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24-04-27

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11篇)

篇1: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双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低位

2、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

3、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归纳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及古今异义词

2、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3、体会本文起兴、多用铺陈和善用比喻的民歌特点

【学习难点】

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的把握需要体会焦、刘二人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注意揣摩焦刘二人的心理。

【学法指导】

分组讨论

【知识链接】

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共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学习过程】

夯实基础

1、字音

俜(pīng)襦(rú)拊(fú)鹄(hú)幡(fān)踯躅(zhí zhú)槌(chuí)萦绕(yíng)主簿(bù)窈窕(yǎo tiǎo)婀娜(ē núo)

2、字形

(罄磐)石儿今日(冥冥暝暝)主(簿薄)

3、实词

(1)谢(2)适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①始适还家门(出嫁)②阿母谢媒人(谢绝)②处分适兄意(依照)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

③多谢后世人(告诉)④ 适彼乐土(到、去)

(3)为(4)故

①为仲卿母所迁(被)①大人故嫌迟(仍旧)

②为诗云尔(作、写)②故遣来贵门(特意)

③非为织作迟(是)③知是故人来(旧、老)

④君家妇难为(做)④故作不良计(故意)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

⑥始尔未为久(算是、算作)⑦慎勿为妇死(为了)

(5)举(6)令

①举言谓新妇(张开①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举手拍马鞍(拾起)②岂合令郎君(敬辞,你的③莫令事不举(成功)③莫令事不举(使、让

④举手长劳劳(举起)

(7)见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②君既若见录(我)

③渐见愁剪破(被)

④府吏见丁宁(我)

4、虚词

(1)相(2)尔

①及时相遣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①始尔未为久(语气助词

②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②诺诺复尔尔(如此如此

③还必相迎取(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③君尔妾亦然(代词,这样

④久久莫相忘(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④ 作计乃尔立(代词,这样

⑤好自相扶将(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⑤尔来四万八千岁(代词,那

⑥誓天不相负(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⑥尔与尔三矢(代词,你

⑦登即相许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

⑧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⑨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

⑩无物以相之(动词,辅佐)

5、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昼夜勤作息(昼夜,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

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理实如兄言(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作动词,做官)

窈窕艳城郭(艳,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

戒之慎勿忘(戒,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6、通假字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7、古今异义

妾不堪驱使(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共事二三年(共事,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何乃太区区(区区,古义:愚拙、凡庸;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汝岂得自由(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和限制)

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和同情)

本自无教训(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知识)

感君区区怀(区区,古义:真挚情谊;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义: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

承籍有宦官(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

处分适兄意(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便利此月内(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生人作死别(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的人)

奄奄黄昏后(奄奄,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连接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多谢后世人(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

8、文言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

句式特点:(被动句)

翻译: 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

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句式特点:(判断句)

翻译: 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3、何言复来还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句)

翻译: 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

4、仕宦于台阁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

翻译: 在大官府中任官

5、徘徊庭树下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

翻译:在庭院的树下徘徊

6、渐见愁剪迫

句式特点:(被动句)

翻译:渐渐被忧愁煎熬压迫文本探究

1、通读全文,探讨本诗的线索,划分情节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序幕孔雀东南飞开端诉说隐衷发展遭遣盟誓

再发展被迫允婚结局、高潮践约同归尾声鸳鸯和鸣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

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清洁推向高潮。

2、分组探讨刘兰芝、焦仲卿、刘兄、焦母的形象特点。刘兰芝:年轻貌美、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焦仲卿:忠于爱情、善良孝顺、软弱无能刘兄:见利忘义、尖酸刻薄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

3、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

(1)本诗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第二段从12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琐碎?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 简练而又层次,意在强调刘兰芝从

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4、导致刘兰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封建家长制下的逼迫。这是传统的观点。刘兰芝的悲剧首先是一个时代的社会

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观点二:焦母的“恋子情节”。从文中可推知,焦仲卿父亲去世较早,焦母一手把儿子拉扯成人。长年的生活磨难,使得他练就了铁一样的手腕;多年的相依为命,使她对儿子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所以,她不甘心自己儿子渐渐离他远去,不恩能够忍受儿子对她只言片语的反抗。在这种情形下,美丽贤惠的兰芝是她眼中祸害的根源。观点三:仲卿的懦弱。仲卿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面对衷爱的妻子和敬爱的母亲,太难取舍。他尊敬他母亲,除了遣归兰芝以外的事,他都能迁就他母亲。然而,无论怎样坚持,兰芝终被遣归,他是在无能为力,又不能喝母亲断绝关系。他是善良的,也是无奈的,从而在行动上也表现为某种懦弱。观点四:兰芝是美丽、贤良的。她的最大的“不孝”是没有给焦家留有后代。对焦母而

言,有什么比为焦家留有一个后代更为迫切的呢?

【归纳小结】

篇2: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链接】

一、字音

1.典型字

遗()还顾()三匝()羁鸟()阡陌()故渊()榆柳()后檐()

守拙()暧暧()墟里()狗吠()掇()衿()颠()樊笼()

2.重点词

遗:赠送。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

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

2.通假字

契阔谈(“ ”通“宴”)

3.一词多义

四、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五、文学常识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遗世独立的大诗人。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年,他41岁。以后就没有做官,死时63岁。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等。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其诗朴素、自然,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3.《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六、名篇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学习过程】

一、疑难妙句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4.“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重点语段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篇3: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一、精编学案, 明确要点, 积极参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 以“学案”的形式先交给学生, 让学生借助“学案”自学, 了解新课的内容知识, 学会概括、总结知识网络, 优化知识、能力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一) 首先,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 教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它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同时也影响到各种考试的取向。学案导学是以“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疑为主轴, 动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 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 帮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二) 教师要群策群力, 精编学案

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思维展示, 它需要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则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共享, 减少了教师个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因此, 学案的编写应该是同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任务, 经集体讨论、研讨, 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 在课前发给学生。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学案, 要做到学习目标具体明确, 内容全面, 重难点突出;在内容编排上也必须要与教学进程同步。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二、布置预习, 自学研讨, 生生互动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每一个学生进入新知识点学习的必须完成的步骤。做好预习工作, 不仅能让学生最快地进入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

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文本的预习, 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案。学案的设计包括重难点、教学环节、课堂检测、课后反思。教师布置和设计的预习任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 其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情况安排, 从简单到复杂, 从课文的字词到句子的理解, 再到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把握等等。在学生预习时, 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 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首先,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课前预习;课上, 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可以组内结对, 组与组之间结对。这样既能督促同组同学间的热情互助, 也促进了生生互动。其次, 对学生课前的预习要有检查和落实, 预习不是做样子, 也不是走过场, 要一一检查落实, 督促其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 课下、课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被调动起来了。

三、分层导学, 通力协作, 攻疑克难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 同时也是学案的直接应用者。因此, 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 依据学生情况设计学案, 力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从而使学案更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要让学案充分发挥它的有效性, 学案问题的设计就要有艺术性。教师一方面要深入教材, 领会教材的意图, 明确教学的目标, 同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 了解其个性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让成绩薄弱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研讨中。问题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活动, 通过思考、分析、归纳、回答、汇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的现状, 给学生适当分组, 嘱咐组长给小组内学习不佳的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检测结果增减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同时小组长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组长的作用, 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管理组内成员的权利:监督检测、帮助提高、强行执行。就这样, 一个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动下展开了组内的竞争, 同时小组间也激烈的竞争起来, 全班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大家你追我赶、互帮互助、通力合作, 形成了较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 对各组的疑难进行点拨, 并指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整理笔记。这样一来, 学生整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成果展示, 交流点评, 共同提高

在完成教学要求及既定目标后, 教师应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对本节内容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应包括完成目标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表现等多方面。各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 对于典型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点评。教师从学生展示成果中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方法概括、规律总结、重点回顾等, 使学生由表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反思, 教师本人、学生代表发言, 共同探讨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使课堂效率更上一层楼。

篇4: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学案导学就是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将学案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的一种模式,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教学程序呆板、缺乏充分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质,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伴随着充分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熏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情感则分为学生和作品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主要是通过范读、朗读以及谈论等。而问答式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关注的重点也是问题的正确与否,在课堂中谈论的重点也是对问题的探讨,就算学生准确的描述出了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也并不代表学生领悟到了情感。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渲染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领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另一篇文章的学案教学中,课堂之中的情感交流都因学案的问题受阻,失去了文章自身的感染力。由此可见,学案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情感性过强的文章。

(二)学案的书写量过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过重的学案书写量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于某些文章来说,两三个学案问题就足够了,但有些教师为达到学案的形式要求,通常都会编写6到10个问题,这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某位教师在对《斑纹》一文进行学案编写时,设置了10道问答题,这就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而有的学生甚至要花上1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这10道问题。而在课堂之上,学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10道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和其他学科的学案。

(三)课程的共性过于强化、个性弱化

如果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使用的是同一种教学学案,这势必会加深课堂的共性而削弱课堂的个性。有些学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采用分层教学法,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自己选择完成学案问题,满足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但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会相对繁琐。而对于一些全班学生都没有选择的学案问题,教师在课堂之中的处理时间也是难以把握。

二、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对语文学案进行准确定位

语文学案是指对语文教材进行的加工和再创造,具体包括教师参与课程研制、因材施教和为学生服务等教学理念。因此,是否符合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学生是检测语文学案质量好坏的主要参考。一般说来,与课本教材相比,语文学案应具有更为优化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对于学生理解全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的“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

(二)对语文学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写

对语文学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学案的相关内容进行精选,严格控制学生的自学量和书写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语文学科的课前自学内容应包括字词练习、查阅相关的资料,把握文章结构和记录不懂的问题。第二,课堂学习内容应在课堂之中完成,不宜将其全都放在课前。第三,课后的语文学习应将“温故”作为学习重点,对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灵活性。

其次,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指导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点,课堂学习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不需要将其全部写在教学学案上,而学案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需要书写的练习,对于语文手写的练习量务必要把握好“度”。

最后,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行充分考虑,使学案的补充和优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拿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对于语言的训练不足是其主要缺陷,针对于此,学案应适当增加一部分的语言训练;而对于一些教材中缺乏作者的个人资料和写作背景,而这些资料对于教材学习又是十分必要时,教师应将其编入学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学案导学”法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生的一些学习陋习,并创建了一种主动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更加充分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篇5: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2年级:高一设计人:胡彦英审核人:商伟杰编号 【语】08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日期 2013-3-8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

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习过程】

1、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

(1)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

(3)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综合探究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后世称为“”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2)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列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篇6: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草野英雄树起的精神坐标

一、语言积累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蓼.洲(liǎo)

皦.

皦(jiǎo)溷.藩(hùn)

抶.

而仆之(shì)B.赀.财(zī)

傫.

然(lěi)户牖.(yǒu)

扼.腕墓道(è)C.缇.骑(tí)

废祠.(cí)詈.骂(lì)

投缳.道路(yuán)D.逡.巡(qūn)

猝.

发(cù)湮.没(yān)

赠谥.

美显(yì)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当道 C.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D.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

道()

()

()

4.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缇骑按剑而前

.C.抶而仆之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

B.去今之墓而葬焉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又有剪发杜门

.B.视五人之死

C.轻重固何如哉

.D.忠义暴于朝廷

.A.人皆得以隶使之 C.亦以明死生之大

杜:塞、闭 视:比较 固:本来 暴:暴露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B.安能屈豪杰之流 D.佯狂不知所之者

()7.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固百世之遇也①斯.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朝廷③忠义暴于.

④老于户牖之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 三、一法一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连文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连的,所以可以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句之意。如本文中“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其中“皦皦”一词较难理解,可联系上一句中“湮没不足道”和“独”推断出。“不足道”即“不值得称道”,“独”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可见“皦皦”应与“不足道”相反,即“光荣显耀”之义。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上下句语意连贯的特点来推断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牓,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

译文:(2)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

译文:

答案

1.B 2.D 3.C 4.C 5.D 6.D 7.B

8.(1)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谁轻谁重到底怎么样呢?(2)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墓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可用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

9.(1)我本就知道皇帝的特使一定会来,这不过是意料中的事情罢了。

(2)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嘱咐我写的,我从前答应了他,今天不写完的话,也就变成一件背弃情谊的事情了。参考译文

篇7: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在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预习检测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①

和被选为国家②

的权利,是公民③

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④

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⑤

、集会、⑥

、游行、⑦

的自由。

(3)监督权:指公民有监督一切⑧

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⑨

、⑩

、、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

的原则。

2.坚持

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简答

1、如何理解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重难点探究

一、市民小李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反映该地某交警中队乱罚款的现象。请问,小李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此外还享有哪些权利?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市拆迁区居民因不满市政府的拆迁办法,先是集体冲进市政府办公楼,对政府办公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然后又在市政府前的马路静坐并举行游行示威,一度造成交通中断。尽管后来市拆迁办公室经过进一步的综合考虑,适当修改了拆迁办法,但部分居民却因扰乱政府办公秩序和造成交通阻塞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材料二 B市交通局和财政局联合发布一个文件,规定市内每辆出租车一年增加缴纳车票营运使用费一万元,用于出租车的管理。这一文件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对此,多数出租车司机认为上述做法不合理。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意见,决定派代表将情况反映给《焦点访谈》栏目。《焦点访谈》播放后,该市政府纠正了错误,撤销了该文件,退还了司机的钱款。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示()。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堂检测 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生存权和发展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当公共权力被滥用,当政府官员不尽职,造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请举起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这句话中“公民手中的利剑”是指()。

A.公民的监督权 B.公民的惩罪权 C.公民的选举权 D.公民的罢免权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①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②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③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4.邓小平同志指出:“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这段话是说()。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高级干部、名人容易发生违法行为

C.司法机关应格外关注并严惩高级干部、名人违法事件 D.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在我国客观存在

5.“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

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知识体系梳理

①权力机关代表 ②权力机关代表 ③基本 ④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 ⑤出版 ⑥结社 ⑦示威 ⑧国家机关 ⑨批评权 ⑩建议权 申诉权 民族团结 荣誉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与义务 基础学习交流

一、如何理解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二、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如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重点难点探究

一、小李是在行使监督权。除了监督权,他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

二、(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A市拆迁区居民冲进市政府大楼影响办公秩序、静坐游行造成交通中断没有正确行使监督权,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B市出租车司机正确行使了监督权,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两则材料都说明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思维拓展应用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理解。材料揭示的是对监狱服刑人员权利的尊重,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不是不受限制的;④未揭示题干主旨,不选。选A。基础智能检测

1.B 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与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故选B。

2.A 公民有监督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故选A。

3.B 本题具体考查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项政治义务的意义。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④表述错误。

4.A 邓小平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能因为是高级干部或高级干部子弟,就不查处他们的违法事件,这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选A。

篇8: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所谓“学案导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地位,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学案为具体的载体, 然后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 教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上, 然后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导学案上已经准备好的题目。之后, 在上课之前教师将导学案收上来, 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了解, 批阅完后在上课时教师再将导学案发回给学生。

其次, 在每节课上课之前的五分钟, 教师要对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这种课前的检查方式也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在进行课外检测时教师可以采取的方式是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答题, 当然题目的是上节课所学习过的, 而且为了避免相互之间的抄袭, 可以选择将每个人的题目都设置的不一样, 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此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通过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来确保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课本知识, 促进语文学习的进步。

再次, 在上课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依据导学案所展示的答案进行重难点的点评。在进行点评之后教师可以将问题分别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 这样还能形成一种小组间的竞争姿态。问题经过各个小组充分讨论之后, 让组员将讨论之后确定的答案落实到练习本上, 然后再由小组派代表使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 例如一人板书一人解答或两人问答式的方式上台将结果展示给同学们。在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展示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最后的点评和总结。

最后, 教师要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明白的是课后作业是对下一节课的一种课前检测。课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对导学案上提到的基本的字音、词义等进行的学习, 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尤其要细致, 要具体到某一个题目上。另外,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能够检查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些题目, 以更好的做到知识之间的前后贯通和衔接。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几点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实际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还要注意不断的总结经验, 在应用过程中注重策略的选择, 有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贯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传统习惯, 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树立他们自我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另外, 在预习环节上, 教师要采取策略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要求。在讨论展示和课后作业的检查环节教师也要注意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的作业尽量都能得到教师专业化的检查和指导。

(2) 教师要转变思想。所谓教师思想的转变, 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身角色上的变化, 因为角色的变化要在思想的转变完成之后才会做得更好。教师应该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注重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学生应该是学习事务的主导者和主人翁, 总之就是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明确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定位。

(3) 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专业化水平上, 教师首先要学会对教材做以正确的处理, 这样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预设, 更好的发挥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另外, 还要注重的是动态教学的设计, 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不管何种教学模式其在本质上都是不尽完美的, 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而言同样也是如此。但总的来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比于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更加符合新时期新课标的各种要求,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茹红忠, 胡东枚.试论学案导学式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与操作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09:116-118.

[3]邹本军.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4:74.

[4]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 S1:69-70.

篇9: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语文;预习

学案教学法不同于教案教学法,它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属于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案,如何让学生在学案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学习成为目前很多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设置悬疑,让学生预习更加自觉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只有很好地进行预习,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前预知,才能在后期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尽管预习是学生自己学习,但教师一定要为学生选择一些兴趣点,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预习。

比如,在讲授课文《奇妙的克隆》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为学生预习增添悬疑:“大家都熟悉电脑,假如我们创建出一个文件夹,然后想再创建出一个一样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克隆。”学生回答,“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克隆,比如把一直活蹦乱跳的小羊克隆出来,或者把你们自己克隆出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进入激烈的探讨之中,随后教师说:“下面大家预习一下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二、巧妙解答,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在学生进行学案学习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的计划和安排,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是置之不理,让其原地徘徊,还是直接将答案告诉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其实两者都不应选择,而是应该巧妙地进行引导,做到点到为止,从而让学生独立地将学习进行下去。

比如,在讲授课文《最后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自学任务:“(1)阅读全文,并将全文大意概况出来。(2)小弗朗士、韩麦尔分别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又出事了?”面对这几个问题,教师在四周巡视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最后一题犹豫不决,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教师并没有马上将答案告诉大家,而是这样引导学生:“我家最近电一直都不稳定,经常停电,昨天又停电了。这里的又和文章中的又作用一样吗?自己好好分析一下。”教师没有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又”字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次数,同时也是着重强调现在的事情。

三、分享技巧,让学生作业更加透明

班级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

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分歧,面对这些分歧,教师如果能够让大家在学案学习过程中分享出来,那么对于全班学生来说,都可以互相补长取短,寻求共同进步。

比如,在讲授完课文《桃花源记》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案为:“先朗读课文,然后对照译文进行理解,最后背诵全文。”当整堂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只进行到第二步,即对全文有一定的理解,但很难将全文背诵完,只有三名学生能顺利地将全文背诵出来,于是教师并没有批评大家,而是这样引导学生:“我刚才仔细观察了,大家都非常努力地进行学习和背诵,但仍然只有这么三位同学能将全文背诵下来,可见这个任务是多么的困难,但是这些同学用什么方法背诵出来的呢?我们请他们跟我们分享一下吧?”于是这几位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技巧:“我理解一段背诵一段。”“我把文章抄了5遍,边抄边背。”“我将整篇文章情境再现在脑子中进行背诵的。”三种背诵方法分享给大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背诵,并鼓励大家别人能完成的,大家一定能完成,第二天班级中所有学生都顺利将文章背诵出来了。

总之,学案教学法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的方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多给予指导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顺利完成学案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篇10: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一、诗人名片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因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一事连坐,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迁盈川(今四川筠连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其诗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宇轩昂,风格豪放。杨炯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

二、诗词故事 初唐四杰的排序

“初唐四杰”排成“王、杨、卢、骆”的顺序,据说富有品第文章的意义,这是我们熟知的事实。如按年龄顺序,则应为卢、骆、王、杨,其间卢、骆要比王、杨平均大了十岁的光景。杨炯对此说自己“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因为杨炯年纪小得多,名字反在卢前,有愧不敢当之感,故说“愧在卢前”;反之,他与王勃是同年(同榜考中),名字在王后,说“耻居王后”,是不甘心的意思。

三、文题背景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平调曲”,汉魏诗人常用这个乐府题写军旅生活,但到了唐代,汉魏乐曲大多已经亡佚,诗人只是用这个乐府题来写诗,无法配合乐曲演唱了,所以这首诗本来应当属于“乐府诗”。但是对于诗歌句式、音律、结构的审美习惯却使六朝以来的诗人把这种“乐府诗”也逐渐写成了五言八句、平仄相间的格式,便使得后人一概把它们称为“五言律诗”,其实,在初唐诗人心目当中未必有现在那么明确的格律概念,也未必是有意要写出一种与乐府、格式都不同的“律诗”,只是一种审美习惯使他们写诗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注意了句式、平仄与结构而已。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该诗有两个特点:一是风雄骨健,表达了作者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雄壮情怀,尤其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掷地有声;二是采用跳跃性结构,节奏明快。朗读该诗,既要慷慨激昂,深沉有力,又要节奏明快,气势雄壮。

二、悟读,诗情画境

边关告急,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奉命出征,将士壮怀激烈,奋勇杀敌。沙场大雪弥漫,遮天蔽日,暗淡了军旗上的彩画,呼啸的狂风中交织着进军的震天鼓声,仿佛吹奏着胜利的号角„„

三、品读,鉴赏评析

1.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其中“照”字用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心中自不平”中的“不平”具体指什么?

答案 “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机,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不平”指面对敌人入侵,义愤填膺。

2.展开想像,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并加以赏析。答案 大雪弥漫,漫天飞舞,天色昏暗,战旗上的彩画已凋落斑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出心裁,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诗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情绪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的风、雪的冰冷与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手法极高。

3.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和武人得到重用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忠君报国、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夜送赵纵 杨 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照前川。

(1)

一、二两句一语双关,请分析其含意。

答案 “连城璧”即和氏璧,为赵王所得,“赵氏”双关赵王和赵纵,借喻赵纵才能如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人们久已闻名。

(2)“明月照前川”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篇11:202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探究点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他死后,崔钰作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并指出他是良马,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只有在突破自我关切的瓶颈,进而关切全人类的福祉时,人生才算真正开始。”

——马丁·路德·金

l.议一议: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2.想一想:马丁·路德·金的这句话表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点二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人认为,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4.人们把那些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体称做

“蚁族”。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仅北京

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既然大城市不好生存,为何不回家乡去?

“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也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句话道

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蚁族”群体如何更好地

实现自身价值?

二·知识网络结构

三·考点诠释

考点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

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科学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对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可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鼓舞人们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奋勇前进。

【例题1】 “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考点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选择是否科学的根本依据。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人生价值就是从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都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时练习二十五

1.马克思说:“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这句话直接表明()

A.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B.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C.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D.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③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③具备了主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奋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并向他们表示祝贺。这说明()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统一的B.劳动着的人是最伟大的人

C.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利益

5.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倡议体现了

()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一个80后女孩在参观了“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全国劳模张秉贵曾经工作过的北京百货大楼后说:“一个人要有所追求。”她的父亲感慨地说:“尽管我和女儿对人生的理解不尽相同,而‘一个人要有所追求’则是共同的看法。”这里的“一个人要有所追求”是指()

A.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B.在实践中自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实现人生价值

C.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追求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

7.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从对孤寡弱残人士的照顾到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持,从法律援助到心理咨询,无不出现他们辛勤的身影。志愿者们用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人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

A.①②④B.①②②C.①②③④D.①②

8.20ll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温家宝总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这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到农村就业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011年8月24日,在黔江区濯水镇蒲花河畔,年仅20岁的土家族小伙子张武松,为救溺水的工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命救人的英勇事迹,在当地流传,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人们在网络上迅速掀起了一番“值不值得提倡”的探究和思考。

从哲学角度来看,你认为“值得提倡”还是“不值得提倡”?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答案:

【例题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对联告诫人们不要只考虑个人,应为大众办事,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本课知识结构

课时练习二十五

1——8CDDABBBA

9.值得提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上一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下一篇:时集镇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