农家,“再也不能贫困下去”的愿景,打小就在心底发芽,他对贫困百姓始终抱着拳拳之心。

2016年4月,他到霞阳镇大源村走访。村里有条大坑河,建档立卡贫困户钟建军的家就在河边。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土坯房,正遭遇洪水,房顶漏水,父母带着小孩借住在县城。黄诗燕了解他家的贫困状况,与有关部门商量,对他们家进行公益岗位安置、教育扶贫、大病救助等政策帮扶,并将他家列入易地搬迁扶贫计划。

随后,他在村里走访发现,因为河堤太低,沿岸的十几户村民家,都被洪水浸泡。他当即召集县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座谈,研究解决办法。两个多月后,沿线300米左右河堤完成改造加固,村民摆脱了水涝之苦。

天坪村的张朝秀,是1960年入党的老党员,1979年从县检察院退休回到家乡,热心公益事业。家门口一段700多米长的公路,坑坑洼洼,30多年来,他就成了这段路的义务养护员,风雨无阻。

黄诗燕得知他的先进事迹,到他家看望,拉着老人的手坐在长凳上聊天。随后,他组织在老人家里召开座谈会,邀请张朝秀给村里的党员上党课,号召大家向张朝秀学习。

2016年11月,95岁的张朝秀去世。生前,老人拿出珍藏的一套《马克思传》,用牛皮纸亲手封好,再三嘱托儿子送给黄诗燕。书的扉页,夹着一张张朝秀的照片,粘贴着他在2014年写的一首诗《最美书记》: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百姓好喜欢。当官不摆官架子,不耻下问真青天。在这位老党员的心里,只有黄诗燕这样优秀的党员干部,才配得上这珍贵的礼物。

“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黄诗燕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成为他和群众鱼水情的最好写照。

大源村贫困户廖成运,是黄诗燕的对口扶贫联系户,黄诗燕走访了不知多少次。70多岁的廖成运体弱多病,儿子廖建文劳动能力也不强,在黄诗燕的帮助下,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九龙工业园企业上班,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全家也住进了全新的安置房。搬进新房,黄诗燕见他家空荡荡的,连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又安排有关部门买来桌椅板凳。去世之前,黄诗燕再次到村里调研,还嘱咐村支书留意,帮助廖建文介绍对象。

听到黄诗燕去世的噩耗,憨厚的小伙在家痛哭,反复念叨:“我要去看黄书记,我等着你们带我去看黄书记。”追悼会现场,他哭成了泪人。

2021年学习黄诗燕同志心得体会文本【五】

今天,我观看了优秀党员黄诗燕同志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视频,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被他深深地感动了。黄诗燕同志一直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入党35年来,始终忠诚于党、信念坚定,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每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今年1月以来,我国深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许许多多的工作者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自己的休假时间,舍身忘已地投入到了抗疫斗争的一线当中,为疫情的防控、病人的救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每天关注着抗疫一线的报道,看到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抗击疫情而累倒、病倒、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眼泪就会止不住的往下流;看到每天发布的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我的心就会紧紧的揪在一起;看到逐渐增多的治愈患者平安出院,我会为他们开心祝福……衷心的希望这场灾难能够早点结束,希望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能平安、健康的归来,希望我们的祖国随着疫情的结束早日恢复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同时,对疫情防控形势和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工作进行了强调,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疫情防控战斗中的决心和魄力,我们坚信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中,我们一定会很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在这次的抗疫战争中,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黄诗燕同志一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做到了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战得胜,让鲜艳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我不是“白衣天使”,无法去一线救治病人;我不是科研人员,无法研制抗击疫情的药物;我不是新闻工作者,无法深入现场进行报道;我不是人民子弟兵,无法到抗疫一线去战斗,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的认识到,不论处于什么岗位,只有坚定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对的起自己当时入党的誓言,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下,心里装的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才不愧为共产党员。

篇3:思想汇报: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有感

很荣幸地在这个月正式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与党建联系人进行了谈话。当被问到自己的入党动机时,我是很自豪也很诚实地回答“是因为我外公的影响”外公是一名军人,为了共和国的抗战和解放,为了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都流过血,吃过子弹。我始终觉得,受过党的洗礼的军人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值得人尊敬的。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身高和视力的局限,我当初是想报考军校的,也想做一个纪律严明拥护祖国的好军姐的。

共和国的老战士已经是迟暮只年,可外公的眼中的坚毅却不减当年,因为他知道一代代的军人都延续着对党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

方永刚同志就是那样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楷模和标兵。看见他身穿军装的照片,觉得是一脸的刚毅,一种执著油然而生。听着他的那些故事更是崇敬由心底而起。那么多年来,为了宣传部队教育和进行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他过着比修行者更苦的生活,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是对健康的透支,更是对人的折磨。坚持几天,几十天忘我地投入党的创新理论并不难,可他却坚持了几十年。

几十年是什么概念?或者说人这一生有多少个几十年呢?这世间毕竟还是凡人多的,有多少人愿意舍弃繁华的花花世界和声色犬马而让自己专心于研究?可是方永刚还是做到了,如果不是全身心地热爱党,热爱军队,热爱百姓,他是很难如此地忘我付出和满怀喜悦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原本是歌颂教师的,我也觉得方永刚就是那春蚕,那蜡炬。

结肠癌晚期是什么?是提早的死亡通知书,一般人单听到这个结果已是万念惧灰了吧。可他却说:“我不惧怕癌症,怕的是从此离

开三尺讲台:”不怕死的有不少,他应该属于坦然面对的那种吧。延绵华夏魂,执著人生路。

执著于此,人生已尽完美!

方永刚没有停歇,即使是正在和死神谈判中。可是我们这些被他感动的人却希望他好好地歇歇,如果那么多被他感化和感动的人能为他筑起生命的围墙,延续微弱的生命之火,挡住病痛无情的折磨那该有多好。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能做的只是为睡在病床上的他祈祷。

执著的精神为党的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这一代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也该多思考怎样用我们的努力为党的建设和发展增加生命力了。

篇4: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

各学校、党支部(总支):

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在广大党员、教师中深入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活动,现将通知下发如下,请各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并将学习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报教育局宣传科和组织科。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亲切看望了方永刚同志,高度赞扬了他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号召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活动。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全面开创省会教育的新局面,现就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刻把握方永刚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岗位,深入学习方永刚同志的先进事迹。向方永刚同志学习,就要象他那样,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追求真理、刻苦钻研;就要象他那样,坚定信仰党的理论,忠于理想、矢志不渝;就要象他那样,积极传播党的理论,爱岗敬业、不辱使命;就要象他那样,模范践行党的理论,求真务实、知行统一;就要象他那样,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尚师德、忠诚党的事业。

二、紧密联系教育实际,切实做好当前工作

各单位要把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要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与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

(二)要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开展理论学习,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坚定信念,转化为开展工作的科学方法。

(三)要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结合起来。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木、德育为先的思想,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勤勉治学,为人师表,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四)要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与构建人文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好校长的弓{领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水平,努力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的思想文化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各单位要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校报校刊、宣传橱窗、校园网络等宣传思想阵地,大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方永刚同志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发现、宣传、推广学习方永刚同志活动过程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要通过收看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支部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泛开展学习讨论。要在学习过程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全体党员的表率,全体党员要成为广大师生的表率。相关处室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快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单位要将学习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报教育局组织科和宣传科。

篇5: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

“在执行‘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前,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努力了10年,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昨日下午,我国首位两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报告会在龙城高级中学举行。在由龙岗区发改局牵头、区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报告会上,景海鹏以梦想为主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为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执着,回忆了自己为成为飞行员的坚持,以及在航天员的严格选拔和严酷训练中的不懈努力。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 矮个子成“钢铁前锋”

距报告会开场尚有10多分钟,能容纳700余人的龙城高级中学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这是龙岗学子对圆了中国百年飞天梦想的航天人的崇敬。“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像是飞机没有航空罗盘,飞船没有轨道。”当天下午2点,一个关于景海鹏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准时开讲。

“谁来猜猜我的第一个梦想?”“航天员!”、“飞行员”……身着深蓝色航天服的景海鹏精神抖擞,谈吐幽默,简单的开场白博得全场阵阵笑声与掌声,“其实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

自小学五年级入选校队以来,景海鹏便期盼着能上场比赛,但因个头不高,每场比赛老师都让他做后勤。从小就有股不服输劲儿的景海鹏默默定下“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梦想后,便在家里的墙壁上画上篮筐,拿着别人淘汰的篮球,每日一遍遍地练投篮、上篮。

一场比赛中,“替补王”景海鹏终于有了上场的机会。比赛中,他展示了自己苦练的成果,迅速扭转落后的局面,为校队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从此,景海鹏一直是篮球队主力队员,现在仍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打篮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景海鹏说,希望通过自己在实现梦想路上的感悟和体会,勉励龙岗学子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努力努力再努力

梦想一个个实现

1985年,x航校到x招考飞行员,当时在x省重点学校解州中学就读的景海鹏报了名,经过严格选拔,他最终成为了一名x航校的飞行学员。此前定下的“考上大学”、“当上飞行员”的两个梦想同时实现。

10年1200小时的安全飞行,从没因个人原因耽误任何一次飞行……在担任飞行员的10年时间里,景海鹏朝着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的梦想再次启程。

1996年,景海鹏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临时任务——体检。偶然听到两位医生小声交谈,原来这次体检是国家首次选拔航天员!这个消息让当时的景海鹏瞬间定下了“成为航天员”的梦想,在接下来的体检里,他积极配合医生完成了各项检查,心里勾绘着航天飞行梦。

“1997年10月30日,那是双喜临门的一天。”景海鹏说,当天不仅是儿子满月的日子,更是自己接到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调令通知的日子。“拿着调令通知时,激动的我给儿子取名景宇飞,寓意既是航天员又是飞行员。”

热爱航天事业

背后艰辛付出

“航天员在拥有鲜花、掌声和赞誉的背后,其实是异于常人的艰辛和付出。”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景海鹏成为我国首批预备航天员,但训练之路却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航天员要接受的每项训练都十分艰苦,最痛苦的是离心机训练。”景海鹏说,离心机训练是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项目,通过机械臂高速旋转,让航天员的身体适应加速度带来的超荷载,“全身就像被巨石压住一样,血液倒流,鼻涕眼泪唰唰往外流,呼吸困难。”

每次的离心机训练对于航天员来说如同煎熬。虽然在训练过程中,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停止”按键,只需拇指按下就能结束煎熬,但在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中,没有一名航天员按下无法负荷的报警器而放弃训练。“大家之所以能默默承受,既是对国家和航天事业的热爱,也是对所在岗位的负责。”

2021年向景海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二】

今天,迎着昔日东升,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壮观的发射场面令人振奋,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令人鼓舞。

航天梦,连系着中国梦。此时,我们更敬佩航天英雄们为国奉献的追梦精神。这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他们将在“天神”组合体中生活、工作30天,创下我国在轨驻留最长时间的纪录。特别航天员景海鹏,他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三次进入太空,这也许算不得什么奇迹、或壮举,但其步入太空的足迹却很伟大,绝不亚于一次“长征”。景海鹏,是x人民的骄傲,值得我们学习。

人们都羡慕做航天员的光彩,但可知他们光彩背后有着多少多大的付出?首先是亲情的付出,与家人聚少离多,特别执行任务时,相当长的时间里回家都不能回的。其次,是艰苦汗水的付出,航天飞行对航天员的素质,包括身体、技术、心里素质,要求特别高,近乎于苛刻,因此,被选上航天员仅仅是第一步,真正步入太空还需苦练基本功,需要一个长久艰苦的付出。其三,是耐心的付出,太空生活决不是“嫦娥飞天”“九天揽月”那般诗意和美好,狭小的空间,失重的环境,枯燥的生活,真正是度日如年,没有足够的意志和耐心,是难以胜任的。

可见,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意志和爱国奉献的理想追求。景海鹏在与记者的见面会上讲:“人的这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不同的梦想串联起来的,因为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梦想,把各种梦想串联起来,就形成这一生。”“人要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梦想,就太可怕。”他如此认识如此说,也是这样做的,从08年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神七到神十一,每四年一次的太空飞行,又恰好随奥运会的节拍,所以他将此视为自己的“奥运会”。奥运会是什么,就是体育健儿的拼搏,一届接一届的拼搏,像王义夫那样,参加了九届奥运会,坚持了四九三十六年的拼搏,这是何等坚强的拼搏啊,只因心中有目标、有理想、有梦想、有祖国。

其实,将航天员的太空之路比作“长征”更合适,从地上飞向太空需要克服的艰难很多很多,意志稍有松懈就难以走下去。看央视听一位百岁老红军回忆长征,天上飞机炸,地上敌人围追堵截,一边与敌人打,一边赶路前进,长征的艰难是今人不可想象的,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一天也走不下来。中国航天能走到举世瞩目的今天,岂不是每个航天人在坚强中拼搏出来的?航天精神就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弘扬。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长征”。我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景海鹏那样,争做“追梦者”,用行动践行红军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胸怀伟大祖国,敢于攻坚克难,不屈不挠,迎难而上,一往直前,还如景海鹏所说:“时刻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样,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胜利,为国争光。

2021年向景海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三】

今天,迎着昔日东升,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壮观的发射场面令人振奋,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令人鼓舞。

航天梦,连系着中国梦。此时,我们更敬佩航天英雄们为国奉献的追梦精神。这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他们将在“天神”组合体中生活、工作30天,创下我国在轨驻留最长时间的纪录。特别航天员景海鹏,他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三次进入太空,这也许算不得什么奇迹、或壮举,但其步入太空的足迹却很伟大,绝不亚于一次“长征”。景海鹏,是x人民的骄傲,值得我们学习。

人们都羡慕做航天员的光彩,但可知他们光彩背后有着多少多大的付出?首先是亲情的付出,与家人聚少离多,特别执行任务时,相当长的时间里回家都不能回的。其次,是艰苦汗水的付出,航天飞行对航天员的素质,包括身体、技术、心里素质,要求特别高,近乎于苛刻,因此,被选上航天员仅仅是第一步,真正步入太空还需苦练基本功,需要一个长久艰苦的付出。其三,是耐心的付出,太空生活决不是“嫦娥飞天”“九天揽月”那般诗意和美好,狭小的空间,失重的环境,枯燥的生活,真正是度日如年,没有足够的意志和耐心,是难以胜任的。

可见,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意志和爱国奉献的理想追求。景海鹏在与记者的见面会上讲:“人的这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不同的梦想串联起来的,因为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梦想,把各种梦想串联起来,就形成这一生。”“人要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梦想,就太可怕。”他如此认识如此说,也是这样做的,从08年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神七到神十一,每四年一次的太空飞行,又恰好随奥运会的节拍,所以他将此视为自己的“奥运会”。奥运会是什么,就是体育健儿的拼搏,一届接一届的拼搏,像王义夫那样,参加了九届奥运会,坚持了四九三十六年的拼搏,这是何等坚强的拼搏啊,只因心中有目标、有理想、有梦想、有祖国。

其实,将航天员的太空之路比作“长征”更合适,从地上飞向太空需要克服的艰难很多很多,意志稍有松懈就难以走下去。看央视听一位百岁老红军回忆长征,天上飞机炸,地上敌人围追堵截,一边与敌人打,一边赶路前进,长征的艰难是今人不可想象的,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一天也走不下来。中国航天能走到举世瞩目的今天,岂不是每个航天人在坚强中拼搏出来的?航天精神就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弘扬。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长征”。我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景海鹏那样,争做“追梦者”,用行动践行红军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胸怀伟大祖国,敢于攻坚克难,不屈不挠,迎难而上,一往直前,还如景海鹏所说:“时刻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样,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胜利,为国争光。

2021年向景海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四】

今天,50岁的景海鹏再度出征。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他将和“新人”陈冬一起执行此次载人航天任务。至此,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年过半百,作为一个“二度飞天”的航空英雄,他本可以安心的享受家庭温暖和人民赞誉,但是为了那曾经的航天梦,他再一次披起了战袍,第三次踏入太空之旅。

同样是国家和人民的儿子,领导干部要学习景海鹏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在国家有需要时,义不容辞的担当责任,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不逃避、不抗拒,争做人民心中的“英雄”,听从国家的召唤,为社会主义事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个从小有“飞行梦想”的少年,景海鹏不只是空想,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梦想。领导干部要学习其“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拼搏奋斗,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在提升自我修养、服务人民群众、建设城市乡村、改善精神文明等方面下足功夫,以个人的“英雄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三度飞天,这是许多人不敢想象的事。但是在景海鹏身上却成为了现实,这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不仅要面对身体素质的挑战,来自各处的精神压力也是一大困扰。50岁,说老不老,说年轻也不年轻,但是50岁还能保持20岁一样的激情,这值得领导干部去学习反思,为什么在日常工作中就没有动力和激情,同样是国家任务,不管是“飞天”,还是“为人民服务”,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进取得心,不因为枯燥就放松懈怠。

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如景海鹏一样有梦想、有使命感、有责任感,不怕困难、不怕挑战、不怕岁月侵蚀,保持一颗进取、拼搏、奋斗的心,去相应国家的每一次号召,去完成每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英雄之心”。

2021年向景海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五】

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名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相隔八年,三上太空,景海鹏带给我深深地思考:应该以何种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何种行为来从事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上高中时,因偶然看到一张飞行员的照片,他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他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断奋进、超越。回想自已工作的二十年,最初那种对工作的热情已遥不可及,正是没有了追求,生活才没有了方向,才会对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心生厌倦??

篇6:2021年学习方永刚同志心得体会文本

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x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 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曾历任x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医学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国际外科学会委员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主要成就:

1、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他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2、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

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等学术刊物。

3、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柳叶刀上的“肝胆”春秋

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寻常住行,每日忙碌,其乐融融;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87岁仍每天在手术台上做1至3台手术。就在前不久,他还为一名男子切除了14×10厘米的癌症肿瘤。这位老人就是曾荣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肝胆外科临床医学家吴孟超。

人们喜欢把吴孟超誉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他身上的荣誉、头衔、职务,可以罗列几页纸。这些只是一种象征或符号,重要的在于吴孟超在长达50多年的肝胆外科职业生涯中,几乎每天在动手术刀,一双手曾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

1.灌注我国第一具完整肝脏血管模型

吴孟超出生在x闽清,毕业同济大学,师从有“中国外科之父”之誉的名医裘法祖,经老师指点,专攻肝胆外科。

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年代,各种攻关小组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吴孟超的积极要求下,第二军医大学的长海医院也成立攻关小组,吴孟超任组长,开始向医学禁区的肝胆外科进军。在外科实践中,吴孟超觉得应该了解清楚肝脏的结构和血管的走向,这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于是决定首先制作出肝脏血管的标本。各种方法试验过,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吴孟超心急火燎,寝食难安。1959年2月,我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冠军。这个消息让中国人欢欣鼓舞,也令吴孟超为之振奋。灵感这种东西就是奇怪,什么问题想得久了,有一点儿诱因也会产生联想。吴孟超突然闪现出了那只小小的“银球”。乒乓球能否做材料呢?他买来了乒乓球剪碎了放入丙酮,等待着它的溶解。

第二天,瓶中的乒乓球果然溶为液状。他们兴奋起来,为了节约开支,他们从乒乓球厂买来了赛璐珞,在里面加入红蓝白黄几种不同颜色,分别从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胆管注入,使得肝脏内部纵横交错的粗细血管全部充满。等待凝固后,再用盐酸腐蚀肝表面组织,最后用刻刀一点点镂空,剔除干净。肝脏血管构架清楚地呈现出来,由粗到细,枝杈般向外延伸开来。大家兴奋异常,因为各个“枝杈”有不同颜色,不知谁激动地喊出:像珊瑚!

成功了!大家沉醉在美丽之中!

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终于灌注出来。接下来三人一鼓作气,至1959年底,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

通过制作标本,吴孟超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为他日后施行肝脏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大量的研究,吴孟超觉得以前把肝分成左右两叶的说法不全面。他坚信,没有任何人比他更熟悉中国人的肝脏。实践证明,人的肝脏分成“左外、左内、右前、右后和尾状”五个叶,左外叶和右后叶又各分两段,共四段。

吴孟超在1960年6月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以中国人肝脏大小数据及其规律,正常人的肝脏解剖按内部血管走向可分为五叶六段,在外科临床上则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这是创新性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新理论。大会上,这位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名不见经传,而提出的理论却闻所未闻,十分新颖。与会的国内一流专家非常重视,对这个理论予以了肯定。几十年来,“五叶四段”沿用至今,为肝脏手术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剖标识,成为探索肝脏新手术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2.首次主刀“吴氏刀法”显神奇

1960年,长海医院迎来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患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医院格外重视这次手术,派出最强大的阵容来完成手术:由外科主任郑宝琦亲自主刀,吴孟超为助手。院长也到手术室坐镇。

吴孟超知道手术对医院的重要程度,早上第一个来到医院。上午9时,准备工作开始。一切都按照程序进行:消毒、麻醉??气氛有点紧张。郑宝琦站在主刀的位置,吴孟超站在助手的位置。其他几个人各就各位。就在手术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向吴孟超一比划,然后递到了吴孟超手里。手术室里的人都愣了。众所周知,一台手术失败,年高资深的医生责任最大,名誉也会受到影响;而此时手术若成功,功劳将是吴孟超的。

吴孟超不知所措,与主任交换了一下目光,立刻明白了用意:这是信任与鼓励,这是寄托和希望,这是人梯和基石,这是恩师的一片苦心。那一瞬间,他似乎增加了无比的勇气,与主任互换,站到了主刀的位置。

吴孟超握住了这把宛如柳叶的手术刀。那么熟悉小巧的手术刀,在今天却显得有些陌生和沉重。他稳定了一下情绪,有从“裘氏刀法”转化来的“吴氏刀法”,有对肝脏结构及血管走向的了如指掌,心情镇定下来。

第一刀划开,肿瘤显露出来,诊断正确。伸手一摸,知道了位置和大小。然后就是探查、剥离、切除、止血、结扎、冲洗、检查、缝合。手术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只用了三个小时,凸显了“吴氏刀法”的稳准快。

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一切正常。手术成功了!吴孟超激动地看了一眼主任。郑宝琦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吴孟超知道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病人被送进单人病房,吴孟超日夜守候。一天,两天??七天过去了,病人度过了危险期,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正常,三个星期后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是长海医院第一次成功的肝外科手术,也是全国肝脏外科成功的一例手术。报纸称赞:这是我国肝胆外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3.巨瘤手术诞生捆扎新疗法

1975年2月,三个人走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名大夫搀着一名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挺着大肚子,有过于十月怀胎的妇女,进门就说慕名来找“神医”吴孟超。

见到吴孟超,那名男子就想跪下,哀求着:神医,救救我吧!

一问才知,病人叫陆本海,是农民,特意从x千里迢迢赶来。8年前,陆本海肝上长了个瘤,有拳头大小。当地医生一检查,直径有4厘米,诊断为癌,便对家属说:病人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陆本海心灰意冷,两年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只是肚子越来越大。陆本海到另一家医院去检查。大夫做了穿刺,结果出血不止。大夫立刻停止穿刺,封住了伤口。之后这么多年,陆本海成了个“孕妇”,身心交瘁,痛苦万分。

吴孟超当时做了仔细的检查:肚子很硬,鼓得很大,敲起来“梆梆”作响。再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这么大的血管瘤,吴孟超从未见过。国外把4厘米以上的血管瘤称为“巨大”,美国一家肿瘤研究所遇见的一例最大的血管瘤,也只有25厘米,因怕大出血,不敢切除。陆本海的肿瘤已大大超过美国那个病例。把病人推出去,有很多理由,顶多落一个责任心不强,不会对医术和身名造成影响。

不能见死不救。“医生就是要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裘法祖老师的教诲在吴孟超耳边响起。再大的风险也要承担!

吴孟超详细了解了病情,做到情况明,渐渐坚定了决心。他制定了手术方案:思路清晰、方案严谨、对策周密,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估计到,并做了应急预案,以保万无一失。

院领导更加重视这次手术,成立了九个协作组:指挥、参谋、手术、麻醉、内科、输血、特护、后勤、联络,共40多人配合这次手术。这天早晨,吴孟超神情自若地来到手术室,用皂水和刷子从手指手掌一直刷到手臂,一遍两遍三遍;冲洗,一遍两遍三遍,然后轻挑手术服的衣领,向上一抛,待下落时,双手顺势钻入双袖。站在背后的护士立刻系好背带。所有手术人员各就各位,准备就绪。第二军医大学政委也来到手术室,现场督战。手术室里,吴孟超在做最坏的准备:先把桡动脉切开插管,一旦出现不测,正常输血不行就准备动脉加压直接输血。

8时25分,手术开始。一向稳准快的“吴氏刀法”今天慢了。他先在腹部开了一个小口儿,探看肿瘤情况,诊断正确。然后随探随开,看肿瘤,寻办法,更是为了病人少受开刀之苦。吴孟超的目光习惯性地不时向上看着天花板。随着肿瘤的探明,刀口也越开越大,从腹腔一再上移。吴孟超果断地说:取掉第六根肋骨。

腹腔完全打开了,显露出一个巨大的紫红色肿瘤,泛着蓝光,随着呼吸上下起伏律动。在场的医生护士别说碰,连看一眼都毛骨悚然。血管瘤就是血管上长的瘤,里面外面被血管包围,充满了血。像一个血包,碰到哪儿,稍有不慎就会破,出现大出血。吴孟超的手术刀要把长在肿瘤上的众多血管切断结扎,一根根切,一根根扎,再把肿瘤与肝一点点剥离开来。

肿瘤在考验着信心耐心,考验着体力意力。汗水从吴孟超额头洇出,护士马上蘸干??时间一分一秒地在吴孟超手尖滑过??从日出到日落。

天黑了。外面正是天寒地冻之时,而手术室一片温暖,无影灯显得格外明亮。

肿瘤与肝脏剥离开来。

吴孟超说:肿瘤太大,搬不动了,谁在下面接一下。

年轻力壮的助手说:我来。

最后一刀切了下去,那个巨大的“紫色怪物”从腹腔脱离出来。

小心,接住。吴孟超叮嘱着。

助手双腿一弓,站好了马步,双臂较力,接住了状如马蜂窝般的大瘤子。吴孟超说:快去测测。

肿瘤63×48.5×40厘米,重达18公斤。

手术室的表针指向20时35分。53岁的人,在手术台上整整站了12个小时,此时没有一丝疲倦,兴奋异常。

吴孟超一再叮嘱护士:护理一定要跟上。

吴孟超在病房盯了一周。11天后,陆本海就能下床,体重长了15斤。一个半月后出院,回家务农,一直活到现在。

这个肿瘤的重量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有专家说:别说是30多年前,就是现在,这个手术的难度也是大得可怕。

这次手术的成功使吴孟超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临床应用后效果非常理想,从那时起到现在,医院用这个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无一例失败,成功率达到100%。

4.让中国肝胆外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x召开。吴孟超亲耳聆听了邓小平的开幕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给吴孟超极大震撼。他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如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闭幕词一样的感受,“科学的春天”来了。会上,吴孟超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脏解剖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国的科研成果何时能走出国门?

机会终于来了。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著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学术水平。中国也应邀派出了代表团出席。团长吴阶平,团员吴孟超、陈中伟、杨东岳,代表着中国泌尿、肝胆、断手再植等方面的外科水平。

初次与国际顶尖级的专家交流,吴孟超心里没底。是啊,紧闭了那么多年的国门,不知世界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他有点儿失去自信,不放心自己的外语,不放心自己的论文,不放心自己应对提问的能力。吴孟超深知:出访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国家。出国前的两三个月,他练口语,听录音,改论文,整理材料,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生怕给国家医学抹黑丢脸。到了旧金山,他们四个人做了最坏的准备:发言中出现问题,或发言后有人提问如何应对,四个人做好了分工。

大会开始,吴孟超忐忑不安,洗耳恭听。当听完两位外国专家发言,共做了18例肝外科手术,吴孟超的心中有了底,知道了国际同行的状态。

轮到吴孟超,他大步走上讲台。

外国专家并不看好这位名不见经传、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的讲演者。吴孟超?中国的肝胆外科?没听说过。这时大会执行主席突然宣布:因时间关系,将原定的15分钟发言时间改为10分钟,并对吴孟超说,你的发言不能超过10分钟。

啊?吴孟超蒙住了。他的论文经过了多少次锤炼,精而又精,总结了18年来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再加上配合的幻灯,怎么也要15分钟才能讲完。短了讲不完,长了不尊重,怎么办?两难境地时,他看了一眼台下。三位战友在看着他,这是他的精神支撑。从目光中,他获取了力量,头脑清醒了,向吴阶平走去:10分钟不够,怎么办?

出国次数较多的吴阶平非常沉着:你对会议主席讲,要求延长5分钟。他们会理解的,只是不要啰嗦。

吴孟超向主持人讲明了原因。会议主席略一思考,友好地一笑,同意了他的要求。

吴孟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先声夺人:本文分析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手术死亡率仅占8.8%,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16%,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

这组数字一说出,台下立刻引起骚动:“这位中国专家已经作了181例肝癌手术,成功率达到90%以上,真不可思议!”“181比18,中国人了不起!”

接着,吴孟超列举了18年来的成果,然后分手术特征、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死亡率、疗效评价四个问题分别论述。15分钟一到,演讲戛然而止。会场短暂宁静,之后掌声雷动。人们放下了蔑视,换之以尊重,不停地提问。吴孟超等四人用流利的英语一一作答。

国外众多媒体抓住了大会新闻:“吴孟超教授的论文使旧金山会议刮起了一阵‘吴旋风’!”“沉默的中国人,以东方特有的睿智,悄无声响地走入了国际外科手术的领先行列,这令所有曾经忽视了他们的人大大吃了一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追到下榻的饭店,邀请吴孟超到加州大学医学院参观讲学。

世界了解了中国。在这次大会上,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医学界用这种方式肯定了吴孟超,肯定了中国的肝脏外科学,标志着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5.治好一个病人就积累一分财富

87岁的吴孟超喜欢在病房里走走,按照专业术语说叫查房,了解病人情况。在病床前,吴孟超按按病人肚子,叩击听一听;揿揿病人的指甲;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肿不肿;试试病人的额头,感受病人的体温是否正常;示意虚弱的病人不要说话,顺手轻轻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弯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冬天查房,吴孟超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接触病人的身体。他觉得,举手之劳,能给病人带来温暖。

每周,吴孟超要出一次门诊。他不能割断与病人的联系。那么有名的院士出门诊,挂号的自然非常多,本来上午只挂10个号,常为种种特殊原因而加号,多时能加到15个。他看病费时费力,问诊之间,总找机会与来自祖国各地的病人聊几句。简短几句话,让病人感到非常亲切,一下拉近了距离,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他听。

吴孟超亲手带过的徒弟已是第四代了。30年来,仅培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就有56名,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他常对学生说:看病是人文医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定要关心病人,爱护病人,热情接待病人。病人没有高低贵贱,医生要定好位,对病人要有信心、耐心、爱心、细心。医生没有挑选和应付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一人生病,全家痛苦,有的还很穷,我们不能欺骗,更不能欺诈他们。

没有特殊情况,吴孟超每天都要上台手术。他不愿意放弃手术刀。他认为,技术和研究成果是病人给的,必须回报于人民,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他就要站在手术台边,一直工作到不能做为止。

肝病听起来让人感到恐惧,避之不急。吴孟超却依然与病人那样亲近,拉手问诊。不是不怕传染,而是为了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从医几十年来,吴孟超亲眼见过三位大夫接触病人而死于癌症。惟一预防的有效办法就是洗手,在输血、输液、打针过程中要多注意。即使这样,也有避之不及之时。有一次,针刺破了手指,手术后,护士立即拉住吴孟超打了免疫针。吴孟超却很淡定,笑着说,这种事很难避免。每年体检,吴孟超都是抗体阳性,说明有了抵抗力。这肯定与接触病人有关。

几十年的从医生涯,已使吴孟超和病人融为了一体。他感谢病人给了他力量与智慧。他说,病人就是一本书,从门诊、治疗、手术到康复,内容非常丰富。治好了一个病人就积累了一分财富,认真清理总结这笔财富,积蓄下来就是一部巨著,掌握了就是一名好医生。

吴孟超有一套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谈话时,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转动着。大号茶杯衬托出活泛的手指,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细节:吴孟超食指上关节向外弯曲,像个钩。这是天生的吗?吴孟超一笑,说这是一辈子用力拿手术刀的结果。说着把食指与中指一并,指尖已经永远并不上了。这不禁让人心里为之一动:就是这弯曲的指头,把上万名肝癌患者从死亡的门槛钩了回来,至今也没有松劲。人物心声

其实,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有许多同行,他们做得比我好。我们有不少新的技术,就是向同行们学习的。党和人民却把这么多的荣誉给了我,2006年1月9日,胡主席就在这里,亲自给我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天,党和人民又给了我这么高的褒奖,我心里很不安。这些荣誉和褒奖,不是我吴孟超一个人的,它属于教育培养我的各级党组织,属于教导我做人行医的老师们,属于张晓华、胡宏楷、陈汉,以及与我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这些年,遇到不少年轻的朋友,与我探讨人生的意义,谈论知识分子的价值,还问我有些什么成功的秘诀。回顾我的一生,我常常问自己,如果不是选择了跟党走,如果不是战斗生活在军队这个大家庭,我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我可能会有技术、有金钱、有地位,但无法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多深,共产党员的分量有多重,解放军的形象有多崇高。我发自肺腑地感激党、热爱党,发自肺腑地感激军队、热爱军队!

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不停地看门诊、做手术,会不会觉得很累,有没有感到很枯燥?”我的体会是: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我从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的那天起,看到一个个肝癌病人被救治,看到一个个肝病治疗禁区被突破,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

看来,我这一辈子是放不下手术刀了。我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有人说,吴孟超,你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你这一生值了。是啊,就我的人生来讲,这些东西确实够多了。但是要说“值”,它究竟值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是,它凝聚着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回想我走过的路,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我这几条路走对了,就是秘诀。

岁月真是不饶人,我快90岁了。可我觉得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抓紧去做。特别是当前,我国的肝癌治疗主要靠手术,基础研究、药物研究还有许多难关,迫切需要突破。只要肝癌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存在一天,我就要和我的同行们与它斗争一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

2021年向吴孟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二】

吴孟超,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他是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过当时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医术卓越的肝胆外科医生,他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说,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十四人获此殊荣。

然而让我敬仰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大家,更是一位好医生、好老师、好党员,这其中的事迹更让人动容。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我有幸身临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科学院专场,现场聆听他的战友、学生和患者讲述他的感人事迹和他本人发自肺腑的话语。作为听者,感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在正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下长大的,并很早就把它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大潮到来的时候,我还欠缺与时俱进地与之相融的能力,因而感到迷惘、感到彷徨、感到孤独。这场报告会,让我重温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又经过了一次人生意义的心理历练。吴老是我为人、做事的楷模,他的事迹使我有了继续坚守的信念和力量。

作为党员,学习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做法。

吴老说,“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句话在吴老那里可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甚至是用别人不解的行动来实践这一宗旨。

2005年冬天,吴老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确定的考核谈话时间与原定的手术计划相冲突。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不解的人以惯性思维问到: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吴老说:“一个x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x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这就是吴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吴老所在的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他宁愿不辞辛苦手工缝合手术刀口。他曾批评主刀的大夫:“你干吗非要用那个器械?咔嚓一下几十块钱,病人的负担该多重?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挨了批的大夫不敢回嘴,可在他离开的时候还不解地嘟囔:“没见过院长拦着医生为医院赚钱的!”

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吴老这里还需要苍白无力的阐述吗?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当听到这样的事迹,我才为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挺直了腰板,才让我重新相信我曾经的选择没有错!

作为科学工作者,学习他“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的精神。

医界有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吴老是一位倾心为民、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

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他创造了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经典方法,他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因而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样一位大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跟随他身边近30年的护士长说:“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于是,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于是,吴老是全医院中做手术最快的大夫;于是,在手术过程中,他就像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大胆谨慎,有繁有简;于是在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才会轻轻地说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可是,我心里深深地知道,没有之前那些严密、认真准备的不容易,这样轻轻的一句“容易”谈何容易!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记起了汪德昭先生为我们立下的所训:“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吴老面对科学工作的态度恰是这十六个字的生动写照。如果没有标新立异,他何以取得那么多的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一丝不苟,他的手术怎么会做得又快又好?至于奋勇拼搏,亲自动手,我记住了一组数字:吴老从医68年,做过14000多例肝脏手术。作为一位快90岁的老专家,他目前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仅去年就主刀手术190台。

报告人以平和的语气,声音也并非很洪亮地报出这组数字,然而会场上却立刻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烈掌声。一个中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师竟然还在做着一个普通医生都在做的手术,而且数量如此之多。这与那些成天夸夸其谈、上下“忽悠”却鲜做实事的“科学家”相比,吴老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我想,越是期待的东西可能正是自己当前最缺少的东西,这掌声正是一种对于科学研究真正回归的最大企盼。

作为老师,学习他惜才爱才、甘为人梯、倾囊相授、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一位良师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

吴孟超的老师是医学大家裘法祖。老师给了吴孟超一生的影响,其一就是教了他怎么干净利索地做手术,其二则为他指出了将薄弱的肝胆外科作为以后业务的努力方向。于是这一指点,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一个人又带起了中国肝胆外科整个学科。

裘法祖是一位良师,他的学生吴孟超也是一位良师。

如今在肝胆外科领域,有不少领军人才,都是吴老从普通学生和普通医生中发现、培养起来的。比如,他会将偶遇的一位“外语水平不错、工作认真细致、科研思维也好”但眼下却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夫推荐到国外留学;若干年后,他还会冒着风雪交加的严寒,夜间驱车6个多小时去拜访这位学生,邀她回国工作。于是这一次并不经意的接触和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荐成就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老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吴老技高于人而心胸坦荡。他开办进修班,自编教材,亲自示范,把他独创的“吴氏刀法”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进修学生。有人提醒他:“外科医生靠的就是一手绝活,教给别人,你的优势就没了。”吴老却说:“我国有几十万肝癌患者,我一个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术贡献出来,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吴老不仅毫无保留地授之于人,而且甘为人梯。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吴氏刀法”还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考虑到这是老师的成就,不敢贸然尝试。吴老知道后,热情地鼓励说:“后人有质疑前人的胆识,学生有超过老师的勇气,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你们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去试。”于是,肝脏手术技术一次再一次地得到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吴老胸襟开阔、虚怀若谷,虽身居领先地位却绝不居高自傲、固步自封。他甘愿做学生的学生,从学生那里学习了先进的腹腔镜技术,从而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吴老还是一位严师。他的学生现在有的已近60岁,提起老师还是吐舌头:“老师凶!”每到吴孟超查房,年轻大夫们就全身紧张,他会手拿病历,一项项让他们背着说出病人的各种化验数据!病历上的字写错一个都不成!

老师是过于严厉了!可严才是真爱,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为人师是一件极神圣、严肃的事情。我常常会这样想。每当想到此,越想就越感到没有足够的底气来担当。作为一名老师,吴老也是为师者的楷模,给我榜样的方向和力量。

吴老自己说:“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它朴实无华;也不需要成为大师,人人可以为之,但现实却远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吴老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他成为了大师。我自知与吴老无法相提并论,吴老所达到的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我还是可以像他一样做人、做事,尽管没有他做得那么好。

吴老是夜空上的一颗星,纵然够不到,但当我困惑、迷惘时,他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困难和疲倦时,他给我坚守的力量。

2021年向吴孟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三】

看到一则报道,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医学专家吴孟超在查房时,总是先把手揣在衣服里暖热后,才开始为病人检查。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是平淡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让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位老人,除了在医学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懂得爱的老者,因为具备了这个前提,他才能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坦然地接受我们凡俗的尊敬。就像吴老在教育他的学生时说说的那样:关心和爱护是实实在在的,应当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在我们的文化与生活中,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具体到每一个人,爱又是一个有点概念化的语词,让很多人在实际的生活中无处说起。每每谈及,都有些毫无来由的紧张,仿佛这个小小的字眼承载着我们难以承受的重量。时常也会感动于身边媒体中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可总是无法让自己的行为和爱坦然地对等起来。而年逾花甲的吴教授用他那始终如一的耐心与执着,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爱的生动的人生教育,他用自己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原来爱也可以这么从容,从容到我们一不经意间的流露,便可以让接受的人感激涕零。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便可以发觉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学习的标本,那风雨中的相偎相依,那前途迷茫时的伸手相助;那面对贫困时的感同身受,遭遇苦难是的风雨同舟;甚至是那爱莫能助时的一声叹息,那满溢同情的着意一瞥;那公交车上起身让座,那人群中的伸手相搀,每一点行动都让我们感动,每一分爱意都是那么坦然与从容,每一幅画面都可以让人泪流满面。

毕业后来到医院工作,我得以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体验爱的真谛。在这个洁白的世界里,任何人的关系有了诠释的多向性,白衣天使、白衣战士们在生与死的边缘,成为每一个忧患者心中的救星。爱在这片特殊的领域内成了点点滴滴的生命甘泉,成了丝丝缕缕希望的曙光,每一位穿着白衣的人于病人来讲,都镀上了一层熠熠闪光的神奇。的确,当以生命相托时,那零星的爱意就是沉溺于深水中的人说能抓住的稻草,明知稻草不一定能带来一片曙光的前程,可抓在手里毕竟能够增添一份踏实。可爱之深则责之切,当这份爱有些不若所想的时候,在失望之余,便有了超乎寻常的反应。可医生和护士毕竟是普通的人,即使穿上了白衣,也不能完全避开人生的诸多烦恼,完全超脱于尘世之外,当他们的客观或者主观影响了日常行为的时候,便遭到匪夷所思的局面,这可能对他们一些不公平,但从另一个立场看他们所面对的毕竟是一些亟待帮助的人,正如我们面临医疗纠纷时所产生的尴尬一样,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前不久x省立医院的护士长丁艾梅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引起全国新闻媒体得广泛关注,同时也使得这段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有人说,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润滑剂,没有人能拒绝微笑。同样,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是生活中最好的黏合剂,可以把冰冷的两颗心温暖如春地连在一起。丁艾梅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她同样要应对每一个普通护士所面对的一切困难,并且还有需要关心的家庭、尚还年幼的孩子,但她把爱当作自己行为的准则,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下来,正如有报道中所说,在丁艾梅这里这里,爱心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切实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坚持,积累成她身上可贵的闪光点,使她成为时代的.一个标志。

我们经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交流总是从握手开始的,由握手到交心,这是一个过程,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在你伸出手之前,为了爱能在彼此之间更好地传播,请先暖热你自己的手。

2021年向吴孟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时期蜀相诸葛孔明为报先主刘备知遇之恩在《后出师表》中饮泪成书的一句肺腑忠言,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战位有高低,使命尽相同。21世纪的今天,吴孟超同志作为我国医疗科学战线的一面旗帜、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同样被今人所传颂。古今对比,人活在世上一辈子,始终决定他的生命状态的核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亦或称之为一个人的主观心灵的力量驱动。我们站在今天,站在历史的当下,吴孟超先进事迹激活了我们对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他用自己的生命激情,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人类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做出了更加丰富的诠释,提供了更多价值的“附加值”。作为一名党员,他把一生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军人,他用一生躬行践履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医生,他将一生凝结为以心献行以行献爱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国人,他用一生追求卓越的专注、矢志报国的信念、艰苦奋斗的实践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自强不息和一代人的高超胆识。

“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要站在手术台上;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国家肝胆外科事业作贡献。”这句阐释自身追求的朴素话语,是吴孟超同志作为一名医生仁心大爱的真情流露,是一个普通党员人生观心灵力量的真诚独白,更是一名军人为党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古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吴孟超同志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比肩去对照实践,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那种对党性的感悟,对境界的升华,对心灵的穿越,对智慧的启迪,对精神的点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要把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为混合动力、外化为长效拉力,始终以他那种追求光明、爱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奉献社会、倾心为民的高尚品格,忘我工作、不懈奋斗的人生境界,甘为人梯、自强不息的使命意识,作为自己终身努力的不竭动力和常青载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我们学习吴孟超同志为党尽忠、为祖国奉献、为军队立功、为人民服务的风范和精神,时刻以他的先进标志为人生坐标,以他的先进事迹为毕生榜样,瞄准优秀学习实践,贴近先进对照实践,成就模范努力实践。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不犹豫,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偏移,始终坚持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停步,始终坚持紧紧抓住主题扣住主线不松劲,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懈怠,自觉在具体工作中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确切的讲,今天是吴孟超个人先进事迹,明天就是吴孟超集体先进事迹,现在国际组织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以后世界将推崇中国吴孟超效应或吴孟超定律。一言以蔽之,“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21年向吴孟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五】

吴孟超,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他是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过当时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医术卓越的肝胆外科医生,他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说,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十四人获此殊荣。

然而让我敬仰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大家,更是一位好医生、好老师、好党员,这其中的事迹更让人动容。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我有幸身临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科学院专场,现场聆听他的战友、学生和患者讲述他的感人事迹和他本人发自肺腑的话语。作为听者,感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在正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下长大的,并很早就把它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大潮到来的时候,我还欠缺与时俱进地与之相融的能力,因而感到迷惘、感到彷徨、感到孤独。这场报告会,让我重温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又经过了一次人生意义的心理历练。吴老是我为人、做事的楷模,他的事迹使我有了继续坚守的信念和力量。

作为党员,学习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做法。

吴老说,“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句话在吴老那里可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甚至是用别人不解的行动来实践这一宗旨。

2005年冬天,吴老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确定的考核谈话时间与原定的手术计划相冲突。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不解的人以惯性思维问到: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吴老说:“一个x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x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这就是吴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吴老所在的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他宁愿不辞辛苦手工缝合手术刀口。他曾批评主刀的大夫:“你干吗非要用那个器械?咔嚓一下几十块钱,病人的负担该多重?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挨了批的大夫不敢回嘴,可在他离开的时候还不解地嘟囔:“没见过院长拦着医生为医院赚钱的!”

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吴老这里还需要苍白无力的阐述吗?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当听到这样的事迹,我才为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挺直了腰板,才让我重新相信我曾经的选择没有错!

作为科学工作者,学习他“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的精神。

医界有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吴老是一位倾心为民、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

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他创造了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经典方法,他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因而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样一位大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跟随他身边近30年的护士长说:“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于是,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于是,吴老是全医院中做手术最快的大夫;于是,在手术过程中,他就像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大胆谨慎,有繁有简;于是在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才会轻轻地说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可是,我心里深深地知道,没有之前那些严密、认真准备的不容易,这样轻轻的一句“容易”谈何容易!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记起了汪德昭先生为我们立下的所训:“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吴老面对科学工作的态度恰是这十六个字的生动写照。如果没有标新立异,他何以取得那么多的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一丝不苟,他的手术怎么会做得又快又好?至于奋勇拼搏,亲自动手,我记住了一组数字:吴老从医68年,做过14000多例肝脏手术。作为一位快90岁的老专家,他目前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仅去年就主刀手术190台。

报告人以平和的语气,声音也并非很洪亮地报出这组数字,然而会场上却立刻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烈掌声。一个中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师竟然还在做着一个普通医生都在做的手术,而且数量如此之多。这与那些成天夸夸其谈、上下“忽悠”却鲜做实事的“科学家”相比,吴老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我想,越是期待的东西可能正是自己当前最缺少的东西,这掌声正是一种对于科学研究真正回归的最大企盼。

作为老师,学习他惜才爱才、甘为人梯、倾囊相授、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一位良师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

吴孟超的老师是医学大家裘法祖。老师给了吴孟超一生的影响,其一就是教了他怎么干净利索地做手术,其二则为他指出了将薄弱的肝胆外科作为以后业务的努力方向。于是这一指点,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一个人又带起了中国肝胆外科整个学科。

裘法祖是一位良师,他的学生吴孟超也是一位良师。

如今在肝胆外科领域,有不少领军人才,都是吴老从普通学生和普通医生中发现、培养起来的。比如,他会将偶遇的一位“外语水平不错、工作认真细致、科研思维也好”但眼下却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夫推荐到国外留学;若干年后,他还会冒着风雪交加的严寒,夜间驱车6个多小时去拜访这位学生,邀她回国工作。于是这一次并不经意的接触和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荐成就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老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吴老技高于人而心胸坦荡。他开办进修班,自编教材,亲自示范,把他独创的“吴氏刀法”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进修学生。有人提醒他:“外科医生靠的就是一手绝活,教给别人,你的优势就没了。”吴老却说:“我国有几十万肝癌患者,我一个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术贡献出来,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吴老不仅毫无保留地授之于人,而且甘为人梯。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吴氏刀法”还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考虑到这是老师的成就,不敢贸然尝试。吴老知道后,热情地鼓励说:“后人有质疑前人的胆识,学生有超过老师的勇气,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你们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去试。”于是,肝脏手术技术一次再一次地得到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吴老胸襟开阔、虚怀若谷,虽身居领先地位却绝不居高自傲、固步自封。他甘愿做学生的学生,从学生那里学习了先进的腹腔镜技术,从而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吴老还是一位严师。他的学生现在有的已近60岁,提起老师还是吐舌头:“老师凶!”每到吴孟超查房,年轻大夫们就全身紧张,他会手拿病历,一项项让他们背着说出病人的各种化验数据!病历上的字写错一个都不成!

老师是过于严厉了!可严才是真爱,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为人师是一件极神圣、严肃的事情。我常常会这样想。每当想到此,越想就越感到没有足够的底气来担当。作为一名老师,吴老也是为师者的楷模,给我榜样的方向和力量。

吴老自己说:“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它朴实无华;也不需要成为大师,人人可以为之,但现实却远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吴老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他成为了大师。我自知与吴老无法相提并论,吴老所达到的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我还是可以像他一样做人、做事,尽管没有他做得那么好。

上一篇:论煤炭企业营销策略下一篇:国际资金项目网创业初期融资时需要注意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