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2024-04-28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共11篇)

篇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宗璞)

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揣摩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3、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

2、积累精彩词句,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由紫藤萝花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紫藤萝瀑布”图片欣赏。

二、课前检测:

1、听写生字词。

2、正音释义(自主阅读《动态》P9“基础整合1、2”)。

3、当堂训练:

(1)完成《动态》P10的第1、2题和28期周报的第1题。(2)选词造句: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三、出示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出示自学指导

(一):读课文,找信息。

1、自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方法指导:先自学课文的“导读”部分和《动态》P9“导入课堂”第1、2要点,然后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得出感情来,边读边用笔圈画出精彩的写景句和精辟的感悟句。最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把答案写作课堂笔记上。

10分钟后成果展示。

问题:

(1)课文围绕着“紫藤萝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词。花; 花; 花。

(2)课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3)“我”由紫藤萝瀑布产生了怎样的感想?这些感想主要集中在哪些句段?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自学效果检测。

5、内容归结: 由赏花(1—6)、忆花(7一9)和悟花(10、11)三部分组成。赏花——繁花似锦 生机勃勃 悲痛焦虑 ——宁静喜悦 忆花——追忆往事 思绪万千 沉重遗憾

悟花——生命永恒 深受鼓舞 振奋精神 “生死谜,手足情”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6、助学材料: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啊!

——(《哭小弟》,《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五、出示自学指导

(二):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自学内容:品读文章第7、10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2、方法指导:找出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结合《动态》P9“导入课堂”第2要点,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根据以下角度进行小组交流:

a.“我”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我家门前外”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b.“我”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c.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e.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用时8分钟。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自学效果检测。

5、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我”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我”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我”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c.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d.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e.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完成《动态》P10第4、6、8、9题。

2、选做题:完成28期周报基础题。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揣摩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三):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1、自学内容:品读课文第2~6自然段,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方法指导:圈画出有关对“紫藤萝花”进行细致描写的词语,并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0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瀑布般的紫藤萝的?(提示:可以从观察顺序、花的特点来思考,结合文中语句来回答)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

a.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分别从花色、花形、花态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树盛开的旺盛的生机勃勃的紫藤萝。

b.例一:比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将花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例二: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c.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三、出示自学指导

(四):揣摩优美词句。

1、自学内容:揣摩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2、方法指导:跳读全文,品读优美词句。要求:

(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

(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

3、当堂训练: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四、讨论: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第一,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善于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景物,要饱含感情。第二,要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要有丰富的想像和联想。第三,要善于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全文才有点睛之笔。第四,要注重首尾呼应,要善于设置悬念。学以致用: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请自选一个事物写一段感言,80字左右。

学法指导:

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完成28期周报同步阅读《一朵花的美丽坚持》。

2、选做题:完成28期周报同步阅读《丁香结》。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1—6)赏花 美、盛大、壮观、生机勃勃——比喻、拟人(7—9)忆花(10--11)悟花 点明主旨:赞美生命、珍爱生命 写作手法:写景状物、借景抒情、前后照应、伏笔等

篇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领会作者“自我砥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评赏析优美的语言,指导朗读。教学难点:领会作者“自我砥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导入:

投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思考:本诗抓住小草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你受到什么启示?

明确:本诗借物抒情,看似平凡的小草,用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要勇敢面对挫折,要有坚强的意志。

作家宗璞借“紫藤萝”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紫藤萝瀑布》。(板书)

二、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èng)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g)盘虬卧龙(qiǘ)伫zhu4立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5)酒酿;江米酒。(6)挑逗:逗引,招惹。(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句子语气、语调,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内容,理解思路,并思考: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 1 步”,结尾为什么说“我不觉得加快了脚步”?(即“探究练习一”)

3、讨论,明确:

①思路:赏花——惜花——思花(学生回答正确即可,要扣住感情理解,如:惜花之情体现在文中“遗憾”二字上。)进而理解作者的感情线索。

②“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是因为“我”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板书:“盛开的紫藤萝花”)“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在观赏了紫藤萝花后,被它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板书:“感染”“我”)

4、面对此景,文章第7段描写了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请你找出几个词语加以说明。(疑惑、痛楚————宁静、喜悦)

5、作者因何事而“疑惑、痛楚”,我们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1)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萦绕。在拨乱反正的1982年5月,自己的小弟又患绝症,作者一直以来的抑郁,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作者陷入极度的悲痛中。(即文中第7段中所说的“生死”、“疾病”的由来。)

(2)第8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领悟到的人生哲理?(第10段第一句)

面对这种种打击,作者的“疑惑、痛楚”可以理解,但在赏花之后,作者又重新振作了起来,那么,紫藤萝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四、品读感悟:

1、精读2---6段,画出你认为优美的或让你有所感悟的语句,反复品读,写出感受。

2、老师点拨:品味语句要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②抓关键词语;③从表情达意角度考虑。小组讨论,推荐发言。

3、明确:意思正确即可。比如:(1)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2(2)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4、作者写紫藤萝花文笔优美,不仅是巧用了修辞,更主要的是她抓住了花的特点来写。快速浏览第2——8段,思考:从哪些角度来写花?

明确:(一定不要将写藤萝树和花的句子混为一谈,学生很容易犯错。)

形态———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色彩———浅紫色 颜色便上浅下深 香味———淡淡芳香

5、赛读。如此美的语言,不读可惜,选取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每组推荐一名选手比赛,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6、“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过去即将枯死的紫藤萝花又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大家想一想,它能从逆境中爬起来,靠的是什么?(明确:顽强的生命力。)由花及人,作者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指导朗读第10段。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也可以直接谈谈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明确: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花挺了过来,人更应不畏惧人生中的挫折坎坷,磨砺自我,投身于无止境的生命长河之中去。再齐读第10段,加深理解和感悟。

五、总结:

读完这篇文章,老师觉得——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生长。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六、作业:

课后练习和练习册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赏花:形-色-香 惜花:十几年前 遗憾

思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课后反思:

篇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篇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设计说明】 课

型:品读课 主导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创意: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说话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的《铁萧人生》,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性散文。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基于本文抒情性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成“品读课”。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

用朗读来贯串这三大板块,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激活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

课前 30秒视频(花繁叶茂的紫藤萝)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追踪作者的心灵轨迹,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由衰到盛,使作者陷于凝思而顿悟,又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一、理解:

1、放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标记描写紫藤萝树和紫藤萝花的语句。

3、学生按句式说话:“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择要加以引导: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期终极”——藤萝生长的繁茂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藤萝色彩的跃动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又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 1 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盛开的藤萝花的形状,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囔囔。——花开之闹,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教师小结:作者对藤萝花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4、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请学生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词。花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看、忆、思)

5、学生讨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主旨。

__________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教师小结,板块过渡。文章借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

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活的喜悦”,次写花受到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

思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可以说紫藤萝花启示了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品味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朗读指导:读出凝思后的彻悟,彻悟后的轻松、愉快。语速舒缓而稍快,语调深沉而略有上扬。

3、指名读(或各读)

4、品味 ①品味语言。设疑讨论:

A. 作者描写藤萝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按照“写________,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既表现了________,也隐含着_______”格式说话。教师择要引导:

——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花繁叶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休止的意蕴。——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也隐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②品味构思。设疑讨论:

文章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处“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构思布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教师点拨:

开篇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奇制胜,未见其树,却已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结尾处“不觉得加快了脚步”与首句呼应,是由于作者有了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才得以从个人的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解脱出来。“停住”到“加快”是“凝思”到“彻悟”的心灵历程的外泄,是质的飞跃。文章言尽而意未穷,把我们读者带入了沉思之中。③品味情感。本文感情浓郁,情感流露婉曲有致,情景交融。设疑讨论:

C.“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思?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人亦如花,时代的河流至今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绽放人生之花,描绘人生的绚丽和灿烂。

5、小结,板块过渡:

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

三、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A.生,就是美。

B.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C.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走向低谷,再创新高。F.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G.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

四、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每个人都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

五、课外练笔:

篇5: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凝望()挑逗()沉浸()酒酿()花穗()忍俊不禁()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bèngjiàn()zhù立()zhàn开()盘qiú卧龙()3.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②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③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4.请用“仙露琼浆”、“蜂围蝶阵”两个成语各造一个句子。

《紫藤萝瀑布》语言运用

一、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13分)1.请仿照划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

例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湖上烟雨蒙蒙,如诗如画;叶上水珠点点,如雨如珠。

篇6: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解诗意。

2、研读,悟诗理。

3、吟读,品诗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二)检查预习

1、字词音检查预习

蜕tuì 熄灭xī 缀连zhuì 倔强jué 鬓发bìn 洗濯zhuó

寂寥liáo 诅咒zǔ zhòu 玷污diàn 扒窃pá 扒皮bā

2、作者

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

《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三)出示教学目标

1、诵读,解诗意。

2、研读,悟诗理。

(四)自学指导一:诵读、整体感知诗歌 自学要求:

1、听读、欣赏。纠正读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主旨。

方法指导:

1、《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2、可按照“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将2-11节分成三个部分。

(五)自学指导二:研读诗歌1-7节。

自学要求:逐节研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方法指导:概括各节大意,深入探讨诗中比喻修辞的使用。

参考思路: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3)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比较好?

(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7)为什么理想带来的荣誉是“副产品”?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逐节研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引导:

(1)运用了比喻、排比和顶真的修辞手法。“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2(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繁荣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从历史的角度谈理想。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六)当堂训练: 使用顶针修辞,仿写句子。

爱心是水,浇灌了幼小的苗; 爱心是,;爱心是,;爱心是,;

(七)小结:

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二)自学指导一:朗读品味诗歌的8~12节 自学要求:逐节研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方法指导:概括各节大意,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本诗的主旨。

参考思路:

(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逐节研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

(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3)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自学指导二:比较阅读:《理想》与《在山的那边》

自学要求:思考《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方法指导:两首诗的内容、主题有何异同?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当堂训练: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五)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六、板书: 比喻 历史意义(2-3)

理想 人格意义(4-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篇7: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关键词:七年级;实验教科书;表述;管见

对新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实验教科书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的三处表述,作为一线教学人员的笔者觉得有值得改进之处,在此提出,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高雅情趣,体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见教材第71页)

旧人教版教材表述为“情趣,体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讲,这句话是错误的。编者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辛勤努力,再版时修订为现在的提法,值得肯定和致敬!但是,将这句话放在这里似乎有些不妥。理由如下:

1.从教材本身前后逻辑来看,这句话放在这里显得比较突兀

教材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第一目“情趣源于兴趣”正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

本段依次呈现出三个逻辑层次:从兴趣与情趣的关系中引出了“情趣”的概念,到高雅情趣的实质,再到生活处处有情趣,即情趣→高雅情趣→情趣。事实上,这一段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情趣,编者并未有意让学生在此区分情趣的雅与俗。因为在下一目“情趣的雅与俗”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专门讲解。

再看下一段:“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这段是要让学生明白情趣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很明显,教材的第一目主要是讲情趣的概念和情趣的作用,其逻辑顺序是:兴趣→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中间突然插入一句高雅情趣的表述,的确显得突兀,与前后知识逻辑不统一和协调。反观旧版教材,虽然它的提法错误,但逻辑是前后统一的。新版这么一改,提法正确了,但前后逻辑却不协调了。

2.正由于此,会造成教师讲解时的不便

每次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总会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如果讲完“情趣”的概念后,就讲“高雅情趣”的实质,那么必须先告诉学生情趣有高雅与庸俗之分,而这恰恰又是下一目才涉及的内容,会造成所学知识重复或跳跃;在讲完高雅情趣之后,又回到“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的作用”,则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如果讲完“情趣的概念”,跳过高雅情趣不讲,学生又将质疑教师的讲解。如此,就会让教师教学陷入极难境地。

3.对照其他版本,人教版的这种安排有完善的必要

比如,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第一目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1)生活中处处有情趣。(2)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情趣有高雅、庸俗之分;第二目再水到渠成地讲解高雅情趣的作用。这种编排很有借鉴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新人教版的这句表述应改为“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心理状态和对生活的追求。”这样,提法既科学了,第一目的前后逻辑又统一了。或者可以把这句放到第二目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好奇与从众”(见教材第76~77页)

教材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培养高雅生活的不同途径,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当我提出怎样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全框内容之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第一条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第二条丰富的文化生活;第三条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无一例外地将第二条关于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心理漏掉。这让我感到奇怪,仔细探究一番才发现,这不能全怪学生。

1.标题应观点鲜明

作为本框题下的第二子目,“好奇与从众”这个标题确实简洁,却不明了,未能像其他三目一样表达明确的观点,而显得格格不入,难怪学生往往因为不解而将它忽略。我认为,面对七年级的学生,目标题应该观点鲜明,这也正好与其他三目的标题协调一致。

2.从这一目的表述来看,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讲“好奇”:教材先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漫画,充分展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幅漫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好奇心对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最后写道:“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事实上,好奇心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但是应该注意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转化为正当有益(而非仅仅是浓厚)的兴趣,才能培养高雅情趣。

3.对于相同的内容,其他版本的表述有值得学习之处

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让生活充满情趣》同类的目标题是:培养高雅情趣,从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始。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同类的目标题是: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它们的目标题都是观点鲜明、形式统一。

因此,我们觉得人教版的这一目标题应该改为:“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心理”,这样既可以与其他三目形式统一,又能体现鲜明的观点。

三、“丰富的文化生活”(见教材第77~78页)

教材以北京景山公园老年合唱团的故事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展现其富有情趣的生活片段。教材随后的正文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学习”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阐明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于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意义。但是,教材只是提到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却对文化缺乏辩证的分析。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与迷信的、专制的落后文化。显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前者,摒弃后者。我们教材里说的“丰富的文化”当然是指先进的优秀文化,不包括落后(糟粕)文化。喜欢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习这里时,曾经反问过:“难道黄、赌、毒文化也能陶冶高雅情趣吗?”于是我们就得给他们辩证地分析一番文化。所以,我以为,这个目标题应改为“丰富的优秀文化生活”,同时教材应增加对文化的辩证分析。

篇8: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是否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很多新闻都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词展开,这就是“和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和谐”就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那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呢?“和谐”就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要有浓浓的亲情。再具体点来说,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散步》就是通过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体现出浓浓亲情的。

板书课题:散步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划出新词和词义。

问题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局是什么?设计一些抢答题让学生 1 快速回答。

问题3:在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在解决这个分歧时,我的感觉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理解亲情

鲜花献给最可敬的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他献给文中的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四)品味语言,合作赏美

⒈ 请同学找找描写“初春”的句子有哪几句?想一想,这些景色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①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作者由景生情,希望母亲的生命也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活力,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祝福、孝敬之情。(珍爱生命)

②表现春天蓬勃生机,提供美妙背景,渲染散步快乐,起烘托作用

⒉ “但妻子和我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①“我”和“妻子” 是怎样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他们走得小心,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②“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 ?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品读语言

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说成是背负 着“整个世界”呢?

这个细节大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五)小结:

本文通过 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 生活情趣,体现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 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横批:相亲相爱

(六)写作方法借鉴:

在一次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下,共同走向那条开满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 幸福小路。

文章通过这么一件小事表现大的主题 ——“孝”

(七)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 例: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一根生命的链条,老年、中年、幼年,生命就像永远也达不到终点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繁衍不息。

(八)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篇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字词,整体感知全文;

2、分角色朗读、辩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用圈点勾画方法,揣摩品读文中语句,分析人物性格;

3、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教学重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设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识记文中字词,整体感知全文;

用圈点勾画方法,揣摩品读文中语句,分析人物性格;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受: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2、理解本文思想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出示:

⑴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它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⑵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⑶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方,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二、精读品味、揣摩语句:

自学指导一: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方的语言等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妈妈:固执生硬、重财轻义 “我”:软弱、重义轻财 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重财轻义 万芳:仗义明理

自学指导二:作者的感情倾向怎样,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当堂训练——说话训练: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必做:《动态》1-5题 2.选作:课堂辩论准备:自由组合,分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方,就这一场家庭矛盾的是非展开辩论。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堂辩论、语言运用

篇1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的统治、维护当时严密的阶级结构和森严的等级关系的手段以及当 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本课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 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 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贵族平民和奴隶”介绍了当时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向学生描述了奴隶社会的国家机器,指出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 段来统治人民。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概念性知识偏多,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非常重要。同时,学生对夏、商、西周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相 关知识储备,从而,对概念的探究有兴趣。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

1.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说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了解奴隶社会管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

2.编演历史短剧,模拟西周分封的情景,增强合理 的历史想象能力。3.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尊祖敬宗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历史渊源。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

在这一课,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老师采取了合理的引导方式,找到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思维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历史 想象力,从而理解本课较为枯燥、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活课堂的主体,使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中出现的概念,争取用深入浅出的办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为此,教师必须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接 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编演历史短剧,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剧本、角色搭配 等。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①统治者打下了江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管理范围空前扩大,这时候,他迫切要做什么事情呢? ②如果你是西周的统治者,你会想什么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国家?说说你的设想。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西周的统治者 是怎样管理自己的国家的。2.学习新课。

①自主尝试,点拨授法。

A.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西周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管理空前扩大的领土? B.西周统治者把管理地方的人称作什么?他们跟周王有什么关系?这些人为什么愿意接受派遣去管理地方?

C.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分封给诸侯后,周王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控制诸侯王? D.周王通常把诸侯国设在哪些区域呢? E.周王分封主要是自己的子弟和同姓,为什么还要分封功臣和前代的贵族后裔? ②发挥想象,自主探究。

A.演历史短剧——西周分封的情景。

B.6位同学分别扮演周王,谪长子,周的 二儿子,侄子(代表同姓),功臣以及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台词内容包括:周王如何授土、授民;受封者如何接受分封,并对周王表示孝忠;为什么对受封者分封;分封什么东西等。让学生们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老师在前面提出的问题。

C.画出西周分封制的示意图,说 一说分封制有什么作用。③启发诱导,鼓励释疑。

A.夏、商、西周社会有哪些阶级?夏、商、西周是依据什么确定等级身份? B.贵族、平民和奴隶,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C.设计一幅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D.残酷的压迫必然会引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奴隶主贵族又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呢? ④自主检测,巩固评价。

A.能够理解分封制,并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能读懂分封制的示意图。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管理国家的制度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西周的统治者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实施了分封制,促使社会形成了贵族、平民和奴隶这几个阶层,采用了“军队、刑法与礼仪教 化”双重手段 来管理国家,确立了奴隶制国家管理体系。

4.板书设计。

军队、刑法

分封制 —————————— 贵族、平民、奴隶

礼仪教化

六、课程评价

1.说一说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们的手段有哪些?

七、教学反思

篇1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难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三、课时安排:1个课时

四、教学流程设计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一)课前检测(时间控制:4m)作者(请学生回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述:《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根据拼音写出字词:(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于B本)

嗅(xiù)罗摩衍那(mó,yǎn)匿笑(nì)祷告(dǎo)沐浴(mùyù)花瓣(bàn)

(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控制:1m)

诗歌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三)自学指导

(一)一——(时间控制:11m:朗读3m+思考3m+成果交流5m)自学内容:听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以“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的妈妈(孩子)”回答。(朗读结束后你有3分钟准备)

自学方法:①找出描写到妈妈或孩子的句子;②圈画出修饰妈妈或孩子的关键词; 生自学,师巡视。成果交流:

“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孩子;妈妈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母亲。[小结]:

(四)自学指导

(二)——(时间控制:10m: 思考4m+成果交流6m)

自学内容:自由朗读课文,“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想让妈妈知道? 自学方法:

(自学时间:4分钟)

生自学,师巡视。成果交流:(三次嬉戏)

1.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五)自学指导

(三)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孩子天真、调皮,母亲的慈爱、善良,这是一对和谐的母子,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亲情。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 2 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文。

(六)自学指导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源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自学内容: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小结: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七)结语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像一朵朵娇弱的红莲,母亲会竭力保护你们,为你们创造最好的生活环 境,可母亲终究会老去,当有一天母亲老得需要你们的隐蔽的时候,请你牵住她的手!

上一篇:武都县县电力局“一户一表”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从执行力到执行率使执行从概念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