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案

2024-05-05

财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案(通用8篇)

篇1:财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案

“品质、诚信、和谐、共赢”的服务宗旨

四川睿华人力资源公司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及应对方案

目前企业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尤其用工方面风险。新劳动法出台后,由于员工法律意识的加强,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的风险,如果事前不对风险的预防和管控,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用工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一、企业用工面临的风险、规避风险措施、应对预防措施

1、招聘风险:

(1)员工身体状况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怀孕等;

(2)员工能力参差不齐,不能胜任岗位;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4)招用未办理退工手续的员工,前单位可告新单位(新单位将承担连带责任,赔付比例为损失的70%)。

招聘风险控制

(1)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由专业的四川睿华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承担招聘工作任务;

(2)要求应聘员工必须资料齐全,并做详细的背景调查;

(3)原则让员工做全面的体检,对身体有问题的员工公司承担全部体检费,身体状况正常员工体检费在工资中扣除,应事前讲明。

制度合理合法的建立

(1)睿华公司指导企业通过民主程序讨论建立内容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2)睿华公司指导企业对制度进行张贴、公示、培训签到、在规章制度上直接签字,制作员工制度守则,下发并签字,作为劳动合同附件。

2、无固定期限合同风险

(1)连续签定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三次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地址:成都市梓潼桥西街2号正成*财富ID-2单元-2306(王府井背后瑞思特酒店楼上)

(1)通过四川睿华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派遣用工;

(2)四川睿华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和劳动者形成法律上的用人单位,承担法律主体责任;

(3)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形成服务关系,规避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

证据的收集及处理

(1)指导企业平时注意收集书面证据(如迟到早退、上班脱岗、上班喝酒、打架,不服从管理等书面的证据);

(2)员工出现违纪时,确定用工单位制度,认定违纪事实并让员工签字确认,研究对员工的处理意见。

3、用工过程中处理不当的风险

(1)按法定节假日休息休假,并计算相应加班费;

(2)书面证据不足处理不当的风险;

(3)退工不当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4)违反管理制度处理不当的风险。

纠纷的调解及处理

(1)通过睿华公司的指导收集并保存员工违纪的书面证据;

(2)由睿华公司出面处理,避免各种纠纷的发生和矛盾的激化;

(3)退回的员工由睿华公司进行处理或解除劳动关系。

加强安全教育及管理体系建设

(1)入职培训:开展员工入职培训,详细讲解劳务派遣三者之间的关系、责任和义务、公司规章制度及办事流程;

(2)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教育员工在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良好的安全素质,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遵纪守法意识;

(3)安全培训:协助配合客户单位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在“管理”上,指导企业根据工作环境及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地址:成都市梓潼桥西街2号正成*财富ID-2单元-2306(王府井背后瑞思特酒店楼上)

和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并予保证切实执行,有效落实。

4、发生各类工伤的风险和社会保险缴纳风险

(1)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风险;

(2)出差途中发生意外风险;

(3)在工作时间,因意外受到事故伤害;

(4)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受到事故伤害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社保缴纳时间的风险;

(7)社保缴纳基数的风险;

(8)员工流动性大,存在社保缴费后离职的成本;

(9)社保报停时间的风险。

工伤风险的规避及经济成本的降低

(1)新员工入职的当月进行社保的购买,规避了发生工伤时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

(2)对退休返聘员工购买团体意外险,当出现工伤时,公司可以用团体意外险来赔付员工,降低企业的损失;

(3)发生工伤时交由睿华公司处理,睿华公司准确掌握政策法规和办理流程,避免矛盾激化和员工无理要求,为企业节约成本。

(4)对工资结构进行调整,把工资进行分解成不纳入工资范畴的项目和一些补贴,降低加班费计算的基数;

(5)降低社保缴费基数。

纠纷处理机制

用工单位的工作:

1、用工单位部门整理发生纠纷的书面情况说明

2、用工单位部门收集派遣员工签字的各种书面证据

3、用工部门整理好各种材料提交人力资源部

4、人力资源部查阅公司规章制度条款的处理办法

5、人力资源部提出书面的处理意见

6、人力资源部汇总资料提交睿华公司派遣服务部

地址:成都市梓潼桥西街2号正成*财富ID-2单元-2306(王府井背后瑞思特酒店楼上)

睿华公司的工作:

1、派遣服务部接到资料后报分管领导

2、分管领导审阅后做出工作安排

(1)安排调查小组对书面情况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

(2)查看派遣员工签字的书面证据是否齐全合理

(3)根据客户单位提交的资料做出的处理办法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分析

(4)安排调查小组和客户单位用工部门主管及同事进行沟通并了解发生事由的经过

(3)安排调查小组根据用工单位提供的书面证据和员工进行求证

(4)安排调查小组和员工进行交流听取员工的想法

(5)根据劳动合同法和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并做出处理意见方案

(6)睿华公司提交处理意见方案报客户单位人力资源部相关领导

(7)客户单位人力资源部同意处理方案后通知睿华公司执行

3、睿华公司根据事由制作处罚通知书3份并盖上单位公章

4、邀请客户单位人力资源部人员、用工部门主管和该员工同事一起送达处罚通知书并让员工进行签收

5、对于拒绝在处罚通知书上签字的员工让随同人员及员工同事在处罚通知书上签字证明并进行备注说明情况。

6、员工拒绝签收送达通知时,应及时用邮件(快递单上注明通知内容)进行送达。

7、睿华公司把处罚通知书送达客户单位人力资源部进行签收保存

8、双方沟通对此次事件的处理过程及今后的改进方法

四、工伤应急措施

(一)用工单位职责

1、事故的报告

(1)事故现场(包括轻伤事故)有关人员必须立即向所在班组或车间负责人报告,班组或车间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安全科或企业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地址:成都市梓潼桥西街2号正成*财富ID-2单元-2306(王府井背后瑞思特酒店楼上)

(2)紧急情况发生后,有重伤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人员;

(3)立即通知四川睿华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应急办公室。

2、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全称、性质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方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原因、类别);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伤人数、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籍贯、伤害程度);

(5)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救护情况);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

(1)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救护受害者,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尽快救护到就近医院;

(2)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扩大,防止二次伤害。应立即停产,撤离所有与事故无关人员;

(3)保护好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出入。有关物体痕迹不得破坏,清理现场必须经事故调查组或区安监局同意方可进行;

(4)有关人员听候调查。①现场目击者;②班组、车间负责人;③安全干部;④企业主要领导等。

(二)睿华公司职责:

1、事故报告应急救护办公室报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及小组成员;

2、安排小组成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到医院协助用工单位办理入院手续;

3、睿华公司电话通知伤者家属,安抚稳定家属情绪;

4、告知家属发生事故时的情况和就医情况;

5、安排家属探望及护理照顾病人;

6、睿华公司安排慰问病人家属并了解病人家庭情况和病人家属思想动态,协助用工单位处理善后工作;

地址:成都市梓潼桥西街2号正成*财富ID-2单元-2306(王府井背后瑞思特酒店楼上)

7、随时和用工单位保持沟通,对病人的医疗进展和病人家属思想情况进行通报;

8、工伤备案:睿华公司安排社保专员按规定向成都市医保局(工伤生育处)填报《成都市职工工伤事故备案表》一式两份。(死亡3日内,重伤7日内,轻伤、职业病15日内);

9、工伤认定:认定时限: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睿华公司向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处)申请工伤认定;

10、劳动能力鉴定:待员工伤情稳定时,睿华公司持《工伤认定结论书》报送成都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进行鉴定;

11、工伤待遇申领:申领时限:工伤职工出院后即可将工伤待遇申请资料提交睿华公司,由睿华公司向成都市医保局(工伤生育处)申请待遇拨付。

四川睿华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代理招聘、人事代理、委托招聘、兼职服务

地址:成都市梓潼桥西街2号正成*财富ID-2单元-2306(王府井背后瑞思特酒店楼上)

篇2:财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案

(一)我国外债风险管理微观基础薄弱,外债 企业 风险管理滞后。

由于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 金融 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这种模式容易弱化企业对外债的责任约束,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对淡化。据2004年初的权威调查显示,外债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分为三类: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占55%;进行了风险管理,但比例不大、方式单一的占27.5%;进行相对完善管理的占17.5%.本次调查中,约有12%的企业在举借外债时很少考虑外债风险问题;88%的企业在举债时考虑了外债风险,但仅有50%的企业设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外债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1.企业对外债风险管理意识淡化、重视不够,没有把外债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 内容,对外债进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责任心差,对国际资本市场变化不够敏感。

2.外债风险管理的措施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全面的管理。未能就汇率、利率、币种及外债与企业的外汇收益是否匹配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不能达到优化外债结构的目的。

3.外债风险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而且和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密切相关,多数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企业财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4.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计划 经济 下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 还没有根本转变,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尚停留在简单的资金往来、会计 处理上,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运用“借低还高”手段降低外债成本比较直观,较容易得到企业决策层的支持。但对诸如交叉货币掉期等外债保值避险工具的运用及效果就比较难于理解和评价。

(二)外债结构不合理,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债务成本高,客观上增加了偿还外债的潜在风险。

在我国借用外债的来源构成中,主要是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前两类贷款一般都具有援助性质,贷款的特点是利率比较优惠、使用期较长。而国际商业贷款属于一般的国际信贷,利息率由市场决定,通常较高,贷款期限也以中短期为主。因此,若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则势必增加债务成本,增大风险。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商业贷款的增长,但在我国外债中,外国政府贷款所占比重基本没有大的增长变化,而国际商业贷款比重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以2003年为例,国外政府贷款占约13.13%,而融资成本较高的国际商业贷款在50%以上(见表1)。

(三)外债使用效益欠佳,降低了潜在的外债偿还能力。

外债的有效、充分使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增强其偿债能力。关于外债的利用效率,可以用外债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如果gdp增长速度快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高,偿债能力增强。反之,如果gdp增长速度低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不高,偿债能力减弱。比较我国的外债与gdp的增长速度(见表2),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扣除2001年),外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8年,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5年,这说明我国外债利用的总体效率不高,潜在的偿债能力较弱。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我国外债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等基础金融变量的波动会导致我国借用外债的单位面临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增加财务成本。这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外债的汇率风险是指对外举债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汇率风险是通过外债币种结构来传导的。由于外债从举债到偿债之间有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变化莫测,因而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汇率风险 理论,外债币种结构单一的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较大。我国外债主要集中于美元和日元,债务负担的风险分散没有很好地体现多元化原则,美元和日元的汇率变化可能造成债务风险,增加我国的债务负担。尤其是日元债务,因其所占比重偏高,而在我国的出口结汇中比重偏低,近年来日元汇率起伏跌宕,不确定性增加,使我国外债承受了较大的汇率风险。例如,1990年至1992年的3年间,我国共偿还日本政府贷款161.7亿日元,若按日元对美元145:1 计算,折合1.1亿美元,比按借款时汇率折合的0.7亿美元多支付 0.4亿美元,债务负担增加了0.6倍。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受到市场利率波动 影响,使借用外债单位增加财务成本或损失了盈利机会。对于借用外债的单位而言,如果在偿还债务时利率上涨,则浮动利率债务的利息成本相应上升,超出了借债时的成本预算;相反,若利率下跌,固定利率的债务无法享受到利率下跌所带来的利息减少的好处,损失了盈利机会。

(五)债务费金配置机制不合理,监督约束弱化,增大了偿债风险。

由于外债管理体制的多渠道和多部门管理,外债的立项、审批、引进、使用多头进行,各部门的权、责、利没有明确,加上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换,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缺少应有的监督,形成了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混乱现象。首先是外债申报、审批部门只注重向上级分管部门报项目,跑批件,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少过问,从而也谈不上监督管理。其次是引进的外债项目,根据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专业银行和职能部门的信托投资公司,对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资金使用方向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有的地方对本地外资引进的数量和项目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更谈不上有效监督。再次是项目使用单位对外债资金建设性和非建设性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缺少监督,尤其是对外债资金采购设备的质量和价格缺少了解,也谈不上有效监督。

二、中国外债风险管理和规避的对策

从国外金融风险防范的实践来看,对外债的风险管理必须实行双层风险控制,即政府和外债企业协调配合,双管齐下,灵活的协调外债的借人、使用和偿还,达到“成本最低、适度规模,风险最小、效益最佳,按期归还、保持信用”的外债风险管理目标。

(一)强化外债企业风险监管,提高大中型企业的外债风险管理意识。

篇3: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规避

一、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近年来,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 国有上市公司日益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资本运作和金融活动, 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财务风险不断显现, 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爆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来, 许多国有上市公司遭受投资损失。金融危机引发的财务危机, 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国有上市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一)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国资委法规局把无法取得收益而对资本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作为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种认识是不无道理的。自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 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后包装上市。由于缺乏经验, 一些地方出现了贱卖国有资产的现象,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此外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在关、停、并、转过程中也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增大。

(二)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与资本结构有关的财务风险。根据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2006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银行借贷资金仍然占据很高份额, 达到84.9% (见图1) 。这种资金结构极易削弱公司的资金偿付能力, 进而导致财务风险。

(三)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有股票投资风险、债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外汇投资风险和其它投资风险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如果不能科学管理, 小则使公司大伤元气, 大则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倒闭, 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忽视投资风险的典型例证。

(四) 外汇风险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 对外贸易不仅十分频繁而且金额巨大, 汇率的变动给公司带来了外汇经营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不定, 使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外汇业务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可见, 外汇风险是上市公司预防财务风险的应有之义。

(五) 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国有上市公司在盈利分配过程中, 在确定盈利分配的比例、金额、时间等的决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六) 并购风险

并购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在对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国家政策性或外资并购等经营活动引致损失的可能性。此外, 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股权变动行为也将大大增加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由于国有上市公司存在上述财务风险, 使得公司资金运转低效甚至流失, 同时影响公司的获利能力及投资质量, 二级市场的股价也可能应声下跌, 这些都将使公司价值大幅缩水, 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国有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旦这些公司出现问题, 当地财政税收将首先受到影响, 而且与其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受到冲击, 同时还可能波及到货币、外汇以及证券市场, 导致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使我国很多国有上市公司蒙受重大损失。因此, 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剖析,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金融危机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全球性漫延, 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 据网易财经2008年10月31日发布的《中国公司金融危机受损情况报告》显示, 上市公司已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而且, 汇率频繁波动导致汇率风险加剧, 汇兑损失加大,

(二)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董事会、监事会如果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没有形成对管理权限的有效制衡, 将导致经营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不对等、不统一, 使得融、投资风险加剧,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中航油”事件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教训, 其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虽然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 但面对重大的风险时公司管理层根本不报告, 而集团公司也没有制衡的办法, 致使造成5.54亿美元的亏损。

(三)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日益成为重要的管理议题。当前部分国有上市公司缺乏风险预警体系, 有些虽然建立了风险监控预警机制, 但形同虚设。风险预警机制欠缺灵活性,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 无法起到预警作用, 导致筹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增大。

(四) 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极高, 易诱发筹资风险。如图1所示,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 使公司资本结构严重扭曲。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 股权融资虽有所增长, 但直接融资比例仅为15.1%, 公司主要利用负债进行融资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筹资风险巨大。二是关联业务融资导致财务风险增加。在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中, 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 对外担保现象严重, 且多数情况是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提供担保。在对担保风险及其法律后果认识不足、碍于人情或关联关系而进行担保的情况下, 担保风险不断增大, 公司代偿责任的风险就出现了。况且我国很多国有上市公司凭借自身的国有性质, 认为国家会有相关政策特殊照顾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漠视财务风险的加剧。

(五) 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公司的投资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投资风险加剧。而且, 有些公司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 虽然可能使公司一时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竞争力, 但更多的事实显示盲目拓展新业务易使公司内部整体资金匮乏, 拆东墙补西墙, 造成资金链断裂, 投资风险增大, 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

(六) 资产并购重组盲目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指出, 当前我国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对并购重组缺乏整体性、长远性与资源再配置可行性的充分策划, 得了公司发展的“近视”病、资源配置上的“色盲”症, 还有一些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 陷入“习惯性重组病”的怪圈。当前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有些公司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 而且大量进入非相关领域, 导致投资管理严重失控, 最终并购重组失败, 公司损失巨大。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 (Unocal) 受挫, 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诺兰达 (Noranda) 失败等, 都导致公司面临巨大的并购风险。

三、国有上市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途径

针对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予以规避:

(一) 提高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为防范财务风险, 国有上市公司要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调整战略, 与时俱进, 不断增强适应能力。企业应关注观测外部环境发展趋势, 制定相应的对策, 总结经验和规律以应对各种危机, 提高公司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 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统筹规划, 积极引导, 加强监管, 以保证国有上市公司的稳定、有序发展。

(二)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后, 能否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关键在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能否有效运转。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国家法律保障、公司章程和合同约束、制度严谨的分权、分责、制衡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从机制和制度上防范财务风险。而且, 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含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它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另一方面能够平衡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使财务风险得以有效规避。

(三) 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是进行风险规避的重要内容。如果公司没有合理的制度, 无章可循, 就会导致少数人操纵现象, 使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重大投资项目风险预警和防范等风险管理制度, 强调以制度防范为基础, 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 其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产品特点等都不尽相同, 要想使风险管理制度真正实用, 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就必须根据国有上市公司自身的行业、发展阶段等特征完善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四) 落实风险分层管理责任

规避财务风险要将防范风险的目标层层分解, 防范风险的责任层层明确, 防范风险的措施层层到位和落实。只有强化责任并引入问责机制, 形成层层传递的工作机制, 才能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把防范和规避风险的责任落到实处, 融、投资及收益分配各环节的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得到防范。2006年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在中央企业首次实行了全面风险管理, 落实各公司各层级各环节的风险管理责任, 对于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 提高融资及投资决策能力

国有上市公司决策往往涉及的资金规模大, 项目复杂, 某种程度上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的高低, 一招失误, 满盘皆输, 因此要坚持走科学决策之路。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导致融、投资风险加剧。面对当前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现状, 国有上市公司应该加快优化资本结构的步伐, 合理规避筹资风险, 提高公司整体质量。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应尽可能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特别是对于资金的管理, 应该及时跟踪和进行控制, 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六) 实现主业导向并购

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是主营业务的竞争, 因此公司在并购中应突出主业, 集中力量做好主业, 不断提高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国有资产的投资应当以关系国计民生的稳健投资为主, 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有效防范并购风险。广州市国资委主任张连广在2008中国城市国资论坛上提出, 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 继续做强做大公司的主营业务。并购必须紧紧围绕主业, 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 在行业中逐步做强做大。所以, 在进行并购时, 国有上市公司应切实做好并购前的尽职调查, 摸清家底, 找准风险点, 提出防范措施, 特别是涉及非相关领域的并购更需慎重。同时高度重视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切实增强集团公司对并购企业的控制力, 避免并购重组的失败, 加大并购风险。

(七)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增强管理者及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有利于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财务风险等行为的发生, 员工也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自身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岗位风险责任等意识和理念, 使财务风险尽可能得以防范和规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 国有上市公司应将和谐的理念渗透到风险管理文化当中, 增强公司凝聚力, 不断提升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企业经营风险分析及规避

【关键词】 经营风险;规避;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 F272

经营风险简单定义为经营企业时面临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所做的所有决策都具有风险,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内外部决策风险、内部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筹办初期,企业存在创业的风险;在企业投产后的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更是隐藏其中,资金风险、市场营销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等,任何一环的疏忽和纰漏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授权风险、决策风险、内部牵制风险等,都对企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成为当今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赢利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利润伴随风险;利润越高,风险越大。要想赢利就必须学会控制风险。 

国内外的诸多实例表明,企业风险的产生与集聚,最终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灾难。曾经喧嚣一时的“汽车之都”底特津,如今步入了沉沦的深渊,今年6月1日美国通用汽车宣布破产,一个大到不能大的百年企业遭遇黑暗一刻,这样一家巨头公司为何会走向破产边缘?是外部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带来的经营决策风险还是内部管理层做派所带来的流程风险和授权风险?答案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这一桩桩实例令人震惊,而其中暴露出来经营风险更是发人深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会出现风险,问题是面对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在制度上下工夫,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把漏洞补牢,还是只顾查处事件,追究责任,忽视从制度上堵塞漏洞,致使问题重复出现?一个肯定的回答是,面对风险,必须全面加以分析,进行风险的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将风险掌控在可控范围之内。

1 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

经营风险因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风险要素、内外部决策风险要素、内部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风险要素。

(1) 外部经营环境中的风险要素: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及科技进步风险。

(2)外部及内部的决策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成的风险要素:战略决策风险、经营决策风险及财务决策风险。

(3)内部组织体系和工作事务流程中的风险要素:员工的诚信风险、运作的流程风险、授权及核准风险、金融及信用风险和信息化技术风险。

2 经营风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增加了税费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場主体鱼龙复杂,不讲诚信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缺少防范意识,对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了解甚少,导致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2.1 对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考察不细,导致上当受骗

目前,少数公司是国有企业独家投资或者合资开办的,大多数商贸公司是个人开办的。一些不法商人,在申办公司时,伪造资本证明资料,骗得注册,或者借用他人资金注册后又予抽逃,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这类公司没有正式、真实的帐册,开办者往往把公司的有效资产落到自己或者亲属的名下,债务由公司承担,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一些企业对合作公司的资信情况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投入资金或者供给货物后,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转移或者挥霍,无法收回。

2.2 法律关系不清,对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风险增大

法律关系不清,错定合同性质和名称,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无法确定。

2.3 乐观签约,缺乏风险评估及保护措施,一旦形成纠纷,损失难免

在经营中,缺乏对经营项目风险评估,好多项目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资产、经营、信誉情况进行评估,没有对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效果上的考量。签订合同时,没有约定纠纷解决的方式,或者约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决方式。大多数合同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虽然对方提供了担保,但因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而归于无效。

2.4 盲目联营,陷入联营陷阱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往往是各方招商引资的对象,面对复杂的情况,稍有不慎,一旦投入资金,便会陷入矛盾和纠纷之中。

2.5 对合同履行重视不够,导致后续工作被动

有的企业对合同的履行不够重视,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不清,应收帐款得不到及时收回。

2.6 对应收帐款催讨不力,导致风险或者损失

一是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二是由于货款拖欠时间过长,欠款企业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或者经营状况恶化,甚至破产,丧失偿还能力。

2.7 诉讼措施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者无法执行

一是选择起诉对象不当,导致诉讼请求被驳回。二是没有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导致被告人的财产被其转移、处分或者被其它法院查封、冻结,失去了偿还债务的机会。三是有关事项没有保留书面材料或者材料丢失,导致无法向法庭提供证据;举证不全面或者不及时,导致超过举证期限而失权。四是经过诉讼程序胜诉后,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执行,使生效的判决、调解丧失强制执行的效力。

3 经营风险规避办法

为了提高企业对经营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建立兼职或者专职的法律顾问队伍,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企业可根据本单位人员和业务量等状况,设立专职或者兼职法律顾问,具体负责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和诉讼代理工作。未经法律顾问审查同意,不得签订和变更合同。

(3) 认真审查合作方的资信情况,谨防上当受骗。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的工商登记、资产、信誉及经营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对于公民个人开办或控制、无资产、操作不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要尽量规避。对于资信情况不明朗,但确有合作必要的,要通过严格财物控制、同时履行、对方提供担保等方式予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

(4) 密切关注合同履行过程,确保合同履行善始善终。生意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合同的履行过程。合同一经签订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变更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

(5)慎重开展紧密型、法人型联营业务,预防联营风险。在紧密型、法人型联营中,有的是联营各方组成新的法人企业,有的是以一方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对紧密型、法人型联营项目要慎重。对于有些项目确实需要联营的,尽量采取协作型联营即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约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各自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

(6)加强应收帐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帐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财务部门日常对应收帐款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报告应收帐款情况,控制应收帐款规模;二是定期召开有主管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法律顾问、财务人员参加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帐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对于没有还款诚意,有较大风险的应收帐款,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三是制定应收帐款的催收、签认、资料保管等具体操作规范,保全证据,完善法律手续;四是把应收帐款作为考核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建立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追究制度,对于不尽职责、滥用权利、贪图私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者法律责任。从而形成应收帐款管理、回收的长效机制,有利有节的开展工作。 

(7)视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对债务的态度,确定清欠方案。当发生纠纷时,通过协商解决,实行各方利益的双赢,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必须有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纠纷的心理和技术准备,一旦出现对方以种种理由推脱,迟迟不予落实,或避而不见;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有停产停业可能;债务人欠债较多,有可能被起诉;或已经涉及重大诉讼,且诉讼进程表明其将败诉等情况,应及时启动诉讼程序,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4 经营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就是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就是要通过制订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来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保证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

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公司风险防范的内控制度呢?以下五点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

4.1 相互牵制原则

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

4.2 协调配合原则

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

4.3 程序定位原则

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

4.4 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4.5 层次效益原则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

如今,国内各公司正竞相推广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构成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中包含内部控制,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丰富的概念集合和管理工具。以往我们许多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并非是没有制度,而是企业经营者违规操作。所以内控制度还必须规范这种违规操作的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

5 结语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时刻都存在的,有时候不能仅仅通过报表上的数字就得出经营状况好坏的结论,而是要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才能下定论,才能对企业存在风险的环节做出判断和整改,避免更进一步的损失。 经营风险分析作为企业抵御风险、规划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有效地避免企业因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研究经营风险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找出企業风险产生的根源,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决策,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危机论》:彭韶兵 邢精平,清华大学出版社,96~98页.

《股份制企业经营风险与防范》:庄恩岳 尹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3~37页.

《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赵新节,《会计之友》 2008年第6期,5~6页.

《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阮平南 王塑源,《决策借鉴》,2007年 第3期,10~15页.

篇5:财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案

第一部分 国内早教市场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早教市场进入理性市场环境。国内的早教市场无疑是非常巨大,利润也非常丰厚,表面看来,进入早教行业“门槛”非常低,事实上早教行业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是“宽进”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严出”的。许多的社会资金迫切希望进入早教行业,也有一部分开始进行了具体运作,但经营现状很难以乐观。经过第一轮的洗牌,早教市场已进入到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理性市场环境。那些早教机构被淘汰或者不能很好赢利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A)、缺乏专业、系统、科学的0-3岁早期教育课程设置。这方面体现在一些自行创办的早教中心。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后盾。由于这类早教机构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来撰写课程教案,基本上是从书本和到其他机构去模仿,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为了课程而疲于奔命,最终导致早教课程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无法发展会员,增加了经营成本,消耗了时间,最后失去市场。

B)、经营成本非常之高。主要体现在一些加盟早教机构。由于这类机构在加盟时需要向加盟总部缴纳一笔很大的前期加盟费、管理费(有的还要按年递增)、强制性的统一购买教具费、人员培训费、教材费等各种费用,导致开办成本急剧增加。假如加盟费为省级城市8万元,按3年平摊成本,那么这8万元的费用平摊到每一年是2.7万元左右,高额的加盟费用极大的增加了经营压力。虽然采用加盟的方式避免了缺乏专业早教课程的风险,但高额的加盟费用大大了冲抵经营利润。很难实现在短期内赢利的目标。一般来说,如果在6个月之内不能赢利,会陷入恶性循环,很难继续维持。

C)、内部管理不善。加盟机构和自办机构都存在有这方面的问题。早教行业的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既不同于简单的企业管理,又不能等同于学校、幼儿园的管理。在客户服务、客户维护、接待咨询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行业专业性。员工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很难得到家长的认可,根本无法胜任工作。

D)、市场开发能力差。在我们调查的20家早教机构中,仅有少部分制订了月度、年度的市场开发和营销计划。真正具有有非常强的洞察市场能力的机构不到20%,究其原因,主要是聘请专业的市场策划人才成本非常之高,一般月薪在3000-10000元人民币左右。大部分早教机构是投资者既当老板又当业务员。按“想当然”的心态去开展业务,结果可想而知。

E)、急功近利心态明显。具体体现在短期利益行为方面。比如投入一些资金后,希望马上就能有回报。结果资金断链,投资者心态变得很差,最后陷入恶性循环而倒闭。还有就是希望靠豪华的装修、场地大来吸引家长,事实上家长真正需要的是希望能享受到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早期教育服务。装修和环境固然重要,但盲目的豪华装修和大场地只能增加巨额的日常经营成本。早教特性体现在长期、稳定的利润点。

第二部分 投资早教行业如何规避风险

经过对国内外早教市场经营现状及国家政策法规长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市场营销及管/

2理专家建议欲投身早教事业的单位和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风险规避。确保投资成功。

1、政策风险规避:国家的政策法规越来越完善,经营时切勿“擦边球”。要办理了正规、合法的营业牌照方可经营。营业范围一栏一定要明确标示有“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开发、服务、幼教信息咨询”等经营项目。否则,所有经营活动是非法的,将不受法律保护(一般加盟总部会出具合法手续协助在当地办理)。

2、避免盲目加盟:

1)、欲加盟的机构是否真正的有核心竞争力;

2)、是否有研究开发能力。

3)、是否有真正的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早期教育专家(而不是仅挂一个名),未来早教行业的竞争将是专业知识的竞争。能否创新关系到一个早教机构的存亡,至关重要。

4)、欲加盟的机构的领导层是否有超前意识,是否真正有独到之处(如该机构是否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性发展计划,是否与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责任相结合等);

5)、有比较。(如比课程、比理念特色、比管理,比较加盟费用、比前期投入成本)。

3、资金风险规避:要依照总部要求有足够的备用资金。在前期的投入中,要充分做好资金预算,不打无准备之仗。更要有良好的心态,切勿急功近利。一般来说,在去掉了一些诸如加盟费和年度权利使用费水分以及培训费、教具费差价、指导费用等不合理的费用后,20万元足够建立一家中高档的早教中心。

4、社会资源风险规避:考虑自身是否有相关的社会资源。如能充分调动和运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如妇联、报社、电视台、住宅管理部门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联络十分重要。

5、人力资源风险规避:人是第一要素。要严格按照总部的人事招聘要求,选择忠诚、品德良好、上进、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员工是关键。

6、内部管理风险:早教行业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也是一项长期艰苦、非常细致的工作,涉及到员工队伍建设、客户维护、奖惩、薪酬激励机制等方方面面。不要各自为政。要严格依照总部的管理规范来实施内部管理,出现任何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切勿自作主张,应及时与总部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第三部分 其他建议

1、切勿进行太商业化运作。早教行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需要口碑,需要沉淀,更需要一种专业精神。要多做公益活动,通过社会效益来促进经济效益。

篇6:企业风险分析与规避风险

1、技术、产品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风险:企业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还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否则会被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和产品利润下滑。

规避:公司必须坚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并且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来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与规避

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是公司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的保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石油化工等一些行业的迅猛发展,业内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未来的行业竞争力。

规避:公司不仅要提高技术人员薪酬和奖励并且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并将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吸收为公司股东,实现了利益共享,并要为技术人员提供出去学习的机会,将知识融合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市场竞争分析

风险:在价格方面,传统的建筑材料的价格相对更加低廉,泡沫玻璃优势不足。与当今流行的同行业泡沫玻璃公司相比,两者同时掌握了泡沫玻璃的制成技术,部分厂商甚至更早进入该行业,对我公司来说,在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规避:需要从多方面来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价格上要形成竞争优势,质量上是要更高要求地做到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要从产品更加人性化和注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企业间联合协作,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管理风险分析

决策风险:由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主客观原因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决策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并造成了一些损失。

质量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佳,效益滑坡,必然会对资产造成损害,损失股东的利益;企业产品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监督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会导致在市场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动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减少订单,质量问题会导致需求方的索赔,还会承担经济赔偿或是诉讼风险。

篇7:存货审计风险识别及规避

识别存货审计风险

存货审计风险指企业的存货有错报、漏报、虚报、假报等情况存在,而审计人员未审出,导致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败。要识别存货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存货审计风险的形式,存货的错弊表现,以及风险迹象。

一般来讲,存货审计风险的形式有:虚报数量、账有实无;价值虚假,即有的存货计价不正确,采用计划价格核算的差异不处理;减值准备该提不提,或者不应该提的却计提;存货损失不处理,盘盈、盘亏不处理,长期挂账充资产。

存货的错弊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取得时的错弊外购存货成本不实,计价不准确;入库存货的价值虚增,扩大企业库存;将账外产品成本或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加入账内产品;将代制或代销存货冒充自己所有;以次顶好,仓库内盗。

发出时的错弊计价方法不合理,经常改变计价的核算方法;价值计算不正确,多计或少计成本;成本差异计算不正确,不按月分摊,不结转或结转方式不正确。

储存中的错弊账实不符、相互顶替、规格型号互串;盘盈、盘亏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理;腐烂、变质、没有使用价值的存货仍保留在账上;减值准备计提的不正确或计提无依据。

账簿记录中的错弊出入库手续不完善,账簿记录不齐全;计量单位不统一,米尺不分,公斤市斤不注明;交接手续不清,保管责任不明;会计仓库长期不对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存货审计风险迹象主要表现在:存货增长远远快于销售增长,销售成本及应付账款的增长不成比例;存货准备相对与库存下降较多,存货储备不足以及夸大营运收入;突然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原用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方法;存货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化比例明显不匹配;存货逐步增大,存货周转率越来越慢,以存货作为抵押品越来越多;存货呆滞,削价不合理或有大幅度变化;存货清查盘点不清,存放地点不详,盘点人员未签字;存货数量为零或正数而金额为负数或数量及金额均为负数;存货减值准备账户变动较大等。

存货审计难点

存货审计的难点有:

存货品种、规格、性能复杂,审计人员不熟悉难以核实;

存货流动性大,特别是在制品正在加工生产,其形态与价值随时在变,如生物制品、管道内产品等处在不断地流动,过后无法核实;

难以计量的堆放材料,如灰、砂、煤、炭等,不便核实;

价值小数量多的材料,不好核实。

篇8:城市电网规划风险分析及规避

某产业园占地116hm2, 规划建设面积为245.61万m2。该产业园区集商业、生活与商务为一体, 设置居家办公区、配套居住区、研发配套区、信息技术区等多个功能区, 设置40万m2住宅区, 可以容纳2万人居住。为保障该产业园区供电稳定性及可靠性, 对其电网规划进行研究, 综合考虑电网规划风险, 在中亚配电电压中应用20k V。

2 城市电网规划原则

城市电网规划的目标, 是在满足城市未来发展负荷需求的基础上, 构建安全、可靠、经济电网。城市电网规划, 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城市规划, 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进行城市电网规划, 应遵循以下原则:可靠性原则。电网规划应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 其可靠性较好, 避免出现灾难性大范围停电事故;灵活性原则。电网规划应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 适度超前发展, 满足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要求;经济性原则。在电网规划中, 应考虑规划投资成本;智能化原则。加强技术创新, 进行技术标准统一, 提高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3 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体系

风险管理, 即通过风险识别与预测, 对风险进行评价, 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有计划的处理风险, 实现预期目标。在城市电网规划中, 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构建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体系, 对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3.1 城市电网规划风险源识别

城市电网规划风险, 从风险性质角度划分, 可以分为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与管理风险, 从风险可控性角度划分, 可以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风险识别是城市电网风险管理的基础, 是风险评价与风险规避的前提。

3.1.1 城市电网规划政策风险识别

城市电网规划政策风险, 指的是因政策变化所引起的城市电网规划风险, 如国家土地使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审批政策、征地补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直接关系着城市电网规划风险。政府部门对城市电网规划方案是否支持, 土地政策与大用户直供风险属于政策风险主要风险源。该产业园占地面积为116hm2, 土地政策及政府部门对其电网规划方案支持与否十分关键。

3.1.2 城市电网规划技术风险识别

城市电网规划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前期技术风险。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前期, 需要依据电网发展规划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并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 通过技术与经济对比, 最终确定城市电网规划规模与投资水平, 其可行性报告是否严谨, 直接决定着电网规划前期技术风险; (2) 设计技术风险。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 其主变容量、接入方案、无功补偿、保护方案、设备选型、电压等级等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均会带来设计技术风险; (3) 基础建设阶段技术风险。如设备质量、安装质量, 调试效果等, 均会引起电网规划技术风险。此外, 电网规划中所应用技术还存在着适用性风险, 为此, 应合理选择技术, 保障电网稳定性及安全性。

3.1.3 城市电网规划经济风险识别

受无法预料因素影响, 导致投资决策方、施工、运行电网系统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背离, 导致投资亏损的风险即电网规划经济风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电力需求量, 受国内市场、金融等因素影响, 社会生产不足, 导致电力需求下降, 限制了电力销售。一些电网规划项目在投资之前缺乏调查与可行性研究, 导致项目建成后用电负荷不足, 无法实现预期效益, 或电容容量偏低, 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带来经济损失。在城市电网规划经济风险中, 最为关键的风险源主要为:征地拆迁费上涨、土地资源价格上涨、电价不能上调带来财务风险等。

3.1.4 城市电网规划管理风险识别

电网规划管理水平, 直接关系着城市电网实际收益。电网规划项目其管理风险主要为管理机制风险, 如分配机制风险、用人机制风险、管理制度风险, 因管理不当, 导致城市电网规划管理困难, 影响其效益。城市电网规划管理风险源具体为:规划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电网工程质量管理不当, 电网规划人员配置不足, 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协调、管理层缺乏重视, 应对自然灾害管理风险等。

3.2 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构建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以电网规划中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为核心, 细化其风险评价指标。如城市电网规划政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部门对电网规划支持力度、环保政策对变电站噪音技术要求、输配电价政策风险、土地政策风险等;技术风险评价指标为:规划方案供电可靠性风险、网架结构扩展性风险、设备选型风险等。

4 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规避策略

为降低城市电网规划建设风险, 应在识别城市电网规划风险的基础上,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风险评估, 并应用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规避策略

4.1 电网规划政策风险规避策略

为规避城市电网规划政策风险, 在该产业园区电网规划作业时, 应协调政府规划部门, 让政府部门优先为电网规划项目办理审批手续, 降低电网规划政策风险。在电网规划时, 综合考虑未来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政策风险, 积极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避免政策变动引起风险。电网规划部门应与电力部门加强联系, 一旦出现城市规划调整, 负荷预测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 应及时进行修改调整;熟悉节能减排政策, 综合考虑新能源并网所带来的问题, 保障电网规划设计质量。

4.2 负荷预测风险规避策略

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电网规划质量, 然而电力负荷预测其影响因素较多, 不确定性较强,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时间因素、气候因素等, 并考虑预测数据样本是否具备代表性, 尽量选择大量历史数据进行负荷预测, 保证预测方法应用合理性。

4.3 变电站选址技术风险规避策略

在变电站选址时, 应进行实地勘察, 保证选址地点地质地形条件符合建设条件要求。一般变配电站应选择在负荷中心附近, 应避开易燃易爆场所, 不应设置于人口密集区域, 此外, 变电站选址应考虑到灭会、防尘、防水、防潮、防震等要求。

4.4 电价波动及设备工程造价波动经济风险规避策略

电价波动直接影响着电网规划收益, 可以通过年度、季度与月度电力市场电力合约价格进行风险波动规避。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 引入竞争机制, 选择出性能突出、经济性良好的规划方案, 降低设备工程造价波动经济风险。通过实际调查发现, 在2010年时, ××地区平均销售电价为454.36元/MW, 2011年为488.62元/MW, 2012年时为515.05元/MW, 其年均增长率约为5%, 按照数据调查分析, 其电网规划受电价波动影响的风险偏低。

4.5 管理风险规避策略

为规避城市电网风险, 应加强施工质量风险控制, 合理设置电网规划组织机构, 并配置足够的人员, 加强人员管理, 防范电网规划管理风险。

此外, 在电网规划中, 应采取差异化电网设施设防标准, 对电网中骨干网架、重要配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应提高其防护标准, 提高抗风险能力。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 简化项目核算手续, 缩短办理时间, 保障电网规划建设顺利进行。因当前电网规划拆迁难度较大, 费用较高, 且变电站等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为此, 应安排好电网规划技术风险论证, 保障电网规划质量及综合效益。

5 结语

当前,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用电需求增加, 对城市电网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城市电网规划原则的基础上, 重点对城市电网规划风险分析及其规避策略进行研究。城市电网规划风险主要为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与管理风险, 在分析电网规划风险源的基础上,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细化风险指标, 并提出控制措施, 实现风险控制。采取科学有效的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规避策略, 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电网规划质量, 满足城市用电需求, 实现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陶卫君.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与规避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0.

[2]杨卫红.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模型及风险规避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0.

[3]王大雷.网格分析法在城乡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 , 2012.

[4]张利.市级配电网规划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2.

[5]王新.县级配电网规划风险规避的策略[J].硅谷, 2013 (20) :110, 105.

上一篇:辽宁省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下一篇:镇卫生院平安创建申请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