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乡镇护林员合同

2024-05-01

天保乡镇护林员合同(精选4篇)

篇1:天保乡镇护林员合同

天保森林管护兼职护林员合同书

甲方:来凤县 乡(镇)天然林资源管护站 乙方:

为了实施天保工程,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强森林管护,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特签定森林管护合同。

森林管护范围: 乡(镇)村,管护面积 亩。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护林员的考核、聘用和管理工作,每月对护林员工作进行督办检查。

2、护林员工资每月 元(含管护站办公及管理费用)。

3、对护林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和试用期制度,护林员试用期三个月。

4、负责查处护林员报告的林业案件。

5、合同期内,乙方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伤亡或患疾病,甲方不负责任。

二、乙方责任

1、巡山护林,及时制止和报告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大珍稀树木行为,落实护林防火措施,监督野外用火,消除火灾隐患,积极组织扑救和报告森林火警、火灾,测报森林病虫害。

2、制止和报告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征乱占林地行为。

3、杜绝禁伐区林木采伐和林地开垦,负责农民自用材和烧材采伐的监督和验收登记工作。

4、协助查处林业案件。

5、每月巡山25天以上,认真做好巡山日记。

6、未报告和未制止毁林案件,管护站发现或群众举报一起,扣发护林员工资50—100元,管护范围内发生重大森林案件,依法追究管护人员责任。

三、此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县林业局一份。

四、合同期限一年,即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五、此合同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签字):

200 年 月 日

篇2:天保乡镇护林员合同

了解我国现行林业法规体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掌握国家关于森林方面立法的情况,有助于我 们准确适用法律;正确理解不同层次的法律效力差别。第一层次是森杯法及有关全国人大的决议。这一层次中主要有全国人大《决议》和《森林法》。同时还包括与森林资源有关的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法》 和《野生动物保护法》都是我国林业基本法,他们在森林法律体系中具有“龙头”作用和统 帅地位。它们是根据宪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在全国范围有效,它们是 制定其它森林方面法规和规章的基础和依据

第二层是国务院颁布或批准的贯彻执行《森林法》的行政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根据森林法 的精神制定的,是森林法的具体化。与森林法是一种配套关系。其效力低于森林法,不得与 森林法和全国人大关于森林资源方面的决议、决定相抵触,但都在全国范围有效。在林业法 规体系中比重较大,数量较多,其中主要有《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防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 护区管理办法》、《种子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

第三层是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森林法》和有关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规章。效力低于森林法和 行政法规,但其效力仍在全国有效。在整个森林法律体系中数量很大。其主要有《森林资源 档案管理办法》、《育林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 规定》、《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等。

第四层是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森林资源的地方性法规及地方行政规章。数量 极多。并非各级人大和政府都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只有省级人大和省政府、省 会所在地的市人大和市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和市政府才有权颁布地方法 规和地方行政规章,其他各级人大和政府均无立法权 林业行政处罚

森林资源管理,主要途径:一是林业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宣传,二是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违法 为,三是处罚。宣传制止报告前面已讲过,这里主要讲一下林业行政处罚(-)林业行政处罚的特点

林业行政处罚是指林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法定权 限内,依照法定程序,对违反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实施的 种行政制裁

1、林业行政处罚的设定主体

2、林业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三种)(1)林业行政主管部门。(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组织,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林业 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机关等

3、林业行政处罚的对象

林业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了现行有效的林业法律、法规、规章且应受行政处罚的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

4、林业行政处罚的依据

林业行政处罚的依据是现行林业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林业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林业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指法律规定的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他贯穿于 行政处罚的全过程,对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提出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林业行 政处罚也必须遵守 处罚法定原则

(1)主体法定:即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委托的组织

(2)职权法定:依法行使羁束的行政处罚权和自由裁量的行政处罚权(3)依据法定: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4)程序法定:实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

2、公开、公正原则(1)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包括实体公开和程序公开两个方面 实体公开,一方面要求行政处罚的规定要发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另一方面要求对违法者依法给予的行政处罚要公开,便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也利于对其他 公民进行教育

程序公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要求

A处罚前的告知(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B陈述或者申辩权,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或者申辩的,行政处罚 决定不得成立

C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履行 证告知程序

D处罚决定书应当面宣布并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依法送达(2)公正原则

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没有违法事实不得处罚;违法事实确凿,给予行政 处罚也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同时要与其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罚。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应同时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处罚相当原则

也叫“过罚相当”原则。行政处罚必须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 当,“过”与“罚”相当,不能“轻过重罚、重过轻罚,”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 其他处罚原则

如一事不再罚原则、当事人参与原则、行政效率原则(三)林业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 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等 政处罚的基本种类

警告属申械罚,一般适用情节轻微或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警告适用单处。必须 以书面形式作出。现行林业法律法规设定警告处罚是《森林防火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违 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区内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査或者接到森林火灾 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 警告);《森林防火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 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森 林防火条例》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在森林防火区內进行实弹演习、燡破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j警告);《森林防火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 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一是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未设置森 林防火警示宣传标下志的;二:是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休防火区的机动车辆未安装森体防火装

置的;三是森林高火险期内,未经批准擅自进入高火险区活动的)(2)罚款

罚款只能由林业主管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实施:《森怵法》和《野生动物保护 法》等林业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罚款,但在适用时,必须注意是单处还是并处。我国现行的林 业法律法规中,单处罚款不多见,主要是并处(3)没收违反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违法所得与非法财物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行政相对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或者是实施 违法行为获取的利润,不包括本属于行政相对人的财产

非法财物是指行政机关将行政相对人从事违法活动使用的财物、工具、用具和物品等收归 有的处罚形式。

没收非法财物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只能没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非法财物。如《陆生到 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尚未构成犯罪的, 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只和违法所得。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 即使行政相对人利用非法财物实施了违法行为,也不能随意没收,如汽车驾驶员实施了运输 无证木材的行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随意没收其汽车。二:是对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依 法上交国库或通过法定方式加以处理(4)责令停产停业(了解)(5)钙扣或者吊销许可证(了解)除上述种类之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都属 合法有效的林业行政处罚种类。如《森林法》《森怵法实施条例》规定的责令补种树木、限 期恢复原状等行政处罚

(5)钙扣或者吊销许可证(了解)除上述种类之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都屙 合法有效的林业行政处罚种类。如《森怵法》《森怵法实施条例》规定的责令补种树木、限 期恢复原状等行政处罚

(四)林业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一)林业行政处罚的管辖(了解

林业行政处罚管辖即案件处理上的权限和分工:种类分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1、级别管辖 即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和分

2、地域管辖分一般地域管辖、共同管辖。指定管辖

4、移送管辖

5、管辖权转移

管辖杈转移是级别管辖中的特殊情况,只体指上级怵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原本属于下一级怵业 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处罚案件,决定由自己管辖,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自己所管辖的案 件,认为需要有上:一级管辖的,可报请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6、森公安机关案件管辖权限

篇3:天保乡镇护林员合同

随着新的《土地承包法》的落地和土地资源的紧缩, 国家和个人越来越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都是关系到农村、农民和土地。大量资金和人员涌进曾经无人问津的土地上, 这样乡镇土地承包合同存在的一些纠纷不断地被暴露出来。研究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镇土地承包合同

乡镇土地承包合同是指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与其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签订的承包乡镇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交付一定收益的协议。

2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性质很难界定

界定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的合同性质, 是审理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确定了这点, 才能界定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选择什么样的适用法律。众所周知, 审理一般的合同纠纷, 在我国一般是采用合同法。但是由于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特殊性, 在处理相关案件的时候也适用民法。

界定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 在学术界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在主要采用的两种观点是, 行政合同说和民事合同说。推崇行政合同说的学者认为, 农民通过与乡镇签订合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在承包期限内, 农民自主经营, 其收益直接取决于其劳动成果。政府与农民签订的是行政合同, 而不是下达行政命令或指令性计划。在我国, 目前以行政合同的方式来管理土地占据了主导地位。民事合同说支持者认为, 土地承包合同如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一样, 都是平等主体间通过权利和义务的交换签订的双务、有偿、诺成合同。

2.2 发包方存在形式不一, 导致合同主体资格很难认定

处理合同双方的纠纷时, 必须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资格。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目前在乡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承包方主要存在三类。第一类是代表合作经济组织的乡 (镇) 经济联合社和乡 (镇) 经济管理委员会等。一般情况下, 这类组织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因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所以在合同纠纷的审理中可将其列为诉讼主体, 追究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第二类是乡 (镇) 一级合作经济组织和乡 (镇) 政府合二为一的组织机构。这类合作经济组织不是独立的法人, 甚至没有法人代表, 没有自己的人员、组织架构, 其实质是所属乡 (镇) 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法律上是乡 (镇) 政府的附属机构, 无法独立并承担民事责任。

2.3 法律和政策的更新变化, 导致纠纷审理中很难核对适用的法律

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正式实施, 它进一步规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但是因为历史原因, 自80年代中期我国很多地区根据国家政策实行的是“两田制”, 即“责任田和口粮田”区分承包制度。新政策落地后很多村民要求及时收回责任田并按照家庭联产方式重新分配, 但是原来的承包合同没有到期, 从而引发纠纷。

3相关对策

3.1 综合考虑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选择适用法律

在我国,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开的。这一特殊国情, 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特殊性。因为它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 也有行政合同的强制性特征, 并不是单纯的行政合同或民事合同。

在处理这类合同纠纷时, 要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综合考虑和分析, 进而选择适用法律。著名的法律专家霍菲尔德的法律关系元形式理值为审理这类合同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 面对复杂的、非典型的法律关系, 对其进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一个大的关系, 解析为若干最基本的法律关系。这就像化学家对化合物进行的单个元素分析一样。一个法律主体和多个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为若干个简单的法律关系的组合体。

3.2 充分考虑发包方的法人性质, 确定合同主体资格

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 (镇) 经济管理委员会、乡 (镇) 经济联合社等, 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要以其为合同主体, 进行案件的审理。对于乡 (镇) 一级合作经济组织与乡 (镇) 政府合二为一的组织机构, 因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故要以其依附法人乡 (镇) 政府为诉讼主体。

3.3 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解决新旧法律的冲突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 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处理因新旧法律不同引起的合同纠纷时, 要按照合同签订时期的现行法律进行审理。对于当时法律存在巨大漏洞导致的合同纠纷, 法官也要参考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酌情处理。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又有实际研究的需求。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们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案件纠纷处理中严格地使用相关法律, 准确核定合同主体资格, 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童日晖.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亓宗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篇4:天保乡镇护林员合同

目前,农村经济合同文本档案是重要的文书,是经济往来中的证据,主要包括荒山、荒地租赁承包、合作经营、村主要生产资料(包括土地、房屋、厂房、山场、果园、菜园、水塘、大型农机具等)的经济合同及集体所有权房屋出租、土地流转合同等。例如,在北京市延庆县境内,根据调查,全县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中,有近200个村有经济合同档案。其中承包荒山、果园、菜园的占69.9%,土地经营开发占20.47%,租赁房屋、门店、厂房占9.63%;集体或公司承包租赁经营占11.5%,个人承包租赁占88.5%;从合同执行期的情况看,26—30年的占45.67%,40—50年的占34.43%。这些农村经济合同档案在乡村中的利用价值很高,一旦散失或被涂改、丢失或损毁,不但会妨碍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直接损害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与合同内容的监管,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所以,只有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真实可靠,才是保障新农村政治稳定、村务公开的基础。在加强民主进程、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稳定上发挥评判作用。村干部的作为是否合法,“以档案为依据,档案说了算”。所以,档案不齐全或不真实,使农村基层组织和村广大农民利益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的还会搞垮一个村的领导班子,搞乱村子。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使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有效的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认真调查分析,规范此项工作,达到“有档可查、有档可依、档在事明”的档案管理效果。

一、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延庆县境内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合同档案有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大,二是合同执行期限长,三是个人承包经营的多。这说明,几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政策是稳定的,经济秩序、投资环境、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盘活了农村的资产,取得了一定的资金收益,这些资金对于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兴办公益事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村级档案室确实把绝大多数农村经济合同保管起来了。但是,就在大量合同签订保管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如:

1、有些村经济合同长期不归档,散存在个人手中,严重违反了我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它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与合同约定内容的监管,如丢失或损毁,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2、有的村经济落后,村档案室保管条件差,不具备永久保存的条件。档案保管情况达不到国家要求,绝大多数是一个卷柜或木箱,放在村办公室,有的村没有值班人员,档案只好放在档案员或村干部家里。

3、有的乡镇、村干部对档案工作认识及重视程度不高,对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缺少档案保管保护设施。

4、有的农村经济合同的归档不全,存在散失、损毁、丢失等现象,将影响村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各级档案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的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国家档案局《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第六条第七款规定乡镇档案部门“根据自愿和可能代管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及村委会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等有关要求,达到村经济合同档案妥善保管的目的。笔者建议各级乡镇档案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认真理清村级经济合同的管理情况。严格按照档案法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村级农村经济合同档案乡镇管理的方法,加大收集散存在个人手中的合同档案及其他未归档的重要材料,确保合同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2、把村档案室的经济合同档案及合同附件(会议记录、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代表签字簿、公证书、有关批示、测量图等)全部移交到乡镇档案室代为保管,乡镇为村提供合同复印件,以便日常利用。

3、县乡镇有关部门在指导村签订经济合同时,至少签订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第三份交乡镇档案室保管,形成长效机制。

4、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村档案室均应尽快配备铁制档案柜,提高村级档案的管理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合同关系是最基本的法律关系,现代社会也因此被称为合同社会。合同是一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是经济交往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合同是重要的证据,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丢失证据不能举证,因此而造成经济损失是很难挽回的。

村级经济合同作为档案的一种,一经形成将是集体的宝贵财富,属于无形资产,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保管好合同是各级档案部门的神圣职责,是档案部门践行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但是,做好档案工作绝不是档案部门一家的事,各级党政部门都应重视档案工作,要充分认识保管利用好合同档案对一个村一个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更要吸取丢失损毁合同档案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的教训。所以把村合同档案由村档案室改为乡镇档案室保管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农村经济合同“村档乡镇管”工作涉及工作面宽、量大、基础差、难度和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确定试点,抓示范。第二步,以点带面,观摩推进等应对措施。比如,目前延庆全县15个乡镇档案科已收集183个行政村经济合同档案1886份,其中大榆树镇利用几个月时间,完成了代管试点工作,把镇内24个行政村的218份经济合同档案全部由乡镇保管。县档案局还组织在该镇召开了农村经济合同档案收集工作现场会,会上县农委、县农村经济管理站及乡镇主管领导和档案科长参加了会议,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并组织了实地参观学习。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推广。县政府主管领导赵志萍副县长也曾做出批示:“目前,因为这种经济合同引起的村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请档案局李局长商农口有关部门,结合乡镇已经取得的管理经验,制定统一的村级重要档案管理办法,切切”。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徐凤祥也做出了“请档案局商农经站,把此项工作落实”的批示。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为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总之,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管理的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农村经济合同档案形成“村档乡镇管”,会有效地保障其合同的齐全完整、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更能充分发挥好这部分档案的作用。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对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管理至关重要,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收集好、整理好、保管好农村经济合同档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上一篇:党旗魂心得体会下一篇:赴革命圣地延安党员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