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教案示例

2024-04-12

电离平衡教案示例(共8篇)

篇1:电离平衡教案示例

电离平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明确电解质的初步分类;

知道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来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来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发现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复习化学键的知识。

设问:强弱电解质与其结构有没有关系呢? 新课进行:

一、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复习:强电解质、电解质、弱电解质、化合物、非电电解质 从氯化钠、硫酸钾、盐酸、硫酸、硝酸等为强电解质说起: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绝大多数为离子化合物和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绝大多数为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弱酸、弱碱、水。设问:碳酸钙与一水合氨分别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以醋酸为例:

CH3COOHCH3COO-H

说明:醋酸的电离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一方面分子电离出离子,另一方面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当矛盾的过程势均力敌时,也可以建立平衡——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化)的速率与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分子化)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①从电离开始:

CH3COOHCH3COO-H(醋酸加水)

②从离子结合成分子开始:

CH3COO-H2.电离平衡的特征 CH3COOH(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动”——动态平衡;

“等”——V分子化=V离子化;

“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保持一定,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电离平衡也要发生移动。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讨论:

在氨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盐酸、NaOH溶液和NH4Cl溶液,对NH3·H2O的电离平衡各有什么影响?有关分子及离子浓度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加入适量盐酸,平衡如何移动? ②加入NaOH溶液,平衡如何移动? ③加入氯化铵溶液,平衡如何移动?

说明:②、③平衡如何移动,取决于加入溶液的浓度。强调:

①对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多,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变大,再变小;

②电离均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离了数目增多,离子浓度增大。新课的延伸:

①电离度的概念简介:与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性质相同的参数,适合于弱电解质建立平衡时,反映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可以用于判断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度的影响因素;

②对于NH3H2O教学小结: NH3H2O+NH4OH-平衡体系,改变压强、加水稀释、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如何移动? 总结电离平衡的建立、特征、影响因素; 练习电离方程式,强调多元酸的分步电离。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离平衡

一、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2.电离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

“等”——V分子化=V离子化;

“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保持一定,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电离平衡也要发生移动。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复习电离平衡的建立、特征及影响因素; 2.讨论对弱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后,各粒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3.请学生书写盐酸、硫酸、醋酸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新课进行: 4.多元弱酸的电离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每一步电离均有电离常数,各步的电离程度也不相同,其中第一级电离程度最大:K1>K2>K3>……>Ki

以磷酸电离为例:

H3PO4 HH2PO-4-K1=7.5×103

H2PO-42- HHPO4K2=6.2×108 --HPO24- HPO34K3=2.2×10-13

强调:①多元弱碱电离与多元弱酸电离情况相似。②多元弱酸电离以第一级为主,只写第一级电离也可。新课的延伸:电离平衡常数 1.电离平衡常数

说明: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一样,各离子浓度与分子浓度之间在一定温度下也存在着一定量关系。以一水合氨和醋酸电离为例。

强调:①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②电离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影响不大),与浓度无关。电离度与平衡常数影响因素不同比较。

教学小结:多元弱酸的电离。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4.多元弱酸的电离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其中第一级电离程度最大:K1>K2>K3>……>Ki。

篇2:电离平衡教案示例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

H2SO4、NaHCO3、NH4Cl

Na2O、Na2O2、Al2O3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非金属氧化物(CO2、SO2、NO2);某些非金属氢化物(NH3);

大多数有机物(葡萄糖、甘油、苯)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例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注: ①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2.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强酸:H2SO4、HCl;强碱:Ba(HO)

2、Ca(HO)2;绝大多数盐(包括难容)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酸:H2CO3、CH3COOH;弱碱:NH3·H2O、Fe(OH)3;个别盐:HgCl2 ;水

例2: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mol/L甲酸溶液的c(H+)=10mol/L

B.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C.10mL 1mol/L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C.NH4HCOD.SO2

疑问:熔融状态下的Fe(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cl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

注意: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二、电解平衡 1.电离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大电离程度。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浓度:越稀越电离 醋酸的电离平衡中,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c(CH3COOH)、c(H+)、c(CH3COO-)变小 ;

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CH3COOH)、c(H+)、c(CH3COO-)增大,但电离程度变小。

(2)温度:T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3)同离子效应

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使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化学反应

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例3:(南昌测试题)在CH3COOH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NaOH(s)B.加浓盐酸

C.加水

D.加热

例4: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B.c(NH3•H2O)/c(OH-)C.c(OH-)D.n(OH-)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熔融时:NaHSO4=Na++HSO4-溶于水时:NaHSO4=Na++H++SO42-(5)电离溶液中的守恒

Na2S溶液:Na2S=2Na+S;S+H2O

+

2-2-

HS-+OH;HS+H2O

--

H2S+OH;H2O

H+OH。

+-①根据电荷守恒:[Na+]+[H+]=2[S2-]+[HS-]+[OH-]②根据物料守恒:(钠与硫的物质的量2∶1)[Na+]=2[S2-]+2[HS-]+2[H2S] ③根据由水电离产生H与OH守恒:[OH]=[HS]+[H]+2[H2S] 4.电离平衡常数 +---+

习题:

1.现有如下六种物质:①Cl2 ②NO2 ③NH3 ④H2SO4 ⑤蔗糖 ⑥NaOH ⑦CH3COOH ⑧HCl。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溶液能导电的有__①②③④⑥⑦⑧__(2)熔化或液态能导电的有__⑥__(3)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②③⑤_(4)属于电解质的有_④⑥⑦⑧_,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④⑥⑧__,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⑦__

+--+-2.(2013年上海理综卷)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 HS和HS H+ S,若向溶液中(C)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3.(2004年广东,3)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D)A.H+的物质的量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解析:pH相同的HCl和CH3COOH,其c(H+)相同,且都等于10pH mol·L1;由于HCl为强酸可完全电离,而CH3COOH为弱酸只能部分电离,故在c(H+)相同时,c(HCl)<c(CH3COOH)。由于n(H+)=c(H+)·V(aq),所以在体积没有给出时不能确定两种溶液的n(H+)是否相同。

4.(2004年江苏,17)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 mol · L1 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

--A.c(K+)+c(H+)=c(HC2O4-)+c(OH)+c(C2O42-)

B.c(HC2O4-)+c(C2O42-)=0.1 mol·L1 C.c(C2O42-)>c(H2C2O4)

D.c(K+)=c(H2C2O4)+c(HC2O4-)+c(C2O42-)

-解析:电荷守恒c(K+)+c(H+)=c(HC2O4-)+c(OH)+2c(C2O42-),碳元素守恒可知

--c(HC2O4-)+c(C2O42-)+c(H2C2O4)=0.1 mol·L1,而c(K+)=0.1 mol·L1。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则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2O42-)>c(H2C2O4)。

5、(2012年四川理综)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D)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B.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c(OH-)=c(H+)D.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篇3:电离平衡教案示例

考查角度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 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 (如温度、压强等) , 当弱电解质电离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 电离过程达到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 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 醋酸电离程度增大, 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 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 形成带电的胶体, 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A项, 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 氨水稍过量, 溶液中的溶质为NH4Cl和NH3·H2O;B项, 稀醋酸加水稀释, 电离程度增大, 但c (H+) 减小, 溶液的pH增大;C项, 温度不变, 饱和石灰水浓度不变, 溶液的pH不变;D项, 胶体不带电, 胶粒带电。

答案:C

例2.pH=3的两种酸溶液A、B, 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酸A比酸B产生的氢气的量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强酸, B一定是弱酸

B.A是弱酸, B一定是强酸

C.A是强酸, B是强酸

D.A酸性一定比B酸性弱

解析:A放出的H2比B多, 说明A中酸的物质的量比B中多, A的酸性比B弱。

答案:D

考查角度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 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 温度, 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升高温度, 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电离程度增大。 (2) 浓度, 加水稀释, 使弱电解质的浓度减小, 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电离程度增大。 (3) 同离子效应, 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 溶液中c (CH3COO-) 增大, 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电离程度减小, c (H+) 减小, pH增大。

例3.将100mL 1mol/L的NaHCO3溶液等分为两份, 其中一份加入少许冰醋酸, 另外一份加入少许Ba (OH) 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两份溶液中c (CO32-) 的变化分别是 ()

A.减小、减小 B.减小、增大

C.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

答案:B

考查角度三、电离平衡常数

1.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弱酸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能够反映酸碱性的相对强弱。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电离程度越大。多元弱酸的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各级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差距较大。

2.外因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 只与温度有关, 与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升高温度, K值增大。

答案:4.2×10-7

考查角度四、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和判断

1. 强电解质包括:

强酸 (HCl、HNO3、H2SO4等) , 强碱[NaOH、KOH、Ba (OH) 2等], 大多数盐 (KCl、NH4Cl等)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 弱碱, 水。

2.判断弱电解质的三个思维角度。

(1) 弱电解质的定义, 即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如0.1 mol·L-1CH3COOH溶液的pH>1。

(2) 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条件改变, 平衡移动。如pH=1的CH3COOH加水稀释10倍后, 1<pH<2。

(3) 弱电解质形成的盐类能水解。如可通过下面两个实验判断CH3COOH为弱酸: (1) 配制某浓度的醋酸钠溶液, 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为浅红色; (2) 用玻璃棒蘸取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 测得其pH>7。

例5.下列有关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 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电离程度也相同

解析: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电解质导电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A项错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 如HCl, C项错误。

答案:B

例6.某温度下, 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解析:在稀释的过程中CH3COOH不断电离, 所以在稀释的整个过程中, CH3COOH的c (H+) 都大于HCl的c (H+) , 即醋酸pH变化小, 所以曲线Ⅰ是盐酸, 曲线Ⅱ是醋酸, A、D两项错误;溶液导电性强弱取决于离子浓度大小, 对于酸而言, 其pH越大, c (H+) 越小, 离子浓度越小, 导电能力越弱, B项正确;Kw的大小只取决于温度, 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C项错误。

答案:B

考查角度五、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1.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 无弱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 越弱越水解, 谁强显谁性, 同强显中性。

2.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 内因:盐本身的性质是决定盐水解程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组成盐的酸根相对应的酸越弱 (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 , 水解程度就越大。

(2) 外因: (1) 温度, 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 水解程度增大。 (2) 浓度, 盐的浓度越小, 电解质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电解质分子的几率越小, 水解程度越大。 (3) 外加酸、碱, 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如CH3COONa溶液中加强酸, 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加强碱, 盐的水解程度减小。 (4) 外加盐, 加入水解后酸碱性相反的盐, 盐的水解互相促进;加入水解后酸碱性相同的盐, 盐的水解互相抑制;加入不参加水解的固态盐, 对水解平衡无影响;加入不参加水解的盐溶液, 相当于对原盐溶液稀释, 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例7.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

A.0.2mol·L-1K2S

B.0.1mol·L-1Ba (OH) 2

C.0.2mol·L-1NaCl

D.0.2mol·L-1 (NH4) 2SO4

答案:A

考查角度六、水解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A.一元强酸 B.一元弱酸

C.二元强酸 D.二元弱酸

(2) 酸HnA与碱B (OH) m完全反应。

(1) 生成正盐的化学式为_____。

(2) 若该盐溶液使甲基橙显红色,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

(3) 若该盐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则_____离子一定水解, 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考查角度七、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1.几个依据。

(3)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2.几种题型。

例9.已知, 0.1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 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 阴离子总数相等

答案:C

考查角度八、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溶液呈中性。如NaCl、K2SO4等。

(4) 弱酸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取决于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3.无水盐的制备。

(1) 制备挥发性强酸弱碱盐。如FeCl3, 从溶液中得晶体时, 必须在HCl氛围下失去结晶水, 否则易得Fe (OH) 3或Fe2O3。

(2) 难挥发性强酸弱碱盐可直接加热得无水盐。如Al2 (SO4) 3。

4. 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CO3、NaHCO3溶液因CO32-、H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OH-会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 使试剂瓶颈与瓶塞黏结, 因而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 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贮存。

5. 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 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

(1) 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 滴加少量相应的强酸, 可抑制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如配制FeCl3、AlCl3溶液时, 滴几滴稀盐酸;配制Fe2 (SO4) 3溶液时, 滴几滴稀硫酸。

(2) 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时, 滴加少量相应的强碱, 可抑制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如配制Na2CO3、K2S溶液时, 滴几滴NaOH溶液。

9. 工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时, 也要考虑某些化肥不能混合使用。如K2CO3与NH4Cl不能混施。

例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小心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能得到较纯净原溶质的是 ()

A.全部都可以 B.仅 (3)

C.仅 (1) (3) (6) D.仅 (1) (3)

解析:FeSO4溶液加热过程中易生成Fe (OH) 2和H2SO4, 又由于Fe (OH) 2会被氧化生成Fe (OH) 3, 故蒸干后会得到Fe2 (SO4) 3和Fe (OH) 3的混合物;Ca (HCO3) 2受热会分解生成CaCO3;NH4HCO3加热蒸干后无固体剩余;KMnO4受热分解会生成K2MnO4和MnO2;FeCl3受热水解会生成Fe (OH) 3。故D项正确。

篇4:高考化学平衡新宠—电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反应,所以电离平衡常数实际上是针对弱酸和弱碱的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产生的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电离平衡常数。如CH3COOH CH3COO- + 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a=【c(CH3COO–)×c(H+)】/c(CH3COOH)。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用Ka表示,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用Kb表示。

电离平衡常数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主要参数,也是弱酸、弱碱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尺。K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对应弱电解质的酸性(或碱性)越强。K只受温度的影响,因大多数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对于多元弱酸来说,由于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起到抑制作用,一般是Ka1﹥Ka2﹥Ka3,即第二步电离通常比第一步电离难得多,第三步电离又比第二步电离难得多,因此在计算多元弱酸溶液的c(H+)或比较弱酸酸性相对强弱时,通常只考虑第一步电离。

下面我们用一些实际考查的例题来说明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

篇5:电离平衡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与50 mL 0.5 mol·L-1(NH4)2SO4溶液中,[NH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1(A)100 mL 1 mol·L的氨水

(B)200 mL 0.5 mol·L-1的NH4 Cl溶液(C)50 mL 0.5 mol·L-1 的CH3 COONH4 溶液

-1(D)200 mL 1 mol·L的NH4 NO3 溶液

2.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 + CO2 + H2O = HR+NaHCO3

2NaR/ + CO2 + H2O = 2HR/+Na2CO3

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A)HR较弱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 3.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 H++HA-

HA-H+ + A2-测得25℃时0.1 mol·L-1的H2A溶液中c(H+)=0.11 mol·L-1,则该条件下,HA-离子的电离度是()。

(A)1%

(B)9.1%

(C)10%

(D)20% 4. 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 H+

+ HS-

第二步:HS-S2-+H+

2-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

(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5.在RNH2·H2O RNH3++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氯化氢

(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水

(D)升温

6.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叙述:①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在相同条件下,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2-

H2A H+HA

HA

H + A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H2A)>(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2)c(H2A)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2-8.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2SH+HS,HSH+S。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H浓度2-________________;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增大溶液中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篇6:电离平衡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

(l)是动态平衡——“动”。

(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

可逆过程,具有。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

强碱( )

低价金属氧化物( )

弱酸

( )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 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篇7:电离平衡--电解质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离平衡理论及其学习方法探究电离平衡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设置“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利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教材设置该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进而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基础。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化学键理论,都是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建立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层次上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温故而知新,便于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决定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包括电离平衡的建立及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本章的核心,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是学习后面的几节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共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于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本节最后设置的“讨论”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电离平衡常数,是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根据K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比较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为下一节水的离子积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到对平衡体系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教法建议

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复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分类(酸、碱、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类型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学生迁移化学平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电离平衡。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弱电解质溶于水后不能完全电离的原因是什么?(2)建立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电离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改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化学平衡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独立寻求答案,获取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的原理完全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宜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地灌输知识,这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醋酸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要重点介绍其意义,使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而不应涉及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这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思路上完全一致的。

篇8:电离平衡教案示例

我深入二年级化学组调查时, 听了教师反映这个将面临的“挥之不去”的问题之后, 采取了全年级教学进行集体“整合”, 防止学生陷入平衡的“沼泽”的新举措。

“整合”的思路, 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仅就方式方法而言, 这个“整合”有别于过去我们局限在化学学科内的“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小打小闹”, 是一个调动学生、化学教师、其他科任教师以及班主任等诸多方面积极因素的综合治理, 不仅涉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而且还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和谐施教”的诸多策略。这项教学整合措施有如下特点。

一、年级配合, 综合管理

之前, 我布置调查统计各个班级出现因成绩下降而厌学的学生数量, 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当时的统计表明, 每个班大约有10人出现厌学情绪, 原因主要是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等。年级还针对厌学学生认为刻苦努力是愚蠢的, 而投机取巧, 如在考试时作弊等不良行为却是值得炫耀的现象, 与教务处、年级组配合, 严抓考风考纪, 反复强化“没有好的考风, 就没有好的学风”的教育。而针对学生将在高二时进入学习困难期的实际, 为防止厌学人数“趁机”增长, 年级学生的教育从端正学风入手, 开展了许多活动, 净化教学空间, 开辟学习沃土。年级管理采取统一认识, 各科各班教师齐抓共管等措施。教学是核心, 管理是关键。好班级是管出来的, 好学生是教出来的, 好成绩是学出来的, 好的品行也是管出来的。本年级还制定了《课堂、自习纪律管理办法》, 多次召开了学生大会, 分析课堂秩序优劣的利与弊, 摆事实, 讲道理, 努力使学生明白“人间正道是沧桑”, 要鄙视和唾弃弄虚作假, 营私舞弊。还对学生进行了学会感恩的教育。

二、师生帮教, 落实措施

按照“整合”要求, 全年级各班“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薄弱学科的个别辅导任务, 均分别落实到了具体的科任教师, 对应“帮教”的“花名册”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尤其是, 在此项措施中明确要求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认识到, 每位学生的学科进步不是单科教师的责任, 而是年级每位教师共同的责任。我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也承担了具体的任务, 并且有意识地开展了工作。曾与课堂上“形似漫不经心, 实则全神贯注”的尖子生苏某, 在课间进行了沟通, 强调针对平衡单元的学习如果还沿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式, 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漏洞, 甚至跟不上;另外希望他改变与同桌常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习惯, 建议他最好把讨论安排在课后;并让他认识到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之后, 他在上课时与同桌讨论问题的现象减少了, 并在化学平衡的测试中成绩明显比以前其他章节的成绩有了新突破。另一位“形似走神, 实则深思”的詹某同学, 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 有时会提出别人意想不到而又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深层次问题。他有时“表面糊涂, 实则头脑清醒”。从表面上看, 他对某个问题似乎没有弄清, 实际上他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延伸问题。我课后与他沟通, 告诉他, 由于在高中阶段对平衡知识只是浅层次地探究, 甚至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现, 一些现在使用的原理可能是不全面的, 如果有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希望能在课后大胆提出, 以减少心中的困惑。我还和他说, 老师希望你更青春, 更阳光, 老师不会把你当成“另类”的。他减轻了心理负担之后, 成绩稳步上升, 也喜欢与老师说心里话了。在社会实践课题中, 他在应用平衡知识探讨酸雨的治理措施时, 提出的观点既有创新性, 又有科学性, 以至于我“相形见绌”, 深感“后生可畏”。我从他的成长过程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体会到了和谐施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对成绩曾“一落千丈”的韦某同学———被同班同学公认为是每堂课的“觉主”, 我课后及时与他沟通, 说出我对他的担心:如果学习“平衡”章节时不调节好睡眠时间, 控制不住自己, 那今后就可能“悔之晚矣”, 即使是为了班级荣誉, 你也要调整好自己。此次谈话果真奏效。其后的课堂上, 他几乎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成绩也明显提高。我还注意加强了对学生作业和章节检测卷的批改,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及时指正, 尤其对涉及化学平衡的题, 争取做到全批全改, 努力使学生了解自己“症结”所在, 并及时“治疗”, 做到对疑点早解决, 对知识点心中有数, 遇题不慌, 为逐步突破难点扫清障碍。我感觉到在实施整合措施后, 不仅科任教师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而且学生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期间, 我还进一步体会到, 越是教学上的难点, 越应该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及时沟通, 同时, 教师也需要学会倾听, 养成主动了解学情的职业习惯, 还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

三、学会利用“整合”优势

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现在, 我一发现那些思维能力强, 但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就找班主任, 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优势, 为化学课“保驾护航”。比如有一名学生, 在高一时就养成了上课“描字”的习惯, 影响了听课效果。我与班主任沟通之后, 我们齐心协力, 对他采取严加管理、绝不手软的策略。之后, 他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转变, 学习“平衡”一章时感觉较顺利。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利用整合的要求, 提高其他学科的备课质量。“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推行“整合”措施的年级管理形势下, 我校化学教师取得了共识:要攻克“平衡”等内容的难点,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多做题更重要, 学习方法得当才能取得好成绩, 搞题海战术或押题绝对不可取。因此, 现在我校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平衡知识时, 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讲授“等效平衡”的难点时, 针对其原理, 讲清楚极限法和守恒法, 详细地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在学习有关平衡计算时, 一些学生之所以感到难, 原因是该知识点渗透了数学的极值和全等相似图形的知识, 教材虽然为在数学方面基础好的学生解决平衡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但对一些在此方面基础薄弱的学生就缺少必要的照顾, 使这些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 压力大, 有的学生甚至感到没法学下去了。还有, 渗透物理知识的气体状态方程的综合问题, 也是学生学习“平衡”的障碍。因此, 高二化学组教师在备课时, 既要备本学科的知识, 又要备相关学科的知识, 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进度, 即做到教师自己先将知识吃透,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上一篇: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讲话下一篇:湖州市县局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