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平衡教案

2024-05-02

制造平衡教案(精选8篇)

篇1:制造平衡教案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认知平衡;

2、利用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会用合适的方式做实验记录;

3、通过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发现杠杆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

【教学重点】

能有目的地用杠杆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教学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等臂、不等臂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科学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杠杆尺、钩码、铁架台,课件

2、学生准备:每组一套实验仪器

3、探究实验记录表(小科学家记录本中相关部分,教材配套材料――教师补充数据记录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分钟)

1、谈话:同学们,大家玩过跷跷板吧?跟谁玩过?

二、认识平衡与不平衡(2分钟)

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时的跷跷板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平衡状态)你再看这也是两个小朋友在玩翘翘板呢,这时的跷跷板还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吗?为什么?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这里有个猫和老鼠玩翘翘板的动画,你看,老鼠竟然把猫翘起来了!你想想翘翘板的平衡还有可能跟谁有关系呢?

刚才大家说的只是一个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正确的呢?(做实验)你们知道科学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猜想——验证——总结——应用),今天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探讨跟翘翘板有关的科学知识——制造平衡(板书)

三、认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认识杠杆尺的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2分钟)

(1)要验证自己的猜想,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呢?(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2)师出示并介绍这几种器材。

(3)小组把杠杆尺调平衡。

四、实验探究,证实猜想

1、等臂等重实验。

①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1个钩码,右边怎样挂能使杠杆尺平衡?

学生猜想、个别上台操作、师生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②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再举个例子使杠杆尺平衡(小组合作在杠杆尺上试一试)

③刚才的平衡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两边的重量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一样,就会平衡。

2、不等臂不等重实验。

①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等臂等重,可以平衡,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

比如在左边的第2格挂2个钩码,右边怎样能使杠杆尺平衡?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②小组合作,在杠杆尺上试一试 学生猜想,然后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探究情况。

③汇报实验数据,师生共同小结。

两边的重量不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不一样,也可以平衡。重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

五、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对于杠杆尺的平衡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杠杆尺的平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你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探寻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板书:平衡条件:格数×钩码数=格数×钩码数

(左边)(右边)

六、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1、运用刚刚发现的杠杆尺平衡规律,解决回答拓展练习“谁能行”(将两个钩码固定挂在左边第三格上,能找到多少种方法使它平衡?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小科学家记录表”上)

2、交流生活中的平衡事例。

3、游戏:

①在你的右手食指上放一把尺子,你能让它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吗?你怎么放?把尺子的什么部位放在手指上?

②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你还能想办法不让它掉下去吗?(另一端也放上橡皮;手指离放橡皮的一端近一点。)

4、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回家可以把这些有趣的事情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篇2:制造平衡教案

一、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制造平衡》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天平和杠杆的平衡。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还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做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的铺垫。

平衡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对平衡的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并不透彻,更多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对科学规律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了解杠杆尺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平衡,能准确判断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根据探究过程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平衡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提前准备杠杆尺、钩码盒、杠杆尺平衡实验数据记录表等教具。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根据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两个基本理念,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教学以悬疑贯穿始终,从发现平衡现象激疑、揭秘平衡原因释疑、生活验证平衡证疑等活动,环环相扣,疑问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科学知识也在观察、动手、分析中被学生发现、运用。

2、问题引领,层层递进。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最容易达成教学目标。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让学生在观察现象以后,用“为什么尺子不掉下来?”,在研究等臂平衡时,用“在左边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第2格应该挂几个钩码?”,在研究不等臂平衡时,用“在左边第2格挂3个钩码,想想右边哪里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最后,用“杠杆平衡有规律吗?”。设计不同梯度和层次的问题,方能引领学生从思考表面现象开始,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思考探索本质规律的目的。

3、合作探究,恰当点拨。

合作探究式是学习并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有效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般点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同伴共同探究交流。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卡点”合作,如在发现等臂平衡条件处合作,在发现不等臂平衡条件处合作,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得认知规律处合作,在学习的“关键点”教师参与合作,起到“拨开云雾方见天”的效果。合作探究,恰当点拨,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发散多维的.思维品质,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4、创造氛围,凸现主体。

融入学生,参与活动,转换角色,尊重学生见解,允许学生失败,学生就会成为大胆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在“设置悬疑,激发兴趣”时尊重学生的猜想,在“猜想假设,实验探究”中等臂平衡实验和不等臂平衡实验时参与动手,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认识规律时不否定学生的想法,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创新的火花犹如源头活水。

四、说学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五、说教学过程:

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比作婴儿的出生,教师的作用就好比助产士,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再好的教师也是教不会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得到培养。

根据“主导和主体”,“主动学习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思路: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上课时,我让学生先玩一个游戏。我出示一把尺子,问学生:谁能把一根尺子平放在一个手指上,不让他掉下来。这个游戏很简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很快做出来,我请一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当尺子平放在手指上而不掉下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尺子不掉下来,有学生说因为尺子平衡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加以肯定,并告诉学生这种情况就是平衡状态。当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我又抛出问题,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又会怎样?学生大声叫到,尺子会掉下来,我让学生试试,果真掉下来了,相机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是一种不平衡状态。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借助一些器材来研究平衡现象,点明本课的研究主题。

看似简单的感性认识的游戏活动,其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索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下去的学习顺理成章。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1、认识器材。

通过游戏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给学生介绍本节课我们借助的实验器材,对杠杆、钩码一一进行展示,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器材来制造平衡,点明课题。同时在介绍这些器材时,相应的展示他们的使用方法,随机也展示平衡状态和不平衡状态,与开课前的游戏结合起来。

2、研究等臂平衡。

认识器材时,我将有意先展示平衡状态,然后展示不平衡状态,随机提出研究问题:老师在左边第二格挂3个钩码,想想右边二格处应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学生猜测。这时要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猜测后分小组进行验证。验证前,老师详细讲解实验记录表的填写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分好工,明确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任务,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做有效地实验探究活动,避免了探究活动只是部分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分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让汇报员、操作员和记录员同时上台一边汇报,一边演示杠杆尺,一边将结果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要求其他组的学生认真聆听,看有没有和自己组不一样的结果。在这里结果出现了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实验,寻找原因。在让学生说出实验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到在右边的其他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此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发现打乱了教师的预设而忽视这一个创新性发现,而应该根据交流的状况灵活地进行教学调整,开展不等臂平衡的研究。

3、研究不等臂平衡。

在交流等臂平衡的实验结果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在右边的其他地方挂钩码也能使杠杆平衡,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新问题:老师不规定同学们在右边第三格挂钩码,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让杠杆尺平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也从刚才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再次研究新的问题。老师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猜测使杠杆尺平衡的新的方法。老师将学生猜测的情况记录在黑板上,同时告诉学生方法不仅仅这几种,可能还有更多,鼓励学生在验证猜想的同时想出更多平衡的方法。学生猜测后进行验证,既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有目标的开展活动,防止学生探究的无效性。学生经历了等臂平衡实验的验证,这次的活动变得很简单,学生就能按照上次的活动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将实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当各种不同的平衡方法一一展示,特别是学生还发现在杠杆尺右边的不同位置可以挂几处钩码也可以让杠杆尺平衡时,教师相机肯定、鼓励,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探索的热情和自信。

(三)尝试解释,表达交流。

前几次的成功应该让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充满了信心。当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我提出了新的问题: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那么杠杆尺的平衡有没有规律呢?让学生再次投入新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此时,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分析黑板上我们几次实验的数据,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学生可能会很快找到等臂平衡的规律,那就是在左右两边相同位置挂相同数量的钩码杠杆尺就会平衡,但不等臂平衡的规律学生可能较难找到,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数据,围绕“左边等于右边”这个核心问题,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迁移的方法、数学计算的方法寻找规律。

(四)制造平衡,验证规律。

规律找出来了,学生很兴奋,那规律是不是对的呢?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规律来制造平衡,老师先演示不平衡的杠杆尺,让学生根据规律来猜测如何制造平衡,再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发现根据规律来猜想,杠杆尺都能平衡,再次验证规律。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应用,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三项练习:

1、让学生再次回到开课前的那个游戏,鼓励学生利用平衡规律,寻找不同方法让平放在手指上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尺子再次回到平衡。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3、设计平衡游戏。

篇3:制造平衡教案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公司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和产量不断增加, 生产管理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生产平衡, 通过对公司生产进行分析, 生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量的不平衡

公司的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 但水泥机械的需求极不稳定, 经常会出现某时间段任务特别多, 而另一个时间段任务相对较少的现象, 造成任务量不平衡。

(2) 产品的不平衡

由于用户的需求不同, 公司在承接订单的时候, 经常出现某个时间段单一产品过多, 另一个产品很少的现象。由于公司的生产工艺布置是按年生产几条线进行工艺布置, 所以经常出现某一个工艺线上产品堆积, 另一个工艺线上无产品的现象。

(3) 交货期的不平衡

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用户一旦资金到位, 就希望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把水泥生产线建成。满足用户需求就是我们追求的工作目标, 但如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交货, 给公司带来的是“时间短、任务重”的局面。例如:2010年公司承担的“江苏亚隆TRMS40.4立式辊磨”项目, 交货期一般为4~5个月, 而用户要求的交货期仅为2个月。

(4) 设备的不平衡

公司生产方式多以订单式生产为主, 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导致许多集约式、流水线式生产方式无法组织实施。特别是一些老的国有企业, 机床设备与当前的产品结构不配套, 企业长期技改都是在原有的设备主线基础上添置, 企业设备工序不平衡、工序衔接一直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由于任务量的不平衡、产品的不平衡、交货期的不平衡, 使得公司的机床设备经常处在不平衡状态, 如:当回转窑和管磨机产品过度集中时, 自动焊机床、筒体加工机床、滚齿机就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而镗床等设备任务量不足;当立式辊磨、辊压机产品过度集中时, 镗床、镗铣床就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而自动焊机床、筒体加工机床任务量不足。

(5) 人员的不平衡

设备的不平衡带来的是人员的不平衡。

(6) 大型铸煅件供货不平衡

公司所承担的产品, 每种产品都需要大型铸煅件, 由于公司没有大型铸锻件毛坯制作能力, 大型铸煅件毛坯主要靠外部协作, 大型铸煅件毛坯质量、交货时间一旦出现问题, 公司所有的生产计划就必须重新编制。

如何对企业生产的各环节进行控制, 解决生产过程中由以上原因造成的不平衡?过去仅靠人工对设备、工序生产量进行平衡, 已完全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同时, 由于人工生产平衡靠的是个人经验, 在生产中经常出现平衡失误, 一方面造成一些工序及机床超负荷运转也满足不了交货要求, 另一方面一些工序及机床却无任务可承担, 产能过剩, 企业负担增加。

为解决上述问题, 项目实施小组对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国内外先进企业采用的“企业资源规划” (简称ERP) 难以适应国内铸锻件、钢板等原材料质量不稳定、企业生产设备高效运转缺少必要保证、用户随时变更技术要求等不确定因素, 使得企业的生产制造很难达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事前计划、事中控制, 因此, 开发适应本公司的“计算机生产平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 软件开发的思路

根据企业生产环节多、生产组织复杂的特点, 我们结合市场对产品分期交货的要求, 分析并提出解决生产瓶颈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本着做好计划量化到工序、同步推进、实施产能最大化的原则, 结合企业生产组织的工序验收控制点、生产计划平衡点、库存调控能力等现实状况, 组织进行生产平衡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

根据人工平衡生产原理, 根据设备运转情况、人员配置等情况制定各工序及设备承担任务的上下预警线, 即按合同交货期排定的生产计划进行计算机分拣, 并将每天、每月或后续几个月的本工序及本设备承担的任务进行合并, 和任务警戒线进行比对, 在上下警戒线之间的, 显示该工序或设备任务正常, 高于警戒线的表示生产任务超出能力, 需进行分解, 低于警戒线的表示任务量不足, 需进行补充。任务警戒线由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各工序及机床人员技能、设备能力等设定, 当人员及设备的状态发生变化, 警戒线由生产计划人员进行调整, 其余的所有过程由计算机承担, 相关人员根据自己的权限, 随时查阅显示当天、当月或随后一段时间各工序或机床的生产情况, 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以确保各工序及机床之间的衔接, 同时提醒部门对超出工序预警线的计划进行调整或采取必要措施, 以保证工序平衡, 确保各工序协调生产, 保证最终产品按计划产出。

同时为了系统进一步扩展, 该系统还增加了设备管理接口、人员及工资管理接口及技术资料管理接口等。

3 开发步骤

3.1 建立数据库

(1) 建立零部件信息数据库

将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图纸即图号作为唯一编码, 编制企业零部件数据库, 每一张图纸都对应到编码上, 每一个编码应包含图号、名称、每台产品数量、材质等基本信息, 如图号可以进行分解用不同工序完成, 分解后的序号也进行标识, 便于数据库的查询。

当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时, 数据库应及时调整更新, 以确保最终当期生产产品进入平衡系统。

(2) 建立生产计划数据库

根据市场部签订的合同订单, 制定生产中各部件的完成时间节点。同时根据技术部提供的技术要求, 制定各部件完成的流程。生产计划人员根据两个部门提供的信息, 编制生产的中期计划及各项目的零部件详细计划, 对零部件工艺、流程、机床的完成时间点进行确定。

将所有合同订单中所提供的零部件完成计划进行汇总, 形成生产计划数据库, 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只要给出合同号、图号、工序名称、生产起始时间等任何一个搜索条件, 可以搜索到每一个零件的流程及完成时间节点, 同时也可以搜索到每道工序及机床在某一时间段完成的零部件种类、数量、完成时间及工艺顺序。

(3) 建立机床工时或工序时间数据库

对当前承担的所有产品的零部件, 编制所需经过的工序, 同时每个工序应对应到实际完成的时间或工时。工时或完成时间应和后续设定上、下界限统一, 便于后续生产平衡工序。

企业新增设备时应及时添加相应的工时信息。

(4) 设定机床工时或工序时间界限

企业根据设备及工序资源制定当期工时或时间界限, 该界限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平衡结果。界限设定可以按照前期时间完成情况进行制定, 也可按现有状况进行计算, 计算依据应和工时或时间进行对应。界限分为上界限和下界限。上界限是指所有设备及人员工作达到饱和状态所能达到的最大工作量。下界限是基本满足现有设备和人员工作, 同时工作比较容易完成的工作量。

人员、设备情况发生改变, 界限应进行相应调整, 使平衡结果贴近现实。

3.2 生产平衡管理系统功能框图

系统以功能框图进行开发, 以生产计划为输入, 以平衡结果为输出 (图1) 。

3.3 生产平衡管理系统的应用

(1) 企业根据市场部提供的合同, 制定企业的中期计划 (图2) , 对企业当月及后续几个月的生产进行安排, 与生产数据进行比对, 对产品进行粗略评估, 以确定具体合同按期完成的可行性。

(2) 技术部门提供图纸目录、加工工艺等技术文件, 确定每个零部件完成的具体时间, 以满足交货期为最终点, 排定每个机床及工序完成时间节点, 形成详细的作业计划。

(3) 将详细计划导入到中期计划, 形成详细的生产计划 (图3) 。

(4) 生产计划和“计算机生产平衡管理系统”链接在一起, 直接输出平衡结果 (图4) 。

(5) 对平衡结果进行处理

a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部门提供的合同形成中期计划, 并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编制生产计划, 将生产计划导入系统, 由系统对生产计划进行平衡, 显示平衡结果。

b超出上限时, 生产部门及时调整机床、工序、外协作业等生产计划, 或采取加班等相应措施, 以保证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c低于下限时, 任务量不足, 生产部门调整生产计划, 将后续的合同的各零部件完成时间节点提前, 调整人员及机床配置及班次, 或通报市场部提出合同签订方向 (图5) 。

(6) 预留后续开发接口

在“计算机生产平衡管理系统”中预留了“内部管理系统”接口, 增加与生产相关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等功能。

4 结语

生产平衡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采用了看板式管理、计划的量化管理、计划的二级平衡管理、未完工检索、模糊查询等生产组织方式, 有力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该系统从精益生产的角度, 控制计划实施到工序, 并设置了工序的上线、下线, 及计划执行部门总计划量的上线及下线, 本着以人为本、满足市场的原则, 该系统使生产组织既满足各岗位职工生产生活的要求, 也满足市场对企业交货的要求。

该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 由于提前预判生产及设备瓶颈, 提前采取措施, 调整各生产元素, 保证了生产流程顺畅。同时, 企业的合同履约率明显提高, 降低了生产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减少了生产环节的等待时间, 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实现了合同按时履约, 同时为企业下一步技改及生产流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篇4:制造平衡教案

在美德主导的世界制造业新一轮的产业角逐中,中国应势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然而,在央视财经频道《迈向智能制造—解密〈中国制造2025〉》栏目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各行业对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依然很茫然。在工业4.0时代的大背景下,或许这也是困扰中国制造未来走向的关键。

越发复杂的商业生态

自2011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之时起,世界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以庞大的身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两化”融合为抓手,助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而这一进程给中国制造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商业生态。

多重工业发展阶段并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多重工业发展阶段并存且水平不一。总体上说,全部实现并达到工业1.0,大部分达到工业2.0,局部具备工业3.0,点状出现工业4.0萌芽。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注定无法以一套思想和标准使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水平的制造企业走出目前困境。

反观美国和德国。美国经历了工业化2.0时代、信息化3.0时代,在工业4.0时代实施“再工业化”,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同时形成了清晰的成长路径和商业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转型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整合,如波音、思科、IBM、IT&T以及GE等这些以产品制造起家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价值链的高价值区域延伸,从硬件制造商向软件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型,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的赢利能力和市场掌控能力。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如谷歌、亚马逊、eBay等以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实行跨界整合与上游产业链渗透,直接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德国从工业2.0时代起,就与美国并肩引领全球制造潮流。虽然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但是通过自身努力和美国扶持后快速崛起,位居世界制造第二梯队。德国提出工业4.0是基于其强大的工业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基础,以制造环节为核心,通过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来构建全新的制造业生态。

可以看出,擅长创新的美国人的工业4.0是从外向内,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推动技术和工艺的升级,而极致专注的德国人的工业4.0是从内向外,通过强大的工艺生产技术来完成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不同于德国和美国,中国拥有制造业2.0、3.0和4.0并存的局面和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中低端的现状,国外的先进经验可能是陷阱,单一的方向突破显然不是解决办法。

多种业务运营形态并存。中国制造的业务运营形态更加复杂,不同行业的业务形态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同一个企业也会存在多种业务运营形态。

服装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和时尚用品,加之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消费者主权地位明显。在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业务运营形态:第一种,大规模制造,这是传统服装行业的典型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供需失衡而产生大量的结构性库存。第二种,大规模定制,这是一些有创新意识的企业采取的模式,比如ZARA,它结合大数据和最新流行元素,以厂家为主导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第三种,个性化定制,青岛红领是这种模式的最佳代表,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 ,青岛红领开启了全新的C2M商业模式,让车间直接对接消费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量体裁衣”。

不同于服装行业,重卡行业是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行业。在重卡行业的转型过程中,行业特点要求企业一方面要保持生产的节奏性,另一方面要以客户为中心,进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业务运营形态:第一种,标准产品制造,以现成的产品型谱供客户选择,然后进行生产,实现产销对接。第二种,定制产品制造,在标准型谱产品的基础上,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改造。第三种,全新产品制造,需要企业深入客户一线,挖掘客户需求形成全新的解决方案,打造全新的产品,引领消费需求。

五大关键点

如此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局面,给中国制造出了一道多目标规划的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平衡从宏观到微观5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国家规划与企业经营的平衡。国家的产业规划最终必须落实到企业层面,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政策引导性与企业经营自觉性之间存在矛盾,也是理想状态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平衡。

要想实现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的平衡,在路径上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横向全产业链,从离终端消费者的企业发力,逐级向上游供应链辐射,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第二,纵向行业结构,从优秀企业寻求突破,树立模范效应,伴随着青岛红领以全新的商业模式走向成功之时,海尔曾十余次进行拜访学习,并形成了今天互联网环境下的海尔模式;第三,经济区域层次,鉴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推进,突破单点,扇形展开,稳步推进;第四,还需要政府构建良好的商业生态和创新生态,推进专利保护、奖励创新以及创新激励的落实保障机制。

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平衡。在国际重卡行业,美国的帕卡重卡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帕卡实现了70多年的连续增长,而这种增长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深入挖掘服务空间,提供高价值高回报的金融服务。这是一种典型的内涵式增长方式,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的质的提升。

中国制造多年积累的现状,要快速实现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不太现实,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量的增长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一方面,利用中国制造在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产品技术研发水平和客户解决方案制订能力,不断加强研发与营销之间的协同。

商业模式与技术水平的平衡。工业4.0时代,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在关于中国制造业出路的选择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派别。其中一派认为,商业模式是核心竞争力,世界是平的,通过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派坚持掌握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在商业模式和技术水平的平衡上,需要融合两个派别的思想,以商业模式为引领,以技术提升为支撑,在中国制造业“缺芯少核、缺人少钱”的现实基础上,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先导打开局面,进而通过资金在技术研发上有效、有序投入,逐步实现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市场导向与组织权威的平衡。工业4.0时代,客户价值的重要性已然成为共识,小米手机以客户为核心打造了互联网社区,通过互联网思维快速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在小米风生水起之时,商界和学术界一时间对同样涉足手机业务的华为提出了诸多诟病,然而,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华为手机的强势上扬以及小米手机在商业模式上创新乏力,舆论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反转。小米强调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而华为则是强化组织权威和系统能力,如何看待这两种模式呢?

这两种模式说到底就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同,两种模式都能成功。市场导向与组织权威的平衡,关键是要实现战略性资源和战术性资源的配置,解决企业生存的战术性资源必须是市场导向,而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性资源必须要发挥组织权威的力量。可以说,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互补与协同关系。

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的平衡。在工业4.0时代,中国企业不但要追求效率,注重精益,还要加强协同与创新。然而,中国制造业目前仅有不到1/5的企业达到综合集成阶段,这离协同与创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强企业内部的协同与集成应该是合理和可行的举措。内部协同与集成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纵向协同,另一个是横向协同,纵向协同是不同认知水平的协同,横向协同是不同专业领域的协同,实现这两个协同不仅要打破专业墙或部门墙,还需要消除层级信息不对称。

要实现这两者的平衡,首先,将以客户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作为牵引,推进内部横向协同。其次,建立扁平化和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拉近管理者与一线的距离,保障纵向管理者的权威和对战略资源的配置权。最后,建立全新的考核机制,促进横向业务流程和纵向管理流程的融合。

篇5:制造平衡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经验,在探究“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时,我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还在左边的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不挂在第2格,你能找到其他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吗?”,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篇6:制造平衡说课稿反思

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制造平衡说课稿反思

一、说教材

《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制造平衡》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尺的平衡。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还为下一课中的研究再次做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作好铺垫。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说学法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不但注意了教师的“教”,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猜想——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考虑到平衡现象对四年

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学生却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对平衡的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这种了解并不清晰,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规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学生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注重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

在上课初始,我通跷跷板动画来感知平衡,然后引导到在杠杆尺左边挂钩码,如何保持平衡,从而让学生猜测,验证,记录数据,完成第一次的实验,从而得出等臂杠杆平衡的条件。

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之上。教材中的第一部分活动——等臂等重,可以平衡。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第二部分活动——改变钩码的位置,记录杠杆尺平衡

时的状态,并发现不等臂杠杆平衡的规律,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教学时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个实验上。另外我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实验,而不是盲目的悬挂。在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示范和方法的指导,并设计了有利于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实验记录表(2)。这样经过改编后,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有效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从提出猜想到实验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四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利用实验工具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还未形成习惯,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在猜想二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师说:在左边第二格挂两个,右边不能挂在相应的第二格,能制造平衡么?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老师的追问、学生 的思考以及不断调整钩码的位置和改变钩码的重量等,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实验奠定了基础。

实验中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猜想——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经历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更加深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我也收益匪浅,可谓“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

篇7: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的知识。2.结合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掌握pH的计算方法及电离平衡知识、水解平衡知识的应用。●教学重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移动2.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3.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教学难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2.盐类水解的本质3.有关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计算●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总结、归纳、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电离平衡》这一章的内容与第二章《化学平衡》的知识密切相关,而且本章内容节与节之间也联系紧密,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为学好这一章的内容,我们这节课对本章进行复习和回顾。[板书]第三章  复习课[讲述]本章一共四节内容,我们先来复习第一节的内容。[板书]一、电离平衡[师]什么样的物质才存在电离平衡?[生]弱电解质。[师]那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有何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们填写下表:[投影][板书]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学生活动:让一个学生把结果填在胶片上][投影显示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题:[投影]1.下列仅能在水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A.H3PO4                                                                                                                   B.NH3C.KOH                                                            D.C2H5OH2.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在溶液里,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或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D.纯净的强电解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COOH+H2O      CH3COO-+H3O+B.BaSO4         Ba2++SO C.H2CO3      2H++CO D.FeCl3====Fe3++3Cl-答案:1.A  2.B  3.AD[师]那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复习一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板书]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明]以下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问]什么叫电离平衡?[生]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达到平衡状态。[师]与化学平衡有何共同之处?[生]都是动态平衡,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以发生移动。[师]哪些条件的改变可引起电离平衡移动?[生]浓度、温度[师]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如何移动?[生]正向移动。[师]请同学们看下面这道题。[投影]4.在H2S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①H2S     H++HS- ②HS-      H++S2-,且知K1>K2,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后,既可增大c(S2-)又能提高pH还能使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A.加NaOH                                                      B.通入H2S气体C.降温                                                            D.加入Na2S晶体[分析]投影,并由学生填写: 答案:D[师]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如何衡量?[生]用电离平衡常数[师]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生]电解质本身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师]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各步的电离平衡常数有何关系?[生]一级电离大于二级电离大于三级电离。[板书内容][过渡]水是一种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可以引起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下面我们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板书]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水的电离[师]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有何关系?[生]相等。[师]什么叫水的离子积常数?常温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的离子积Kw=c(H+)·c(OH-)(25℃时,Kw=1×10-14)[师]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生]温度、酸、碱、可水解的盐。[师]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水的离子积是否改变?[生]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增大。[师]在水中加酸、碱或可水解的盐时,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还是否相等?水的离子积是否改变?[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教师板书] [师]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H+和OH-浓度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师]溶液的酸碱性除可用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的大小表示?[生]pH[师]溶液的pH如何计算?[生]H+浓度的负对数。[师]25℃时,溶液的pH与酸碱性有何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接上板书]  [师]请同学们做以下几道练习题:[投影]1.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25℃=1×10-14  K35℃=2.1×10-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35℃时,c(H+)>c(OH-)C.水在25℃时,电离程度大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2. 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可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以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pD=7.0B.0.01 mol的NaOD的D2O溶液1 L,其pD=12C.溶解0.01 mol DCl的D2O溶液1 L,其pD=2D.在100 mL 0.25 mol·L-1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的0.2 mol·L-1的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3.要使10 mL 0.05 mol·L-1的硫酸溶液pH变为7,应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稀释至1000 mLB.加入10 mL 0.1 mol·L-1的氨水C.加入100 mL 0.005 mol·L-1的Ba(OH)2溶液D.加入10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答案:1.D  2.CD  3.C[过渡]不同的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师]盐对水的电离的影响程度也就是盐的水解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复习第三个问题。[板书]三、盐类的水解[师]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板书]1.实质[生]盐电离出的离子与H2O电离出的H+或OH-结合,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师]盐电离出的离子能不能全部或大部分与H2O电离出的离子结合?[生]不能。[师]也就是说盐的水解程度一般来说是微弱的,但也有少数盐可以完全水解或水解程度很大,也就是一些资料上提到的双水解。即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水解,相互促进。如Al2S3、CH3COONH4。那么盐的水解及溶液酸碱性有何规律?[板书]2.规律[生]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教师补充并板书]谁弱谁水解,两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具体定。[师]水解程度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板书]3.影响因素[生]盐水解生成的酸或碱的相对强弱、浓度、温度。[师]这些因素对盐的水解程度的影响有何规律?[生]酸、碱越弱越水解,浓度越小越水解,温度越高越水解。[讲述]盐类水解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某些溶液的配制、化肥的混施、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等,都涉及盐的水解知识,盐的水解也是常考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做下列练习题:[投影]1.将滴有甲基橙试液的饱和醋酸钠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    )A.黄色不变                                                     B.黄色变橙色C.黄色变红色                                                        D.橙色不变2.有一种酸式盐AHB,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今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①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OH和H2B,前者的电离程度大于后者。②H2B不是强酸。     ③HB-的电离程度大于HB-的水解程度。④该盐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一般写成:AHB====A++HB-  HB-====H++B2-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NH 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C.CH3COONH4                                                                                                D.NH4HCO3答案:1.A  2.B  3.B[讲述]本章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和滴定。[板书]四、酸碱中和滴定1.原理[师]酸碱中和滴定是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那么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cAVA=cBVB[师]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都需要选用哪些仪器?[生]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板书]2.主要仪器:滴定管、锥形瓶。[师]那么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段话,说出其中有几处错误。[板书]3.操作步骤[投影]某学生中和滴定过程如下:①取一支碱式滴定管;②用蒸馏水洗净;③立即加入待测NaOH溶液;④记录液面刻度;⑤用酸式滴定管放出一定量的标准酸液;⑥置于未经标准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⑦加入适量蒸馏水;⑧加入酚酞试液2滴;⑨滴定时,边滴边振荡;⑩眼睛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11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12记录滴定管液面刻度;13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的体积为22 mL。[分析]③装待测NaOH溶液的滴定管应用该待测液润洗2~3次。⑩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11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应半分钟内不褪色才能停止滴定,记录刻度。13滴定管读数时,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小结]这节课我们仅仅是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在解题中能否灵活应用,还得靠大家自己多练习。[布置作业]复习题一、二、三、四、五●板书设计第三章  复习课一、电离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三、盐类的水解1.实质2.规律:谁弱谁水解,两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具体定。3.影响因素四、酸碱中和滴定1.原理2.主要仪器:滴定管、锥形瓶3.操作步骤●教学说明按要求本章复习课为一课时,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把握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严格依据大纲要求,不随意拓宽和加深。在教学中,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主要知识,并配合典型例题和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加深理解。●考点分析1.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的导电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平衡的移动,强酸与弱酸、强碱与弱碱的性质比较,以及由酸性的强弱所表现出的一般反应规律。2.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应用3.盐的电离与水解的应用(1)水解平衡的移动(2)电离与水解对溶液酸碱性、微粒数、离子浓度的影响4.溶液pH的计算和判断(1)溶液的稀释。(2)溶液的混合。5.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6.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及有关计算。

篇8:制造平衡教案

一、卷烟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卷烟制造企业对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处于初级阶段, 传统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把业绩考核当成绩效管理。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考核的层面上, 并没有从战略管理、改善公司绩效的高度来看绩效管理。二是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够科学。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形成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指标。三是缺乏对绩效实现过程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评价员工往往“以成败论英雄”, 缺乏对过程的管理, 短时的观念非常明显。四是员工回报未能与绩效挂钩。绝大多数企业在确定员工绩效奖金时并没有真正和个人绩效挂钩, 有的干脆采用平均主义, 没有真正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五是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由于上下级对公司战略目标缺乏充分沟通和认识, 战略目标不能自上而下地分解和实现横向的组织协同, 加上缺乏对现有人才的有效评估, 导致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支持公司战略发展, 人力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

二、卷烟制造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面临的困难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 越发受到中国企业的欢迎。然而, 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运用平衡计分卡, 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应用。近年来, 烟草行业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加强绩效管理越发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 由于受行业属性、经济体制、管理结构的影响, 笔者认为现阶段卷烟企业不适合全面推行平衡计分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存在职能缺失。目前, 卷烟制造企业主要扮演生产管理者的角色, 而原材料采购、工艺研发、卷烟销售、薪酬制定等主要由上级单位 (中烟公司) 统一管理, 卷烟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职能权限十分有限。平衡计分卡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 企业职能的缺失使其对四个维度无法施加有效控制, 难以全面优化绩效管理流程。即使企业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向上级单位寻求支持, 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其次缺乏改革动力。烟草行业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 行业管理架构为“总公司—中烟公司—卷烟制造企业 (烟厂) ”, 卷烟制造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进多是由总公司或者中烟公司推动实施, 使卷烟厂缺乏自发性的改革意识和动力, 习惯“受制于人”。而实施平衡计分卡对企业自身意味着变革, 变革内容势必会同上级部门产生矛盾, 很难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最后是薪酬制度改革难度较大。绩效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平衡计分卡提出, 如果个人贡献没有和薪酬相挂钩, 绩效管理是不可持续的。卷烟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影响, 薪酬制度改革尤其是浮动薪酬改革比较缓慢, 虽然企业内部建立了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 但是个人以及组织绩效对浮动薪酬的影响明显偏小, 导致企业“吃大锅饭”现象仍较明显, 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薪酬均等化。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改善绩效管理

现阶段平衡计分卡并非卷烟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的最佳选择, 但其绩效管理的理念非常值得借鉴。平衡计分卡认为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管理和提高企业绩效,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绩效评价指标应由企业战略而来。因此, 卷烟企业应明确战略目标, 通过因果关系分析, 逐步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绩效指标, 使绩效指标和战略目标有效衔接。同时, 企业应剔除与战略目标无关的指标, 管理层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绩效指标。

平衡计分卡揭示出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企业绩效管理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将企业目标转换为每个员工都可以理解的语言, 将绩效评价指标从部门层面进一步延伸至每一位员工的绩效, 能够使员工理解管理层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自身的工作目标。平衡计分卡强调信息反馈和动态调整。目前, 卷烟企业普遍缺乏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 存在“一套指标吃好几年”的现象, 造成绩效管理滞后于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应定期召集公司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进行会议讨论 , 对绩效指标执行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评价指标, 不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换血”, 保持评价指标体系时效性。平衡计分卡指出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激励制度尤其是薪酬制度的有效性, 绩效评价体系的输出结果应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卷烟制造企业应尝试对薪酬制度改革, 尤其是浮动薪酬制度, 可以将个人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的浮动薪酬关联, 逐步过渡到与员工的薪酬总额紧密衔接, 最终实现个人绩效决定其薪酬级别。企业应努力提高浮动薪酬占个人薪酬的比例, 激励员工完成工作目标, 努力提高个人绩效。

平衡计分卡既注重经营目标的完成 , 又注重对经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避免基层单位为完成短期经营目标而忽视企业整体和长远利益。企业应建立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跟踪目标任务实现过程, 及时纠正达成目标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 实现结果与过程的双重管控。

摘要:平衡计分卡作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 正在被广大中国企业学习并加以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在卷烟制造企业实施的困难, 试图提出在卷烟企业绩效管理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理念的可行途径。

上一篇:三线城市人群调查报告下一篇:只管向前奔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