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2024-04-14

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通用6篇)

篇1: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运动训练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现代足球运动日益迅猛的发展和地区足球水平差距的日渐缩小,足球比赛本身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运动员临场心理素质的水平已成燃眉之急,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今中国足坛普遍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比赛中,无可厚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比赛;重要性 前言

现代足球比赛越来越激烈,越能体现出队员的心理状态。在强对抗,高水平的比赛中,更加要求队员要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场上,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在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中,心理这个问题始终贯穿在比赛中,心理这一因数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现代足球比赛,已不再是单纯的比技术比体力,在各队之间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差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比球员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而心理素质是比赛的核心力量。

现代足球运动的高速发展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差距日渐缩小,而竞争却日趋激烈。运动竞赛的本身不仅是体能、技能和战术的较量,更重要的心理素质的抗衡。心理素质在临场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左右着比赛的胜负。如果一场比赛的胜利是中心点,那么,体能、技战术水平等因素就是一条条异路同归的道路,它们都指向这个中心点,最后汇集在一处,但始终需要一座万能的桥梁将其贯通。心理素质在临场比赛中的作用,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心理活动是人类通过外观行为表露出的内存形式,又反作用于人的外观行为。它是人最为复杂多变的状态之一。就足球比赛而言,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状态,都在心理动态平衡破坏与重新建立的过程中上下起伏。可以说,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涵盖了几乎所有令人惊讶的原因和结果。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需资料

分析法:汇集调查资料,通过学习体育理论,并结合个人实践和经验进行分析。结果与方法

3.1心理素质的含义及其对足球比赛的影响

所谓“心理素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在特定情况下面对所发生的事情对自我心理的调节及承受能力的强弱,心理素质在临场比赛中主要由运动员的情绪、思维、耻意识、心理危机、心理动态平衡等几个方面组成,着在足球比赛中直接关系到比赛的局势。3.1.1情绪及其特点

情绪是对人客观显示的主观反应。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情绪特点是受主观因素和足球运动本身的特点所控制的。

3.1.1.1 情绪体验的鲜明性和强烈性

足球比赛的对抗性、竞争性和激烈性,是造成运动员情绪鲜明、强烈的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员的情绪特点与足球本身特点密切相连,如在危机关头的一脚破门而入,常使运动员的情绪达到很高的程度,奔跑、跳跃、欢呼、拥抱等,运动员情绪过度紧张、急噪、动作粗野,或因愤怒而丧失斗志走向绝望。前者对球队可以带来战斗的力量,而后者则对比赛产生负面影响。3.1.1.2渴望胜利

运动员都希望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而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对胜利也是非常的渴望。比赛胜利时,动作灵活、准确、优美及力量倍增。但若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情绪低落,动作紊乱等情况。

3.1.1.3 情绪的多样性

当本队实力强,比赛胜券在握时,常常出现轻松愉快的情绪;当实力相差悬殊、毫无取胜的希望时,会出现泄气又毫不紧张的情绪,同样,当运动员完成了一次预想不到的高难度动作时,会满怀信心而又兴奋。反之,失败则会使青少年运动员焦急烦燥、痛苦等。可见情绪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只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才能使技战术水平得到更好地发挥。3.1.2青少年运动员的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人脑对客观规律的本质特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它是经过比较、分析、结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来实现的,思维活动在足球比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球技、战术素养外,还应该有很强烈的思维活动能力。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迅速而准确地观察判断不断变化的局势,及时地变更适合自身需要的战术意图。

3.1.3耻意识

耻意识是体育竞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足球比赛中,高强度对抗的竞技过程

和强烈的胜负压力,常使参赛运动员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当运动员意识到在众多球迷面前进行比赛,可能因发挥欠佳而招来非议,或意识到技不如人可能招至失利面临难堪的场面,常常导致潜意识地畏首畏尾,技术变形,斗志消退,甚至因此而推御责任,逃避比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耻意识将形成一种传播的“病毒”,若得不到及时地调整,就会像瘟疫一样散布,直到比赛的最后,所以,耻意识在大脑中的存在,对足球比赛而言,极为有害,并且阻碍了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严重损害了运动员的自信心。3.1.4心理危机

是指个体在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内在心理和生理平衡受到严重的干扰,致使不能理想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的一种心理状态,足球比赛中,由于个体在受天气、地理环境、突发事件等的外部干扰后,产生出一种不能适应或极难适应的状态,从而影响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比赛的过程中,一旦这种危机出现,就会给突破心理障碍带来许多困难,并将无可避免地影响球队的士气,甚至是比赛的胜负。3.1.5心理动态平衡

心理动态平衡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干扰后,产生一种反抗本能,以使得心理平稳的过程向一级动态转变达成另一种适应,以保持良好的心理 3.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压力的因素

压力是个体预期可能发生的不安,或对威胁有所知觉,因而对机体产生刺激、警告或使其活动。运动员面对压力时心理反应可归纳为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三个方面。3.2.1 认知方面

当青少年运动员认定某一压力源具有威胁时,智力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低,思考的变通性便愈差。在比赛场上,一般青少年运动员面临巨大压力时,知觉范围就变窄,注意力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战术的运用。3.2.2 情绪方面

稳定的情绪是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比赛场上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产生情绪的波动,要善于自我控制,冷静思考,保持正常的心态去完成任务。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愤怒、不安、失望、沮丧等会干扰运动员的临场思考能力,降低反应速度和动作灵敏性,严重时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和身体机能。3.2.3 行为方面

面对压力个体行为有一系列的变化。一般来说,轻度的压力能导致正向行为的适应,中度的压力会妨碍身体各部位复杂行为的协调性,造成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使个体无法调和环境的要求。如一名运动员长期背负着巨大压力不能解除,会降低他们对比赛环境的敏感性,使其动作对比赛环境无法适应。

3.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压力的来源

3.3.1技战术特色和比赛场上环境、气氛的影响

南美和欧洲足球两大流派的风格特点,各有其令人着迷之处。例如,南美足球巴西、阿根

廷是典型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技术上,脚下功底深,动作细腻,灵活娴熟,并有良好的控球力;善于在激烈的拼抢中巧妙地摆脱和突破对方,创造局部人数优势以多打少;抢阻注重于稳妥,特别讲究出击的时机和效果。战术上,整体进攻组织严密,以短传推进为主的配合方式,快速通过中场,节奏感,特别是即兴应变力强,讲求突然性,表现在对方阵地防守中,善于抢点,以突然性进攻渗透防守,以不失时机地突然远射、冷射威胁球门。防守上追求集体协防,注重同伴间的保护与补位。身体上,具有与技术动作协调一致的灵活素质,尤其在空间甚小的逼抢环境中,常常善于以灵活的身姿突破重围。此外,完成动作的爆发性力量和起动速度也十分突出。心理上,自信沉着,作风顽强,情绪稳定,思维灵活,具有现代足球凶抢的勇敢品质。在欧洲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打法,主要特点是:在技术上,快速准确,练实用,擅长中长传与争顶球,远射,强行突破等富有力量型打法,踢得豪放而令人振奋。在战术上,全攻全守,整体攻防平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约束。在身体上,身强体壮,体力充沛。近年来足球发展愈来愈密切,两大流派各取所长,相互交融形成自身的风格,欧洲拉丁派便应运而生了。所谓欧洲拉丁派是指欧洲与南美流派融合一体的派别,在这种流派中,普遍认为法国、意大利结合得最好,可谓是典型代表。这一流派的最显著特点是:技术上吸取南美的娴熟、精巧、细腻与多变风格;在战术配合上,则推崇本身的快速、简练和实效,形成了独特稳定的打法。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对其他球队的运动员造成了非常敏感的压力源。3.3.2裁判员执法的影响

足球竞赛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个别执法裁判行贿受贿玩弄比赛,或裁判员的误判、错判使足球竞赛失去了其公平性,破坏了正常的竞赛秩序和环境,影响足球运动向公平公正的健康之路发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这些现象给运动员心理造成了另一个压力源。3.3.3运动员自身状态的影响

足球比赛对抗性强,竞赛激烈。队员在比赛中采用各种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动作与对手展开激烈的争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90min的比赛中运动员要跑动长达10 000m,短距离冲刺300次左右,这样的大强度比赛后势必会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由于对抗激烈和不规范的身体接触等会造成运动员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表明,情绪紧张时能引起肌体工作能力的下降,如果恢复措施得当使能量储备的补充得到保证,训练水平和工作能力将提高,反之,将会造成过度疲劳。这些生理的需求和心理的变化也是运动员压力的一个来源。3.4克服心理压力的方法 3.4.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以日常大量的心理训练为基础的,平时不进行心理训练,仅指望赛前取一些应急措施,实践证明很难奏效。赛前心理训练只不过是将运动员平时所获得的心理品质,通过赛前技术的、战术的、身体的准备过程调整到最佳状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赛前心理调整的有效手段。无论什么对手都不畏惧,都敢于并乐于跟他们去比。这种心理状态是基于,跟水平高于自己的队进行比赛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促进自己的提高,为此即使必输无疑也要奋力拼搏;跟势均力敌的队进行比赛是狭路相逢勇胜者胜;跟弱于自己的队进行比赛则要尽量多地演练各种战术,制定高比分标准,提高战术质量。赛前训练的量和强度应与

心理训练或调整相结合。比赛时大量的体力消耗和疲劳不仅对运动员的情绪、注意力、意志等心理素质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感知能力带来较大影响。如果运动员既要承受比赛任务、激烈竞争的心理压力,又要承受因体力不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显然会直接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重大比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体力不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则可通过平时和赛前训练加以解决。

3.4.2比赛期间的心理指导

运动员比赛期间心理状态调整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心理稳定性、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负担,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向,形成有利于技能发挥的心理状态。

3.4.2.1 交谈:以同情、关心、体谅的态度通过交谈方式,进行启发和帮助,共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提高运动员的认识水平,确定合理的期望值,解除种种心理负担。3.4.2.2 调整呼吸:上场前或感到精神紧张时,可以做几次腹式深呼吸,以缓解紧张情绪。3.4.2.3 静坐养神:赛场上的各种信息,有的可能会使运动员情绪波动,闭目静坐,回忆过去成功时的体验,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回避信息和防止外界干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和积蓄能量准备比赛。

3.4.2.4 肌肉放松:通过按摩或自我放松,降低精神紧张程度。

3.4.2.5 自我暗示:用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4.2.6转移注意:有意识的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事物上去。

3.4.2.7心理定向:少想成绩,少想比赛结果,多想动作,把注意放在比赛过程上。比赛真正的意义是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等方面能力的较量,挑战自我和战胜自我才是强者的追求,成绩和胜负不过是能力的综合体现,竞技场上一是参与,二是拼搏,如果能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向,运动员在比赛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精神负担,特别是输赢的负担。

3.4.2.8进入最佳状态:运动员在比赛中,最佳发挥时常能体验到一种特别流畅的感觉,这种奇迹的心理体验,主要是精神与身体非常协调的感觉。思想高度集中无抑制感,动作自然、轻松、无费力感、无焦虑感、无恐惧感、有创造感和表现欲。

3.4.2.9 自信心的建立:射击运动员对比赛自信心,首先应建立在自己能力基础之上,其次应建立在对 比赛形式的分析、周密的赛前准备和现实的比赛目标的基础上。3.4.3赛后的心理调整

赛后运动员无论是成功还是失利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情绪体验会对赛后的训练以至比赛产生深远影响。

3.4.3.1 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负。比赛成绩对运动员心理是强刺激,所以赛后必须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使之迅速摆脱比赛成绩的影响。

3.4.3.2 防止丧失自信心,在运动过程中青少年运动员的自信心是非常宝贵和重要的,然而比赛失败后,运动员往往产生丧失自信心的现象。

3.4.3.3 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和妨碍赛后转入正常的训练。

3.5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3.5.1 青少年运动员要制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如:技术、战术素养,体能等方面的优化指标,通过自身实力,确立自己主力队员位置。

3.5.2 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消除消极的情绪和思想.可录制自我暗示的录音带.3.5.3 提高机体和心理的应激能力,达到适宜水平.如:充满活力的想像,听节奏明快的音乐,做一套节奏性强,兴奋性高的热身操.3.5.4 训练的目标和任务准于正常水平.如:踢准、踢远、射点球;半场攻守战术训练中,要求配合的速度、成功率和射门命中率等指标都要高于原有水平.3.5.5 超负荷完成某一动作训练.如:反复奔跑中快速起脚射门和变球快跑不停顿射门等.3.5.6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训练.如:雨天,大风天练习技战术,雪天和酷暑练习体能及培养意志品质.3.5.7 延长训练时间,增加额外的准备活动时间.3.5.8与实力强或人数上占优势的对手进行小场地-—大场地比赛.3.5.9安排教学比赛时,突然改变运动员习惯踢球的位置.3.5.10对应位置互换的心理体验训练.其目的是使对应位置的队员都有亲自体验对方位置的感觉及心理特点,便于了解对手心态和技战术使用特点,从而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准备,发挥自己最大潜力.3.5.11抗摔打性训练.与作风顽强,抢球凶猛,体格强壮的球队比赛,以此磨练队伍,培养作风,扫除惧怕心理障碍,使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结论

本文就临场心理素质对足球比赛的影响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几点浅见。但除了这些相对内在的原因以外,心理素质的高低,还取决于对足球这项运动本身的理解。在强调用心理学方法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时侯,应该知道,首先解决好足球最基本问题是心理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前提。同时,心理素质的提高又对足球本身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晓峰,刘玲.浅谈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2] 彭大军.怎样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J].田径,2008,(04)[3] 张曙.谈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4] 叶盛中.浅谈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5] 叶盛中.浅谈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6] 冯燕.运动员压力知觉和应对策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07)5

[7] 蒋玉跃, 李俊斌.高校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4)[8] 王深.心理技能训练的内隐学习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9] 李茂堂.足球运动员心理压力分析与调适[J].湖北体育科技, 2002,(03)

篇2: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专业3班刘健鹏[姓名] 指导教师 敬文

摘要:随着现代足球运动日益迅猛的发展和地区足球水平差距的日渐缩小, 现代足球运动对抗强烈,技战术配合快速多变,运动员在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足球比赛本身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临场比赛心理过度紧张是每一名运动员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一,其特征包括:认知、注意、思维、情绪与意志及个性心理。通过探讨心理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因而影响足球比赛的成绩,旨在引起我们注重在平时的足球教学训练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利于技战术的正常发挥,从而减少比赛的失误。因此,要根据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训练,实现竞技能力的提高。所以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明白足球除了技战术的训练以外心理素质也很重要。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心理素质 临场比赛

1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特征

1.1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形成独立信念和道德习惯的黄金时间

青少年时期(11、12一17、18岁)是人的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生理肌体、智力、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年龄阶段,如果进行有效的心里培训,会让青少年在足球比赛中,信念与斗志得到提升,一场足球比赛,到了比赛的最后阶段,在人的耐力与体力收到限制时,良好的心里素质,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一个球队致胜的法宝。因此,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里素质的训练就尤为重要。然而从目前青少年球队比赛现状看,我们的青少年在临场的心里素质存在着许多问题。

1.2青少年时期是开始形成独立信念和道德习惯的黄金时间,这就表明了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心理素质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最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而言,由于受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素质训练成为广大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青少年时期是开始形成独立信念和道德习惯的黄金时间,这就表明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2影响青少年心里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2.1 外界因素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左右着比赛的成绩。影响着整个球队的士气和战局。影响运动员的外界因素有很多:如人为因素,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异性朋友、队友、同学和老师等。还有就是环境因素:如主客场,天气,风向,噪音等这些外界影响有着不确定性,不利时干扰着球队队员的心理素质。有益的可因势使之对运动员起积极的作用,并在较大程度上去创造良好氛围,青少年心里处于成长阶段,如果我们能恰当的加以引导,在青少年心里成长的黄金时间加强心里素质的干预,那么在比赛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2自身因素

现代足球运动对抗强烈,技战术配合快速多变,运动员在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这样大强度的比赛势必会产生心理疲劳,对于激烈和不规范的身体接触会造成运动员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表明,情绪紧张时能引起机体工作能力的下降,如果恢复措施得当时能量储备的补充得到保证,训练水平和工作能力将提高,反之,将会造成过度疲劳。所以临场比赛心理过度紧张是每一名运动员都必须面临的问题,2.3竞争对手因素

足球竞赛的节奏相当的快,若遇到相同的对手或是对对手分析还不是很了解、详细,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原因不够了解其比法的话,将会影响临场的表现。2.4教练的因素

现代足球运动比赛是教练员、运动员之间体能、技能、心理智能等诸多因素的全面竞争,临场比赛中双方要消耗巨大的体能和心理能量,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心理的紊乱以及行为的异常,从而导致心理负荷增大,生理和心理平衡遭到破坏,体力急速下降,技术动作变形,配合主动失误,犯规增多,情绪危机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中。当面临不能应对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抑郁和悲观失望等情绪问题,导致心理动态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教练员的启发、鼓励,逐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斗志、稳定心态和自制能力。2.5裁判的因素

足球竞赛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个别执法裁判行贿受贿玩弄比赛,或裁判员的误判、错判使足球竞赛失去了其公平性,破坏了正常的竞赛秩序和环境,影响足球运动向公平公正的健康之路发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这些现象给运动员心理造成了另一个压力源。3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3.1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技战术的发挥

而焦虑中紧张、慌张不安等现象是一种最常见的消极情绪, 主要表现在: 在认知上, 队员的注意力会变得狭窄, 思维混乱而消极, 感知觉迟钝;在生理上, 会出现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脸变红或变白, 能量消耗大;在行为动作上, 会表现为肌肉僵硬, 动作的准确和协调性下降, 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反复出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比赛的结果(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引起。3.2动力与压力

运动员在比赛中带有各种不同的感情体验即情绪, 可以激励或抑制你的运动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如在危机关头的一脚破门而入,常使运动员的情绪达到很高的程度,奔跑、跳跃、欢呼、拥抱等,使整个球队更有动力。足球比赛的对抗性、竞争性和激烈性,是造成运动员情绪鲜明、强烈的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员的情绪特点与足球本身特点密切相连,运动员情绪过度紧张、急躁、动作粗野,或因愤怒而丧失斗志走向绝望。前者对球队可以带来战斗的力量,而后者则对比赛产生负面影响。3.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足球比赛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比赛场地大,队员人数多,比赛时间长。一个队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不仅要求队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个人技术、默契的集体战术的配合,还要求队员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集体对抗性的足球比赛是在队员的协同作战,“以己之长,克他之短”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产生结果。这就是要求全体队员在比赛前达到最佳的准备状态,在比赛中时刻表现出稳定从容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和对比赛的胜利充满信心,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有果断的自我决策能力,加之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心理过程达到稳定而积极,才能产生理想的比赛效果

4临场比赛时需要的心理素质

4.1自信心

信心是发挥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信心会导致运动员心理过程混乱,影响技术实力的发挥,甚至导致失败,足球比赛充满着变数,不到最后一秒,就不能轻言放弃,历史上有无数次最后时刻上演惊天大逆转的经典场面。所以树立队员的信心,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比赛动机是防止心理失衡的有效的措施之一。所以一个优秀运动员除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气质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要培养运动员在客观情况下,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做就做好。在比赛中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比赛任务,发挥最佳水准,达到预期目的。4.2端正比赛心态

记得米卢曾经说过,我们尊重每一个对手。尊重每一个对手,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对手,不会因为对手实力强大而气馁,更不会因为对手实力不济而懈怠。运动员都希望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比赛胜利时,动作灵活、准确、优美及力量倍增。但若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情绪低落,动作紊乱等情况。

4.3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足球运动动作技术多样攻防变化频繁比赛激烈紧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也随着比赛进程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如比分落后时的急躁进攻甚至不理智的犯规战术、失误时同伴的抱怨和教练的批评、裁判的误判等容易导致情绪的失控。这些负面的情绪往往使比赛进程更加糟糕,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当具备良好的控制情绪能力,做到领先时不放松、落后时不气馁,认真处理好每一次球权。无论比赛场上发生何种变故,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训练中,要努力训练情绪的稳定性,从情绪的全局性、深度稳定性等方面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情感品质,提高实践能力。4.4提高理论知识与临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加强足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做到精通规则,熟悉裁判法。只有懂得《足球竞赛规则》在临场比赛中才能在临场比赛中果断、准确、及时的应对比赛,避免自己的失误对球队带来的损失。并且加强对足球技战术理论知识和阵型的学习,提高比赛中战术的运用于配合,因为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配合是基础。当运动员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行实战训练,通过运用足球技术与团体战术与自身的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提高足球团队的实力。5.研究对象及方法

5.1 研究对象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大

二、大

三、大四足球专业学生共 100 名。5.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问卷 100 份, 总回收率 87%。参考文献资料法、物理统计方法、逻辑推理法。

6.研究结果及分析

6.1 在不同的情景下紧张的程度不同, 对比赛成绩影响不一样从表 1 中可看出:队员在不同的情况下的紧张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大体趋势反映上基本相同。例如, 在关键性的比赛时, 体院队员处于紧张和比较紧张的人数占 80%。体育系队员的人数占 86.2%, 而在进行普通教学比赛时, 体院与体育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人都比较偏低仅占 16.7%和 26.2%。但是, 关于紧张程度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又是如何? 进一步统计见表 2。从上表 2 看出: 紧张程度的不同对比赛成绩影响也不同, 总的趋势是, 随着紧张程度的降低平均成绩基本呈上升趋势。

5结论

所以,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每一次临场比赛,都是一种对心理负荷的适应训练,足球比赛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心理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以及运动员临场心里素质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旨在引起我们注重在平时的足球教学训练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利于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减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失误。从而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训练中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足球比赛要一个特定的比赛背景下, 他们的有比赛任务, 有竞争对手, 有外部环境和方法的影响。虽然心理训练和体育锻炼是有相关联的, 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异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由于外部刺激增强, 并有很强的心理压力, 如恐惧、竞争的压力等造成, 也有动机是不正确的, 缺乏自信。因此, 调节心理活动, 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训练成为教师和教练员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动机水平高会导致过度兴奋, 足球运动员分心, 情绪不稳定, 难以控制, 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 而动机水平太低, 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主动性, 导致动机上的潜在问题, 心理能量不能完全可调节的运动, 运动为了减少动机水平。动机和体育权利和许多可变因素, 个性特征的一般水平, 包括速度和强度, 动作简单, 需要有很强的动机;体育复杂, 精细动作, 你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足球情感障碍的分析, 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度紧张和焦虑。在一般情况下, 积极的和适当的张力, 有助于激发球员斗志。然而, 成功或失败的产生社会后果, 影响观众的情绪, 胜利的意义不同凡响。相反, 竞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误差, 将有一个强大的紧张和焦虑, 会影响人的行为、心理潜能及运动表现。有压力和焦虑, 因为情绪反应一般水平预应力比精神, 因为竞争的能量释放, 将在一个有利的方向发展, 不良情绪会减少。结果状态和情感的比赛后, 如果结果是不好的, 接下来的比赛, 紧张和焦虑会上升。

心理饱和障碍是足球运动员心理饱和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比赛中, 玩家有时会持续很长时间, 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 高度集中, 思维反应敏捷, 精细的感知, 敏锐的观察力, 但是当比赛时间, 不易疲劳, 会产生心理饱和, 避免参与竞争和疲惫的身体活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应电阻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动机, 损害。

在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有信心, 活化障碍, 清晰的头脑, 活化剂浓度, 良好的精神状态, 生理学, 充分调动竞争适应环境, 比赛的基本技术性能, 消除干扰。但过度训练, 身体疲劳, 心理准备不足, 太高或太低, 环境应激因素, 会导致活化障碍。当被激活时, 足球运动员生活的冷漠, 抑郁, 分心, 注意力不集中, 紧张, 焦虑, 混乱的厌恶;活化时间, 烦躁等情绪特征。不足或过度的活动会妨碍竞争水平。

参加比赛因为持续的竞争和实践经验, 对足球运动员的张力可以适应逐渐减少, 最后达到正常状态。然而, 这场比赛一定要有计划, 有助于运动员,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消除紧张心理的目的。

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是足球比赛的实践, 在一定的条件下, 教师或教练, 有意识的控制导致足球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并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获得的经验, 提高了比赛的适应性和尝试调整自己的情绪, 把握自我调整我的方法, 是用在正式比赛。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的转移, 从过度竞争环境的一个足球运动员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想愉快的事情, 情绪稳定, 并注意竞争。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造成的体育训练和比赛, 比赛前或玩足球运动员的差距线索, 发现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与目前的身体活动或完成技术动作。根据球员的神经, 确定特征的具体措施。作为一个教练和球员, 替补下场休息, 谈论一些信息, 以减少竞争的要求, 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总之, 要因人而异, 带张力装置灵活的特异性转移。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必须进行心理训练, 通常, 学生或运动员紧张的经验和紧张的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对比训练方法是足球比赛场景记忆的情感, 行为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反复的调整心理, 回忆快乐的场景赢得比赛与积极情感, 消除消极情感。放松训练的同时, 注重放松, 语言技巧与实践。心理训练方法是消除复杂心理:有自己的负面情绪的足球运动员学会放松和消除紧张情绪诱导;学习型运动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 才能逐渐掌握方法,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基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良性的条件可以改变的期望值太高或因缺乏信心。这种方法使足球运动员知道技术的实际水平和自身的优势, 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建立信心, 并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 在一些地区, 额外的培训, 在心理上做出调整, 估计真实的可靠依据, 足球训练的有序计划。使用这种方法, 测试项目, 应根据不同的对象, 要具体分析, 应测试规范。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个内部力法和激发信心, 可以纠正和避免自己在训练时产生的误区, 具体做法是: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的球员, 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恢复到最好的状态, 其自身的历史比赛记忆, 让他们知道在过去的有利因素, 发现潜在的优势, 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损失和挫折的内力, 竞争的欲望, 增强信心。

4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动作技能的掌握过程, 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 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 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 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 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 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 为了提高智力水平, 加速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 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 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 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 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 闭上双眼, 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 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 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 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 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 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发强化动力定型。

摘要: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障碍情况往往表现在足球比赛中, 过度紧张的造成的, 队员在比赛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是高水平的体现, 不玩虚假。总结失败的教训, 往往归因于“太紧张了, 放不开, 压力大”。同时, 球队的技战术水平也有关联, 比对手也比心理素质。当谈到取得胜利的原因时, 也不能没有“不紧张, 开放而不是一种负担”“。紧张”和“不紧张是相对的概念, 要靠技术、战术和体能的综合考评, 除非你能掌握一套束缚应激心理技能。

关键词:大学足球运动员,足球比赛,心理障碍,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现代足球》.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6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中外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4]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员运动寿命《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5]浅析现代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无球跑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3期

篇4: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摘 要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易受心理影响的运动,其心理训练,是现代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因素在乒乓球比赛中的作用,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乒乓球”“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调控的特点,来诠释心理素质在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性,从而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充分重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比赛中学会熟练把握和运用这一因素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心理素质 乒乓球比赛 自我调节 心理训练

心理因素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比赛的重要因素,做好运动员的专项心理技能训练既是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需要。对于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参赛运动员竞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心理优势,心理水平的发挥是竞赛取胜的重要因素。

一、心里素质在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1]。随着乒乓球技术的飞速发展,比赛对抗性的日趋增强,一场比赛的胜负往往仅取决于一、两分球的得失。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刻,决定胜负的因素不是你所掌握的技术,而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整场比赛的失利也许只是一念之差。

二、乒乓球比赛中心理素质的运用

(一)比赛前的心理准备

要想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制定好赛前的收集、了解有关比赛的条件、规模、方法、时间、地点及对手的打法、技术、战术和心理特点的情报,可以使运动员做到知己知彼,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或比赛计划,做好充分的技战术准备,提前做到心理有数,从而增强自信心[2]。信心不足和信心过度都会给比赛带来不良影响。

(二)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控

比赛期间,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运动员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控。

1.冷漠状态的自我调节

冷漠状态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情绪低落,不积极,没有兴奋感。遇到这种情况,应以实际的进步和不足来激励自己,调动作为运动员的积极性。同时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队员,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教练员主动采取恢复措施,帮助疲劳队员的放松,使之得到身体的治疗和心理的调节,重新振作起来。

2.赛前过度兴奋、焦虑不安状态的自我调节

遇到这种情况,采取语言提示法控制适宜的动机和期望水平,使运动员冷静下来,进人适宜的兴奋状态。同时要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掉比赛,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可在宿舍或运动员休息室做一些放松练习,使神经、肌肉都得到放松,以缓解过分兴奋的情绪。

3.心理胆怯的自我调节

心理胆怯使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陷人混乱状态。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机能失调,使运动员比赛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心理战术的有效训练使运动员在赛前提高了对战术的认识程度,系统地分析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地训练,降低失误率,从而增强了制胜的自信。

4.心理焦虑的自我调节

心理焦虑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时教练员应该引导队员把思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比赛的结果。进行积极的想象,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消除焦虑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心理适应性,有利于其形成最佳竞技状态,赛出好成绩。

三、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心理技能训练是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一定的积极暗示语来进行自我导引、暗示,从而达到调节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并促进机体肌肉放松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二)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大多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以实景模拟训练为主,要有对现场气氛的模拟、对裁判错判、误判漏判的模拟等等。

(三)放松训练

这是一种通过积极的语言提示或暗示,使自身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调节自身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增强大脑对全身控制能力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可以降低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学生在比赛中放松。

(四)注意集中训练

注意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教练员对学生注意集训练应结合乒乓球项目本身的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心理素质好坏在乒乓球比赛中至关重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该充分重视心理素质这一关键因素,注重心理技能的训练,在以后的比赛中学会熟练把握和运用心理素质这一有力武器来取得更好的赛果。

(二)建议

在训练或教学活动中,教练员应该切实做好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运动员具备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在各种比赛中获取更加突出的成绩,捍卫我国国球的荣耀。

参考文献:

[1] 王新胜,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篇5: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摘 要:现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1世纪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便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舞蹈教育作为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高校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对高校学生的身体力量以及精神力量予以调整。可以说,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是极具重要性的,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不仅能提高其艺术修养,同时能培养起审美能力,并对其品格的塑造予以积极的指引,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其无限的创造力,最终全面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舞蹈教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0 引言

在语言以及文字还未出现的时候,舞蹈便产生了。人们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说舞蹈是对人身心需要的外在体现。美学家亚奎斯?巴赞认为:之所以进行舞蹈教学是由于艺术是符合人类的本性的。人类的这种本性得到了表现,人便会感觉到快乐。[1]西方人更是注重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文艺美学的倡导者胡经之教授提倡文艺美学,他指出:美育是美化自己本身以及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美学的基础。[2]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舞蹈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有着其独有的作用。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观赏舞蹈、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艺术素质,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舞蹈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它积极的一面。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将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以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3]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舞蹈教育则是利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舞蹈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环节。舞蹈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人格,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更重要的是可以推进大学生的良好的人格的树立以及心智的健康发展。[4]舞蹈的训练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此同时,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还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了解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了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舞蹈不仅能让学生的集体得到锻炼,从而变得更加灵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舞蹈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美育功能。因此,要让学生在舞蹈的观赏以及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舞蹈通过人体的韵律动作来展现一个个生动、灵活的形象,从而表达人的情感。人们感受的舞蹈之美是从舞蹈的外部动作所直接感受到的。舞蹈中不断变化的动作,美丽的造型,以及舞蹈神韵这些都是由舞蹈动作所展现出来,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

(1)舞蹈的动作美。舞蹈是一种动作化的艺术,动作是舞蹈的语言。在舞台场景、音乐的配合中,舞蹈动作以人的感情为主线,利用舞蹈动作的不停变换来展现人物心里的情感变化,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让舞蹈富有生命力。舞蹈动作要求准确、流畅,且要富有节奏感,这样舞蹈动作才具备美感。(2)舞蹈的节奏美。舞蹈离不开与音乐,舞蹈要求具备极强的节奏感。舞蹈的节奏一般是由舞蹈动作的快慢、舞蹈造型的变化来体现的,而这些表现必须在舞蹈的节奏的律动中进行。舞蹈变动中快慢、强弱、舒张的变化都是应和着节奏的。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舞蹈。舞蹈只有具备了节奏感,才能让人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舞蹈节奏不是简单地跟着音乐节拍走,而是通过舞蹈的动作、造型体现出音乐的节奏。(3)舞蹈的意境美。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舞蹈的动作,更要体会舞蹈的意境。舞者利用形象化的舞蹈动作,将观众领进一片想象的领域,从而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意境之美。任何一个舞蹈作品都要有自己的广度以及深度,拥有自己的舞蹈意境。舞蹈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不同的情感变化,创造出灵活、生动的意象,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心理方面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价值取向都开始产生转变。与此同时,人才竞争日渐激烈,社会压力巨大,高校大学生的压力陡增,其心理问题日见增多。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关键。高校学生要做健康的人才能把握自己,适应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亦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任务。

舞蹈教育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1)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舞蹈中的音乐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的大脑神经产生三种情绪――兴奋、镇静、平衡。这三种情绪可以缓解生活、学习等的压力。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音乐是舞蹈的主体,不仅能推进舞蹈动作以及舞蹈造型的变化,同时又烘托了舞蹈的气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抒发内心的情感,让人沉醉在舞蹈的节奏美与韵律美之中,从而消除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疲劳和压力。(2)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的同一性。舞蹈动作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的变化。高兴时欢喜雀跃,痛苦时号啕大哭,成功时手舞足蹈,失败时垂头丧气……利用舞蹈来调整学生的动作,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伴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舞蹈动作更迭交错,学生的自我感觉也同时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情绪也在进行着调整,感情得以充分地宣泄出来,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充分了解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同一性。(3)完善学生的人格架构。在高校中,学生在初学舞蹈时肯定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学习舞蹈的尴尬感。对舞蹈的学习可以对高校学生予以鼓励,让他们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及培养起勇气。更重要的是,舞蹈的学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其凝聚力,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舒展了自己的情绪,推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结语

舞蹈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不提升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艺术素质,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是极具重要性的。

参考文献:

篇6:论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Summary】 The goal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ies of teaching completely, fully consider how to satisfy the future society’s development better and how to meet the need of emphasizing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overall and long distorts development.When we turn into Quality Education, how to emphasize and develop e the students’ all-round quality is put on an important place.The art education act the active role of developing or perfect the personality and improving people’s intension by education not only can get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fully exhibited, but also cause th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being healthy developed, which is the right point for us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Despite of the importance of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Quality Education the supplement of many other subjects, and they act an active function.Among the subjects of schools, strengthening the art education will benefit to improve people’s ability to appreciate art and culture, people’s abundant imagination, people’s express ness and creativity, people’s ability of visual sense and comprehension and especially to fulfill the all-round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

Art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Examination, Quality Education, Creativity, Teaching Mode, Educational System.【摘 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与许多学科相辅相成,并对其他各科教育起促进作用。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关键词】美术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创造力 教学模式 教育体制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消除贫困,改变落后,而要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正如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等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素质教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和特点

众所周知,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①

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究其根源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应试教育本应是一种旨在为社会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学校教育活动。问题出在,当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时,应试教育会偏离初衷,走向其反面,将考试绝对化,惟分数是从。自然,其负面效应会随之而来,从而背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个时候,一种旨在培养个体社会生存能力,塑造个体健康人格,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人才的素质教育就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②“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③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④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⑤ 而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用心

爱心

专心

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

2001年7月份,我参加了广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在支教单位——韶关市曲江县犁市镇中学,我担任了初一级和初二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平时古板的教学活动已经让这些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如果我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效果势必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建较好的学习气氛,我利用学生们常见的物品,如黄豆、绿豆、红豆等作为作画的材料,先在纸板上用笔画了简单的图案,然后借助胶水,运用美术造型知识,拼贴起自己喜爱的图案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3、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兴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艺术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认识走向创造的过程,仅仅靠科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艺术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三、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相同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的实现,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要进步,就得依靠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美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正好给其他学科带了个好头。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严格按照社会短期需求进行“订制”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愈发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由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而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比系科设置改

用心

爱心

专心

革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培养的转变,而日趋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受到普遍的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虽然在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方面,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但是,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至少使人们看到实现上述转变的可能。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意识和愿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普遍增强。过去那种对人才进行工具化理解的观念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质疑。以进行单纯的知识学习,甚至以应试训练为手段,以实现逐级“攀登”的功利性“成材”教育,已经很难继续满足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要求和人格养成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办学的方式还是教学的体制,就亟需转变了。

广州市执信中学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一个很值得推崇的举措,即通过对陶艺课的重视和推广,进行特色教学,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束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相信,随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被社会认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不再是一个难题。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一定是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参考文献】 ① 周 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中国美术教育》,原国家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1995年第五期,1995.10.5出版。② 《素质教育研究》,戚建庄、金 法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③ 彭显宏,《试论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审美教育》,《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第三期,1999.6.5出版。④ 尹少淳,《创造力与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原国家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1994年第二期,1994.4.5出版。

用心

爱心

上一篇:道理作文下一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