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树杂文随笔

2024-05-23

糖果树杂文随笔(共10篇)

篇1:糖果树杂文随笔

糖果树杂文随笔

在五六岁的时候种下糖果结果那糖果失踪后,我就深刻地认识到――糖果是绝对结不出更多糖果来的。

但糖果树的出现推翻了我的认知。

在听到我的质疑后,乌龟老先生还嘲笑我见识短。我咬牙切齿地告诉自己,乌龟老先生比我老得多,见识当然也比我长啦。

糖果树有着不算太粗糙的`深褐色树皮,每一片的叶子颜色都不太一样。糖果树的花大多是五瓣的,颜色醒目、缤纷,可以吸引来许多的昆虫来为它授粉。重头戏来了,糖果树结的果子就是糖果,糖果为三部分组成――五彩缤纷的糖果,甜滋滋的果肉,以及深棕褐色的豌豆大小的种子。每颗糖果的味道都不一样,不过都很美味。帮助糖果树传播种子的动物当然是人啦。小孩子们总是喜欢比比谁能把种子吐得更远,但一般那些种子都不会发芽――糖果种子发芽的条件非常严格,差了那么一点点都不会发芽,所以说如果有了糖果树,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有些琴国商人看到糖果树那么受人欢迎又很稀少,所以就打起了仿造糖果的主意。他们把五颜六色的糖纸包在各种味道的糖球上,而略去了难吃的种子,于是冒牌的“糖果”诞生了。由于琴国的孩子们很少见过真正的糖果,而见过真正糖果的孩子们又嫌种子不好吃,于是冒牌“糖果”的销量特别好。这种冒牌“糖果”从琴国的各个港口出发销往全世界,在传播过程中,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而真正的糖果却很少出现了。

我的情绪低落极了,于是我又拆开一块糖纸,把糖球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如果我能吃出棕褐色豌豆大小的种子就好了!

篇2:糖果树杂文随笔

我有一个宝物那是一罐糖果它同金子般闪耀:如同云朵一般柔软,如同真正的糖果一般清甜。

糖果有足足的一大把,拿起来的时候,有些便从指缝中落下。我拼命地护好其他的糖集为伸出手,向掉落的糖果伸去。还未碰到它们便粉碎不见。我忍住眼泪,抱着手中剩余的糖果转身。

玻璃瓶中金子般闪耀的糖果中有着乌黑的几粒,它们发出的黑色的光芒,令我不得不拼命去忍住早已同断线珠子般的眼泪。

我把它们取出却发现手已经被灼至溃烂。不得不在那睥间把它们扔到地上。

我想我的宝物一定不会直这样下去。忍住害怕,伸出烂掉的手,轻轻的拾起,不去理会手中二度传来的灼痛用坑洼不平的指腹去尝试抹去那黑色的光,一次又一次,黑似消去,但又像是更强盛我不禁失声痛哭,在不经意,扫过目光时找到了己最开始,但却不是初始的糖果。还未伸出手,就已经感到了它由内到外的恶意,

几乎喘不上来气跌跌撞撞的跑回那温暖的玻璃瓶旁把它们拿到手中,抱在怀里感受它们的温暖。

我的手早已不再溃烂,但却布满了极为丑陋的疤痕。虽然极为丑陋,但我却没有时常把手套带上。我想感受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喜悦。所以我十分愿意去每天触碰它们了。我不知已经更换了的器皿来容纳它门,但总归是觉得的不够好。因此,我开始厌恶自己,自己这双无比丑陋的手。我感觉这是一种玷污,可是依旧如同上瘾般日复一日的用那双丑陋的手触摸那些珍宝。

我可以在各种地方看到同样闪耀的各种糖果。我曾不止一次的去尝试拿起它们,但却没有一次成功。一直以来的失败,使我现在可以对这些糖果无动于衷。但是现在手上的一变可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我现在已几乎疯狂。

我双手平稳,但双腿却忍不住发抖捧着糖果忽然会掉下去一些。变得和我曾经见过的那些不能拿起的糖果,一样。我蹲下借金下跪的姿势一次又一次尝试把它捧起来,在终于碰到的时候,我不禁红了眼眶。但那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当我终于碰到它们的时候,掉落下去的糖果颜色互相交融,汇合散发着光芒,很美。这是我见过很美的颜色,可是现在我的内心却无比的排斥,因为这可是恶魔的颜色。

终是抵不过的,我还是失去了我的糖果,还有最后几颗也是我最初得到的几颗,黯然无光。我从来没有珍视过他们,但这个时候他们微弱的光芒就是我仅剩的最后一点希望。

日复一日,我的`希望败给了时间,他们在我的手中一点点的变小。化为粉末扬在了空中。我早以为自己已经干涸的眼中再次出现了液体。然而这并不是眼泪。大概是因为之前的原因,流出的液体,是红色的,在糖果上宛若在挽留着什么。最终全部化为粉末。眼中的液体再没了去处只得落入尘土。

篇3:《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篇4:致有灵魂的那些树杂文随笔

“树是有生命的”,人们喜欢这样说。而我更喜欢说“树是有灵魂的”,因为生命尚有终点,灵魂却可以从一棵枯树转移到另一棵树苗;生命尚过脆弱,而灵魂却更为亘古不变。

我家有一棵樟树,两棵桂树。当然,这是以前。我自始至终觉得他们身世凄惨,如同老屋夷平、大厦林立一般,很多儿时美好的事物随时间的流逝被岁月毁灭,留给我们这些经历者的,不过是回忆罢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樟树是爷爷奶奶结婚后不久种下的,在我小的时候,樟树的树冠就要比我们的楼房高了,它的枝丫伸到房顶,落下不少枝叶,需要去捡拾,这时我常想 ,它真如孩童般,调皮得很。一年又一年,我在树下踩着枯枝落叶,听那薄薄的清脆响声;我用力摇动着它的树干,任雪花布满我全身;我拿它的.果实做弹弓的子弹,奶奶在后面追着唠叨着,而一切渐行渐远......

那一年,家里拮据得很,急需用钱,也正是秋风与樟叶共舞的时候,樟树要离开了。开着挖土机的工人来了几天,和我爸算好了价钱。他们把它多余的树干锯掉,那声音让我耳朵生疼,它就这样苍凉地走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坑,像极了村庄深陷的眼窝,黑而空。樟树的灵魂还在那里,因为它是恋家的,怎么会跟着大卡车一同走呢?我们将大坑填埋,树的灵魂便安放了。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树们多数时候是沉默而不起眼的,它们不高大,不色彩斑斓,而金秋是属于它们的,那小巧而瓣数分明,淡黄而清香四溢的花是属于它们的,文人骚客或平常路人的盛赞是属于它们的。儿时我个子小,抬头看那桂花时,爸爸常“揪”下数朵(它这么小,用“采”冒似不太好)放在我嘴巴上,这样我便清晰地感受到它不凡的力量,小而纯。这时我也常害怕会将它们吸到鼻子里,在脑袋里长一棵桂树,这该有多恐怖,于是我常常把它们放在手心,看它们精致的轮廓,研究冒似多汁的黄色花瓣,就这样度过了纯洁无害的童年。天气晴朗的夜晚,那些神秘的星星和月亮都与我相邀,这时我会躺在露天的坪里,伴着清香繁星而眠,一切不会再重现......

银桂就在樟树旁,樟树被卖出去时,它也一同被卖了,那一大片空地,失落了一般,赌气似的疯狂长草,再后来,我们在那儿种下了两棵桃树,春天虽无桃花十里,却也异常娇艳。而金桂前些年因为施肥过多被烧死了,我们看着它的树叶一片片枯黄,最后它就像一根插在土里的木桩,失去了生命。我们将那儿清理了,又种下一棵小桂树,长得生机盎然,一年又一年,它抽芽、长高。我想,这就是银桂与金桂灵魂的转移吧。

篇5: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杂文随笔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个人文明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讲文明,树新风”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领着社会进步的潮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人尤为重要。

班会上,“红土”小老师围绕着班会主题展开,给学生讲述了“新时代,新潮流”的定义,重点阐述“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的重要性,还纠正大部分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小问题、小缺点,希望学生们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雷锋”精神等,重点指导学生们要注意个人形象、修养: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遇到老师、熟人要主动问好,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

接下来到学生的提问环节,学生们都积极举手提问,课堂上气氛很活跃,有的.学生举手说出自己对文明定义的疑惑,有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则举出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主动给老人让座等讲文明例子,有的还分享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给同学们。很快,主题班会在学生们的激烈抢答下结束。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给学生们树立了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的榜样,肩负起新时代小主人的使命。

撰文/李兴胤梁先蕙

篇6:糖果树作文

小时候我在奶奶家曾经做过无数件可笑的傻事,其中有一件事是我印象最深的`,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当时的我是多么天真、可笑!

那一年我才五岁。一天早晨,奶奶从集市上回来,一进门就递给我几块水果糖。我特别爱吃糖,糖吃起来甜甜的、酸酸的,心里不由得一阵狂喜。吃了几颗糖以后,便觉得这么几颗水果糖太少了,不多久就会被我吃光的,暗想: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种水果糖也应该能接出许多的水果糖吧!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种水果糖呢?我不禁为自己的创意而感到兴奋不已。我仿佛已经看到满树的水果糖在向我招手。说干就干,我立即拿着铲子来到后院,找了一块土很肥沃的地方,挖了一个小坑,把剩下的两颗糖小心翼翼地埋在土里,我期待着我的水果糖发芽,长出一颗又高又大的糖果树,上面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糖,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糖的香味。为了让水果树尽快长大,我放弃了心爱的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每天都去给它浇水,每天都要检查好几次。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到了第三周,我看它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便把土翻开,结果见到的只是两只包装袋和一窝蚂蚁。我哭着跟奶奶说:“奶奶,我种得糖果树没……没有了!”“种糖果树?种什么糖果树?”奶奶满脸疑惑。表哥解释说:“他把糖果种在土里,没有长出来!”听了这席话,奶奶哈哈大笑,我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如今,像种糖果树这样的傻事,我是不会再做了,但那童年多么值得回忆!

篇7:种糖果树作文

路过我们小区的.花坛时,我突然萌发了一种奇想:在花坛里种上一块糖。

于是,我把最后一块糖埋到了土里。这以后,我每天都给这块糖果浇甜水,给它放音乐,讲故事。

过了大约一星期以后,这块糖果真的发芽了,而且不到两三天的时间,它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又过了一天,糖果树上结满了糖果。有苹果味的,有橘子味的,有葡萄味的,有可乐味的……总之什么味的都有。

这可让小区里的所有人都沸腾了起来。小孩们每天都来到这棵树上摘糖果,大人们每天都围着这棵树研究,但是什么也没研究出来,于是他们请来了专家。

专家对这棵树进行了调查和实验,最后结果表明:我种的这棵糖果树的种子带有特殊基因,所以才能长成一棵大树。

现在,我居住的小区已经成了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大部分的外地人来这里观赏这棵奇异的“糖果树”,我们的小区也渐渐出了名。

篇8:圣诞糖果树作文

圣诞糖果树作文

圣诞糖果树□黄彦琳随着圣诞铃声近了,我兴冲冲买回两盆怒放的圣诞红,放在屋子里最显眼的位置。孩子们放学回来,淡淡地望一眼就跑掉了。我把他们叫回来,问:“这是什么?”姐姐说:“圣诞红呀!”“不是,”我说,“这是糖果树。”姐弟俩睁大眼睛,小嘴张成O字,围过去盯住那盆花,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明天早上,”我故意顿一下,压低声音,制造神秘气氛,“你们会看到……每一朵红花上……都长了一颗糖。”“真的?”姐弟俩眼睛一亮,“它会长糖果?”我忍住笑,用力点点头。从他们好奇兼几许兴奋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三十七年前的自己……约四十年前的台湾,物质生活非常贫乏。我们随着父亲的工作,住在北部一个穷乡僻壤的台电员工宿舍。生活只够温饱而已,遑论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那时,生活中最大的奢侈,就是爸爸从员工福利社带回一包又香又甜的义美牛奶糖。糖果进门后,爸爸会均分成两半,一半给我,一半给大我两岁的哥哥。哥哥总是有办法,把分到的糖“细嚼慢咽”好几天;我则属于“速战速决”的吃法,把自己的糖吃光了,虎视眈眈准备掠夺哥哥那一份。然后不难想像,两个小孩吵翻天;要不,就吵着要爸爸再去买糖回来。有一天早上起床,爸爸兴奋地招手叫我们过去。只见他指着厨房一角那盆静静站了好多天、我们早已不太注意的.圣诞红说:“快去看看,花里有什么?”我和哥哥冲过去一看,惊呼:“糖果耶!”

每一朵红花长了一颗我最爱的牛奶糖,数一数,一、二、三、四,刚好一人两颗。爸爸说:“以后要吃糖,就找糖果树!”为了天天有糖吃,我和哥哥天天给花浇水,和它说话……我们还发现,糖果树只有一早起来时才长糖果;也就是说,我们一天只有两颗糖吃。哥哥和我很快就把自己那份吃完了,没有多余的糖引发争端,家里从此“天下太平”。爸爸的创意巧思,消弭了两个孩子的无穷争端;也在我们童年注入像“童话故事”般的惊奇与无限想像的空间。我也要如法炮制。让“糖果树”在孩子的童年结果,制造惊奇。第二天孩子起床,我硬把他们叫下楼。“快来看,看圣诞红怎么了。”姐弟两同时冲下楼,兴冲冲地走到火炉边。“啊?”九岁的姐姐望一眼,就失望地掉头离去,”那不是我爱吃的糖!“弟弟更夸张,双手捣着嘴仿佛怕我把糖塞进去,边倒退边叫着:“Yuck!Yuck!”望着姐弟俩“逃之夭夭”的身影,我又好笑又好气,只好一个人慢慢咀嚼花上的糖果,细细回味童年的惊奇。

篇9:一棵长着耳朵的糖果树作文

杨红樱童话系列《一棵长着耳朵的树》,是我暑假最爱读的一本书。

说起杨红樱老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她的作品马小跳故事系列,深得同学们的喜爱,还被拍成了动画片呢!杨老师的童话,肯定也会很精彩!

我刚拿到这本书时,真是爱不释手啊。看到封面那生动的图画,书里那精美的文字,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童话王国。杨红樱老师认为这是一棵长着耳朵的树,我猜她是想让大家用耳朵倾听她的每一篇童话吧;而我却认为,这是一棵长着糖果的树,书里的`每一篇童话就是一颗糖果:这一颗是柠檬味的,酸酸甜甜;那一颗是巧克力味的,有点苦,却让我回味无穷……每一颗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滋味。

这本书共分五个故事:“小人精和迷糊豆”、“没有尾巴的狼”、“北方的狼”、“鼹鼠妈妈讲故事”、“骆驼爸爸讲故事”。

“小人精和迷糊豆”这篇故事讲了一位小男孩,大家都叫他迷糊豆。他看上去很迷糊,实际上是个非常聪明、善良的孩子。住在卷心菜里的、可爱的小人精和他交上了朋友——小人精认为迷糊豆才是真正的小孩子,因为他拥有更多的自由、想象、快乐的天性。有了小人精,迷糊豆的所有心愿都得到了实现。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一定会有一个隐形的“小人精”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些梦想!

“没有尾巴的狼”和“北方的狼”都是讲狼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狼,和我们印象中的完全不同。在杨老师的笔下,狼也有勇敢坚强的一面,它们也会有感情,也会有优点!

“鼹鼠妈妈讲故事”和“骆驼爸爸讲故事”都是知识渊博的爸爸妈妈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树子餐厅”最让我着迷。这个故事是讲一个猴子开了一家餐厅,在哪?在森林里的每一棵树下!只要在果汁树上割一下,甜美的树汁就会流进动物们的杯子;如果你爬上面包树,就可以从树上摘下面包;还有非常可口的鸡蛋树,能品尝到水果味的鸡蛋……各种各样的美味食品,都可以从树上摘下来,看得我直流口水。这几篇童话故事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奥秘,也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

篇10:糖果世界之旅随笔

早上六点,我就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来到阳台上,我看到一群小鸟在大树上叫得正欢。其中一只小鸟飞到阳台栏桿上,忽然,它对我说:“欢迎你来到糖果世界。”我心想:小鸟怎么会说话?糖果世界?这是什么地方……

还没等我想完,我眼前就突然出现了一个全是糖果的地方。我心想:“难道这就是小鸟说的糖果世界?嗯,就是!不然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糖果呢!”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糖果做的,就连人都是糖果做的,我都惊呆了。

我在糖果世界转了一圈,吃了用夹心糖做的`竹子,用麦芽糖做的路灯,用棒棒糖做的花朵……更不可思议的是,我吃了用口香糖做的星星,用棉花糖做的月亮。

就这样,我在糖果世界里漫步。突然,一个警察拦住了我,凶巴巴地对我说:“你是谁?到底有什么目的?为什么要吃掉我们糖果世界的月亮和星星,让我们没有黑夜,无法休息?”我惭愧地回答道:“我是地球上的人类,是一只神奇的小鸟把我带到这里来的。对不起,我只是好奇,不知道会惹出这么大的祸。要不我帮你们重新做出月亮和星星吧!”警察说:“这是个好办法!”警察立刻让他的小助手去糖果屋里拿棉花糖和口香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糖果树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过年杂文随笔05-22

挽回杂文随笔05-24

放下杂文随笔05-24

随笔杂文范文05-17

杂文随笔范文05-18

花见杂文随笔04-09

春思杂文随笔04-10

父亲杂文随笔04-10

修行杂文随笔04-11

视角杂文随笔04-12

上一篇:公司领导发言稿范文下一篇:小学生梦想演讲稿三分钟