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工作总结

2024-04-20

五年来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五年来工作总结

草市镇人大主席团五年工作总结

草市镇人大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主线,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评议政府工作,积极组织代表活动,及时督促议案办理,依法实施人大监督,为推进“依法治镇””、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发展大局,加强工作监督。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积极支持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密切关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对“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发展情况的监督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调查研究,探索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发挥协调、沟通和监督作用,服务、支持和监督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2009 年,镇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涉农补贴发放、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进行了有效监督,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积极健康发展。2010 年,对镇内自来水供水管道改造工程,校园环境整治,保护学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检查,推动了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2010年3—4月份,全镇各村进行两委换届选举,从制定方案、推选候选人到正式选举,镇人大全程参与,依法监督,保证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完成。此期间,全体代表都认真学习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其中参选村两委候选人的代表,都承诺在选举中,决不搞串联、拉票、贿选;其它代表,能够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对于在选举中出现的违法

行为,进行依法监督,体现了代表认真负责的精神。2011 年,镇人大采取多种形式对政府重点项目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依法监督,对镇域内企业安全生产,学校校车安全,镇内自来水收尾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推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围绕自身建设,提高履职水平。

五年来,镇人大紧紧围绕自身建设,顺应时代要求,以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镇人大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访民情、听民意、惠民生”等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大局观念,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执行力。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镇人大主席团本着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需要,继续完善《主席团例会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工作站活动制度》等。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手抓完善,一手抓落实,用制度规范主席团工作和代表活动,注重探索创新,促进人大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三是注重调研走访。认真开展每年两次以上的调查研究,坚持深入基层,广泛 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地方实情,为党委、政府正确行使决策权提供依据。四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重学习与重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每年不少于一次的人大代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人大代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坚定性。

三、围绕代表建议,办理议案答复。

围绕代表建议,办理议案答复。五年来,镇人大认真督办代表的建议,正确对待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组织部门和专人进行答复。2007 年以来,我镇共收到代表建议21件。为使代表的建议得到落实,镇人大督促政府相关部门按时进行办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维护了代表的权益,解决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同时,镇人大还为代表搭建参政议政平台,精心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调研,每年都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政府行为和所辖部门工作作风进行公开评议,特别是近三年来,镇人大围绕代表建议集中反映的问题,分别组织代表对各执法部门进行调研走访,有力地提升了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围绕人代例会,行使代表职权。

围绕人代例会,行使代表职权。五年来,镇人大按照《选举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召开了9次人大例会,圆满完成了每次例会上的各项议题。每次例会上代表们都能认真行使职权,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开展讨论。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较好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

五、围绕代表工作,创新联系方式。

围绕代表工作,创新联系方式。五年来,镇人大注重加强代表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丰富代表活动载体,增进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一是引导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积极畅通各种渠道,突出解决事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发挥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项工作 的顺利开展。三是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四是在招商引资、道路建设、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积极拓宽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六、围绕热点难点,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围绕热点难点,做好人大信访工作。五年来,镇人大认真按照县人大“五个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人大信访工作,充实了

工作力量,健全了转办、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近三年共接待群众来访 10余次,有力地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总之,过去五年,草市镇人大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法律赋予人大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镇人大运转效能还不够高,代表活动开展形式还不够多,建议意见办理还不够到位,个别代表履职意识仍不够强,人大监督工作还较形式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今后我们要努力学习借鉴先进乡镇的好做法,进一步巩固当前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不断拓宽人大工作思路,持续健全人大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主席团成员和人大代表的整体作用,不断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为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草市镇人大主席团

2012年10月16日

篇2:五年来工作总结

2007年2月我始任xx镇镇长,2009年7月改任镇党委书记至今。任镇长期间,我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政府班子成员理清思路,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紧扣发展这根主线,狠抓项目落实,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担任镇党委书记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抓班子带队伍,讲团结守原则,健全制度,确立规矩,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党委权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托管到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后,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和班子成员研究提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发有为,走进前列”的奋斗目标。要求全镇上下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赶超,力争在十二五末使我镇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市中心镇的平均水平。达到“总量进前五,人均争第一”新目标。为此,提出了“四个全力以赴一个着力构建”的工作思路,即:全力以赴开展征迁控违;全力以赴服务好开发区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力以赴抓好民生改善信访维稳等社会工作,着力构建文明幸福新银塘。现将五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是改善民生助推发展。多年来,xx镇基础设施一直比较薄弱,我在担任镇长和党委书记以来,始终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抓财税收入,上民生项目,通过持续改善民生,进一步助推发展。经过五年的持续推进,全镇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善。2007年财税收入1600万元,2011年突破5000万大关。

五年来,共修建“村村通”道路50余公里,先后对银环路、1 银向路、银黄路进行了沥青铺设,对集镇道路和各村主干道全面硬化,部分村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投资1100万元先后建成了镇敬老院、派出所、文体中心、计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岱山人防工程。银塘敬老院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公寓化管理,有160余张床位,能满足全镇所有“五保”老人的入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享晚年。文体中心和市民广场的建成,改善了镇区居民文体娱乐休闲条件,也提升了银塘镇文明创建整体水平。

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全镇群众吃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农田水利累计投入达1000余万元,实施了超山、岱山、陈家等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卸巷小流域治理项目;对襄城河、采石河、银塘河河堤进行了除险加固,有效提升了农业水利设施的防洪抗旱能力。累计投入1450万元进行了农村供电网升级改造,对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实施“两电”分离,有效保障了金山、超山、岱山村部分村民和黄梅山社区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秩序。广播电视实现了户户通。社会保障救助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对低收入群众全力做到了应保尽保,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农村低保、残疾人帮扶等各项民生工程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5982元增长到2011年的(10820)元。

新建了银塘中心小学教学楼,对陈家、岱山、超山小学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银塘中学年久失修的校舍得到维修;到2011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毕业率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宝庆、金山等七个村新建了卫生室。计划生育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制定出台了促进和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奖惩措施和办法,建立了“村为主”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全力控制政策外生育。2009年我镇计生工作获得全市乡镇考核第二名,由三类乡镇一跃成为一类乡镇。2011年获全市考核第三名。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五年 来,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18万元,现有775户105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镇新增就业岗位2350个,组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1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70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参保率接近85%,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平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和综治宣传,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行为做到露头就打。成立了综治信访维稳调处中心,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我和党政班子成员做到定期接访,敞开信访大门,畅通信访渠道,让人民群众的诉求有地方反映,有人处理。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我镇连续获得了“平安乡镇”、“无毒乡镇”、“无邪教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是全力征迁控违服务发展。五年来,我带领镇、村干部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工作作风,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休息日,上下同心,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土地征迁任务。共完成土地征迁项目60余个,征地面积达15000余亩,拆迁房屋近4000户,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0余万平方米。这些项目中,湖西南路、湖东南路为主城区和当涂副城区的加快对接提供了路网保障;长江大桥和宁安铁路为构建马鞍山市快速交通网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石河节庆广场项目改善了城市生态,绿化美化了市容,优化了人居环境;超山路、太白大道、西班牙工业园、天成纺织、格力电器、渝安汽车、银黄路、华菱重卡一、二期等一大批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重点企业项目按时完成征迁,为市开发区扩区南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狠抓党建保障发展。五年来,我和镇党委一班人带领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和执政能力建设水平。

以“五个好”为目标,进一步抓好党委自身建设。坚持民主 集中制原则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镇党委是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火车头”。作为班长,我注意发挥党委一班人整体作用,工作中不搞一言堂,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对党委研究确定的事项,我带头全力以赴去推动、去落实。做到了既集中统一领导,又分工各负其责。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全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班子成员之间团结状况比较好,心齐气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中相互补台而不拆台,相互提醒,而不互看笑话,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007年以来,镇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村“两委”和黄梅山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几年来,镇党委还加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并在土地征迁等工作任务艰巨的部门设立了党的支部。到2011年底,镇党委直管党总支(支部)达21个,其中:村(社区)党总支8个,镇直机关及事业单位党支部6个,非公企业党支部7个,有效夯实了我镇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五年间,镇党委还精心安排和组织开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共有9名同志先后到村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奔小康。根据当前土地征迁、控违等中心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这一实际情况,镇党委制定驻村指导员制度,从机关抽调4名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部门正职负责人到四个村任专职驻村指导员,协助村抓好征迁、控违、计划生育等各项中心工作。今年年初,我镇“四村一社区”由市开发区托管,晨光社区、福达社区、银塘中学、银塘中心小学四个党支部进入了镇党组织大家庭,进一步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截止2010年底,全镇党员总数达941名,七年来,累计发展党员154名,党员队伍逐步壮大,素质不断提升,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更加稳固。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实现了党员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设岗定责、结对帮扶、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党员承诺,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切实做到“五带头”。开展了学习沈浩先进事迹活动,要求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学习他深怀爱民之心,“身”入基层,“心”系百姓,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牢牢把握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注重从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机制,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注重将年青有为、作风踏实、群众基础好、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选进班子,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公信度。按照“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要求,选优配强村班子。在干部的任用选拔上重实绩、重公信,特别是注意选拔任用土地征迁项目完成好的同志,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让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地位。

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作为镇党委书记我亲自担任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研究和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五年规划及年度实施意见,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放。逢会必讲廉洁自律,亲自为机关干部,为社区和村干部上党课上廉政课。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纳入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并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关于反腐廉倡的相关要求、《廉政准则》等。每年年初,党委与各村和有关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要求,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我还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注意开展源头防范和治理,防止权力被乱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和健 全完善了镇党委会议事规则、镇党委会人事任免表决规则、镇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镇财政投资项目工程资金管理办法、机关管理制度等。我带头执行制度,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不在用人上搞拉帮结派;不在用权上搞权钱交易;不干预插手各项工程;不挥霍浪费公共财物;也不为亲属亲戚推销商品介绍业务捞取好处。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确保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学习的系统性还不够强,学习的面还不够宽,对当前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还不够透,特别是对征迁工作中遇到的不配合户还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工作中有急躁情绪,在发挥班子成员整体作用方面还有欠缺,对构建全域城市化工业化文明幸福新银塘推进办法还不多。这些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篇3:钢价或触碰近五年来新低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 在已经连续第5个月下跌、连续第4个月"破百"的情况下, 截至2月第二周,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7.33, 已经跌至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或将创造近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主要钢材品种来看, 其价格均有所下降。1月末, 中钢协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中, 长材降幅相对较大, 高线6.5 mm、螺纹钢16 mm的价格分别为3462元/吨和3470元/吨, 环比分别下跌84元/吨和106元/吨;角钢价格由平转降, 下跌13元/吨;热轧板材价格由升转降, 中厚板、热轧板卷价格分别环比下跌40元/吨和43元/吨;冷轧薄板、镀锌板及无缝钢管价格继续下跌, 但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 分别下降25元/吨、21元/吨和21元/吨。

截至今年2月第二周, 钢材价格已经连续六周下行。截至2月第二周,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7.33, 其中长材价格指数99.89, 板材价格指数96.45。对比历史数据, 97.33点的指数水平, 已经跌至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市场预期已基本跌至底部。

篇4:近五年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综述

摘 要:对2007年至2012年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成果从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解决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对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延伸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为今后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指明了方向,希望能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23-02

团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把学校共青团工作摆在基础性战略地位。高校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造就共产主义接班人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多年来,广大团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和关注对高校共青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明晰高校共青团工作现有研究成果,笔者对2007年至2012年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希望能对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诸多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的文献中都提到因时代的进步而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概括起来,这些挑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工作外部环境发生改变

进入新时期,不少高校共青团工作者都感受到工作外部环境有所改变,也认为这些外部环境发生的改变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不少挑战,如王从严[1]、赵晶[2]、孔繁燕[3]都指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利益主体多元化、道德选择多样化、意识形态淡化倾向;徐春娣[4]、王斌[5]等都认为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学制弹性化、后勤社会化等打破了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团建模式,导致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方法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李忠伟[6]、卫霞[7]等指出信息环境下团员更喜欢通过QQ、飞信、MSN、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流,加大了团组织对团员信息管理难度。

(二)工作对象特点发生改变

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主体对象就是高校共青团员。然而,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时代化的进程,高校共青团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选择、评价标准和实现手段呈现功利化倾向,使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盛行(田华文,2010[8];王春华,2011[9])。而当前,许多高校团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仍沿用传统体系中的工作理念,面对新形势下青年团员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显得束手无策,这使得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团干部的号召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解决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挑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及思考。这些对策及思考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阐述,也有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本文将学者们所提供的解决对策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一)创新工作模式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三会两制一课”,传统的组织运转模式为行政上下级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化,科技网络化的发展,这些教育模式和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朱明[10]认为可通过“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进行指导,实现思想教育由灌输型向自主型转变。房征岩[11]提出“双力模式”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员思想教育,黄楚文[12]认为可以遵循差异化布点方法“超市式”开展工作。赵宁[13]指出可以构建“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建立静态注册与动态活动支部共存的“双轨制”团员管理模式。

(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工作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为了使高校共青团工作能够高效率地运转,文粉娟[14]认为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在管理上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实现团委工作制度规范化、岗位定位化、工作流程化、考核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于秀明[15]指出可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高校共青团活动的整个过程。此外,在“微时代”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场景,应建立团支部互联网交流平台,形成团支部“无障碍”交流模式(王雪,2010)[16]。另外,王菁菁[17]主张使用柔性管理,尊重团员,关注团员的内在需求,在校园文化的物态环境和观念环境中体现以团员为本的理念。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延伸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理应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角度出发,积极拓展服务职能。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的新延伸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就业创业教育和校园建设。

(一)就业创业教育

在所收集到的39篇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新延伸的文献中,有20篇都谈论到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在对于高校共青团服务就业创业的路径选择上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胡丹[18]认为可以共青团工作中的“示范点”“党团员先锋岗”等为载体,实施“双培养”,既把创业成果突出的大学生培养成党团员,又把党团员培养成创业先锋,实现“团建”与“创业”的互动双赢。薛枫[19]建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开展工作。

(二)校园建设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延伸地是对校园文化、安全、学风、心理健康等方面建设起促进作用。陈华伟[20]指出共青团工作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形式和导向,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生力军。王改红[21]认为校园生态文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李宏国[22]赞同在新形势下需要高校共青团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为这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在要求。刘艳[23]指出可以借着“创先争优”机制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号召广大团员养成学习的意识,为学习型组织的深入发展提供平台,大力建设学习工作的品牌项目。

四、未来研究方向

综合目前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来看,主要的研究仍是从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解决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对策和思考、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职能新拓展三面进行。这些研究对于了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形势,建设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等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对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往往是从工作实际到实际工作,普遍缺乏理论支撑,导致从理论上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所具有的特殊属性深入研究不足,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工作表面,研究缺乏深度,缺乏普遍意义。

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虽然也有少部分研究者尝试将调查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起来,如赖莹莹[24]、王斌、冯乐安[25]等。但相比于高校共青团总体研究来说,实证性研究只占到很小的比率。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真正做到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从严,程为民,范金凤,等.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赵晶.对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5).

[3]孔繁燕.试析新时期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4]徐春娣.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J].群文天地,2011,(10).

[5]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6]李忠伟,姚远,孙德刚.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7]卫鋆霞.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

[8]田华文.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

[9]王春华.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现代教育,2011,(10).

[10]朱明.当前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2).

[11]房征岩.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员思想教育“双力”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29).

[12]黄楚文.差异化布点:激发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力新机制[J].青年探索,2011,(2).

[13]赵宁,朱坤.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14]文粉娟,赵攀攀.略论高校共青团工作精细化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

[15]于秀明.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J].科教文汇,2012,(2).

[16]王雪.浅析互联网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J].网络财富,2010,(9).

[17]王菁菁.柔性管理与高校共青团工作[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18]胡丹,农毅.项目化管理思维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19]薛枫.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势和职能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20]陈华伟,李向东.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互动探析[J].管理观察,2009,(4).

[21]王改红.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探析[J].出国与就业,2011,(22).

[22]李宏国,周彬,王成山.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23]刘艳.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2).

[24]赖莹莹.高校共青团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对策研究——基于广东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篇5:乡镇五年来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咬定倍增目标,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主题,转变发展思路,搭建发展平台,巩固发展基础,坚持“快、激情、事业凝聚人心”理念,开拓创新、务实进取,有序、有力的推进了全镇的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的新发展。

一、2006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06年以来的五年,是我镇发展史上经历挑战、经受考验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我镇综合实力明显壮大、镇村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城区东扩的新形势,面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勤政廉政谋事业,殚精竭虑抓发展,牢牢依靠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镇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谱写了发展的新篇章。

1、工业经济突破发展。2006年以来,我们将工业和招商工作作为富民强镇的战略重点来抓,采取搭建服务平台、盘活闲臵资产、支持技改扩能等措施,狠抓招商引进和工业经济发展壮大。五年来,先后搭建了小区等企业落户平台;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10余场次,搭建了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落实国家干部“一对一”结对包保服务企业机制,形成了保姆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五年来,先后盘活了华通电缆、方岗铸造、李店铸管、堡垒卫生、福通汽修、诚信车业等企业闲臵资产,利用这些闲臵的资产引进了一批发展好、创税高的企业。五年中,重点支持了等公司技改扩能,不断培植壮大镇域企业的块头,提升企业产品的档次。至目

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49家,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1家。2010年,镇域企业创造产值11.8亿元,上缴税收1100万元,占全镇财税收入的80%。

2、农业经济特色初显。五年来,我们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全方位激活民间投资,新建小

(二)型水库10座,改扩建当家塘堰161口,新增蓄水量360余万方,新解决了7500亩水利死角的农田用水问题。坚持将清洁工程和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相结合,引导和服务农户建沼气池352口。为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家,其中晨风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闲臵学校、厂房、塘堰水面等资源发展简便易行的养殖业,培育出了养鸡大户83户,养鸭大户95户,建正大—150模式猪舍3栋,养殖奶牛260余头。培育了王店水库集团、陈庙千亩渔业基地、中心坝水库三大“猪渔禽”立体养殖基地,带动了千塘百堰的综合立体配套养殖。争取了高产农田整理、小农水、水库除险加固、千亿斤粮食倍增、安全饮水、农网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沼气绿色能源建设等工程和项目,全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3、财税收入大幅递增。2006年以来,我们十分注重镇级财源建设,一方面积极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缴库,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财政收入连续实现大幅递增。2006年,全镇的财税收入为230万元,2007年全镇完成财税收入338万元,2008年完成财税收入430万元;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850万元;2010年完成财税收入1360万元。今年1——6月,全镇完成财税收入1240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50万元。

4、新村建设亮点纷呈。五年来,我们把加强集镇建设,增强集镇功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投入320余万元完成了中心集镇新街道路建设;配套建设下水道2810米;建设了等集贸市场;培植了等新村点;积极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建成自

来水厂1座,解决了村和中心集镇886户4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通村公路48公里,其中柏油路3.5公里,水泥路44.5公里,李高公路建设也顺利启动,群众的出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建成公共禾场5处7000余平方米;推进了等十二个村的清洁乡村工程,建成入户水泥路530条1550平方米,配臵木栅栏2200米,安装路灯96盏,配臵垃圾箱500余个。同时加强了中心集镇改造力度,启动了街心花园、老街改造等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全市率先设机构、搭平台、建队伍,先行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成功承办了安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发仪式,迎接了省政府新农保现场会与会领导的参观考察。2011年,全镇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投资180余万元扩建镇福利院,改造升级后的福利院达到省级示范标准。投资60余万元建成三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3处,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投资60余万元建设了8间四层,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2.5亩的镇综合文化站。计生办办公楼建设顺利立项,计生工作水平稳中有升。加强了学校软硬件建设,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建成并启动运营了中心幼儿园,中考成绩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助学活动持续开展。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预防和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基本经验

过去的五年,是李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五年;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五年;是务实进取,取得明显发展成效的五年;是承上启下、趁势而上,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各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以上成绩的取得,还在于我们紧紧把握“五个坚持”。

1、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面对发展变化的环境,坚持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通过抓好落实来推进发展;面对周边乡镇的发展态势,我们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发展;面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发展。

2、坚持把为民作为第一要求。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为民谋利是我们的宗旨。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3、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应当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4、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李店的发展靠创新,过去是这样,今后更是这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的理念引领科学发展,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形成创新的发展优势。

5、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成事在人,关键在干。科学发展靠实干,社会和谐靠实干,为民谋利靠实干。我们坚持“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督着一级办”的原则,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形成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生动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一是全镇的经济总量还

不够大,支柱型工农业企业还不多;二是经济发展需求与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来自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四是村级经济薄弱,农村水利、交通、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建设任务很重;五是村级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仍然很大。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三农”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从2004年起,党中央连续以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更加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而从2005年起,随着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逐步取消,并相继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加大,加快对农业的投入,都是国家政策对“三农”问题调整的具体体现。国家对“三农”政策从过去的“取”到现在的“予”,从“积累”到“反哺”,从保障供给到强调质量和效益的大转变。其次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围绕设施农业建设在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契机。有了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2、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中央的“两免三补贴”、“多予、少取、放活”和加大投入的惠农政策极大地理顺了群众的怨苦情绪,有力地化解了干群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广大农民得以休生养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农业生产形式出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乡镇干部也从催粮、催款的矛盾冲突中解放出来,群众工作的基础更加稳定。

3、农民素质得到提高。广大农民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3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撞击,面对信息技术、传媒手段的开放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知识、法律、能力、效益观念、竞争意识、法制观念、道德水平的需求和提高。相比以前,现在的农民思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经济、发展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4、小城镇建设面临机遇。首先最大发展机遇是国家的中部崛起政策。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国家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事业并列为四个优先发展领域。“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建设资金、项目布局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将继续对中部地区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也为扩大地方自主权、引入市场机制、营造融资环境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一是责权难以统一,调控能力弱化。乡镇政府肩负着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权力上收,责任下放”,造成这一级职能虚化,自主权缩小,而责任不断增大。因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使得少数部门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自己独揽;乡镇因没有充分的权力、财力和物力,致使抓经济缺乏相应手段。

2.工作任务加重,缺乏有效措施。有的认为“农民全部减负,干部如释重负”,其实不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适应新的工作需求更加重了工作的难度。农业税改革后,处在转型期的乡镇干部表现为“法律手段不好用,行政手段不敢用,经济手段不能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很多方面凭感情、关系在从事公务活动,使工作处于艰难境地。

3.村级组织薄弱,开展工作乏力。当前村级组织中,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村班子成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绝大多数的村无集体经济,村里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要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等相当困难。

6.客观因素制约小城镇发展。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以来,我

镇小城镇建设已有很大发展,但公共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财政十分困难,缺乏对小城镇建设公共设施的必要投入,最大困难在道路、供排水、垃圾等方面,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

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规划

(一)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发展路子,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二新”(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着力“三创”(体制创新、环境创优、全民创业),加快“四建”(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进入孝感市经济发展20强乡镇。

(二)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力争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到2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15年超过4000万元。

——发展更具活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环境污染少的支柱产业。招商引资迈上新的台阶,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镇村更加秀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更加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形成具有较高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的社会发展格局。

(三)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李店、魅力李店为主线,以承接沿海和武汉等地区产业转移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功能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

工业向园区集聚、农民向集镇集聚、居住向小区集聚、耕地向大户集聚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发展重点

1、坚持推进工业化,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汽车配件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现代化工业城镇。

2、坚持招商引资,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接轨城区抓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高经济外向水平,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加快全民致富步伐。充分激活民间资本,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4、坚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拓展镇域发展空间,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推动城乡产业、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一体化,促进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共同繁荣。

5、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指导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注重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着力提高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各项工作经得起时间、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坚持思

维创新、思路创新和工作创新,找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求真务实,切实增强抓项目的本领、解难题的能力、促发展的水平。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效能监察,落实考核奖惩,敢于行政问责,保证政令畅通。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力促效能提速,使政府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更多实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四)工作措施

今后五年,将是李店经济发展大提速、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机关效能大提升、创业环境大改善的五年。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大基础产业,做强基础设施,做好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开放开发的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突出“二新”,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李店是一个城郊镇,不搞工业绝对没有出路,不做大做强工业,仍然没有出路;李店又是一个农业镇,不解决好“三农”问题,稳定无从谈起,发展依然是一句空话。因此,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要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以有效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增强区域竞争力,走出一条符合李店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一是做强优势产业。立足现有基础,聚集各类要素,以医药食品、冶金化工、粮机汽配、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成龙头企业。支持关联企业与龙头企业链接,鼓励中小企业发挥特长,与龙头企业分工协

作,优势互补,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二是培育新型产业。依据国家政策,加强要素支持,加快引进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节能家电、平板太阳能、新型电子、精密配件、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支持自主创新。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改扩能,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力争1—2个工业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名牌。

四是推进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举全镇之力,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李店工业园要立足全镇发展大局,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加快东扩。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将李店工业园建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高标准工业园区。要加大力度建设石井工业园区,搭建新的招商引进平台,为李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地位,形成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典型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以特色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小区、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积极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结构调整,加快形成区域特色。五年内,全镇力争新办农业加工企业10家以上,培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以上、农民经纪人队伍100人以上。通过抓加工促种养,抓流通促生产,抓公司带农户,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继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全镇每年新转移500人以上;

大力发动和帮助农民创业,引导种养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投资创业,努力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品种更新、技术更新和知识更新,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二是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镇村统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更好地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回报农民。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逐年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充分调动、激发农民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动员工商企业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办农;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增强农业生产的能力和农村发展的动力。

三是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重点推进。要从干部群众积极性最高、条件最成熟的地方入手,从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事做起,从群众最易接受、受益最直接的工作切入,大力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要继续抓好清洁乡村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要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公路、户用沼气、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工程以及水利、畜禽、动物防疫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二)着力“三创”,不断提高开放开发的影响力

开放开发是强镇之路。必须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创优为支撑,以全民创业为方向,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格局。

一是着力体制创新,增强加快发展新动力。要以提高服务效能为取向,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做到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体制都要积极运用并有所创造,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都要坚决破除,为加

快发展营造更具活力的体制环境。优化行政资源配臵,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行政事务、产业促进、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健全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发挥民力的决策机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是着力环境创优,构筑加快发展新支撑。良好的发展环境,外强吸引力,内增凝聚力。要在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硬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严格落实优化环境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各单位“一把手”抓起,层层把责任落实到位,把压力传递到位。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持政务公开,推行挂牌上岗,全面推行企业评机关、群众评机关、代表委员评机关,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服务发展的关系,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三乱”行为。认真受理投资者的投诉、申诉和诉讼案件,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着力全民创业,激发加快发展新活力。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本。要在全镇上下进一步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破除小富即安、夜郎自大的心态,增强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努力建设创业型乡镇。顺应广大群众求富思变的强烈愿望,引导和鼓励全镇人民创业致富,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一分一毫积累财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培育一批创业能人和有影响的企业家。按照“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政策推动”的思路,抓好创业服务,落实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调动各类人员创业的积极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通过自我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等途径,提升规模层次和发展水平。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进一步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平台,积极破解创业融资难等方面的问题,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继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创业。要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以招商增投入,以招商促发展。推动招商引资实现“三个转变”(即在招商区域上,由“遍地开花”向“珠三角”、“长三角”和武汉市转变;在招商对象上,由大中小一齐抓向突出大项目转变;在招商方式上,由主要依靠传统手段向更加注重专业定向招商转变)。认真研究、策划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力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李店,惠及李店。

(三)加快“四建”,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管理为保证,高标准抓好中心集镇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小集镇,进一步增强集镇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集镇聚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集镇转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化布局、完善配套、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规划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集镇载体服务功能。在继续完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切实抓碧涢路东延、中心集镇街道整治、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施好福利院、卫生院、计生站改扩建工程,提升中心集镇公共服务功能。

三是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接轨大武汉、融入城市圈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李店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战略选择。要按照“交通接轨、工业配套、农业入市、资源共享、旅游加盟”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采取“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模式,积极主动地融入武汉城市圈,努力把我镇打造成武汉传统产业的转移基地、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的试验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和圈内市民的休闲娱乐基地。要以项目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对接武汉产业链,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进一步夯实工业强镇的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着力把我镇建成武汉市的生鲜品供应地、加工品的采购地、新品种的示范地、农家乐的休闲地。充分利用武汉市的科技、资金、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科教文卫的交流与合作,让优势资源更好地造福李店人民。

四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李店。

要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树立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道德规范。积极倡导亲商、安商、富商风尚,树立开放乡镇的新形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服务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单位、诚信行业和诚信个人,树立诚信李店的新形象。

要切实关心群众利益,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困难群

体帮扶力度,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推进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落实,不断提高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大力推进办事程序公开,促进社会成员机会均等,维护社会公平。

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营造聚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的良好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能力。重视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加强资源管护,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要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水平,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完善村务公开、村(居)民自治、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依法治镇和普法教育,建立健全法律服务网络,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推进平安李店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加强信访工作。加强公共安全监管、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狠抓隐患查处和整改,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四、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调动乡镇处发展积极性:大发展大支持,小发展小支持,无动作不支持。对于真正谋发展、抓发展,发展动作和步子较大的乡镇,市政府要在在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进一步支持落户企业加快发展:对招商引资来说,关键就是要支持解决落户企业落户后的发展问题。

篇6:市局五年来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和低保金发放社会化,低保人数达31.45万人次,低保金支出达2316.55万元;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

2、灾害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经费分级负担的灾害救助体制建立,共支出救灾经费1400万元。

3、扶贫济困工作扎实有效。募捐衣被304万件和款项1281.8万元支援广西;全市设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27个;投入223.6万元解决困难群众“四难”问题,为427户困难群众完成了危房改造,减免困难群众子女读书费用159.36万元。

4、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7所,床位2409张,覆盖率达100%;全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建设项目18个,共投入资金达160万元。

5福利彩票发行工作成绩显著。销售福利彩票约4.467亿元,筹集福利资金约1.405亿元,本市留用7446.23万,资助社会福利项目82个。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1、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五年来,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依法完成第一、第二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现有村委会149个。村务公开有效开展,村民自治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日趋规范。

2、城市社区建设成效显著。设立170个社区,首次直选产生社区居委成员;社区服务站点263个,210个单位的内部设施实现资源共享;香洲区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三)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1、双拥工作广泛深入,军政军民关系融洽。支出2.08亿元支持驻珠军警部队建设和改善官兵生活;投入双拥宣传费达100多万元;涌现出杨金水、陆军等200多名双拥先进个人;获第四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香洲区三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区。

2、优抚安置工作扎实到位。抚恤事业的支出达2900万元,建立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爱心献功臣”活动有效开展,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得到解决;改革安置方式,建立退伍兵专项劳务市场;推行自谋职业的安置改革;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493人(其中自谋职业357人),安置率达100%;共接收军休干部140人,接收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30人;建成军休住房60套。

(四)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1、民间组织管理日趋规范。依法开展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登记社会团体36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10个,注销不合格社团95个和民办非企业单位7个,清理基金会11个。

2、勘界工作基本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成绩显著。共勘定市级区域界线2条约151千米,区级区域界线1条约66千米,镇级区域界线41条457千米,解决18处边界争议。平沙、红旗农场改制设镇;增设金湾区,斗门县改县设区;撤并乡镇10个,现有3区16镇。

3、老龄工作开创新局面。成立老龄工作领导机构,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达18万张,举办老年文体活动15次,协助建设为老服务设施30多个,筹建老年大学3所,提供法律援助68人次,编印老年人保健书刊2套,免费赠送20000余册。

4、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投入1250万元改进殡仪设施;举行11次骨灰撒大海活动;年平均火化率达92.2%,基本实现改革目标,获省政府表彰。

5、收容遣送工作在规范中实现改革。五年来,依法规范收容遣送82863人次;投入150多万元率先完成收容遣送信息化建设;2003年,改革为珠海市救助站。

6、办理国内结婚登记35759对,离婚登记3294对;涉外结婚登记1565对,离婚登记96对;收养登记635起;审批地名约1500多条。

2004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办实事求实效。

全力推进低保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增强基层低保工作力量,改进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计算方法,加强动态管理,实现低保对象义务劳动回报社会;加快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建设;积极发展慈善事业;落实五保供养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星光计划”项目建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建设,完善社会性福利服务体系;改进运行机制和拓宽福利彩票销售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依法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救助行为。

(二)扎实推进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建设。

进一步健全村民民主选举制度和管理制度,推进村民自治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村账镇管,规范村务公开,提高自治水平。

健全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完善社区资源共享,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开展“议行分设”试点工作;鼓励建立服务性中介机构;培育社区志愿者组织,规范社区志愿服务;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

(三)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拓展拥军领域,创新拥军手段;鼓励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区参与双拥共建;建立珠海市革命史料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双拥纪念碑;健全双拥共建工作信息网络,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支持军队建设,解决驻珠部队实际困难。落实优抚政策;探索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设法解决下岗失业革命伤残人员抚恤问题;完善抚恤优待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深化安置工作改革,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置接收工作。

(四)加强社会专项事务管理。

培育发展公益性行业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加大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从事非法活动的力度。

上一篇:专业监理工程师题目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市场营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