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化学读后感

2024-04-11

化妆品化学读后感(通用6篇)

篇1:化妆品化学读后感

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能力培养

题目: 生活中的化学

姓名: 王富良

学号: 201106802

专业: 应用化学 班级: 应用化学1101班

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日期: 2012/07/04

生活中的化学

——化妆品中的化学

作者:王富良

专业:应用化学

【摘要】化妆品,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当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化妆品和其中宣传的复杂的化学成分,则变得无所适从。在了解化妆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主要作用和性质后,便能在挑选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化妆品。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些常见化妆品成分的性质

【关键词】化妆品 化学 成分 性质

美化为目的。故在成分的选择上必须保证安全,无毒,且具有较强稳定型,不易氧化等特点。

以某牌洗面奶为例,其包装背面写到其成分为:水、肉豆蔻酰谷氨酸钾、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丁二醇、硬脂酸、月桂酰胺DEA、月桂酸、聚乙二醇-40、羟基乙酸、乙二醇二硬脂酸酯、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甜菜碱、PCA钠、山梨(糖)醇、丝氨酸、【正文】在介绍化妆品的成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化妆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对化妆品的定义为:“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为目的、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为目的的化学工业产品。”由此可见,化妆品对人体的作用必须缓和、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并且以清洁、保护、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羟苯丙酯、水杨酸、羟苯甲酯、氢氧化钾。想必就算有一定化学基础的人看到这么复杂而繁多的成分也会有些犯晕,这都是什么?其实虽然成分看起来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几大类。

一、基质原料

1、水:几乎所有的化妆品中都有水,而且通常情况下水所占的比例最大,尤其是化妆水(爽肤水)中80%~90%以上都是水。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是为皮肤(或毛发)补充水分、软化角质层;二是溶解、稀释其他原料,为化妆品的基质。

2、油脂类:如上配方中的硬脂酸、月桂酸、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等。除水以外,各 类化妆品中含量是最高的是油脂,有时还会超过水的含量,像卸妆油,油脂含量在85%

左右。其作用一是良好的保湿剂,使皮肤柔软、有弹性;二是作为溶剂溶解物质,为化妆品的基质,同水一样。常见油脂类原料还有橄榄油、杏仁油、鳄梨油、棕榈油、大豆磷脂、蜂蜡、凡士林、石蜡等。

3、胶质类:上配方中未见,但常见于各种凝露,啫喱质和果冻质化妆品中。其本质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作用为乳化和增稠,改变化妆品质地,同时易与水结合。常见胶质有黄原(汉生)胶、阿拉伯胶、卡拉胶、琼胶、明胶、硅酸镁铝等。

4、粉质原料:上配方中未见,但为粉底,眼影,唇膏中等固体化妆品的主要成分,作为填充剂、着色剂、载体等。常见粉质原料有钙、镁的碳酸盐,钙、镁、铝、锌的硬脂酸盐,锌、钛的氧化物、云母和高岭土等。

二、辅助原料

3、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类:如上配方中的肉豆蔻酰谷氨酸钾、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酰胺DEA、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等。从化妆品的基质原料中可看出,化妆品几乎就是油和水,为了能使油和水稳定的混合在一起,则需要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的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4、防腐剂类:如上配方中的羟苯丙酯、羟苯甲酯、水杨酸等。在化妆品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物质,如甘油、山梨糖醇、氨基衍生物、蛋白质、水等,若被微生物污染后,易发霉变质,使产品质量下降且易造成皮肤过敏。故在化妆品中必须加入防腐剂,但其应具有①对多种微生物有效②能溶于化妆品中③没有毒性和对皮肤的刺激性④不与配方中的有机物反应等特点。常见防腐剂还有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酸等。

5、抗氧化剂类:如上配方中的山梨(糖)醇、谷氨酸等。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在光照下,温度过高和有微生物存在下跟容易被氧化引起变质,其产物对皮肤有刺激性,并会引起皮肤炎症,化妆品中需要加入抗氧化剂。常见抗氧化剂还有叔丁基苯甲酚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抗坏血酸)、生育酚(维生素E)等。

6、保湿剂类:如上配方中的丁二醇、硬脂酸、月桂酸、聚乙二醇-40、山梨(糖)醇、氨基酸、PCA钠等。角质层位于皮肤表皮的最外层,当角质层的含水量充足时,皮肤柔软、光滑、细嫩、富有弹性。所以需要通过化妆品为皮肤补水。保湿剂则是通过防止皮肤内水分丢失和吸收外界环境的水分来达到皮肤内含有一定水分的目的。保湿剂是可以

使水分传递到表皮角质层的物质,主要包括以①油脂及多元醇为主要成分的封闭剂(如石蜡、丙二醇等)②吸湿剂(如甘油、蜂蜜等),其中能与水结合的大分子,有维持水分及封阻作用的称为亲水基质(如透明质酸、弹力蛋白等)③以脂肪酸和维生素为主的深层保湿剂(如亚油酸、维生素A、维生素E等)。

三、特殊原料

此类主要详细叙述添加量较少,但一般具有特殊作用,且在商业宣传中经常出现的物质。

1、水杨酸:系统命名为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除了为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还可以去除角质、促进皮肤代谢,可以收缩毛孔、清除黑头粉刺,有效淡化细纹及皱纹。水杨酸也被证明是很安全也很有效的祛痘类(祛粉刺类)产品。其作用较果酸来说更为温和,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在化妆水中需借助较高浓度酒精来助溶,反而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

2、果酸:指一组天然有机酸,包括乳酸(羟基乙酸)、苹果酸、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其可以深入皮肤,软化角质层,使角质层细胞分裂加快,从而使老化、堆积的角质层脱落。但其酸性对皮肤有一定副作用,表现为皮肤发红,有刺痛感、灼烧感。

3、熊果苷:化学名称为对羟基苯-α-D-吡喃葡萄苷。熊果苷为国际公认的一种安全、高效祛斑美白剂。它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对皮肤有漂白作用,抑制黑色素形成。熊果苷经多种动物实验证明毒性很低,可放心使用。

4、胶原蛋白:是一种高分子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作结缔组织的粘合物,使皮肤保持结实和弹性。在皮肤内,它与弹力纤维合力构成网状支撑体,给真皮层提供支撑。能促进表皮活力,增加营养,有效消除皮肤细小皱纹。

5、辅酶Q10:亦称泛醌Q10,是组成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成分之一,氧化还原辅酶,激活细胞呼吸,加速产生ATP。它同时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抗氧化剂,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起主要作用是调理细胞,抑制皮肤老化,还可增强基底层细胞的功能,激发细胞能量,使皮肤平滑,恢复表皮青春。

6、原花青素:化学式为黄烷-3-醇或黄烷-3,4-二醇,为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天然活性原料。其具有以下几个功效 ①抗皱作用 它能维护胶原的合成、抑制弹性蛋白酶、改善皮肤健康循环,使皮肤健康,有活力 ②防晒美白作用 它有较强的紫外吸收性,同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色素褪色。③收敛和保湿作用 它可使粗大的毛孔收缩同时在空气中易吸水,可与透明质酸、蛋白质复合。

7、透明质酸(HA):本质为直链式高分子酸性粘多糖化合物,为国际公认的最好的保湿剂。其保湿效果不受环境影响,与其他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相比,在低相对

湿度下吸水量最高,在高相对湿度下吸水量最低,正适合化妆品在不同季节,不同湿度下对保湿作用的要求。透明质酸具有高分子量和大体积的特点,可形成一连续的网状结构,如同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水分,形成一透气、非封闭的水膜。这都是其他保湿剂所不具有的特点。

以上便是对化妆品成分性质的简要分析和主要作用。化妆品是为了使皮肤更健康、美丽而用的,在了解其成分、性质及其副作用后,更能客观的看待化妆品。化妆品并不是什么神圣之物,所有以上所列举的功效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其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故在挑选化妆品时,应慎重考虑,其成分是否适合自己的皮肤,是否会产生刺激性等因素,更不要被夸大的宣传效果所迷惑,做到理性消费,善待自己的皮肤。

(参考文献:

[1]吕维忠等.现代化妆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培义.化妆品——原理·配方·生产工艺(5

篇2:化妆品化学读后感

首先很幸运能选上单丹老师的化妆品化学这门课程,至于选这门课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不会护理自己的皮肤,导致自己的皮肤不是那么光滑,而且肤色发暗,所以就想在老师的课堂上了解一些关于化妆品的知识,期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利用化妆品来更好的护理自己的皮肤。下面就让我来说一些自己遇到的一些皮肤问题和自己对自己正在用的化妆品来做一下评价吧!

在老师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介绍了人们皮肤的种类和怎么来确定自己皮肤种类的方法,在课后我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测试了一下自己的皮肤,结果发现自己属于干性皮肤,之后我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发现这种皮肤虽然不长痘痘,但是却容易长斑,而我自己的脸上也的确有不少的斑,以前听别人说用白醋来洗脸可以淡斑,我也用了挺长时间,可是效果却不明显,自己觉得很失望,后来在老师课堂上听老师说用蜂蜜也可以淡斑,于是我坚持用蜂蜜来敷脸,因为时间不长,所以效果也显现不出来,但是真希望这个方法可以起作用。自己以前不怎么在乎自己的皮肤,早上起来就胡乱的洗洗自己的脸,然后涂上一些很平常的甚至是小孩子用的护肤霜比如强生等,觉得小孩用的护肤霜自己也可以使用,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这些护肤霜并不能让我的皮肤变得光滑,反而会因为化妆品的适用人群的问题让我的皮肤变得格外干燥,这时我才意识到,有些化妆品是适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而我现在正在用一套叫百雀羚的化妆品,因为自己是干性皮肤,所以自己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我这种皮肤用什么样的化妆品好一些而且价格也不宜太高,毕竟自己是一名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有用过的热心网友说百雀羚这个牌子挺不错的,于是我就先买了一瓶柔肤水,一瓶保湿乳和一瓶精华霜,决定试一下,我在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用着三瓶化妆品来护理自己的皮肤,因为柔肤水和保湿乳的作用,感觉自己的皮肤不再像以前那么干燥了,在加上精华霜的作用,觉得自己的皮肤也不在像以前那样暗淡了,虽然不明显,但是自己也很开心。

我觉得面膜也是美容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每周六或周天的晚上也会给自己的脸敷敷面膜,至今为止我用过美即面膜,芦荟面膜还用过粉状的面膜,个人觉得芦荟面膜还是不错的,因为自己皮肤常常感到干燥,所以使用芦荟面膜可以补充自己脸部的水分,不让它再那么有种干干的感觉。以前我常常一周敷好几次面膜,但是自从听老师说了每周敷太多次面膜对皮肤也不好,而一周一次也不会起很大作用,最好是一周敷两次面膜,所以,我就改成了每周三和周六给自己敷面膜,那么多天过去了,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挺好的,让我减少了经济的损失而且还保养了自己的皮肤。

篇3:化妆品化学读后感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是将纳米技术与化学发光技术结合,从而提出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magnetic enzym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MECLIA)。该方法将免疫学方法、磁性分离技术与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有机结合,简化了抗体包覆的复杂过程,简单操作,节省了时间。本研究实验以自制磁微粒为载体[4],结合化学发光检测体系,建立检测化妆品毒性螺旋体抗体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快速及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可及时准确地提供实时的检测结果,并可对于临床检测化妆品毒性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

所以,在化妆品隐藏病毒感染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合理的方法正确检测化妆品毒性是应对化妆品中毒及其病变的唯一有效途径。提出一种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微小发光真菌化妆品毒性可靠检测方法,通过发光的原理来检测化妆品毒性螺旋体治病物质的存在,在化学实验中,采用磁微粒反应的方法,形成稳定的检测物,从而达到稳定的化学检测效果。

1 实验

1.1 试剂仪器

实验中采用了下列试剂和仪器:

Fe2(SO4)3(AR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FeSO4(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柠檬酸三钠(AR重庆东方试剂厂)、HAu Cl4(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PTES(AR AIDRICH)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lfa Aesar公司)、氨水(30%)、Tween-20、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碱)、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高纯氮气、鲁米诺(Lumin01)(Sigma公司)、对碘苯酚(PIP)(Sigma公司)。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2000(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Agilent公司)、生化培养箱(哈尔滨市东明医疗仪器厂)、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化学发光检测仪(德国Berthold Technologies公司)振动样品磁强计(美国LakeShore VSM—7307)。

1.2 制备Fe3O4微粒及表面硅烷修饰

本实验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合成Fe3O4微粒。将二价与三价铁盐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将碱性沉淀剂加入到铁盐混合溶液中,不断搅拌、待反应一段时间可得纳米级Fe3O4微粒[5]。

总反应式为:

n(Fe[2]+):n(Fe[3]+):n(OH-)=1∶2∶8(摩尔比)。

取纳米级Fe3O4磁性微粒10 m L,水∶乙醇比为1∶1很合混合溶剂90 m L置于250 m L圆底烧瓶中,摇匀,再加入500μL氨水及300μL硅烷化试剂,在60℃条件下通入氮气,500 r/min搅拌6 h。待反应完后,将磁粒分离出来,用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直至溶液不再呈现黄色,不含巯基硅烷化试剂[加入少许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为止,用无水乙醇定容,并测定其固形物含量。

1.3 胶体金的合成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被还原而析出纳米尺度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参照Frens报道的合成方法,合成尺寸较小的纳米金颗粒的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取200 m L 0.01%的HAu Cl4水溶液于四颈瓶中在500 r/min 98℃条件下搅拌预热5 min后,迅速加入适量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待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室温冷却回流15 min,可制得粒径为15~20 nm的胶体金,外观呈橙红色。置于棕色瓶中4℃保存备用。

1.4 Fe3O4微粒与胶体金的组装

取1 g/L 25 m L上述经硅烷修饰的Fe3O4微粒样品,置于烧杯中磁性分离,弃上清,迅速加入25m L胶体金溶液,置摇床中混合反应[6];5 min后进行磁性分离,反复操作,直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止,说明磁微粒全部吸附到磁粒表面。再用超纯水反复洗涤,定容。磁微粒组装过程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磁微粒的组装过程中,胶合体作为中间物,最终形成了新的架构。

1.5 TP混合抗原免疫磁微粒的制备

取0.4 m L金磁微粒于离心管中磁性分离,弃上清,用0.5 m L的偶联缓冲液(20 mmol/L,pH7.4)清洗2次平衡p H,磁性分离弃上清。磁粒中加入0.05~0.5μg/μL抗原溶液,置于摇床中200 r/min,37℃反应30 min。磁性分离,包被有抗原的磁粒用偶联缓冲液反复清洗[7],加入一定量封闭液,放入恒温培养振荡器反应(200 r/min/min,37℃,1 h)以封闭磁粒。磁性分离,弃上清。用PBST清洗3次,最后将磁粒保存在1 m L的PBS中,颠倒混匀保存备用。磁微粒包被TP抗原与封闭示意图如图2所示。

1.6 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TP体系形成

在各反应管中加入30μL包被TP抗原磁微粒、50 pL的阴/阳性血清和HRP标记抗原,将反应管放入恒温振荡器中,37℃温育震荡30 min,取出反应管,磁性分离,弃上清,用500μL的PBST重复清洗六次。再磁性分离弃上清[8],加入10μL的PBS。将各管中的样品移入相应的化学发光专用96孔板中。向96孔中各样品孔中加入各20μL的0.05%Tween-20、Luminol、H2O2及PIP。将配制好的96孔板放入化学发光检测仪中进行检测[9]。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磁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磁微粒的合成需要两步:(1)分别合成磁性化Fe3O4微粒和胶体金粒子,并将Fe3O4微粒以有机硅烷试剂修饰,使其表面加入—SH基团;(2)Fe3O4微粒与胶体金混合反应,得到平均粒径在2~3μm,采用金磁微粒,磁微粒制备过程中形态变化图如图3所示。其中:A为通过化学共沉淀法所合成的Fe3O4化学微粒;B为通过有机硅烷试剂形成的Fe3O4微粒;C为纳米金胶体;D为组装法制得的金磁微粒外观为红棕色,略有沉淀。4种测试溶液采用一定的量组成。

根据胶体金微粒在可见光区520 nm处具有特征性吸收峰,本实验将平均粒径为15~20 nm的胶体金微粒,,及加入至经巯基修饰的磁性微粒中充分反应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胶体金和合成的磁微粒进行光学吸收进行实时检测,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加长,峰图在520 nm处吸收值越来越小,胶体金微粒越来越小,金纳米粒子吸附到了功能化磁性微粒的表面。金磁微粒形成过程的动态监控400~800 nm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图如图4所示。

从图4的吸光光谱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在不同的波段,不同的波长上,各个样本的吸光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对吸光程度的判断,可以得出相应的判断结论。

同时,通过几条曲线的相同点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般的波长范围内,吸光度值的响应曲线是非常平坦的,只有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响应才可以出现峰值,正是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很好实现光学检测。

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量合成的金磁微粒与Fe3O4微粒的磁滞回线。从图5所示的实验结果可见,金磁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微粒饱和磁化强度为63 emu/g。因此磁微粒可以在外在磁场存在下反复进行清洗、分离等操作,合成的磁微粒磁滞回线图如下图5所示。

2.2 磁微粒表面抗体固定化及发光体系性能分析

由于磁微粒表面含有大量胶体金微粒,蛋白分子可以通过与磁粒表面的静电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半胱氨酸残基侧链的巯基作用非常方便地将抗原固定在金磁微粒表面。对包被前TP抗原溶液及包被反应后剩余溶液的紫外吸收进行检测,TP抗原包被前在大约280 nm处具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包被后剩余的溶液在280 nm处几乎没有吸收峰,这些说明了TP抗原溶液几乎全部包被在了金磁微粒表面。

将阳性化妆品分离物质采集样本梯度稀释为10倍、100倍、150倍、250倍、500倍、1 000倍按照上述检测步骤进行操作,以检测各阳性化妆品分离采集稀释度的相对发光强度。结果如图7所示,阳性采集样本在稀释10~1 000倍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以上。

3 结论

化妆品病毒物质感染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一个隐藏的杀手,为有效检测化妆品毒性物质,以及为化妆品使用人群的预防和感染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微小发光真菌化妆品毒性可靠检测方法。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的、和发展,以及在日常使用化妆品的累积,化妆品毒性物质不断积累和变异,对各项病毒物质及其变种的检测是应对现代有毒物质病变的重要方法,化妆品毒性是隐藏在人们生活中的重大杀手,在人群中的易感率大,所以对化妆品毒性的准确检测至关重要。传统的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采用基于毒性反应机理的化学检测方法,通过化妆品毒性中特有的毒性物质与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反应产物或者降解产物来检测化妆品毒性是否存在,此方法在以往的检测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毒性变种的逐步扩散,化妆品毒性多样化逐渐形成,所以传统的检测方法显得无能为力了,提出一种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化妆品毒性物质可靠检测研究,通过发光的原理来检测化妆品毒性物质的存在和变种,在化学实验中,采用磁微粒反应的方法,形成稳定的检测物,从而达到稳定的化学检测效果。此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所以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和应用价值。通过实际的监测实验可以有以下结论:(1)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对于化妆品毒性物质可以实现稳定的检测;(2)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法实验简单易实现,可以很好的应用到以后的化学和医学实验检验中。

参考文献

[1] 张华荣,董国富,雷红宇,等.5种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估.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10(4):193—204

[2] 郭文秀,孙志,云华,等.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新进展.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2;35(6):419—424

[3] 李珍瑶,龙华泉,陈银仲.3种临床常用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的比较.中国医药科学,2011;(19)5:118—120

[4] Cui Yali,Wang Yani,Hui Wenli,et al.The synthesis of gold mag nano-p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antibody immobilization.Biomedical Microdevices,2005;7(2):153—156

[5] Kinoshita T,Seino S,Maruyama H,et al.Influence of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magnetocaloric effect of the super paramagnetic nanocomposite of Fe3O4/Au.J Alloys&Comp,2004;365:281—285

[6] 李恒域.蓝细菌体系中外噪音维持的生物钟科技通报2012;04:5 —7

[7] 施卫贤,杨俊,王亭杰,等.磁性Fe3O4微粒表面有机改性.物理化学学报,2001;17(6):507—510

[8] Frens G.Controlled nuclea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e particle size in monodisperse gold suspensions.Nature Phys Sci,1973;241:20 —22

篇4:浅析化妆品化学的教学改革

化妆品化学是我校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开设四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无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的教材可用。以往的教材因版本低、理论性强,教材内容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二是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专业性强、纯理论的知识点理解有很大难度,实际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精神,结合化妆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笔者自从教以来积极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尝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 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内容上始终遵循注重把握教学内容定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分配各章节学时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

1 合理分配各章节学时

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对于重要的、难理解的章节增加学时,对于简单易懂、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减少学时。如加大了“绪论”“油脂和蜡”章节的学时,减少了“胶合剂”“营养剂”章节的学时等。

加大绪论章节的学时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绪论是课程的纲,内容贯穿于全课程。通过学习绪论,学生就能大致把握课程的主体内容,将来学习各章节时才能有的放矢;二是绪论章节是学生接触该课程的第一课,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第一课至关重要[1]。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重点考虑是否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相适应,对于理论性强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又很少用到的内容可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对重要章节可适当扩展部分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如表面活性剂理论基础章节中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等内容涉及理论性较强的物理化学知识,课堂上可不做要求;口腔卫生用品的相关内容在学生未来工作中用到的机会较少,这部分内容不在课堂上讲授。

二 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化妆品化学这种较新的课程尤其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不断学习,努力丰富教学形式,以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能力。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条件和机会[2]。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能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制作课件时,为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于枯燥乏味,加入了大量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图片,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录像、电视、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图文并茂,人体交互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在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作用[4]。

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与化妆品化学相关的问题,可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教学中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比如,在讲解动植物油脂部分有关酸败这个常见的加成反应时,和学生互动“关于化妆品变质”的话题,让学生解释开盖后的化妆品保质期大大缩短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加成反应知识点的理解。

3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5]。它的优势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介绍、案例剖析、参考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资料以及思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较系统的理解,加深记忆,有利于将理论用于实践中[6]。比如防晒剂章节,由热门微博中明星的一张脸部被晒黑作为案例,说明生活中防晒的重要性,针对他采取的防晒措施是否有效,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找到答案。

案例式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7]。

4 充分利用已有物品作为教具

化妆品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物品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比如讲授矿物油脂章节时,将凡士林带进课堂,使学生对矿物油脂的颜色、形态、气味有直观认识。

5 引入“自学+总结”或者“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解部分章节时尝试采用“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比如,对于“胶粘剂”章节,教师可以首先介绍什么是胶粘剂,胶粘剂的作用和分类等基本概念,然后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10分钟,最后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在一问一答的解析过程中,使学生清楚需要掌握的知识,最后再由教师对该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

6 巧设贴近生活的课后习题

考虑到教材中无任何相关习题,而课后习题对学生巩固知识点、解释生活现象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巧设贴近生活的课后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消除学生畏惧课后习题的心理。比如在表面活性剂章节,可布置给学生作业:请指出自用化妆品或护肤品中含表面活性剂的成分名称。通过该习题不仅能考察学生对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满足学生利用化妆品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就感。从作业反馈情况看,学生对做此类习题的积极性高,作业完成情况也较好。

7 学习方法的引导

针对部分学生反映有些知识点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前后知识点贯穿讲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在讲解色素章节中钛白粉原料时,不仅要说明钛白粉原料在色素章节中的用途、组成等知识点,还可将钛白粉原料的作用拓展至防晒剂及香粉类化妆品等相关章节,说明其还可作为物理防晒剂以及在香粉类化妆品中能起到遮瑕作用。这样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梳理,知识点自然就融会贯通了。

三 合理设计实验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验证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抽象思维能力,总结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验教学对学生认知和发展具有促进的功能,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9]。

虽然教材中没有实验设置的相关内容,但对于实用性很强的化妆品化学课程的学习,合理设置一定数量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验室现有条件设置了五个实验:化妆水的配制、清洁皂的配制、膏霜类制品的配制、乳液类制品的配制和洗发香波的配制。在设计实验时遵循以下原则[10]。

第一,实验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利于增强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第二,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体现实验的实用性。

个别实验采用了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引入有助于促使学生广泛查阅科学论文资料,主动寻找整合资料以获得最佳设计方案,激发其创造性[11]。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对于实验配制的化妆品让学生自己试用,并且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所配制的化妆品成分。

期末对该课程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重要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选购和使用化妆品中,对实验课的设置也基本满意,教改效果初显。

化妆品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除了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还要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反馈意见以及课程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邢占芬, 成洪达.医学高职文科生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6).

[2]王卫.基础化学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11(08).

[3]朱小芹.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13(2):77-78.

[4]王利江,王宏伟,高大昕,等. 浅谈多媒体化学教学的优势[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25(3).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30.

[6]张明昶, 麻秀萍, 徐文芬, 等.中药制剂分析案例教学的探索[J]. 药学教育,2011,27(3):42-44

[7]刘吟, 程亚倩, 黄兆信.高师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6).

[8]汤洪敏.案例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教育文化论坛, 2010(5).

[9]杨治伟,刘翠娟,张宇,等.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2).

[10]董微. 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类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7).

篇5:化学与化妆品论文

“化学”之“化”揭示了化学(chemistry)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早在古代就有研究物之生成变化的传统,无论是古老的东方陆地文明和西方海洋文化都试图通过化学来探索世界,西方的炼金术师、东方的道士在试图炼金炼丹的道路上,无意间就开启了化学之门。发展到今天,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微处,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可以说是时时有化学,事事有化学。而化妆品无疑是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头。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窥测到,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脂粉黛泽之化妆,中国古代,早已实行。迨及唐朝,人文璨然,宫嫔众多,使六宫粉黛,竞美争妍。所以化桩一项,更趋浓艳。日本平安朝女子之化妆,起源亦由于唐,今分为髻、额黄、眉黛、朱粉、口脂等等。”[1]现代女性每天早晨起来后都要对脸部进行精心护理和化妆,随着人们的重视化妆已经上升到了礼仪层面。在化妆的过程中人们不知不觉的经受着175种化学物质的考验。据有关资料报道,欧洲女性每年平均吸收的化学物质约有2.3千克之多。[2]

近30 年来,世界化妆品发展迅速,人类使用化妆品越来越普遍,化妆品已从奢侈品发展为生活必需品,在精细化学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妆品工业也吸收了其它学科及工业部门的新成就,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化妆品学。化妆品学是研究化妆品配方组成和原理,制造工艺,产品及原料性能评价,安全使用,产品质量和有关法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化学, 药学,皮肤科学,齿学,生物化学,化学工艺学,毒理学,生理学, 心理学,美学,色彩学,管理学和法律学等有关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在这些学科中间,联系最紧密的还是化学。现代化妆品本身就是根据化妆品科学和工艺学制成的精细化学品。

我们该如何理解化妆品与化学之命题呢?

“化妆品之“化妆”,亦“化”亦“妆”,说明在妆扮的过程中,伴随着悄无声息的变化。长久地使用化妆品,会引起一些性质的改变,通过有效成分帮助细胞排毒,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活化细胞,达到让肌肤更健康、靓丽的目的。这也是当中包含着的化学变化。化妆品就是主导这一变化的物质。在我国,化妆品的定义一般沿用欧盟化妆品指导性文件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明确指出: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它类似的方

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3]

化妆品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从原料、工艺再到应用,都解不开与化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妆品的基质原料包括油脂类原料(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蜡类原料(植物性蜡和动物性蜡)、烃类原料、合成油脂类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溶剂、表面活性剂;辅助原料及添加剂包括香精、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化妆品添加剂,都属于化学物质。常有“纯天然”化妆品之说,但所谓“天然”,是在化妆品中添加天然萃取原料,而不是去掉化妆品中的合成成分。

美容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妆品。美容的基础是化学,有一定的化学理论作指导的美容才是科学的美容。化妆品有利有弊,只有把握化妆品与化学的联系,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权衡利弊,才能趋利避害。

如雪花膏(由油、脂、蜡、水和乳化剂等组成的一种乳化体 )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由硬脂酸及盐、保湿剂组成的薄膜,使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达到保湿滋润的效果;冷霜广泛用于按摩或化妆前调整皮肤。使用冷霜进行按摩,能提高按摩效果和增强冷霜的渗透性,所以逐渐用做按摩霜;常用的花露水,可以使人感到精神爽快。还具有一定的消毒功能和良好的止痒、活血、消肿作用;化妆水能除去皮肤上的污垢和油性分泌物,保持皮肤角质层有适度水分,具有促进皮肤的生理作用、柔软皮肤和防止皮肤粗糙等作用;香粉具有良好的涂白、美容作用,并能遮盖面部微小的缺陷,还具有很好的防晒效果;爽身粉夏令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卫生用品,浴后使用能滑爽肌肤,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小孩使用还可防止痱子生长??

但另一方面化妆品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工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损害病例也急剧增加。总的来说化妆品对女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过敏反应;引起皮肤细菌感染;引起皮炎;有毒物质被吸收入体内引起慢性中毒;劣质化妆品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光毒性”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共七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定义范围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等六类[4];化妆品中的甲醛、树脂会损害眼睛;爽身粉、脂粉中含有滑石,是一种致癌物质。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加拿大环保组织日前发布一份关于“潜藏在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危害”的报告,测试了包括倩碧的粉底液和欧莱雅睫毛膏在内的49个知名品牌的化妆品。结果发现,所有被测试的化妆品中几乎都含有汞、镉、铅、砷等有毒物质;化妆品中蕴含污染物,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漂白剂、避光剂等都可导致接触性皮炎。香水、防晒剂、染发剂中含的对苯二胺,口红中含的二溴和四溴荧光素都具有变应原性质,可引起皮肤红肿、搔痒,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胭脂、眉笔的笔芯亦含有变应原,可引起眼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 ??

从个人角度,如何利用化学理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化妆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常规化妆品主要分为两类目录,一种是一般化妆品(皮肤、化妆、头发保护产品以及香料),另一种为特殊功能化妆品(例如除臭剂、抑汗剂、染发剂以及遮光剂等)。人们应根据自己的肤质、年龄、性别、皮肤的ph值还有季节变化做出合适的选择,要对其基本成分及性能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再进行选择。 从未来化妆品产业的发展这个大的方面来看,未来化学必定围绕着“绿色化

学”这一中心,化妆品的发展无法脱离这一大趋势,化妆品安全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才不会让美丽变成哀愁。让化妆品更绿色、更安全才是保持产业健康长远发展之道。化学的长足发展应该讲求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精神,我们运用化学最重要的是当趋利避害,同样我们运用化妆品也当在把握其性质的前提下,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民俗学家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M],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

[2]英国生物化学家理查德·本斯:英国《每日邮报》[N],6月19日

[3]《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

篇6:化妆品化学读后感

对化妆品化学化学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建议

姓名:徐艳 学院:护理学院 班级:10英护 学号:201026020137

摘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美发、肌肤保健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此我校开设了化妆品化学作为去全校同学的的基础公选课课。化妆品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知识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专业要求,化妆品化学对同学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及以后的临床工作有莫大的帮助,对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作者本人的学习经验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并对化妆品化学的教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化妆品

化学

教学

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美容业的发展异常迅猛。美容和医学相结合产生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医学美容。化妆品化学也称化妆品学,它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化妆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其组成成分的作用、机理、制备涉及面非常宽,不但涉及医学、美容学,还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胶体化学、表面化学、香料化学等有密切关系。所以与医学美容专业相关的的学生在学习化妆品化学课程前应该首先学完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为学习化妆品化学打好基础,而对于其他经济、化妆品化学论文

机械、艺术等专业的学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与相关基础化学知识的补充。在我国5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6所给的化妆品的定义为:化妆品是以涂搽、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某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根据该定义我们可知化妆品的作用有清洁、保护、营养和美化。为了使化妆品具有这些功效,就需要在化妆品中加入某种组分。这些组分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就需要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笔者认为老师教授的化妆品化学知识应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组分的理论部分,介绍各组分的作用、分子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回答起什么作用及为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介绍各种化妆品的配方组成,如清洁用化妆品,皮肤用化妆品等。学生在学习了理论部分的内容后能够顺利自学应用部分的内容,自己就能判断每个组分的用途和机理。所以笔者认为理论部分的内容是重要的基础,应该重点介绍。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学习了如下几方面。

一、营养类物质

现在人们对化妆品的养护作用要求高于美容作用,所以化妆品中往往要加入营养类物质。营养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油脂、核酸、激素、维生素和无机营养元素,它们可以起到营养皮肤毛发的作用。激素是一类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极少量的激素对肌体的代谢、生长、营养和保护作用很明显。一些厂家生产的化妆品中加有胎盘提取物或某些植物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激素,如雌激素、类雌激素或其他激素,而这些化妆品的确能明显起到美容的作用。但是,我国化妆品卫

化妆品化学论文

生标准中禁用上述激素。所以关于激素能否用于化妆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油脂和蜡

油脂和蜡不但起到营养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防止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起到保湿作用,使皮肤饱满、柔润、光滑并富有弹性。所以油脂是一类重要的保湿剂。另外油脂中所含有的维生素还会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油脂和蜡还可以使化妆品具有一定的形态,其主要的性质是和水不相混溶,是油类物质;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双键,容易受到氧的氧化,所以应加入抗氧剂。近年来化学合成了许多油脂类物质,如聚氧乙烯羊毛脂、聚氧乙烯羊毛醇醚、聚醚类化合物等,它们在抗氧化性、抗微生物性和抗过敏性方面有许多更优良的性能。而这些新产品在有些化妆品化学教材中并没有涉及。

三、保湿剂

当皮肤含水量在10%~20%之间时,皮肤光滑柔软富有弹性,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粗糙甚至开裂。所以保湿剂是化妆品的重要组分。保湿剂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上面所说的油脂类物质;另一类则是具有极性基团和水相亲的物质,如氨基酸、吡咯烷酮酸盐、柠檬酸、透明质酸、尿囊素、甘油等低级醇类。其中吡咯烷酮酸盐、透明质酸、尿囊素是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皮肤内含有的一类保湿物质称为天然保湿因子,天然保湿因子都属于极性物质。

四、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化妆品化学论文

化妆品含有许多营养物质,所以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而油脂中的双键易受到氧化。为了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必须加入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常用的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六氯酚杂环类和酰胺类,它们能有效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抗氧化剂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如分子中有更加活泼的氢,苯环上氨基的邻对位上应有给电子基团,分子中有大的共轭体系。这些内容有的化妆品化学课程中提及甚少。个人认为应该增加这些理论内容。

五、色素组分

色素对化妆品本身和人的皮肤能起到增加愉悦感的视觉效果,应该体现在教材内。色素分子内具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并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物质有颜色的互补色光理论,色素分类对学生都是有用的。

六、黏合剂

黏合剂也称胶黏剂,也是化妆品的必要组分。他们对乳状液和悬浮液起稳定作用、胶体保护作用和增稠作用;对膏霜类起增黏和凝胶化作用;还具有保湿、成膜等作用。这类物质分子是具有大量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学生了解胶黏剂的分子结构后就很容易理解所起的作用。

七、香料和香精

化妆品也称为香妆品,香气使人感觉愉快。所以香料和香精是必不可少的组分。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香料的发香基团、分类、分子结构式、合成香料分子结构式;香精的分类、组成、调香等,应该在理论部分叙述。

化妆品化学论文

八、表面活性剂

由于化妆品中含有油脂类和水不相混溶的物质,如果没有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就不会稳定而要分层。表面活性剂内容属于物理化学中的表面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特征是具有极性的头和非极性的尾。又由于相似相亲相似相溶的规则,使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洗涤、分散、增溶、发泡、润滑及一定的保湿等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应该是重点内容。除了以上各组分之外,对于防晒化妆品还应讲述防紫外线成分,即防晒剂。包括紫外线的不同区段及其生理作用,防晒剂对紫外线的防护机理,分子结构特征等理论。对于具有某些防治作用的化妆品还应加入相应的内容。

关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用多媒体教学优点是速度较快,学生容易接受,但很可能理解不深。另外上课时很难避免学生略为走神就错过很多内容。常常出现学生自认为听得很明白的问题,教师绕个圈子再问就糊涂的情况,因此课外思考题作为平时作业是必需的。

二、应避免学生的作业过于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目前部分学生求知欲很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愿花费较多时间在这类课程上,所以存在敷衍的想法,不认真对待,抄作业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在留作业之初就要加以正确引导。

三、师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讨论课是很好的形式。教师要让同学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有可能通过争论自己就得到正确答案,也有可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时教师应该略加引导,这样一般情况下学

化妆品化学论文

生自己都能给出适合的结论。

参考文献

上一篇:那未经历的经历作文下一篇:国土资源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